年減
」 經濟部 和泰 台股 財報 AIAI發威!工業生產指數連9紅 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創新高
AI持續發威,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2.35,製造業生產指數102.69,分別年增10.29%、10.73%,創下歷年同期次高,也是連續第九個月正成長,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業最旺,而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66%最慘。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07%,創歷年同月新高,主要就是因為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強勁,帶動12吋晶圓代工、主機板、IC晶圓測試等增產,加上其他光電材料及元件海外訂單回溫。而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高達7.98%,也是因人工智慧應用持續擴展,以及雲端資料處理需求成長,帶動伺服器、其他通訊傳播設備、其他電腦週邊設備及零組件等生產增加,不過用戶傳輸及通訊設備、行動裝置鏡頭等因訂單縮減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傳產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2.82%,主要還是受海外產能開出之排擠效應影響,加上部分廠商排定歲修及配合擴廠工程計畫停產,致其他合成橡膠原料、苯乙烯單體、聚乙烯等減產較多。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年減9.66%,因汽車傳動系統及其他汽車零件因客戶調節庫存而減產,加上燃油小型轎車受部分車款缺料及進口車競爭影響,以及客貨兩用車因上年同月新車款上市,比較基數偏高所致。累計今年前11個月已較去年同期減少6.73%。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步調仍受美中科技爭端、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性因素干擾,惟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下,以及半導體高階製程需求暢旺,加上農曆春節前備貨需求釋出,有助支撐製造業生產動能穩健成長。
景氣冷…鋼鐵、石化業碳排不減反增 業者曝原因
根據環境部公布事業碳排放量資訊,即便去年各廠直接、間接碳排放相較2022年各減少4%,但細看個別工廠,近年景氣不佳、產能過剩的鋼鐵、石化業碳排不減反增,其中台塑石化在雲林縣的麥寮一廠碳排增加最多,中龍鋼鐵的增幅則是排名第6。目前需執行碳盤查的行業別為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以及全廠直接及間接排放達2.5萬公噸的製造業。環境部統計,去年應碳盤查對象共553廠,相較2022年增加3廠,去年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共214.5百萬公噸,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共54.6百萬公噸,前者排放量均較2022年減少3.9%、後者減少4%。細看各廠碳排,環境部「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台塑石化麥寮一廠2023年碳排量,相較2022年增加93萬1964.751公噸,是碳排增幅第1名的工廠;台積電各廠2023年碳排比起2022年,增加33萬2281.94公噸,其中有3廠的增幅排名前10;中龍鋼鐵碳排放則增加24萬5666.056公噸,增幅排名第6名。環境部長彭啟明指出,環境部目前列管碳排放2.5萬噸以上事業,要求每年申報碳排放量,可能因為業績、擴廠出現增加或減少,是很正常的現象,重點是降低整體排放量,未來也會逐步往下列管,要求1萬噸或5000噸以上事業也需碳盤查。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補充,目前除了考慮擴大碳盤查對象,也正在討論降低製造業碳盤查門檻,不過降幅仍在討論中,最快明年1月預告草案。台塑化主管表示,首先,2022年有新冠疫情,基期低;第二、當台電缺電時,會由台塑火力電廠支援,穩定國內供電。現正斥資逾1300億元,推動燃煤改燃氣的麥寮電廠,有助減碳。中龍鋼鐵指出,鋼鐵業的煤並非燃料,而是用在煉鐵的冶金煤,目前全球鋼鐵業持續朝鋼方向研究,為減碳,已在2022年1月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
車廠出招搶市2/國產車市占衰退「這3家」減幅逾10% 祭現折、分期0利率超狂促銷
今年前11月汽車累計總掛牌數416,528萬輛,年減4%,其中國產車以215,900輛的表現搶下51.8%市占,不過相比去年同期衰退1.9%。在國產品牌中,MG共賣出15,079輛,年增24.2%,是少數成長的品牌;而Honda、Nissan、Mitsubishi減幅均超過10%。 和泰汽車管理本部本部長賴志偉在11月和泰法說會上表示,「看好新車年銷量可達近46萬輛。」各大國產車廠趕緊在最後一個月踩油門,紛紛祭出購車優惠,衝刺年底掛牌數。本刊記者也整理各家優惠,讓消費者能以更低價格入手新車。 首先在國產車廠部分,裕隆集團旗下裕日車所代理的Nissan前11月累積銷售17,39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5.3%。裕日車推出購車優惠,入主Nissan旗下X-Trail、Kicks及Sentra現折6.6萬元,優惠價分別為92.6萬元、69.9萬元及66.9萬元起;值得注意的是,旗艦房車Altima至12月底前更祭出119.9萬元的價格,比原價便宜20萬元,電動車Leaf更現折30萬元,搶攻年底換車熱潮。 同時,裕日代理的Infiniti QX50全車系在12月可享現金折抵30萬元,換算只要159萬元就能買到,並提供最高100萬24期0利率;QX60、QX55也分別提供150萬36期0利率、100萬24期0利率貸款專案,前者也可選50萬低頭款。 裕隆集團旗下中華車Mitsubishi前11月累積銷量14,31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11.6%。