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氏症
」 川崎氏症 發燒 下毒 蕁麻疹 監視器小孩連續發燒5天快就醫!兒科醫最害怕1疾病 嚴重恐「燒壞心臟」致命
大陸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不斷下降,流感高峰即將來臨,尤其耶誕活動之後接著跨年,人擠人狀況增加,呼吸道相關疾病的疫情恐怕連帶攀升。兒科醫師提醒,如果孩子連續發燒5天,就算精神再好也應該就醫檢查,因為有可能是「川崎氏症」引起,若沒有及時治療,嚴重可能會「燒壞心臟」,導致心臟血管系統受損。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發文,川崎氏症是兒科醫師最害怕的疾病之一,是一種嬰幼兒及幼兒的發炎性疾病,特別容易侵犯心臟冠狀動脈,引起血管瘤,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直接攻擊心臟導致心肌炎或心律不整,或是讓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炎形成動脈瘤,增加將來形成血栓心肌梗塞的風險。」醫師說明,川崎氏症多發於5歲以下,平均年齡為1~2歲,男女比約1.6:1,台灣每年約有1000個小朋友罹患,位居世界第三高。雖然目前對川崎氏症的發病原因仍不明確,但傾向認為與免疫系統異常有關,且不具有傳染性,「有些心肌梗塞的青壯年,被高度懷疑在幼年時有得過川崎氏症,但沒接受適當治療才導致動脈瘤形成血栓」。川崎氏症症狀如下:1.高燒:病患持續發高燒約39~40度,且超過5天,這是川崎氏症最常見的初期症狀之一。2.結膜炎:雙眼結膜充血,但不伴隨分泌物,呈現典型的紅眼症狀。3.口腔黏膜變化:嘴脣可能出現乾裂,口腔內觀察到泛紅、草莓舌的現象,咽部也可能出現發紅。4.淋巴腺腫大:頸部淋巴腺腫大超過1.5公分,但不化膿,可能在單側或雙側出現。5.皮膚紅疹:可能呈現紅斑、丘疹、大片的潮紅,或類似蕁麻疹的鼓起,但不伴隨水泡。6.四肢腫脹脫皮:急性期內,手掌可能泛紅、腫脹;恢復期則可能有指端脫皮症狀。7.卡介苗疤痕泛紅:這是台灣兒童特有的表徵,曾接種卡介苗的疤痕部位可能會突然泛紅,這也是一個額外的特徵。醫師提到,若小孩發高燒超過5天,伴隨上述其他症狀中的4項,就可能是川崎氏症的警訊,「急性期可能會造成心肌炎、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而約20-25%的患者可能引起冠狀動脈瘤,需長期追蹤,因為巨大冠狀動脈瘤不易消失,可能導致破裂、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等其他心臟疾病」。醫師指出,「川崎氏症的治療黃金期僅有短短10天。確診後,患者應盡快接受高劑量靜脈注射型免疫球蛋白(2g/kg) 於10-12小時內注射完畢,並同時給予高劑量阿斯匹靈(80-100mg/kg/day),以有效治療症狀並降低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由20-25%降低至3-5%。」(圖/翻攝自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臉書)
蔡桃貴發燒3天經查發現患「此病」 蔡阿嘎曝:嚴重發炎發紅
知名YouTuber蔡阿嘎(蔡緯嘉)的長子蔡桃貴此前突然反覆發燒,就醫連醫生也一度查不出病因,直到昨(30日)才發現蔡桃貴原來是得了中耳炎,此病也導致他的耳朵內部嚴重發紅,所幸經一番治療,目前已康復。蔡阿嘎在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平台發文,宣告蔡桃貴「滿血回歸」;原來是蔡桃貴連續發燒了3天才發現是中耳炎,此病導致他的耳朵裡面嚴重發炎、發紅。不過,起初就連醫生也查不出病因,狐疑為什麼蔡桃貴患病後都不會覺得痛。對此,蔡阿嘎也指出「還好不是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玫瑰疹或川崎氏症」,並感謝網友多日以來提供的經驗,目前蔡桃貴經治療已康復。貼文曝光後掀起熱議,有網友表示「怎麼到第三天發現是中耳炎?一開始沒帶去耳鼻喉科看診嗎?不過還好一切沒事恢復健康就好」、「中耳炎一定要看好!抗生素一定要吃完!我小時候也是感冒看到第二家診所才發現中耳炎」、「恭喜貴貴恢復健康」、「找到病因可以對症下藥就好!大人、小孩都辛苦了」、「真的好像都不會覺得痛,我兒子之前也是裡面嚴重到已經要開刀的狀況了,也沒聽他喊痛,難道是小孩的感覺壞了」。
