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雨
」 高溫 降雨 颱風 水庫 四川不吸菸肺癌2/空汙傷害不輸香菸 2時段勿戶外運動「機車族要戴口罩」
肺癌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已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根據台大公衛學院研究,若持續30年暴露在一定濃度以上的空汙細懸浮微粒(PM2.5)中,罹患肺腺癌風險比每天抽一包菸還高,這或許是近來不吸菸肺癌患者激增的原因之一,醫師建議上下班時間最好別進行戶外運動,以免吸入大量空汙,而機車族也要佩戴附加活性碳的拋棄式防塵口罩,才能過濾廢氣裡的微粒與道路揚塵。「不只是台灣,全世界不吸菸的肺癌患者都增加!」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告訴CTWANT記者,肺癌是全球及台灣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9,700人死於肺癌,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近五分之一。雖然台灣近十年來肺癌的標準化死亡率有下降趨勢,但其發生率仍在增加,尤其是女性和未吸菸者的肺腺癌比例顯著上升,顯示除了吸菸以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危險因子。空汙正是原因之一,台大公衛學院今年5月發表研究發現,若持續30年暴露於PM2.5(懸浮微粒直徑小於或等於 2.5 微米的粒子)空汙環境中,罹患肺腺癌風險,會比每天吸超過一包菸的人風險高出1.044倍。此研究利用環境部2005至2020年全國PM2.5監測資料,再以空汙能見度、PM10推測1968至2004年各地區空汙PM2.5濃度,比對國內1997至2020年肺癌登記資料,此為全球首篇分析30年空汙與肺腺癌相關性研究,研究刊登於《環境研究》國際期刊。根據環境部統計,2023年各項空氣污染指標,PM2.5年平均濃度以雲林縣19.3微克/立方公尺(μg/m3)最高,主要是少雨、弱風天數多。其次為嘉義縣市及金門的18.8μg/m3,離環境部所訂中南部年平均值15μg/m3仍有一段差距。PM 2.5 已被證實是致癌物,肺部自然是首當其衝、最先受害的器官。長期關注空污的北醫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曾建議,民眾可先自我審視,平常最容易暴露到髒空氣的來源是什麼?例如鄰近工業區的居民須注意工業排放空氣污染物,都會區居民則受交通廢氣影響較多,因此必須從住家環境開始了解可能的污染物質,再以適當的方法排除或減少空氣污染物的來源,例如簡單的把窗戶關上、減少揮發性化學產品的使用、烹調習慣的改變、室內植物的擺設、空氣清淨設備的裝設等方法。至於交通,為了方便逼不得一定得騎摩托車時,莊凱任強調「口罩絕對是必備!」國健署建議機車族配戴附加活性碳的拋棄式防塵口罩(符合 CNS14756),除了吸附車輛廢氣中的有害氣體,也能過濾掉混合在廢氣裡的微粒和道路揚塵。由於這類口罩的活性碳會吸附污染物,長期使用後可能失效,因此不建議長時間重複使用。戶外運動的地點很重要,研究顯示公園比馬路旁更好,比較不會影響肺功能。(圖/記者方萬民攝)在《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一書中,台大公衛學院陳保中教授提到自身的運動方法,「我通常早上6點多到醫院,避開高空汙時段;下班時我會走比較少空汙的『路線』,盡量避開大馬路,改走小巷弄」。運動也是同樣道理,盡量避開交通尖峰的上、下班時段,避免吸到廢氣。對於場地,陳保中教授也有一番見解,「河濱公園是蠻好的運動場地,車少、空曠,河道旁風大,有風流動能加速改善空汙;另外,台灣山林豐富,不必特別去挑戰大山岳,鄰近的小山丘也不錯,像台北近郊就有很多條親山步道,也是假日運動的好選擇。」「英國曾有一項研究顯示,長期在馬路附近運動的人肺功能較差,而公園運動的人則較好。」方昱宏認為空汙是長時間的影響,雖能「趨吉避凶」,但很難靠著短時間的措施,如空氣清淨機、口罩來達到完全預防的效果,還是必須由政府來改善空汙問題,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不過,方昱宏建議若要進行戶外運動,可到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網」查詢空氣品質狀態,若出現紅色警報、甚至紫爆,就不要外出活動,才可以較有效的避免空汙危害。若必須外出上班或上學,國健署則建議配戴防霾(PM2.5)口罩(符合 CNS15980),以濾除空氣中的 PM2.5 微粒。