中華車也祭出12月購買Outlander、Eclipse Cross、Colt Plus、Grand Lancer、Zinger Pick Up與Zinger指定車型並完成領牌,均贈Bose SoundLink Max可攜式音箱;於11月上市的J Space在12月入主且完成領牌就有1.2萬配件金,貨車可免費升級貨斗防護板組、廂車則可升級尾門照地/警示燈組。 同樣為裕隆集團旗下納智捷(Luxgen)n⁷熱賣以後,納智捷年底再推「5萬自由配」,可選擇配件、保險或優惠分期,且指定車型再享充電點數回饋;燃油車U6和URX則有現折3.3萬元及2千元。 而台灣本田累積前11月銷量達23,698輛,雖然目前排名車市品牌第4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卻衰退11.8%。對此,台灣本田也持續延長馭光特仕版的販售,除了免費能搭載馭光黑化套件,本月入主還可享5年延保、高額0利率,重點是還有折價優惠,CR-V最多現折8萬元;HR-V最高現折5萬元;Fit最多可折6萬元,至於進口身分的Civic更高達10萬元。 台灣本田也推出優惠方案,其中進口車款Civic折價高達10萬元。(圖/方萬民攝)近期喊出「退出車輛公會」登上各大新聞版面的三陽工業旗下南陽實業所代理的Hyundai表現不俗,前11月累積銷量20,570輛,雖比去年同期微幅下降1%,不過在年底優惠的催化下,整年銷售表現有望突破去年再創高峰。 Hyundai推出「Venue職人潮玩版」原價82.9萬元,限量優惠只要77.9萬元,並贈送原廠電子後視鏡、藍鑽隔熱紙,及5年六大系統原廠保固,優惠總價值8萬元;此外,Tucson也依車型不同,擁有1至3萬元不等的現金折價,汽油版更升級電動尾門+科技環景套件,包含3D環景影像系統(含錄影功能)、前雷達、無線車門警示燈組、抬頭顯示器等。現代旗下都會小休旅Venue靈活可愛,很適合穿梭在大街小巷。(圖/Hyundai提供)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福特六和以21,493輛的掛牌數拿下品牌全年第7名銷量,不過今年前11月累積銷售前10名卻未見Ford的蹤影,因此福特六和也加強優惠力度,不僅Focus Wagon車系及Focus Active Wagon車系最高優惠超過12萬元,Kuga在改款配備升級超過15萬後,再享限量優惠價舊換新86.9萬元起,指定車型還送1萬配件金、2萬限時購車金、3萬元輕鬆開回家(或低月付9,990元起)入主方案。此外,進軍電能市場的Ford Mustang Mach-E最高還享50萬元購車優惠。 至於龍頭和泰汽車旗下Toyota在今年前11月銷量達114,292輛,雖然仍為銷售冠軍,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1.7%。和泰車也宣布,12月入主Vios、Corolla Altis、Sienta、Town Ace、Yaris Cross等車系指定車型,可獲象印烘烤微波爐,並享高額0利率、5年14萬公里延保等優惠;而純電休旅bZ4X則現折12萬。 占據品牌掛牌冠軍多年的Toyota也有優惠方案,旗下純電休旅bZ4X更有達12萬元的折價。(圖/黃耀徵攝)
少子化影響!綜所稅申報學前扣除額戶數「降至51萬」創新低
近年來台灣生育率連連下滑,而受到少子化影響,綜合所得稅中的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自實施約十年以來,近五年的申報戶數持續下降,根據財政部統計,111年(112年申報)申報戶數已降至51萬戶,創下新低。財政部指出,為減輕國人養育幼兒負擔、鼓勵生育,自101年起綜合所得稅增加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扶養5歲以下子女,每年可列報每名子女2.5萬元扣除額。政策施行後該項扣除額受益戶數年年攀升,從101年之57.4萬戶增至106年達61.6萬戶。然而近年受到少子女化與單身不婚族比例增加影響,申報戶數呈遞減趨勢,109年起已低於60萬戶,占總納稅戶數比重亦降至9%以下,依據本(113)年6月最新公布之綜所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111年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申報戶數降至51.0萬戶新低。財政部說明,納稅義務人性別差距逐年拉近,111年女性占3成6,兩性占比落差已縮小至28.6個百分點。整體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方面,實施第1年為187億元,106年升至203億元,為進一步減輕育兒家庭及中低所得者租稅負擔,107年大幅提高幼兒扣除額為每名子女12萬元,致扣除額達935億元,之後隨申報件數而減少,111年降為762億元。財政部表示,觀察近10年納稅義務人之年齡級距占比,育有5歲以下子女者主要集中在30至39歲年齡層,在103年以前該年齡層占比達7成,之後逐年遞減,111年為58.3%,較101年減少12.1個百分點,占比次高之年齡層為40至49歲,隨晚婚趨勢,該級距占比由101年19.0%明顯遞升至111年32.6%,其餘年齡層近5年占比變化不大,20至29歲平均占7.1%,50至59歲1.5%。
中國信託勇奪第十二屆菁業獎8大獎殊榮,「金融界奧斯卡」大滿貫二連霸 樹立臺灣金融新典範
享有「金融界奧斯卡」美譽的第十二屆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簡稱「菁業獎」)今(20)日舉行頒獎典禮,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刷新紀錄,為臺灣唯一橫跨四年、連續兩屆唯一提報獎項皆全數獲獎的大滿貫金融業者。中國信託銀行於本屆榮獲8大獎項,包含2項特優、5項優等,以及1項特別獎(防制詐騙),再度刷新臺灣金融業於菁業獎獲獎紀錄,樹立臺灣金融新典範。(詳如【附表】)第十二屆菁業獎頒獎典禮今(20)日舉行,中國信託刷新紀錄,是唯一橫跨四年、連續兩屆提報獎項皆全數獲獎的大滿貫金融業者。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左)頒獎予中信銀行董事長陳佳文(右)。(圖/中信銀行提供)兩年一度的菁業獎頒獎典禮今日於台灣金融研訓院菁業堂舉行,表彰臺灣最傑出金融機構,中信銀行董事長陳佳文、總經理楊銘祥率領團隊出席領獎。陳佳文董事長表示,中信銀行連續兩屆創下提報獎項全數獲獎的大滿貫紀錄,顯見中信銀行業務獲得高度肯定,感謝客戶支持及主辦單位。