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證明
」 PoW PoS 以太坊 權益證明 以太大哥退坑不玩1/輝達RTX 40「破發」台板卡廠傻眼 「礦潮一退顯卡存貨太燙手」
美晶片龍頭NVIDIA(輝達)20日推出高階顯示卡「RTX 40」系列,沒想到開賣不到一周就砍價3%求售,新品「破發」窘境,讓磨拳擦掌等著搶商機的台灣板卡廠傻眼。而NVIDIA北美最大的合作夥伴EVGA(艾維克),早在16日提前「分手」,不願做賠錢生意。EVGA決定退出市場的消息,其實早有跡象,包括JayzTwoCents、GamersNexus等幾位網路部落客,都有釋出相關訊息,連EVGA的代工廠比亞迪,日前也在便宜出清EVGA顯示卡,在在都引發市場揣測。「EVGA的退出雖然很突然,但其實不讓人意外。」一位遊戲周邊產品高層略帶無奈地告訴CTWANT記者。在全球每年超過300億美元產值的顯示卡產業裡,NVIDIA是晶片廠一哥,EVGA則是北美顯示卡品牌龍頭,兩者關係相當密切。EVGA在官網發布不再與NVIDIA合作的聲明,但現有產品的用戶保固及售後服務將會延續。(圖/翻攝自淡江大學官網、翻攝自EVGA臉書)該高層分析,顯示卡的產業生態跟一般消費者熟悉的主機板大不同,主機板市場由晶片廠將晶片賣給板卡廠,再由板卡廠生產主機板產品,即使晶片廠有時因應需求,會自行接單,但多交由代工廠生產,「顯示卡領域最大的不同,就是顯示卡晶片廠兼具晶片供應商及板卡品牌廠雙重身分,與板卡廠產生特殊的競合關係。」NVIDIA自進入GPU時代後就推出公版板卡產品,所謂「公版」,其實也是由合作的顯示卡廠所設計,然自2010年起,NVIDIA開始以自有品牌銷售,這使得顯示卡廠難以公版規格銷售,因為在成本上根本不可能跟原廠競爭,只能想方設法例如增加散熱能力或燈光效果等訴求,以吸引客群。也因此,NVIDIA從供應商下海為品牌商,當年最大的合作夥伴XFX分手,XFX由香港松景旗下景鈦併入後,禁售NVIDIA產品,當時市場一度傳出EVGA也有意退出。「對於板卡廠來說,顯示卡的毛利其實不高,一般大約是5%左右,頂多就是10%。」法人指出,近十年顯卡市場在遊戲及挖礦潮成長下,顯示卡算是供不應求,尤其疫情爆發後,加上NVIDIA推出RTX 30高階新品,使得市場一度一卡難求。 市場普遍認為礦潮的退燒是本次事件的最大關鍵。(圖/翻攝自蝦皮購物)但今年下半年,隨著以太坊正式進入2.0時代,過去在工作量證明機制(PoW)下,礦工可以透過挖礦賺錢,現在改成權益證明機制(PoS)後,「等同宣告依賴顯卡挖礦潮將走入歷史。」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指出。這一個翻轉,讓顯卡業者因為市場需求消失受集體重創,以產業龍頭NVIDIA為例,第二季營收67億美元,年增3%,但遊戲顯示卡收入較上季度大砍44%,比起去年同期亦下跌33%,同時單季獲利僅6.56億美元,暴降72%,其中加密貨幣挖礦處理器(CMP)產線也賣得越來越差,「這顯示在沒了推升顯示卡產品價量飆升的挖礦潮後,廠商的超額利潤將不再復見。」陳唯泰說。遊戲業產業高層直白地說,「礦潮一退燒,包括晶片廠跟板卡廠手中的庫存就成了燙手山芋,正所謂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對於營收來源過度集中在顯示卡的板卡廠,能否支撐下去原本就是考驗。」EVGA決定退出市場的消息,包括JayzTwoCents、Gamers Nexus等幾位網路部落客均有透露。圖為Gamers Nexus。(圖/翻攝自 Gamers Nexus YT)換言之,如果顯示卡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板卡廠就容易被庫存燙到。這也是為何之前板卡廠積極壓低庫存,寧可無貨可賣,也要千萬小心避免被庫存燙傷的理由。對於這次EVGA的退出,業界廠商都不太願意表示意見,畢竟輝達還是顯卡晶片老大哥。
