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秘書長
」 王文淵 蔡練生 工總理事長工業總會籲政府正視「缺工」問題 提建議解產業燃眉之急
缺工難題躍上檯面。工業總會日前召開「雇主委員會」,會中強烈呼籲政府正視「缺工」問題,已危及企業生存、國家經濟發展的現實,並具體建議,延長移工在台最長年限、放寬移工核配比率等措施,以解產業界的燃眉之急。面對如此全面性、一致性的「缺工」現象,工總決定,將此議題列為今年度白皮書「重中之重」的建言項目。為討論2022年度白皮書中有關「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建言,工總「雇主委員會」舉行閉門會議,在新增11項建言中,項項建言都離不開「缺工」,不論是紡織、建材、食品、機械業,連科學園區都深陷「缺工」之苦,這是雇主委員會成立以來,建言內容難得如此一致,是繼2017年「一例一休之亂」後首見的現象。工總預計8月出年度白皮書,這也是新任理事長苗豐強上任、並「邀請」前勞動部次長陳益民擔任工總秘書長後,提出的首份白皮書。苗豐強向理監事會布達陳益民人事案,並「希望借重他在勞動領域的專長,幫助工總與會員公會優化勞資關係,創造和諧互利的產業發展契機。」在企業界高度期望透過「放寬移工政策」之際,外界好奇陳益民會如何運用勞動領域專長,協助工總與會員公會優化勞資關係。面對缺工議題,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態度鬆動,同意在不改變總核配比率上限、不妨礙本國勞工就業機會前提下,將「EXTRA(增額)方案」的最高級別提高至20%;同時,也擬定「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未來移工具一定條件可留用。工總對此直言,「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相關配套措施闕如,全台缺工潮不但快要把企業逼入絕境,也進一步反噬國家經濟,政府應放寬移工政策,以解燃眉之急。據工總彙整產業界意見,共提出三項具體建議。第一,目前產業類移工在台工作年限最長12年,建議比照外籍家庭看護工,延長至14年,甚至考慮取消工作年限。同時,對「留才久用」方案,應儘速研議並提出相關配套措施。第二,現行按行業別的核配移工比率,工總多數會員廠商認為,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建議提高目前行業別的外籍移工核配比率。第三,目前移工引進國籍為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雇主可選擇性相對少,建議增加移工來源國,增加雇主選擇性,並挑選真正適合的員工。
王文淵工總理事長書面辭呈今早送達 蔡練生:「應該是即日生效」
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昨(14)突然請辭工總理事長後,工總立刻召開臨時理監事會,表示口頭請辭無效,也慰留王文淵,但今日上午王文淵書面辭呈已送達工總,將同時辭去理事長、常務理事與理事。對此,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證實王文淵已正式提出辭呈,表示:「後續將依程序辦理,還是要送交理監事會來決定。」「辭職應該是即日生效,但還是要經過理監事會通過決議。」
批蔣萬安沒本事 蘇揆:猴子爬得高才會被看到紅屁股
行政院長蘇貞昌與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詢時多次交鋒,國民黨團要求蘇揆不能反質詢,蔣則抨擊蘇將停電責任推給基層,就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批評「欠電的電火球」。蘇貞昌對此表示,當天的答詢未超出質詢範圍,並譏蔣萬安「沒有本事就不要賣弄,猴子自己爬得高,才會被看到紅屁股。」蘇貞昌首先批評朱立倫,盡快將黨內的賄選查清楚,把黨產還給國家,才是他的責任,「少來蹭熱度。」他說,到立法院答詢是憲法規定,是立法院邀請,立法院所訂的法律從沒有說不能「反質詢」這幾個字,只是說答詢不能超出質詢範圍。