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樣本
」 火星 毅力號 NASAAI加速移民火星的速度? 科學家從岩石樣本成功「提取」氧氣
「移民火星」不僅是首富馬斯克的夢想,也是過去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事實上,人類也一直致力於研究火星是否能夠讓人類生存。而如今,科學家終於找到一個方式,透過火星現有的材料來製造氧氣,而不是花費巨大成本從地球輸送過去。而這個材料,就是火星上隨處可見的岩石。根據《每日星報》報導指出,科學家透過AI機器人,在耗費2個月的時間、歷經一個複雜的過程後,科學家成功地從火星的五種岩石樣本中提取出氧氣。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套提取流程是符合火星的生態,能夠在零下37度的低溫來進行工作。研究人員的報告也表示,該生產系統已經完全證明可行性,包含從原材料分析、預處理、合成、特性鑑定和性能測試,並且確定AI機器人能夠智慧分析火星OER催化劑的最佳配方,從數百萬種可能的組合中選出最佳配方。AI機器人甚至會即時性調整最佳化整個流程,再加上AI本身對於實驗數據、計算資料的理解,大大的加速模型處理氧氣生成時最佳配方的速度。整份報告對於人類是否能在火星上生存,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位教授就表示,該份研究不僅引起許多研究人員的興趣,甚至在有機/無機材料合成領域中發現了一條新道路。該名教授認為,未來人類可以在AI機器人的協助下,火星上建立一座氧氣工廠,進而實現在火星上生活的夢想。
「關鍵同位素找到了」 科學家嗨喊:火星真有生命存在過
Is there life on Mars?人類對於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或曾經有生命存在一直充滿好奇,美國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最近在火星的地表岩石中,發現重要的「碳12」同位素存在,該同位素在地球上是建構出有機生命的基礎「材料」,因此科學家認為,火星在過去可能至少有微生物的存在,替地外生命研究跨出重要一步。綜合外媒報導,「火星樣品分析化學實驗室」(SAM)首席研究員馬哈菲(Paul Mahaffy)表示,地球上大部分的碳原子存在於岩石與沉積物中,其餘則在海洋、大氣,與地球上所有的有機物、也就是生命中。因此他們假設火星也會以碳作為建構生命的基礎材料。馬哈菲指出,碳以2種穩定的同位素:碳12與碳13形式存在,由於碳12比碳13少了1個中子,因此會比碳13「輕」與「堅固」卻又更容易「分解」,而成為地球上絕大多數有機物的建構基礎。好奇號在有35億年歷史、據信有古老湖泊泥岩的蓋爾隕石坑(Gale)中,提取了24個不同的岩石樣本,並透過機上的儀器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差異極大,其中有6個樣本的碳12、碳13含量,高出地球的參考標準值70%以上。參與研究的賓州大學(UPenn)生物地球化學家豪斯(Christopher House)指出,來自隕石坑山脊頂部與其他高處的樣本中,存在相比低處更大量的碳12、碳13,這代表火星上也有類似地球的大氣碳循環,進而可能創造出有利生命誕生的環境。研究團隊推測,火星曾出現以岩漿中較輕的碳為食,類似地球深海火山口或熱液排放口的微生物存在,微生物排放出「甲烷」後,再由其他微生物以它們排放的甲烷為食,建立起最基本的循環。雖然這次的新發現,大大提高了火星曾經存在生命的機率,但人類尚未在火星上發現微生物存在的「物理」證明,只得到生命存在過的佐證,且火星是否真有與地球一樣的生命誕生機制,目前還未蓋棺論定,仍需更多調查才能找出答案。
NASA「毅力號」探測器 成功收集火星樣本「窺見內部」助研究人類適居帶
