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
」 人口 大陸「社」宅淪胭脂1/哪來的底氣? 蔣萬安喊啟動社子島開發遭內政部吐槽:太樂觀
台北市長蔣萬安10月底在市議會備詢時,喊出社子島最快「2027拆除完成,2028動工開發」,引爆1.1萬社子島居民恐慌。市府打著居住安全大旗,推出「生態社子島」計畫,誇稱要讓社子島容留3萬名常住人口,然而近300公頃區段徵收細部規畫曝光,不僅家園面目全非,佔地3.29公頃的台北海洋大學屹立不搖,校區旁還劃設完整公園綠地,在地居民直批「市府橫柴入灶」、「欺民肥私校」。被稱為台北市「最後一塊寶地」的社子島,自1970年葛樂禮颱風,一紙市府公文禁限建長達50年之久,隨著2005年員山子分洪道完工,社子島淹水頻率大減,各方紛紛瞄準此處搶進開發。2015年前市長柯文哲上任之初,提出iVoting市民票選「生態社子島」方案,喊出加速開發、盡早解禁,儘管居民反對聲浪不曾停歇,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仍於2020年審議修正通過,目前正在中央內政部國土署土地徵收小組審查。據了解,若審查通過,下一步將會送到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審議,程序完備後才可啟動區段徵收。1996年賀伯颱風釀北市社子島淹水災情,北市府因而堅持不解除「禁限建令」,社子島居民則質疑當時新北板橋、三重淹水更嚴重,怎不見他們限建呢?(圖/報系資料庫)本刊調查,占地294公頃的社子島開發範圍中,高達83%為私有土地,主要道路延平北路七至九段也由左右地主捐贈,至今徵收不全,多數仍持續繳納地價稅,市府對社子島細部計畫中,一再強調若不願參與者,可以申請剔除,至今卻只有4筆0.43公頃私有土地劃入「再發展區」確定保留;弔詭的是,社子島3.29公頃稀有方正的文教用地中,只有與市議員林世宗家族關係密切的「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被原地完整保留,連島上僅存的義務教育機構富安國小、福安國中也將被遷移,引人非議。11月5日,本刊記者自繁華台北延平北路七段進入社子島,沿路街景彷彿「急凍」在50年前。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在社子島信仰中心坤天亭前指出,社子島開發範圍中,具備戶籍的常住人口便有7,800多戶,當時市府的「區段徵收」同意問卷只發放2,800份,繳回者只有511份,由於期間自救會呼籲居民「蓋牌」回應,因此多數不同意開發者根本「不交」問卷,然而市府卻依照7,800戶為母群體,誇稱居民反對「區段徵收」不到3%,事實上是市府扭曲事實朝「自己想要」的方向解讀,實則有97%地主「不支持」區段徵收,幸好內政部審議時卡關,足證其心可議。台北市長蔣萬安近期喊出2027拆遷原住戶、2028啟動開發,社子島不少居民聞言直呼嚇壞了,內政部官員私下也認為北市府評估過度樂觀。(圖/方萬民攝)70多歲的在地居民王先生指出,社子島過去是泉州移民為主,老鄰居彼此都很熟識,自1970年禁限建令頒布後,守法居民的房屋早過了50年加強磚造的使用年限,屋頂漏水塌陷,依規定只能使用鐵皮覆頂加固,還常被誤會為「違建」,居民無奈身處危險之中,不時還被市府人員「查水表」,一下稱未依規定請領門牌,想請領時又被懷疑未來徵收時想「多領一份拆遷款」,遑論10月底康芮(Kong-Ray)颱風來襲,居民在自家如坐針氈,現在1.1萬居民都住得戰戰兢兢,未來市府還稱要達到30,000人居住,並廣設社會住宅,實在笑話。王先生批評,柯文哲市府時期,幾乎每個禮拜都與市議員林世宗到北投捷運餐廳共餐,不知是不是「吃」出革命情感,一路替林家的台北海大開綠燈,市府卻打算把周邊1.1萬居民趕到12.9公頃的集合住宅,喊出有「優先承購權」,若買不起還有「優先承租權」,但不遠處的「洲美」區段徵收前例斑斑可考,當時有3分之1的居民因租都租不起,只能黯然離開台北市。如今輪到社子島,萬名居住者老早住這,產權、土地都是自己的,如今成為開發派「俎上肉」,市府聯合開發派打擾在先,再假惺惺地稱要安置,實在是「提籃假燒金」,居民承受不起。身兼台北海大董事長的台北市議員林世宗則透過辦公室回應,台北海洋科技大學主管機關是教育部,自己是台北市議員,並無監督關係與應迴避事項,一切依法辦理,外界不需過度解讀。
北海岸豪雨強襲居民預防性撤離 里長嘆:百年來未見過如此嚴重
受東北季風影響,昨(7日)新北市遭遇短時強降雨,氣象局發布大雷雨特報,警戒區域涵蓋三芝、金山、石門等地。對此,新北市政府也針對北海岸及東北角地區加強應變措施,當天中午12時許,三芝區公所因應大雨,對八賢里住戶進行預防性撤離。據了解,八賢里約有80名常住人口,此次預防性撤離中,40人由公所收容,另40人自行前往親友家避難。淡水警分局接獲通知後,派出警力,配合公所及陸軍關渡指揮部官兵,協助居民安全撤離。淡水警分局表示,受山陀兒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部分民宅遭土石流侵襲,導致道路積水。7日中午接獲三芝區公所通知後,派遣警員與國軍一同協助八連溪周邊居民撤離。根據《中央社》的報導,三芝區長賴小萍表示,八連溪在4日因暴雨水位暴漲,導致八賢里災情嚴重,德賢路的路基被掏空,多處道路遭土石沖刷、泥水漫流。由於山區土石尚未穩定,加上今日上午雨量達40毫米,市府預估晚間雨量可達110毫米,因而決定進行預防性撤離。賴小萍提到,公所正通知外出上班的居民暫勿返家,並由國軍、消防及警方協助撤離。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八賢里里長楊振蜂則指出,當地居民多為長者,颱風後的土石流尚未完全清理,7日上午雨勢再度加劇,造成土石滑落。為確保安全,里民被勸導撤離,並使用2輛軍用車協助撤離工作。楊振蜂還提到,這次的土石流災害讓居民驚恐不已,「幾百年來從未見過如此嚴重的情況」。