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賸餘
」國發基金是非多 擬調整投資流程
資產總額近1兆3,000億元的國發基金,又因為立委質詢冷飯熱炒過去的失敗案例,逼著國發會28日晚間拿出數據反駁,表示國發基金八年來獲利高達1,660億元,因此能穩定並持續挹注國庫。基於經常有在野黨立委、拿出相同舊案,在立院高聲調質詢。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已拍板,國發基金將來對任何投資案都只做「跟投」,絕不再當主投者。亦即,若有產業界或其他國家、跨境市場金主擔任新創案的領投投資人,邀請國發基金跟進加入投資團隊,國發基金才會考量。劉鏡清提交給立院的國發會業務報告,定位國發基金的資金運用,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為吸引民間資金投資創新創業,國發基金將積極優化投資策略審議及投資決策過程,並配合總統新創及地方創生投資政見。根據國發基金最新年報,截至112年12月底,資產總額新臺幣1兆2,810.29億元,負債總額14.32億元,112年度總收入330.65億元,總支出41.79億 元,年度賸餘288.86億元。國發基金28日亦公布,105~113年期間獲利1,660億元,較97年~105年期間獲利471億元,大幅增加1,189億元,獲利成長3.5倍。此外,105年~113年期間直接投資35家企業,投資成本總計321.07億元。而截至113年5月底止,累計獲配現金股利達191.39億元,目前持股市值約616.2億元,合計共807.59億元,高於投資成本約2.52倍。此外,國發基金將運用113年度已編列投資預算125億元,帶動民間投資新創資金逾250億元,未來4年評估增列投資預算,目標是四年後達到1,500億投資量能。
今年總預算加特別預算短絀達6190億元 財政部:看歲入情況決定是否舉債
審計部決算報告指出,今年總預算加特別預算預計短絀上看6190億元,主計總處去年底同步揭露,總預算與特別預算歲入歲出併計後,2023至2029年度均有差短。財政部次長阮清華10日指出,政府目前預估舉債金額為3000多億,但是否全數舉債支應,仍要看政府財政狀況,若歲入狀況良好,就不用舉債,發債金額就會往下降。財政部指出,中央政府自2017年度起連續6年總預算歲入歲出賸餘,去年度賸餘更達4993億元,今年度配合施政需要擴增歲出規模,總預算編列歲入歲出差短1095億元,實際執行將朝縮小差短努力。阮清華於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指出,除了總預算歲入、歲出差短1095億元外,若加上特別預算,總計短絀將達6000多億元。阮解釋,從2018到2022年的經驗來看,中央政府歲入不斷成長,且國家財政狀況很好,蔡政府不僅減少舉債且增加還債,所以雖然今年總預算和特別預算編列6000多億元的短差,但實際執行時一定會往下降,也有很大一部份會移用歲計賸餘,真正需要舉債的金額大約僅有3000多億元。他強調,至於3000多億是否會全數舉債支應,則要看政府財政狀況,若歲入狀況良好,就不用舉債,發債金額就會往下降。
憂超徵少於年度賸餘 民眾黨:不應舉債發6000元
立法院延會至19日,將繼續審查普發6000元的法源「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張其祿今(16)日舉行記者會指出,該法案內容包山包海,空白授權迴避監督,恐淪為「買票特別條例」,且前年度也號稱超徵4,327億元,但實際上年度總決算賸餘僅2,971億元,呼籲嚴審特別條例草案,刪除空白授權條款,縮短預算執行時間,不以舉債支應發放,更要保障撥補勞健保基金,避免政府濫用補貼政策,造成債留子孫的苦果。邱臣遠表示,行政院提出的特別條例草案,有非常大的空白授權空間,令人想起過去「紓困條例第7條」的霸王條款,只要為了防疫,指揮中心就能限制人身自由、不甩政府採購制度的亂象,呼籲蘇貞昌比照2018年「賴清德模式」不要戀棧,總預算通過後宣布總辭。邱臣遠表示,為了避免債留子孫,民眾黨團提出四大主張,第一,刪除草案第三條第九款「其他經行政院核可之強化經濟及社會韌性有關事項」空白授權條款;第二,施行期應於2024年6月30日屆滿,不應拖到2025年底成為長期空白授權支票;第三,刪除預算經費來源於「舉借債務支應」法源依據,改以「110年度歲計賸餘及111年經審計部完成審定之歲計賸餘」支應代替;第四,確保下一代「領得到年金、健康有保障」,撥補勞健保基金不得少於570億元。張其祿表示,監察院2020年指出,台灣特別預算編列有常態化的現象,政府恐將部分支出隱藏於前瞻計畫特別預算,形成總預算財政收支平衡的假象;審計部針對前瞻2期預算指出總績效檢討報告不完整,各種資訊揭露內容期程不一致,未揭露帶動經濟成長的具體成效,可見行政機關將特別預算常態化後,造成財政紀律不彰與迴避國會監督的問題。「再次提醒大眾,政府能否有多餘的錢拿出來發,應回歸到該年度審計部決算結餘來看。」張其祿說,民眾黨團主張嚴審行政院草案內容,盡所能為人民把關,杜絕行政機關拿著空白授權濫用補貼政策。張其祿指出,近幾年實徵大於預算數(超徵)與年度總決算賸餘的金額,存在不小落差,例如在110年度號稱超徵4,327億元,但實際上年度總決算賸餘僅2,971億元,目前111年度的審計部審定的歲計賸餘,要等到7月才會有正式數字出來,屆時若年度總決算賸餘大約或等於超徵,自然是皆大歡喜,但若年度總決算賸餘少於超徵,特別預算恐怕只能舉債支應。我們不樂見舉債發現金債留子孫,應刪除預算經費來源「舉借債務支應」法源依據,斷絕政府舉債大撒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