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油炸
」40歲工程師「這習慣」引發腦中風 醫師:晚睡會增加風險
過去常說,人體的複雜程度遠比任何一種機械還要精密,一點點小問題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就會演變成難以挽回的悲劇。近日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就提到,有一名40歲的工程師因為長期熬夜引發腦中風,在歷經一年的調整之後,身體終於康復。劉博仁醫師也為此提到,經常熬夜晚睡,是會增加血壓不穩定以及腦中風的風險。劉博仁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一位40歲的工程師,不僅長期晚睡熬夜,三餐還不定時,自己本身又喜歡吃油炸的食物,健康檢查呈現血壓偏高以及三酸甘油酯偏高的情況。結果在某次工作到晚上時,該名工程師突然頭暈頭痛,送到醫院去後,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工程師也為此住院開刀治療。後來平安出院後,該名工程師找劉博仁醫師來調理身體,當時該名工程師自述已經改掉所有的習慣,早睡、適度運動、多吃蔬果,少吃油炸。但是在離開診間時,該名工程師感嘆「從來不覺得這種悲劇會發生在我身上,劉醫師你要跟很多人宣傳衛教啊,真的到我發生中風才知道一切疾病都是自己造成的」。劉博仁醫師表示,這已經是一年前的事情了,目前這名工程師恢復狀況良好,但同時也藉這個機會提醒喜歡熬夜的朋友,真的要注意身體的健康。劉博仁醫師也明確表示「經常熬夜晚睡,是會增加血壓不穩定以及腦中風的風險。」
炎夏肌膚出油好困擾,如何戰痘 遠離出油肌?
油性肌膚即使沒有長痘,也會伴隨許多肌膚困擾。分泌過多油脂的肌膚,隨之而來的毛孔堵塞、粗大、發炎……尤其天氣漸熱,更是容易影響肌膚,油性肌膚該如何正確的清潔保養,成為重中之重。肌膚出油原因多,出油降低能減少許多問題面對諸多肌膚油膩問題,醫美診所翁子騰醫師表示,導致肌膚出油量大的原因有許多。先天較不能控制的,例如賀爾蒙變化、遺傳因素等;後天原因如作息不正常,愛吃油炸、辛辣、含糖量高的食物等,都會影響肌膚出油量。少數人本身內分泌失調,或長期服用類固醇,都會導致出油量異常增加。天氣炎熱出油量增加,帶來社交影響不容小覷春夏季天氣越來越熱,翁子騰醫師說,根據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出油量就會增加百分之十;出油量變大,面部與頭皮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頭皮出油,容易產生頭皮屑,甚至頭皮毛囊炎的產生,頭皮也會因而出現油耗味;臉部出油,則是容易有痘痘、粉刺、毛孔粗大的問題。不論是頭皮的油耗味,或是臉部出現的外觀瑕疵,都讓人困擾,有些人因此社交上出現問題,更遑論需要與人見面互動的職業,影響更巨大。錯誤清潔方式要小心,適合出油肌關鍵字大公開許多人面對炎熱夏日,有自己的應對方法,但清潔方式不見得正確,一些錯誤作法,反而會給肌膚帶來傷害。翁子騰醫師舉例,有人洗臉時,覺得自己出油量大,選擇清潔力強的洗面乳,若為求乾淨,使力過度,反而會刺激肌膚,導致皮膚損傷。翁子騰醫師提醒,如果洗臉後,臉部有刺激、搔癢、泛紅的狀況,都是清潔力太過頭的表現。翁子騰醫師建議,出油量大的人,在保養和清潔用品的選擇上,要避免酒精、油性品,同時可選用含有“non-comedogenic”非致痘性關鍵字的物品,防曬可選擇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的成分,比較不會刺激皮膚。▲翁子騰醫師出油肌 青春痘怎解?服藥外的其他解方從頭皮帶來的油耗味、毛囊炎,到臉部肌膚的各式痤瘡、青春痘,只要能從根源上改善──即異常出油──都有助減緩問題產生。除了市售控油保養品,較為常見的就是口服A酸之類的療法,然而這類藥物有其使用限制:如孕婦,或者備孕中的人不適合;服藥後也有容易口乾舌燥、流鼻血、影響肝功能的副作用。如果不適合服藥,或者對藥物有疑慮的人,翁子騰醫師說明,不妨選擇其他科技,例如藍雷射進行治療。藍雷射能控油的原理,主要是用1450nm的雷射波長,針對皮脂腺做抑制,選擇性的破壞皮脂腺,讓全臉的皮脂腺分泌降低,達到控油去痘的作用,也能使用在頭皮,讓油耗味和因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發炎問題,得到妥善控制。還你好臉色!藍雷射戰痘油擊!翁子騰醫師以藍雷射為例,約十五分鐘的治療,第一步主要是控油,利用溫和的1450nm雷射掃全臉,讓全臉的皮脂腺做抑制;第二步是針對發炎的痘痘,或是出油、粉刺比較嚴重的地方加強;第三步則用450nm的藍光將全臉消毒殺菌。透過減少出油加殺菌,減輕發炎問題。通常在第一次治療一個禮拜後,能感受頭皮或臉部的出油量下降,粉刺、發炎痘痘也有所改善。一般來說,三個月後能感受到發炎程度下降,痘痘與出油量減少。遠離出油肌 日常生活從根本做起翁子騰醫師表示,容易出油的肌膚,需要比平常人更注意,對生活方式也要更加控制,例如減少熬夜、少吃油炸物,只要能減少肌膚不正常出油,就能減緩後續引發的各類問題,讓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炎,臉部青春痘、粉刺等問題,都得到良好緩解,從根本做起,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夫妻雙雙確診大腸癌…全和不良飲食有關 醫師警告了
