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開放
」玉管處辦「微笑精靈」特展 阿里山山椒魚護卵「把卵串套頭上」萌翻了
玉山國家公園是孑遺生物阿里山山椒魚海拔分布最高的棲地,玉管處致力阿里山山椒魚調查研究,「微笑精靈,阿里山山椒魚」特展31日開幕,邀信義鄉及水里鄉國小學生看電影《山椒魚來了》,阿里山山椒魚將卵串套在頭部護卵行為等珍貴畫面,融化孩子們的心。阿里山山椒魚停棲在苔蘚上,牠是台灣特有種,又名阿里山小鯢,為二級保育類動物。(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微笑精靈,阿里山山椒魚」特展31日開幕,展現玉管處近年透過阿里山山椒魚生態調查及域內圈養,研究阿里山山椒魚活動型態、生活史等,內容包括認識山椒魚、玉山阿里山山椒魚庇護及研究地、台灣5種山椒魚生態習性、山椒魚危機及保育等,透過科普保育教育推廣,讓大眾認識面對氣候變遷及開放高山遊憩,進一步守護阿里山山椒魚。玉管處長盧淑妃表示,玉山國家公園是阿里山山椒魚重要棲地,阿里山山椒魚在生物地理上具二大特色。第一,為小鯢屬全球分布最南端的山椒魚;第二,台灣分佈面積與海拔最廣的山椒魚。為了配合山椒魚特展開幕,舉行《山椒魚來了》電影特映會,片中阿里山山椒魚專家朱有田也與學生互動,分享研究歷程。「微笑精靈,阿里山山椒魚」特展在玉山國家公園登場,解說志工帶孩子們認識山椒魚。(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玉管處指出,台灣是山椒魚分布的最南界,電影導演麥覺明著山椒魚研究團隊,歷時17年追蹤記錄台灣島上5種特有種的山椒魚,還有山椒魚卵串孵化至破囊而出的珍貴畫面,面對球暖化、山林開放、棲地干擾及威脅,山椒魚面臨存亡的危機時刻,盼透過電影欣賞帶孩子認識山椒魚,讓環境保育觀念向下紮根。玉管處邀邀信義鄉及水里鄉國小學生看電影《山椒魚來了》,盼環境保育觀念向下紮根。(圖/玉山國家公園提供)
因應山林開放政策玉山解除「靜山」 今年Q1未結束已5死10傷破紀錄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讓大地休養生息,加上雪季登山風險較高,2005年起每年2月實施為期30天的「靜山」政策,管制期間除學術研究外,不得申請入山,因應山林開放政策,2020年起解除「靜山」,未料今年第1季還沒結束已發生16起山難破紀錄,造成5死10傷。根據玉管處統計,去年園區發生64件山難,共84人遇難,其中8人死亡、43人受傷;但是1月至3月13日止已發生16起山域事故,其中2月就有11起,總計出動直升機15架次。農曆春節後玉山後四峰奪走3條人命!張姓夫婦3日離開玉山圓峰山屋爬玉山南峰後失聯,12日才尋獲2人遺體。(玉山國家公園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農曆春節後玉山後四峰奪走3條人命!45歲黃姓山友申請2月13日至2月15日獨攀鹿山,卻墜落100多公尺深葬身雪地,直到16日有山友為了撿冰斧下切才發現其遺體;另外張姓夫婦3日離開玉山圓峰山屋爬玉山南峰後失聯,搜救期間遇大陸冷氣團來襲,山區天候濃霧、路徑冰凍,156人次連日搜救,12日尋獲2人遺體,13日申請直升機吊掛下山。玉管處副處長邦卡兒.海放南指出,園區10萬公頃,超過3000公尺的百岳達30座,每條路線都有不同的高山景致,也蘊藏著不同的危險,呼籲山友不可以輕忽,登山前一定要鍛鍊好體能,檢視自身健康,擬定好登山計畫並備妥裝備,特別是雪季期間,玉山主峰線步道結冰溼滑,務必穿著專業雪地裝備及具備雪地登山經驗再登山。張姓夫婦3日爬玉山南峰三叉峰墜落300公尺深山谷,兩人相距10多米距離,已明顯死亡。(玉山國家公園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急救員無懼艱辛登山救人 走一小時上山後卻被告知「走錯了…」