蕭山地表42.3℃度破紀錄!今年最強高溫來臨
中國天氣網微信公號消息,中國大陸黃淮以南地區2日又熱到汗流浹背、頭暈腦脹。江浙滬等地更經歷今年來最強高溫「烤」驗。杭州氣溫衝上40℃,杭州蕭山地表溫度72.3℃刷新當地歷史紀錄;上海經歷當地史上最熱夜晚,2日凌晨徐家匯站最低氣溫32.1℃,追平該站日最低氣溫的最高極值。徐家匯站繼1日出現40℃後,2日再次達到40℃。中國天氣網稱,「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從數據看,「40℃+」高溫越來越多了。盤點1961年至2023年氣象大數據發現,這62年中,大陸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出現40℃以上高溫,總體確實呈現增長趨勢,其中2022年最多,高達4209站次。大陸今年這次高溫過程,是否會「重演」2022年極端高溫過程?會持續多久?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葉夢龍表示,南方持續性高溫與副熱帶高壓密切相關,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區域悶熱少雨。本次高溫過程具有一定極端性,與2022年的那次過程有一定相似性。8月2日至7日,副熱帶高壓幾乎穩定控制四川盆地-陝西南部-黃淮以及江南、華南等地,其中2日至4日,500百帕高度場592線(副熱帶高壓核心區域)控制江蘇、安徽、湖北東部、江西中北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給上述地區帶來持續的高溫天氣,局地可達40℃以上。大陸中央氣象台表示,南方地區高溫持續發酵,浙江、江西、蘇皖南部局地高溫有一定極端性,此次高溫預警保守估計也得10天以上。城市中,合肥、武漢、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長沙、重慶、福州今後連續7天35℃以上高溫或天天見,尤其是杭州將持續40℃+的酷熱天氣。而且不光白天,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部分站點夜間最低氣溫可能逾30℃,暑熱全天候,晝夜不停息,容易出現中暑,需要防範。被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接受高溫「烤驗」,而位於副熱帶高壓週邊的西北、華北以及東北等地則易觸發陣性降雨。大陸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10天北方地區仍多降雨天氣,降雨過程主要出現在2日下午至4日、5日至6日、7日至10日,主雨區位於西北地方東部、華北至東北地區。北方正處於防汛關鍵期,尤其是東北地區,7月25日以來,東北地區中南部遭遇持續強降雨,遼寧、吉林多地日降水超極值。未來幾天,東北地區降雨依然頻繁,防汛壓力較大。
高溫少雨導致「新北多區大量蝗蟲出沒」 專家:颱風將成拯救希望
新北市板橋、樹林、土城、中和、新店、新莊、三重等多區,近期都有蝗蟲出沒,民眾栽種的植物被大面積啃食,不少網友都在地方臉書社團貼文,憂心是生態浩劫。對此,新北市農業局表示,經洽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近期高溫少雨導致蝗蟲出沒增加,是季節性生態現象,待颱風過後降雨即可緩解,專家則說,蝗蟲對人無害,如民眾擔憂數量過多,可使用居家環境用藥防治。農業局建議農友可使用農作物推薦藥劑防治,民眾則可使用居家環境用藥防治。農業局已通報轄內農友注意,如有異常大量發生,立即協助請專家現勘指導防治。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專家表示,6月已接獲部分農友反映蝗蟲變多,研判與近期高溫乾燥有關,因高溫乾燥氣候有利於蝗蟲繁殖,加上蝗蟲愛吃禾本科作物,像是水稻、綠竹、甘蔗,以及綠草皮,市區公園有許多綠地,所以吸引蝗蟲啃食。專家指出,蝗蟲會把卵產在土裡,高溫會讓卵順利孵化,但如土壤含水量高便會影響孵化,如依氣象署預估凱米颱風可能帶來的風雨量,相信颱風過後蝗蟲數量就會下降。