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The Perseverance rover)上個月成功收集到火星的泥土、岩石樣本。等到毅力號返回地球後,這些樣本將讓科學家得以一窺火星岩石的內部,有助他們尋找下一個行星目標,以及幫助尋找人類適居帶。毅力號。據《CNN》報導,毅力號在10月2至19日,這段期間因為太陽風暴,所以毅力號暫時關機。開機之後,立即重新開始尋找火星上是否留有古代生物的痕跡。毅力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收集火星的岩石和泥土樣本,報導指出毅力號已經成功的收集了兩個樣本,並利用無人直升機「機智號」(Ingenuity)來進行空中偵察任務,協助尋找下一個值得採樣的目的地。火星岩層。自10月25日以來,毅力號一直在調查火星南部Séítah地區的岩層,團隊對此相當有興趣。過程中,漫遊車的機器手臂上有一個研磨工具,成功的刮掉岩石表層,進而查看岩層的內部。NASA的官方臉書粉絲頁表示「像這樣的層狀岩石通常在水中形成,且能提供有關這個環境過去樣貌的線索」。至於發回地球的照片中,可見在鏽跡斑斑的表層下,似乎是一堆粒狀礦物和沈積物,NASA表示「凝視內部,看看沒有人見過的東西」。毅力號成功採集火星樣本。報導指出,火星上的耶澤羅撞擊坑(Jezero Crater)在 37億年前曾經是一個湖泊,就像一個未受干擾的古代時間膠囊,能讓地球上的科學長坦索岩石形成之因、當時的氣候,進而推敲出火星的湖泊及其河流三角洲,以及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NASA火星探測器立大功 成功取得「可帶回地球」岩石樣本
美國太空總署(NASA)長期致力於探索太空奧秘,近日傳出他們派出到火星的探測器,成功取得史上第一枚可以帶回地球的岩石樣本,就連NASA的工程師也表示,這次的岩石樣本堪稱完美。根據《unilad》報導指出,NASA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在1個月前,開始在火星上一處地質柔軟的地方開始鑽孔,但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後來毅力號在距離第一次地點辦英里遠的地方,進行第二次開採,NASA後來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幾次的拍攝,都可以看到採集管中有樣品的存在,但初期因為光線因素無法十分確定,後來確定了毅力號成功採集到一個鉛筆厚度的岩石樣本。報導中指出,毅力號於2020年7月起飛後,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任務目標是找尋可能含有古代生命證據的岩石樣本,而他登陸的地方是火星上的「Jezero Crater」,過往科學家認為,該區域在數十億年前可能是一片面積廣大的河流三角洲。NASA科學家希望毅力號能夠在未來的十年內,收集到36個岩石樣本,而NASA也確定會發射更多飛船,來取回毅力號所取得的樣本。
NASA「毅力號」探測車成功採集岩石樣本 盼解火星微生物之謎
美國航太總署(NASA)火星探測研究出現大進展,火車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昨(2日)成功鑽進一個火星岩石,取得一個完整的岩石核心樣本,未來返回地球後,可望能幫助科學家解開火星上是否存在微生物之謎。根據「CNN」報導,毅力號火星探測車目前正在「耶澤羅撞擊坑」(Jezero Crater)的「迪南」(Citadelle)山脊進行任務,這塊區域被認為在數十億年前,曾經是一座湖泊,毅力號的挖掘目標是一塊約公事包大小的石頭「羅切特」(Rochette)。NASA火星探測車成功取得火星岩石樣本。(圖/翻攝自NASA官網)報導指出,毅力號在將挖掘到的岩石樣本封存之前,會先將拍攝到的照片傳回NASA供科學家檢視,不過由於本次拍攝到的照片光線不佳難以辨識,科學家目前仍無法對毅力號取得的樣本給出任何定論;探測車會努力用其它相機,在更好的日照環境下,嘗試拍攝更清楚的照片,再執行下個工作階段,預計NAS將會在4日之前,收到更多樣本的圖片。毅力號任務經理崔瑟波(Jennifer Trosper)指出,毅力號這次取得了完整的岩石核心樣本,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該團隊將會繼續努力在良好日照環境下拍出岩石照片,並且希望採樣管內一直都有岩石。報導指出,這次毅力號使用旋轉衝擊鑽和空心取芯鑽頭鑽入岩石,取得了一個比鉛筆略粗的樣本,接著鑽頭和採樣管將會震動5次,每次持續約1秒鐘,目的在清除採樣管外部物質,並且讓岩塊樣本的位置往下滑。
NASA公布最新月球登陸18人名單 「台灣囝仔」要登上月球啦!