太震驚!中國杭州有一對夫妻,在醫院雙雙檢查出早發型大腸直腸癌,讓人大感意外,原來是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醫師也給出警告了。據《富陽日報》報導,章男和孫女這對夫妻最近急壞了,4月初預約了無痛胃腸鏡檢查,結果發現2人都是多發大腸息肉,章男的橫結腸肛側有1處不規則腫塊,孫女在直乙移行部見1處不規則腫塊,病理結果均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過了半個月,安排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孫女的長到息肉一次切除,但章男就沒這麼幸運,手術過程中發現橫結腸肛側的腫塊抬舉徵陰性,代表無法做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手術。幸虧倆夫妻及時發現,都是結直腸癌早期,後續做好定期追蹤就好,醫師指出及時治療意味「生存期教長」,今後的生活品質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夫妻飲食習慣不佳導致。(圖/翻攝自富陽日報)至於為何這對夫妻會同時罹患同一種癌症?原來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章男和妻子比較節儉,平常一餐吃不完,就把剩菜放進冰箱,第2餐繼續吃,有時還和新鮮的菜混一起炒著吃,常常是一樣菜吃3天。醫師提醒,腌菜和隔夜飯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過量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在口腔、胃內和腸道中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結合為亞硝胺,亞硝胺為Ⅰ級致癌物,有引起食道癌、胃癌、腸癌等高度風險。幸好結直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過,早期往往無症狀,便血症狀與痔瘡有些相似,很容易被忽視,假如出現3種狀況要注意:1、大便性狀的改變:如糞便形態異常、便中帶血等情況2、出現陣發性腹痛:早期疼痛可能不明顯或僅有隱痛,排便時疼痛可能加重3、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加,出現排便不盡感等醫師也建議,平常應少吃油炸、醃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另外也要適度鍛鍊,控制體重。
4類人「易得子宮肌瘤」 醫曝5習慣能預防
每4名女性就有1人長有子宮肌瘤!新竹國泰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其常使得女性經血量多、經期疲勞、頭暈、貧血,也可能發生便秘、頻尿等情況。而且肥胖、攝取超過500毫克咖啡因、常吃油炸燒烤及加工肉品的女性,都有更高機率罹患子宮肌瘤。因此養成少吃油炸燒烤、少熬夜喝酒、多運動、多吃蔬菜等好習慣就是預防的關鍵。醫師張瑜芹在臉書粉專《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發文衛教,根據統計,每4名女性就有1人長有子宮肌瘤,40歲以上女性更有5成患有此病,子宮肌瘤是長在子宮內的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其中約有99.5%為良性,大多不會有症狀,只有約3成的人會因為肌瘤大小及生長位置引起症狀。張瑜芹補充,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則包括經血量多、經期疲勞、頭暈、貧血、便秘、頻尿、下背痛及性交疼痛等。但她也指出,基本上5公分以下的肌瘤是完全沒有症狀,所以很多罹患子宮肌瘤的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有子宮肌瘤,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至於子宮肌瘤的成因,張瑜芹說明,目前尚無定論,但推測跟遺傳、雌激素有關。根據統計,肥胖、攝取超過500毫克咖啡因、常吃油炸燒烤及加工肉品,都有更高的機率罹患子宮肌瘤。因此,平時能養成一些習慣,預防子宮肌瘤,包括應少吃油炸燒烤,避開環境荷爾蒙;少熬夜喝酒,保護肝臟;少喝咖啡;多運動,避免肥胖;多吃蔬菜,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關於子宮肌瘤的治療,張瑜芹解釋,若沒有症狀,其實可以不治療;但當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則可採取藥物治療如避孕藥、避孕器及柳培林,並於3至6個月定期回診追蹤。另外,若有懷孕需求或是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症狀,就會考慮手術切除,常見的手術方式有:開腹、子宮鏡、腹腔鏡、達文西手術、海芙刀。張瑜芹文末也強調,子宮肌瘤罹患率不低,但多數為良性腫瘤,大家若有健檢發現肌瘤,若無顯著徵狀可以不用太緊張,定期回診追蹤,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健康,不要讓肌瘤變大就不用太擔心,有任何問題或疑慮也可以跟婦產科醫師討論。
「雨水」節氣5禁忌! 命理師示警「男性不宜太興奮」:幾類食物要少吃
