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醫療
」 健保 醫療 衛福部 醫院健保署擬明年擴大在宅急症照護 「安寧共照」也能回家走完最後一哩路
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今年7月上路,截至9月已收案近500人,高達9成6無再轉急診或住院。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研擬2025年擴大對象,讓住在一般病房中使用「安寧共照」的個案,初估約6萬人適用,目標至少8成可以在家走完最後一哩路,同時減少醫院病床負擔。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是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讓因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可以選擇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不必長期住院。石崇良指出,台灣2050年將超越日本,和韓國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以65歲以上失能者占15%到16%推算,2021年高齡失能人數89萬,到2031年將增至120萬人,屆時少子化之下,可提供照顧的人力更少,在宅醫療需求將愈來愈高。健保署統計,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截至9月底共收案498人,以尿路感染件數最多,其次為肺炎,平均照護天數5.6天,結案後14天內轉急診住院共12件,占整體4%。這些個案過去在醫院接受同樣治療,至少需住院10天以上。石崇良說,明年將擴大適用對象,讓住在一般病房、「住不進」安寧病房或因其他原因住院的安寧病患,每年約有6萬人,其中8成留在家中,在家執行疼痛控制等急症照護。在宅醫療有助於紓解醫療壓力。石崇良以現行長照、護理機構住民及居家醫療者約20萬人計算,每年約2、3成有住院需求,平均住院天數10天,每年約70萬人次住院,相當於3000個病床,若能轉為在宅照護,就可釋出病房。
被川普攻擊「兩人差不多」 賀錦麗耗費心力「去拜登化」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因為先前針對與拜登的差異問題中,回應表達的內容不清楚,結果讓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川普(Trump)抓住的話柄,川普甚至公開播放賀錦麗的影片,批評其與拜登之間沒有任何政策上的區別,完全無法勝任總統職位,這使得賀錦麗處於不利地位。而有專家認為,如今,要如何「去拜登化」、與拜登保持一個微妙的距離,就是賀錦麗的目標。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目前賀錦麗的競選團隊正討論如何修正他的回應,以及如何拉開與拜登的距離。拜登的低民調對賀錦麗的選情已經構成拖累,選民普遍渴望看到新的方向。但儘管如此,賀錦麗對拜登保持高度的忠誠,不願公開批評拜登。據知情人士透露,賀錦麗將會在某些議題上謹慎地與拜登拉開距離,例如在以色列與哈馬斯(Hamas)之間的戰爭問題上,這些舉動會在事前知會白宮,以避免造成內部分裂的局面。賀錦麗也曾提出一些新的政策主張,試圖塑造自己與拜登的不同。他提議創立一個「居家醫療」(Medicare at home)計劃,讓老年人能夠在家接受更多的護理,而不必依賴療養院。此外,賀錦麗還公布了自己的健康記錄,以展示自己年輕且充滿活力,與年齡較大的拜登和川普形成對比。賀錦麗還提出了成立由兩黨政策顧問組成的委員會,該小組將在小企業、可負擔住房、心理健康護理和退伍軍人護理等領域提出建設性建議,幫助改善美國人的生活。報導中提到,賀錦麗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就是要如何在與拜登「保持合作」的同時,塑造自己的領導風格。賀錦麗一直試圖在讚揚拜登領導的同時,強調自己的競選口號「新方向」(a new way forward)。另一方面,拜登對於賀錦麗的競選並未提供太多支持,甚至有報導指出,拜登因被迫退出競選連任,進而對賀錦麗心存怨恨。拜登的助手們也承認,賀錦麗需要在未來幾週內進一步拉開與拜登的對比,並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即便如此,拜登對賀錦麗的支持仍然顯得若即若離,這讓外界質疑他是否真正全力支持賀錦麗。而在川普方面,則不遺餘力地利用賀錦麗的言論來打擊,強調賀錦麗的政策立場與拜登沒有差異。共和黨顧問們也指出,拜登在公開場合的舉動,如在9月11日紀念活動中佩戴「川普2024」紅帽,顯示他對賀錦麗的支持相當有限,甚至有可能暗中「破壞」賀錦麗的競選。此外,拜登在颶風海倫(Hurricane Helene)影響後發表講話,也被認為是在搶走應該屬於賀錦麗的關注焦點。
缺錢缺人缺設備…各措施皆未到位 居家醫療制度陷困境
衛福部健保署自2016年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但醫政單位編列經費太少、人才培訓與投入不足、相關設備未到位;「缺錢、缺人、缺設備」下,使居家醫療制度如同徘徊在十字路口,沒有明確願景。「居家醫療」(日本稱「在宅醫療」)主要目的為幫助失能、行動不便者在家接受治療、減少醫院病床負擔,已獲歐美、日本等先進醫療體系認可並行之有年。日本推動在宅醫療比台灣早近20年,已成功普及化,主因是在宅醫療醫師收入多於診所醫師,新執業醫師更以投入在宅醫療為第1志願。反觀韓國因醫院一床難求而不斷增床,未以居家醫療因應,終導致醫護人員負擔過重引發抗爭。健保署2016年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但缺乏急重症照護模式及配套,也未涵蓋長照機構住民,推動進度緩慢,因此今年7月1日加碼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擴大居家醫療照護服務對象,讓急症患者、長照機構住民、急診感染症輕症患者都能在家、在機構住院,希望降低醫療成本、促進在地老化。但台灣醫政單位編列經費太少、人才培訓與投入不足、相關設備未到位。以經費為例,在宅醫療與整體醫療保險支出比率,台灣僅0.16%,日本占2.3%,是台灣的14倍多。雲林縣西螺鎮「好所宅診所」是雲林第1家專門型在宅醫療診所,院長黃子華以他投入3年多的經驗,認為台灣推動居家醫療面臨的困境在於健保給付仍不足,目前居家醫療醫師的收入僅約開門診的一半,所以大部分醫師不願加入,若須承作則採輪流方式,這有待逐步提高健保給付來解決。另有護理人員缺乏投入意願、急症照護設備不足的問題。缺乏護理人員方面,黃子華提到可用團體戰輪流值班,再藉提升健保給付增加薪資吸引護理人員;設備方面則有賴公部門編經費支持。據統計,若住院患者從醫院轉至住家,可減少醫院約2成病床負擔,有效緩解醫院一床難求問題。因高血壓慢性病接受居家醫療的70歲蔡阿公認為身體已不舒服,還要拚老命去醫院,單是搭車過程就很累,到醫院還有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居家醫療只要在家等待就好,診療費不到300元,加醫師計程車費500多元,1000元有找,實在很值得。成大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主任楊宜青指出,因應高齡社會在家、機構、社區的照護需求,政府推動居家醫療與在宅急症醫療政策成功於否,關鍵在於政府要用多少力道推動?有沒有完善配套措施?