自山林開放政策以來,時常能看到許多民眾出現在山區健行,然而登山存在著風險,山區的救援機制,是大家不可忽視的一環。近日,一段影片在中國網路上瘋傳,內容是在安徽黃山上的一次救援行動。影片中顯示,英勇的急救人員冒著危險徒步登上蓮花峰救人,但爬到一半卻被告知走錯路,對於如此烏龍的事件,急救人員表現出滿滿的無奈。登山步道狹窄人潮擁擠,救援難度增加。(圖/取自水木視訊)根據拍攝者透漏,徒步上山估計要花上一小時左右的時間,然而到了目標位置時,卻始終找不到需要救援的民眾,直到打電話詢問後才被告知走錯了方向。無奈之下,救援小隊只能重新下山。影片中可見,山路十分狹小卻擠滿了擁擠的人群,加上救人十萬分火急,卻又走錯路,這一系列的烏龍事件,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和熱議。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從醫生們無奈的表情中,彷彿看到了整個救援行動的艱辛與難題。黃山是中國著名的名山之一,每年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和登山愛好者前往。然而,大量的人潮對於救援行動卻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因為需要快速找到需要幫助的人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專家們指出,為了應對類似情況,黃山景區有必要加強導向標誌,同時提高救援團隊的應急應對能力。這件烏龍事件背後,不僅代表著救援人員的辛勞和勇氣,也點出了山區應急救援的重要性。黃山蓮花峰救援過程中的錯誤,值得人們深入反思。期望相關部門能夠吸取教訓,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體系,以確保遊客的安全和健康。
空勤總隊台東棚廠啟用 林右昌:東部山海提升五成救援能量
內政部長林右昌今(19)日主持「空中勤務總隊台東駐地棚廠落成啓用典禮」時指出,截至今年5月中詢,空勤總隊趕赴山、海意外救援120人,全新駐地建構完整的立體化救災基地,配置的黑鷹直升機由原本的2架增為3架,提升50%救援能量,為東部地區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更增添保障。「台東駐地是東部地區重要的救災基地,負責我國東南海域空中救援任務工作」,林右昌指出,自疫情解封及山林開放以來,國內山域和海域意外頻傳,今(112)年到5月中為止,空勤總隊已派遣了近300架次,救援多達120人,除感謝空勤同仁與共勤組員冒險犯難的辛勞外,也期許他們執行各項任務與演訓,應秉承「任務圓滿,安全第一」的理念,持續提供國人更有效率、更安全的即時服務,以展現政府守護人民生命財產的決心。林右昌說,今日啟用的空勤台東駐地,主要考量原棚廠因老舊且面積不足,而且黑鷹直升機為先進數位化飛行器,不能露天儲放,政府已陸續完成台中、高雄及台東駐地的興建,因此,空中勤務總隊在2020年7月於豐年機場興建新棚廠,施工期間歷經嚴峻疫情、營建市場缺工缺料,但在同仁與建築團隊及營建署南工處的努力,以及台東縣政府、台東航空站等機關協助下,不僅如期如質完工啟用,更獲得公共工程金質獎佳作表揚。林右昌呼籲國人,務必注意自身狀態,當專業能力不足時,切勿輕易進入山區或從事較具危險性的海上活動,負起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就能降低相關救災救援任務,避免民眾發生意外的機會。