此外,氣象署指出,今日東北部地區、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有陣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而桃園以北地區有短暫陣雨,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而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澎湖、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至於中南部地區及金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另外,今天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也有零星短暫陣雨,需留意坍方、落石、溪水暴漲,外出應攜帶雨具以備不時之需。
國人平均壽命80.23歲 高於全球逾7歲
內政部今(23)日公布「112年簡易生命表」及「第十一次(民國108-110年)國民生命表」。112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23歲,其中男性76.94歲、女性83.74歲;若與聯合國公布2020年全球平均壽命比較,我國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7.0歲及9.0歲,國人男、女性平均壽命均以臺北市最高。內政部指出,雖持續受到人口老化影響,但因COVID-19疫情死亡人數較上年減少,112年國人死亡人數計20萬5,202人,較111年減少2,927人,其中65歲以上死亡人數15萬5,744人(占全國75.90%),較111年減少2,993人。另外,112年粗死亡率為8.79‰,較111年減少0.13個千分點;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29.6人,較上年下降3.2%。因上述緣由,致112年國人平均壽命較111年增加0.39歲,其中男性增加0.31歲、女性增加0.46歲。內政部表示,以直轄市而言,112年國人平均壽命呈現自北而南遞減的情形,以臺北市83.32歲最高,其餘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男、女性平均壽命亦均以臺北市最高。以各縣市平均壽命而言,112年以新竹市81.50歲最高,臺東縣76.04歲最低。東部縣市平均壽命較西部縣市低,臺東縣、花蓮縣與全體國民平均壽命分別差距4.19歲、3.11歲,惟已分別較102年縮小1.17歲、0.44歲。此外,內政部除了每年編算及發布「簡易生命表」外,亦參採主要國家作法,每10年編算「國民生命表」。本次發布之「第十一次國民生命表」,係依據民國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之常住人口資料,輔以民國108年至110年戶籍資料進行編算。我國108年至110年國民平均壽命為80.63歲(男性為77.41歲,女性為83.83歲),較第十次(98年至100年)增加1.51歲(男性增加1.45歲、女性增加1.36歲);就長期趨勢來看,歷次生命表隨時間上升,平均壽命上升幅度穩定。內政部表示,各國都很重視生命表的編算,國民平均壽命是衡量國家基本健康評估、整體社會經濟福祉及國家競爭力評比的重要統計指標。內政部每年編算生命表,提供政府有關人口政策、人力規劃、衛生保健等參考及學術研究之用。
羅馬規約2/中華民國台灣當然是國家 英國、瑞士、加拿大法院都承認
中華民國憲法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都主張擁有對方實際統治的領土和主權,因此兩岸衝突是否符合規範國際間戰爭衝突的《羅馬規約》,引發不少爭議。曾任法務部國際及兩岸司司長的最高檢察署檢察官蔡秋明研究顯示,加入《羅馬規約》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個國家,中華民國台灣雖然邦交國不多,但絕對符合《蒙特維多公約》規定的:常住人口、領土、政府、與外國交往能力的國家要件。蔡秋明指出,台灣的治權和領土其實非常清楚,從2000年起,至少有3個重要國家的判決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第一個是許多國人熟悉的拉法葉案,台灣在2001年向瑞士請求司法互助,希望瑞士將拉法葉佣金返還我國,軍火掮客汪傳浦等人則辯稱台灣不是國家,要求瑞士拒絕,最後瑞士聯邦法院在判決中,寫出中華民國全名,還提到中華民國創建到現在的狀況,強調雖然中華民國受到的國際承認有限,但還不至於被國際社會排除在外,因此台灣是一個國家,與瑞士間可以互相請求司法互助。新加坡航空在桃園機場發生嚴重事故,飛機殘骸與罹難者遺體散落一地,現場慘不忍睹。(圖/報系資料照)第二個判決則是來自加拿大魁北克法院,2000年新加坡航空公司班機由新加坡起飛,途經桃園機場,在颱風中起飛時偏離航道發生事故,83人不幸罹難,有傷者在魁北克法院提告向新航索賠,新航則將責任推給我國民航局,指桃園機場管理不當所致,要求民航局參加訴訟,新航還主張台灣不是一個國家,不適用加拿大《國家豁免法》規定,不應豁免加拿大的司法管轄,不過魁北克法院認為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不受加拿大的司法管轄。第三個則是印裔英籍商人林克穎車禍致死案,林克穎2010年在台灣撞死孝子送報生黃俊德,使用他人護照逃回英國,遭我國最高法院判刑4年確定,當時馬英九政府為了替孝子黃俊德和家屬討公道,透過駐英代表處跨海到英國打官司,時任法務部政務次長吳陳鐶(後來擔任大法官)赴英拜會蘇格蘭檢察總長,雙方達成簽立協議共識,各自以異地簽署方式簽署「台英關於引渡林克穎瞭解備忘錄」,創下紀錄。