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樣多量
」華人超市王3/大華超市台灣採購公司曝光 國外看到MIT商品都是「這樣來」
全美最大華資連鎖超市大華超市,販售不少台灣食品,創辦人陳河源來自台灣台中,CTWANT獨家找到大華設在台中大肚的採購公司「台灣華擎」。內部人員表示,具有台灣記憶的食品,不見得符合各國食品安全規範,能在海外看到台灣食品上架銷售,背後需要非常多的努力。CTWANT記者前往台中大肚台灣華擎廠房拜訪,一名主管呂先生表示,「大華是我們比較重要的客人,量具規模性,因為有這樣base(基礎),讓我們再去服務更多客人。我們也出口到歐洲、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最遠到挪威。」「大華經營的客群是亞裔華人,不是只有台灣,還包括越南、香港、中國…,台灣華擎對大華而言只是其中一個產品供應來源。」根據台灣華擎官網顯示,台灣華擎擁有1200坪專業廠房,能同時容納6個40呎HQ貨櫃,提供專業商品資訊、併貨、貿易流程和財務行政管理,滿足海外華人少量且多樣商品需求,給予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合作品牌包括,萬家香、金蘭、枝仔冰城、小磨坊、巧益豆干…等。據了解,大華超市常有來自台灣的生鮮蔬果,不過台灣華擎表示並沒有輸出蔬果產品,應是透過其他外貿公司出口,或是透過技術移轉在美國大華的農場所種植。(圖/中新社)「台灣華擎扮演的角色,是把Made In Taiwan的產品推銷給海外的客人,幫客人跟工廠溝通包裝、規格、數量、價格,且能滿足少樣多量的需求,我們一個20呎貨櫃,有40家廠商,200多個品項,2000多箱都裝在裡面。」呂先生表示。依經濟部公司登記,台灣華擎公司負責人為陳河源,針對陳家有無參與管理,呂先生回應,「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管理的方式,不是絕對A或B,我們也各司其職,我能回答的就是這樣。」雖然對大華的問題一律三緘其口,但他仍樂意分享台灣食品外銷的「眉角」。台灣華擎成立於2005年,呂先生說,成立初期很辛苦,直接帶著客人去台灣賣場挑產品,但發現知名熱銷和食品安全是兩件事,「進出口會牽扯海關和當地文化思維,要符合各地規範,食品工廠就需要更嚴謹應對,包裝、規格和銷售價格也都必須重新考量。」「貨能暢其流,才有後面的經營銷售;就算再有名、再好吃,但無法出口,講的天花亂墜,也只是妄想。」呂先生說,台灣華擎想提供更多選項,但常會因為規範而卡住,在台灣銷售和出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為符合亞裔二代的飲食口味,大華超市近年也多了很多來自泰國、菲律賓、越南的食品,台灣華擎表示,「我們只是其中一個產品供應來源而已。」(圖/翻攝自大華超市臉書)他以沙其馬為例,台灣常見包裝售價是一包10入99元,賣到美國售價調漲後與過往認知出現落差,台僑覺得貴就不會買單;而黑糖口味外觀偏黑,也會被海外市場認為賣相不佳,同樣產品放到美國市場,客人接受度不高,產品和行銷策略都需要重新調整,考量經濟效益,有亮點、記憶點的產品,不見得都適合出口或必須修改商品規格。呂先生解釋,一般採購貿易商只負責打電話叫工廠出貨併櫃,不會注意保存期限,也不關心貨出到哪,台灣商品好不容易在亞裔市場上架,「若沒有足夠的時間銷售,最終可能降價出清,影響消費者對該產品定價的認知,變成惡性循環。」『因此,台灣華擎從併貨送到客戶手上維持較長的保存期限、關心客戶收貨狀況、上架銷售情況,甚至客戶端覺得在當地市場銷售不佳還能保有訂單彈性。」呂先生表示。為何要如此「雞婆」?他坦言,若客戶的產品賣不好,影響下單迴轉率,甚至不再下單,就會直接影響公司營運。
悲情股王1/大立光因「跌得少」重返榮耀 法人:前方還有好幾片烏雲