【生活流行情報】LA NEW選鞋內外兼備 踏出連假出遊好「行」步伐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預計迎來外出郊遊人潮高峰,在「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春季,出門難免陰雨綿綿。據調查顯示,有八成的民眾都曾因下雨路面濕滑而滑倒,尤其近年受政府「山林開放」政策及疫情影響無法出國,而開始盛行的登山及郊山健行運動(郊山為高度低於1500公尺以下的山地,如:台北金面山、台北七星山等),因山區濕氣重導致路面濕滑,不慎失足滑倒而引發的登山意外佔總比例35%,因此找到舒適、防滑的郊山健行鞋款尤顯重要!一雙好的郊山健行鞋所費不貲且種類眾多,究竟如何找出一雙讓你好「行」的郊山健行鞋款呢?LA NEW提供三大要點,幫助消費者輕鬆選鞋。連假出遊必備!鞋履防水三招護腳大步前行 在綿綿細雨的4月,若在山區長時間的行走或步伐過大踩過積水,有可能導致雨水濺入、濕氣浸入衍生出鞋內悶臭等困擾,更有可能因摩擦力增加而使長水泡的機率提高,同時也會因腳部細菌增生誘發香港腳等足部問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三種登山鞋款防水措施方式,第一種為穿著雨靴登山,在穿著上十分輕便且容易清潔,但也因使用不透水的塑膠、尼龍PVC等材質,透氣性不佳易造成腳部悶臭、溼氣重等問題,也因包覆性不足,容易有扭傷等潛在風險;第二種為使用防水噴霧在鞋面上形成微結構的纖毛,產生水珠狀的防水效果,除了可減少水氣進入外,也能固定為愛鞋噴霧進行保養,避免因反覆受潮而變色,但防水噴霧的防水效果會因不同的鞋面材質產生差異,如針對透氣布或帆布等材質在陣雨的情況下便無法達到完全防水;第三種則是選購具備GORE-TEX國際防水技術的登山機能鞋款,GORE-TEX薄膜微孔比水滴小2萬倍,比水蒸氣分子大700倍,幫助汗氣與多餘熱量有效從鞋內導流向外蒸發,進而使雙腳保持乾爽,透過購入搭載GORE-TEX技術的鞋款達到防水透氣兼備的機能,不失為一項聰明的「足投資」。台灣鞋業領導品牌LA NEW,長期深耕健康領域,關注全民足部需求,專注於打造最適台灣人的鞋款,圖為搭載GORE-TEXSURROUND結構之「山形鞋王」。出遊「防」滑鐵盧掃興,LA NEW足研專家:「鞋底摩擦係數是關鍵」根據<健行筆記>調查指出有6成以上民眾一般短程步道為郊山場域,3成則為中級山與百岳,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開始戶外健行前,選擇一雙具有機能的健行鞋成為首要目標,民眾可透過「使用場域、使用頻率、產品機能」三大要點,選擇符合需求的鞋款。若是以家庭出遊或輕郊山健行為目標的民眾,則更適合選購適用於多場域的郊山健行鞋,如GORE TEX系列鞋款不僅能保證一般郊山健行時的穿著舒適度及安全性,更可以於平日外出著用,一鞋適用多場域,幫助民眾聰明省荷包!隨著國旅古道健行活動盛行,近年來登山滑倒意外頻傳,據調查顯示,有35%的民眾都曾發生滑倒相關的登山意外。美好的出遊經驗,若因為同行有人外出時慘遭「滑」鐵盧,難免遊興大減。而消基會也建議選購戶外活動鞋款時,可以留意鞋款「鞋底摩擦係數」,雖目前政府暫無明訂的防滑規範,但台灣鞋業領導品牌LA NEW分享,若在戶外場域有登山及健行需求的民眾,建議可選擇通過鞋底摩擦係數檢驗的鞋款(CNS20345檢驗),在不同使用場域下,達到一定的磨擦係數比,才能達到有效止滑的功效,同時LA NEW也提醒,適時的清理鞋底防滑紋路中卡的泥土、小石頭等異物,才能使鞋底防滑機制發揮良好的效能!輕鬆應付全方位複雜地形,讓民眾外出出遊沒煩惱,踩穩每一腳步。圖說(上):鞋底摩擦係數最主要是透過鞋底紋路深淺變化、紋路間的間隔、走向優化,圖為摩擦係數一覽表。資料來源:CNS20345檢驗標準圖說(下):LANEW採用專利安底防滑技術,透過設置於鞋底的複數防滑單元,加深刻紋的3D立體切面交錯排列設計,高效提升鞋底摩擦係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個人的足型、步態習慣皆不同,選鞋更需挑選符合需求及腳型的鞋款,尤其需要長時間行走的郊山健行運動,更是需要一雙舒適、耐穿的鞋款,在選鞋時除了考慮用途及需求外,更可以透過實際試穿並諮詢專業人員,找到合適的鞋款, LA NEW 提供全方位量測系統及多種款式選擇,幫助民眾找到合適鞋款,讓清明連假出遊好「行」!山形鞋王特色介紹1.全新GORE-TEX SURROUND技術,使用複合式防水透氣面料,打造360度全方位的舒適透氣防水系統,減低鞋內悶溼感。2.鞋底側開口設計,讓濕氣和熱氣可從透氣格散出,讓雙腳保持涼爽、乾燥和舒適。3.吸震減壓B-PU鞋墊彈性舒適。4.專利安底防滑結構,防滑耐磨度再進化,加深刻紋設計,增加自身抓地力,應付全方位複雜地形。
