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費
」 健保 掛號費疑受教練指示「踹人後腦杓」!小學生空手道賽惹議 真相大逆轉:裁判沒喊暫停
空手道犯規爭議!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一場小學生空手道比賽,近日有名選手趁著裁判喊停,出腳偷襲對方後腦杓,讓對方痛到跪地無法移動,引起網友討論。然而,整起事件如今大逆轉了。日本兒童空手道教練宮本岳司7日在社群平台X上公布比賽片段,可以看到2名小選手在空手道比賽對戰過程中,一度出拳頭擊中對方臉部,但根據空手道比賽規則,選手不得用拳、掌、肘攻擊對手鎖骨以上位置,此舉已經違規,而一旁教練便立刻喊停,要求雙方重新回到原位再次進行比賽。沒想到的是,此時有位男性大喊「上啊」,其中一名選手就趁對方轉身時,從背後出腳踹了對方的後腦杓,讓對手痛得跪倒在地,現場觀眾也紛紛驚呼「哇!」、「太可怕了」。但據日本《J-CAST》報導指出,攻擊方小學生所屬的空手道道館8日受訪表示,首先,當時裁判並沒有宣布比賽暫停,選手準備進行踢擊時,對方才突然轉身,任何人都沒有要刻意傷害對方的意思。該空手道道館也說,由於選手確實是從對方背後攻擊,道館已經向受傷小學生的父母及道館致歉,並承諾會負擔就醫費用。主辦單位於比賽隔天向裁判求證,裁判證實當時他並沒有喊出暫停比賽;而受傷學生所屬道館則說,該選手因為頸椎損傷,經診斷需要3週時間才能完全康復,同時相當擔心孩子是否會出現後遺症。報導指出,雖然聲稱並非有意,但攻擊方選手仍因觸犯「不允許從背後踢對手」的規定,裁定輸掉比賽。
花蓮地震釀重大災情 「5大類受災者」半年免繳健保費
4月3日花蓮大地震釀成重大災情,多人因此受傷受害。健保署4月5日宣布,領有救助金的災民,以及災民的配偶、父母、未成年或無職業子女,半年內都不必繳納健保費,由中央政府支應。災難發生起3個月期間,若被判定為受災相關的就醫,也不必繳納醫療費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4月5日在官網發布公告,表示依行政院於113年4月3日公告,本次0403花蓮震災災區範圍為花蓮縣。依「災害防救法第45條第3項規定」及「災區受災者就醫費用及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費補助辦法」,凡屬上開行政院公告災區範圍內受災之保險對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於受災當月起6個月期間,其應自行負擔之健保保險費(113年4月至113年9月),由中央政府支應,並得以民間捐款為之該措施受益對象有5大類,包括:1.符合政府核發死亡或失蹤救助金標準者、2.領取政府核發重傷救助金者、3.受災當月與前兩類對象一同投保,或為其配偶、父母、未成年之子女4成年無謀生能力或仍在學就讀且無職業的子女、4.領取政府核發安遷救助金、淹水救助金或住屋受災救助金者、5.領取政府核發農田、漁塭、漁船(筏)或舢舨受災救助金者。符合前述資格的災民,不必自行辦理申請作業,由花蓮縣政府提供名單給健保署。若因受災名單資料取得遲延或漏失,導致當月未受補助者,健保署將在資料補正後,於次月追溯辦理保險費補助。此外,在4月3日起的3個月內,災民就醫時,若被判定為受害相關,不論是生理、心理的治療,包含部分負擔、住院一般膳食費用都全免。而地震時在災區活動者,如災後回到居住地、到外縣市居住,於非災區醫療院所就醫,可主動告知醫療院所,若醫師專業認定是因受災需接受診療,同樣免繳部分負擔及住院一般膳食費用。若因災害導致藥品損毀、遺失,災民亦可向醫師表明,由醫師重新處方,後續申報費用時只要註明「R004」即不列入重複用藥計算。此外,災難發生起1年內,健保署也不急於追討災民所欠繳的健保、不加徵滯納金,待災難後再繳納即可。
嗆官員甩鍋 立委修法讓縣市可防醫院掛號費大漲
本刊上週報導,已是看守內閣的衛福部「慷病患之慨」,在電價大漲之際,宣布取消在民國84年由衛生署(衛福部前身)制訂的「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的行政命令及地方政府備查制,讓許多民眾擔憂醫院掛號費將大漲,但此舉更讓縣市政府倍感棘手,因「醫療法」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應由縣市政府核定,但衛福部堅持「掛號費是行政費用(非醫療費用)」,面對民怨四起,地方縣市若祭醫療法管理掛號費,恐得罪醫院,不管則得罪民眾,左右兩難。此事引發立委高度關切,立委徐欣瑩領銜提案,修改醫療法第21條條文,將原條文內容「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修正為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及行政費用」,都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該草案並已付委審查。立委指出,醫療法第21條修正案的內容相當簡單、明確,僅增加「行政費用」四個字,但卻能讓民眾就醫權獲得更多保障。因衛福部在未經公開與各地縣市衛生局溝通下,閃電宣布逕自取消醫院診所掛號費天花版,地方政府卻不知還要不要管掛號費,許多縣市都坦言「日後只能道德勸說醫院診所」,不知道有多少效果。但該立委也直言,衛福部取消醫院診所掛號費上限,起因是近年許多醫院診所抱怨衛福部健保點值給付制度不合理,但成本又大漲、快活不下去,衛福部眼見「健保點值調整」是大事,看守內閣恐難以決定,才藉著鬆綁掛號費,化解醫界抗議。不過,立院衛福委員會中許多新科立委都出身醫界、藥界,立委雖提案掛號費由縣市政府把關,但該案會不會排審?