陳佳文董事長指出,作為臺灣最國際化的金融機構,中國信託前瞻海外布局,於14個國家及地區設有超過370處據點,聚焦大中華、日本、北美及東南亞,積極發展各區域特色,堅實海外競爭力,成為企業實現全球布局戰略的最佳夥伴,秉持客戶在哪裡、中國信託就在哪裡的精神,中國信託陪伴客戶成長茁壯,擘劃並深耕國際金融版圖,因而榮獲「最佳海外發展獎」特優。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銀行三度連霸「最佳法人信託金融獎」特優,楊銘祥總經理則說明,中信銀行信託業務發展超過30年,打造跨境、跨業、跨領域之法人信託平臺,提供完整信託產品線、對接國際市場的保管銀行業務及數位化股務代理服務,因此得以打敗群雄。第十二屆菁業獎頒獎典禮今(20)日舉行,中國信託刷新紀錄,是唯一橫跨四年、連續兩屆提報獎項皆全數獲獎的大滿貫金融業者。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左)頒獎予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右)。(圖/中信銀行提供)中信銀行於高達163件參選案件中脫穎而出,除了勇奪「最佳海外發展獎」、「最佳法人信託金融獎」2項特優,更一舉囊括「最佳綠色金融專案獎(一般金融組)」、「最佳企業金融獎」、「最佳財富管理獎」、「最佳數位金融獎」及「最佳消費金融獎」5項優等。此外,中信銀行近年積極以科技金融布建「智能防詐安全網」,包括「迎賓識詐」、「關懷堵詐」、「櫃檯阻詐」三道「神盾聯防機制」,積極與內政部警政署、臺灣高等檢察署等主管機關合作,應用大數據資料分析歸納防詐表徵,打造詐騙預警偵測機制與阻詐防護網,2023年新增警示帳戶數較2022年減少近25%,優於金融同業成績,中國信託致力守護民眾資產,獲頒「特別獎─普惠金融推動獎(防制詐騙)」。身為臺灣最大民營銀行,中信銀行於獲利、客戶數及多項業務市佔率皆名列前茅,近年更積極投入綠色能源產業,主辦及參與多起離岸風電專案融資主辦及本國財顧,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從產業需求出發,打造綠色金融與淨零科技雙管齊下之創新服務模式,協助臺灣產業實質減碳,透過「大攜小」模式,響應產業鏈永續轉型,發揮金融影響力,榮獲本屆「最佳綠色金融專案獎(一般金融組)」及「最佳企業金融獎」優等。中信銀行持續推動數位轉型,提供全齡化客群客製化之智能財富管理服務,擴大私人銀行業務團隊,滿足高資產私人理財客群跨境理財需求,獲頒「最佳財富管理獎」優等。分行服務則透過數位科技,加速作業流程增進效率,將全臺154家中信銀行分行打造為綠色智能服務平臺,即時回饋客戶需求及優化臨櫃服務體驗,因而獲頒「最佳數位金融獎」優等。延伸數位金融服務,中信銀行日前攜手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導入數據及金融科技工具,將傳統自動售票機及現金付款翻轉為可接受13種行動支付的新式售票系統,創造嶄新商業模式與價值,備受各界好評,勇奪「最佳消費金融獎」優等。中國信託透過推動數位創新及永續金融雙軸策略,創造品牌核心競爭力,今年已榮獲國內外逾320項大獎肯定。秉持We are family的品牌精神,中信銀行將持續朝向「臺灣第一、亞洲領先」的領導品牌目標邁進。
外銷訂單連九紅!11月接單522億美元 「這3類別」走跌原因曝
經濟部今(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統計522.7億美元,年增3.3%,雖然為連九紅,但表現不如預期,累計今年前 11 月外銷訂單達 536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統計處長黃于玲坦言,主因是來自歐洲、東協市場的手機拉貨動能趨緩,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失色,拖累整體訂單表現。按主要貨品別觀察,經濟部表示,由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增長,推升電子產品接單成長,年增7.2%;光學器材因電視備貨需求挹注,帶動大尺寸面板接單成長,年增7.0%;但資訊通信產品因手機需求放緩,致年減2.3%。傳統貨品因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增先進製程產能,帶動機械年增6.0%;塑橡膠製品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年增4.0%;但基本金屬受海外同業產能過剩影響,價格競爭激烈,年減6.3%;化學品則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年減1.3%。經濟部表示,11月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重為49.8%,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主因電子產品廠商的國內生產比重提高,而海外生產比較高的資訊通信產品廠商接單減少。展望未來,經濟部強調,美中科技爭端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挑戰,但隨著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的加速發展,將繼續推動我國半導體高階製程和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此外,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將進一步支持外銷接單增長。
VR/MR頭戴裝置出貨量年增8.8% 集邦:「降價」為主要手段