曾不可一世的台股股王大立光(3008),五年前因美中貿易戰等局勢丕變,獲利及股價驟降,丟失股王寶座,直到7月6日因矽力-KY(6415)一股拆四股停止交易,信驊(5274)大跌5.29%以1610元作收,「跌的較少」的大立光,以下跌2.56%收在1710元重登股王。大立光「意外」重返股王,「某種程度上,代表下游的零組件產業有機會表現比上游半導體產業好。」法人指出。萬寶投顧總監蔡明彰認為,大立光重返股王,除了股價跌得少,再者是受惠於下游缺料緩解,自然有利於大立光出貨增溫。向來有「老實樹」之稱的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今年第二季法說會上釋出的訊息,確實如倒吃甘蔗般,逐季轉好。「從年初的『1月業績不好、2月會更差』,首季法說會的『4、5月不會比3月好』,6月股東會認為『一般』,7月14日法說會則釋出『7月比6月好、理論上8月比7月好』。」從林恩平看法的轉變,市場普遍認為,代表公司還是看好下半年,看法已經是較之前好轉。不過林恩平的訊息,從來不是無風無雨,他在日前的法說會上補上一句,「客戶端對產品銷售,還是持相對悲觀的看法。」這指的是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動能趨緩問題,也攸關大立光能否坐穩股王寶座。研調機構TrendForce表示,2022年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量為3.1億支,季減12.8%,第二季全球手機生產量將降低至3.09億支,全年出貨量則由原先預估的13.8億支,調整為13.66億支,產量年增率也隨之向下調整到2.5%,且隨著疫情、缺料、通膨、地緣政治等問題,不排除持續下修全年產量。華為手機遭美國禁售,是大立光跌落股王的關鍵因素之一。(圖/中新社)「基本上,大立光登上股王,再由盛轉衰,都與手機有極高連動性。」產業人士說,首先是佔大立光營收比重高達20%的華為,在2019年美中貿易戰遭到禁售,儘管後來華為又推出子品牌新榮耀,但是對大立光的貢獻仍無法跟原本的華為相比。再者,蘋果(Apple)的分散供應商策略,法人表示,大立光毛利率一度進逼70%大關,遠比蘋果還高,蘋果試圖砍價不成功,轉而培養新供應商,一如之前,蘋果除了找鴻海(2317)代工組裝iPhone,又找和碩(4938),甚至中國廠商立訊。只是林恩平想不到的是,蘋果決定培養其他供應鏈的決心相當堅定,甚至不惜延後新機鏡頭的升級。儘管,重押高階手機鏡頭的大立光近年也切入車用及AR/VR/MR等新市場,但尚未大舉進軍。「大立光車用光學模組都有供應給電動車品牌廠,目前規格還不高,之前所導入的解法,到目前都還再被車廠使用。」照林恩平的說法,廠商升級速度較慢。至於 AR/VR/MR 光學產品應用,林恩平則認為,「其對光學精細度要求不高,要求重點在耐磨擦、不能有壞點,公司現有設備就可以做。」法人指出,「大立光對車用定位在『相對低階』的市場,儘管2021年成立『大根光學』,但目前佔集團營收比重,仍僅個位數。」與勁敵大陸「舜宇光學」,近年從車用鏡頭反攻手機鏡頭,迅速崛起超車的策略,大立光顯然獨鐘手機鏡頭戰場。 對於AR/VR/MR等新應用領域,大立光認為是不需要高階技術的市場。(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至於AR/VR/MR等領域,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2年AR/VR裝置出貨量將上修至1419萬台,年成長率43.9%,儘管出貨量看好,但並未受大立光青睞。「VR 裝置所使用的鏡頭,作用主要是眼球追蹤,規格連VGA都太高檔(約30萬畫素),只有10幾萬畫素就夠用。」法人指出,從林恩平釋出的訊息可知,在專攻少樣多量市場的大立光眼中, VR這塊市場還「不夠肥美」。不過林恩平對於7、8月的看法,也間接證實了,下半年確實還有旺季的機會,且之前一度傳出砍單的蘋果iPhone 14,從目前供應商狀況來看,也沒有這樣的現象,換言之,蘋果新機的銷售狀況,也將直接關係到大立光股王寶座。
力晶同樂會1/從3000萬元到3000億元 黃崇仁上市路走了9年