未來審查時,立委是站在醫藥界這一邊,還是民眾權益及縣市政府管理那邊,攸關法案過關與否,還有待觀察。徐欣瑩的「醫療法」修正案,獲得翁曉玲、徐巧芯、羅智強等多位立委的連署支持。徐欣瑩在草案說明中指出,衛福部以反映醫療機構經營成本為由,取消全國統一的掛號費上限,讓醫療機構可以自行調整掛號費,但衛福部堅持掛號費「不屬於醫療費用、是行政費用」的說法,等於是開放醫療機構可以用「行政費用」的名義,任意調整就醫費用。為了避免我國醫療費用未來逐漸出現「醫療階級化」現象,立委認為,民眾就醫負擔仍屬於主管機關(衛福部及地方縣市政府衛生局)的重要監督事項。她還說,衛福部仍應盤點掛號費等收費情形,與時俱進「合理訂定掛號費參考範圍」,讓醫療機構與地方衛生局有所依循,因此提案修法,將醫療費用與行政費用,都列為地方主管機關的核定項目。
掛號費之亂1/民團批「無能又無為」4月後就醫更貴 預估人潮湧進藥局
衛福部3月4日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引爆民眾怒火,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無能又無為」,CTWANT記者調查,4月電費調漲,醫療保健支出將再漲一波,專家分析,民眾憂未來「沒錢不能生病!」若生病就乾脆到藥局買成藥好了,「因為看病太貴了!健保只給3天份藥物,民眾認為起碼要看2~3次才會好,不如直接買成藥更便宜。」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去年醫療院所掛號費已有漲價潮,當時衛福部是「無能」,現在乾脆取消上限,直接不管了,這是「無為」。當掛號費從150元到2500元都有,等於默許醫院分階級收病人,經濟弱勢族群沒有生病的權利,恐怕小病拖成大病,誰來保障他們的健康?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門診上限150元,源自2010年前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為避免醫療院所收費差距過大,而公告掛號費參考範圍,超過此範圍須報地方衛生局備查。此執行13多年的規定,今年3月4日由衛福部公告停止,即日起各醫療院所掛號費可自行訂價、且無上限。為何門診掛號費要漲價?原因就出在「健保點值」。健保1995年開辦後,為避免醫療院所為賺錢安排不必要的檢查,1998年起實施總額預算制度,對藥品給付維持1點1元,又稱「固定點值」;對其他醫事人員提供的各種醫療服務都有額度上限,一旦服務量超出預期,1點的點值就會縮水變成0.9、0.8…,又稱「浮動點值」,醫療院所因而出現患者愈多、收入愈少的奇特現象。一名不願具名的自行開業小兒科醫師透露,疫情趨緩後各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診所每天患者多出2~3成,但受限健保總額支付制度,看診人數愈多,反而會稀釋健保點值,診所收入反而變少,現在人事成本、物價都上漲,診所去年起就在虧本營運,所以今年初就決定調高掛號費來補貼。」醫師沈政男指出,醫界不少人士受不了健保給付太低,而掛號費正好是一個彌補收入的方法,於是才拿掉上限。這樣一來,掛號費就跟藥價差一樣,成了醫界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額外收入了。衛福部取消上限隔天,台中榮總立即公告3月13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從270元漲為300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宣布在4月1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同樣也從270元漲為300元,新光醫院預計上半年也將調漲。其他如北醫、萬芳、亞東醫院等醫院都在研議中。全球通膨導致物價頻頻上漲,如今掛號費也成為沉重負擔,藥師預估將讓更多民眾轉而購買成藥。(圖/趙世勳攝)由於年後物價直線上漲,民眾已被壓得喘不過氣,如今掛號費無上限,更讓民眾擔憂「沒錢不能生病」。據國發會的資料,4月電價飆升後會帶動其他物價上漲,首當其衝是食物類,其次就是醫藥保健類,屆時,看病就醫要花更多的鈔票。其實新冠疫情過後,掛號費就已漲一波。據六都衛生局資料,去年六都高達475家醫療院所掛號費調漲,家數為歷年最多;今年至2月中旬,六都又有322家調漲,其中9成以上都是診所,調整後平均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其中掛號費最高的是禾馨的特約門診掛號費2500元,除了可指定醫師、協助預約、還有專屬停車位。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若掛號費金額過低,不符合現今成本,可適度調整,而非全盤廢除;若認為地方主管機的備查程序過當,應令其改善調整,而非取消備查制度,形同犧牲民眾權益。「雖然理解醫療院所經營成本增加,所以掛號費漲價是必要的,但醫師們也應該要拋開健保思維,積極增加診療的品質。」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說,許多民眾都抱怨現在看醫師起碼需要2~3次回診,如果掛號費漲價,以每次500元計算,3次下來就要花1500元,「民眾不可能接受這個金額!」王明媛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一定會轉而到藥局購買成藥,尤其是感冒、拉肚子等較輕微的病症,吃一次成藥或許就能省下貴鬆鬆的掛號費,經濟更拮据的,或許就只能選擇忍耐了。
