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感冒
」 感冒 禁忌 養生 流感 開運流感當心併發心肌炎!ICU名醫回憶搶命一幕:不可輕忽
流感小心併發心肌炎!ICU醫生陳志金分享,第一次遇到心肌炎的患者是在25年前,當時1名有腸胃炎症狀的患者正在急診做超音波,沒想到過程中竟陷入昏迷、量不到血壓。後續急忙替她CPR,但只要中斷壓胸,患者就會陷入昏迷,最終病患雖然有救回,但仍因併發腦出血離世。因此他也示警,流感恐併發心肌炎,不可以為只是小感冒就輕忽。ICU醫生陳志金昨(2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他第一次遇到心肌炎的病人是在25年前,當時他還是第一年住院醫師。該患者因腸胃炎症狀,主治醫師在急診幫她做超音波的當下,她就突然昏迷、量不到血壓,「我在樓上病房被通知下去急診幫忙CPR。」陳志金回憶,「我印象非常的深刻,壓胸時,病人就會張開眼睛、揮手、說話,只要中斷壓胸,病人就馬上昏迷。」他續稱,學長當下已經聯絡好總院急診,他們一起坐救護車到總院,「因為一中斷CPR病人就沒有血壓,我是站在搖搖晃晃的救護車上繼續壓,學長坐在後面環抱著我的腰,避免我跌倒,一下救護車,我是跪在推床上,邊壓邊被推進去急診,現場已經有葉克膜團隊在等候,病人雖然有救回,但是後來併發腦出血離世了。」如今,25年後他再次遇到同樣的情形,也讓他想起這件往事,所幸的是,這一次的結局是好的。流感是有可能會併發心肌炎的,有時候不是『小感冒』,不可以輕忽。」
混血女大生赴日探親小感冒 回台「右肺白一片」確診染黴漿菌肺炎
日本爆發黴漿菌疫情,台中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日夜顛倒追劇加上入秋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被檢出黴漿菌感染甚至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症狀;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觀察門診亦發現,近1周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占將近5成,國內疫情似乎蠢蠢欲動。入秋後日夜溫差大,門診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案例。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作息日夜顛倒加上溫差大,出現低燒、乾咳就醫,服藥1周未改善甚至會呼吸喘、咳嗽、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赴台中醫院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確診是黴漿菌肺炎,且併發罕見壞死性肺炎症狀,約1.5個月才痊癒。台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表示,黴漿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且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但因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近日黴漿菌感染人數暴增,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及大學生感染嚴重肺炎案例。此外,觀察今年門診,黴漿菌感染較去年同期約多3成,推論與國內口罩政策解除有關。鄭詩橤觀察亞大醫院兒科門診則發現,院內住院病童中將近一半是感染黴漿菌,加上門診也有不少小朋友發燒、咳嗽,雖然病情不算嚴重,仍擔心黴漿菌疫情可能蠢蠢欲動。她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症狀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因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良好,免疫力佳者甚至可能無症狀,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容易被忽略,但也有不少幼童免疫力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疲於奔命,提醒民眾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
被低估的新冠1/「不是小感冒」死亡人數比流感多9倍 再感染病逝風險增2倍
中秋節過後,許多診所擠滿看病人潮,宣告進入病毒活躍的「多事之秋」,而蟄伏其中的大魔王便是新冠病毒,當多數人認為新冠疫情穩定的同時,事實上,光是今年至少在年初與6月時就出現2波確診高峰,甚至首度出現孩童死亡案例,吳至行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新冠肺炎絕不是小感冒,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而且再感染者死亡風險更增2倍!疫情爆發已4年,根據疾管署去年9月至今的統計,XBB新冠疫苗全台接種率僅11.82%,6個月至4歲孩童甚至不到1%。「打氣」如此低迷,最大的原因就是「小看新冠」。「許多人都誤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具威脅,但其實並非如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說,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導致疫情詭譎多變,今年夏天已經造成一波疫情,緊接著馬上要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恐又會造成一波新的高峰。黃振國說,過去是「一個人(病毒)的武林」,在一支病毒霸主之下,其他病毒沒有機會侵犯人類,但隨著新冠病毒愈來愈可以在人群間傳染 ,代表病毒愈來愈適應人類。「新冠真的不是感冒!」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說,別以為感染新冠病毒只有輕微呼吸道症狀,事實上,新冠病毒會結合人體「ACE2受體」進入全身器官,對心肺、消化系統、大腦、腎臟等帶來損害,相較於流感更加可怕。疫情持續至今4年,民眾對接種疫苗逐漸感到疲乏,根據疾管署資料,去年9月至今的全台新冠疫苗接種率僅11.82%。