印裔英籍商人林克穎在台灣撞死送報生,畏罪潛逃英國仍遭英國法院羈押兩年多。(圖/報系資料照)此外,我方在英國地方法院和上訴法院都使用中華民國台灣名稱,英國最高法院也使用「台灣最高法院」、「台灣法務部」等名稱,間接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雖然最後英國法院判決林克穎不用引渡回台坐牢,但他已遭英方羈押2年10月,差不多就是留在台灣坐牢的時間了。蔡秋明指出,中華民國與台灣是一體的,台灣的正式國號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上雖然普遍被視為主權國家,並與多數民主國家維持一定程度邦誼,但台灣並非正式國名,從上述外國判決來看,在某些情況下,中華民國的名稱可能很有用,我們不該放棄。
義大利小島3天被「8500難民」擠爆 歐盟主席前往視察
義大利小島蘭佩杜薩島(Lampedusa),3天內湧入8500名地中海難民,壓垮了當局和救援組織,難民為了食物問題扭打。對此,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17日將前往訪視。據《路透社》報導,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15日說,如果有必要,歐盟海軍會採取行動,阻止北非移民穿越地中海。據了解,從今年至今,已有12.6萬移民抵達義大利,是去年同期的2倍,而蘭佩杜薩島首當其衝,本週有數千人登島,超過了該島的常住人口。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馬默(Eric Mamer)說,范德賴恩17日受梅洛尼之邀前往蘭佩杜薩。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16日與梅洛尼通話,他也支持義大利處理移民激增的問題。德國內政部長費瑟(Nancy Faeser)15日表示,德國已決定繼續接收義大利的移民和難民。據悉,近日德國才宣布暫停接收羅馬的新移民。難民睡在戶外。蘭佩杜薩數十名居民,16日也發起抗議活動。抗議者說,過去幾年,她並不關心這個問題,但是現在有了小孩,開始有了保護本能,她不知道蘭佩杜薩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另一位抗議者也批評,蘭佩杜薩應該要停止,不要再弄帳篷營地,居民已經累了。據《法國24》報導,蘭佩杜薩的移民中心只能容納不到400人。據聯合國移民機構的數據顯示,3天有8500人坐199艘船抵達蘭佩杜薩。數千人在戶外睡覺,翻越圍欄在蘭佩杜薩鎮閒逛的畫面,引發了義大利右派政府官員的憤怒。據了解,蘭佩杜薩移民中心,多年來一直在接收移民,現在該處缺乏水、食物和醫療服務。移民13日在分配食物時,還發生扭打狀況,警方不得不介入。一名甘比亞男子說,現在連吃東西都是一個問題,現在有這麼多人,吃飯就像打仗。
甜食控看過來!想減肥又怕挨針,合併用藥控制你的「情緒饑餓」
瘦瘦筆風靡全球,但挨針實在讓人皮皮剉!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主任周莒光表示,肥胖類型可分為三大類,包括一般肥胖、情緒飢餓與心理疾病飢餓,對於想減重卻不敢打針的肥胖患者,可使用合併用藥策略。診間一位3旬女性上班族工作壓力大、難以克制食慾,體重重達80公斤,BMI值更逼近30!拼命瘦身仍不見起色,苦於體型而至醫院求診,起初使用血糖用藥控制體重,接著加入口服藥抑制食慾,搭配運動雙管齊下成功甩肉,未來更有望逐漸減少用藥劑量,邁向夢想中的芭比身材。肥胖族群有這些 3種「情緒飢餓」警訊要注意夏日來到減重門診的民眾,常見的有愛美瘦身需求者以及本身肥胖者,求診患者主要為一般肥胖,其次為情緒飢餓族群,其他還有社交型飢餓與心理疾病型飢餓。1. 一般肥胖肥胖如何定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程度,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至24之間。過重:24<=BMI<27輕度肥胖:27 <= BMI < 30中度肥胖:30 <= BMI < 35重度肥胖:BMI >= 352. 情緒飢餓(心理性/情緒性進食)指的是因情緒導致的飢餓,無法抑制暴飲暴食的行為而形成的肥胖,因此想要減重,如何排解壓力與「抑制食慾」為此族群的功課。周莒光醫師舉例,壓力性進食與情緒性進食的特徵是會為了減重而激烈或多日斷食,但當身體不適或感到壓力時又開始暴飲暴食。而且個案進行飲食紀錄時,常常傳達出挫折感與情緒低落的問題,若旁人能提供情感支持,加上藥物治療較有助於控制體重。他提醒民眾應注意下列警訊,及早尋求專業治療:(1) 身形已肥胖,仍然忍不住想吃東西(2) 大吃大喝後感到極度罪惡感(3) 曾做出催吐的極端行為3. 其他類型飢餓例如社交型飢餓與心理疾病型飢餓,占比僅約1成。若因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暴食症導致的暴飲暴食,可轉介至身心科共同治療。肥胖代價越來越高 醫病溝通減重用藥策略依據國健署公布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民國106-109年成人肥胖率已攀升至23.9%。1以行政院109年常住人口2,383.4萬人2來算,台灣約有569.6萬人肥胖,亦即每4個人裡面就有一位肥胖者。周莒光表示,台灣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相關,體重越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就越高,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從減重手術到放置心血管支架、中風治療,代價也會越來越高。