掛號費之亂2/「符合2條件」自費竟比健保更便宜 「這22家醫院」才適用
今年3月1日起,全台19家醫學中心增加至22家,讓健保便宜醫療服務更普及,然不少民眾近日發現,到醫學中心就醫「自費竟比健保更便宜!」CTWANT記者詢問多家醫學中心後發現,若符合「不做精密檢查」、「不領藥」2條件,自費金額的確更低,甚至有醫院表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而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醫學中心。3月1日起,台北慈濟、雙和醫院、台大新竹分院晉升為醫學中心,門診、急診費用均將調漲,最重要的是「部分負擔費」將調升為420元。新北市陳媽媽3月1日時晚間帶女兒到雙和醫院回診看報告,當天忘記帶健保卡,沒想到最後批價時發現自費金額竟然更便宜!「看診後我拿到單據,上面寫著預估金額為620元,我心想完蛋了,沒有健保卡自費恐怕要上千元了,結果竟然只要430元,而且櫃台小姐還提醒我不必拿健保卡來補辦,否則不但沒有退費,恐怕還要多繳一些錢!」陳媽媽覺得納悶不解。跟陳媽媽同樣情況的人不少,雙和醫院解釋,因為無X光、斷層掃描等檢查,也未領藥,只是單純看報告,自費僅需負擔掛號200元、診察費230元,共430元。若使用健保,除了掛號費200元,還須加上部分負擔420元,就會變成620元。相較之下,自費竟比健保更便宜,關鍵就在於「部分負擔費」。一般民眾認為的門診費用,其實是掛號費加上部分負擔費,掛號費由醫療院所收取,部分負擔費則要繳給健保署。為落實分級醫療政策,健保規定民眾就醫時需有「部分負擔」,診所為50元、地區醫院80元、區域醫院240元、醫學中心420元,只要未經轉診到醫學中心看病,就算只做200元的診療,一律得付420元的部分負擔。所以若是沒有做檢查、未領藥,診療金額低於部分負擔時,相較之下自費就會比健保便宜,而這種情況大多只會出現在醫學中心。對此,長庚醫院表示,若民眾持健保身分就醫,除掛號費與健保不給付項目外,需收取醫學中心部分負擔費用420元,若民眾無健保身分或自行以自費身分就醫,本院會依照當次病情需要所開立診療項目,以衛生主管機關核定之各項自費收費標準來進行收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則回應,「本院病人回來看報告,凡是沒有對病人進行任何醫療處置,僅是醫師說明報告,本院不會收取費用,包括掛號費也可免。」其實,受惠的不只是病患,醫療費用高時用健保、醫療費用少用自費,對醫院來說不只替病患省錢,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病患太多超過健保的「總額管制」,而被健保局扣點,一兼兩顧。不過,若是需要做檢查、領藥,那到醫學中心看病的費用就相當可觀,以中永和為例,過去雙和醫院未升格之前,門診費用部分負擔僅需240元,如今就漲成420元,而急診部分負擔更是從400元變成750元,相當驚人!今年的醫院評鑑讓台北慈濟、雙和醫院、台大新竹分院升格為醫學中心,引發爭議,衛福部長薛瑞元解釋並非打開家數限制,而是增額。(圖/報系資料照)台灣需要這麼多醫學中心嗎?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依社區醫療網規畫,人口數達200萬設有一家醫學中心,以此估算,全國12家醫學中心已經足夠,但現在竟多達22家,其中12家更集中在北部,而半數以上又集中在雙北地區,醫療資源嚴重分佈不均。林雅惠說,醫學中心越來越多的結果,會導致醫療產業「大者恆大」,小醫院越來越難生存,這樣的結果受害的是民眾,造成民眾就醫要往醫學中心去,而不是自家附近的醫院,且還要付更高昂的就醫費用。醫療院所部分負擔一覽表。
1歲女童誤食飯店地毯碎玻璃「滿口血急送醫」? 義大飯店:皆不實指控
一名黃姓男子於近日指控,帶1歲6個月大的女兒入住高雄義大天悅飯店時,女兒在房間地毯上撿到碎玻璃,誤食後導致滿口流血緊急送醫,更怒批事後飯店沒有積極處理,只強調那是塑膠並非玻璃,甚至塞400元給他就想敷衍了事。對此,天悅飯店發5聲明澄清:「經查並非屬實,非飯店客房整理不潔遺下。」這名爸爸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發文指控,他入住這飯店好幾次了,卻從5顆星住到1顆星,飯店不但沒有積極處理,還換房間換到空調故障的房間,且高層的態度超差,甚至塞400元給他就想敷衍了事。針對19日網友於爆料公社關於孩童在飯店房間內誤食「玻璃」一事,義大天悅飯店說明:一、 文中描述之碎玻璃,經查並非屬實。該物應為飯店床頭櫃鉛筆之塑膠筆蓋,貴賓3月17日入住時仍完好無損,但約莫16:00反映受傷時,該筆蓋已遭不明外力破壞毀損,導致孩童誤食,入住貴賓當下亦知情,且旋即表示此情況實為家長未注意導致,並清楚非飯店客房整理不潔遺下。二、 飯店方獲知孩童受傷,即立刻與入住貴賓聯繫,表達關懷之意,並主動詢問是否需協助派車就醫,貴賓婉拒後飯店再度表示,是否需協助安排計程車,貴賓同樣婉拒,僅以自行駕車方式前往就醫。三、 受傷事件發生後,飯店於貴賓返回飯店時主動且再度表達關心之意,並就關懷立場,協助貴賓支付就醫費用並更換房間,以期讓受傷孩童與受驚貴賓能穩定心情,有更好的住宿品質,但首次換房時恰巧遇到該房冷氣設備異狀,故立即協助貴賓再度換房,貴賓入住時同步向飯店同仁表達謝意,並給予服務人員小費鼓勵。四、 義大天悅飯店為知名親子渡假飯店,對於提供良好之住宿品質與服務責無旁貸,此篇發文存在部分有欠公允之處,故以此聲明稿表達飯店立場,以正視聽!飯店亦保留針對不實指控之法律追訴權。五、 感謝各界關心,義大天悅飯店將為提升台灣國旅市場持續努力!