直擊嘉明湖/戒茂斯路線令人驚豔 入山是否管制「林務局給完整說明」
由於前往嘉明湖的戒茂斯路線登山人數漸增,公部門是否會採取控管入山人數及管理營地等措施,引發山友們討論,林務局對此給予本刊完整的說明,並提及正規畫於戒茂斯山徑推動「背木屑上山、帶垃圾下山」活動,邀請民眾響應降低遊憩行為的衝擊。戒茂斯路線登山人數漸增。(圖/李蕙璇提供)位於台東縣海端鄉、座落於三叉山東側的嘉明湖,擁有「天使的眼淚」、「上帝遺失在人間之藍寶石」美稱,是許多山友嚮往前往之處。記者過去三次前往嘉明湖是從向陽登山口出發,今年首度從戒茂斯登山口出發,在向陽登山口下山,呈O型的三天兩夜路線。出發前同行隊友們看到天氣預報有雨,還做了晴天娃娃,祈求好天氣,讓我們很幸運連日來的爬山行程,晴空萬里。尤其第三天清晨摸黑出發,一路陡上直到嘉明湖畔,觀賞日出與湖景,讓記者感動地眼眶熱淚著說:「謝天謝地,感謝神!」2021年3月所拍攝到的嘉明湖。(圖/金清志提供)此次的行程是從戒茂斯登山口上攀,沿途經過戒茂斯山、溪底營地、排球場、足球場、高爾夫球場、嘉明湖妹池營地、新武呂溪營地,於第三天一大早抵達嘉明湖。沿途原始森林景色,令人驚艷,讓人大嘆地說不虛此行。抵嘉明湖處,我們停留約一個小時,休息補充體力、盡情拍攝照片之外,有的隊友還走到湖畔繞嘉明湖跑一圈,有的則是拿出空拍機拍攝,做為和朋友打賭登頂眺望嘉明湖的證明。回程時,體能較佳、腳程較快的隊友便再前往三叉山、向陽山,一路經過嘉明湖山屋、向陽名樹、向陽山屋,看到了改建過後的山屋及使用木屑掩埋糞便的生態廁所,新穎又乾淨,讓山友們印象深刻。2016年7月拍攝到的嘉明湖。(圖/山友提供)此次登山過程中,記者首先在第一天看到戒茂斯登山口旁有一座木製涼亭,之後連續二天在營地了解當地協作提供的帳篷、餐食的支援。聽聞領隊、嚮導們熱烈討論到,林務局計畫管制戒茂斯線登山人潮,讓許多山友聽了多說:「登山口那座涼亭會不會就是管制站?還好,我們先來一步了!」對此,記者下山後,即採訪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對於戒茂斯路線的現況,他說「戒茂斯那邊正由台東林管處努力整合協作夥伴中,很快就會有好消息。」林務局長林華慶(右),以及參與森林遊樂區天天行巴士啟動記者會的雄獅旅遊董事長王文傑。(攝影/黃威彬)林務局森林育樂組遊樂科則澄清「未有管制」一說,登山口處的木製涼亭,其實為臺東處為教育宣導推廣用途所設「簡易木屑站」,內將放置木屑及登山宣導解說牌,並規劃於戒茂斯山徑推動「背木屑上山、帶垃圾下山」活動,邀請民眾響應降低遊憩行為的衝擊。至於從戒茂斯山前往嘉明湖的沿線山徑,出現當地協作以石塊、木頭、帆布、帳篷就地堆置的營區,還有大型桶子裡裝睡袋等的露營裝備等,已讓山友多次於網路、媒體發文議論。高山協作於妹池附近的新武呂溪營地,臨時搭出的炊事區。(圖/李蕙璇攝)林務局森林育樂組遊樂科對此則表示,山林開放後,各級政府機關亟為重視民眾親近山林之權利,又多數山林為一般開放空間,不分散客或團客,管理單位尚不排除基於登山過夜需求之短期紮營使用。臺東林管處目前也與海端鄉公所及海端鄉高山協作協會,已針對戒茂斯山徑管理成立協作平台,陸續對於環境生態、登山安全及登山文化及環境教育等面向進行改善推動,近期預計將簽署「戒茂斯山徑管理合作備忘錄」,落實協作團體承擔環境維護之義務。稱做高爾夫球場的營地。(圖/李蕙璇攝)戒茂斯登山口前往嘉明湖山徑中,沿途可看到「排球場、足球場及高爾夫球場」的標示。(圖/李蕙璇攝)對於戒茂斯路線的協作搭設營區事宜,林務局表示,經查係作為炊事使用,其於林班地堆置物品等相關問題,臺東林管處將考量於符合生態環境與整體美感的前提下,與協作團隊共同討論規劃及調整出適當的物品管理與收納場地。目前臺東林管處已與在地高山協作團隊獲致共識,落實垃圾廚餘揹下山,同時也已委請廠商製作防熊箱,未來將設置於營地周邊,提供民眾及協作團隊收納食物。