陸美角力戰場已不僅限於地球。繼大陸上個月送出「嫦娥五號」探測器,執行史上首次月球土壤、岩石樣本採集任務後,美國航太總署(NASA)本月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畫18名太空人名單,他們將為訂於2023年實現的登月計畫接受訓練。18人中包括來自台灣的林其兒(Kjell N. Lindgren)。《紐約時報》報導,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與美國副總統兼國家太空委員會主席彭斯,日前在國家太空委員會會議上,正式宣布18名太空人的名字,並表示「這是阿提米絲計畫的首支太空人核心團隊…你們是未來的英雄,你們不僅會帶我們重返月球,還將完成其他任務。」林其兒現年47歲,生於台北市,母親是台灣人、父親則是美國空軍軍人,童年住英國,中學返美就讀、定居。2009年他從350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NASA第20個太空小組的9名太空人成員之一。2015年7月,他前往國際太空站待了141天,期間2度離開艙外,進行太空漫步。他還曾在太空站演奏蘇格蘭風笛,這是第1次有人在太空中演奏這種樂器。林其兒擁有美國空軍官校生物學學士學位、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心血管生理學碩士學位,以及科羅拉多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成為太空人之前,他除了擔任醫師,也曾支援太空站任務。今年5月,他也是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飛龍號載人太空船示範2號(DM-2)任務唯一的後備人員。自1972年NASA阿波羅(Apollo)計畫終止後,人類再也沒有登上月球。NASA預計明年啟動「阿提米絲」計畫首次任務,測試巨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和準備搭載太空人的獵戶座(Orion)太空船,因此不會載人。首次載人任務預訂2023年登場,屆時太空船只會經過月球,不會降落。第3次任務就會將2位男、女太空人送上月球,降落地點可能在月球南極一帶,該名女性也將成為史上首位完成登月任務的女性太空人。但由於美國政府即將更替,為登月計畫增添了不少變數。
飛了52億公里!「隼鳥2號」探測器送來「龍宮」伴手禮 可望揭太陽系秘辛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5日表示,太空探測器「隼鳥2號」當天下午向地球釋放了裝有樣本的密封艙。歷時6年、飛行距離約52億公里的探測之旅進入最終階段。從小行星「龍宮」採集岩石樣本並帶回地球的「取樣返回」任務如果成功,將是繼第一代隼鳥之後的又一壯舉,通過分析也有可能進一步揭示太陽系的起源。共同社報導,JAXA稱,密封艙在距離地球約22萬公里高度分離後進入大氣層,預計6日凌晨落在澳洲南部伍默拉付近的沙漠。密封艙將在11~7公里高度打開降落傘。地面有回收組待命。如果天氣狀況不佳,有可能被強風吹走,天氣似乎將是能否成功回收的關鍵。據JAXA介紹,密封艙為圓盤狀,直徑40公分、高20公分、重16公斤。「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地球出發,2018年6月抵達「龍宮」。2019年2月首次著陸並採集表面物質,同年4月射出金屬彈製作人造隕石坑,為全球首創。在同年7月的第二次著陸時,成功採集到濺出的地下物質樣本。分析採集到的樣本,發現水和有機物的話,將獲得解開宇宙生命誕生之謎的線索,外界對此抱有期待。完成分離後,「隼鳥2號」留在太空,將用剩餘燃料飛往下一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