今年春季乾又暖!賈新興曝「入梅時間」全台正式迎雨季
首道「梅雨季」鋒面過境台灣,全台各地迎雨溼答答,氣溫也跟著下降,隨著鋒面逐漸遠離,明(3日)降雨趨緩,北部及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則需留意午後雷陣雨。不過,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今年春季「偏乾偏暖」,且至今仍不見颱風生成,創下史上第14次,1至4月「0颱風」的最新紀錄。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分析今年2月至4月的亞洲區域低層大氣氣流,以及降雨跟氣候場的比較顯示,異常偏強的菲律賓反氣旋籠罩南海及台灣和菲律賓,偏強的南風將風面往北推至中國長江流域的西南側,導致台灣今年春季「異常偏暖、降雨也偏少。」賈新興透露,今年1月至4月不見颱風生成,不算太異常。(圖/擷取自Facebook/賈新興)賈新興透露,除了台灣出現雨量偏少的情況外,就連菲律賓及中南半島,也都有高溫和少雨的天氣型態發生,估計台灣可能要等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會有機會「入梅」,進入真正的梅雨季。至於現今仍不見颱風生成是否正常?賈新興則指出,自1951年至2024年有紀錄以來,也曾發生過13次「1月至4月無颱風」的現象,連同今年一共有14次,因此今年1月至4月沒有颱風生成,不算太異常,但從2000年之後此狀況便佔了8個席次,有越來越頻繁的跡象。
防範餘震也要慎防祝融! 清明掃墓4不1要保平安
清明連假前全台震不停!花蓮4月3日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且餘震不斷。適逢掃墓祭奠祖先的重要節日,除了防範餘震也要當心引起祝融!環境部表示,近期中南部因少雨乾燥,傳出多起因掃墓焚燒雜草或紙錢引發之火災,光是過年後就高達1,466件,呼籲民眾注意「4不1要」確保安全。清明前祭祀引發火災逾1400件環境部表示,近期中南部因少雨乾燥,傳出多起因掃墓焚燒雜草或紙錢引發之火災,光是過年後就高達1466件;而焚燒過程產生的空氣污染物,更使原本就仍在空污季的空氣品質雪上加霜,影響民眾健康及生活品質。林保署副署長廖一光表示,台灣的森林火災高達97%源於人為因素,且因極端氣候讓林火頻度及損害程度日趨嚴重,防災重點已由事後滅火轉化為事前預防。為了預防掃墓祭祖不慎引發之火災,環境部協調各縣市政府於清明期間推動相關防火暨環保措施,並加強稽巡查及防火宣導,例如:目前全國各縣市均已配合提供「紙錢集中燃燒服務」,部分縣市則聯合環保局、消防局與民政局擴大推動掃墓相關服務及火災預防措施(如掃墓服務站、掃墓專車、提供滅火水源或消防車駐點監控等),民眾掃墓前可參考各縣市政府提供的資訊,選擇安全又環保的祭祀方式。清明掃墓4不1要保平安除了公部門提供服務或預防措施,仍有賴民眾的配合。消防署亦呼籲民眾掃墓時應注意‵「4不1要」。民眾掃墓祭祖,焚燒紙錢,點燃線香等用火行為,一旦不小心,在風勢助長下容易引起雜草火警,不僅驚擾長眠的先人、傷及掃墓民眾、造成空氣嚴重汙染,更讓消防同仁疲於奔命。「除草不用火」「紙錢不燃燒」「爆竹不燃放」「菸蒂不亂丟」「垃圾要帶走」掃墓時可用鐮刀或其他機具割除雜草,切勿用火燒;採用以花代香或以功代金等環保祭祀;若仍有燒紙錢的需求時,則可適度減量並配合各縣市環保局的紙錢集中焚燒服務;如必須於現場焚燒,則應民眾自備水源,俟確認火苗完全熄滅方可離開。環境部提醒,露天燃燒是空氣污染防制法所禁止的行為,故掃墓時應避免露天焚燒雜草、紙錢致產生大量濃煙污染空氣,否則可能遭環保局依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裁罰新台幣1,200元至10萬元罰鍰;若因而引起火災,恐涉及刑法公共危險罪及民事求償,民眾務必要謹慎。台北市消防局也表示,清明祭祖期間,局內消防與義消同仁會認真執行勤務,防範墓地火災,守護市民安全。任務包括:至市內各香鋪店張貼海報並宣導、至偏遠及搶救不易墓地進行水源踏勘及搶救動線確認、至各墓地進行巡邏及向掃墓民眾防火宣導、並於等假日人潮眾多時段,在富德靈骨樓、富德公墓及陽明山第一公墓進行駐守警戒。局長與義消總隊總隊長黃忠曉也特別前往各大隊墓地警戒區域,慰勞消防、義消同仁辛勞,感謝警、義消同仁辛勞。
史上第3少冬季「僅24天降雨」 氣溫偏高居第6暖