根據集邦(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4年VR(虛擬實境)與MR(混合實境)頭戴裝置出貨量約為960萬台,年增8.8%。全年出貨情況反映市場3個主要走勢,包括為低價品當道;為應用從娛樂附隨品擴大至生產力工具;最後則是OLEDoS成為高階近眼顯示產品技術首選,未來幾年也將持續影響全球VR與MR產業生態發展。TrendForce表示,2024年Meta Quest系列產品仍以73%占比蟬聯VR與MR裝置出貨龍頭寶座。其中,售價僅299美元(約新台幣9,779元)的Quest 3S為此系列產品出貨主要動力,年增11%。考量目前VR與MR整體市場缺乏新應用,「價格」成為商品能否獲消費者青睞的重要指標,因此Meta不僅提前推出平價款Quest 3S,也取消高階款Quest Pro 2上市計畫。Sony旗下的Play Station VR2(簡稱PS VR2)以9%市占率維持全年出貨第二名。雖然PS VR2積極透過轉接器整合至PC平台,以豐富遊戲內容,然而功能支援不夠完善,應用場景受限,今年出貨量年減25%。Apple Vision Pro於2024年上市,便以5%市占率拿下出貨第三。礙於產品價格高昂且應用資源有限,銷售表現和過去Apple新品的亮眼成績相比,算不上非常出色。TrendForce表示,從Vision Pro的銷售,以及Meta提早上市平價款、中止推出高階款產品等情況,顯示目前業者仍以降低售價作為吸引消費者的主要手段。在技術層面,由於消費者依舊對裝置價格高度敏感,物美價廉且技術成熟的LCD仍將占據VR與MR市場顯示技術中超過80%市占率。TrendForce指出,Vision Pro的推出讓VR與MR裝置跳脫以往一般消費者所喜好的休閒娛樂領域,進一步朝多元生產力工具的方向發展,預計將吸引更多品牌商重新定義VR與MR的功能與應用屬性。此外,儘管高價產品銷售不盡理想,但Vision Pro確立用戶對VR/MR設備的認知基礎,也是該領域首次使用OLEDoS為顯示技術,為產品規格樹立新標竿。TrendForce也進一步表示,Apple憑藉硬體設計能力與在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等領域累積的應用資源,預期未來仍是推進VR與MR邁向普及與應用多元化的關鍵。預估最快將於2026年推出新一代VR與MR產品,可能以高階與主流2款設計分進合擊。針對Apple產品,TrendForce認為高階產品會繼續採用OLEDoS技術,以超過3,000 PPI高解析度規格確保最佳視覺體驗,但為壓低成本,Apple勢必將評估Sony以外的元件供應商,包括導入積極擴充產能的中國大陸廠商。至於主流款產品,考量目標族群對價格敏感度較高,除了選擇供應充裕、技術成熟的玻璃OLED顯示技術,搭配LTPO背板技術的LCD也是其中一個選項。2024年VR與MR裝置主要品牌出貨占比。(圖/TrendForce提供)
Gogoro高層人事調整+組織變革 姜家煒:有信心戰勝不平坦的未來
9月睿能創意(Gogoro)創辦人陸學森請辭,導致美股股價跌破1美元,在股價尚未好轉之餘,又傳出高層人事震盪。而大股東潤泰集團在取得經營權3個月後,接任代理執行長的姜家煒在16日晚間發信到員工信箱表示,「將持續推動管理、開發、營運和營業4大領域組織變革,實現更穩健的發展與規模化的成長。」觀察Gogoro於11月14日公布的第3季財報,Gogoro營收8,690萬美元,雖然季增7.4%,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5.3%。而今年累計前3季營收2.38億美元,年減8%;累計前3季淨損5,4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虧損增加約8%,顯示Gogoro虧損狀態尚未停止。據了解,Gogoro上周有2位副總離職,接下來也會有第二波離職名單,而新經營團隊歷經3個月與各部門、管理團隊及董事會密切溝通,初步達成共識,進行第一階段優化。姜家煒也在信中強調,「未來道路或許不平坦,但相信團隊仍可戰勝任何困難。」同時也強調未來營運4大方向。在管理部分,Gogoro將從商業模式與策略目標出發,支持各單位發展,並推動集團永續經營;同時負責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確保引領市場,提供讓客戶滿意的產品與服務;並會進一步整合集團營運資源,且負責台灣與國際市場的業務拓展。不僅如此,各中心也進駐財務人員,強化財務管理。至於在股價方面,Gogoro在10月29日收到那斯達克(Nasdaq)書面通知,表示Gogoro在過去3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每股1美元,違反那斯達克上市規則,並限時180天內改善。也就是2025年4月28日前,只要連續10個交易日達到或超過每股1美元,就不會面臨下市。姜家煒也指出,Gogoro是一家能源公司,在1到10的下一個階段,提供更穩定、更可預期、更可負擔的能源服務是公司的責任;Gogoro也是一家機車公司,在1到10的下一個階段,將持續帶來更高品質、更符合客戶需求的電動機車。
機捷「10元優惠」沒了!明年1月2日起調回原價 退票、換票攻略一次看
桃園捷運公司累積虧損達32.07億元,遭桃園市審計處檢討後,未考量營運成本、電費增加等因素,預計自明年1月2日起,取消全線票價「優惠10元」措施,非機場端往返票價仍提供5元優惠,實施後預估可年減約1.8億元優惠負擔。桃捷公司今(16)日表示,避免實施日擁塞,自本月23日起,購買原定期票民眾可辦理退票。此外,民眾也可提前預購各天期超值定期票,不收50元購票工本費用。據《中央社》報導,桃園大眾捷運公司16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為因應營運成本上升,日前經董事會同意並報請桃園市政府核定,自明年1月2日起,機捷全線「票價10元優惠」將恢復原價,非機場端往返票價仍提供5元優惠,但為減輕通勤旅客負擔,使用桃捷公司超值定期票或桃園市民卡搭乘,則提供更優惠折扣,使用TPASS通勤月票旅客則不受影響。桃捷公司表示,桃捷自有的「超值定期票」僅能搭乘機捷,為避免1月2日實施當天辦理購票及退票民眾排隊過久,將提前在本月23日開放預購各天期的超值定期票與辦理優惠退票。民眾可在機捷全線車站詢問處(A20興南站除外)預購各天期超值定期票,在明年1月2日前購買者,將優惠不收50元購票工本費,預購的定期票則自1月2日起開放使用。桃捷公司還指出,旅客原本持有的定期票,除可繼續使用,也可從113年12月23日到114年6月30日間,攜帶身分證件及票卡前往全線各車站詢問處(不含A20興南站)辦理優惠退票,期間內退票,可退還購票時支付的工本費50元,也不收退票手續費20元,退還金額則依照未使用天數比例計算。至於退還的金額,可選擇直接加值於悠遊卡、一卡通或以現金退款。桃捷公司特別提醒,建議旅客以「預先購買、延後退票」方式進行定期票轉換,因退票金額是依「未使用天數」比例退還,只要沒有繼續使用,延後退票不會影響退票金額。據了解,桃園捷運營運初期,為刺激運量,在不調整核定票價原則下,自2018年10月1日起推出機捷全線票價「優惠10元」,短收票價由桃捷公司自行吸收。但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雖有盈餘1.24億元,但今年的營運成本較2018年推出優惠行銷方案時大幅增加7.66億元,其中電費就增加1.75億元,預估明年起每年將再增加7700萬元的電費支出,加上後續重置費用、設備大修等支出,可預見中長期虧損將持續擴大。桃捷公司表示,這次優惠票價調整是反映營運成本上漲,建議旅客可用「預先購買、延後退票」的方式進行定期票轉換,鼓勵通勤、通學的旅客,可使用TPASS通勤月票與桃捷超值定期票搭乘,將不受恢復原價的影響。桃園市民搭乘機場捷運也可多使用桃園市民卡,可享7折優惠。