單單靠意志力很難減重,使用藥物協助減重會比較有成就感,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與運動,及早治療控制體重。與肥胖相關的常見慢性病:1. 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2. 心血管疾病3. 中風4. 代謝症候群5. 睡眠呼吸中止症新型複方口服減重藥物 降低患者對甜食渴望停滯期與復胖一直是減重者的困擾,周莒光提醒,減重若急於求成,無法從根本問題解決口腹之慾者,復胖危機將很快找上門。而過激飲食者,總熱量攝取過少易流失蛋白質與肌肉,體態也無法維持好的狀態,建議採用漸進式減重較為安全。診間常見的復胖案例:1. 達到體重下修目標後的疲乏鬆懈2. 透過減重手術者,術後沒有改變飲食習慣而形成的復胖該類型患者最明顯的特徵是無法戒除特定飲食習慣,例如愛好甜食、炸物、正餐過量米食、不餓也想吃宵夜等。其中不乏社交因素飲食,例如上班族經常面臨的老闆請吃下午茶、同事揪團外送飲料,不餓也想吃成為肥胖當代問題。由於肥胖情況多為生理混和心理因素,每位個案肥胖情況與治療方針不同,對於情緒飢餓/心理性進食/壓力性進食,現有最新複方口服減重藥物,能同時減少飢餓感、降低食物渴望,有明顯特徵的患者使用藥物治療會比較有效。此外,對於不敢打針的族群,也可調整減重策略。周莒光分享,診間約有1/3民眾使用口服藥物抑制食慾,醫師會評估個案體況調整口服劑量。不靠打針或催吐,也能以口服藥物搭配運動來控制體重,遠離慢性病危害。Reference1.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5562/File_18775.pdf2.https://www.dgbas.gov.tw/News_Content.aspx?n=3602&s=27386
中國2022年965萬人出生 總人口減少85萬「61年來首次負成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網站2月28日發布大陸《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年底大陸全國人口14億1175萬人,比上年底減少8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億207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死亡率為7.37‰;自然增長率為-0.60‰。圖表顯示,大陸全國人口中,男性有7億2206萬人,占比51.1%,女性有6億8969萬人,占比48.9%。60周歲以上人口2億8004萬人,占大陸全國人口19.8%;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2億0978萬人,占全國人口14.9%。此外,大陸近期陸續有11個省市公布了2022年底常住人口規模和人口出生率數據,浙江、安徽等9省分實現正增長,合計增量約為86.04萬人,河南、河北2省分人口減少,合計規模達-39萬人。常住人口正增長的省分中,浙江以37萬人的增量領跑,安徽、江西、廣西的人口增量都達到10萬級,分別為14萬人、10.58萬人和10萬人。另外,海南去年末常住人口增加6.56萬人,貴州增加4萬人,甘肅增加了2萬人,青海增加1萬人,重慶增加0.9萬人。其中,浙江、安徽等省分人口規模的擴大得益於機械增長。如浙江去年自然增加人口僅為0.3萬人,新增淨流入人口規模約為36.7萬人,而安徽自然增長人口為-5.7萬人。目前公佈了2022年末常住人口變動情況的省分中,河南2022年末常住人口比2021年末減少11萬人,與2021年減少58萬人相比,降幅縮小;河北2022年末常住人口比上年末減少28萬人,與2021年減少16萬相比,降幅擴大。另外,相較於上一年,上述11個省分2022年人口出生率悉數下降,人口死亡率普遍略有上升。
61年來首見 陸人口去年負成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驚見總人口出現近61年首次負成長。統計到2022年底為14億1175萬人,較上年底減少85萬人。具體數據顯示,大陸去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6.77‰,來到1949年以後最低點,同時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7.37‰,換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從性別構成看,統計到去年底大陸男性人口為7億2206萬人、女性6億8969萬人,男性多出323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再看人口年齡結構,大陸16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億75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62%;60歲以上人口則有2億8004萬人、占比19.8%,其中65歲以上人口有2億978萬人、占比14.9%。如從城鄉結構觀察,大陸城鎮常住人口有9億2071萬人,較上年底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億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最終城鎮人口占比(城鎮化率)為65.22%,年增0.5個百分點。