指甲看出健康警訊 醫曝「9異常狀態」要當心…1情形恐是心衰竭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皮膚科醫師黃晨昊在IG透露,當人體營養不良或各種器官及免疫力出現異常時,指甲常會合併出現病態變化,所以藉由掌握不同的指甲型態變化,可以幫助提早發現內在潛藏的疾病。以下為常見的指甲異常變化:1️ 杵狀指 Clubbing finger:心/肺;心衰竭2️ 指甲下線狀出血 Splinterhemorrhage:心臟;心內膜炎3️ 黃指甲症候群 Yellow nailsyndrome:肺;肺積水、支氣管擴張併發氣管炎4️ 泰瑞氏指甲 Terry nails:肝;肝硬化5️ 指甲半分 Half & halfnails:腎;慢性腎衰竭6 ️雙重橫向白線 Muehrcke’sline:腎/營養;腎病症候群、白蛋白過低7️ 匙狀甲 Koilonychia:營養;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8 ️指甲斷層 Beau’s line:毒性/感染;癌症化療、兒童川崎氏症9️ 甲褶微血管異常: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皮肌炎、全身性硬化症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另外,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過去也曾提到,太凸的指甲被稱為「杵狀指」,暗示身體可能有末端氧氣不足的現象,引起原因常常與「肺部」或是「心臟」有關,所以常在有菸癮的人身上看到,包括肺氣腫、肺結核、肺纖維化、肺炎、肺癌或是其他肺部疾病。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至於太扁的指甲則被稱作「匙狀甲」,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但是缺鐵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吸收不良、慢性出血、維他命C缺乏、癌症、腸道等問題。另外,像是「甲狀腺」、接觸到「化學藥劑」,或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也有可能導致這種現象。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
9歲童確診3周後「突發高燒5天」…紅眼睛、紅斑狀皮膚疹 血壓一量嚇壞醫
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不容小覷,至今已有多起孩童確診後,引發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一名9歲女童日前確診後康復,不料之後突然發高燒5天,陸續出現紅斑狀皮膚疹,到了急診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把眾人嚇傻,所幸在進行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後,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分享,前一段時間,兒科急診來了一名9歲女童小玲,小玲3個星期前曾確診,當時沒有太嚴重的狀況,康復後也沒有任何不舒服,但在到急診的前5天,開始發高燒,前3天開始出現皮膚疹,是紅斑狀,不會癢的,最初出現在胸部和軀幹,但進展到全身,而到了急診當天,出現紅眼睛。吳昌騰表示,當下跟小玲媽媽提及MIS-C,媽媽也覺得女兒越來越像是MIS-C,「驚險的在後頭,因為MIS-C的診斷需要實驗室的檢驗數據,當小玲在兒科急診室抽血時,沒多久,我們發現她出現心跳過快,脈搏微弱,當下我們馬上幫她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媽媽看了也嚇一跳。」吳昌騰指出,一發現立即開始做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包括即刻輸液的灌注等,並且安排轉入加護病房做後續治療;經過診斷,確認是MIS-C,不過還好,治療後小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直言,「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一直都在大家身邊,MIS-C通常在SARS-CoV-2感染後2-6周出現,當然也有超過6周才出現的,其臨床特徵與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及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有些相似。