連鎖藥局崛起!祭高薪搶人才 醫院藥師荒變常態化
6月間,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大批藥師出走,爆發患者不滿看診10分鐘,領藥卻等1小時而大鬧醫院,炮轟「太離譜,等領藥居然等超久!」永康奇美醫院目前缺10名藥師,疫情前畢業季徵藥師,履歷如雪片般飛來,「1個缺2、30人投履歷」,疫後卻是「10個缺,只等到1張履歷」。10個缺額只來1張履歷 等嘸人全台每萬人有13名藥師服務,比例足夠,但逾半數藥師選擇在診所與藥局執業,分配嚴重不均,尤其疫情過後,連鎖藥局崛起,人力需求大加以祭出高薪,醫院更留不住藥師。據統計,全台藥師3萬多人,在醫院執業僅8000多人,其中台南市藥師執業登記約3000人,在診所、藥局執業約5成,醫院僅約2成,其他則分布藥廠、學校等其他業別,且大多數藥師在醫院服務滿2年就轉換跑道,導致各家醫院藥劑部常態性徵人。目前全台設藥學系的大專院校共計10所,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院長王四切表示,今年初衛福部、教育部、藥師公會全聯會取得共識,限制每年藥學系招生員額1148人,避免增設反而造成市場飽和。「藥師不患寡,患不均」。她強調,藥師荒並非藥師不足,核心問題是健保給付制度不友善,尤其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對醫療需求愈來愈大,健保制度確實有必要重新檢討,「大環境不改,問題無解」。健保給付不友善 不患寡患不均她說,台灣藥學教育偏重醫院區塊,現行規範二階藥師國考須檢具4個月640小時醫院實習,列必修學分,社區藥局實習必修僅1個月,部分學校則額外增加1個月藥局實習選修學分,藥師培育仍以進入醫院為優先,應屆畢業生首選也是醫院,問題是取得2年資格後就跳槽,讓醫院又氣又無奈「把醫院當跳板」。王四切指出,藥師淪為每天包藥,跟機器人沒兩樣,也是醫院留不住藥師的原因,藥界存在一個緊箍咒,就是「合理調劑量」,她多年來不斷反映,應讓藥師走進臨床藥事服務,才有機會留住有理念的藥師,但癥結點是健保給付不友善。台南市藥師公會表示,現仍有很多藥學系畢業卻考不上證照的「流浪藥師」,建議放寬國考難度,增加錄取率,一方面解決失業問題,一方面補足市場需求。公會理事長陳寶惠說,醫療院所重新全面檢討藥師待遇,改善藥劑部管理制度、環境條件與比例問題,才可能改善現況。藥局祭數十萬高薪 學術界反彈王四切說,歷年來第一階段國考題目可能偏難,未來國考題庫會再精進。以去年全國藥學系合格率來看,通過一階約20%(嘉藥逾5成),通過一階再考過二階錄取率則超過9成,藥學系1年可考2次,以嘉藥來說,1年畢業生約250位,應屆約7成學子考取藥師。目前醫院、藥廠、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都喊缺藥師,對於有連鎖藥局標榜月入數十萬攬才,王四切頗有微詞,「這已引起學術界反彈,簡直把藥學當商業行為!」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 22日召開王四切汲取日本經驗指出,日本20年前面臨超高齡、醫療費用增加、健保瀕破產,部分醫師走向居家醫療,一來降低醫療費用,再者,醫院及社區藥師也能各自發揮專業,改變藥師嚴重分配不均現況。此外,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衛福部長邱泰源17日受訪時表示,首場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將在22日正式召開,將討論健康台灣願景的工作項目外,也將討論如何完善健保讓其永續。
一鍵量測所有數據 忙碌也能監測長輩健康狀況 2大貼心功能被讚爆
現代人忙於工作卻忽略家中長輩的健康狀況,儘管買了一堆營養保健食品,又或是添購儀器讓老人家測量,但無法掌握數據其實也等於白費工,在國內醫界一款大受好評的ASUS健康小站HealthHub,號稱一鍵測量所有數據並記錄下來,現在從醫療院所走進個人健康管理跟居家生活,推出全新家用版,除了介面簡單好操作,還有兩大貼心功能給使用者最及時幫助。 華碩HealthHub健康小站能夠一鍵測量所有健康數據,包含血壓、血糖、血氧、體脂等,還能即時上傳手機APP,讓在外工作的兒女能第一時間收到監測數據,如有異常測量狀況也會馬上通知,另外AI智慧健康助手,提供簡易量測數值分析跟健康建議,避免老人家誤信偏方。家有健康助手!上班同時掌握家人身體狀況使用者Roy媽媽過往因為血壓異常會頭暈昏厥導致Roy時常需要放下工作照顧,有了健康小站HealthHub後,代替他遠端監測媽媽血壓,精準照顧全家人的健康。(圖/使用者提供)使用者ROY分享心得,媽媽血壓經常忽高忽低,甚至還會突然頭暈昏厥,讓他必須得放下工作回家照顧,後來在客廳放置ASUS HealthHub健康小站,鼓勵媽媽每天早晚各量測一次,同時他也能透過手機APP即時獲得數據,即使在外工作也能較安心。ROY說媽媽原本也排斥使用機器,教一次之後她就能輕易上手,現在媽媽每天起床已經養成習慣量測血壓,數據都能記錄下來,讓他更能掌握家人身體數據,另外還能設定用藥提醒,就像鬧鐘一樣提醒媽媽吃藥,雖然還沒遇到緊急狀況,但他們也試過即時通報功能,一鍵視訊讓媽媽感受到ROY就在身旁。每天量測看數據 上班族時刻關心家中長輩 她稱:還多了一份感情聯繫!另一位使用者徐小姐分享健康小站HealthHub操作方式簡單,就連媽媽也能輕易學會量測和上傳,自己和先生也透過這台實現自我居家健康管理。(圖/使用者提供)另一名使用者徐小姐也分享,67歲媽媽血脂偏高還有輕微糖尿病,過去都是個別用機器量測,再手寫抄下數據,等到徐小姐忙了一天回家,也都無力再關心媽媽身體狀況,後來使用HealthHub,讓媽媽每天起床飯前飯後量血糖,早晚各量一次血壓,一量完手機立刻跳出數據,讓她在外工作也能監控媽媽的身體狀況,她強調不只能提醒家人身體狀況,還多了一份感情的聯繫,互相關心增加家人間的情誼,這也是HealthHub另一大優點。HealthHub能記錄多組使用者數據,徐小姐跟先生也養成習慣量測血糖及內臟脂肪,假日比較常吃大餐,加上家族有糖尿病史,自己有意識會定時量測血糖,另外也會透過智能健康助手結合AI人工智慧諮詢,改變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來維持健康,等於是一台機器照顧全家人的健康。即日起於華碩官方商城ASUS Store與全國電子門市同步販售,購買再享免費到府安裝設定、使用教學購買,目前真人健管體驗期結束,企業主如需該項服務與華碩電腦團隊聯繫,取得最新報價。點擊連結了解更多ASUS HealthHub健康小站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4大對象納健保 病人自主預約美好善終