針對大陸總人口出現61年來首度衰退,據第一財經引述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型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這是大陸人口總量、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動的標誌性事件。他指出,人口變數是宏觀經濟中的緩慢變數,趨勢一旦形成,在中長期內難以改變,會對宏觀經濟、社會保障、就業等產生長期深遠影響。例如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規模、儲蓄率快速下降,降低宏觀經濟潛在增速,並導致消費結構變化,對不同產業帶來各自影響。同時當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也會衝擊勞動力成本提升,加劇企業用工荒、招工難,進而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遞減。不過,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認為,中國的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但也有新的人口機會,「不能輕言人口紅利消失」。據預測,2035年中國總人口依然超過14億,2050年則在13億人以上。同時,人口數量負成長,將減少資源環境的人口總量壓力。
陸人口自然增長率-0.60‰ 比上年末少85萬人
大陸國家統計局今天(17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公布去年的人口出生與死亡數字。去年年末全大陸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14億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中國大陸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72206萬人,女性人口68969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75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2.0%;60歲及以上人口2億8004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億0978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9%。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億20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億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城鎮人口佔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個百分點。
老人家中監視器拍下小偷行竊「90分鐘就逮人」 家人曝真正目的:不是為了防賊
中國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永壽鎮近日發生一起竊盜案件,70多歲的老太太發現家中部份現金和貴重物品被偷,由於家中安裝了監視器,竊賊的行竊過程全被錄下,僅一個半小時就逮到人,不過裝監視器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防賊,而是一份濃濃的親情。根據《紅星新聞》報導,事情發生在6月27日中午12點半,老太太趕集回家,進屋後發現家中物品被翻動,2000多元人民幣現金和一些貴重物品都不見了,懷疑遭竊於是報警。由於房間裡面有監視器,拍到小偷的行竊過程,警方根據線索鎖定嫌疑人,並在下午2點成功逮人,也追回了被偷的現金和物品。監視器拍到小偷行竊過程。(圖/翻攝自紅星新聞)對此,老太太的女婿劉先生表示,由於家中經濟條件不好,母親和岳母都已年過7旬,身體很多毛病,因此安裝監視器好時時查看2位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起居。他和妻子這幾年一直在南京工作,而且經常打電話無人接聽,才會想到安裝監視器,每天早上看一下,確保沒事才會放心去上班,晚上也會看一下,或者和她們聊天,心裡才會踏實。事實上,農村留守老人家的監控背後,反映的不只是人身、生活安全問題,更是兒女的無奈之舉和擔憂。據悉,永壽鎮常住人口有4萬多人,獨居老人超過3000人,有不少老人家中安裝了監視器。而且,不只劉先生,因為生活壓力等原因,許多人在外打拚,家中只剩下老人,不得已只能靠監視器鏡頭,讓思念、牽掛和安全,更緊密地連在一起。
深圳與廣州 成大陸2021最吸引人口城市
百度地圖近日發布《2021年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反映全大陸的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及文旅活力狀況。其中人口吸引力城市TOP 300中,深圳蟬聯榜首、廣州則位列第2名。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吸引力排名前10的城市中,南方城市佔9席,其中有4個城市屬於廣東省,除深圳、廣州外,還包括位列第5的東莞,及第10的佛山。以排名居首的深圳人數變化來看,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756.01萬人,較2010年大陸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增加713.61萬人、成長68.46%,換算近10年增幅位居珠三角九市之首。該報告中,人口吸引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是某個城市新流入的常駐人口(在一個城市駐留超過2個月的人口)與全國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駐人口均值的比值。人口吸引力強的城市,意味著流入該城市的人口數量多。人口流入多的地區也是大陸當下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此外,該《報告》還公佈了「2021年度假日期間城市外地遊客規模指數TOP10」,分別是北京、廣州、杭州、上海、成都、西安、蘇州、南京、深圳、長沙。