以太礦工失業倒數 全網算力12小時銳減12%
2022下半年的加密幣圈大事就是在台灣時間9月15日下午的以太坊(Ethereum)合併(The Merge),根據《Ultra sound money》即時數據顯示,將在15點以前進行區塊鏈合併,正式從工作量證明(PoW)轉為權益證明(PoS),正式宣告以太幣礦工失業。以太坊從2015年上線之初,以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做為運行的共識機制,隨生態壯大導致運算變慢交易費用變貴,因此太坊開發者早以PoW轉向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為目標,提前在2020年12月將取代主網的信標鏈(Beacon Chain)橋接上線。至於轉換合併時間,「最快在9月19日開始」,以太坊合併主導者Tim Beiko指出,合併後將進入以太坊2.0時代,原先每秒處理15筆交易的速度,將提升為每秒超過10萬筆交易,應用上更加廣闊。從準備合併至今已經過13次影子分叉(模擬分叉),同時也測試合併成功,但不排除在合併過程中出現錯誤,因此市場對於以太坊合併存在不同看法;其中看漲派認為,在順利合併後短期內ETH將會上漲,通膨率也會從4.3%降至0.43%,將會推高ETH的價格。看跌派則認為,目前有太多想獲得分叉幣的投機者持有ETH,可能會在完成合併後賣出,因此預計ETH的價格將會下跌。由於以太坊主鏈的合併主要視區塊鏈高度觸發,目前確定在1300區塊時進行分叉,目前各即時數據網站倒數時間不一,根據《Ulltra sound money》數據顯示,預計在台灣時間下午14點44分進行合併。根據2Miners數據顯示,在15日凌晨2點時,全網算力還有826 TH/s,僅12小時全網算力就銳減至732 TH/s,約減少12%,多數礦工已經將礦機算力轉至ETC以及RVN等加密幣。
以太坊分叉戰1/新舊兩條鏈並行NFT恐不再唯一 礦工憂:打到最後一條遭拋售會血流成河
2022下半年加密幣圈將發生大事,交易市值第2大的以太坊(Ethereum)最快在9月19日進行「硬分叉」,運作共識機制將從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轉到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等於讓廣大「礦工」自廢武功,日前引發礦工、交易所、機構以及投資人「抗議」,決定另行分叉出ETHPoW分鏈。這場分叉大戰,正式開打!台灣的資深礦工Tony向CTWant指出,「身邊的礦工對ETHPoW的未來也很不看好,如果真的分叉成功,2條鏈並行將是一場生死戰,因為現有以太鏈上的所有應用都會是2倍,像是獨一無二的NFT會出現在2條區塊鏈上,會有ETHS、ETHW 2種加密幣,2種DeFi(去中心化金融)幣,變成各自表述。」這場分叉大戰打到最後,「用戶可能會急著把其中1條鏈上的加密幣、商品或者其他應用進行拋售,而不被看好的那條鏈價格就會雪崩,對區塊鏈不了解的小白此時進場,真的會被當成韭菜割,絕對是一場新災難!」Tony憂心道。以太坊從2015年上線之初,以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做為運行的共識機制,隨生態壯大導致運算變慢交易費用變貴,因此太坊開發者早以PoW轉向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為目標,提前在2020年12月將取代主網的信標鏈(Beacon Chain)橋接上線。至於轉換合併時間,「最快在9月19日開始」,以太坊合併主導者Tim Beiko指出,合併後將進入以太坊2.0時代,原先每秒處理15筆交易的速度,將提升為每秒超過10萬筆交易,應用上更加廣闊。