吳小姐,赿南人,15年前嫁到台灣,育有二子,是位職業婦女,長子12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次子5歲,尚未就學。吳小姐於次子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出漸凍症。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四肢慢慢萎縮無力終至無法活動,只能臥床由看護照料,約一年前開始呼吸及吞嚥困難,由醫師建議使用陽壓呼吸器(BiPAP)以及胃造口(PEG)。吳小姐後來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AD),最終生命依其自主意願,圓滿達成善終。台南市立醫院家醫部孫文榮醫師表示,吳小姐是他先前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服務的個案,當時由漸凍人協會、病人自主權利法推動中心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推動漸凍人病友的預立醫療決定。2020年6月醫療團隊來到吳小姐的家,在宅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及註記。而後經二位醫師到宅判定合於法定條件,加上二次緩和團隊到宅家庭會議,完成法定程序。於2021年1月按照吳小姐的預立醫療決定,緩和團隊到宅協助撤除陽壓呼吸器並和家屬一起陪伴到最後的生命終點,圓滿的達成善終的目的。倘未採「預立醫療決定」,吳小姐可能還要經歷插氣管內管的過程,才能依安寧緩和條例判定已屬生命末期階段而撤除呼吸器。對個案而言,生命能依自主意願完成善終,且全程在宅完成,減少進出醫院所帶來的不適,可謂圓滿也是重要的關鍵。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6日實施,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滿20歲意願人在意識清楚時,經醫療團隊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註記在健保卡內才生效。而後經二位專科醫師判定符合五大臨床條件(末期病人、不可逆轉的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和政府公告的疾病)及二次緩和團隊會診,即可依病患「預立醫療決定書」的內容,執行撤除維持生命治療和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步驟,達善終之目的。孫文榮醫師說,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行前,國內的善終法案只有安寧緩和條例,當有二位醫師判定已到生命末期時,才能按照病人事先簽囑的意願書或家屬代為簽立的同意書,撤除維生醫療。 然而,對於某些疾病或狀態,要進入到所謂的生命末期,還要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對病人及家屬而言都是煎熬。病人自主權利法案的通過,雖然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至少對於新增加四大類的疾病患者及家屬而言,為這些病家提供了另一條善終的道路。孫文榮醫師也表示,健保署針對四大類對象(65歲以上重大傷病且符合安寧收案條件者、輕度失智者、符合病主法第14條公告疾病別、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對象),提供一生一次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健保給付,7月1日健保給付「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政策上路,將擴大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以預約美好的善終。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 線上看病擴增至10類對象估247萬人受惠
新冠疫情催生台灣終於可以「線上看病」。衛福部去年初預告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長達1年討論,終於在22日公告修正,適用對象從現行5類擴增如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案病人、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等,共10類病人都可適用線上看診,且有條件放寬開立電子處方箋,病患不必再跑醫院,初估247萬人受惠,今年7月1日上路。新冠疫情期間,民眾擔心外出就醫有染疫風險,國內破例鬆綁通訊診療法規,避免延誤病情;本土病例爆發之際,更宣布開放「快篩陽視訊確診」,避免大量患者湧入醫療院所,幫助消化緊繃的醫療量能。為因應疫後醫療新常態發展,衛福部修正《通訊診療法》,新增5種特殊情況適用。現行《通訊診療法》允許急性後期照護、長期照護服務、國際醫療照護、居家醫療照護、家庭醫師收治照護等5種特殊情況適用,本次修正增加慢性病照護計畫病人、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行動不便照護、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共計10種特殊情況適用。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明,本次也增加4項醫師可在線上提供的醫療服務,包括醫療諮詢、會診、精神科心理治療、開立檢查檢驗單等,另針對慢性病照護的精神病照護、疾病末期照護病人,醫師可以電子處方箋開立包含嗎啡等管制藥品。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根據《醫師法》第11條規定,醫師除特殊情況外應親自診療,並非每個病人都可以直接和醫師約診做通訊診療,若醫師執行不在範圍內的通訊診療,可處2萬以上10萬以下罰鍰。本次《通訊診療法》修正,從預告到公告時間長達近1年,薛瑞元坦言,最大原因是基層不放心,擔心放寬適用對象後,病人都到大醫院就醫,因此持續討論調整,本次開放範圍主要是由診所收案的慢性病照護計畫病人,基層醫界應可接受。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說,在慢性病照護計畫的病人中,若合併有失眠、焦慮、躁鬱,需要使用精神藥物,或末期病人可能需要嗎啡類止痛藥,都屬於管制藥品,在臨床上確實有需求。未來將搭配健保署「擴大居家醫療計畫」,例如醫師固定每月去一趟實體診療,若患者在這中間有看病需求,即可透過通訊診療並開立電子處方箋。
8組「長照神隊友」獲表揚 運用資源「也要留時間給自己」