台化驚現「2字頭」創22年新低! 分析師:甜甜價帶苦味
台塑四寶股價打到骨折,也引發外資賣壓,上周五收盤全數收黑,本周一16日台股大盤開高走低,但在最旺時,台塑四寶股價也沒有跟漲,台化(1326)甚至驚見2字頭,創下2002年以來最低紀錄。台塑四寶在6日公布11月合計營收為1186.1億元,年減2.5%,但較10月成長7.2%,終止連3月營收下滑,其中台塑(1301)、台化、台塑化(6505)11月營收較10月成長,其中台塑營收181.47億元,月增15.3%,年增10.6%,為近20個月新高。不過股價很不捧場,台塑四寶在16日大多跌逾1%,12點半左右,台塑跌0.65元、在37.4元,南亞(1303)跌0.35元、在33.25元,台化跌0.45元,力拼30元以上,台塑化跌0.55元、在36.75元。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台化,他其實在9點開盤沒多久就摔到29.95元,一度失守30元大關,12點半再度撞擊29.9元,為20多年來的最低點,若以先前高點2018年9月的128元來看,更是腰斬再腰斬。但其實台化11月營收為272.54億元,月增2%,先前台化表示,原油需求疲弱,加上中東、俄烏衝突情勢多變,中國經濟下行且政府刺激措施不如預期,同業產能持續開出,影響原油價格及主要產品行情震盪走低,目前針對明年農曆春節的市場備貨一般,第四季的市場需求疲軟,且川普上台後貿易戰結果難以預測,石化產品價格要等農曆年後才能比較看得清楚。證券分析師陳相州表示,現在大盤突破23000,淨值比高達2.5,台化竟然還能維持在0.64的甜甜價,每1塊錢的淨資產在資本市場只要0.64元就能拿下,甜是肯定甜,或許帶點苦味兒,箇中滋味只有股民才知。
工業電腦廠大轉型! 研華董座劉克振:2025邁進AI邊緣運算
全球工業電腦領導者研華(2395)董事長劉克振15日表示,研華在2025年要轉型為「Edge Computing & Edge AI」的全球領導者,聚焦邊緣運算與AI商機,他說,不是為了趕流行或炒股、也不會跟電子五哥搶AI雲端大廠的生意,會聚焦在邊緣智能系統、智慧製造、能源與公共事業、智能醫療、智能零售與服務等五大關鍵市場,也將啟動2年的頂層領導分工傳承計畫。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圖/陳曼儂攝)研華在6月舉行棒球家庭日,特別請到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開球,而12月15日舉行的「2025 New Year & New Vision Gathering 產業智能 邊緣運算 願景啟航」活動,除了有研華文教基金會長期贊助的藝文團體表演,還用AI寫出研華之歌、請啦啦隊跳舞,還有郭靜、動力火車等明星擔任壓軸,讓公司同仁帶著家人一起同歡。數據顯示,2023到2033年的邊緣運算市場將從1310億元,上看至5110億美元,將呈4倍成長。劉克振在開場致詞時表示,AI與邊緣運算這個新的市場,未來10年將會是高度成長的黃金時期,也是產業數位化的大潮流、大趨勢,也會是研華的大機緣。「過去20年來,如果有人問說研華是做什麼的,大概得到答案都是工業電腦,但2025年請各位同仁一起將研華的品牌進化到一個新境界,就是AI邊緣運算和產業智能,這絕對不是跟流行。或者炒股,這是我們深刻的思考,為了長期貫徹我們的願景。」劉克振表示。研華表示,管理層將舉辦全球夥伴會議,聯手晶片商、軟體供應商(ISV)、系統整合商(SI)等共同推動轉型,建立更全面的生態系,以提供符合垂直產業需求的解決方案。研華將持續擴大經營體系,加州總部已經動土,預計在2026年完工,日本福岡的製造中心將會升級,臺北林口也有新廠房建造。研華11月合併營收為54.04億元,年增3.95%。累計研華前11個月合併營收達544.11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597.56億元,年減8.94%。以區域別表現來看,台灣及韓國市場表現較佳。13日股價收在352.5元、漲0.14%。
不斷電商機2/又是黃仁勳惹的貨 11月台股暴跌電池股卻「因夢想而偉大」
「有夠水!你們有看到那麼漂亮的東西嗎?」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今年6月大推GPU組成的AI伺服器,市場開始拆解此一超強技術,在默默無名的零組件廠商中挖寶,先後點火機器人、水冷概念股,如今換BBU概念股上場。這波BBU浪潮還是外資先挖出來的。外資花旗證券報告指出,看好電池模組廠AES-KY(6781)搭上未來電動車、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電池備援電力模組(BBU)需求熱潮,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由670元大升至1020元,調幅52.2%。摩根士丹利11月也調升AES-KY目標價至800元。沒想到AES-KY跑的比外資預期地更猛!股價從11月初的510元,一路衝到月底,11月29日漲到880元,12月再攀高峰,12月3日直上千金股、4日更收在1055元,而後漲多回檔,12月13日收在946元。新普在大型數據中心的鉛酸轉鋰電池的需求已布局多年。(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Google Cloud臉書)AES-KY是新普(6121)子公司,主攻鋰電池模組,產品以輕量型電動載具以及中大型工業儲能系統電池模組為主,跟光寶科(2301)合作,已經供貨給AWS和谷歌,是最正宗的BBU概念股,但過去兩年因歐洲自行車市場進入庫存調整,導致輕型電動車(LEV)業務走衰,使整體業績下滑。但AES-KY總經理宋維哲表示,LEV最壞時間過去,已來到U型反彈,加上明年伺服器BBU需求非常樂觀,看好明年業績優於今年,毛利率將持續向上。5日公告11月合併營收10.51億元,月增10.4%,年增28.2%,創23個月以來新高;前11月累計營收88.5億元,年減3.55%。