拋後疫情時代市政藍圖 謝立功:鄭文燦做不好我來做
民眾黨今(23)日上午舉辦桃園市長黨內初選的第二波政見發表會,參選人謝立功表示,桃園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是六都裡最年輕的城市,未來桃園市只要擁有夠多的工作機會,年輕人就不須每天奔波通勤到雙北上班;他也規劃除了桃園機捷外的其他交通方式,並向桃園市長鄭文燦市長喊話,剩下幾個月要好好做,若做不好,就由他來做。謝立功提出「打造桃園市成為年輕人的創業天堂,老年人的宜居城市」的願景,為了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民眾黨今天也同時邀請龜山區的市議員被提名人簡僑亨、蘆竹區被提名人黃國晏,一起出席政見發表會,擘畫桃園市未來的發展藍圖。謝立功表示,桃園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只有39.2歲,是六都裡面最年輕的城市,未來桃園市政府一定要提供產業創新的環境,再結合年輕人的創意,只要擁有夠多的工作機會,年輕人就不須每天奔波通勤到雙北上班。謝立功以提供年輕人更多創新機會,串連桃園航空城有關的產業做為目標導向,規劃出他的政見方向。以科技產業來說,如果能連結桃園相關的上、中、下游產業,加上現在流行的電動出行、綠建築和再生能源等等,一定可以創造許多創新的產業與就業機會,並實現零碳排的目標。謝立功進一步指出,在後疫情時代,桃園市政府一定要做出相關的規劃,例如昨天他去搭乘桃園機場捷運,一路上見到的人非常少,但桃園市有許多在雙北工作的民眾,每天上下班都不方便,他希望可以幫桃園市的朋友們請命,規劃除了桃園機捷外的其他交通方式,他並向桃園市長鄭文燦市長喊話,剩下幾個月要好好做,若做不好,就由他來做。謝立功認為,桃園市是個非常宜居的城市,醫院也很多,若能把長照、醫療設施等做好,桃園可以成為「年輕人的創業天堂,老年人的宜居城市」。簡僑亨表示,桃園市人口一直逆向增長,未來要提升大眾運輸的量能才能解決交通問題,路網交通並是首要重點。黃國晏則認為,塞車問題是他很重視的,未來他將以交流道更順暢為目標,蘆竹區跟航空城緊密相關,在後疫情時代,蘆竹區必須作為航空城的生活緩衝區,而不只是物流緩衝區。
煤炭資源枯竭 防止「破產」⋯黑龍江鶴崗成大陸首個財政重整地級市
大陸觀察者網5日報導,鶴崗,這座曾因「白菜房價」紅遍中國的黑龍江小城,再度因一則通知提到:因為「實施財政重整計畫,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驚覺這座資源枯竭型的城市,地方財政已陷入極度困難,成為中國首個實施財政重整的地級市。「財政重整」最早出現在大陸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其中提出,市縣政府年度一般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的,或者專項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0%的,債務管理領導小組或債務應急領導小組必須啟動財政重整計畫。簡而言之,就是地方財政「極度困難」,需要提前處置,防止「破產」。據黑龍江市第七次大陸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鶴崗常住人口89萬1271人,10年人口下降15.81%。每年公共財政收入僅有2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公共財政支出卻突破百億,嚴重依賴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截至2020年末,鶴崗市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到131.1億元。2011年,鶴崗被大陸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鶴崗已成中國首個實施財政重整的地級市。不過,10%的紅線並非唯一觸發條件,由於鶴崗相關資料資訊不完整,具體占比情況不得而知。本次重整,將通過一系列開源、節流或處置政府資產等措施,使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相一致,恢復財政收支平衡狀態。觀察者網報導,鶴崗,與雞西、雙鴨山、七台河並稱「黑龍江四大煤城」,是中國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煤炭產業由盛轉衰,這座以煤炭資源為經濟支柱的傳統煤城陷入發展困境。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表示,不能把財政重整理解為美國等國的「政府破產」。財政重整是要全面系統地考慮如何克服地方政府面臨的困難,「這其中當然包括地方政府想方設法進行資金騰挪、緩解困難,但一定離不開上級政府的幫助。地方政府一定是非常困難才明確宣布財政重整,僅靠自己的力量明顯是不夠的。」