他也提及,MIS-C患者會出現發熱(3天以上)、腹痛、腹瀉、嘔吐、凝血功能異常、皮膚黏膜病變、結膜炎、低血壓甚至休克;MIS-C主要是因為病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導致病毒攻擊人體,這會讓體內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形成免疫風暴,也會使體內的中、小血管發炎,進而表現出全身多系統發炎,例如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等都可能發炎受傷。吳昌騰說,所以MIS-C是一個影響到多系統的疾病,因此支持性的療法,穩定生命徵象最重要,目前針對MIS-C的治療主要以「免疫球蛋白」注射為主,再根據病人病情是否改善,醫師再搭配其他後線藥物的治療。經過這次經歷,吳昌騰直呼,「兒科急診真的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年底恐累計650名MIS-C孩童! 醫憂「狀況可能更糟」
疾管署今(11)日舉辦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今年1月至6/9已逾260萬人感染,其中20歲以下者佔52.7萬人。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表示,以美國21歲以下確診個案MIS-C發生率推估,預期台灣未來1個月會有167名以上MIS-C個案出現,截至年底則會增加到650名確診兒童出現MIS-C症狀。呂俊毅今天也在研討會上分享MIS-C案例,台大醫院6月收治一名10歲男童,4月底確診後症狀輕微,發燒2天症狀緩解,但過了1個月後,卻出現反覆發燒、脖子腫起、皮膚紅疹、腹瀉、嘔吐等症狀,到院後體溫高達39.7度、血壓偏低併結膜炎,經診斷為MIS-C個案。另一名2歲女童,則是在5/12確診,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經過一般治療後逐漸康復,但時隔20天又再度發燒,6/3燒到40度,另有頭痛、耳朵痛、嘔吐、腹瀉、大腿痛等症狀,6/6被家長帶往台大醫院就診,當時出現體溫偏高、心跳加快與草莓舌,外觀看起來符合川崎病表現,但醫師綜合症狀與病史判斷,仍以MIS-C治療,經類固醇和靜脈注射後,血壓體溫都恢復正常,目前仍在醫院觀察中。呂俊毅表示,美國從去年5月底至今年5月就有8525例通報,其中69例死亡。以美國人口為台灣13倍換算,在疫情與發生率都類似的前提下,台灣截至年底會有650例MIS-C個案產生。另外,美國紐約一項針對21歲以下確診個案研究發現,MIS-C確診率為百萬分之316,台灣今年6/9至今共有52.7萬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確診,因此預期未來1個月會有167名甚至更多個案出現。該研究也發現,MIS-C個案在黑裔或西班牙裔族群上較常見,呂俊毅也擔憂台灣個案數可能會更多,因為在症狀類似的川崎氏症上,亞洲人發生率可能比白人要高。他另提到,MIS-C的出現與新冠嚴重度無關,可能是帶有特定基因族群,在感染後造成免疫失控所致。
嬰幼兒反覆發燒千萬別輕忽 醫揪「非典型川崎氏症」嚴重恐致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9個月大「纓纓」反覆發高燒,原以為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但高燒不止情況已經超過3天,日前身上更出現紅疹,媽媽著急地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直到日前轉介到亞大醫院詳細檢查,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該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發病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不過持續高燒多日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主要以血管炎方式表現,會造成全身性中型動脈的多系統血管發炎,特別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等。陳劍韜指出,典型川崎氏症患者會出現發燒五天以上,伴隨皮膚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手掌與腳掌水腫、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等症狀。