蘇貞昌表示,蔣萬安質詢電力問題,我也回答;蔣萬安要求承諾不停電,他則舉前總統蔣中正承諾要反攻大陸,然而做不到都是空話,這樣的承諾沒有用,強調自己答詢沒有超出質詢範圍;且對於相關議事程序,都是嚴予遵守,「我們希望沒有本事就不要賣弄,猴子自己爬得高,才會被看到紅屁股。」此外,針對台塑總裁王文淵因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未釐清大停電原因就發新聞稿,憤而辭去理事長一事,外傳王文淵請辭是受到政府施壓。對此,蘇貞昌說,王文淵是一位非常專業、認真且有熱情的企業家,而且他一向就事論事,說政府可以對他施壓、或經濟部長王美花對他施壓,這是太小看了王文淵董事長的行情。
王文淵很生氣! LINE對話「沒有半句同意」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聲明不接受莫須有指控
「303大停電」餘波盪漾,14日工總「鬧哄哄」,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一早9:00透過台塑發新聞稿,「因無法節制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執行業務」,請辭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一職,震撼業界!蔡練生下午隨即發新聞稿,六點聲明回應「不接受莫須有指控」。一位是74歲的台灣最大石化王國台塑企業總裁,一位是從經濟部轉任工總秘書長長達16年的75歲退休官員,因著工總3月6日發布的一則「303停電新聞稿」,怒目相向。知情的石化界人士說,「王總裁實事求是,台灣缺電問題及能源政策討論是一回事,303停電又是另一回事,為要了解原因,(台塑內部)已定3月7日要討論。豈知,不在產業第一線的蔡執行秘書急著跳出來發新聞稿。」這樁因無法節制秘書長而請辭理事長一案,令業界傻眼,「王總裁有那麼氣嗎?」這位人士證實,「他真的很生氣。從兩人3月5日 line的截圖可以看到,『王總裁沒有半句同意要發新聞稿』。結果工總的303大停電新聞稿劈頭就寫,『王理事長指示』。」對於工總史無前例的秘書長槓上理事長一事,最後要走人的竟是理事長。「背後有很多的角力,各有政治地盤。」熟悉人士透露。事實上,王文淵閃辭理事長新聞一出,先是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受訪表示,工總預計於3月24日召開理監事會,屆時應會選出新任理事長,「我心目中已經有人選了」。隨後,下午工總監事會召集人潘俊榮則表示,工總已召開臨時理監事會通過希望王文淵留任,另理監事會希望給秘書長蔡練生一段時間,讓他有尊嚴離開工總。一位熟悉工總相關法案的理監事則指出,依據《人民團體法》、《工業團體法》、《會議規範》三法,王文淵的請辭無效!蔡練生的六點聲明中,提到他在工總16年來皆遵從工總組織規程付與的任務綜理會務,自認尚無隕越。他個人並不在意在工總的去留,但不接受違反事實莫須有的指控,這是對人格尊嚴的傷害。蔡練生也提及,3/3全國大停電造成產業及民生重大損失,輿論嘩然。他本人接到電話不斷,質疑一向為產業代言的工總豈能沒有提供建言。因此3/5周六假日,乃以line向渠說明本案之處理,並建議本會主動發布新聞稿,向外界表達對政府能源政策的關切,隨即於當日中午將新聞稿送陳。王理事長回復「有用嗎!我們知道台灣電力本就不夠,我們麥寮的IPP也被台電拉倒而跳電」「沒用」「你們去談吧,多說沒用。」。之後又問及「這次大停電雖然有設備異常,但發生大停電另有原因,你們要討論什麼?」我則告之重點在能源結構太脆弱,希望能源供應能多元化…。蔡練生以上述對話,證明他一向尊重體制,謂未經同意擅發新聞,與事實明顯不符。
王文淵辭去工總理事長 竟與「他」對外亂發言有關