穩定幣USDT背後的平台Tether,站隊支持ETHPoS的ETH2.0,表示「穩定幣應該負責任,避免對用戶造成困擾」;第2大穩定幣USDC平台Circle則說「對依賴USDC的以太坊生態圈,我們打算做正確的事,支持以太坊2.0」。以太坊運作共識機制從PoW轉為PoS後,首當其衝的就是以太礦工。(圖/翻攝自Joeman Youtube)不過,對於已經投入大筆資金買設備「挖礦」的礦工來說,硬分叉無疑是最壞的消息,除了要尋找新的挖礦標的,回本時間也可能拉長,為此,全球不少礦工在社區集結,決定繼續「再分叉」,形成ETHPoS(新鏈)、ETHPoW(舊鏈)雙鏈並行,提早在8月15日釋出核心初始版本,表達礦工決心。對於正在快速成型的以太坊分叉風暴中,大型機構、KOL甚至是穩定幣平台都出聲支持ETHPoS,反對ETHPoW分叉,其中以太坊創辦人V神Vitalik Buterin認為,「ETHPoW分叉不太可能獲得大量、長期的採用,支持者只是想賺快錢而已」。支持ETHPoW分叉者,大多都是交易所及提供礦工挖礦的礦池。全球排名第6大的交易所Gate,在官網上公告「將在ETH2.0升級成功前提供ETH 1:1兌換ETHS(代表PoS的加密幣)、ETHW(代表PoW的加密幣)功能」,等於提前讓投資者選邊站全球最大的礦池(提供礦工挖礦節點)F2Pool,強調以太礦工是以太坊的無名英雄,7年來一直默默保護以太坊區塊鏈的安全,將讓礦工社群決定去留,也會持續提供ETHPoW的礦池服務,但也承認PoW的時代即將結束。大陸波場(Poloniex)創辦人孫宇晨則說,「我們可能低估了以太坊作為唯一PoW智能合約區塊鏈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以太坊社區可能低估了PoW作為核心共識機制對以太坊的貢獻」。大陸波場(Poloniex)創辦人孫宇晨認為,以太坊社區低估礦工對以太坊的貢獻。(圖/翻攝Tron Dao Medium)就連以太坊最初的舊鏈ETC(Ethereum Class,以太坊經典),治理團隊ETC Cooperative也出來參一腳,斷言「ETHPoW不會成功,對用戶來說毫無意義,不如把礦機轉來ETC挖礦」。之所以呼籲以太幣礦工加入ETC,主要是以太坊在2016年6月時,募資超過1,200萬枚以太幣(當時約價值約1.5億美元)的明星項目The DAO,遭到駭客攻擊,有360萬枚以太幣遭到盜取,以太坊社區展開投票,決定升級形成新的主鏈,而舊有的主鏈則改名為ETC。但一直以來ETC的全網算力都不高,相關生態也沒有積極發展,但在ETH決定升級到2.0後,許多礦工開始湧入,7月中旬算力僅20.5Th/s,但到了8月持續在32Th/s震盪,就連幣價也從7月中旬的14美元(約新台幣419元),不到1個月漲到43.5美元(約新台幣1,304元),漲幅達210%。
以太坊分叉戰2/ETH持倉一個半月爆增2倍達2,500億 女股神:每枚以太幣上看540萬元
加密幣圈市值第2大的以太坊(Ethereum)最快在9月中旬進行硬分叉,升級成以太坊2.0,儘管出現礦工抗議雜音,但未來應用「又快又便宜」,吸引幣圈投資人大舉投資,短短一個半月內,以太坊選擇權期約持倉金額爆增兩倍達83億美元(約新台幣2,489億元),創歷史新高。以太坊自2015年7月30日正式啟用後,只分叉過1次,當時主要防止The Dao遭駭客攻擊盜取360萬枚ETH引發連鎖效應,經社群表決後分叉,因此有了新鏈ETH 1.0以及舊鏈ETC(Ethereum Class)。而最快在9月15日迎來的硬分叉則會讓以太坊生態煥然一新,共識機制會從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轉為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ck),換言之以太坊2.0將會擺脫「耗電」的惡名。