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雨量
」 中央氣象局沙漠變湖泊!世紀大洪水1個月改變撒哈拉沙漠地貌 衛星照曝光專家喊罕見
在大眾印象中,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長年處在漫天黃沙和炎熱乾燥的狀況,但據地質與考古證據顯示,大約在1.1萬至1.5萬年前,撒哈拉沙漠的大片區域曾被植被、濕地,甚至湖泊所覆蓋,而這樣的景象在上個月的一場暴雨後開始重現。原來自9月中起撒哈拉降下暴雨,大量雨水不僅造成半個世紀以來的大洪水,更出現「沙漠湖泊」奇觀。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監測畫面可見,撒哈拉沙漠突然變藍,原先單調的土黃色地貌,出現了藍、綠區域,雖然降雨情況並不會使沙漠立刻轉變為綠洲,但卻足以引發短暫的生態變化。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今年9月初一股溫帶氣旋在大西洋生成,將赤道非洲的水分帶往撒哈拉西北部,為撒哈拉沙漠帶來50年一遇的暴雨,部分地區光是兩天的降雨量就超過年平均雨量,部分地區雨量甚至超過200毫米。這場暴雨的來襲,除了帶來20多死的災情外,暴雨也短暫改變撒哈拉沙漠地貌。根據報導,位在阿爾及利亞的Sebkha el Melah湖泊開始積水,從NASA公布的衛星照片可見,8月時湖泊仍是一片黃色,但是經過1個月已經形成了巨大湖泊,加上連綿起伏的沙丘周邊有大大小小湖泊,水深最多達1公尺,大片湖面印照著棕櫚樹和灌木叢,可說是相當夢幻。另據《每日郵報》報導,撒哈拉沙漠的湖泊自2000年以來,只有6場降雨提供了足夠的水量,讓湖泊開始積水,其中2008年和2014年形成的湖泊比這一次更大。對於這樣的狀況,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講師阿蒙(MosheArmon)表示,Sebkha el Melah的湖水通常能維持數年,若無新的降雨,預計現在的水量將需要約1年才能完全蒸發。洪水讓撒哈拉沙漠出現了湖泊。(圖/翻攝自X)
撒哈拉沙漠遭暴雨肆虐「2天超車年平均雨量」 釀20人死、9人失蹤
非洲摩洛哥東南方的「世界最熱荒漠」撒哈拉沙漠近日遭傾盆大雨肆虐,這2天的降雨超過了年平均降雨量,且暴雨帶來的洪水,更導致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近20人死亡,房屋和重要基礎設施被摧毀。摩洛哥官員表示,共有56棟房屋倒塌,還有9人失蹤。(圖/X)據美聯社報導, 此前氣象學家預測,一場罕見的洪水可能會襲擊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那裡許多地區的年降雨量不到25.4毫米。在週末,傾盆大雨侵襲了北非乾燥的山區和沙漠,摩洛哥官員表示,基礎建設歷來缺乏的農村地區已有18人死亡,其中有前往該地區欣賞沙漠景觀的遊客,死者中有來自加拿大和秘魯的外國人,還有9人失蹤,56棟房屋倒塌,且飲用水和電力基礎設施以及主要道路均遭到破壞。摩洛哥內政部發言人哈爾菲(Rachid El Khalfi)7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政府正在努力修復「特殊情況」,下洪水地區的通訊和通行,並敦促人們謹慎行事。而週末舉行總統選舉的鄰國阿爾及利亞當局稱,該國沙漠省份至少有5人死亡。阿爾及利亞國營新聞社APS表示,洪水也損壞了橋樑和火車。政府已派遣數千名民防和軍官協助緊急應變工作,並營救被困在家中的家庭。
上海魔都結界傳說破滅 三天兩颱風登陸慘淹水
澎湃新聞20日報導,過去75年來,上海只迎來11個颱風,因此有「魔都結界」之稱,然而,其中有7個颱風,係發生在最近10年內,特別是熱帶風暴級颱風葡萄桑,19日21時45分在上海市奉賢區沿海二次登陸,帶來強降雨淹水;距離上一場登陸上海的強颱貝碧佳,僅過了3日,上海魔都結界傳說幾乎破滅。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稱,截至20日上午,全市平均雨量為73.28公釐,最大小時雨量是浦東泥城公園氣象觀測站116公釐,浦東泥城和奉賢四團兩個測站6小時累計雨量超過300公釐,分別打破浦東和奉賢歷史記錄。暴雨後部分路段積水嚴重,黃浦江超過警戒水位。接連襲向上海的颱風,宣告「魔都結界」已不存在。