海外就醫費用多達50萬元 返台申請健保給付「拿不到4千」
婦產科名醫鄭丞傑於6月在美國意外摔斷2根肋骨,後來在當地急診室等了6個小時後,僅與醫師交談6分鐘,就收到金額高達50萬元的醫療帳單。雖然事後鄭丞傑有返台申請健保給付,但最後僅拿到3704元,不到4千元的金額,也讓鄭丞傑感嘆「還好在機場有投保旅遊平安險」。整起事件發生於6月23日左右,當時醫師鄭丞傑前往美國阿拉斯加,結果滑雪過程中意外摔傷,導致2根肋骨斷裂。而鄭丞傑隨即前往當地最大的醫院掛急診,並且在急診室等待6個小時,「除了基本的抽血驗尿之外,就是做了一個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斷了兩根肋骨。應該是四天前滑雪摔倒翻滾造成的,因為是一個會自然痊癒的疾病,所以打了止痛針就回家了」。而實際在收到帳單後,也讓鄭丞傑十分傻眼,總價差不多是新台幣52萬元,單純看一下內容,其中「電腦斷層掃描合台幣28萬左右,是台灣健保給付5035元的55倍左右」。而他也描述當時自己在急診室等候一個小時後才被叫去見醫師,之後又等了六個小時,才與醫師進行了6分鐘的傷勢溝通。但也因為在急診室待了6個小時之久,所以使用費用高達新台幣20多萬元。之後返台後,鄭丞傑就申請台灣的健保醫療給付,而在6日的時候,健保給付給鄭丞傑的金額僅有3704元,鄭丞傑解釋,這就是今年第二季(4-6 月)台灣各級醫院一次急診的平均健保給付金額。(圖/翻攝自FB)鄭丞傑解釋,許多民眾都以為在國外的醫療支出,回國後健保都會全額給付,這是錯誤的觀念的。而鄭丞傑這次主要也是在出發前有買機場的旅遊平安險,商業保險會根據健保給付,理賠不足的金額。這也讓鄭丞傑感嘆「幸在機場有投保旅行平安險,150萬元以下全額理賠,這次嚇到了」。
國人赴合法國家嘗試大麻 醫師憂成癮恐難戒斷還會造成「這些」症狀
日前藝人、網紅因持有大麻被逮捕,新聞沸沸揚揚,又再度引起民眾對大麻的關注與討論。醫師指出,歷史記載早在千年前就有人類使用大麻的紀錄,大麻在醫療上當然也有其特殊的功效,好比治療某些頑固型癲癇、為惡體質的病患增加食慾等等,這衍生了所謂的醫療用大麻,由醫師審慎評估必要性之後開立給病患使用。然在,在大麻使用人口之中,佔最大的比例其實是娛樂用大麻。「娛樂用大麻」帶來good trip? 成癮恐難戒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侯育琪說,娛樂用大麻可能可以暫時帶給使用者一些正向的感受,好比開心、放鬆以及愛用者所說的good trip。但在醫療現場以及近幾年國際研究的成果都不斷發現長期使用大麻所帶來的壞處,好比麻駕、大麻成癮、或演變成思覺失調症,對於這些人而言,大麻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早已遠遠超過其所帶來的娛樂效果,但往往這些人都未能及早發現或做停損。大麻成癮 常見這些症狀侯育琪指出,以醫學的觀點來說,大麻成癮者可能出現以下狀況:用量越來越多、對大麻有強烈渴求的感覺、難以繼續擔任本來的學業或是職業角色、對使用大麻以外的事情不再有興趣、在退藥的時候出現戒斷症狀(好比緊張焦慮、情緒低落、失眠、胃口變差、頭痛、腹痛)、出現精神病症狀(如妄想)等。國外合法化 醫:大麻恐憂鬱、躁鬱或思覺失調症近幾年來,大麻相關議題在台灣又掀起流行,哈們以及420甚至變成新潮的口號,各式各樣的大麻愛用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會在社群媒體、YouTube、Podcast上面給予“學弟妹”指導或是上傳使用的紀錄影片。另一方面,隨著泰國將大麻合法化,近年特地去泰國吸食大麻的台灣人越來越多,甚至網路上就可以看到出國使用的心得。出國旅遊難免會想嘗試新鮮事物,但身為成癮科醫師,對於那些未曾使用但已經準備要去大麻合法化國家做嘗試的“麻瓜”,還是必須提醒,大麻是具有成癮性的精神活性物質,且研究也發現使用大麻有可能導致憂鬱、躁鬱或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如使用者發現自己有成癮傾向,請尋求協助。國內有多家指定藥癮治療機構,衛福部亦有推動「藥癮治療者就醫費用補助方案」協助有需求的民眾使用。「大麻」台灣未合法 切勿嘗試惹麻煩侯育琪最後仍要再次提醒,台灣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目前仍將大麻列於第二級毒品,違者需要負擔相對應的法律處置,使用者應特別注意,避免惹上大麻煩變成bad trip。
出國嘗試「娛樂性大麻」變大麻煩 精神科醫揭後果:恐釀思覺失調症