「立春」悄悄地過去了,今(19)日已經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就指出,這代表著冰雪開始逐漸融化,各地農民重回播種、耕地的時刻,並希望有雨水降落,有著大地回春、春雨綿綿、春暖花開的意涵。對此,小孟老師也點出了5個節氣禁忌,其中2類食物要少吃,3種事情也要注意。1.不宜吃重口味:「雨水」節氣的到來,也代表不再嚴寒,因此不宜吃太過辛辣的食材與食物,過補的食物也要逐漸減量。2.少吃油炸燒烤:「雨水」節氣亦代表氣溫逐漸上升,所以不宜吃太多高油脂的食物,以免上火並產生便秘。3.切勿減少厚衣物:「雨水」節氣意味著回暖,但日夜溫差仍然很大,太早將厚衣服減少將容易著涼感冒。 4.男性不宜過度興奮:古人認為,「雨水」是容易下雨的時節,而降雨會導致周圍濕氣較重,濕氣便容易傷害人體的陽氣,這會使得體質較差的男性頭暈、腰酸背痛,而過於興奮則容易傷到精氣。5.不宜洗太多冷水:「雨水」節氣雖然代表大地回春,仍會有忽冷忽熱的狀況,提醒長者、孩童在洗手或洗澡等用水時,要避免用冷水來傷害到筋骨,進而影響筋脈血液循環。
打造不生病體質2/發燒就吃藥?棄械投降恐更糟 營養師揭「3大禁忌食物」
發燒要不要吃藥?專家認為若只是一般感冒,太快服用退燒藥猶如自行棄械投降,反而讓病毒有長驅直入的機會,建議試著先相信自身的免疫力,讓免疫細胞抵抗病毒。營養師也提醒,生病時一定要避免3類食物,包括「超加工食品」、「精製糖」、「油膩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降低免疫力,同時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恐怕會讓病況更惡化。根據疾管署資料,單周類流感就診已達8.1萬人次,其他如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也在社區內造成流行,而新冠單週併發症通報也達流感重症的6至10倍,小兒科醫師巫漢盟日前也在臉書發文說「生病寶寶多到爆」,同時也提醒家長今年冬天要格外當心。李思儀中醫師透露,曾有一位小女生因感冒來求診,不僅咳嗽、多痰,甚至出現頭痛、胸痛,連續吃抗生素將近一個月,卻還是感到不舒服,也因此一直請假無法上學。「我先用針灸緩解她的頭痛、胸痛,再開立一些扶正氣的中藥,後來小女生回診明顯好轉,還開心透露連生理痛都解決了。」李思儀說,每個人無可避免都會生病,但如何因應就很重要,例如許多人確診新冠肺炎後有長期咳嗽等後遺症,有些可能因初期延誤治療所導致,另外也可能因本身氣管敏感較弱所致,但一不舒服就亂吃成藥也不正確,因為中醫認為要「論證辨治」,才能對症下藥,如果只是靠藥物壓抑症狀,沒辦法讓身體真正健康。「以發燒來說,不建議立刻吃退燒藥,而是應該先觀察體溫,如果是長時間低燒就要警覺,找出低燒的原因;或有熱筋攣病史的幼童才需要退燒。如果觀察是感冒引起的發燒,即使燒到攝氏39度也不必緊張,應該試著相信身體的免疫力。」李思儀說,發燒是免疫系統正與外來的細菌或病毒作戰,心跳變快、血流增加是為了送更多的免疫細胞去前線作戰,這時退燒猶如先息兵,病毒反而容易長驅直入到體內,病程反而比較久。發燒時如果選擇中藥治療,可以增加服用藥粉的次數,李思儀說,以她自己開立的中藥為例,可以每隔3小時服用一次。「這樣做的用意是增加藥物濃度,有助縮短發燒時間,讓『外邪』(病毒)不要長驅直入。」研究顯示,若能全家人一起用餐,孩子飲食會較為均衡、不挑食,也會減少吃油炸食物。示意圖 高市觀光局提供(示意圖/高市觀光局提供)營養師程涵宇認為,正確的飲食習慣可以讓身體更好地應付細菌、病毒攻擊。「身體的免疫反應依賴許多微量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D、鋅、硒、鐵和蛋白質等,所以首先一定要均衡飲食。」蔬果尤其重要,但如何讓孩子多吃一些?程涵宇建議將水果做為孩子平時的點心,例如在麥片或優格中加入水果;同時在冰箱或家中顯眼處放置水果,勾起孩子想吃的慾望。「以我自己為例,我每天會讓孩子至少吃一種富含維生素A 的綠葉或黃色蔬菜,如菠菜、青花菜、深綠色蔬菜或胡蘿蔔;每天至少也要吃一種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柳橙、柚子、草莓、番茄、奇異果和青花菜。」程涵宇更建議盡可能全家一起吃飯,研究顯示,當孩子們與家人一起吃飯時,他們會吃更多的蔬菜和水果。當孩子生病時,程涵宇會給予足夠的水分、蔬果,同時還有好消化的蛋白質食物,例如蒸蛋、去皮肌肉、洋蔥雞湯等,同時再額外補充維生素C、D保健品,同時提升抗氧化力與免疫力,縮短病程。另外,程涵宇也提醒生病時絕不能吃「超加工食品」、「精製糖」、「油膩食物」3大類食物,否則會增加身體發炎反應,讓病況更惡化。李思儀則建議生病時「減食」調養,「生病時要傾聽自己的身體聲音,不餓就讓腸胃道休息,多喝水、多睡覺,不必急著補充大量蛋白質食物。」李思儀說,如果發燒的孩子昏睡不想吃東西,媽媽千萬不要強逼,這時候讓孩子多睡覺反而比較重要。如果孩子餓了就吃清淡的吃白粥這類不油膩的食物,慢慢等待身體恢復食慾,當感受到飢餓感時,中醫稱之「胃氣來腹」,也是身體邁向恢復健康的時候。
夏季皮膚愛出油、長痘 藍雷射低痛感讓你遠離痘痘肌