中國氣象熱帶氣旋數據中心統計,1949年以來75年間,上海曾受到11個颱風襲擊,其中,有7個發生在近10年內。上海市氣象局服務長鄔銳表示,「魔都結界」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不過確有一些客觀因素, 使得颱風很少在上海登陸,其中有一條是「從上海的地理位置來看,上海是處於北和南之間的一個點,一般來說,颱風在上海以南都會轉向或者直接登陸。」據中國氣象局資料,颱風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副高)影響,有的沿著副高西行,有的在副高的轉角處轉彎而北上。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武亮說:「副高就相當於一堵牆,如果堵在上海附近,從南邊海上來的颱風,就會沿著副高的南側,一路向西運動影響上海,這種情況下颱風很難在海上穿過副高向北走。」在正常情況下,副高在 7、8月底移至最北,位於北緯30-35度的範圍內,這恰好將處在北緯31度附近的上海囊括在內。然而,隨著全球變暖加劇,颱風正向北移。上海市氣象局發表一篇科普文章指出,統計數據表明,1979-2018 年,西北太平洋上颱風的整體活動範圍每10年向北移動約78±31公里,不僅颱風的平均生成位置北移,颱風達到生命周期中最強強度的平均位置也明顯北移。據中國氣象熱帶氣旋數據中心統計,從1954年至2023年,全中國每10年的颱風數量均無明顯變化,但上海、山東、遼寧這三個長江口及以北地區,最近10年(2014-2023年)一共被颱風登陸11次,而此前數量最多的10年(1964-1973 年),颱風才登陸了5次。值得一提是,在颱風北移之餘,登陸中國大陸的超強颱風也在增加。歷史數據顯示,在中國登陸的熱帶氣旋中,超強颱風占比呈波動上升,其中,1974年-1973年、2004年-2013年和2014 年-2023年這三個10年的超強颱風占比超過 1.5%。最近10年,超強颱風的占比驟升至 5.31%,較前一個10年增長 3.57%。
杜拜出現罕見暴雨!一天內下完2年雨量 多處出現嚴重災情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16號遭到強降雨襲擊,導致杜拜多處出現災情,就連國際機場都難逃淹水情況。而根據當地天氣監測,16號當天光是12小時內就下了超過120毫米的雨量,直逼杜拜一年份的降雨量。根據《abc NEWS》等外媒綜合報導,波斯灣地區16日遭到暴雨襲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甚至在12小時內,就降下了120毫米的雨量,直逼杜拜一年份的降雨量。由於短時間內下了非常大的雨量,導致杜拜有許多地區出現淹水的災情,還有山坡地土石滑落、道路崩塌的情況出現。不僅如此,就連杜拜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也幾乎被大雨淹沒,因此杜拜機場也公告,機場營運已受到嚴重干擾,至少50多個航班被取消。對此,杜拜當局政府也宣布16日當天所有政府機構和學校,都改成在家中,遠距上班、上課。事實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位置靠近悶熱的波斯灣,儘管濕度充足,但仍位於乾旱地區。雖然4月是阿拉伯半島雨季,但月平均雨量也不超過20毫米,因此該國的基礎設施,並沒有辦法應對極端的降雨氣候。
史上第3少冬季「僅24天降雨」 氣溫偏高居第6暖
地球持續「發燒」,2023年連續打破高溫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氣象署統計,上一季冬季台灣整體偏暖,是史上第6暖冬天,累積雨量第5少,冬天降雨僅24天,是史上降雨第3少冬季。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過去一季(2023年12月至2023年2月)冬季,溫度上冷暖交替頻繁,期間有6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等影響,其餘冷暖交替,平均氣溫偏暖。去年台灣平均氣溫偏暖,尤其中南部、東南部,今年1月西半部偏暖,東半部正常,2月也是偏暖,尤其西半部山區和平地,平均溫度19.4度,比平均值18.7度高出0.7度,為第6暖冬天。而最暖的冬季出現在2019年,較平均值高1.8度,達20.5度。雨量方面,去年12月西半部、山區是正常到偏多,東半部則是少雨;今年1、2月各地都偏少,局部地區接近正常,整體冬天少雨,局部山區趨於正常值,整體冬季平均雨量為160.3毫米,比平均值260.6毫米少,是雨量第5少的冬季。根據統計,1951年以來最少雨量的冬季為1963年的111.1毫米,最多在1983年的520.2毫米;至於降雨天數,最少是2004年的23.3天,最多則是1983年的48.6天。陳怡良提醒,過去一季雨量明顯偏少,且春季仍是全年雨量相對較少季節,籲請珍惜水資源。