台塑總裁王文淵今(14)日一早透過台塑發言體系,對外宣布自即日起辭去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一職。台塑表示,「總裁認為身為工總理事長,無法節制工總秘書長執行業務,因此決定自即日起辭去工總理事長一職。」台塑指出,有關3/3全台大停電事故,工總發佈新聞稿一事,理事長王文淵認為尚必須斟酌,待實際原因明朗之後再議。但遺憾的是,秘書長蔡練生仍違背理事長的指示,逕自於3/6下午發出新聞稿。「(蔡練生)此次行為確實是違反規定,已經影響工總形象。」全國工總網頁(紅框處)上,清楚寫著「秘書長係承理事長之命,綜理全盤會務,並指揮監督所屬全體會務工作人員圓滿完成理事長交付任務及執行理事會之決議。」(圖/翻攝自全國工總官網)台塑表示,「總裁的處事原則,向來都是徹底瞭解事實後,才會提出對策。因此於3/7(一)上午在例行週會時,即與各公司董事長討論,深入瞭解本次發生停電的原因,並要求各公司引以為鑑。」據瞭解,停電原因是現場人員未依照SOP操作,屬於管理問題,並非缺電所致,因此才要求蔡練生暫時不宜發佈新聞,以免混淆社會大眾視聽,可惜蔡練生卻假借理事長指示,對外發佈新聞稿。台塑強調:「近來,蔡秘書長數次發生未經理事長同意,而擅自決定的情事,因此為規範工總的決策程序,為此設立審閱、呈核的機制,凡重要案件皆須經兩位常務理事審閱,並呈理事長核准,始能對外發佈或執行。然此次行為確實是違反規定,已經影響工總形象。」依據王文淵提供與蔡練生LINE對話的內容,蔡練生於3/5清晨數次傳訊給總裁,意欲發佈新聞稿,王文淵曾表達意見回覆:「有用嗎?」、「沒用!」,「你們去談吧,多說沒用!」及「這次大停電雖然有設備異常,但發生大停電另有原因,我們要討論什麼?!?!」等。可以明確瞭解王理事長堅持,在尚未釐清停電原因前,不宜發佈新聞。王文淵認為身為工總理事長,卻無法節制工總秘書長執行業務,因此決定自即日起辭去工總理事長一職。
台塑總裁王文淵辭工總理事長 原因竟跟「303大停電」有關
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指示今日對外宣布,自即日起辭去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一職。有關3月3日全台大停電事故,工總發布新聞稿一事, 王文淵認為尚必須斟酌,待實際原因明朗之後 再議。依據王文淵提供與秘書長蔡練生LINE對話的 內容,蔡練生於3月5日清晨數次傳訊給總裁,意欲發佈新聞稿,總裁曾表達意見回覆:「有用嗎?」、 「沒用!」,「你們去談吧,多說沒用!」及「這次 大停電雖然有設備異常,但發生大停電另有原因,我們 要討論什麼?!?!」等。依據上述,可以明確瞭解王文淵堅持,在尚未釐清停電原因前,不宜發佈新聞。但遺憾的是,蔡練生仍違背王理事長的指示,逕自於3月6日下午發出新聞稿。總裁的處事原則,向來都是徹底瞭解事實後,才會提出對策。因此於3月7日上午在總裁例行週會,即與 各公司董事長討論,深入瞭解本次發生停電的原因,並要求各公司引以為鑑。據瞭解,停電原因是現場人員 未依照SOP操作,屬於管理問題,並非缺電所致,因此,才要求蔡練生暫時不宜發佈新聞,以免混淆社會大眾視聽,可惜蔡練生卻假借王文淵指示,對外發佈新聞稿。近來,蔡秘書長數次發生未經理事長同意,而擅自決定 的情事,因此為規範工總的決策程序,為此設立審閱、呈核的機制,凡重要案件皆須經兩位常務理事審閱,並呈理事長核准,始能對外發佈或執行。然此次行為 確實是違反規定,已經影響工總形象。王文淵認為身為工總理事長,無法節制工總秘書長執行 業務,因此決定自即日起辭去工總理事長一職。
激進減碳2/老牌永豐餘衝減碳最前線 何壽川把廢棄物當再生能源拚碳匯獎勵
「永豐餘已經97歲了,將要跨入100年,在下一個100年,要靠甚麼企業才可以永續,競爭力與時俱進,也就是我們在12月要成立『永豐餘學院』的初衷。」今年5月上任的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劉慧瑾說,「我加入前,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先生已經在籌劃這件事情。」「永豐餘學院以能源轉型、循環經濟與未來的醣經濟時代為主軸,不但對內也對外,還要與國際接軌,結合國內外世界級學者、學校,讓許多創新靈感研發落地商品化,使想法完整具體化,協助企業ESG永續發展。」劉慧瑾擔任ESG召集人,永豐餘學院院長則是何壽川。76歲的何壽川,為永豐餘千億事業的二代掌門人,四年前因內部吹哨人檢舉疑永豐金租任放貸逾50億元給三寶建設等,遭金管會解除永豐金董事長職務,去年11月一審遭判決有罪,何壽川除了上訴捍衛清白,還連同兒子何奕達全面退出永豐餘投控董事會,何壽川僅任永豐紙業董事長,何奕達則任永豐實董事長。