天氣越來越熱,冒汗、出油、長痘痘,這三部曲環環相扣令人困擾,生活當中,該如何清潔及保養,才能解決這些煩惱呢?選用控油產品時,又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能夠幫助自己,千迴百轉的心思有誰知道。氣溫每上升1℃ 出油就增加10%天氣漸熱的確會對肌膚造成影響,魏嘉宏皮膚科院長說明,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攝氏1℃,出油量就會增加10%,加上大量流汗,皮膚處在潮濕悶熱的環境,就容易孳生細菌、痤瘡桿菌增加,發炎機率也跟著提升。這種時候,民眾大多會選擇控油類的外用產品,例如常見的吸油面紙、控油洗面乳、面膜等,魏嘉宏院長表示,這些物理性去油的用品,大多只是暫時帶走表面的油脂,提供吸油的效果,對於肌膚的實際改善效果相當有限,並不能根除油性膚質的困擾。想從根本治療最常見有效的方法是口服A酸,有些天生容易出油的人,就很適合以藥物慢慢調整體質。但A酸的副作用也是許多人望而怯步的原因之一,譬如備孕、懷孕或哺乳期的女性就不能食用,限制較多。藍雷射低痛感治療 患者北上求醫魏嘉宏院長提到,有位花蓮的患者令他印象深刻,這位患者因為不想吃藥,加上害怕雷射治療的疼痛,所以多年來一直深受肌膚出油、滿面痘花所擾。一聽到有低疼痛的藍雷射療程,便立馬從花蓮上來台北做治療,並表示終於等到理想的治痘儀器了!藍雷射擁有雙波長,1450nm波長可以進到皮脂腺的深度,進而使其萎縮、降低皮脂分泌,達成控油效果;450nm波長的藍光則能殺菌消炎,減少皮膚上的痤瘡桿菌,維持肌膚健康。藍雷射和傳統雷射的差異,即是它幾乎無痛,不用麻藥就能直接施打,也幾乎沒有皮下出血點或紅腫等症狀。魏嘉宏院長提及,有許多案例是早上來做雷射,下午就能自然地上班,同事間甚至毫無察覺。而療程後的保養相當簡單,簡單擦個防曬、注意肌膚保濕即可。魏嘉宏院長表示,像一些頭皮出油、異味嚴重,總是掉髮和頭皮屑的患者;停止服用A酸,油脂又開始分泌旺盛的人,也都很適合用藍雷射做治療。而一般來說,藍雷射一次即可看到明顯改善,標準療程則是施打三次,肌膚就能維持三到六個月的平衡狀態,之後也可考慮維持性的療程,每一到兩個月施打一次,出油量更能持續穩定。遠離痘痘肌 日常習慣要注意魏嘉宏院長提醒民眾,除了氣溫會影響肌膚出油,平常也要控管生活作息及飲食,少熬夜、少吃油炸類食品;清潔臉部時,盡量避免熱水清洗、不要過於頻繁地洗臉。而當感覺肌膚有異狀時,最好還是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找出根本原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才能有效根除痘痘。
陳勢安送女性友人護膚用品 結果出乎意料「超尷尬」
陳勢安今(13日)出席護膚產品活動,問及是否會主動幫另一半護膚?他表示若有另一半,會跟對方一起護膚,既能保養又能增進感情,不過他不太會送女性朋友護膚產品,透露曾送朋友一套護膚用品,對方卻覺得「是不是認為我皮膚很爛」,讓他相當尷尬。陳勢安分享瘦身的方法。(圖/趙文彬攝)陳勢安也分享維持肌膚狀態的秘訣,「我平常最注重的臉部保養就是清潔,清潔是保持肌膚健康的第一步。」在生活作息上,他盡量少吃油炸食物,也十分注重睡眠,並說:「至於我的私人撇步,就是使用防曬和保濕面膜。陽光曝曬容易讓肌膚老化,因此每天防曬是必須的;我還有一個習慣,是每晚使用保濕面膜,重點是要持之以恆,讓這些保養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近期陳勢安的身材小了一號,他透露前陣子為了表演積極減脂,「有減到7.4%,我整個臉都變小了,但最近很開心,我已經可以去吃正常的飲食了。」提到減肥方式,他表示每天早上固定做空腹有氧運動,再喝一杯黑咖啡,飲食上採高蛋白、低碳飲食,需要增肌時會吃白飯、吃地瓜。至於吃地瓜是否會有生理反應?陳勢安笑說:「真的會一直排氣,有時候在舞蹈教室練舞會忍不住,我會趕快跑到角落,大家就會知道怎麼一回事,有一次還在電梯裡,同事就會大聲問『是誰』,我會承認是我。」
她愛吃燒烤、油炸物多年被「此癌」找上門! 醫籲:及早檢查預後佳
38歲的游小姐平日嗜吃燒烤與油炸物,腹痛合併血便約一個月,一開始本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直到情況嚴重才到本院就診,經大腸鏡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已經大腸癌第二期,開刀後定期追蹤無復發,經過這次事件,游小姐直言身體有不適真的不能輕忽!連續15年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 大腸癌年輕化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且大腸癌在近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也指出,近10年的加拿大、英國等高收入國家,50歲以下年輕人的大腸癌及直腸癌發生率,每年以4%的速度增長!樂生療養院生理檢查室主任趙珂漢指出,近年來常有年輕人因排便不順、少量血便而求診,也不乏完全沒有家族息肉史及大腸癌史的年輕人,於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腸道息肉。大腸癌十年養成 應定期糞便潛血檢查趙珂漢表示,民眾若能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多半可以在初期被診斷出來,只是目前此項檢查僅補助50-74歲,而台灣的外食族逐漸增加且肥胖人口年齡層逐漸下降。早期大腸癌幾乎無症狀,許多人對於排便改變、少量血便、腹部悶痛等症狀常不以為意。他強調,大腸癌從息肉進展為癌症,通常需十到十五年。仍有部分病患於情況較嚴重才進行大腸鏡檢查,相當可惜。無痛胃腸鏡 健檢順便除息肉趙珂漢提醒,早期發現且及時切除息肉,可預防息肉進展為大腸癌,減少癌症死亡率。平日多運動、多吃蔬果,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此外,也鼓勵五十歲以下民眾提早做糞便潛血篩檢。若有做健康檢查,可加入胃鏡與大腸鏡檢查。無痛胃腸鏡已是健檢趨勢,除了可在病患舒適的情況下完整檢查腸胃道,檢查時發現息肉也可順便切除,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旬男肝臟八成都被脂肪堆積 超音波檢查看起來泛油光