歷史記載中,早在千年前就有人類使用大麻的紀錄。大麻在醫療上當然也有其特殊的功效,好比治療某些頑固型癲癇、為惡體質的病患增加食慾等等,這衍生了所謂的醫療用大麻,由醫師審慎評估必要性之後開立給病患使用。然在,在大麻使用人口之中,佔最大的比例其實是娛樂用大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侯育琪說,娛樂用大麻可能可以暫時帶給使用者一些正向的感受,好比開心、放鬆以及愛用者所說的good trip。但在醫療現場以及近幾年國際研究的成果都不斷發現長期使用大麻所帶來的壞處,好比麻駕、大麻成癮、或演變成思覺失調症。對於這些人而言,大麻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早已遠遠超過其所帶來的娛樂效果,但往往這些人都未能及早發現或做停損。侯育琪指出,以醫學的觀點來說,大麻成癮者可能出現以下狀況:用量越來越多、對大麻有強烈渴求的感覺、難以繼續擔任本來的學業或是職業角色、對使用大麻以外的事情不再有興趣、在退藥的時候出現戒斷症狀(好比緊張焦慮、情緒低落、失眠、胃口變差、頭痛、腹痛)、出現精神病症狀(如妄想)…等等。近幾年來,大麻相關議題在台灣又掀起流行,哈們以及420甚至變成新潮的口號,各式各樣的大麻愛用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會在社群媒體、YouTube、Podcast上面給予「學弟妹」指導或是上傳使用的紀錄影片。另一方面,隨著泰國將大麻合法化,近年特地去泰國吸食大麻的台灣人越來越多,甚至網路上就可以看到出國使用的心得。侯育琪強調,出國旅遊難免會想嘗試新鮮事物,但身為成癮科醫師,對於那些未曾使用但已經準備要去大麻合法化國家做嘗試的「麻瓜」,還是必須提醒,大麻是具有成癮性的精神活性物質,且研究也發現使用大麻有可能導致憂鬱、躁鬱或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如使用者發現自己有成癮傾向,請尋求協助。國內有多家指定藥癮治療機構,衛福部亦有推動「藥癮治療者就醫費用補助方案」協助有需求的民眾使用。侯育琪最後仍要再次提醒,台灣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目前仍將大麻列於第二級毒品,違者需要負擔相對應的法律處置,使用者應特別注意,避免惹上大麻煩變成bad trip。◎《CTWANT》提醒您:拒絕毒品 珍惜生命
明年要砍健保總額? 王必勝:不減反增60億
明年度健保總額成長率,因改採過去4年醫療服務成本指數改變率(MCPI)平均值,依公式計算低推估落在1.103%,不如醫界預期,引發「砍」健保明年醫療支出150億元的質疑。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澄清,健保總額本來就會成長,只是多或少,明年總額非但沒砍,還會增加60億以上,成長率將從3.323%升至4%以上。對於醫界誤解「砍」健保總額,王必勝表示,第一,總額成長率還沒決定,哪來的砍?第二,健保總額本來就會成長,只是成長多或少,沒有所謂「砍」的問題。明年健保總額不但沒砍150億,還會增加60億以上,預計成長率將突破4%。王必勝表示,外界誤解的是總額成長率的低推估計算,該公式今年有修改,原因是參數之一「醫療服務成本指數改變率(MCPI)」為落後指標,每年波動很大,醫界代表要求修改。修改過程中,醫界、付費者代表、專家全程參與,並無明顯反對意見,有人藉此議題做無謂的政治操作,令人遺憾。王必勝說,實際的成長率年底才會定案,過去協商結果多接近高推估,2019年政院核定成長範圍為2.516~4.5%,協定結果為4.417%;2020年3.708~5.5%,協定結果為5.237%;2021年2.907~4.5%,結果為4.107%;2022年1.272~4.4%,結果為3.32%;2023年1.307~4.5%,結果為3.323%。考量消費物價、癌症新藥、新冠疫情3因素,王必勝指出,今年衛福部向政院爭取明年總額成長4%以上,已獲政院支持。對於醫界所擔憂,新冠輕症就醫費用不再由特別條例支應,改由健保吸收,可能導致點值被稀釋,他表示,5月改類前就已和醫界協商,衛福部將監測類流感門診,3個月計算1次,如醫療使用增加,將研議補償機制。國民黨醫療委員會批評,為2024選舉幫軍公教調薪,卻大砍健保預算,這不是過河拆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嗎?並指出近來不少醫護反應,未領到衛福部的獎勵金,新冠防疫經費8400億到哪裏去了?難道無法支應這150億?醫界實在不解!藉「技巧」刪減醫療費用,到底圖利了誰?難道蔡政府心中,除了高端,其他都是可以被犧牲的廉價物件嗎?