中強度聖嬰現象下月成型! 賈新興:台灣將迎暖冬濕春
2023年1至9月地球均溫已經比2016年同期高出0.05℃,氣象專家賈新興解釋,聖嬰現象即將成型,預估9月到11月將出現中等強度以上聖嬰現象,中央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也指出,目前各國專家研判2023年地球全年氣溫,有機會再創新高。賈新興今(1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聖嬰現象的定義,連續5季聖嬰Niño 3.4的滑動平均都超過0.5℃,就表示整個聖嬰事件達標。根據資料顯示,Niño 3.4指標於今年4至6月的數值達到0.5℃,之後一直到7至9月的數值都超過0.5℃,且於7至9月來到1.3℃,只要在8至10月的數值都超過0.5℃,就表示聖嬰現象成形了,因此在下個月就可以正式來確認了,賈新興續稱,「從預報的資料顯示,一個超過中度強度的聖嬰現象將成型,並且持續至明年春季,一般而言,出現聖嬰現象時,冬季台灣易偏暖,明年春雨則易偏濕。」至於2023年全球年均溫,賈新興說明,在聖嬰現象的推波助瀾之下,今年1月至9月地球均溫,已經比2016年同期高出了0.05℃,也比1850-1900同期氣溫高出了1.4℃,目前各國專家研判2023年地球全年氣溫,有機會再創新高。」此外,呂國臣則表示,從數據看起來,有聖嬰現象趨勢,因為連續3季數值超過0.5℃,今年第3季數值更來到1.3℃,意味著為中度的聖嬰現象,預計聖嬰現象會在下個月成型,全球溫度有創新高的可能。至於聖嬰現象對台灣的影響,呂國臣也解釋,明年2月到4月春雨會比較多,平均雨量將比氣候值多,明年春季台灣會有較多雨量。不過,雖然春雨比較多,但還是要節約用水,因為中南部仍是枯水期。此外,由於聖嬰影響隔年春天的訊號比較強,因此今年聖嬰現象目前還看不出有對明年颱風季會造成什麼影響,要到明年才能估計。
史上第2次!杜蘇芮颱風侵襲 大陸發布暴雨紅色預警
受杜蘇芮颱風環流北上影響,大陸中央氣象台29日傍晚發布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這是自2010年啟用預警發布機制以來,史上第2個暴雨紅色預警。預計8月1日起,華北等地強降雨將趨於結束,但預計北京本輪降雨時長和雨量均超過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北京市30日也宣布,暫時關閉故宮、長城等所有觀光景區。大陸中央氣象台30日18時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預計31日20時前,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有大雨到暴雨,其中,河北中部沿山地區、北京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區特大暴雨(250至350毫米)。據北京氣象台,29日20時至30日19時,北京地區全市平均降雨量106毫米,城區平均122.3毫米。中央氣象台稱,北京本輪強降雨迄今最大時雨量僅50毫米;但預計降雨持續時間將超過70小時,全市平均雨量可能達到250毫米,均超過2012年「7.21」特大暴雨。2012年7月21日,北京降下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與嚴重淹水,造成79人死亡,逾萬間房屋倒塌,160萬人受災。為嚴防災害重演,北京市防汛指揮部發布預警措施要求,非必要不要求員工到崗上班;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學校停止實體教學活動;關閉所有景區、公園;工地停工;停止有室內、室外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天安門廣場、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等景區都暫時關閉。