除了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其餘5項臨床症狀只要符合4項就能判斷是川崎氏症,並且在發燒的早期階段,還常會出現卡介苗接種處紅腫的現象,雖未被列入診斷標準,但臨床上也相當常見。陳劍韜透露,最近發現有不少像纓纓這樣非典型的川崎氏症患者,雖然出現疑似症狀,例如高燒多日不退、身上出現紅疹,但在疾病初期卻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的條件,必須經由抽血檢驗數據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診。在兒童疾病中,很多病都會有發燒合併紅疹的現象,例如腸病毒、玫瑰疹、其他病毒疹,有的病則會有發燒與結膜炎的現象,例如腺病毒,有一些則是發燒合併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如猩紅熱,因此在診斷上必須提高警覺,仔細鑑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機。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發病的10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會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能降低約80-90%發生心臟病變的機會,同時必須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大多數都能夠逐漸恢復健康。陳劍韜提醒家長,造成兒童發燒以及長紅疹原因很多,若是家中5歲以下的孩童持續發燒,但身上沒有出現典型川崎氏症5項明顯的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若遇到持續發燒3日以上,建議要帶到醫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兒童染疫多輕症?醫警告:最怕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新北市幼兒園爆發群聚感染,確診幼兒皆為輕症,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詹怡憬指出,美國統計確診者中兒童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IS-C)高達35%,嚴重者甚至會併發心肌炎及休克;她也提醒家長在目前兒童無新冠疫苗可接種之際,唯一有效的預防就是勤洗手、戴好口罩,同住的成年家人儘早接種完整疫苗,共同防堵病毒傳播。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詹怡憬表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其臨床症狀與「川崎氏症」相當類似,會出現高燒,眼睛、口腔等全身黏膜會出現紅疹等病變。(圖/中國時報馮惠宜攝)詹怡璟表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就是指身體有超過兩個系統,如:呼吸道、腸胃道、腎臟、皮膚、眼睛或口腔黏膜甚至大腦和心臟同時發炎,合併發燒並嚴重到需要入院治療,其臨床症狀與「川崎氏症」相當類似,會出現高燒,眼睛、口腔等全身黏膜會出現紅疹等病變。她指出,美國臨床經驗發現,確診者各年齡層都有部分患者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其中又以6到12歲幼兒比例最高,高達35%,發生率約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這是幼兒感疫相當嚴重的併發症,約有6成以上的兒童會需要住進加護病房,也有高比例會發生心肌炎及休克。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詹怡憬提醒家長在目前兒童無新冠疫苗可接種之際,唯一有效的預防就是勤洗手、戴好口罩,同住的成年家人儘早接種完整疫苗。(圖/台中醫院提供/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傳真)由於全球目前都沒有兒童可接種的新冠疫苗,雖然幼兒感疫症狀也都較為輕微,詹怡璟呼籲,要預防染疫甚至併發嚴重度高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唯一有效的預防就是勤洗手、戴好口罩,同住的成年家人儘早接種完整疫苗,共同防堵病毒傳播。
幼兒園群聚擴大!北市3區4校停課 「併發這疾病」6成兒童須住院