第七屆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以「長照平安五守則」為主題,依據善用長照資源、新思維、改變程度等評選指標,選出前三名及五件佳作,今(8)日在復華照顧咖啡館,由衛生福利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維萍,頒獎給家庭照顧者和長照專業人員。「長照平安五守則」,包括「申請長照服務」、「找到照顧替手」、「有人可訴苦」、「每天至少15分鐘留給自己做喜歡的事」、「訂好安心交接計畫」,在照顧中不能失去自己,讓自己的資源面和心理面都更有餘裕與彈性,才能因應照顧海象變化萬千。若沒有親友能聽訴苦、替手或不放心交接,歡迎撥打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已進入第七屆,今年65件投稿作品有家照社工、A個管、居服員投稿,也有愈來愈多照顧者自行報名。除了過去幾年多看到5080中年子女照顧失能失智父母、8050父母照顧身心障礙子女、老老照顧樣態,也出現更多二、三十多歲年輕照顧者,人生啟航就被照顧卡關。第一名得獎者是台東縣33歲女兒照顧者琪琪,原在台北工作,父母相繼失能而唯一的妹妹也有疾病,她只能搬回家鄉照顧,但突如其來的重擔讓琪琪夾在自己人生與照顧中很是沮喪,好在門諾基金會長濱工作站A個管、家照據點社工協助下,琪琪參加家照據點活動、靈活使用多元化的長照資源,現在她也重回職場。評審肯定的原因是,琪琪就像家中的小a個管,「雖然歷經家中各種變故挑戰,始終能照看自己的需求,與專業人員合作無間,調整找到新的平衡點」。第二名得獎者翁阿伯高齡83歲,雖然子女會回家幫忙,但大多時間需獨自面對患有失智症的76歲太太,讓他精疲力竭,某次太太因妄想症狀與和翁阿伯起衝突,翁阿伯擔心妻子施暴故主動求助,居督也協助通報社會安全網。所幸在成人保護社工、嘉義基督教醫院艷紫荊家庭照顧者據點的家照社工合作下,翁阿伯逐漸敞開心防,使用失智照顧技巧指導、居家服務重新調整照顧計畫,家人關係也恢復和諧,「從排斥資源到使用資源、從單打獨鬥到到全家協力」,重新讓一個長照家庭找回生活秩序。桃園縣72歲的陳先生,獨自照顧高齡95歲母親,但自己有心血管剝離舊疾,這使他不免擔心自己倒下後,如何照顧母親,在桃園怡德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社工邀請下,陳先生參加「男性照顧者支持團體」、訂定交接計畫。目前陳先生使用居家服務、也在工作出差時使用喘息服務,維持「一年寫出一本書」,達到記錄人生的自我期許。獲得佳作的24歲照顧者小恩是本次投稿中最年輕的照顧者,父親腦中風後住院兩年半,小恩和母親將重癱父親接回家照顧後,兩人決定輪班搭配居服員,先讓媽媽重回職場,小恩也善用喘息服務、居家醫療,待父親狀況穩定後,小恩也要重新啟航。同樣獲得佳作的小筠是32歲的孫女照顧者,六年前爺爺和奶奶在一個月內接連跌倒骨折,也開始她全職照顧者人生,但一打二實在撐不久,在申請外籍看護等待期間,她也使用居家服務、交通接送,鼓勵長輩與外人互動。根據111年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來電統計,有兩成(19.7%)照顧者來電是需要「情緒支持」。其中又以「傾訴照顧壓力(46.3%)」為最多,其次是「與被照顧者溝通困難(22.0%)」、「與家人溝通困難(16.1%)」、「多重角色壓力(7.1%)」等。不同人生階段的家庭照顧者,遇到的課題也不同,歡迎撥打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
「西進」風潮不復見 陸醫療水平快速提升!台灣優勢只剩三領域
過去許多台灣知名外科醫師每到周末,就搭機飛到對岸為病人開刀,因而有「假日飛刀手」之稱,在鼎盛時期,這樣的醫師每年超過300位。如今這股「西進」風潮幾不復見,每年申請至對岸的醫師人數落到兩位數以下,醫界直言,大陸外科學得快,政策願意砸錢添設備,台灣醫療如今的優勢,恐怕只剩健檢、公衛,以及居家醫療領域。2000年大陸頒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與管理辦法」,開啟台灣醫師「西進」之路,2010年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為台醫西進風潮推波助瀾。深耕大陸超過10年的中國附醫感染科醫師王任賢表示,過去「假日飛刀手」以外科為主,「小刀」行情約1~2萬人民幣紅包,「大刀」有5萬,相當於20多萬台幣。一名醫師表示,過去台灣胸腔、心臟外科、整型外科等最夯,醫美外科醫師1個月密集排個5天,就能賺到在台一半的薪水。台灣醫務管理學會自2011年起協助台灣醫師申請大陸醫師資格,截至今年10月累計有1044人。第1年最高有313人,2013年開始跌落百人,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每年申請人數僅剩個位數。今年疫情解封後雖有小幅回升,但仍不及疫情前的一半。台灣最早進攻到對岸設立醫院的廈門長庚,如今已升為「三甲」醫院,相當於台灣的醫學中心。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西進風」減退,一是受兩岸政治敏感氛圍影響,其次是大陸硬體設備追趕太快,「醫院比台灣還豪華」,導致台灣要在大陸經營醫療越來越不容易,「撐不下去的就不想玩了」。「過去是大陸向台灣取經,現在都是互相交流。」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分析,過去大陸缺乏足夠的醫師,隨著醫療水平提升,很多國外留學的人投入國內醫院服務,對於台灣醫師的需求自然就下降。王任賢指出,台灣現在醫療優勢只剩下「預防醫學」,包括健檢、愛滋預防、疫苗接種等,像最早進軍大陸的聯新醫院,如今已經全數轉型為健檢;而台灣已經發展完善的「居家醫療」,也是大陸急需學習的地方。
公衛醫出走潮2/「月薪打5折」扛官僚壓力又要避嫌 衛生所醫嘆:尊嚴遭踐踏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台374家衛生所有71家沒有專任醫師駐診,近10年來無醫衛生所不斷增加,增幅近9成,其中公費醫師聘期結束就離開,再加上人力斷層無法銜接,因此才鬧醫師荒。衛生所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除了薪資可能只有一般醫師的5折價之外,因為公務員身分,除了要忙政策任務,不可有商業行為以免背上貪污罪名,有時還會有「關說」壓力,都讓人感到尊嚴被踐踏在地,深感不如歸去。禮拜五的下午,南投市佳成小兒科院長婁曉東正準備前往中寮鄉衛生所為當地居民看診,因為中寮衛生所已3年沒有專任醫師。「我大概已經幫忙2年多了,因為診所內還有別的醫師看診,我才有餘力跑到中寮,再加上路程不算太遠,還在我能負荷的範圍之內。」婁曉東坦言衛生所的「政策任務」多,再加上待遇不高,所以很少醫師願意留下來。「舉例來說,我來幫忙看診的費用一次是3000多元,但比照一般行情,我的診所要找一位醫師來幫忙,起碼是5000多元,相差甚多。」衛生所若無專責醫師,就只能找外聘醫師支援,除了看診時段受限,打疫苗、行政相驗、戒菸癌篩和長照失能的居家醫師照護方案,都無法執行。公費醫學生畢業的黃乙絜,當初下鄉分發的選擇就是中寮衛生所。「我住在台中,再加上當時是新手媽媽,中寮鄉衛生所可以當天來回,比較能兼顧家庭。」當時中寮鄉衛生所已經2年多沒有專任醫師,2017年黃乙絜就任的消息一曝光,街頭巷尾紛紛競相走告,衛生所更以「號外」方式四處宣傳。全台71家無醫衛生所,其實大部分都處於中寮鄉這類都市區邊緣地帶,既不像原鄉或離島有偏遠加給,再加上人口少,門診量也不像都會區那麼高。