杜蘇芮颱風雖於28日晚上離開福建,但在雨彈狂炸之下,當地受災狀況嚴重。福建日報報導,福建多地雨量創下52年來新高,累計造成逾14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0.53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31億元)。報導指出,截至29日晚上9時,福建緊急避險轉移36.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5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8萬公頃;倒塌房屋90間,嚴重損壞房屋346間,一般損壞房屋4571間;災情仍在進一步統計中。
2020大旱恐重演!新竹以南冬季雨量創「60年新低」 3月少雨訊號明顯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冬季雨量偏少,新竹以南地區平均累積雨量為近60年來最少,與2020年發生百年大旱的情況相似,平均雨日亦為歷史上第2少。而3至5月春季少雨的機率一樣是最高的,因此要多加珍惜水資源。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陳怡良指出,今年冬季平均溫度接近氣候正常值,為歷年來第3暖的冬季,但玉山測站高於平均值2.9度,至今仍未降下初雪。外界認為「今年冬天特別冷」,可能是因為冷暖交替頻繁,才會有此感受。而且今年冬季降雨明顯偏少,僅北海岸及東部部分測站接近或略高於氣候正常值,其他測站幾乎都少於正常值,日月潭、阿里山、嘉義、台南等測站更是創下史上最少降雨日。新竹以南地區的雨量也是相當稀少,平均累積雨量為近60年來最低,平均雨日則是歷史上第2低,僅次於2018年紀錄。從去年6月至今,新竹以南測站平均雨量為近70年來第4低,今年冬季累積雨量與發生百年大旱的2020年相當。展望3至5月的春季,氣溫以偏暖到正常的機率最高,雨量則是以偏少的機率最高,尤其3月少雨訊號明顯。4、5月則是少雨訊號逐漸減弱,但仍需等到5月梅雨季到來,才能期待中南部旱象得到緩解,因此,必須重視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颱風不來…7月全台平均雨量「同期第5少」 基隆只下31毫米「同期第13低」
今年暑假已經接近尾聲,但截至目前為止,夏天都快過完了,颱風警報卻遲遲沒有響起。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今年7月基隆總雨量僅31毫米,雨量是同期的第13低,而從7月平均雨量觀察,今年7月的雨量僅有80.2毫米,是史上第5少的紀錄。根據中央社報導,經濟部水利署發布今年7月迄今,降雨跟往年比低於4成,以往降雨頻繁的北部基隆地區,降雨更是同期的34%以下。中央氣象局表示,自有紀錄以來,7月基隆站的雨量,最少的一年是2003年的0毫米,今年7月總雨量為31毫米,是歷年同期算下來的第13低。而以氣象局全台13個觀測站所測得的7月平均雨量觀察,今年7月算是有紀錄以來,7月同期第5少紀錄,只有80.2毫米;歷史上最少的紀錄,是發生在2007年的49.6毫米。接下來會有中颱軒嵐諾接近,儘管颱風目前直撲台灣而來機率不算過高,但預估9月1日起,受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會有短暫陣雨,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可能有較大雨勢發生,應可紓緩基隆降雨不足的問題。
雨都缺水?基隆停水第6天民眾怨聲連連
「真是笑死人了!基隆不是雨都嗎?怎麼會缺水呢?」按耐不住停水6天的情緒,陳先生一面看著水車往水桶裡注水,一面碎念…基隆地區今年7-8月份幾乎沒有降雨,平均雨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了85%以上!造成基隆中正、信義區供水困難;尤其是信義區部分高地地區,包括麗景江山與美的世界等社區,是高地中的高地,供水特別困難,連日停水造成的不便,讓民眾抱怨連連。東北角地區整個七到八月份幾乎完全沒降雨,基隆的主要水源基隆河,在暖暖段已乾涸見底。(圖/黃鵬杰攝)水利署表示,基隆地區降雨情勢與其他地方不同,此時正是傳統枯水期。因持續高溫不雨,也沒有颱風帶來雨量,致基隆河水量驟降,基隆水情燈號已於昨日由正常之藍燈轉為提醒之綠燈,呼籲民眾節約用水。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氣象與水利單位預估,要到8月底才有降雨機會,請市民朋友節約用水共度難關;也會與自來水公司研商,盡一切可能調度用水資源,務必穩定民生用水。