地球持續「發燒」,2023年連續打破高溫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氣象署統計,上一季冬季台灣整體偏暖,是史上第6暖冬天,累積雨量第5少,冬天降雨僅24天,是史上降雨第3少冬季。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過去一季(2023年12月至2023年2月)冬季,溫度上冷暖交替頻繁,期間有6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等影響,其餘冷暖交替,平均氣溫偏暖。去年台灣平均氣溫偏暖,尤其中南部、東南部,今年1月西半部偏暖,東半部正常,2月也是偏暖,尤其西半部山區和平地,平均溫度19.4度,比平均值18.7度高出0.7度,為第6暖冬天。而最暖的冬季出現在2019年,較平均值高1.8度,達20.5度。雨量方面,去年12月西半部、山區是正常到偏多,東半部則是少雨;今年1、2月各地都偏少,局部地區接近正常,整體冬天少雨,局部山區趨於正常值,整體冬季平均雨量為160.3毫米,比平均值260.6毫米少,是雨量第5少的冬季。根據統計,1951年以來最少雨量的冬季為1963年的111.1毫米,最多在1983年的520.2毫米;至於降雨天數,最少是2004年的23.3天,最多則是1983年的48.6天。陳怡良提醒,過去一季雨量明顯偏少,且春季仍是全年雨量相對較少季節,籲請珍惜水資源。
「九蛙疊像」8蛙露臉!日月潭蓄水量連3天跌破9成 水利署:一期稻作供水無虞
日月潭水庫的銅雕塑像「九蛙疊像」除了是著名景點,也是水情的指標,然而從1月27日起至29日,已連續3天蓄水量低於9成,其中有8蛙露出潭面,這也是半年來蛙數露出最多的一次。對此,水利署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說,目前正值枯水期,也是一期稻作灌溉高峰期,日月潭水庫供水量已較上個月增加4倍,但還是呼籲民眾要先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要節約用水。據水利署資料顯示,29日日月潭水庫有效蓄水量11642.8萬噸,有效庫容量12949.1萬噸、蓄水率89.91%,根據日月潭伊達邵碼頭的即時影響來看,可以看到「九蛙疊像」中最少有6蛙浮出潭面。水利署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嚴正表示,此次並非發電後的餘水存放在大觀、明潭等發電廠下池未抽回,而是因應一期稻作增加供水量,由去年12月底的每秒5噸(CMS)增至20噸(CMS),已較上個月增加4倍,加上冬季乾枯期少雨的現狀,進水量往往少於供水量,導致日月潭水位下降、「九蛙疊像」中多達8隻浮出潭面。由於日月潭水庫係採「水」循環設計,雖然目前水位下降,致蓄水量已跌破9成,但有效蓄水量仍維持在1億餘萬立方公尺的水平,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強調,對於一期稻作所需灌溉用水,絕對供應無虞,不過,二期稻作方面,可得看看老天爺的臉色,若春雨能按正常節氣到來,且下了足夠的雨量便沒問題,反之,水情便可能拉警報,所以提醒民眾要先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而節約用水則是第一步。
日月潭「九蛙疊像」短時間時多時少 台電大觀發電廠解釋了
南投日月潭「九蛙疊像」是水情指標,每當缺水就會有多隻青蛙露出。如今當地入冬以來少雨,潭面已有7隻青蛙浮現,較之前多出一倍,讓民眾擔憂,難不成水情又要拉警報?對此,負責監測日月潭水庫的台電大觀發電廠解釋,水庫中的水並未變少,而是拜太陽光電綠能所賜,才讓水庫在假日有較多喘息空間,將水力發電後的餘水暫放下池,待午後再利用水位落差集中發電,日月潭水庫水位便會再度回升至滿水位狀態。台電大觀發電廠指出,由於星期日假日期間,許多公司行號、機關團體都休息,電量需求較平日大幅減少,加上今天(14日)陽光充足,透過太陽光電發電已可供應白天的用電量,遂將水力發電後的餘水暫放下池,兩者搭配的雙軌作業下,使得日月潭宛若是台灣最大儲能電池。接著等到太陽西下,光電發電告一段落的傍晚時分,就會再利用水位落差集中發電,滿足民眾夜間用電需求,屆時九蛙隨著日月潭水庫水位回升,初估可能又會有2到3隻青蛙再度潛入潭面下。台電大觀發電廠解釋,由於日月潭水庫兼具發電功能,且採「水」循環設計,在發電後的餘水未回抽至上池前,日月潭水庫單日的水位落差變化往往可達2公尺之多,這也是「九蛙疊像」的青蛙露出數量,時常變來變去的主因。水利署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也指出,日月潭水庫蓄水量今日雖較昨(13日)下降0.33%,但有效蓄水量仍維持在1億多萬立方公尺的水平,占總蓄水量約近9成,且隨著一期稻作到來,經水源調配會議後,本月中旬起日月潭水庫提供灌溉用水量,將從去年12月的每秒5噸(CMS)增加3倍至15噸(CMS)。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也說明,之後會再視南投、彰化、雲林等3縣市農用需求,再謹慎評估提高灌溉供水量,所以目前並無缺水危機,對於提供民生及作物灌溉用水,也保證沒有問題。