北幼兒園群聚風波繼續延燒,昨深夜就傳出北市松山區某國中緊急通知全校今天停課,北市今天擴大為3區4校停課!北市教育局表示,松山區1所國中出現確診個案,該班級29人自10日開始起停課14天,該校其餘班級624人,則是預防性停課1天。此外,該案例的妹妹,經疫調後發現也就讀中山區國小,該班級27人也將預防性停課1天。另外,北市文山區1所國中及1家私立幼兒園的教職員,因爲和確診者足跡重疊,因此該國中3個班級共90位學生自9月10日到14日進行預防性居家隔離。至於私立幼兒園部分,和確診者足跡重疊的小朋友,該班10日到14日進行預防性居家隔離,其他各班101名幼生,同個時間進行預防性停課,目前市府已指派聯合醫院將針對該校師生進行PCR篩檢,針對居家隔離者將按相關篩檢模式進行篩檢。幼兒園群聚案的確診幼兒雖然皆為輕症,但從去年起陸續有研究指出,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隨著疫情大規模爆發,可能會出現在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中。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小兒科醫師詹怡璟表示,所謂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是指身體有超過兩個系統,如:呼吸道、腸胃道、腎臟、皮膚、眼睛或口腔黏膜甚至大腦和心臟同時發炎,合併發燒並嚴重到需要入院治療。在歐美許多研究中發現,兒童及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多為輕症,但是如果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約有6成以上的兒童會需要住進加護病房,也有高比例會發生心肌炎及休克。詹怡璟醫師分享,在今年六月底時正值疫情高峰時,有一位一歲十個月的林小弟來掛急診,高燒超過三天,身上出現許多不明紅疹,屁股周圍及卡介苗疤痕處都有分佈,手指及腳趾也發紅腫脹,合併食慾下降與腹痛。詹怡璟醫師說,有經驗的兒科醫師都會聯想到「川崎氏症」的診斷,但在疫情仍未趨緩的現在,建議要加上新冠病毒檢查,以排除MIS-C的診斷,這也是未來兒科醫師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美國CDC建模估開學3個月恐75%學童染疫 台灣沒有樂觀的本錢
新北幼兒園群聚感染持續擴大,雙北市是否該全面停課?或是自主停課?首長與家長,都陷入天人交戰。至今超過百名幼兒必須隔離,我實在無法想像這些孩子與父母,如今承受的身心煎熬,只能祝福與祈禱。做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新北幼兒園群聚觸及我最深沉的恐懼,幼兒或兒童如果感染了Delta變種病毒,會有什麼症狀?是我當下最想掌握的資訊。而細讀了各類文獻報導,原來和其他新冠病毒比起來,Delta變種病毒引起的症狀更像一般的感冒!孩子們可能無症狀,或是咳嗽、喉痛、發燒等,反而未必會有印象中新冠肺炎會導致「味覺喪失」等症狀,所以,如果孩子們在疑似有確診者的學校讀書,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就要趕快帶孩子去篩檢治療。因應疫情各校開學都特別提醒學童防疫事項。(圖/黃威彬攝)稍微可以鬆口氣的是,根據美國臨床統計,兒童重症率很低,但要小心部份兒童不幸重症,會出現類似「川崎氏症」症狀,包括皮膚出疹子,接著脫皮,舌頭會發紅像草莓一樣、眼睛發紅、腹痛、腹瀉等。更嚴重可能引起心肌炎,冠狀動脈會發炎而擴張,引起心臟功能出問題,也會影響血液循環,可能併發心臟衰竭。學童排隊入校,伸手進行酒精噴霧消毒。(圖/黃威彬攝)美國CDC建構了模型,結果最壞的狀況,是在開學三個月內,可能有75%的學童染疫。當然,台灣不比美國,我們有更好的公衛防疫概念,與自律律人的精神,美國人有疫苗,台灣只能靠口罩,雖然不必悲觀,但也絲毫沒有樂觀本錢。
新冠舌頭分3種!皮膚科醫揭孩童染疫「舌頭特徵」
新北市幼兒園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讓無數父母都相當擔心,深怕孩子不懂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延誤病情或增加傳染危險。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對此指出,孩童感染後會有像感冒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之外,若觀察孩子的舌頭有特殊「草莓舌、地圖舌、變腫大」等狀態時,也應特別注意。