住凶宅蹭wifi月存31K 極簡靠「斷食」省飯錢引熱議
近日一Dcard貼文引起熱烈討論,原PO以「還能再省嗎」為題,想請教網路上的省錢達人該如何節流。在該貼文中,原PO提到他在台北工作,文組畢業月薪44K,租凶宅的房租僅5891元,而伙食費也藉著斷食來節省,走路上班加上蹭wifi使用,零零總總加起來一個月必要支出約為11734元,也決定每月存下31K,其餘則當作零用錢使用。該貼文湧入了500多則留言,部分網友對於居住凶宅感到害怕,而雖然有一些不支持原PO極簡生活的言論出現,如「活的好痛苦」、「哥,你這樣活得開心嗎…」、「有必要嗎?」等等,但也有人對原PO感到佩服,說道「你應該是dcard上面最省了」、「你這樣有目標的省錢,我覺得你很棒」。內文提到原PO是以斷食節省伙食費,但在物價上漲的時代裡,尤其在台北工作,斷食省錢的效果也有限,且可能影響健康,於是也有留言建議買菜自煮或餐飲兼職吃免費供餐,以免屆時身體出狀況,花費更高昂的就醫費用。多數網友提醒他與其節流,應該要尋找其他開源的方式,如兼職、投資創造被動收入等,增加新的資金流入,整體資產也能擴大,亦建議原PO,可以趁著年輕撥一筆預算投資自己,如語言學習、專業技能等,為斜槓人生鋪路,也有利於創造其他可能的收入。
細胞治療大突破!6周治癒車禍粉碎性骨折傷口 助40歲女免於截肢
再生醫療新里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訊聯生技近期傳出細胞治療大突破,國內領先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粉碎性骨折及軟組織缺損引起的慢性傷口,成功讓40歲周小姐因為車禍險截斷的左腿,再生軟組織與皮膚,免於截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醫師表示,其實難癒合傷口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事故外傷也可能會造成慢性傷口。農曆春節交通量大增、車禍事故更頻繁。周小姐去年正月初三遭摩托車重創昏迷,左腿脛骨跟腓骨粉碎性骨折,經過中山附醫骨科、神經外科接合下肢及整形外科,於黃金治療時期搶救,保住肢體,但接口處仍有10X6平方公分大的傷口,因軟組織嚴重缺損、神經受損,超過半年還無法癒合。於8月改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後,療程僅6週,每週都有明顯的進步,傷口不斷縮小,能承受行走的壓力,也加速復健的復原時間。治療後傷口完全癒合,至今已追蹤3個月,行走活動自如。她非常感謝陳俊嘉醫師用新興的細胞治療,把她的腿救回來,也希望以自身的經驗,鼓舞病友「活著就有無限可能」。陳俊嘉醫師表示,不同以往植皮手術常令病患難以忍受且需要較長的復原期,細胞治療提供癒合困難的慢性傷口另一項選擇。48歲的簡先生同樣因車禍造成雙膝周邊大面積難癒合傷口,病患自認還年輕,不解一次車禍的傷口為何半年還不好。陳俊嘉醫師發現簡先生有風濕免疫病史,建議先調控類固醇藥物的使用,同時請營養師介入輔助,再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6週讓傷口癒合。陳俊嘉醫師提醒,一般迷思是年長者才會有慢性傷口,例如糖尿病第一型、洗腎病人(10-20年後癒合能力下降)、高血壓(末期周邊血管才會阻塞),然而長期慢性用藥(免疫制劑、類固醇)如風濕免疫疾病、僵直性脊椎炎、乾癬、癌症化療等病患,癒合能力差,即便年輕也可能出現慢性傷口。衛福部開放「特管辦法」,核准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為病患帶來了新的醫療選擇,也為生命帶來光明。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表示,透過中山附醫醫療團隊的照護體系、營養建議、後續復健,只要6週以上未癒合的外傷、大型傷口的年輕族群,也能恢復肢體完整性,大幅降低台灣社會的損失。中山附醫尊榮醫療中心主任翁國昌教授則表示,細胞治療就像一般打針吃藥,是安全、常規化的治療方式。自體細胞能從皮膚真皮開始修復,促進細胞和血管增生,促使肉芽組織、上皮形成,修補皮膚組織缺損;整體來說,提升傷口治療效率,也能協助節省就醫費用與醫療成本。訊聯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親眼見到周小姐、簡先生透過細胞治療奇蹟般再生皮膚,傷口越縮越小的歷程,讓人深受感動。而除了慢傷以外,中山附醫與訊聯生技合作的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也獲衛福部核准,能就近服務大台中地區、廣大運動人口。