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劉慧瑾可以喊出明年煤替代50%目標,最大功臣即是工紙新屋廠的「零燃煤汽電共生系統」所使用的SRF鍋爐。(圖/馬景平攝、報系資料照)面對官司危機,何壽川退出投控及金控兩大事業體的董事會,但在碳中和、碳排放、減碳及碳匯、碳權交易等議題上,這位紙業老將毫不退讓,親自站在第一線倡議。今年十月,全國工業總會與環保署、國貿局等召開的碳中和議題線上座談會,何壽川都親自出席。「何董談了許多循環經濟,是一個有許多技術的重要關鍵。」與會的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觀察。「何先生提到,台灣沒有辦法能源自主,90%以上的能源需要靠進口,現在能源價格高漲,國際環保趨勢及疫情帶給大宗原物料價格的波動之際,台灣須要有一個更好的能源政策來幫助企業維持競爭力。」也參與該座談會的劉慧瑾轉述。「台灣既然是一個能源進口的大國,現在全球要減碳,政府可以抽很多的碳費,但也要回過頭來看,能源供應鏈的混亂現況,台灣本身是有一些資源可以來用的,例如『森林覆蓋的面積』,森林可以經營FSC(設於德國非營利組織森林管理委員會的一種認證,材料是來自於被認可的「良好管理森林」),拿來活化、運用,需要政策上的配套。」台灣森林面積近220萬公頃,永豐餘投控董座劉慧瑾延續大家長何壽川的理念,認為這是台灣減碳的極佳優勢。(圖/翻攝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站)劉慧瑾進一步說重視森林的一個態度,「台灣森林覆蓋面積大是台灣優勢,像是歐洲、西方國家的FSC,森林是可以幫助我們去固碳、降低對煤炭依賴。有了更多的FSC,政策上給予獎勵。」何壽川的第一項建議是活化森林資源「固碳」,第二項是鼓勵民間廢棄物資源化。「由於能源是產業成長的必需品,能源的成長幅度可預測GDP的成長,因此要把能源看成戰略物資,(為達成減碳目標)要降低台灣能源進口的依賴,在廢棄物資源化的部分,例如把廢棄物拿來做汽電共生,就需要有政策上的獎勵及相應配套措施。」劉慧瑾接著說,「像是(永豐餘)每年產生的木質素發電有二千萬瓦,以及擁有全台最高的沼氣發電量,秘密武器就是厭氧菌,四小時即可沼氣發電,每年售出3,200萬噸到東南亞,還有廢棄物發電、汽電共生……。」「如果說它發出來的電,不叫做綠電的話,應該是不需要繳碳稅的,因為它已經是廢棄物資源化,非用石化原料產生出來的,現在是看政府如何具體化,企業就會有更快替代煤方式,永豐餘也持續與政府溝通。」劉慧瑾說,「現在還沒有具體的廢棄物資源化,是可以抵碳稅,希望政府應該是有某程度的獎勵。目前永豐餘將產生的綠電,回售給台電,」「永豐餘的減碳優勢,有許多替代煤能源部分,可以當作抵銷徵收碳費的額度,政府政策應該有獎勵才能起引導的作用。」何壽川1969年取得威斯康辛大學機械碩士學位後,進入永豐餘,從上游到下游,擠入世界前五十大造紙企業,環保汙染爭議不時找上門,因而更重視環保減碳,莫怪看見新拐點的他要站上第一線,「希望政府全面地來看碳權交易」。
碳費大戰3/工總搶回碳定價話語權 排碳大戶硬是做了兩份問卷調查
面臨歐盟2023年課徵「碳關稅」,我國將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2023年開始徵收碳費因應,估計288家年排放量逾2.5萬噸排碳大戶業者將受影響。而究竟碳費如何徵收,目前有兩大組織的版本現正角力中。這場角力從今年4月登場。今年4月20日世界地球日前兩天,綠色和平在環保署前公開呼籲「終結碳汙染,有效碳定價」,7月出版「有效碳定價解盲手冊」,以世界多國的政策措施來支持「台灣碳費應每噸徵收10美元」主張。到底每噸碳費應徵收多少?成本與減碳成效能否平衡?綠色和平主張看看「碳定價的先驅」-瑞典,從1990年代每噸26美元(約新臺幣730 元)起價發展到2020年時每噸126美元(約新臺幣3,530元),預計瑞典在2045年前可達到淨零排放。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中)提到企業支持減碳,希望政府能儘速提出一套完整配套措施,並透過問卷調查了解企業對碳費定價的看法。