另一被大量提及的是鋰電池模組廠順達(3211),已於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CSP大廠的BBU訂單,預計占比約20%,11月1日股價107元,月中飆漲後被關禁閉至28日,而29日出關首日又攻上漲停,收盤價198元,12月6日更攀上227元。13日則收在192.5元。「順達也是實質的供應鏈,確實已出貨給臉書的Meta,2025年可能又會加入AWS亞馬遜。」大華國際投顧分析師阮蕙慈表示,長線來說籌碼還是相對穩定,雖然近期筆電電池模組市況不佳,不過因搶進BBU市場,還有土地等業外收入,後面還有機會再創高點。順達的BBU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出貨給美國雲端伺服器大廠。(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amazon官網 )電池模組廠新盛力(4931)在去年下半年兩季本業皆虧損,但隨著今年第1季產業景氣回復,加上資料中心BBU業務帶動,本業轉虧為盈,今年第3季稅後純益5527萬元,季增逾五成,每股純益0.86元,有別於台系電池模組廠主要營收來自消費性IT產品,新盛力以非IT為主,產品應用涵蓋儲能系統、輕型電動交通工具及園藝與手持式電動工具。阮蕙慈表示,新盛力其實也是在BBU的過關名單,因為現在有AES-KY的千元股價空間拉出來了,所以像是加百裕(3323)在BBU方面跟仁寶(2324)合作,應該也在過認證,這些股價相對低檔的,比價空間又更大了。但也有不少分析師擔憂這一波炒過熱,真正的大廠股價卻反應平淡,像是光寶科作為重要的提供者,近期卻沒什麼漲到。PressPlay創作者權證小哥表示,新普是AES-KY的母公司,法人都有買一點,但這一波都沒想到他,「可能因為以前就是個乖寶寶,不大會炒的一家公司」,投資人反而是要特別注意其他「跟漲的小弟」,會有風險。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李蜀芳也表示,GB200最大的受惠產業其實還是來自散熱題材,目前輝達認證的BBU只有兩家,就是AES-KY跟順達,所以最好不要追高,近期不少只是做鋰電池的個股「股價因夢想而偉大」,但法人也在賣出「非正規軍」,投資人要留意技術面。不過「大家都知道AI是吃電怪獸,如果電有問題的時候,那就是更大的問題,」阮蕙慈表示,BBU如果能成為下一波的關鍵零組件,那對投信來說,其實還有很大的加碼空間,畢竟「現在的AI伺服器主力就在台灣,還是會就近去取用」。
傳產淪傳「慘」?台塑四寶今年股價腰斬 台塑跌破40元股東反增至33萬人
台塑四寶今年股價持續走空,頻頻破底下探,13日台塑(1301)跌破4字頭,下跌2.88%收38.85元;台化(1326)則下跌至 31.9 元,續打3字頭保衛戰。南亞(1303)、台塑化(6505)也都下跌,跌幅約1%。台塑股價已跌至2022年的價位,金融海嘯時期的最低價41.4元也被跌破,統計今年以來已經跌掉51%。股價最先下探3字頭的台化,今年以來跌幅也達五成;南亞今年跌幅達48%,台塑化今年累計下跌53%。塑化業景氣不佳,據金管會統計,113年前3季獲利減少最多的企業,為塑膠、油電燃氣、食品工業,分別年減281.09億、197.62億、56.25億。塑膠工業甚至前三季虧損19.02億。主要原因分別為同業產能投放及轉投資收益衰退、原油價格疲軟使獲利下滑。不過對於明年Q1展望,台塑先前表示,提高關稅可能使美國通路商提前採購亞洲商品,且明年元月底農曆春節連假,預期下游加工廠及通路庫存去化後,客戶將陸續回補庫存,加上節後步入季節性需求旺季,買氣回溫,有利台塑公司產品銷售。台塑前三季每股純益(EPS)虧損0.24元,台化前三季EPS 0.25元,南亞前三季EPS 0.38元,台塑化前三季EPS 0.49元。雖然台塑股價腰斬,跌越多,想承接的投資人越多。根據集保中心統計,今年初台塑股東人數26萬7千人,到12月13日為止人數來到33萬1千人。
超前佈署!花蓮縣政府一級機關全面碳盤查
為加速淨零排放各項政策的推動,花蓮縣政府於2022年成立「花蓮縣淨零排放推動小組」,12月11日召開「113年花蓮縣淨零排放推動小組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第二次會議」,由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主持,除了與企業共同合作的努力外,縣府各機關也全面推動減碳各項政策,讓花蓮成為最亮眼的淨零城市。(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花蓮縣政府自2022年起在縣長徐榛蔚領導下,辦理花蓮縣淨零排放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小組會議,全面啟動淨零排放各項工作,花蓮縣政府早於2022年已開始超前佈署,建立溫室氣體盤查基礎,2024年完成依循ISO 14064-1標準的局處、示範鄉鎮及企業自主盤查工作,並計畫於2025年全面完成第三方查驗,領先國家在永續長會議中建議各縣市應於2025年完成機關盤查的目標,我們以七大面向和十六項具體策略,推進2050淨零碳排行動方案,並制定短期、中期與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展現實現淨零的決心,花蓮縣已實現145萬公噸CO2e的減量,提前超越2025年減量112萬公噸的目標,不僅彰顯花蓮縣在淨零排放工作的卓越成效,更是全國減碳績效的典範。(圖/花蓮縣政府提供。)今年度開始推動2050淨零轉型五大策略,包括建構智慧共享的綠能策略、推動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形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政府建立法規調適輔導團隊及行動指引、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等。此外,專家建議未來應善用大數據技術有效減碳,建構能源微電網強化地區韌性與耐災能力,並發揮地利推廣農業碳匯發展,進一步提升花蓮縣的減碳效率與永續發展能力。(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縣長徐榛蔚表示,永續是花蓮的日常,淨零排放不僅是短期任務,更是一個需要長期規劃和方向的目標,超前部屬的花蓮淨零,2025年花蓮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較2020年減少約16%(112萬噸),2030年則預估將減少59%(405萬噸),一直到2050年預估將減少100%(689萬噸),積極展現出花蓮縣在淨零排放工作的努力與成效,在努力推動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有賴各局處與專家委員們的商討與意見交流,讓我們能夠一步步完善花蓮縣的2050淨零碳排計畫,推動各局處共同協力完成分工與行動方案,讓各項政策更具體、更具操作性,雖然目前花蓮縣已有初步的成果展現,但不能以此為滿足,必須更加努力,縣府未來仍持續在跨部門的合作中,不斷檢討與優化行動策略,以期在本縣建立一個具韌性、可持續的低碳環境。