蔡逸姍醫師指出,根據今年一份發布在英國皮膚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針對超過6百位輕度到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觀察後,發現有25%比例有口腔病灶,其中多數為舌頭發炎、紅腫,或如形成地圖般的紅斑(地圖舌)、舌頭呈點點狀的草莓舌,若出現這些表徵都應提高警覺,謹慎注意。感染新冠病毒,約有4分之1的患者會出現口腔病灶,像是舌頭變紅、變腫、出現紅斑或是點狀草莓舌。(圖/翻攝自youtube/京硯聯合診所整形外科 / 皮膚科)地圖舌。(圖/pixabay)蔡逸姍醫師強調,除了地圖舌、草莓舌,也可能出現「巨舌」,指的是染逸後患者即使已經病情好轉,卻可能出現舌頭腫大的後遺症。蔡逸姍更以美國一名46歲男性病患案例來解釋,無法講話、喝水、進食,後來甚至需要進行手術才能緩解巨舌症狀,恢復正常生活。蔡逸姍指出,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口腔表徵,研判是因為冠狀病毒必須跟人體細胞的ACE2接受器結合才能運作,因為ACE2是細胞膜表面受體,作用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冠狀病毒須結合ACE2受體,才能到細胞內部。而舌頭上就有大量的ACE2受體,因此舌頭容易出現染疫後的外顯症狀,可以結合其他呼吸道等症狀,列入觀察重點。感染新冠病毒,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口腔病灶,像是舌頭變紅、變腫、出現紅斑或是點狀草莓舌。(圖/翻攝自臉書/皮膚科蔡逸姍醫師)醫師也提醒,會造成舌頭變化的疾病,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在幼兒還有川崎氏症、猩紅熱和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毒性休克症候群等等。只要觀察到孩子的舌頭有異常狀態,最好盡快就醫確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嬰高燒39度!手臂浮「詭異圓斑」 醫揭最棘手疾病:再拖變動脈瘤
全台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學校維持停課,讓家長傷透腦筋,若再碰到小孩生病,恐怕會讓父母人仰馬翻。小兒科醫師許志煌透露,一名7月大的男嬰數週前發高燒,卻沒有其他症狀,精神、胃口都很正常,一翻開衣服才發現卡介苗注射部位紅腫,確診為「最棘手小兒病」,若再晚點治療,後果不堪設想。許志煌日前在臉書表示,「小兒科醫師每天都在看發燒的孩子,還好都是一般的小問題。不過危險總躲在無法發現的地方,如何在這麼多發燒的病人中,早期找出嚴重的病人,挑戰兒科醫師的能力和運氣。」他提到,大概2、3個星期前,門診來了一位7個月大的小嬰兒,患者高燒達39度,卻沒出現其他明顯症狀。貼文提到,雖然孩子發燒了一整天,活力、胃口都還算正常,「這樣的發燒在普通疾病的初期是很常見的,沒病人的疫情期間,有點無聊,我準備結案下班。」直到許志煌翻開孩子衣服,赫見卡介苗處又紅又腫,「我瞬間有了精神,我看是川崎氏症,說實話,心裡有一點嘿嘿逮到你的興奮,尤其才剛開始燒而已。」(圖/翻攝自家安小兒科診所 許志煌醫師臉書,下同)雖然症狀還不明顯,許志煌仍要求媽媽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川崎氏症的診斷基本要燒五天,但是卡介苗紅腫和肛門處紅腫脫皮,可能是剛發燒時幫助診斷的早期線索,尤其是非典型的川崎氏症。真的,老師的話要聽。後來這個嬰兒幾天後確診,在小兒心臟科醫師的細心照顧下,康復出院。」醫師指出,「川崎氏症」的主要症狀為「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紅眼睛,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頸部淋巴結腫大,>1.5公分,不痛,大多單側」、「手掌與腳掌水腫,手指及腳趾脫皮」,以及「皮膚紅疹」,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冠狀動脈瘤,引發心臟受損衰竭,是後天性心臟病的主因。許志煌強調,不典型的川崎氏症很多,有時高燒不退,但5個條件就是少了幾個,非常難診斷,是兒科醫師的大地雷,但「兒科醫師能做的,其實就是讓父母安心而已。比起不明原因發燒五天的煎熬,如果能在早期就給家長一個正確的診斷,然後明白後續可能的症狀,同時及早安排治療,那種安心感是小兒科醫師最大的安慰。」
離婚還想分房產 竟與胞姊密謀虐害幼女