(圖/王永泰攝、翻攝工總問卷)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說,「瑞典做為全世界碳定價最高的國家,GDP不僅沒有下降,還是歐盟前段班,從 1990年至2017年間增長78%,亮眼表現可歸功於政府大量投資綠能產業、改善建築空調系統與基礎交通設施,將全國的能源效率大幅提升所致。」也就是說,瑞典政府徵收高額碳費用來提升能源效率。據此,綠色和平9月間完成《2021台灣排碳大戶碳定價意向調查》,106家進行,有效回卷33家,「七成排碳大戶,認為合理碳費10美元/噸以上」。工總7月也開始出聲,在「2021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對政府政策的建言」中,以12頁篇幅說明「能源暨環境政策」,就「碳費」徵收僅對製造業、電力業,未包含所有產業,且其他產業也只有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的業者才須繳交碳費,顯然「不符合公平原則」,此外「新加坡於2019年開始徵收碳稅,初始每公噸約新台幣100元,適用於所有行業,不與豁免。」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認為,「有效碳定價」應迅速被全面規劃即制定。(圖/翻攝綠色和平官網)而在綠色和平提出碳費10美元問卷調查結果的同時,工總也在10月26日至11月15日進行更大規模的產業調查,「47%企業認為碳費每噸新台幣100元(約3.6美元)最為合理」。工總提到,「碳費費率訂定業者呈現分歧」「多數製造業認為『碳交易』才是降低碳排的最佳方式,並搭配總量管制推動」,此外政府目前關於碳中和/淨零排放等進程緩慢,此外「碳費先行」、「針對電力業及290家排碳大戶先行開徵」與產業想法落差大,並要求政府推動碳費之際須同步建立碳交易等制度,且徵詢產業看法。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向記者表示,「若台灣碳費收太少,減碳壓力小,失去效果;反觀若徵收碳費多,增加企業成本」「企業不會反對碳費等碳中和政策,這是世界潮流與必要重視的氣候變遷,但企業希望看到政府能先提出一套完整的配套措施,降低大家的憂心。」
台申請加入CPTPP 衝擊農業、汽車產業⋯學者:關稅幾乎要降至零
台灣申請加入CPTPP,台經院、中經院等國內智庫皆認為,對農業、汽車等相關產業受到的衝擊最大;特別是一旦加入CPTPP農產品、汽車關稅幾乎要降至零,對本土產業的衝擊可想而知;特別是農業,有學者直言,農業轉型慢,衝擊將更甚當年加入WTO,商總主席賴正鎰建議,政府應該協助受害產業升級,給予所得稅、營業稅減免。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目前國內對海外農產品進口有16.9%關稅保護,2000C.C.以下的進口車要課17.5%的高關稅,300萬元以上新車更有奢侈稅的障礙,一旦加入CPTPP,這些產業首當其衝。一位未具名前農委會官員指出,面對農產品衝擊,他建議蔡政府比照李前總統當年編列1千億元農產品受進口損害基金,救助農民,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日表示,針對敏感性農產品,將比當年WTO的做法,並參照日本、越南等成功國家的談判經驗,爭取排除降稅、保留關稅配額或透過較長的降稅期,讓台灣農業能有足夠的時間轉型升級。不過,加入CPTPP也是有產業受益的。經濟部官員表示,石化、塑膠等8個產業平均出口關稅是5%,其中日本3%最低,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都很高。如果能夠加入CPTPP,自然能夠有利我業者出口。但相對的,工業產品進口關稅也得配合降低,但這部分衝擊我國內產品比較少,以汽車零組件較大,因為目前我們對進口課17.5%,如完全調降自然就可能擠壓到國內業者空間。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表示,若是依照WTO經驗及現在的國際氛圍,對台灣加入CPTPP審慎樂觀。現還未提到實質內容,無法確認那些產業受害,但避免區域經濟被邊緣化,台灣還是須申請加入CP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