(圖/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在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展現了跨領域合作和在地化研究的重要性。淨零排放的工作需要縣府、在地企業及縣民一起來努力推動,未來花蓮縣將持續深化與在地企業的合作,打造機關碳中和示範點、結合有機農業與農產品碳標籤、推動低碳旅遊碳足跡認證、持續建構沼氣發電與循環零廢棄、強化綠能運輸、推動節能建築及建構韌性防災的環境等各項工作。全面帶領花蓮縣大步邁向山海之間尋找對頻,超頻的花蓮淨零。(圖/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縣政府 廣告
太陽能市況不佳!竹科大廠被爆要求員工「強制特休1個月」 資方回應了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對大陸太陽能晶圓、多矽晶以及特定鎢製品課徵2倍關稅,12日傳出台灣的太陽能矽晶圓製造廠中美晶,要求員工從明年1月初強制特休1個月,公司指出,主因是太陽能市場的市況不佳,希望員工在不受薪資衝擊影響前先行溝通協調,以特休方式因應。中美晶指出,目前太陽能市場的市況不佳,即使公司積極拓展綠能專案以及外銷市場,但訂單能見度仍不明,公司也不會繼續生產,因此希望員工不會因為薪資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先行協調溝通,以特休的方式去因應,目前員工大多都認同這樣的協調方式,將持續開拓海外市場。中美晶11月營收62.84億元創2月以來新低,月減9.94%、年減4.04%,累計1至11月營收729.7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年減0.95%。
稅收超徵規模上修至5100億 史上第2大!
財政部11日公布全國賦稅收入,前11月整體稅收已經達到3兆57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36億元外,也已經超過預算數規模,俗稱超徵金額3377億元,達成率110.4%。財政部上修今年超徵規模4900億元到5100億元,可望創歷史第2大超徵規模。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表示,影響稅收有利因素,為台股的交易量能維持高檔,證交稅表現相對亮眼;但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股利發放年減1成,不利綜所稅盈餘分配所得扣繳稅款。財政部分析,今年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不確定因素消失,台股受激勵、交易熱絡,不過,近來陸美晶片管制升級、外資做空,課徵關稅使通膨再起,導致台股震盪,後續跌深反彈與輝達表現佳等多空因素交織,使11月呈現量縮價跌,月底收在2萬2263點,較10月底跌558點,日均成交金額4314億元,年增幅24.3%,為2023年6月以來次低水準。近日通膨擔憂再起,台灣11日再度上演股匯雙殺,台股盤中大跌200多點,收2萬2903點,跌破2萬3千點關卡,成交量3289億元;新台幣32.45元開盤,盤中最低探32.511元、貶0.71分,楊金龍防線失守;金融市場靜待美國11月CPI數據出爐,不僅影響美股、台股年底前的走勢,也左右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與降息趨勢。國泰金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8%;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表示,市場要持續關注川普2.0的措施進展,可能帶來金融波動,不過,資金面仍是充沛,雖然金融情勢指數在「趨向寬鬆」區間內,但可能壓抑民眾消費情緒。據統計,11月證交稅收226億元,歷年同月的次高,年增率27.2%,僅低於2021年的11月稅收,連續19個月雙位數正成長,但幅度已經逐漸收斂。累計前11月證交稅收已經達到2646億元,是歷年同期最大規模,年增率49%,已經超過全年預算數559億元,證交稅表現相當亮眼。
薯條三兄弟2/中租和潤裕融今年股價已跌三成多! 辯稱「短期貸給建商僅過渡性融資」
美股及台股不斷創新高,日前遭立委點名為炒房幫兇的三家租賃業者,通通吃筍,股價已從高點腰斬,曾以「年獲利賺逾一個股本」股價飛高到283元的中租-KY,受到中國市場等影響,股價腰折到123元,和潤企業、裕融也跟跌6日各收在83.5元、116元;三家股價今年以來各跌了67元、42.5元、70.5元,跌幅三成多。近期被立委點名的三家上市融資租賃公司中租-KY(5871)包含旗下的中租迪和(公發,2858)與和潤企業(6592)、裕融(9941),依據2023年公開的財報資料顯示,來自公股行庫約738億元貸款,以及向其他民營金融機構的1235億元貸款共1973億元,若加計商業本票,則總計為2856億元,中租迪和達1769億元,和潤企業為875億元,裕融有212億元。立委郭國文分析說,「這三家融資租賃公司從銀行搬了2856億元,借款利率竟不到2%,這對民眾公平嗎?」「進一步細看,借款最多的中租迪和的有擔保銀行借貸利率1.63%~2.57%,無擔保銀行借貸利率為1.15%~2.77%,以成本價借出去,是比照台積電的待遇嗎?」CTWANT記者也從財報資料整理出包括台灣銀行等十家公股行庫等金融機構,就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對這三家上市融資租賃公司的「授信額度」。以中租迪和來說,台灣金融業於去年12月的「授信額度」共近1363億元,今年9月則近1346億元,減少17億元;和潤企業去年底共取得1334億元額度,今年9月則有1539億元,增加205億元;裕融金融業去年底則取得550億元,今年9月為488億元,減少61億元。除了被立委點名,三家租賃業者今年營收獲利、股價表現灰頭土臉。