新冠讓偏頭痛更嚴重「每月發作15次」 勞動力損失金額高達46億元
新冠後頭痛,使偏頭痛加劇?疫情雖已渡過高峰期,伴隨而來的卻是確診後的「長新冠」隱憂,根據美國偏頭痛基金會指出,新冠確診者普遍出現的頭痛反應皆為單側頭痛,且與偏頭痛症狀相似,而偏頭痛患者在感染新冠後,症狀發生頻率提升,高至維持一到兩個月的疼痛症狀,且發作時間提升至每月10-15次。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頭痛門診統計顯示,民眾因頭痛求診最常見的原因為「偏頭痛」,占比高達6成以上。偏頭痛是一種反覆發生的頭痛,疼痛位置可能出現在中間、後腦等,而不斷變換位置更是常見。陳韋達理事長進一步說明,偏頭痛不只是症狀,更是可能導致失能的重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10大健康疾病之一,且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偏頭痛為導致失能與殘疾的第2大原因,在 50 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更位居首位,顯現出正視偏頭痛為當今重要課題。偏頭痛可透過「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分別為:頭痛超過5次以上、每次持續4小時以上、3天內會自行緩解、具有至少2項特徵(包括單側、搏動性抽痛、疼痛程度中或重度、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以及合併其中1項症狀(包括噁心或嘔吐、畏光及怕吵等),當頭痛發作時符合以上情形,便可能是偏頭痛。在台灣,偏頭痛盛行率為9.1%,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陳韋達理事長指出,偏頭痛患者往往是生產力最高的青壯年族群,因此造成的勞動力損失也較大,不僅台灣每年因偏頭痛而請假造成的經濟損失達 46 億元,更有研究指出美國每年因偏頭痛所產生的就醫費用高達 780 億美元。陳韋達表示,頻繁偏頭痛可能會導致較高的憂鬱症風險,其中慢性偏頭痛患者有較高機率會合併焦慮、憂鬱、失眠等身心問題。根據《全球偏頭痛大調查》顯示,預防性治療失敗的患者每月有近10天受到偏頭痛影響,此頻率相當於患者於生產力最高的黃金歲月中,每年約被偏頭痛綁架一個季節,可見偏頭痛所造成的失能衝擊不容小覷,更顯示出正確治療的重要性。一名40多歲陳小姐於9年前坐月子期間經常劇烈頭痛,後因多次服用止痛藥並未改善,而前往神經內科就診,採以口服藥物治療偏頭痛,然而近年偏頭痛加劇,陳小姐對於年紀輕輕便要每天吃藥且疼痛仍未減緩,感到十分無力與絕望。所幸在醫師建議下,今年初開始採取CGRP單株抗體治療,目前頭痛次數、頻率與疼痛指數皆大幅下降,生活品質、工作表現與身心狀況也獲得改善。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偏頭痛從過去的口服藥物,到後來的肉毒桿菌,以及專為偏頭痛設計的CGRP單株抗體藥物。台灣頭痛學會王嚴鋒秘書長表示,偏頭痛治療藥物可分為急性止痛與慢性預防,國內較常見的口服藥物,包含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與抗憂鬱劑等,而較常見的預防性注射針劑藥物則有肉毒桿菌素、CGRP單株抗體等,由於這兩類針劑藥物的半衰期較長,可每個月或每 3 個月施打一次,大幅降低患者用藥頻率,為不願意或無法天天吃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台灣頭痛學會於今年更新治療準則並發佈衛教手冊,幫助醫病共同對抗偏頭痛,其中衛教手冊選定 100 個偏頭痛門診常見的民眾提問與錯誤認知,以 Q&A 的方式簡潔整理,期望民眾能藉此在最短時間內正確認識偏頭痛,提升就醫效率,完整版衛教手冊電子檔已於今日發佈於學會網站:https://taiwanheadache.org.tw/。王嚴鋒秘書長再次呼籲,偏頭痛不只是症狀,更是相當嚴重的失能疾病,透過台灣頭痛學會所提倡的「123口訣」,包含: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止痛藥每週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要靠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這「3」招,便能及早防治偏頭痛,確實解決頭痛問題,擺脫頭痛之苦!