廣東韶關遇50年大洪水 水患嚴重籲緊急撤離避險
大陸界面新聞報導,端午過後,「龍舟水」依然來勢凶猛。21日上午,廣東省韶關市「@韶關發布」消息稱,據有關部門研判,韶關發生逾50年一遇洪水,請廣大市民迅速趕往高處緊急避險。根據韶關市氣象、水文、水利部門綜合研判,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韶關市區21日14時左右將可能出現56.6米的洪峰水位,達到50年一遇,接近2006年洪峰水準。韶關市三防指揮部已於21日7時將防汛Ⅱ級應急回應提升為防汛Ⅰ級應急回應。廣東省水文局韶關水文分局已於21日6時升級發布北江韶關(二)站、湞江新韶站洪水紅色預警。「韶關發布」介紹,今年「龍舟水」以來,全市累計平均雨量741.8毫米,局部地區達到1527.5毫米,已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同期歷史極值。自6月19日至今,韶關市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此前還曾發生滿載消防員的消防車被洪水沖走的情況,最後車輛安全,無人員受傷。據通報,截止21日10時,韶關市普通公路有117條167處路段出現災毀中斷情況,G4京珠南高速公路北行方向K1996+781處路基坍塌(翁城站至南華寺站路段),該路段已封閉交通。6月21日上午,韶關市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再次發布公告,自即時起,市區公交線路全部暫停運營,具體恢復時間將視天氣及道路情況而定。高鐵方面,京廣高鐵韶關至清遠站間受強降雨影響,導致高鐵動車組限速運行,致使途徑列車出現不同程度晚點,截止上午11時,途徑韶關站G6164、G822、G342、G1006等多趟列車晚點。「@韶關發布」稱,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經韶關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研判,鑒於當前嚴峻形勢,建議於21日08:00至21日17:30,除承擔搶險救災和保障社會民生的單位和個人外,市轄3區內其他單位和個人可執行停工、停運措施。韶關市教育部門已宣布,湞江、武江、曲江等市轄三區各中小學、幼稚園21日繼續停課一天,校外培訓機構、託管機構暫停服務。樂昌市樂城街道、五山鎮、廊田鎮、長來鎮、北鄉鎮轄區內中小學、幼稚園繼續停課一天。據《韶關日報》報導,在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統籌調度下,廣州、東莞、佛山三市已組織市政排水作業支援隊伍並調配相應救援物資,將於6月29日深夜,陸續抵達韶關市支援抗洪排澇工作。廣東省氣象公共服務中心「@廣東天氣」介紹,截至21日10:56分,連南、懷集、陽山、英德、乳源、韶關、曲江、翁源8地在掛暴雨紅色預警。預計,21日廣東省北部市縣仍有強降水。22日,強降水過程結束,有分散雷陣雨。連日強降水,疊加上游來水,需繼續防禦流域性洪水;土壤含水量飽和,需繼續做好山洪、地質災害和城鄉內澇的防禦工作。
內蒙呼倫貝爾2水壩同時潰壩 32.5萬畝農田遭淹沒1.6萬人受災
中國大陸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從17日起降下豪大雨,結果導致當地部分地區出現洪災,18日時更傳出當地的2處水壩相繼潰壩,大量的河水傾瀉而下,結果毀損了許多橋樑、公路、農田,甚至導致1.6萬人受災。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近日降下豪大雨,累積面平均雨量達到87毫米,部分地區出現洪災、淹水情況。而18日又傳出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開放式溢洪道永安水庫、新發水庫相繼潰壩,所幸在潰壩之前,當地政府已經要求下游居民緊急疏散。但2水壩的潰壩還是造成嚴重的災情,報導中指出,因為水壩潰壩導致32萬5622畝農田被洪水淹沒、22座橋梁、124道涵洞、15.6公里公路、1萬9748公尺路肩也遭到大水淹沒或毀損,甚至有1.6萬人受災。雖說洪水如此嚴重,但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尚未傳出有人員傷亡的消息,目前洪水已經退去,當地河段水勢已經恢復正常,目前正在進行淨損失的估算。