冬天少雨仍滿水…日月潭「九蛙疊像」露1蛙 水利署曝2主因
冬天是雨量最少的季節,不過南投日月潭的水位並沒下降,仍接近水位全滿的狀態,也讓水情指標「九蛙疊像」沒入水中,未出現全部露出的情況,相當罕見。對此,水利署解釋,主要和2個原因有關。根據台灣水庫即時水情資料,日月潭近日沒有下雨,水庫昨(17日)水量更是下降0.27%,但蓄水量仍有92%,水蛙頭步道有不少遊客路過拍照,而「九蛙疊像」只有最上面的一隻露出水面。日月潭近日沒有下雨,但水位還是接近全滿。(圖/翻攝自九蛙伊達邵YouTube)中區水資源局分署指出,每年二期稻作時間約在7至11月,是水量需求最多的時候,進入採收期後,到隔年農曆過年前,多半處於休耕期,農用水需求量降低,目前供應灌溉水僅5噸(CMS),相較高峰期少了10倍,加上今年夏天颱風頻繁,水庫下游的集集攔河堰於11月底展開整修工作,估計到12月24日,以確保堰體結構及供水安全無虞。日月潭水庫發電後的餘水,沒有像過去往集集攔河堰排放,而是存放在水里鄉大觀、明潭等水力發電廠的下池,再視情況回抽到上池,避免水資源浪費,這也是日月潭水庫至今仍維持滿水位狀態的主因,和天氣變冷沒有關聯。
強烈大陸冷氣團正式達標! 氣象達人10點提醒: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
受到今年冬季第一波較明顯的冷空氣南下,配合夜間輻射冷卻作用影響,今天清晨最低溫出現在基隆七堵的7.7度。對此,氣象達人彭啟明也笑稱「輻射冷卻真的是一個頑皮孩子!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吳聖宇今(18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受到今年冬季第一波較明顯的冷空氣南下,配合夜間輻射冷卻作用影響,今天清晨最低溫出現在基隆七堵的7.7度,其次為苗栗公館7.9度,包括大台北到桃竹苗一帶還有不少空曠、郊山地區觀測到8至10度低溫,中南部空曠地區則普遍在10至12度左右。吳聖宇續稱,作為指標的台北站也在清晨5點16分觀測到12.4度低溫,雖然隨後馬上就反彈回升,但在新的冷空氣標準計算方式中,「已經算是正式達標強烈大陸冷氣團」,過去最早出現強烈大陸冷氣團的紀錄是1968年10月25日,這次沒有打破新的紀錄,但也已經早於統計上出現強烈大陸冷氣團的氣候平均日期(11月22日到12月26日),算是很早就達標的一年。吳聖宇解釋,不過這種輻射冷卻低溫時間都很短暫,溫度很快就會回升上來,預估今天白天北部、東北部的高溫大約在19至20度,花東地區21至22度,中部22至24度,南部地區溫度比較高,高溫還是可以來到24至26度,北台灣感受仍是有些冷冷涼涼,其他地方就比較舒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晚到明天(19日)清晨可能還有一次輻射冷卻低溫發生的機會,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還是有機會逼近10度上下,要等到明天白天冷氣團減弱,各地高溫就會普遍較明顯的回升上來,北部、東北部高溫可以到21至23度,花東地區高溫23至25度,中南部高溫可以到25至27度,相對就比較舒適,中南部在陽光下可能又會有些溫暖起來。吳聖宇也表示,這也可以看出日夜溫差變化很大,尤其是中南部地區,提醒早出晚歸的朋友務必要注意身體健康。下週一(20日)之後溫度會繼續回升,但整體仍是日夜溫差變化大的型態,要持續留意白天、夜晚之間溫差變動的情況。此外,氣象達人彭啟明今也在臉書發文提醒10點:今晨低溫下降,基隆七堵僅7.7°C,苗栗公館7.9°C。北台灣、桃竹苗地區見8-10°C低溫,中南部10-12°C。台北站今晨達12.4°C,標誌今年首次強烈大陸冷氣團。白天陽光回升,北部、東北部高達19-20°C,中南部24-26°C。今晚至明晨可能再遇低溫,中北部、東北部或降至10°C附近。明天冷氣團減弱,各地溫度顯著回升,北部21-23°C,中南部25-27°C。週末晴朗穩定,適合戶外活動,沿海需注意風浪。下週一至三偏東風,東半部零星雨,其他地區穩定。下週四後東北季風增強,東半部降雨機會增加,其他地區維持穩定。未來一周大致晴朗少雨,日夜溫差大,適宜活動。