「以中寮為例,一個上午大約只有10位病人,所以月薪通常僅10萬元左右,相較於一般主治醫師至少20萬的月薪,實在差很多。」黃乙絜在中寮衛生所服務約3年,後來民間鄉衛生所醫師屆齡退休,她便調去接任,直到今年2月離開衛生所轉至診所。衛生所工作包山包海,除了常規門診之外,傳染病猖獗時更需隨時應變,圖為頭份市衛生所在酒店設立猴痘接種站。(圖/頭份市衛生所提供)黃乙絜坦言,在民間鄉衛生所服務時由於身兼主任,需要做許多行政工作,再加上當時正逢疫情,真的很忙碌。「每天上午、下午固定有門診,還要做慢性病追蹤、常規疫苗接種、新冠疫苗接種,空檔時要抓緊時間寫一些公文,有時還要做行政相驗、開立死亡證明書,還要針對偏遠地區做居家醫療,疫情險峻時,假日加班也是時常發生的事。」但這些都不是黃乙絜離職的主因。「其實我的公費聘期早在一年多前就結束,但我還是繼續待在衛生所服務,雖然掙扎,最後考慮到自己的生涯規劃,還是選擇離開。」黃乙絜坦言對一些自費醫療項目較有興趣,但由於衛生所是公家機關,所以只要涉及商業行為就有貪污罪的風險,為了避嫌,甚至連營養補充品都不敢推薦。另外,黃乙絜認為衛生所醫師因其公務員身分,在面對衛生局長官、議員、民代時,往往會感覺矮人一截。「就是少了一些尊重,有時候甚至會被『交代』事情,就會覺得尊嚴被踐踏。」日前爆發高雄8家衛生所醫師集體離職,雖然衛生局解釋大多是屆齡退休,但據衛生所人員私下透露主因是「工作沒有尊嚴」。此外,黃乙絜也指出衛生所醫師另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精進醫術的環境。「以內科、外科來說,升任主治醫師之後還需要很多訓練,但如果去衛生所就會失去這樣的機會。」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陳淑怡認為,想要解決「無醫衛生所」惡化的問題,首先一定要拉高保障薪資。「無論是不是公費醫師,都要讓他們的薪資起碼和同儕相差不多,公費醫師若願意留任,也應該再增加補助,這樣熱情才不會被現實消磨殆盡。」同時,陳淑怡也建議公立醫院、醫學中心成為衛生所的後盾,可協助衛生所醫師受訓,增進相關技能;同時認養無醫衛生所,保障地方居民的醫療權益,中央再給予實質的獎勵,例如評鑑可加分,才能促進好的循環。
遠距醫療明年將擴大試辦! 視訊診療可開醫療處方
健保署12日舉辦「APEC數位醫療應用公私協力工作坊」,共10個國家與經濟體,包含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韓國、菲律賓、日本、印尼、紐西蘭等代表來臺交流,分享數位醫療經驗。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健保遠距醫療將擴大試辦,從偏鄉離島擴大到市區,最快於明年第一季試辦。遠距醫療擴大試辦 都會區、長照機構納入服務範圍國內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逐漸增加,出生率下降,預估2025年高齡人口會超過總人口的20%,國家急速老化。而高齡長者外出就醫多數需要他人協助,若是失能長者,在交通上困難度加倍,遠距醫療成為未來趨勢,然數位落差也成為一項難題。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要讓長者在家中獲得與醫院相當的醫療照護品質,需要居家訪視、遠距醫療、居家監測三項都能妥善運作,達到鐵三角,民眾才不需要全部都舟車勞頓到醫院去,服務範圍也不僅限於山地、離島地區,有些都會區民眾及長照機構住民也同樣有醫療需求。預算部分,石崇良回應已在規劃明年健保總額,預計增加2-3億元試辦,再視情況修正;同時召集醫療學會、護理專家等專家小組討論試辦模式。明年Q1上路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可開處方試辦計畫何時上路?石崇良表示最快會在明年第一季,受益者包含現在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病患,預估有7至8萬人可受惠,這些民眾可以在原本的居家環境接受急性照護,例如感染症的抗生素使用,其餘長照機構住民也能適用,最常見的包括感染症、肺炎、褥瘡病患,也能透過遠距居家照護,初估10萬人左右。過去遠距醫療不能開立處方,只能做處方調整,試辦計畫會搭配《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實施,鬆綁限制,醫師也可開立遠距醫療處方。會中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被詢問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的「廢除巴氏量表」,薛瑞元回應,將會進一步討論哪些身心障礙者可不一定要再次就診評估巴氏量表,可拿手冊直接申請看護。而數位醫療衍生出的資安問題、隱私問題,會中也由臺北醫學大學許明暉數據長、加拿大國家醫療健康資訊機構Michael Green總裁、韓國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Seol-hee Chung主任、資策會王德瀛專案經理共同探討資料使用的透明治理、隱私權、互通性與安全性之各項原則。英國國家健康與照護卓越研究院Thomas Strong技術顧問則以不同角度切入,分享數位資料應用的當前國際趨勢。
安寧療護分3種…衛福部將擴大居家安寧 管制藥品可帶到家中使用
在家善終是許多台灣人的期盼,但有高達8成病患最後人生都是在醫院度過,僅2成病患在家或機構死亡。面對少子化趨勢,衛福部規畫逐步將重心轉至居家,9月起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希望推動「Hospital at home(在宅住院)」,讓原需在醫院使用的管制藥品、抗生素帶回家使用。安寧療護分3種,包括醫院的住院安寧、安寧共照,以及社區的在宅安寧居家、機構安寧居家。據健保署統計,目前絕大多數病患在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住院安寧占70%,安寧共照10%,兩者共占8成;在宅16%、機構4%。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人口老化趨勢下,老人增加,醫療需求就會增加,未來不能把臨終病患都往醫院送,而應將重心轉移至居家。2015年台灣15至64歲工作人員達高峰,此後就一直往下,人力短缺將成定局,政府不能一味蓋醫院、加病床,居家安寧將是一大重點。有鑑於此,健保署預計今年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力拚讓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做到「Hospital at home」。薛瑞元昨也透露,居家醫療過去適用對象除了就醫不便的長者之外,還有使用呼吸器的病患,有很多人都屬於末期病患,因管制藥品的管理非常嚴格,導致推動不順利。薛瑞元說,診所居家醫療團隊的醫師沒辦法開立管制藥品,或診所對管制藥品的管理未達可儲存的資格,健保署都在盡力克服。目前國際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讓原需在醫院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帶回家使用。石崇良也表示,健保署正與食藥署合作,將管制藥品的開立納入會議,研議如何提高可近性,原則是醫院安寧病房能做的事,在家也能做到,預計明年上半年試辦。