陸「超大特大城市」再添新成員 這城市前3季GDP近兆元
大陸國家統計局近期基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發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顯示超大特大城市「俱樂部」再次擴容。在特大城市部分增加4座城市包含昆明、長沙、大連、哈爾濱等;同時成都也以1334萬人的城區人口躋身超大城市行列。武漢則以995萬人的城區人口,距離超大城市資格僅差5萬人。據大陸海外網報導,到底大陸什麼樣的城市才算「超大城市」與「特大城市」?大陸國家統計局解釋,當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人以上、100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另根據稍早大陸住建部發佈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目前已有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等6座超大城市,以及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瀋陽、青島等10座特大城市。此外,超大特大城市不僅是吸引人口聚焦,在引領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也發揮越來越突出作用。觀察大陸今年前3季,上海、北京、成都等7個超大城市GDP均超過1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上海GDP更率先突破3兆元。而最新擴容後的14個特大城市,絕大多數的前3季GDP也都達到5000億元以上,其中新成員的長沙為9586.98億元,甚至已接近兆元門檻。
國安局指東沙目前無遭攻佔危機 邱太三籲尊重國安判斷
國安局長陳明通昨日在立院答詢藍委質詢時說明,在蔡總統任內,東沙島沒有遭中共攻占危機,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今天也被媒體追問此事,他指出,既然國安局已經做了各項情資蒐集、相關研判,「我們應該要尊尊重」。兩岸關係緊繃,東沙島等地是否有遭中共攻占的可能危機引發討論,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日在立院質詢時表示,近來接到民眾陳情,擔憂兒子在東沙島服役會不會出事,要求陳明通評估中共攻打東沙島的可能性。陳明通則指出,在中共攻台的劇本中,攻占外島、以戰逼談是國安局長期觀察的劇本,封鎖或飽和攻擊也是中共的劇本之一,儘管共軍內部曾辯論過是否要進攻東沙島沒有,但他說,蔡總統任內中共不會攻打東沙島。邱太三今在立法院受訪時被問及,蔡總統任內,中共是否會攻擊東沙?邱太三回應,國安局已做了各項情資蒐集、相關研判,國安局對於所有情勢是主責單位,應尊重國安局的判斷。至於陸委會是否有任何協調,邱太三說,會由國安局跟國防部,針對各項情勢做應處。東沙環礁是南海諸島的四大群島之一,是來往南海的重要國際航海要衝,東沙環礁在清康熙年間就被劃入廣東惠州管轄,二戰時日軍曾予以佔領,將其劃入當時佔據的台灣高雄州新南群島,戰後又被重新劃入中華民國海南特別行政區,1990年劃歸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代管,東沙島島上目前無常住人口,但有數百名海巡署官兵常態駐守。由於距離台灣本島有段距離,長期以來,孤懸海外的東沙島,以及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是否會被共軍「奪島」,就一直是討論話題,隨著近來兩岸關係緊繃,東沙島的軍事安全議題又被討論。日本共同社去年曾報導,中共若對台動武,目標不在本島,而在東沙。近來美方多個智庫亦以中共攻打東沙,反覆進行兵推。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在立院備詢時則表示,國軍持續強化東沙防務及戰力,他並勉勵駐島官兵,矢志與島共存亡,因為「我死則國生」。
大陸大城人口「餘額」快滿了! 2035年恐無法「北漂」
大陸澎湃新聞·23日報導,中國大陸大城市人口「餘額」開始告急了。近日,大陸各地陸續出台2035國土空間總體規畫,透露未來15年人口規畫上限。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人口上限分別是2300萬、2500萬、2000萬、1900萬。相比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別還剩110萬、12萬、136萬、114萬人的增長空間。相比而言,二線城市的人口天花板設定更高一些,餘額相對充足。成都2035年人口天花板高達2400萬,蘇州1700萬-1800萬,武漢1660萬,杭州1500萬,剩餘規畫空間均在300萬以上。作為東北城市的代表,瀋陽2035年人口天花板為1200萬,哈爾濱為1180萬,剩餘空間分別為290萬、179萬。由於多數城市尚未公布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畫,人口天花板尚不可知,但一個共識是,相比過去10年,多數城市人口規畫增速收縮。據統計,北上廣深,人口成長最為保守。2010-202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人口增量分別為228.1萬、182萬、597萬、713萬。根據規畫,到2035年,北上廣深的人口「餘額」全部不足150萬,與過去10年的人口增長態勢大相徑庭。