台灣上空破一個大洞 氣象粉專揭「超大颱風眼」:暫時進入少雨期
氣象局指出,今明2天天氣穩定,16日(周六)以後南方低壓水氣北上,各地降雨機率提高,直到19日(下周二)水氣才會減少,天氣再度趨於穩定。對此,氣象粉專也指出,台灣接下來將告別海葵颱風起漫長的下雨天,短期內不會有颱風活躍的跡象,「暫時進入少雨期!」氣象局課長林秉煜指出,今明2天天氣穩定,早晚偏涼,今日午後南部、各地山區降雨機率較高,入夜天氣回穩。不過15日(周五)受到台灣東側的低壓系統影響,東半部沿海有零星降雨,午後降雨範圍略增。此外,16日至18日受台灣西南側低壓水氣影響,東部、南部整天降雨機率提高,其他地區也會出現午後雷陣雨,直到19日水氣減少,天氣才會再度回穩。對此,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昨(12日)也發文指出,最新模式的累積雨量預報顯示,台灣一帶區域,將暫時進入少雨期,「歐洲模式甚至直接報一個洞出來,不說以為是什麼超大颱風眼。」此外,未來7到10天,除了山區仍有午後陣雨外,大部分地區都是少雨晴朗的天氣,「從海葵颱風起漫長的下雨日子,總算告一段落。」中長期預報也顯示,接下來2、3周,台灣周遭區域較為偏乾,短期內也沒有颱風活躍的跡象,「恭喜大家可以休息一下啦!」
午後陣雨連下6天 曾文水庫蓄水率重回15% 估進帳800萬噸水
農田水利署8日宣布嘉南平原2期稻作停灌休耕後,曾文集水區9日至14日竟接連6天降雨,累積91毫米降雨量,預估可讓曾文水庫進帳800萬噸水,蓄水率也回升至15%。針對可能侵襲南台灣的泰利颱風,南區水資源局也盼能帶進適足的颱風雨。嘉南平原大旱未解,農水署評估曾文與烏山頭水庫現有水量,除了灌溉用水外,還要負擔民生與產業使用,恐怕不足以供灌2期稻作,日前決定2期稻田停灌。不料,消息才剛宣布,曾文水庫集水區連日卻傳來雨訊。鑑於對流雲系旺盛,曾文集水區9日至14日連續降下大雷雨,累積雨量逼近百毫米。其中,10日至13日每天都有兩位數的雨量進帳,累計6天降雨量91毫米,進帳800萬噸,目前蓄水量7600萬噸;至於烏山頭水庫蓄水量為3900萬噸,兩者合計1億1500萬噸,蓄水率接近2成。南台灣旱象未除還逢連日高溫,民生用水大增,主供台南市民生用水的南化水庫集水區同樣少雨,但因靠每天持續從甲仙攔河堰越域引水,蓄水率一路回升破7成,暫時用水無虞。南台灣各水庫十分依賴颱風雨,台灣卻已1400天無颱風登陸,但昨天南方海域上空形成的泰利颱風,中央氣象局預估可能為台灣引進水氣,南水局認為是解除嘉南平原旱象的新機會。南水局副局長何達夫表示,期盼泰利颱風能為水庫帶進適足的颱風雨,餵飽南台灣水庫。
水質變差有異味 居民怨不及早通知
連日炎熱少雨,基隆河流速緩慢,河水自淨效果變差、水質混濁。而專供基隆、新北市汐止區自來水的新山水庫連帶受到影響,新北市議員張錦豪近日接到民眾陳情,家裡自來水黃濁且有怪味、怨聲載道。對此自來水公司指出,日前發現基隆河水色度偏高,已增加投放處理藥劑,因此出現水色偏黃、藥味重的狀況,建議民眾可流光水塔舊水,再注入新水。張錦豪近日接到汐止民眾陳情,多個社區水塔流出的自來水又黃又濁,喝起來還有異味,張錦豪第一時間通報自來水公司並要求查明,而基隆市暖暖區也傳出有民眾反映水質偏黃。自來水公司立即派員至各社區水塔採水檢驗,經過檢測水質,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自來水公司指出,因先前氣候炎熱少雨,基隆河水量銳減,河水自淨效果差,降雨後基隆河水質變為混濁,自來水公司增加投放處理藥劑,所以出現水色偏黃、藥味重的狀況,建議民眾先流光水塔內的舊水。此外,汐止好吉市社區張貼公告,提醒住戶「因自來水新山水廠供水出現問題,自來水供水偏黃及有異味,請住戶暫購礦泉水飲用,由於水廠尚未告知修復時間,待確認後將立即安排清洗水塔。」張錦豪指出,水公司發現狀況,應及時說明,解決民眾疑慮,免得民眾喝到不潔的水,危害健康,以確保民眾用水權益。「難怪洗澡的水黃黃的,且持續快1周,水廠真的很誇張!」民眾獲悉後抱怨連連。民眾說,有問題不及早通知,不知道已喝入多少汙濁的水,相關行政部門為何不盡早告知,起碼可以事先準備飲用水。
四川炎熱少雨「高溫飆42度」 自來水公司籲節約:1個月洗2次澡就好