12月6日,力積電(力晶積成電子製造,6770)終於要上市。「很不簡單,替你高興能夠這樣轉型!」去年12月9日力積電上興櫃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向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道賀,事隔一年,順利轉上市。這一條「回歸」上市路走了9年。力積電前身為1994年成立的力晶半導體,2010年改名為力晶科技(5346),2012年下市,黃崇仁背負1,200億元債務,2014年轉型專業圓代工(Foundry),還清負債開始獲利,2018年將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力積電,隔年收購母公司晶圓廠,2020年重新上櫃。黃崇仁不諱言,「力積電轉型晶圓代工,正是向張忠謀致敬。」張忠謀之於黃崇仁,既是貴人又是恩師。兩人的深厚關係,早在1998年力晶上市前就建立,當年聯電(2303)想吃下力晶,黃崇仁找了張忠謀救援,「聯電加上力晶的5萬片產能後,台積電的老大就會變老二。」後來台積電由旗下世界先進跟力晶電策略聯盟,入股11%。黃崇仁跨入半導體業,鎖定DRAM。「以前力晶賺很多錢,但是也賠很多,起起伏伏,因此很羨慕台積電一直賺很多錢。」當DRAM產業被韓國大廠殺價砍價血流成河後,黃崇仁想方設法要把力晶電轉型成「台積電」,擺脫DRAM慘業的厄運。以DRAM製造為主的力晶,遭遇韓國大廠砍價搶市惡性競爭,出現巨大虧損,2012年底時股價剩下0.29元,不得不走向下櫃道路。(圖/報系資料庫)11月9日宣布上市的記者會上,黃崇仁想起張忠謀夫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曾經問他,「力晶半導體做這麼大,你資金怎麼開始的?我告訴她,父親給我3,000萬元,之後沒有跟爸爸拿半毛錢,現在公司上市已經是3,000億元的公司。」對於這1萬倍成長,黃崇仁驕傲地說,「沒有辜負父親!」回首這段創業路,黃崇仁最費心就是由DRAM代工廠,變成晶圓專業代工廠。「因為以前做DRAM,一個產品可量產十萬片,現在一個晶片產品只能做一千片、兩千片,生產線只能慢慢調整。」黃崇仁說。「力積電花了不少力氣讓生產模式少樣多量變成多樣少量,這就是我們的突破,堅持到底是能走到今天的關鍵。」放眼全球半導體業,做DRAM就做DRAM、做邏輯晶片就做邏輯晶片,壁壘分明,就連三星要做邏輯晶片,也是分出一家公司來做,像力晶這樣從DRAM轉型為力積電做晶圓代工的公司,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力積電現有兩大產品線,一條是記憶體代工,約占營收45%、一條是邏輯晶片,占營收比55%;前者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動態存取記憶體(DRAM)及邏輯運算功能的新世代記憶體,後者則以取代性低的利基型產品為主,像是顯示器驅動、電源管理及功率元件、影像感測器、微控制器等。今年3月力積電苗栗銅鑼廠舉行破土典禮,將打造產能10萬片的12吋晶圓廠,預計2023年完工。(圖/胡華勝)據產業分析機構IC Insights資料顯示,力積電2020年的全球半導體市占率僅2%,微不足道,但從產品線來看就很不一樣。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說,「手機電源管理IC市占為30%、顯示器驅動IC約在30%、手機光學防手震IC市占高達75%、NFC與RFID等通訊IC也各有20%及30%市占、容量2GB以下的物聯網記憶體市占超過50%。」轉型後的力積電戰術變靈活。「未來在wafer on wafer技術的應用下,將著重在邏輯加上記憶體異質晶圓代工的市場,力積電有機會卡位像是HPC(高效能電腦)這類對儲存速度快、資料比對快需求的應用市場。」謝再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