事實上,人口到了2000萬的超大級別,再保持每年數十萬人的高速增長,可能並不現實,加上人口承載力、資源承載力以及房價等因素,適當收縮人口規畫天花板,並非不能理解。不過,人口天花板保守化,或將帶動搶人政策的變遷。有意思的是,向來門檻森嚴的京滬開始主動下場搶人,而一直以搶人著稱的深圳卻開始收緊落戶了。與北京不同,深圳似乎開始收縮陣線。日前,深圳出台新規,將學歷落戶門檻從大專升級為大學,本科入戶年限從40歲調整為35歲,碩士從45歲調整到40歲。深圳城市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不及廣州的1/4、成都的1/8,加上教育資源愈發緊張,房價持續高漲,收緊落戶門檻似乎在意料之中。除了北上廣深外,二線城市裡的杭州、武漢也被質疑人口規畫相對保守,不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發展定位。當成都將人口天花板上移到2400萬,蘇州也提高到1800萬,而杭州、武漢的人口規畫目標分別為1660萬、1500萬。先說武漢。由於疫情影響,武漢七普人口資料存在明顯低估,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位被鄭州取代。不過,隨著疫情消退,武漢常住人口開始大幅回流,加上準零門檻落戶等正常刺激,武漢人口呈現井噴之勢。與武漢相比,杭州更為保守。杭州2035年規畫人口僅為1500萬,而2020年人口就已高達1193.6萬,剩餘空間僅為306萬。如今,幾乎所有城市都放開落戶,絕大多數城市都是零門檻,戶籍含金量急速縮水,能吸引人的早已不是戶口,而是經濟、產業等基本面。東北地區,大城市對人口增長依舊充滿信心。在已公布2035總規的城市裡,瀋陽、哈爾濱分別規畫了1200萬、1180萬的人口天花板,相比目前人口規模,分別還有290萬、179萬的增長空間。資料顯示,2010年-2020年,東北30多個地市,只有瀋陽、大連、長春3城人口正增長。不僅如此,綏化、齊齊哈爾、白城、通化、伊春、七台河等地的人口減少幅度超過20%,形勢嚴峻。未來,大陸國家中心城市、中日韓自貿區、中俄合作、強化國防能源糧食安全的戰略新定位等,都會為東北振興提供新的助力。
宜蘭縣東澳里自主封路引論戰 鎮公所:里民要求下同意
宜蘭縣蘇澳鎮東澳里端午節連假期間自行封路,據了解,因為當地有不少知名觀光景點,如粉鳥林等秘境,就怕觀光客湧入出現防疫破口,因此當地自發性將聯外道路通通封起,僅僅留下1條外環道開放,鎮公所本月3日就發出公文同意公告,直至疫情趨緩後才會開放通行。1名網友在臉書社團po出照片,說東澳里自發性封路,是有公文認可的合法性封路,雖然肯定這項政策,但他也質疑「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如有事故不知怎辦呢?」文末更大嘆,「我以為在戒嚴!」。蘇澳鎮長李明哲今(14)日出面解釋,東澳里常住人口約200人,且以年長者為主,因為防疫考量,以及里民要求下,鎮公所依照權責同意里民封道,然而東澳里鄉道封路,不過端午節依舊湧現車潮,大批遊客在粉鳥林漁港聚集,引起里民憂心。
讓全台灣都羨慕!金門縣長”加碼2千”振興券
中央政府「振興三倍券」發放在即,各家業者與民眾莫不引頸期盼,而金門縣政府獨步全國,加碼發放「金門1+1振興券」,只要付2000元就能消費4000元,等於金門民眾一口氣「用3000換7000」,福利更大,預期將帶動5.6億以上消費產值。金門縣長楊鎮浯衝消費「超前部署」,於2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訂於7月17日開始發放金門1+1振興券,期望透過1+1的經濟加乘效能,希望能創造5.6億以上的消費產值。縣府建設處表示,1+1振興券發放對象,以109年6月23日設籍於金門縣的鄉親為對象,民眾可以新台幣二千元換取價值新台幣四千元的1+1振興券,面額500元,每份8張;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家戶免購買,直接由社政系統發送兩千元的1+1振興券。這樣的作法,等同民眾消費1元,縣府補貼等額的1元支持,且不限制使用產業別,但限設籍於金門縣具商業登記或公司登記之業者。此外,為避免振興券集中於某類型特定產業消費,無法擴及政策美意,故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商家,每月可申請核銷金額以新台幣100萬元為上限(金酒公司及陶瓷廠等縣屬事業單位不受限);免開立統一發票以普通收據之商家,每月以新台幣10萬元為核銷上限。楊鎮浯縣長表示,1+1振興券發放的政策目的,就是「刺激內需消費,活絡金門地區消費動能」,因此以「設籍金門的民眾」為施行對象,也限於「金門地區商家消費」。此外,1+1振興券重點在於「振興」,而非「紓困」,發放現金,可能發生民眾「存起來沒有消費」的疑慮。對於之前坊間流傳,地區設籍人口與常住人口落差大,可能造成浮濫發券的說法;楊鎮浯指出,此次縣府參考民國98年發放的「感恩回饋券」模式(限二親等人員代領),規定限三親等以內的人員才可以代為領購,應該可以解決幽靈人口設籍的問題。【金門1+1振興券】領取時間:7月17日至19日於各村里辦公處請領(以各家戶收到通知單地點為主),如無法於前開時間請領,補領時間為7月29日至31日於各鄉鎮公所領取。可領取對象:設籍在金門的全部鄉親。使用方式:2000元可換4000元振興券。(面額500元,共八張)使用期限:109年7月17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使用對象:金門地區有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全部實體商店都可消費使用。附註:振興券不可換現、不得找零、不得儲值,限在金門地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