台灣中南部水情吃緊,若再不下雨,可能要開始限水。而中國四川也傳出水情告急,當地自來水公司呼籲民眾節約用水,沒想到其中1條竟建議「每個月洗澡2~4次最適宜」,掀起一番討論。四川涼山州最近持續炎熱高溫的天氣,5月29日涼山州多數地區都出現今年以來的最高溫,個別地方最高氣溫達到42度。受到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涼山州會東縣城鎮居民生活飲用水水源告急,因此自來水公司呼籲節約用水,列出12項建議,包括廚房用水和清潔用水,然而第12項卻稱「過於頻繁洗澡並不對皮膚健康有好處,每月以2-4次最為適宜」。自來水公司建議,1個月洗澡2~4次就好。(圖/翻攝自微博)消息曝光後,引發大批網友反彈,紛紛留言:「誰倡導的誰示範」、「這麼熱的天,每月洗4次,怕不是要餿哦」、「建議一生洗3次」、「天氣這麼熱不每天洗,怎麼行啊」、「讓領導少沖廁所,少泡茶喝水」、「北方至少都要一個禮拜洗一次,南方一個禮拜洗一次,身上還能聞了麼?」對此,自來水工作人員解釋,並非說1個月只能洗這麼多次澡,市民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用水,主要目的是倡導市民節約用水。
春雨20年來最少 南部解渴再等等 寄望5月下旬
過去一季冷熱交替頻繁,整體氣溫為正常至偏暖,但降雨方面,除了4月下旬受到鋒面影響造成中部降雨偏多外,2月至3月間降雨偏少,春季累積雨量為史上同期第4少,也是20年來同期最少的一年,不到平均值的6成。而南部解渴則要再等等,預估夏季季風環流有機會在5月下旬建立,才會帶來大規模降雨。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今年2月至4月底這段時間,溫度變化上偏暖,主要因為今年春季北方冷空氣強度偏弱;至於降雨偏少原因,從2月1日至4月降雨來看,雖然每一次鋒面都會帶來降雨,但較為零星,較明顯春雨只有3月中旬至3月下旬,及4月中下旬因旺盛對流,才為中部以北帶來明顯降雨,而造成今年春雨偏少的原因,包括反聖嬰現象、反氣旋增強等,使台灣周邊天氣穩定、乾燥,導致少雨。呂國臣表示,梅雨季時北方高壓退縮、暖氣團往北,此時在台灣易形成滯留鋒,並帶來短時強降雨,每年梅雨季雨量變化大,如2012年曾降下史上最多的891.1毫米,但最少的1980年僅有193.4毫米。外界關注今年梅雨季帶來的大規模降雨,是否會較過去晚發生?呂國臣說,過去20年趨勢顯示,梅雨季大規模降雨的時間有往後延遲,仍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間,顯著降雨要有西南風及北方冷空氣配合,預估5月中上旬西南風建立機率較小,有機會在5月底建立,北方冷空氣適時南下,才會帶來明顯降雨,屆時南部才有機會解渴。呂國臣指出,從動力模式分月預測顯示,5月至7月氣溫為正常到偏高,5月雨量為正常至偏少,6月為正常,7月尚未有偏少或偏多訊號,預測整體雨量為正常。
春雨加持! 桃竹水庫增加1200萬噸
近期一波春雨讓中部以北水庫有明顯進帳,桃園市石門水庫近5天以來,水庫水量增加736萬噸,新竹寶山加寶二水庫則增加514萬噸,北區水資源局表示,由於桃園、新竹地區水庫蓄水率在這波春雨挹注下回升,目前石門水庫支援新竹地區供水,從每天的18萬噸降至10萬噸,評估穩定供水可延至6月底。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郭耀程指出,今年以來北部地區少雨,石門水庫4月19日水位下探到226.7公尺、蓄水率38.4%;新竹寶山和寶二水庫的蓄水量則跌到1354萬噸、蓄水率39%,水情相對吃緊。在春雨挹注這5天以來,石門水庫集水區持續降雨入流,期間累計降雨量為78.8毫米,截至19日蓄水量增加736萬噸達到8619萬噸,蓄水率也回升至42%,水位則增加1.4公尺來到228.1公尺。另寶山及寶二水庫系統,累計降雨量為218.9毫米,蓄水量增加514萬噸到達1868萬噸,蓄水率則增加12.2%回升至51.2%,郭耀程也說,目前翡翠水庫支援板新地區水量每天仍達80萬噸以上,自今年1月中旬以來新竹地區水情較緊,石門水庫每天支援新竹供水至今,每日約18萬噸,由於這波春雨造成頭前溪溢流增加河流取水使用,在這波春雨挹注下,石門及寶山、寶二水庫水情幫助不無小補,也能延長水庫穩定供水。北水局呼籲,預估這波降雨後,石門水庫可以穩定供水到6月底,仍請大眾務必持續節約用水,讓水庫水情維持下去。
水庫解渴有望?梅雨鋒面抵達時間曝 專家預測:有2波