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致力於將共識機制從PoW轉為PoS。(圖/翻攝自Vitalik Buterin IG)女股神Cathie Wood旗下Ark Invest(方舟投資)年初也出示報告,看好以太幣未來發展,預計在2030年以太幣市場規模將觸及20兆美元(約新台幣600兆元),換算下來每枚以太幣價格會落在17至18萬美元(約新台幣510萬至540萬元)。以太坊基金會曾統計,以太幣每筆交易需付出84kWh的能源成本(約84度電;比特幣每筆交易需1,135kWh,約1,135度電),轉到PoS狀態後,採用以太幣質押的模式爭取記帳權,以電腦、手機作為區塊鏈節點(確認交易)就能進行大量交易認證,能源成本將縮小至每筆0.035kWh(約0.035度電)。根據Etherscan即時數據顯示,目前在以太坊鏈上交易每筆約需10gwei(約1.32美元,約新台幣40元),但在升級以太坊2.0後,每筆交易手續費有望降至0.05美元(約新台幣1.5元)。自以太坊升級2.0消息傳出,以太網總算力已經開始下降。(圖/刑事局提供、翻攝自2Miners)因此許多金融機構、投資人早早就開始佈局,根據《The Block》數據顯示,在7月初時,以太坊的選擇權期約僅27.9億美元(約新台幣836億元),但在8月14日已經達到83億美元(約新台幣2,489億元),將近2倍的資金湧入,其中部分資金來自於北美養老基金或者退休基金。反觀比特幣,在7月初選擇權期約金額為42億美元(約新台幣1,259億元),到8月14日金額為53.9億美元(約新台幣1,616億元)僅成長28.3%。根據《2Miners》即時數據統計,以太網總算力在8月上旬平均約900Th/s,換算約有2,000萬張顯示卡,在以太坊轉為PoS後該何去何從,摩根大通近日的報告指出,原有的以太礦工為了尋求替代收入,ETC(Ethereum Class,以太坊經典)可能會是受益者之一。在摩根大通的報告中,提及「部分投資人甚至將ETC視為ETH從PoW轉為PoS的對沖部位」,距離以太坊升級2.0還有1個月,ETC的價格已經在1個月內上漲210%。
幣圈翻天1/以太坊升級2.0不能挖礦了 礦工:還有小幣可以挖
全球加密幣圈第三季將有大事發生,市值高達新台幣9.8兆元、規模第2大區塊鏈以太坊(Ethereum)將「硬分叉」(更新產幣方式),從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轉到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首當其衝的是「礦工」。有5年經驗的礦主Tony告訴CTWANT記者,「以前的以太幣礦工是等加密幣漲了就賣掉,現在的礦工會把以太幣存下來,等到硬分叉從PoW轉到PoS,以後就是讓以太幣自己賺錢,礦機還可以去挖其他像是RVN、ERGO等其他加密幣。」CTWANT記者調查,老礦工們多有對策「舊設備可以挖其他小幣,不會再買新設備」,且對美國女股神今年1月的預言「(以太幣)一枚18萬美元」有滿滿的信仰及期待。目前,無論比特幣、以太幣或其他以工作量證明(PoW)的各式加密幣,取得途徑有二,一是透過法幣購買,二是以加密幣挖礦機或顯示卡運算,來取得加密幣作為獎勵金,這行為就稱為「挖礦」,而挖礦的人就被稱為礦工。由於挖礦耗電量極大,部分不肖礦工會偷電把成本降到最低。(圖/報系資料庫)據挖礦整合平台數據顯示,目前透過台灣礦池在挖以太幣的算力高達11.73T(1T=1000000Mb),若以每張顯示卡算力60M計算,有多達19.5萬張顯示卡持續用電力換以太幣。台灣的礦工中不乏知名人士,像是蔣家第4代蔣友青曾因礦場與友人起糾紛,有百萬人訂閱的知名網紅Joeman,以及靠著拍攝娃娃機店影片走紅的草爺紛紛投入挖礦行列。「現在要進場挖礦已經太晚了」。