中租-KY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184億元,年衰退5%,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0.83元,公司自結10月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3.55億元,月減30.96%、年減30.9%,EPS為0.81元,創逾4年來新低,累計前十月自結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97.59億元、年減7.05%,EPS為11.63元。中租控股2024年以來股價從190元掉到123元,跌幅達35%。(圖/報系資料)2024年以來中租股價高點190多元,11月的自結獲利數據出爐,股價隔天大跳水跌停收在130.5元,近二周則在是123元附近,跌了67元,跌幅達35%。和潤企業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22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27.7億元,比去年同期年減10.76%;前三季稅後盈餘EPS為3.7元,也低於去年同期EPS的4.39元。股價表現上,今年從126元跌到83.5元,跌了 42.5元,跌幅達33.7%。裕融今年第三季合併資產達2,944億元,微幅年減1.5%;累計營收314億元,則成長2%。在股價表現上則是從高點的186.5元,跌到116元,下跌了70.5元,今年以來跌幅達37.8%。中租控股發言人廖英智執行副總表示,融資貸款給建商只是過渡性融資,期間只有6個月到18個月,利率也不是高利,建商長期性資金還是來自銀行。對於外界質疑的不動產放款,中租對於各種產業類型的中小企業,均有融資租賃業務往來;產業別非常分散,其中涉及不動產相關的土地、成屋或建築物融資占比,低於台灣業務比重10%。和潤企業則表示,公司主要分期業務佔比為車輛75%、機車商品10%、企業金融15%;車輛分期為最核心業務;受先買後付(BNPL)影響,中古車及機車商品分期市場業績下修;且以運輸工具的分期業務為主,亦提供中小企業設備分期服務,其中針對部分營建商客戶有機器設備之需求或是營運資金需要提供融資服務,惟為加強信用擔保,會要求部分以不動產做為擔保。裕融則強調,租賃業面臨包括自律公約的規範、台灣資金成本上升及大陸政經環境日益嚴峻等挑戰;企金業務主要支持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並充分考量風險管控。注重客戶產業的多元與分散,涵蓋商用車輛、重型機具、醫療設備、零售批發等領域,其中土建融案件的資產餘額僅占台灣總資產餘額的3%,平均利率不到6%。
台灣仍是工時地獄! 年工時「2020小時」亞洲第2、39主要國家第6
勞動部最新國際勞動統計數據日前出爐,台灣2023年「受僱者平均年總工時」為2020小時,不僅較鄰近的日本、韓國都高,而且也比2022年數據再多出15小時。數據指出,台灣工時全球在39個主要國家中排行第6,為亞洲中僅次於新加坡、第2高的國家。勞動部指出,名次偏高原因是台灣「部分工時」人數比例低,若只比較全時勞工,台灣工時會比日、韓低。據《中央社》報導,在亞洲諸多國家中,新加坡以2267小時排名第1,其次即為台灣2020小時、南韓1874小時、日本1637小時等。若再比較近10年數據增減,則新加坡工時較2013年減少135小時、台灣減少104小時、南韓減少197小時、日本減少109小時。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受僱者年平均工時可能因為每年「工作日數不同」導致時數有些微差別,去年為2020小時,已經與疫情爆發前的工時差不多。至於台灣總工時排名主要國家第6、亞洲第2,黃維琛對此則解釋,台灣「部分工時」人數比例低,僅有3.4%,若用各國平均來觀察台灣總工時會比較高,但若只比較「全時勞工」,台灣全時勞工平均每週工時為41.5小時,日本則是42.9小時、韓國為43.8小時,日、韓實際都比台灣高。黃維琛舉例,日本許多婦女投入部分工時工作,加上中高齡勞參率也較高,因此會拉低總工時數據。未來,當台灣隨中高齡、二度就業婦女勞參率持續提升,就業結構也會隨之改變,屆時總工時數據也會降低。
台塑四寶11月營收1186億元終止連3降 明年「這變數」迎商機
台塑四寶6日公布11月合計營收為1186.1億元,年減2.5%,但較10月成長7.2%,終止連3月營收下滑。其中台塑(1301)、台化(1326)、台塑化(6505)11月營收較10月成長,雖然近期外界質疑其股價表現不佳,但台塑表示,因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出現一波提前向亞洲採購商品熱潮,可望短期內迎來商機。台塑公布11月營收181.47億元,年增10.6%,月增15.3%,創下2023年3月以來的近20個月新高。6日股價收在40.15元、跌0.86%。台塑表示,因客戶船期安排及颱風影響,部分液碱及PVC訂單延至11月交運,因此銷售量增加,加上中國大陸推出家電汰舊換新政策,帶動ABS需求增加。預期明年農曆春節後客戶會陸續回補庫存,且進入季節性需求旺季,加上川普提高關稅實施前的搶購效應,有利銷售。南亞(1301)11月營收219.65億元,年增4.9%、月減3.5%。6日股價收在37.5元、跌1.05%。南亞表示,公司11月營收略減,主要受到美國感恩節假期及聚酯瓶粒淡季影響,交運量下滑;電子材料產品營業額減少,主要是電路板景氣尚未恢復,但銅箔基板拓展網通、AI伺服器材料銷售領域,往高值化發展,營收增加。預期明年第一季整體產業環境變化不大,營收與2024年第四季相當。台化11月營收272.54億元,年減5.2%,月增2%。6日股價收在33.3元、跌0.59%。台化表示,原油需求疲弱,加上中東、俄烏衝突情勢多變,中國經濟下行且政府刺激措施不如預期,同業產能持續開出,影響原油價格及主要產品行情震盪走低。僅丙酮因同業減產及ABS接單穩定,平均售價略高於上月。目前針對明年農曆春節的市場備貨一般,第四季的市場需求疲軟,且川普上台後貿易戰結果難以預測,石化產品價格要等農曆年後才能比較看得清楚。台塑化11月營收512.44億元,年減7.9%,但月增12.7%。6日收在平盤39.7元。台塑化表示,11月營收比10月增加,主要是旗下第一套常壓蒸餾單元(CDU#1)及第一套重油加氫脫硫單元(RDS#1)定檢完成後重啟,帶動銷售量差增加60.8億元,但銷售價差減少2.9億元。12月的煉油廠平均日煉量42.6萬桶,第四季平均日煉量38.1萬桶,產能利用率為71%,輕油裂解廠因下游需求不佳,預計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