協助有尊嚴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健保署翻轉臨終醫療 提升居家安寧
近6年安寧療護服務比率「不一定每位病患都要在醫院往生!」健保署統計,國人臨終有8成都在醫院接受安寧療護,在家裡與機構僅2成,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報專訪表示,9月將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畫」草案,「翻轉」醫院與居家臨終「8:2」比例,讓醫療團隊到府注射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並提高社區嗎啡可近性,減少臨終病患來回送醫的折騰,最快明年試辦,盼居家安寧能做到「Hospital at home」。國人臨終的安寧場所大致分為醫院和居家等2大類,前者包括安寧病房及一般病房,兩者相加約占80%,醫院為國人最終死亡的主要場所。醫療送進家中 不必奔波就醫國際研究指出,癌末病人在自宅死亡較安詳,但在國內,家屬往往想盡辦法要把病患留在醫院。如病人若感染疾病,醫護雖不採取侵入性治療,而是供氧、注射抗生素等緩解不舒服,但這些服務只能在醫院進行,甚至死亡診斷的開立也須在醫院端執行,如果病患在宅靜養,一旦有事,家屬就急著往醫院送,人生最後一哩路在醫院和家中疲奔波,病患與家屬都很辛苦。因此,選擇在自宅或安寧機構死亡者,占比僅2成。石崇良透露,健保署9月將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畫草案,包含給付內容、額度都將調高,設法讓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做到「Hospital at home」,實現「在宅住院」讓病患在家中就能接受醫療服務。盼居家安寧 從2成提升到8成石崇良表示,只要草案通過,未來「在醫院可以做的,在家中都可以做」,包括可在家中施打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病患不必到醫院折騰,協助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至於安寧機構也視同「居家」的延伸,由醫療團隊上門,「把醫療送進去」。在新冠疫情期間,已有長照機構與醫院建立「責任機構」的合作模式,由後援醫院協助開藥、與社區診所合作,石崇良說,可精進此模式,提高社區診所申請輸血、抗生素、嗎啡等可近性。另外,現行居家安寧的24小時緊急訪視的給付,費用、次數、時段都受限,石崇良坦言,目前服務是講一講電話,就讓病人送醫,「未來會讓醫護人員透過電話協助家屬照護」,減少不必要就醫。待爭取預算後 最快明年試辦「你沒辦法選擇怎麼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但絕對有權利選擇怎麼走」,石崇良說,擴大居家醫療後,健保署希望逐步翻轉臨終的場所,讓「居家多於在醫院」,有一天,讓8成病人採居家安寧、2成採醫院安寧,在熟悉的地方安度最後時光。待爭取預算後,年底將召集醫界討論細節,預計明年開始試辦。擔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的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程劭儀表示,礙於健保給付制度,1位醫生1個上午可看1、2百位病人,「出去跑,頂多1、2個地方,怎麼算都不合」,加上居家安寧挑戰高,沒有儀器設備、沒有嗎啡等止痛藥,光是抽血就很難,醫護怎會有意願?程劭儀說,台灣的臨終病人雖希望在家度過最後日子,但居家能善終者並不多,然而社區安寧是安寧療護的最後一塊拼圖,健保給付必須拿出誘因鼓勵、提高社區診所醫師取得藥物便利性,尤其應加強醫護訓練,才能讓病人好好的回家善終。
台東縣南迴區醫療資源稀缺 醫師社基金會提供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
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的「110年臺灣執業醫師・醫療機構統計」顯示,以每萬人口醫師人數比,臺北市有1萬1366名醫師,換算每萬人口有43.67名醫師、每平方公里就有41.82名醫師,是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城市。然而,臺東縣每平方公里只有0.09名醫師,和臺北差了465倍。因此,南迴基金會決定著手進行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去(111)年籌備設立診所相關畫,終於完成並將在今(112)年6月底正式營運。診所主責醫師徐超斌表示,南迴地區診所正式成立為偏鄉醫療又往前邁出了一步,不過仍未放棄在南迴地區設立醫院的夢想,只是轉了個彎先從最基層的醫療服務做起。南迴區診所及衛生所僅13家 醫師設基金會著手改善根據衛福部統計處「110年醫事機構現況及服務量各縣市統計表」顯示,臺東縣僅有7家醫院,其中有5家位於臺東市區,診所及衛生所共有157家,100家位於臺東市區,僅有13家在南迴四鄉(大武、達仁、金峰、太麻里)。醫師徐超斌更提到,當自己回到南迴公路邊的醫療荒漠服務,發現醫療照護和25年前離開部落時沒有多大的轉變,自己深感疑惑,每個人每個月同樣都在繳健保費,為什麼家鄉的人不能和都市人一樣享有同等的醫療照顧,於是便決定要盡己所能實現醫療照護的公平與正義。因此,徐超斌醫師設立了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並著手進行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優先以居家護理、居家醫療模式分3部曲階段式進行。110年設立第一部曲「居家護理所」,緊接著於111年籌設第二部曲「診所」,並於今年6月底正式營運,地點設置在臺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為主要服務項目。居家醫療深入偏鄉 不只照護更提供關心、陪伴而基金會也舉辦了診所開業記者會,邀請衛福部王必勝政務次長、中央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南迴基金會李靜蘭董事長、南迴診所徐超斌院長、公益大使鍾欣凌、楊力州導演等人一同參與。李靜蘭董事長代表南迴基金會在會中感謝社會大眾支持及捐款,讓診所籌設計畫能順利完成。王必勝也感謝基金會在弱勢、偏鄉醫療的努力,讓當地醫療網絡做得更好,期望透過當地居家護理所、診所、醫院三方合作,使當地民眾獲得醫療平權。而石崇良則感謝基金會的發想,加速促成衛生所轉型,而診所也能提供居家醫療、整合照護,在基金會推動下也能看到另一種醫療照護面貌。診所不只有定點門診,醫療人員還會進行居家醫療服務,提供多科別治療,也能協助轉介到緊急醫療照護中心、醫院等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未來更將與臺東、高雄等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把握治療的黃金時刻,降低「來不及」挽回的遺憾。此外,護理師黃翠華也提到,團隊做的不只有醫療照護,還有關心、陪伴。