連日大雨「集水區進帳豐富」!王美花:新竹供5停2暫緩實施、高雄轉減壓
這幾天大雨,主要集水區進帳豐富,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日宣布,由於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水庫集水區累計平均降雨量均已達100毫米以上,因此,原訂6月1日起於新竹實施供五停二分區供水,以及苗栗、台中、北彰化地區延長分區供水8小時等措施,均暫緩實施。王美花同時指出,前日的一場雨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依水利署的計算,如果能夠再來一場大雨,降雨量在110毫米以上,原本水情亮紅燈的中部地區,就有機會解除分區限水。至於高雄地區因高屏溪流量已有提升,抗旱2.0相關工作陸續完成後也產生效果,且高雄灌區一期稻作已完成供灌,考量近期南部降雨機會仍大,故高雄地區自5月29日起水情燈號由減量供水橙燈轉為減壓供水黃燈。水利署說明,本波梅雨鋒面於各地水庫集水區降雨效益約1.09億噸,其中又以桃園石門水庫入流量最驚人約2300萬噸,新竹寶山、寶山第二水庫約400萬噸、苗栗永和山水庫400萬噸、台中鯉魚潭與德基水庫入流量分別約1500、1600萬噸、日月潭及霧社水庫約1900萬噸、南化水庫約702萬噸。由於苗栗永和山水庫集水區、台中鯉魚潭及德基水庫降雨量分別已達到5月19日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決議,於5月底水庫集水區累計平均雨量100毫米的門檻,因此,決定新竹、苗栗、台中、北彰化等地區的相關加強節水管控措施,暫緩實施。依據氣象局研判,本波梅雨鋒面可望持續至6月1日,6月5日還有一波梅雨鋒面到來,但是6月中旬以後偏乾,因此,各地區維持目前水情燈號,並且滾動檢討審慎節水調度,並因應後續降雨不確定,積極趕辦抗旱緊急水源計畫2.0各項工作。統計於6月前,可增加水源達每日76.4萬噸,為原目標16.8萬噸的4.5倍。須留心的是,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徐仲毅表示,原位於帛琉西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於昨發展為今年第3號輕度颱風「彩雲」(國際命名CHOI-WAN),預測將往西北朝呂宋島東方海面前進,並北轉台灣東方外海,然而未來整體環境不適合其發展,6月4日抵達巴士海峽就會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消散,對台灣影響不大。
好消息!「集水區降雨量達100毫米」 新竹供5停2暫緩實施
近日滯留鋒面影響,全台水情稍稍緩解,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31日宣布,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水庫集水區累計平均降雨量均已達100毫米以上,原訂自6月1日起於新竹實施分區供水紅燈、及苗栗、台中、北彰化地區延長分區供水8小時等措施,均暫緩實施。根據水利署統計,這波降雨替全台各地水庫集水區帶來總計約8,900萬噸的水量,其中桃園石門水庫約1,800萬噸、新竹寶山、寶山第二水庫約286萬噸、苗栗永和山水庫300萬噸、台中鯉魚潭及德基水庫約2,550萬噸、日月潭及霧社水庫約1,600萬噸、南化水庫約680萬噸。由於苗栗永和山水庫集水區、台中鯉魚潭及德基水庫降雨量分別已達到5月19日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決議,於5月底水庫集水區累計平均雨量100毫米的門檻,因此,決定新竹、苗栗、台中、北彰化等地區的相關加強節水管控措施暫緩實施。
今年春雨恐創「75年來新低」! 4月起7測站有雨跡「累積降雨量0」