Joeman曾在自己的頻道中透露,2021年中花了約2、3百萬去買顯示卡挖礦,目前已回本約200萬,換成比特幣存在冷錢包中,但在「以太坊2.0即將來臨,未來不會再新增設備。」另名網紅草爺原本經營娃娃機店,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幾乎零收入,所以才來加入礦工行列,與友人斥資數千萬,整備4至5間礦場(每間約200張以上顯示卡),目前已陸續回本,「當時還跟媽媽借了70萬元買設備,原預計3個月後還清,但只花了1個月就連本帶利還清。」對於以太坊將升級為2.0,草爺認為「加密幣不是只有以太幣,還有很多小幣可以挖」。網紅草爺原本經營娃娃機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加入礦工行列。(圖/翻攝自Joeman Youtube頻道)自2017年就加入挖礦行列的礦工Tony,歷經2018年礦難以及加密幣價格無數次地上沖下洗,他說,「2020年底時,以太坊運算的DAG檔超過4G,記憶體未超過4G的顯示卡就不能再挖以太幣時,我就改挖ETC(以太坊經典)及其他小幣,再把挖到的幣轉去交易所換成以太幣」。對於ETH 2.0到來,Tony坦言,雖然挖礦收益會減少,但還好礦機早就回本,現在每月只要付幾萬元的電費,「如果之後有很多便宜的礦卡(挖過礦的顯示卡)拿出來賣,我應該還會收來挖,反正就當作增加被動收入。」他說。Tony最後提到,加入挖礦主要是與加密幣價掛鉤,幣價低時一個月挖到的加密幣還不夠付電費,必要吃老本,幣價高時就會多備妥應急金,扣除電費及開銷後剩下的加密幣都會先存著,等待價格漂亮時再賣,「像女股神伍德(Cathy Wood)也很看好以太幣,她說會漲到18萬美元,我相信多數礦工應該都很期待那天」。
幣圈翻天2/工人變投資人強迫以太礦工轉職 反對者:升級後更中心化
以太坊(Ethereum)將在第3季迎來重大改變,從原本的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轉為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除了「礦工」生計受創,法人預估,「二手礦卡流入市場後,板卡供需可能失衡,近2年嚐盡挖礦利多的華碩(2357)、微星(2377)、技嘉(2376)三大板卡廠,下半年營收表現將趨於平穩。」台灣最大加密幣交易所幣託的共同創辦人鄭光泰告訴CTWANT記者,「以太坊想轉為PoS機制,主要因PoW造成大量的算力浪費以及處理資訊低效;目前以太坊全網算力在不壅堵情況下,每秒只能處理約15筆交易,轉換到PoS並增加分片(Sharding)功能,以太坊每秒處理量可達上千筆規模。」以太坊(Ethereum)在2015年由俄羅斯裔加拿大籍Vitalik Buterin(幣圈稱V神)創辦後,在2020年DeFi(Decentralized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及2021年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應用及大量交易出現後,不但造成以太坊嚴重大塞車,每秒只能處理約15筆交易,且手續費(Gas Fee)相對大增。據數據公司Statista資料顯示,2020年8月以太坊交易手續費達到236 Gwei(Gwei為0.000000001 ETH),每筆以太幣交易需要21,000 Gwei,當時以太幣價格3,324美元(約新台幣9.9萬元),每筆手續費約為新台幣500元,到5月初約30至90 Gwei,仍在新台幣53至160元之間。以太坊(Ethereum)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舉牌者),從比特幣中獲得靈感,創立以太坊。