南台灣近來降雨少,水情愈來愈嚴峻,恐面臨30年來大旱災。氣象專家賈新興便預測,今年梅雨時間有2波,5月26日前的環境不利降雨,5月28日開始才有利梅雨鋒面建立,第2波則要等到6月7日之後,希望可以為水庫解渴。賈新興昨(11日)在臉書PO出美國系集氣候預報資料,是預測有利梅雨指標的預報紀錄,當水平風切(紅線)和垂直風切(藍線)同時大於零值線,且持續一段時間,代表環境有利梅雨鋒面的建立。而最新預報顯示,首波是在5月28日至6月3日,第2次是在6月7日之後,持續時間更長,並且於6月9日前後同時伴隨西南季風(紫線)的增強。有利梅雨指標的預測資料。(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至於未來天氣狀況,賈新興今天在臉書分析,13日至14日北部山區及花蓮山區午後有零星短暫陣雨,15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全台有短暫雨,16日至19日午後北部山區和花東山區轉多雲。5月25日前不利降雨。(圖/翻攝自賈新興YouTube)展期資料顯示,觀察22日至28日的降雨機會,之後至5月25日前環境穩定不利降雨,5月26日才會轉為有利降雨的環境,因此提醒民眾要節約用水。而近期為水稻葉稻熱病好發時期,農民要加強防範,並掌握防治時機,高屏地區芒果正處果實生長期,果實蠅監測資料顯示蟲數逐漸攀升,且芒果及荔枝已進入小果期,乾燥少雨有利果實蠅繁衍,須做好田間衛生管理,並同步在田間懸掛果實蠅誘殺資材,避免果實蠅為害造成果實品質受損。此外,部分地區田間發現芒果佳喙管薊馬危害略增,要多注意防範細菌性黑斑病、炭疽病、薊馬及葉蟬類害蟲,在風雨來臨前後及時加強防治,以確保果實品質及收成。
台南水情吃緊亮橙燈 陳建仁:到6月都不用太擔心
台南水情嚴峻,水情燈號呈減量供水的橙燈。行政院長陳建仁8日視察台南安平再生水廠,並聽取水利署長賴建信的水情簡報後表示,目前曾文水庫的蓄水量,直到6月底都不用太擔心。往年都在4月至5月出現萬螢飛舞景象,今年因少雨缺水,影響螢火蟲成長,台南白河區南寮賞螢季延後舉辦。陳建仁認為,缺水不只是台灣的問題,全球都面臨環境變遷帶來的缺水問題,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因應方式;依曾文水庫現有蓄水量,直到6月底都不用太擔心,只要中央、地方政府及企業合作,供水計畫會愈來愈好,將能減輕南部供水壓力,實現環境永續發展及綠色經濟。陳建仁強調,政院團隊除宣導節水外,中央與地方也已展開「2023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合作,將透過水庫清淤、擴大再生水建設等措施,開闢新的水資源供應來源。台南白河區南寮社區賞螢季活動則受缺水影響,總長約1.8公里的賞螢步道,目前僅有零星螢火蟲現蹤,南寮農村文化產業協會理事長侯春南表示,螢火蟲的幼蟲喜歡在無汙染、陰涼和潮溼的環境下生長,幼蟲主要捕食如蝸牛、蛞蝓及蚯蚓等生物,成蟲則會吃露水和花粉,今年截至目前因為白河山區雨下得少,螢火蟲也姍姍來遲。侯春南說,這幾天雖然已見零星,但數量跟以往相比還是差一大截,南寮社區賞螢季開跑時間未定案,畢竟還是希望螢火蟲已有一定數量再舉辦。
75年新低…今年創「史上第2少雨」 專家曝這天後:環境有利降雨
春雨不如預期,無法解除南部旱象,水情仍然嚴峻。氣象專家賈新興分析台灣13個平地測站,歷年的2至3月的累積雨量,今年竟創下75年來新低,也是史上第2少雨的一年,讓人擔憂。賈新興在臉書PO出統計圖表,統計1947年以來全台13個平地站的3月平均累積雨量,今年3月只下了30.65毫米,創下史上第2少雨年,僅次於1948年的25.28毫米,長期中位數是97.2毫米。另外,今年2至3月累積降雨也是史上第2少,僅有84.05毫米,僅次於1955年的59.0毫米,長期中位數是191.2毫米。歷年累積雨量。(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至於未來天氣重點,賈新興指出,明(8日)台中、南投、嘉義及台南山區午後有零星短暫陣雨,9日熱帶性低氣壓有8成生成機率,將朝菲律賓中部前進,不影響台灣。展期資料顯示,至5月20日前環境穩定不利降雨,5月26日轉為有利降雨的環境。指標顯示5月20日前環境不利降雨。(圖/翻攝自賈新興YouTube)根據美國系集氣候預報資料預測指標,紅線數值較高表示較容易下雨,但目前來看,要等到5月26日左右才會有變化,因此在這之前,要下雨比較困難,天氣也會比較炎熱,呼籲民眾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