炸物配甜點讓人愛不釋手,但當心合併糖尿病會導致肝指數飆高。一位四旬男子有脂肪肝、糖尿病合併肝功能異常,肝指數最高飆到2百多,照超音波檢查看起來泛油光,「肝臟八成都被脂肪堆積!」即使服用護肝藥也無明顯成效。男子最後下定決心減重,每天夜跑瘦下20公斤,終於不用再吃血糖藥,重度脂肪肝也回歸正常。國外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越高,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越高。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張瑞旻說明,脂肪肝常見的成因包括酗酒、糖尿病、血脂過高、基因遺傳、體重過重或代謝異常、減重過快、飲食不正常及服用類固醇等藥物所引起,會造成脂肪代謝異常,堆積成脂肪肝。94%脂肪肝患者 有高血糖風險脂肪肝與糖尿病互為因果關係,94%脂肪肝患者有高血糖風險,脂肪代謝異常會造成胰島抗性增加,胰島被迫加班久了就會變成糖尿病,糖尿病又會造成身體代謝異常加重脂肪肝,形成惡性循環。皮膚變黃、容易疲倦 恐是肝硬化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4.3%肝癌與脂肪性肝炎有關。醫師提醒,BMI大於25(過重)之民眾,若合併肝功能異常、慢性肝炎,就屬於肝硬化之高風險族群,一旦等到皮膚泛黃出現黃疸、易疲勞倦怠時,恐為時已晚,容易罹患嚴重肝病。建議有脂肪肝之民眾,每半年應做肝功能超音波檢查,檢查肝臟表面是否有粗糙或硬化。「肝」緊運動減重 幫脂肪肝瘦身所幸脂肪肝可逆轉,包括控制體重、戒酒、減肥、少吃油膩食物、控制糖尿病等。每周運動3天,每次運動30分鐘,如慢跑和游泳都有助燃燒脂肪,將BMI維持在18-25之間;飲食方面少吃油炸類食物,多攝取蔬果與奶蛋魚雞等優質蛋白質,都可控制三高數值。最後,病急切勿亂投醫,有民眾曾誤食藥物導致急性肝炎送醫!醫師呼籲避免吃來路不明的藥品與藥草,以免造成肝臟發炎;另根據統計,大夜班從業人員肝指數平均偏高,因此維持健康作息也很重要;加上台灣B、C肝盛行,民眾一旦發現有肝炎,及早配合醫師治療,都可降低未來發生肝硬化與肝癌的機會。
過年飲食肆無忌憚! 中醫授「消脂清肝」妙招
過年攝取大魚大肉又暢飲酒飲,要如何消除滿出來的肚腩呢?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說明,中醫觀點認為「病從口入」,首先避免攝取高熱量食物與酒類,搭配飲用菊花茶、山楂決明子茶或四神湯等食補飲品,都有助於消脂清肝。消脂祛溼想要避免「病從口入」,首先少吃油炸食物、高熱量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酒精性飲品也應盡量避免,若是飲酒過度或是藥膳料理內酒精過多,都會影響肝的代謝。搭配攝取具有消脂祛溼的食材,有助於年後減肥。1消脂食材:將菊花、決明子、山楂等食材煮成800至1000 c.c.的茶飲,一整天都可以飲用,具有祛溼、清肝火、養肝之效。蔬菜如白蘿蔔、紅蘿蔔也有助於消脂。2中藥食補:四神湯當中的芡實、山藥、薏仁、茯苓,都可以幫助消化、健脾氣去溼氣。3補充纖維:深綠蔬菜如蘆筍、絲瓜、青椒等,有助於祛溼氣消水腫。食補養肝中醫自古以來提倡「藥食同源」,《黃帝內經》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是很重要的養生觀念。飲酒過度要如何靠食補養肝呢?根據五行養生理論,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林經偉醫師推薦民眾可多攝取深綠色蔬果、南瓜、青椒等,能促進肝氣循環和人體代謝,幫助肝臟排毒。同時,飲用花草藥材茶飲也可達到養生之效。例如將薄荷、桑葉、菊花與枸杞,用熱開水泡800至1000 c.c.的水,具有芳香祛溼、清肝火解毒、養肝明目之效。尤其容易上火的民眾,多喝桑葉菊花茶可以降火氣。一年之計在於春,順應四時養生、天人合一的養生觀,從飲食、生活作息與情緒方面管控與調養,掌握肝膽腸胃的養生好機會,養生又享瘦。
蘇慧倫52歲驚人膚況曝光!照片拉近讓人不敢置信:『這是我們的女神!』
蘇慧倫今天受邀參加「LA MER海洋拉娜期間限定造浪站」開幕活動!以一襲寶藍色長禮服出席活動會場,許多記者在現場拉近拍蘇慧倫,但膚況好到讓人不敢相信今年她已經邁入52歲!現場的蘇慧倫笑起來還是跟當年唱『鴨子』的她一樣清純可愛!(圖/品牌提供)有防腐不老玉女之稱的蘇慧倫, 27日剛過52歲生日,更才結束在高雄的演場會活動,今天出席活動分享自己的不老秘訣,她說她不想被『老』這個字眼定格,鼓勵大家多愛自己,千萬不要被年齡綁架,這只是個數字,誰說老了就不能多嘗試,一定要設限!在保養上,她說運動和保養、飲食缺一不可,三種都要做到才能維持好狀態,平時除了保養,也要搭配運動、少吃油炸類和甜食,另外他說,保養不是有保養就好,要記得跟自己的肌膚做對話,此外保養品一定要用好的,不能省!平時她會觀察自己每天的膚況,認真與肌膚對話,了解它,例如比較乾的時候除了LA MER乳霜外也會多增加LA MER精華油搭配使用,讓皮膚擁有充足的水分與油份。另外,要記得跟自己的心靈內心對話,往往皮膚會不聽話,心情也有關係,邊擦保養品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是不是壓力太大了,有些事過度壓抑?情緒不好?她覺得保養是內外要並行的,才能真正做到深層有感的逆齡保養! (圖/品牌提供、ig)
頑固斑點、毛孔粗大反覆困擾你?皮膚專科陳振豐醫師:養肌這樣做最有效