(圖/翻攝自Vitalik Buterin IG)Vitalik Buterin不只一次在社群貼文或者受訪時提到,以太幣的轉帳手續費太高,「以太幣的手續費應該要低於0.05美元(約新台幣1.5元),才會在商業模式中被大量使用」,因此以太坊升級2.0勢在必行。所謂以太坊升級2.0,指的是區塊鏈交易認證從PoW轉換到PoS。以太坊基金會統計,在PoW狀態時,需要耗費大量電力的顯示卡礦機,以太幣每筆交易需付出84,000wh的能源成本(約比特幣1,135,000Wh的15分之1),轉到PoS狀態後,採用以太幣質押的模式爭取記帳權,以電腦、手機作為區塊鏈節點(確認交易)就能進行大量交易認證,能源成本將縮小至35Wh。而升級的前置作業,在2021年8月以太坊「倫敦升級」硬分叉時展開,除了針對手續費、礦工分潤進行調整外,PoW轉為PoS的銜接軌道「信標鏈」(Beacon Chain)在同年12月上線,使以太幣持有者可以將以太幣進行質押,好讓以太坊未來有更廣泛的商業應用模式。據Ethereum Price數據顯示,自倫敦硬分岔後,目前有超過10%,約1,254萬枚以太幣在信標鏈上質押,每單位質押需要32枚以太幣,透過質押在升級以太坊2.0後,就可以領到ETH 2.0的幣。目前以太幣價格在2,400至2,900美元間(約新台幣7.1萬至8.7萬間),質押32枚、約新台幣227萬至280萬元資金,大多數人未必有這麼多閒錢可長時間放在區塊鏈上,因此有大型交易所提供最小0.0001ETH的質押服務,就像團購一樣,化零為整,在獲得ETH 2.0獎勵後再依比例發放,並抽取10%服務費。幣託共同創辦人鄭光泰認為從PoW轉為PoS後,以太坊的經濟體走向值得觀察。(圖/幣託提供)這也引來「富者恆富」的爭議。反對PoS的幣圈人士認為,需要32枚以太幣才能進行質押,門檻太高,從原本挖礦的軍備競賽,轉為比誰的以太幣更多,比起PoW更遠離去中心化理念,違背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初衷。「PoS採用質押的模式爭取記帳權,有助於以太坊礦工節點利益,但無形中有會產生質押與節點集結的現象,同時讓以太坊區塊鏈經濟體走向與現況不同的樣貌,後續值得觀察。」鄭光泰說。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當礦工大舉撤退出脫二手礦卡後,台灣三大板卡廠華碩(2357)、微星(2377)、技嘉(2376)將受影響。近2年在挖礦需求及議題加持,三大板卡廠在新冠肺炎期間股價一路飆升,自2020年4月1日至今,華碩上漲80%、微星40.4%、技嘉113%,其中微星、技嘉在2022年1月雙雙創下營收新高。雖然在2021年全球顯示卡出貨逾5千萬片,但因以太坊將從PoW轉為PoS,法人認為3大板卡廠在部分二手礦卡進入市場後,供需可能出現失衡,今年下半年營收表現將趨於平穩。
女股神2030寶藏圖1/孟格喊禁加密幣 方舟:比特幣上看100萬美元
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對峙急遽升溫,全球經濟市場為之緊繃,比特幣一度跌到3.3萬美元,而在美國喊出的2月16日開戰日這天,股神巴菲特老戰友孟格公開抨擊,「加密貨幣根本就是性病」。眼下1.9兆美元市值的加密幣市場,真的這麼沒價值嗎?有「科技女股神」之稱的凱西.伍德(Cathie Wood)卻與孟格唱反調,她旗下方舟投資(ARK Invest)月前發布2022年的投資報告《BIG IDEA2022》,提出5個「顛覆性創新」平台,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電池技術、基因測序以及區塊鏈,最大亮點是:2030年比特幣將上看每枚100萬美元,以太幣則是22.5萬美元。比特幣18日價格為4.08萬美元,依ARK估值100萬美元,換算8年後翻漲24.5倍,另就以太幣18日價格為2,900美元,照ARK樂觀的預期,估值將有77.5倍的驚人漲幅。