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火鍋
」海底撈年淨利135億倒虧198億 創辦人辭執行長
以服務聞名全大陸地區的連鎖火鍋店「海底撈」,2020年淨利為人民幣31億元(約新台幣135億元),但在2021年預計虧損人民幣38至45億(約新台幣165億至198億元),創辦人張勇決定辭去執行長,由營運長楊利娟接任。現年51歲出生於四川的張勇在1988年時因創業失敗,在路邊擺起桌子販賣麻辣燙,一直到1994年,張勇夫婦與同學一起創辦以川味火鍋為主的連鎖火鍋店海底撈,後來入籍新加坡,在2019至2020年時海底撈(6862.HK)股價大好,因此張勇曾名列新加坡首富。不過在2021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底撈從2020年淨利潤人民幣31億元,一直到2022年2月發出盈利預警,預計在2021年可能虧損38至45億元(約新台幣165億至198億元)。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資料指出,因為資產減值、處置,遭受1次性損失,其中因素也包括在2021年關閉300多間分店的決定,使得海底撈股價在過去1年下跌超過70%。因此創始人之一的張勇決定辭去執行長一職,並讓從服務生做起的首席營運楊利娟接任,不過張勇仍擔任海底撈的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從幕前轉到幕後的長期營運決策。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海底撈在2021年2月11日時,股價達到港幣82.15元,而今日股價下跌1.22%,收在港幣17.84元,目前市值約港幣994.4億元(約新台幣3,566億元)。
告輸河底撈!海底撈怒申請「池底撈」、「海底撿」177個新商標
大陸連鎖川味火鍋店「海底撈」,在兩岸擁有超高知名度,湘菜餐廳「河底撈」似乎也想來蹭這股熱度,海底撈集團怒告其涉嫌侵犯商標專利權,沒想到卻遭法院駁回,最終以敗訴收場。這讓海底撈公司痛定思痛,隨後一口氣提出了「池底撈」、「海底撿」共177個新商標申請。綜合陸媒報導,海底撈先前控告河底撈商標侵權,長沙市天心區法院於今年8月12日公布判決,經審理認為雙方商標雖皆有「底撈」二字,但字形存在一定的差異,且讀音也不相同,再加上海底撈旗下店鋪全是川菜系列的火鍋,而河底撈則是典型的湘菜餐點,故一審駁回海底撈訴訟請求。為了防範山寨公司再度出現,海底撈公司乾脆預先註冊一系列相關商標,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在10月28日短短一天之中,海底撈就申請了高達177個商標,包括「上海底撈」、「黑海撈」、「海底嘮」、「渠底撈」、「清底撈」、「三每底手勞」等,上述商標目前狀態均為申請中。
【抗煞過拚客來1】客人撐起經營信念 月收30萬成長到360萬
「疫情會過去,客人還會再來!」火鍋店「川夜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每日的營收不斷下修,創辦人張永華仍一臉無懼。他的餐廳史,正是從SARS拉開序幕。原本在大陸上海經營餐廳的張永華,二○○三年回台與藝人弟弟張永正(小歪)合資,以每個月十五萬元租下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棟樓(一到四層),開起了「川巴子」,標榜道地四川料理。沒想到SARS蔓延,川巴子附近的SOGO復興館出現三起病例,讓台北市頓時成為空城,整條復興南路的行人寥寥無幾,「那景象幾乎讓我萬念俱灰!」張永華回憶。 當時,川巴子第一個月營收僅三十萬元,扣掉材料、人事與水電支出,還虧了幾十萬元,遑論回收裝潢與設備成本。「還好有客人鼓勵我:SARS會過去,冬天(火鍋旺季)很快就來了!讓我堅持下去。」「那時候沒有考慮停損點,就是試著撐住,也因為客人對於道地川味火鍋的期許,支撐我繼續經營的信念!」同年七月疫情解除後,川巴子的營收從三十萬元翻倍為六十萬元。為了和其他火鍋店區隔,二個月後,張永華將單點模式改為三百九十五元吃到飽,當月營收立刻增加到九十萬元,十二月的營收更高達三百六十萬元,不僅成為時尚名店,創業成本也開始回收。後來,張永華因家庭因素退出川巴子,直到二○一八年底,才再度推出新品牌「川夜宴」。「發生重大事件就是檢視餐廳實力的時候,只要堅守品質並開源節流,經過『優劣汰換』,好的餐廳一定會被留下!」張永華相信,他一定能撐過這波疫情。因家庭關係退出川巴子後,張永華在2018年底以「川夜宴」為品牌重新出發。(圖/黃威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