如果要票選韓國最凍齡的女明星,宋慧喬跟孫藝珍一定榜上有名!同樣都走氣質路線的兩人,雖然髮型跟穿扮風格有點不一樣,但相同的是兩人都擁有零斑點、零毛孔的透亮牛奶肌,難怪會被認證素顏比20歲少女還漂亮。大家一定都想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擁有跟她們一樣無敵美的好膚況?靠勤擦防曬、敷面膜的日常保養功真的就OK嗎?其實可沒有這麼簡單!聖緹雅美學診所皮膚科院長陳振豐醫師指出,毛孔粗大的主因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屬於出油型毛孔粗大可透過減少吃油炸食物及避免曬太陽、確實的清潔來解決,但另一種為老化形成的毛孔粗大,此為支撐力不足則較難以日常保養或飲食上的改變來做改善,還有酒糟及毛孔粗大的出油狀況也需深度檢測是否為蟎蟲增生造成的,療程方面除了可以擦抗蟎蟲藥物也可搭配口服藥,若肌膚有合併血管增生的問題,還可搭配一些溫合養膚雷射來做漸進式改善。另外造成許多女生困擾的斑點、黑色素問題同樣也有分為先天及後天,先天像是胎記及有些遺傳性的雀斑及淺層斑點,可施作皮秒或脈衝光等醫美療程改善。但顴骨斑、肝斑成因較複雜,一般合併多種因素,建議交給專業的皮膚科醫師現場評估,醫師會給予建議是否需施作溫和型雷射或搭配複合式療程做整體調整。聖緹雅美學診所皮膚科院長陳振豐醫師為顧客量身訂造專屬養膚療程。(圖片提供:聖緹雅美學診所)而現在最流行的溫和型養膚雷射首推「矽谷電波」!這個可說是為了解決頑固斑點問題而誕生的醫美療程,不同於傳統電波只能無差別式的加熱,矽谷電波的「選擇性熱凝結」(脈衝式加熱)技術,縮短擊發時間、減少熱殘留,對黑色素刺激較小,有效降低黑色素活性,避免過高的溫度刺激黑色素細胞變得更活躍,導致產生更多黑色素,造成肝斑惡化的NG狀況發生,同時還能改善肌膚毛孔粗大及血管增生等問題,能更安全的修復受損組織,重建皮膚健康生態,其效果備受民眾青睞。聖緹雅美學診所陳振豐醫師表示,矽谷電波針對肌膚肌底進行修復,有效改善泛紅、斑點問題。(圖片提供:聖緹雅美學診所)因為矽谷電波療程很溫和,就連酒糟敏感肌都能被有效的改善,可說是沒有限制客群,只要不是有大範圍過敏泛紅或皮膚化膿的狀況,基本上人人都適合!當然術後保養還是有些該注意的地方,陳振豐醫師便提醒做完矽谷電波術後建議塗抹防曬,並至少間隔4小時後再行上妝,治療後一周避免到高溫場所,並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酸類、去角質、酒精),才能讓術後效果更好更持久。不過也請記得,大部分的人都存在2-3種肌膚問題,基本上要達到有效的療程不能只以單一療程為主,例如:聖緹雅美學診所皮膚科院長陳振豐醫師為顧客量身訂造專屬養膚療程,採用矽谷電波針對肌膚基底進行修復,同時搭配其他複合式療程,從諮詢到施作都為同一位醫師,更能掌握顧客的肌膚變化,知道什麼療程更為對症下藥,也成為現代年輕女性醫美療程首選。諮詢醫師 聖緹雅美學診所皮膚科院長 陳振豐醫師(圖片提供:聖緹雅美學診所)
性早熟世代3/父母心慌!暑假求診暴增3倍 「17歲要求照骨齡」醫師當場傻了
隨著性早熟的孩子愈來愈多,家長的焦慮指數也逐漸飆高,以今年暑假為例,因為性早熟而求診的患者人數就暴增2~3倍,甚至還有父母要求醫師幫17歲的孩子照骨齡,希望藉此了解是否還能長高,讓醫師相當傻眼,而結論當然是「不可能再長高了」。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的最新公布資料,台灣兒童性早熟的人數從2009年的1萬1千多人,到2018年的人數已多達2萬6千多人,短短10年人數增加2倍,其中,女孩人數比男生多了20倍。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表示,女孩的性早熟90%是找不到原因的,只能推測與遺傳、環境荷爾蒙、飲食等多種因素相關,一般來說,女孩單側胸部會先出現跑來跑去的硬塊,接著擴展到雙側胸部,大約半年後會長出陰毛,再2年多後就會初經來潮。李翊誠說,性早熟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身高,初經報到前1年會迅速長高8~10公分,初經報到後,最多就只能再長高5~10公分。「換句話說,生理期如果太早來,之後長高的高度就會受限!」李翊誠坦言,近年來門診出現許多6歲胸部發育的小女生,以及更多8~9歲就初經報到的例子,而且顛覆過去肥胖容易提早發育的印象,許多性早熟的女童都相當瘦小,讓人意想不到。「或許是因為恐懼,所以就算孩子沒有任何異狀,父母也會帶來要求照骨齡,希望觀察生長板密合狀況,尤其到了暑假更是人滿為患,人數是平常的2~3倍,不僅有家長帶17歲孩子要求檢查,也有生理期已經報到3年的小女生,父母也希望能照一下骨齡,期盼生長板尚未完全密合,還能有長高機會。」李翊誠表示,5歲後到青春期前,如果一年長高低於4公分、或多於6公分,或是已經出現發育徵召如胸部隆起,才比較建議照骨齡,就此了解生長板閉合的狀況,藉此規畫之後的治療方式。性早熟的原因相當多,包括遺傳、飲食、環境荷爾蒙等等,醫師建議少吃油炸、高熱量的食物,多吃天然原形食物,才有助於孩子成長發育。(圖/CTWANT資料照)「例如有一位8歲女童初經來潮,由於她的骨齡是一下子快速進展到12歲,再加上年紀過小,若在校園使用衛生用品恐怕會有霸凌問題,所以便幫女童施打針劑藥物,讓發育的腳步暫緩下來,直到骨齡與實際年齡接近之後,再考慮停打藥物。」相反來說,如果骨齡進展速度慢,身高也夠高,那就只需追蹤觀察就好,不需要藥物介入。李翊誠表示,若想預防性早熟,就要少吃加工、高油脂食物,也不要以為一昧的補鈣、鋅就能幫助長高,更不要濫吃保健品或補品,就曾有阿嬤擔心孫女過於瘦小,因此長期讓孩子服用「開脾中藥」,結果孫女竟提早胸部發育,才發現中藥配方中含有山藥,因為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容易刺激身體的內分泌失調,長期食用會引發性早熟。「如果透過檢查,顯示孩子的確缺乏某些營養素,才需要補充保健品、營養補充品,否則不建議自行服用,否則恐怕會有反效果,那就得不償失。」李翊誠說。