獻聲國醫節慶祝大會 蔡英文:感謝對台灣醫療的貢獻
總統府今(12)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總統蔡英文今天上午以錄影方式為「第93屆國醫節慶祝大會」致詞並感謝大家對台灣醫療的貢獻。總統蔡英文表示,中醫藥界這幾年面對疫情挑戰,積極發展中西醫合作治療模式並研發「台灣清冠1號」,對防疫有非常重大的貢獻。總統蔡英文表示,在中醫藥發展法的基礎上,政府也持續推動「中醫優質發展計畫」,希望能與大家共同努力來強化中醫師訓練制度並發展中醫特色,讓台灣中醫藥在國際上能有更強大的競爭力。而政府也積極推動「中醫藥振興計畫」,包含未來鼓勵更多藥用植物的栽種以促進台灣中藥材自產自用更進一步打開廣大的國際市場。總統蔡英文指出,最近全民健保更陸續把許多中醫治療項目納入給付也開始逐步建構中醫社區、居家醫療以及長照服務網絡。目標是讓中醫的醫療照護資源能更深入社區並讓更多原鄉能夠使用。總統蔡英文表示,要完成這些目標就需要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持續傳達中醫藥界的建議,才能使政府的法規、政策等方面不斷精進,期待未來能與大家繼續努力。
遠傳「5G遠距看診」連結15家醫院涵蓋261偏鄉村里 今啟動2.0 版完善慢性病與長照服務
疫情改變了生活和就醫模式,也推進遠距醫療的發展。遠傳(4904)今(21日)與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5G遠距診療2.0」,提高規律回診率,照護高齡長者及慢性病者醫療需求。遠傳迄今已在全國12縣市、35個鄉鎮、涵蓋261村里導入5G遠距診療服務,連結15家醫院,支持偏鄉專科醫療服務已超過8,000人次,在疫情期間更支援多家醫院、超過20個科別導入視訊診療門診服務,打造零接觸的診療環境,服務超過3.1萬人次。今年遠傳不僅持續照護偏鄉醫療需求,更把服務觸角延伸至龐大的慢性病患者及高齡人口,期望攜手協會和基層醫療機構,共同服務全台超過400萬慢性病友,以及80萬長照家庭,讓醫療照護沒有距離。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響應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積極佈署以5G通訊支援遠距診療,於2019年底啟動『遠傳5G遠距診療前瞻計劃』,透過遠傳5G優質網路的建置,將醫療資源帶進偏鄉,至今已在12個縣市的35個偏鄉衛生所推出,嘉惠261個偏鄉村里的民眾;在疫情期間亦累積數十個科別及三萬人次視訊門診的經驗。」井琪說,我們也看到偏鄉以外的居家醫療與長照需求,配合法案的修正,遠傳很高興能攜手基層醫療兩大協會,啟動『5G遠距診療2.0』,擴大照護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致力為醫病雙方打造高效率、便利而有溫度的診療環境,以完善基層醫療,共同守護國人健康。遠傳自主開發之「5G遠距診療平台」採用雲端訂閱、以量計費,平板在手即可開診,支持醫院診所輕鬆佈署。平台完整串聯看診前、中、後所有服務流程,從預約掛號、報到、叫號、線上看診到繳費,皆可透過APP直接完成,醫師可於系統上自行彈性排班,民眾亦可上傳資料自主預約,還可自動錄影存檔,並可彈性配合各院所掛號、電子處方簽、領藥、線上繳費、虛擬健保卡流程,降低基層醫護人員繁瑣的人工作業流程。
超方便虛擬健保卡上線! 這「4大情境」可用
你還記得六格紙卡的健保卡嗎?自民國84年發出第一張健保卡,民國93年全面換發為目前民眾手上的健保IC卡。然而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原本還在計畫中的虛擬健保卡,被加速提上檯面,試辦3年後也於今年正式上線,截至11月底,已有36萬人持有虛擬健保卡,967家特約醫療院所已完成虛擬健保卡系統介接測試。虛擬健保卡提升醫療可近性 四大情境可用「越是偏僻的地方,越需要高科技來協助,推動虛擬健保卡可以幫助就醫不便之處,提升民眾就醫的方便性,尤其偏鄉、離島地區是重中之重。」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表示,虛擬健保卡拉近醫院、病患和照護資訊的關鍵角色。疫情期間的非典型就醫需求,如視訊診療及遠距醫療,成為疫後就醫新常態之一。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分享,由於現代人手機不離身,虛擬健保卡可以帶來很多便利性,適用於很多情境:如出差、出遠門忘記攜帶健保卡,又有看診需求時視訊診療、遠距醫療時可以直接掃碼看診偏鄉、離島就醫/義診時,醫事人員不必攜帶讀卡機,民眾也可就診IC卡容易毀損、遺失,手機就可以應用相較於實體卡片,手機便利性更高,李伯璋署長表示,「健保署長期針對偏遠地區醫療挹注資源,除了將醫事人員送進去,現在,隨著網路與手機等數位工具普及化,透過遠距、視訊,成就無藩籬的醫療服務新模式。透過虛擬健保卡,將台灣每一個有醫療需要的角落串接起來」。虛擬健保卡應用展示分享 看診完直接支付更方便「虛擬健保卡應用展示分享會」邀請執行成效良好的醫療院所,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奇美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為恭紀念醫院、希望愛居家護理所、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等,分享虛擬健保卡在居家醫療、遠距醫療及視訊診療的運用,另打造「虛擬健保卡創新應用未來館」,邀請與會者體驗虛擬健保卡未來應用模擬情境,如:就醫一站式服務、整合電子處方箋至社區藥局領藥功能、行動支付等創新就醫服務模式。李伯璋署長表示,民眾只要出示健保快易通APP之虛擬健保卡上的QR code,就能進行掛號看診之身分識別,解決忘記帶卡或無法過卡之狀況,同時,亦可查詢健保雲端系統,清楚用藥及檢驗檢查資訊,維護就醫品質及安全,而看診完,點選「行動支付」,則可線上繳費,完善民眾就醫「零接觸」一條龍的服務。前進偏鄉、離島 舉辦16場在地分享活動健保署今年也為了讓民眾更方便使用虛擬健保卡,前進偏鄉、離島,共舉辦了16場「虛擬健保卡在地培力訓練」實體活動,同步線上串連了271個視訊點,總計參與人數近2,000人、申辦虛擬健保卡人數約900位、新聞露出超過百則,達到良好宣導效益。此外,讓當地民眾、醫事人員、意見領袖及社區照服人員等成為推廣虛擬健保卡的在地種子,期提升偏鄉民眾使用率,解決數位落差,展現健保署改善民眾就醫品質與可近性的決心。健保署針對使用者調查顯示:超過85%的民眾認同虛擬健保卡線上申請過程方便、授權機制放心,以及個資保護機制安全。另,超過8成的使用者同意虛擬健保卡應用於視訊診療、遠距醫療及居家醫療3大場域相當便利。有超過7成的醫事人員也認同虛擬卡讀卡時間較實體卡快,醫療服務更便利。在各界的期待下,展望未來,健保署將持續與醫療院所通力合作,為民眾打造更智慧、便捷、安全的就醫環境,實現全人照護與智慧醫療的目標。