美國情報原先指出在16日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在傳出撤軍後,國際股市、加密幣迅速微幅回升。(圖/翻攝自俄羅斯國防部)方舟投資的分析師Yassine Elmandjra認為,比特幣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加上目前公司研究比特幣的網路基本面仍相當健康,雖然目前比特幣總市值只有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小部分,但隨著部分國家將其作為法幣,預計在2030年價格會超過1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40萬元)。主要的理由是,比特幣從2011年開始迅速發展,一直到2021年已經有超過50萬個比特幣地址,長期持有(持有超過155天)超過共1,350萬枚比特幣;在2021年,比特幣的平均每日轉帳量為754,499枚(約359億美元)。目前比特幣總市值僅約8,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16兆元),但該投資報告認為在2030年時,比特幣將會成長到1枚100萬美元,屆時總市值將達到28.5兆美元(約新台幣769.5兆元),屆時將成為真正的數位黃金。 薩爾瓦多總統Nayib Bukele推動比特幣成為法定貨幣,目前有超過380萬名國民約84%擁有比特幣錢包。(圖/翻攝自薩爾瓦多總統府臉書)除了比特幣,方舟投資的分析師Frank Downing則是對以太坊(Ethereum)以及DeFi(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進行研究,認為此技術會帶來新的金融革命,主要是DeFi能最大限度降低中介費用,並有更透明、多元的金融服務。DeFi主要透過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來治理與協調,取代中心化、分層嚴密的公司結構,因此在管理上彼此沒有摩擦,會計帳本都完全透明。報告中也提到,傳統金融機構美國銀行提供的銀行、貸款服務,Compound Finance智能合約有對應的服務;Robinhood的股票搓合,Metamask提供類似的功能;黑石的資產管理,Yearn Finance也辦得到;甚至是AIG的保險,也可能會被Nexus Mutual取代,不過Nexus Mutual提供的是區塊鏈智能合約漏洞風險的保險。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可能性在18日提高,加密貨幣市場應聲下跌。(圖/翻攝自Coin360)由於以太坊的區塊鏈技術被大量應用在DeFi以及NFT(Non Fungible Token)的平台上,因此其原生加密幣「以太幣(ETH)」,也被當作DeFi的首選抵押品以及NFT的記帳單位。在2020年DeFi高速發展以及2021年NFT的大量交易,也讓以太幣的交易量大增,間接使交易費用(Gas Fee)大幅增加,超越比特幣的交易費用,因此目前以太幣正逐漸邁向2.0,從PoW(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轉為PoS(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預計在2022年5至6月完成轉換,未來在轉帳交易時就不再需要極為耗電的礦機去驗證,交易費用也會降低。因此方舟投資認為,以太坊的技術未來可以看帶傳統金融服務,以太幣也有與國家法幣競爭的本錢,有望從目前每枚3,000美元(約新台幣81,000元),漲到每枚22.5萬美元(約新台幣607萬元),市值超過20兆美元(約新台幣540兆元),並在全球M2(Broad Money,廣義貨幣供給)中佔有一席之地。