清明養生3/梅雨季將到「除濕氣2禁忌」 按2穴位對抗疾病
依照中醫理論,春屬木,而五臟之中肝也屬木;如果違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到夏天時就容易因寒氣而產生病變。因此,春季最重要的養生之道在於養肝、健脾。所謂養肝,主要和情緒的調節、飲食消化吸收及氣血、津液在體內的運行有關聯,故保持心情平穩、勿大喜大悲、清淡飲食,避免過鹹、過辣等重口味或是生冷之物,就是最簡單又最實際的養肝方式。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龍文表示,可利用食補達到養肝功效,例如黑木耳能活血化瘀、白木耳潤肺、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把這些食材洗淨,放入鍋煮成粥,再加適量冰糖或少許枸杞調味,就能滋陰養肝、保養脾胃。清明後氣溫會逐漸變熱,陽氣也會慢慢增加,此時要少吃易讓身體發炎的食物,例如油炸、油膩的食物,此外,由於梅雨季節緊接而來,也要注重祛濕解熱。想要除去身體的濕氣,飲食上要少喝冰飲、含糖飲料,若要加強排濕效果,也可飲用袪濕的中藥茶飲,像是山楂、洛神、陳皮等。除了飲食要注意之外,因清明時肝氣旺盛,做太多過度激烈的運動會讓肝氣不順,建議多做緩和運動如慢跑、游泳、瑜珈等。運動有益健康,但由於清明時肝氣旺盛,過度激烈的運動卻反而適得其反,建議多做溫和的運動如瑜伽。(圖/123RF)想要加強養生效果,平時也可按壓穴位。鄒瑋倫說,春天容易肝脾不和,所以會出現血壓升高、腸胃不適等症狀,「太衝穴是肝經要穴,位在腳背上大拇趾跟第二趾之間的足背深陷處,刺激太衝穴可以降血壓;若長期按摩刺激它,可平穩情緒、疏肝理氣。」另一個推薦的穴位是足三里穴,鄒瑋倫說,中醫有句話「按摩足三里,勝過老母雞」,所以足三里穴道比老母雞湯更能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不只能預防感冒,也可改善胃痛、脹氣等症狀。
女星36歲罹乳癌 醫曝「這些事」盡量避免
女藝人朱芯儀在36歲生日當天自曝罹患乳癌,未來將和老公一起積極面對與治療,讓外界紛紛替其加油打氣。台北醫學大學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醫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杜世興就曾在臉書粉專「認識乳癌 Dr. 杜世興」發文表示,乳癌雖然很難預防,但日常生活中仍可盡量避免的相關因子,以降低乳癌發生機率。杜世興醫師在臉書發文提醒民眾,想預防乳癌,可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1.根據研究顯示,塑化劑會提升乳癌的罹患率。因此建議減少使用塑膠袋、塑膠餐具的使用。2.盡量少用含DDT殺蟲劑。如果真的非用不可,建議配戴口罩。3.根據國外研究指出,長期而且頻繁地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能會使乳癌的罹患率提升。建議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以低脂牛乳取代全脂牛乳。另外長期飲酒,也比較容易罹患乳癌;罹患乳癌後康復者,長期攝取高酒精量酒飲容易導致乳癌復發,且復發後的死亡率相對較高。4.少吃油炸食物,多運動,避免肥胖。過於肥胖者罹患乳癌的機率相對提升。5.避免服用非必要性的女性荷爾蒙藥物。6.避免暴露於非必要的輻射線中。例如:年紀太輕、又沒家族史,非經醫師指示,不須特地去做乳房攝影(尤其是年輕女性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7.過去曾有研究指出,經常過夜生活的人,罹患乳癌的機率相對較高。雖然這部分目前沒有充分證據強烈顯示乳癌與夜生活之間的關聯性,仍鼓勵保有正常生活作息、盡量少熬夜。8.最新醫學報導甚至指出肥胖者會增加乳癌復發率、死亡率及每天攝取>6公克酒精也會增加乳癌復發、死亡率。以上罹患乳癌之危險性相對較一般人稍高,不過由於仍有約75%的乳癌患者是沒有相關的危險因子,因此呼籲女性朋友仍應注意乳房健康的重要性。此外,杜世興也鼓勵女性可多吃顏色鮮豔的各色抗氧化蔬果,例如:花椰菜、菠菜、韭菜、番茄、茄子、南瓜、小黃瓜、牛蒡、櫻桃、草莓、藍莓、蔓越莓…等,而對已婚女性他也鼓勵懷孕並於產後親餵哺乳,不但可增加寶寶抵抗力,同時也能暢通乳腺,減緩不適。
不敢相信孫藝珍已經40歲!想當『玄彬嫂』找到帥男友請跟著她做到:不間斷運動、吃原型食物,要吃早餐!
孫藝珍跟玄彬好事近了,下個月即將低調舉辦婚禮的小倆口,曬出幸福的宣言真的讓大家太開心,也讓韓劇《愛的迫降》劇中的尹世理、利正赫這對cp成真!全民為她們感到高興外,大家也十分好奇,孫藝珍今年已經40歲了,到底為什麼看起來這麼年輕,她平時都做了什麼努力!?(圖/ig)10年來沒有斷過運動!孫藝珍能保持年輕,大部分歸功於運動和飲食,尤其她透露,她自己堅持做瑜珈、皮拉提斯、GYROTONIC已經有10年之久,她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運動,如果拍戲太忙碌,她也至少運動三天,每次一定要運動40分鐘~一小時!(圖/ig)飲食清淡以原型食物為主鮮少吃油炸食物和重口味及甜點類,並透過清蒸的海鮮來攝取蛋白質!而且她說不管怎麼忙,她一定會吃早餐開啟一天,她基本上只攝取原型食物,像是水煮蛋、水果、優格、麥片等等當早餐!