嘉義市一對年輕夫妻2年前因細故協議離婚,但丈夫指控前妻處心積慮謀奪房產,不但餵食3歲女兒吃下添加酒精的芭樂與碗粿,還疑似讓女兒睡在狗籠,致使女兒返回前夫家後嚴重發病還吐血,而前夫住家門口監視器也多次錄到前妻和妻姊計畫虐害女兒的對話,丈夫多次申請保護令未果,目前已一狀告上法院,要揭開前妻殘忍毒害親生小孩的真面目。2020年5月23號,大林鎮透天厝前出現一輛警車,而這裡是葉姓男子(葉男、40歲)的住家,他的前妻廖姓婦人(廖女、38歲)見到警察隨即上前攀談,不久上前按葉家門鈴敲門但無人回應,就與警察各自離去,為何廖女回到前夫家不得其門而入,還找警方到場?原來,光是今年5月,廖女就已經3度到葉男住家騷擾,表面上說要對小孩行使探視權,但葉男發現,小孩每次返家後都傷痕累累,又疑似吃下廖女下毒的食物,因為擔心前妻會繼續對小孩下手,才不同意前妻行使探視權,但前妻不能接受,才會多次找警察前來處理。葉男發現,小孩每次從被前妻送回來後總會發燒生病,甚至得了過敏及免疫疾病蕁麻疹和川崎氏症,病例單據累積厚厚一疊。(圖/宋岱融攝)遭前夫指控毒害小孩的廖女回應:「我根本不可能對小孩下毒,買的食物都是完整新鮮物品,對方(葉男)怎麼放到壞掉,我真的不知道,如果食物有問題就要當場講。」而是否有與姊姊共謀要對小孩下毒手,廖女澄清:「怎麼可能笨到在對方家門口討論這種事,我們是討論他(葉男)在整我們。」至於小孩蕁麻疹一事,廖女則強調,她和前夫都有過敏的症狀,也許是遺傳,或是季節性傳染,怎能怪她。廖女強調,為人母親,當然希望能夠撫養自己女兒,但無奈工作還有家庭不允許,只能放棄,前夫處處刁難她的探視權,真的很無奈。葉男的說法全是不實指控。
兩次送食都出問題 女兒吃完芭樂竟吐血
嘉義市葉姓男子(葉男)控訴廖姓前妻(廖女),為了惡整他及謀奪家產,竟然疑似與姊姊密謀毒害親生小孩。由於小孩與前妻相處後都會莫名的生病,原本葉男只是懷疑小孩可能吃壞肚子,但他拿前妻帶給小孩吃的水果送驗發現,竟含有乙醇反應,再調閱監視器,發現前妻與姐姐欲對小孩不利的對話,更讓他深信,前妻要對小孩下毒手。葉男向本刊指控,與廖女分手的這一兩年,廖女無所不用其極的對小孩加以施虐,不只小孩難過,大人也痛苦,葉男認為前妻因為離婚時未取得任何財產而懷恨在心,加上疑似覬覦母親給他的透天厝,竟狠心對自己親生女兒下手,為的就是逼他交出小孩監護權,廖女就可以每月領取瞻養費甚至要求分房產。葉男還說,女兒返家時,都會童言童語的說:「跟狗狗睡」,更讓葉男震驚。前葉男說,因為前妻家經營幼犬繁殖場,是否惡毒到讓女兒與狗狗同籠,不得而知,但女兒每次回來都會莫名生病甚至急性過敏,才讓葉男懷疑。小女孩在吃下媽媽送來家裡的水果後,竟開始狂流鼻血甚至吐血,滿臉是血嚇壞葉男。(圖/讀者提供)之前廖女前往探視小孩,還拿了碗粿和玉米條給小孩吃,沒想到小孩當晚急性腸胃炎送急診;不久後前妻又上門探視小孩,還帶來切好的芭樂,表示要給小孩吃,孰料小孩吃了之後,當晚突然流鼻血還吐血,葉男趕緊將小孩送醫救治,醫師診斷後表示:「女童食用到刺激物,微血管破裂所致。」葉男認為廖女帶的食物和水果有問題,立即將芭樂與之前放在冰箱中的玉米、碗粿等食物封存送SGS檢驗,結果出爐後發現,芭樂、碗粿、玉米條等3項食物,都被驗出0.339%至0.891%的乙醇(酒精)。根據醫學報告指出,兒童吃到乙醇可能造成過敏反應,並會傷害中樞神經,影響腦部發育。檢驗報告發現,前妻送來的芭樂、碗粿等食物都驗出0.339%至0.891%的乙醇反應,讓葉男更加確信前妻有計畫性的要毒害女兒。(圖/讀者提供)遭前夫指控毒害小孩的廖女回應:「我根本不可能對小孩下毒,買的食物都是完整新鮮物品,對方(葉男)怎麼放到壞掉,我真的不知道,如果食物有問題就要當場講。」而是否有與姊姊共謀要對小孩下毒手,廖女澄清:「怎麼可能笨到在對方家門口討論這種事,我們是討論他(葉男)在整我們。」至於小孩蕁麻疹一事,廖女則強調,她和前夫都有過敏的症狀,也許是遺傳,或是季節性傳染,怎能怪她。廖女強調,為人母親,當然希望能夠撫養自己女兒,但無奈工作還有家庭不允許,只能放棄,前夫處處刁難她的探視權,真的很無奈。葉男的說法全是不實指控。
前夫家門口討論「餵毒粉」 揚言「把頭割下來」
嘉義市一名廖姓女子(廖女)遭控為了謀奪葉姓前夫(葉男)家產,竟然狠心的與胞姊密謀毒害親生女,葉男表示,由於小孩多次出現急性過敏症狀甚至吐鼻血,送醫都找不出原因,他調閱監視器,竟發現前妻與妻姐在他家門口提到如何對小孩下毒手,談話內容讓葉男頭皮發麻。葉男出示監視器畫面和談話譯文,去年12月17日,當時廖女與她姊姊來接小孩時,兩人在門口聊天,廖女操台語口音說:「無法接到孩子就無法弄死及規劃,要對妹妹餵毒粉、要讓妹妹給她死、算好時間就要弄死,不然禮拜天妳就下手」等語。當時廖女姊姊還接了通不知名電話,向對方說:「接出去要讓妹妹死在路中。」所幸小孩當天安全回家,但葉男發現小孩的手指莫名紅腫,蕁麻疹也發作,不斷哭鬧,葉男隨後又在監視錄影帶中聽到廖女在門口向她姊姊說:「我不知道妳要怎麼弄」?姐姐回說:「如果弄更紅一點就好,頭直接割下來,下禮拜就不用來了!」廖女與姊姊的冷血對話讓葉男心驚不已,為了保護心愛的女兒不再受到廖女殘害,葉男分別在去年的11月和12月,具狀控告廖女傷害以及殺人未遂,並向嘉義市社會處申請保護令,且從今年1月至今拒絕廖女探視小孩。