再者,為維護山徑環境品質,臺東處已導入生態衝擊監測工作,據以與協作團體持續研商改善現場管理及服務設施,後續山徑沿線宿營管理工作,亦將配合後續山域遊憩管理規範,在前述合作管理基礎下強化合作模式及提升管理品質。林務局森林育樂組遊樂科也強調,長期而言,林務局正推動森林法之修正,導入承載量管理,避免部分熱門登山路線之使用人潮過度成長,造成山林負擔。近幾年從戒茂斯登山口前往嘉明湖的山友漸增,沿線營地可見帳篷紮營。(圖/李蕙璇攝)山友在溪底營區煎蛋,用餐。(圖/山友提供)嘉明湖小檔案位於台東縣海端鄉,座落於三叉山東側,海拔3310公尺,是台灣第二高的高山湖泊,湖面呈橢圓形,長約120公尺,寬約80公尺,面積約1.9公頃,湖水為湛藍色,深度為6公尺;值得一提的是,嘉明湖並未和任何山澗或溪流交會,湖水卻常保終年不枯,因此被登山客稱為「天使的眼淚」,同時也是布農族聖地。2021年3月,記者親眼目睹的嘉明湖。(圖/李蕙璇提供)
報復性出遊帶來報復性垃圾?! 花東大禹嶺5小時清出235公斤廢棄物
疫情影響加上山林開放政策,不少民眾走向山林,卻忘記帶走隨身垃圾,造成山林哭泣;花蓮林管處與戶外亦溯休閒運動社、慈濟大學登山社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等35名志工,昨至大禹嶺地區,以吊掛及徒手撿拾方式清理廢棄物,短短5小時內就清理出235公斤。花蓮林管處響應山林開放政策,多次與學校、社團等單位舉行淨山活動,此次結合亦溯休閒運動社攀岩吊掛活動專長與經驗,到中橫大禹嶺地區台14甲40.8公里處及大禹嶺停車場等,以吊掛方式撿拾垃圾淨山,總共清出235公斤廢棄物,由新城工作站支援清運垃圾下山。花蓮林管處與35名志工,昨至大禹嶺地區以吊掛及徒手撿拾方式清理廢棄物,短短5小時內就清理出235公斤。(圖/林管處提供)戶外亦溯休閒運動社表示,235公斤廢棄物裡,以寶特瓶 、食品包裝、餐具盒、塑膠提袋、鐵鋁罐為大宗,另外還有些碎玻璃、汽車輪圈、交通三角錐、交通指揮棒、錄影帶、安全帽、木棧板等特殊物品,顯見民眾公德心有待加強。 另外,林管處3月曾和志工至壽豐鹽寮防風保安林地,清出共近400公斤被民眾丟棄在草叢或岩壁間廢棄物;林管處強調,廢棄物除造成環境污染,乾燥氣候下,有可能成為森林火災燃料,今年山區異常乾旱,國內旅遊、登山健行等遊憩活動倍增,更需要民眾共同守護山林。花蓮林管處與35名志工,齊手將垃圾拉上地面分類。(圖/林管處提供)
全面開放山區但搜救要收費 蘇揆被批變相懲罰山難
行政院長蘇貞昌21日在行政院舉辦「向山致敬」記者會,未來以山區將全面開放為原則,企圖提升我國登山運動環境,不過未來也將落實山區搜救「使用者付費」,就引來許多山友痛批根本是變相懲罰。行政院21日舉行「向山致敬」記者會,提出「開放」、「透明」、「服務」、「教育」和「責任」5大政策。蘇揆進一步說:「過去政府對登山扮演「管制」跟「阻擋」的角色 ,未來要扮演「平台」角色,讓大家都能接近山林,親近這塊土地。」他更直言:「過去因為封山,讓山不容易進,且山屋不夠標準也過於破舊簡陋,台灣空有寶山,卻望之興嘆,全因態度不對,5大政策就是由15個部會集合山友與各界討論的結果。」5大政策的「開放」是未來除國防必要、地形破碎、危險、原住民聖地、保育的原則外,山區一律全面開放;「透明」是以後山區將集中管理,不要各單位各管各的,造成人力資源浪費或是相互推諉責任的狀況;「服務」方面,行政院將用4年把現有山屋整理好、基地台建好,讓大家有一個新的登山環境;最後「教育」方面,將鼓勵孩子冒險探索,但應做好自主管理的「責任」,所以山區搜救未來也將落實「使用者付費」讓資源部過度浪費。對此「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回應,山區搜救、空難吊掛是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公共服務,若搜救行動要以「使用者付費」方向制定法規似乎不太恰當,有點像是變相懲罰出山難、向政府求救的山友。對此蘇貞昌受訪時回應,「現在社會出現兩派聲音,之後會在與各方討論,但仍以山林開放的政策主軸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