21歲男大生心肌梗塞…「血管80%堵住」媽以為詐騙 醫曝原因:吃出來的
男星明金成8日深夜傳出心肌梗塞,緊急送往台北國泰醫院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再度引發外界對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急診科醫師黃泰霖曾透露,心肌梗塞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患病,過去就有位21歲的男大生半夜掛急診,檢查後發現是典型心肌梗塞,讓家屬相當震驚,還一度以為接到詐騙電話。黃泰霖先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男大生在睡夢中驚覺胸口不適,半夜跑到醫院掛急診,「只要是說胸口痛,在急診還是會做心電圖。一做起來是很典型的心肌梗塞,他不相信。」就連心臟科醫師接到通知也半信半疑,然而經過反覆檢查,結果都顯示出患者有條血管70~80%阻塞。醫生表示,由於心肌梗塞很可能致命,因此醫護人員連忙聯繫患者家長,「打給媽媽說你兒子心肌梗塞,可能因為是半夜,媽媽很不高興說『你兒子才心肌梗塞,我兒子才21歲怎麼會心肌梗塞!』」甚至一度以為是詐騙電話,最後只好請男大生親自和家屬說明,讓媽媽趕緊到醫院。黃泰霖提到,患者就讀的大學就在知名夜市旁,經常吃鹽酥雞、燒烤等食物,「他心肌梗塞真的是被吃出來的。」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張文瀚也提醒,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很多,壓力過大、熬夜、飲食不正常都可能引起,建議民眾少吃油炸及甜食、保持充足睡眠,並適度運動,才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發生率。
吃「海鮮泡麵」心肌梗塞險過世 急診醫曝5族群要特別小心
過去一名45歲的男子在吃完海鮮泡麵後,竟突然出現食物過敏的狀況,導致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差點過世,急診室醫師就表示,有些人在進食後出現噁心想吐的狀況,很常以為是腸胃炎,通常在休息一下就可以,但若引發過敏性休克,就有可能致命,另外也分析出5個族群天氣變冷後最要小心注意。據《ETToday》報導,2018年曾有位45歲的邱姓男子,在吃完海鮮泡麵後,突然出現臉紅、嘴腫、低血壓、呼吸困難的狀況,緊急送醫後檢查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當時慈濟急診主治醫師李澍叡表示,該名男子為極罕見的Kounis症候群,因過敏性休克導致心臟痙攣、梗塞的狀況,最後經過搶救救回一命。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醫師張文瀚表示,常見的心肌梗塞的原因,主要是天氣寒冷、情緒緊張等導致血管收縮的狀況,有5大族群需要特別注意,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血管粥狀硬化、血管老化的族群需要特別小心。張文瀚也提醒,心肌梗塞不只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年輕人若生活習慣不好,生活壓力大、熬夜、飲食不正常等,都有可能導致血管性發炎而引發心肌梗塞的狀況,他建議天氣變冷後,起床需要注意保暖,不要一睡醒就馬上起身,因為剛起床血液集中在下半身,若馬上站起來容易引發低血壓或暈眩,因此應先躺一分鐘慢慢活動身體,若出現胸悶、重物壓迫感、心悸冒汗等狀況,就要特別注意及就醫,也要少吃油炸甜食、睡眠充足、適量運動來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發生。
小林同學林昀儒首曝感情現況 交女友就可買敞篷跑車
「小林同學」林昀儒與鄭怡靜在東京奧運一戰成名,拿下桌球混雙銅牌,兩人日前上陳雅琳主持《新聞高峰會》節目,林昀儒在兩人位於宜蘭的秘密練習場中示範招牌必殺技「反手擰球」,並強調此技巧會多加一點手腕的動作,現場親自傳授秘技給主持人。最後,兩人還原東京奧運前,高張力熱身步驟,看得大家驚呼連連。林昀儒在本屆奧運首秀拿下好成績,除了混雙與鄭怡靜一同拿下銅牌外,在男單賽事中也勇奪第四名,追平了前輩莊智淵的紀錄。節目中他首度坦露銅牌之戰對上德國好手澳洽洛夫,最終七局惜敗心聲,「有史以來最渴望勝利的一場,感覺離那個獎台,是最近的距離。」鄭怡靜也提到自己的桌球生涯,在2012年倫敦奧運,她因受傷失去了參賽資格,又碰上最摯愛的爺爺過世,讓她坦言:「那時候其實有一度想放棄」,最終帶領她走出來的是姊姊,鄭怡靜感性地表示,當時姊姊就跟我說:「妳要是不想打也沒關係,姊姊會養妳。」正因為姊姊的鼓勵與支持,讓她撐了下來,如今真的拿到奧運獎牌讓夢想成真。 林昀儒(左)與搭檔鄭怡靜(右)一同登上陳雅琳(中)主持《新聞高峰會》。(圖/華視提供) 除了桌球之外,林昀儒透露自己最愛「買不起的跑車」,主持人陳雅琳問了林昀儒母親陳貴玲校長,「是否會讓兒子買跑車?」林媽媽坦承兒子常問她車款意見,「但我實在不懂,如果昀儒有女朋友就可以去買,因為我的年紀真的不太適合坐敞篷車。」至於是否已有女友?林昀儒立刻臉紅,然後輕輕搖頭,擠出一句:「現在專心打球。」今年20歲正值青春期的林昀儒,在節目中也聊到自己飽受青春痘之苦,為了治痘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減少吃油炸和辣食,平常還會去做臉保養,原來小林同學也跟時下年輕人一樣,都很注重面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