原本是一對令人稱羨佳偶,卻因為前妻對小孩意圖不利,葉男只能忍痛拒絕前妻行使探視權,兩人因此對簿公堂。(圖/宋岱融攝)葉男表示:「自從前妻沒再探視小孩後,妹妹在家已經4個多月,蕁麻疹或是川崎氏症都沒有再發作,也沒有吐血的情況。」遭前夫指控毒害小孩的廖女回應:「我根本不可能對小孩下毒,買的食物都是完整新鮮物品,對方(葉男)怎麼放到壞掉,我真的不知道,如果食物有問題就要當場講。」而是否有與姊姊共謀要對小孩下毒手,廖女澄清:「怎麼可能笨到在對方家門口討論這種事,我們是討論他(葉男)在整我們。」至於小孩蕁麻疹一事,廖女則強調,她和前夫都有過敏的症狀,也許是遺傳,或是季節性傳染,怎能怪她。廖女強調,為人母親,當然希望能夠撫養自己女兒,但無奈工作還有家庭不允許,只能放棄,前夫處處刁難她的探視權,真的很無奈。葉男的說法全是不實指控。
曾對前夫潑熱湯 一紙「保護令」斷婚姻
嘉義市葉姓男子(葉男)控訴前妻廖女,利用探視小孩的機會,疑似虐待年僅3歲的女兒,甚至在給女兒的食物中摻加乙醇,致使女兒流鼻血甚至吐血,丈夫多次申請保護令未果,只好具狀提告前妻傷害以及殺人未遂,目前司法還在審理中,但結婚多年的2人為何決裂,無辜小孩又為何成為前妻的報復工具?本刊調查,葉男與廖女,兩人原本都從事醫療器材工作,進而相識相戀,後來葉男考上法警,兩人於2014年結婚,但婚後因為做家事問題爭吵不斷,曾在一次爭吵中,廖女端著滾燙的羊肉湯向葉男潑灑,導致他前胸紅腫灼傷,還因此申請保護令,也為2人的婚姻畫下句點。嘉義市社會處一名社工向本刊表示:「關於葉先生與廖小姐兩造之間的事件,社會處的立場,就是採取法律上諮詢的幫助,我們也曾經幫葉先生去家防官那邊申請保護令,也協助送法院審理。」長期關心婦幼安全問題、被網友封為「正義哥」的徐奕表示:「孩童問題是我相當重視的一環,我不知道母親是為何原因要毒害親生小孩,讓我很生氣,社會處卻置之不理,前妻還對外到處放話是葉先生刁難她的探視權,真的是惡人先告狀。」律師吳漢成表示,依照葉男所提供的檢驗證據,可對前妻提起刑事告訴,通常法院會核發保護令,不知為何法院還駁回他保護令的申請,除非當事人申訴的內容有部分保留。律師建議,除了刑事告訴之外,可檢附錄音譯文再次申請保護令,保障自身權益。遭前夫指控毒害小孩的廖女回應:「我根本不可能對小孩下毒,買的食物都是完整新鮮物品,對方(葉男)怎麼放到壞掉,我真的不知道,如果食物有問題就要當場講。」而是否有與姊姊共謀要對小孩下毒手,廖女澄清:「怎麼可能笨到在對方家門口討論這種事,我們是討論他(葉男)在整我們。」至於小孩蕁麻疹一事,廖女則強調,她和前夫都有過敏的症狀,也許是遺傳,或是季節性傳染,怎能怪她。廖女強調,為人母親,當然希望能夠撫養自己女兒,但無奈工作還有家庭不允許,只能放棄,前夫處處刁難她的探視權,真的很無奈。葉男的說法全是不實指控。
Google說沒事!全職媽媽放「小孩燒6天」 醫嘆:賠上孩子健康
家庭主婦每天打理家中大小事,還得照顧好老公、小孩們的健康,但只要孩子一有病痛,全職媽媽們都習慣先上網「查資料」。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在《醫次搞定》節目中指出,曾有媽媽發現小孩發燒,Google後先是建議不用太緊張,沒想到過了兩天,孩子出現草莓舌及玫瑰疹等症狀,這位媽媽又查了Google大神都覺得沒事,直到持續高燒6天未退才就診,拖延就醫時間,賠上孩子的健康。陳木榮醫師表示,現代的媽媽們育兒都會上網查資料,且都會「挑自己喜歡的」,就有一名媽媽發現小孩發燒,找Google大神求解,先是跳出「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運作,不用太緊張,觀察幾天就好」的資訊。隔了兩天,小孩舌頭上出現顆粒的草莓舌,她又上網查,認為是出現腺病毒、猩紅熱及川崎氏症,「媽媽挑了一個她喜歡的-腺病毒」。陳木榮醫師稱媽媽因為信賴網路資訊,而延誤孩子就醫。(圖/翻攝自醫次搞定YouTube)又拖了兩天,孩子身上開始出疹子,媽媽一看欣喜若狂,因為先前查過是玫瑰疹,讓她放心許多。但醫師無奈的表示,「很少人出疹子還在發燒,玫瑰疹都是燒退了疹子才冒出」。直到高燒第六天,媽媽發覺不對勁,手機一查,查到的竟然是「川崎氏症」趕緊將孩子送醫。陳木榮醫師解釋,孩子當時嘴唇乾裂、手掌腳掌泛紅,眼睛紅還出現草莓舌,「真的是川崎氏症」!陳木榮醫師解釋,川崎氏症發生的詳細原因目前不詳,好發年齡於6個月至5歲的幼童,年齡較大的孩童也有染病可能,但比例不高。有些人認定和感染、免疫系統及遺傳有關。這起病例,最後是由醫生趕緊替孩子診治,並安排心臟超音波,意外發現小朋友的川崎氏症已影響到心臟,必須長期吃心臟的藥物治療。陳木榮醫師建議家長們,當發現家中孩子發燒5天,合併其他診斷標準,務必緊急送醫,以免造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