全台目前正面臨近半世紀以來最嚴重旱災,不但中南部地區缺水嚴重,部分地區施行限水政策,就連北部的石門水庫,水位也降到史上第二新低。根據統計,今年全台13個測站春雨平均雨量截止到4月20日只有125.9毫米,若降雨情況再繼續不樂觀,恐創下75年來新低。氣象局長鄭明典日前發文指出,預報作業上,春雨是指2至3月加上4月的雨,2月和3月的雨相關性高,常常併在一起,4月的雨不太有規律,變化幅度也大,所以預報作業上常個別處理。(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鄭明典透露,然而今年的春雨,放寬從元月1日起算到現在,全台灣都低於氣候平均值,全台平均的春雨為有紀錄以來最少量的紀錄;他更以「2021年消失的春雨」形容,足見雨量危機。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今年2月1日至4月20日,全台13個測站春雨平均雨量只有125.9毫米,若降雨情形再繼續不樂觀,恐創下75年來新低;自4月開始,台中、嘉義、日月潭、高雄、恆春、澎湖、東吉島等測站有雨跡,但累積降雨量為0,台北、淡水、新竹等測站則不到1毫米。(圖/翻攝自臉書/觀氣象看天氣)不過春雨降雨慘況似乎出現希望,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昨(27日)指出,周四(29日)將通過台灣的鋒面,預計是今年以來結構最好的春雨冷鋒,預報顯示鋒面上有對流雲系發展移入中部以北的機會,中北部局部地區將有較大雨勢,而南部也會有短暫雨,山區若配合熱力作用水庫可望再小有進帳,是值得期待的一波春雨。
沒有颱風!翡翠水庫蓄水量跌破歷史平均 只能再撐3個月
全台灣各縣市夏天最高溫超過30度,雖有多個颱風生成但皆未侵台,而提供大台北地區民生用水的翡翠水庫,水位罕見地一路掉到151公尺左右,總蓄水量只剩一半,並跌破歷年水位平均值,又因疫情衝擊,民生用水量創6年新高,翡管局表示,水量還能再撐3個月。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副局長李延財表示,今年沒有颱風,很多水庫都須仰賴颱風進帳,據統計6月以來只下了474毫米,只有歷年同期平均雨量的51%,等於少了一半的降雨,大部分的雨下在市區,也是造成翡翠水庫水量出的多、進的少的主因之一。至於水情是否吃緊,李延財指出,翡翠水庫歷史平均水位在153.25公尺,但昨天(3日)罕見跌到151公尺,前幾日甚至跌到150米,總蓄水量只剩一半,但相信在翡管局審慎控管及操作下,加上中央氣象局3個月的預報資料,預計在11月底前,翡翠水庫都能充分供應雙北的用水,但無法保證半年內供水無慮。台北自來水處副處長陳曼莉表示,今年夏天氣溫特別高,民生用水量今年7月高達138萬頓,比去年同期多了5.92%,較歷年平均133萬頓,多了5萬頓的用水量,更是創6年來新高。陳曼莉認為,連續高溫影響是主要因素外,受到疫情影響用水量大增,防疫的重點除了戴口罩就是勤洗手,有專家認為洗手甚至比戴口罩還重要,但也讓用水量爆發,又遇上水情不佳,今年沒有力推節約用水,是因防疫清潔很重要,但不需要得水仍不要浪費。李延財強調,雖然翡翠水庫至11月底前供水無虞,但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籲請市民養成節約用水好習慣,從小處節水做起,珍惜寶貴水資源。
今年是史上最暖一年 明年春天仍有寒流、低溫可能
中央氣象局今(31)日召開年終記者會,並表示最暖年前10名都在21世紀,今年更是最暖的一年,推估明年2020也會是偏暖的一年,不過每年都最冷時期都是1、2月,因此仍要注意有寒流出現的機會。今年年均溫度高達24.56度,是73年以來最高的一年,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今年有人氣象站當中的10站,都創下均溫紀錄,其中包含台北、宜蘭、花東等地,而在高山地區的玉山的均溫提高了1.79度,是增加最多的地方。今年雨量方面屬於正常,平均雨量為2186.7mm,跟平均值2207mm相當接近,不過東南部的累積雨量明顯偏少,提醒在梅雨季來臨之前仍舊會有枯水期,要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而明年氣候預估同樣是偏溫暖的情況,不過仍要特別注意,台灣每年最冷的時候都是1、2月,因此還是會有低溫及寒流來襲的可能性,若是使用瓦斯熱水器等用品時,要注意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