想玩沒防疫險3/僅「醫療險」有賠Omicron 照飛出國先看「這二種」保障夠不夠
今年初累計到7月25日,12家產險防疫險理賠金額319.4億元,面對龐大保險現金支付壓力,產險業者四處籌錢,增資、動用重大事故準備金甚至向外借款。「看樣子,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不易重新上架,大家出國玩,也只能自求多福了!」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說。一位資深保險界主管向CTWANT吐露4月「防疫保單之亂」以來的心情,「每天水裡來火裡去,不眠不休追核保理賠,被客戶追著罵,同事們加班趕工,染疫確診率算起來還高於全國平均;眼看年終績效獎金無望,大家早出晚歸,假日也還在公司做工讀生工作,家人不解,自己也懷疑人生,到底怎麼了!」確實,保險界三個月來,從外勤業務員到內勤核保、理賠部門到經營團隊董總、大股東,個個精神緊繃,長期工作負荷,身體跟心理的壓力,目前和泰產險賣樓籌錢付理賠金、總經理7月請辭,其他家保險公司則是看在眼裡,苦在心裡,繼續承受輿論與網友留言開罵。一名服務公關公司26歲的Fammy跟CTWANT記者說,「因為我有確診過,知道輕症狀況很快就康復,等到國門大開我就會買機票出國玩,產險公司有他們的經營理賠壓力,買不到海外突發疾病險也無所謂!」70多歲退休董事長也是類似看法,「輕症治療的費用應該不會太高,但若在海外染疫中重症要到負壓病房住院的話,那要準備多少現金與保險,就很難估算了。」另一名30多歲生技業主管則是說,「買不到海外突發疾病險,就只能靠自己的醫療險了,這幾年悶壞了,出國玩是一定要的,只能回頭先檢查自己的保障夠不夠了。」包括和泰等產險公司,已恢復與旅行業者簽約的旅責險。(圖/趙文彬攝)對於目前「買不到」可理賠新冠肺炎疫情的旅平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兆豐產險總經理游建烽、華瀚保經副總蘇桔明都提醒,「國內大部醫療險都可理賠海外醫療費用。國外醫療費用通常高於國內許多,國人於出國前可投保醫療險日額型或實支實付以支付高額費用,至於投保額度則建議至少30萬元以上。」台灣人壽則建議國人優先檢視既有保單的保障項目及保額,其中醫療保險商品(包含:日額型、實支實付型)保障範圍不分國內外可替代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商品,考量國外就醫費用較高,故建議可優先選擇實支實付型商品,每人可投保3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及1張自負額型實支實付醫療險,以滿足保障需求。出國前了解當地的疫情狀況,評估風險缺口,如尚有保障缺口,建議除國內市場的個人保險商品外,亦可考慮加購旅遊當地提供之保險商品,較可貼近該國家的醫療狀況及發生疾病或意外時的需求。新光人壽則是提醒,針對疾病部分之醫療保障,保戶可檢視自身已投保的醫療險額度是否足夠,檢視保險以實支實付商品為優先,並搭配住院日額保障,以109年「全民健康保險統計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狀況」之國外醫療統計資料,粗估算平均每件核付案件申請金額約13萬多,但會依不同國家醫療水準及疾病嚴重程度仍有所差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則提到,由於大多醫療險有「等待期」要求,建議若有需要投保者,應在行程出發前投保相關保險。至於依現行規範,國人無法於台灣購買國外的防疫險,需至當地後才可購買,建議務必注意保障範圍,避免因語言差異造成保單及理賠認知錯誤,對此,南山產險也提出相同建議。南山人壽並表示,民眾不論是否出國旅遊,平時皆應定期檢視健康醫療與意外險的保障內容,可以透過保險業務員進行保單健檢,檢視保障是否充足,為可能的風險缺口預做保險準備。
健保部分負擔加價方案曝 近50萬人負擔增逾3千元
台灣健保受國際讚揚,但近日傳出健保費用部分將進行調整;健保署昨(16日)提出和各方協議後的部分負擔加價方案表示,門診藥品部分負擔將調高為300元;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則由原本的免費改為400元,急診部分也將調高為800元;而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物者,也將調整為首次領藥時須繳納當次藥物部分負擔。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據健保署估計,此次調整後,每年約有1454萬人就醫費用將提高,其中528萬人費用調漲約在200元以下,但有926萬人會超過200元;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有近50萬人因經常就醫,平均1年得多花逾3000元。李伯璋分析,該族群平均每人每年就醫40次、檢查驗13次比一般人4次多,領藥含慢箋44次比一般人11次多,以糖尿病患者為大宗,其次則依序為高血壓性疾病、缺血性心臟病、急性腎衰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李伯璋指出,慢性病常有合併症,希望醫院能推出整合門診,方便病人就醫,同時也能降低醫療資源重複使用。根據最新公告的草案內容顯示,有關門診藥品部分負擔方面,民眾前往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領藥,100元以下收10元、101至150元收20元,以此類推,1501元以上則一律收300元;若到診所或地區醫院,100元以下免收、101至150元收20元,以此類推,1001元以上則一律收200元。急診部分負擔則調整為,區域醫院經檢傷第一、二級為200元,第三級為300元,第四、五級為600元;醫學中心:第一、二級為300元,第三級為550元,第四、五級為800元。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若民眾到診所或地區醫院,500元以下免收部分負擔、501至550元收50元、551至600元收55元,若費用達1001元以上,則一律收100元;區域醫院經轉診最多收150元,未經轉診上限300元;到醫學中心,經轉診最多收200元,未經轉診上限400元。衛福部表示,該方案出爐後將預告14天,聽取外界意見,計畫最快將在4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