奇亞農夫吃癟4/農夫賺不到錢 換跑道改當代耕
奇亞幣5月3日上市首日,國內硬碟大廠威剛(3260)、群聯(8299)的股價受惠「農家樂」,分別來到121元及604元的相對高點,但隨著「種田」熱潮漸退,股價也隨著奇亞幣下修約20%。「1顆8TB傳統硬碟差不多新台幣8,000多元,若加上固態硬碟的耗損及電費,現在種奇亞幣根本不划算。目前1枚奇亞幣不到新台幣7,000元,但拿到1枚奇亞幣的機率跟中樂透差不多,如果不加入大陸的奇亞幣礦池,每天收益都是零。」1名已經退坑的農夫抱怨。除了選擇退坑,也有不少農夫兼差幫其他農夫整地(代P),代P1TB的地,約200元至300元,藉此填補添購設備的成本。1名奇亞幣LINE社群的管理員表示,無論是挖礦還是種田,大家賭的都是後面幣值上漲的可能性,也算是投資的一種,「當然有相當的風險。」目前全網算力高達19.8EB的奇亞幣,即使農夫擁有8TB的傳統硬碟,可能需要2年才能獲得預期分潤。(圖/讀者提供)以驗證 獲獎勵奇亞幣雖是新出爐的加密幣,但全球礦工們對他的創辦人柯恩(Bram Cohen)卻不陌生。柯恩開發的「BitTorrent」(BT種子)全球有數億人使用過,因此被稱為「BT之父」。「BitTorrent」是一種用戶群對用戶群(peer-to-peer)的網路協議程序,也就是下載同一檔案的人愈多,下載該檔案的速度就會愈快。為了和比較浪費能源的加密幣做出區別,奇亞幣主打耗能相當低,甚至「樹莓派」(以Linux為基礎的電腦,耗電量僅15W)也能夠「耕種」,因此奇亞幣的圖案,特地以綠色Chia的字樣呈現。簡單來說,奇亞幣是以時間、空間換取的「工作量證明」(PoW)來進行驗證,進而獲得獎勵。
綠色加密幣1/奇亞幣主打節能 顯卡礦工轉當硬碟農夫
雖然近期加密貨幣價格已逐漸回穩修正,但仍有許多「礦工」前撲後繼地加入,使全新、二手顯卡價格仍偏高,但如今礦工有了新的目標「Chia(奇亞幣)」可以透過硬碟挖礦,讓大容量的SSD、HDD發生缺貨、漲價的情形。Chia(奇亞幣)是由開發對等網路檔案分享網路協定「BitTorrent」的程式設計師Bram Cohen所開發,在2017年成立Chia Network,創立宗旨為改善全球金融支付型態。為了避免淪為比特幣(BTC)、以太幣(ETH)以「工作量證明(PoW)」造成能源的浪費,BramCohen讓Chia Network運作時採用的是「時間空間證明」,有別於「工作量證明(PoW)」運作時需要大量電力,Chia(奇亞幣)僅在「整地」時需要CPU、記憶體高效運作,在之後「耕種」時所需電力相當低,即使是樹莓派也能挖礦。
綠色加密幣2/奇亞幣怎麼種? 整越多地挖到機率越高
有別於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主流加密幣以顯卡挖礦,新興加密幣奇亞幣(Chia)採用的是硬碟「耕種」,並有「整地」、「耕種」兩個步驟,必須先整完地才能進行耕種,藉以獲得報酬。一般加密貨幣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PoW)」,因此只要礦工的顯示卡頻率夠高、記憶夠大,就能獲得更多的報酬;但奇亞幣「耕種」的方式不同,若農夫們整完的地夠大、夠多,才能獲得更多的報酬。首先農夫需先準備大容量的固態硬碟、機械硬碟,以及效能較好的CPU、大容量的RAM,在「整地」時,CPU與RAM會將耕種時所需的檔案,先寫入固態硬碟,在執行此動作時,CPU的頻率越高核心越多、記憶體的容量越大,整地的速度就會越快。在整完地後,就會將所有檔案傳進已經準備好的機械硬碟,而該塊地就會與Chia Network進行連接,若農夫手中的地越多,那獲得到的奇亞幣就會越多,但目前還是得靠機率獲取報酬,17日以後官方推出「礦池」就能獲得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