基隆確診再創新高共215例!明將配發血氧機協助監控居家照護者健康
基隆市公布新冠確診新增個案,再創新高共有215例,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CDC公布基隆有216例,但有1例屬於外縣市,因此實際為215例。另外,確診居家醫療評估人數76人,完成健康條件審查57人,明日起居家照護者都會發派1台血氧機,便於即時監測健康狀況,解除隔離後須繳回。林右昌表示,21日新確診新冠個案,分別為男性107人與女性108人,年齡在25至34歲人數最多,共有41人,6歲(含)以下共有15人,65歲以上年長者也有29人,確診者居家醫療照護共有76人申請評估,完成條件審核57人,審核符合已派案30人,審核符合待派案11人,條件不符合16人。21日基隆確診者年齡層分析。(圖/基隆市政府提供/陳敬哲基隆傳真)21日基隆申請確診居家照護狀況。(圖/基隆市政府提供/陳敬哲基隆傳真)基隆市公布新冠確診新增個案,再創新高共有215例,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CDC公布基隆有216例,但有1例屬於外縣市,因此實際為215例。另外,確診居家醫療評估人數76人,完成健康條件審查57人,明日起居家照護者都會發派1台血氧機,便於即時監測健康狀況,解除隔離後須繳回。林右昌表示,21日新確診新冠個案,分別為男性107人與女性108人,年齡在25至34歲人數最多,共有41人,6歲(含)以下共有15人,65歲以上年長者也有29人,確診者居家醫療照護共有76人申請評估,完成條件審核57人,審核符合已派案30人,審核符合待派案11人,條件不符合16人。林右昌強調,基隆市已採購1000台血氧機,明日開始只要符合確診居家照護者,都會配發一台,協助確診居家照護者監控健康狀況,但解除隔離後需要繳回,市政府會完成消毒。校園停課狀況,林右昌說明,共有6間學校全校停課,共有5間小學與1間幼兒園,預防性停課有1間中學與1間幼兒園,部分停課有79間學校,分別有高中職7間、國中7間、國小18間、幼兒園17間。林右昌補充,目前基隆市有4244人居家隔離、442人自主健康管理,社區篩檢站20日篩檢3796人,21日上午有1721人,篩檢量非常驚人,比雙北篩檢量還大,持續努力中,快篩陽性專線20日有42人通報,當中29人PCR複檢確診,6人複檢陰性,7人等待檢驗,21日上午有11人通報,已完成PCR採檢。
全台一週內啟動確診個案居家照顧管理措施 各縣市做法看這裡
本土疫情再次升溫,單日確診續創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宣布,全台一週內啟動確診個案居家照顧管理措施,目前各縣市確診者居家照護措施如下。新北市:居家照護分健康照護和生活關懷兩大部分,包括24小時送藥、虛擬病房、垃圾清運(10天內2至3次)以及開辦「安心解憂專線」,由專業心理師傾聽居隔中民眾心理困擾,提供專業諮詢。台北市:12個行政區從20日起,若有確診者,原則上就是居家治療,對於垃圾清運和寵物照護問題,北市環保局10天內將提供2次垃圾清運服務、動物處也將提供寵物就醫協助。基隆市:符合居家醫療照護者,由長庚醫院和26家基層診所專責,讓醫師視訊評估病情,並主動醫療關懷,身體若無不適,可以居家照護至解除隔離,並在解隔離前快篩或PCR;成立居家關懷照護中心,專線為2425-1560,每日上午9點到晚間9點提供服務。桃園市:居隔期間若發生異樣或確診者主動回報狀況,11家責任醫院及292家診所皆可提供視訊醫療與遠距醫療,桃園市府20日公布領藥系統、快篩和關懷包發放、生活起居照顧的詳細流程方式。新竹縣:因應居家照護政策上路,25日起同步推出新版的防疫關懷包,內容將有「居家照護生活對策」關懷手冊,新增民生物資如泡麵、餅乾等,照片內容為示意圖,因實際物流狀況,關懷包會提供同等物品。新竹市:若有物資需求可提出幫送,寵物就醫、心理諮商、垃圾清運、弱勢家庭協助不限次數。苗栗縣:居家照護計畫包含健康照護及生活關懷兩大面向,健康照護部分,居家照護者若有明顯症狀或經醫師評估需住院者,透過本縣防疫專線聯絡消防單位,就近送至適當之責任醫院提供醫療或住院服務;生活關懷則依居家照護者所在派送關懷包、居家隔離訪查、提供心理諮商、學生關懷、弱勢家戶協助及到宅垃圾清運,讓民眾在家獲得妥善之生活照護。台中市:提供關護包內含口罩、體溫計、關護中心服務資訊、市長關懷信、衛教資訊等服務,及每日電話關懷。彰化縣 :確診者年齡要小於65歲、無症狀或輕症的患者、沒有懷孕及沒有洗腎的患者,除了必要照護或被照護需求,確診者不得與以下對象同戶隔離,確診者不可以跟5歲以下、65歲以上或有懷孕及有洗腎的人同住,希望確診者符合1人1戶為優先原則,縣府隨時做滾動式修正;除了醫療照護、藥師送藥到府服務外,生活關懷部分包含垃圾清運、寵物隔離照顧等,由專人發放健康照護包,裡面包括血氧機,有快篩劑3支及指定用藥和緊急說明小卡。南投縣:尚未公布雲林縣 :居家照護部分25日上線啟動,當地6大醫院劃分責任區配合地區診所,因過去辦理遠端醫療經驗已有相當默契,對於未來與轄區內診所合作,針對輕症居家安排,醫護人員會每天視訊及通訊關懷。嘉義縣:先以醫療照護包含視訊診療和送醫,垃圾是收好等隔離後統一由環保局支付,提供防疫包,包括體溫計、快篩、垃圾袋、口罩和電話關懷,特殊需求特殊處理。嘉義市:初步規劃視訊診療、藥師送藥和提供居家照護包,相關配套21日下午會議後才定案。台南市:台南市超前部署並依3重點進行,除了盤點當地醫療量能整備外,首先呼籲市民完整接種疫苗和追加劑;在來就是提升醫療量能,如加強型集中檢疫所收治輕症病患以及建置居家照護系統,隨時準備啟動,健康照護團隊。高雄市:18日啟動居家照護方案,符合5條件者即適用,並以居隔陰轉陽無症狀個案首納照護對象,確診後經衛生單位通報,由居家照護中心評估條件並分流,除了給予醫療照護、藥師送藥到府服務外,生活關懷部分也包含垃圾清運、寵物照顧、物資採買等。屏東縣:尚未公布宜蘭縣:尚未公布花蓮縣:尚未公布台東縣:尚未公布澎湖縣:居家照護中心分為醫療照護中心、生活關懷中心,前者提供通訊診療、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後者可協助10大生活關懷,包括弱勢家戶、學生關懷、寵物照顧、送餐服務、垃圾清運、居家照護關懷防疫包、電子圍籬設定解除、生活必要物資採買、身體健康及情緒關懷,還有其他緊急事務協助。金門縣: 目前金門縣防疫作為仍是,確診者一律由部立金門醫院診治,匡列隔離者一律住進防疫旅館,其他防疫作為視醫療及防疫能量滾動檢討。連江縣:尚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