(圖/報系資料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去年新冠死亡人數比流感高出9倍,今年2月就分別有1歲、6歲孩童染疫身亡,這是睽違10個月後首次有兒童病逝,也敲響警鐘。不只如此,每一次感染新冠病毒都會重創健康。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密蘇里州退伍軍人醫療服務臨床流行病學中心合作,針對2020年至2022年44萬3,588名確診者,4萬947名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以及530萬名未感染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和首次感染者相比,重複感染者的死亡風險不僅高出2倍,住院風險更超過3倍。此外,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的心臟疾病風險也是首次感染者的3倍,甚至肺部、腎臟、骨骼、肌肉、神經失調等健康問題都恐受到負面影響。吳至行說,另一項追蹤研究也發現,即便是低風險族群,確診後仍有多達7成個案「至少一個器官受損」。「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黃振國強調,當新冠病毒變異大就需要更新疫苗,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差異很大。而10月開打的JN.1新冠疫苗可以預防現在流行的變異株,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
丁噹深V露背造型辣翻 被全場觀眾一舉動惹哭
丁噹已經超過7年沒在香港舉辦演唱會,日前她帶著《當我們再一起》2024巡迴演唱會到麥花臣場館開唱,她身穿深V露背熱褲造型,一開場就辣翻全場,並特別準備陳奕迅的〈富士山下〉送給香港歌迷,還與「洗腦天后」吳若希合體,演唱粵語作品〈談戀愛〉,隔天在同場地演出的師弟鼓鼓呂思緯、蕭秉治組成的限定團GX也「提前」現身合唱。麥花臣場館與以往丁噹萬人大舞台不同,這樣的空間完美符合丁噹《當我們再一起》演唱會主題,想與歌迷朋友們近距離互動的願望,因此她以隱身方式從觀眾席走上台,熱情地一一和歌迷打招呼,迅速將歌迷熱情點燃,走上台後她帶來〈夜貓〉、〈野獸〉、〈快樂頌〉、〈花火〉等嗨歌,以延續歌迷熱烈情緒。演唱會氣氛熱烈,但場館外面下著大雨,歌迷冒雨前來,丁噹心疼地說:「我要謝謝你們,因為今天突然下很大的風雨,你們真的是愛我到風雨無阻!」丁噹與吳若希合唱粵語作品〈談戀愛〉。(圖/相信音樂提供)演唱會中,丁噹開玩笑地和歌迷「抱怨」,表示:「每次大家都問我什麼時候會發新專輯,我發了呀!但問大家想聽什麼歌,大家還是說〈猜不透〉、〈我愛他〉。」因此她應歌迷「要求」,準備了多首噹式經典K歌,帶領全場大合唱。誠意十足的丁噹,來到香港前先推出和吳若希合唱的粵語〈談戀愛〉,她們也在演唱會首唱,吳若希一見丁噹就誇讚她性感,接著說:「我跟香港歌迷一樣一直等你回來唱歌,等了足足七年,很開心今天再次在香港舞台見到你」,丁噹誠意滿滿準備多個驚喜,但她透露美中不足的是,前幾天被風吹到有點小感冒,聲音有些沙啞,歌迷說:「沒關係!我們陪你唱!」在唱到〈我愛他〉時點亮手機燈海,讓她感動到泛淚,感謝大家的體諒,期許下次用更好的狀態再來香港唱歌給歌迷聽。GX鼓鼓、蕭秉治也提前現身與丁噹合唱。(圖/相信音樂提供)
2024年「白露」食衣住行育樂開運養生與禁忌
2024年9月7日11點12分節氣進入「白露」,「白露」諺語:「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草上露水大,當日准不下;夜晚露水狂,來日毒太陽。」「白露」節氣因天氣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下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氣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附著在金屬、枝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小水滴,尤其是經晨光照射,更加潔白無瑕,因而得「白露」美名,實際是天氣已轉涼。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到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唇咽喉乾燥及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而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很容易傷肺,特別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秋天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只有養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腎氣充足少生病。2024年「白露」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兔、蛇、雞、狗,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慎防脾胃、腸道、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極易引起腸胃急性病症。需防暗疾,小有病痛安全起見找醫生檢查診治爲宜,切勿拖延,需要提高警惕。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白露」開運養生與禁忌:一、 食的養生與禁忌1.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2.滋陰潤肺有梨、銀耳、蓮子、蓮藕、蜂蜜、百合、枸杞、蘿蔔、豆製品等。3.多吃橙黃色蔬菜,例如南瓜、玉米等。4.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很重要,例如菠菜、芥藍、菠菜等;上班族中的電腦族們如果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對保護視力有很好的作用。5.水果有香蕉、桔子、蘋果等是不錯的選擇。6.糧穀類食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成份,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一半以上來自糧穀類食物。此外,它還提供了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雜糧粥、紅棗粥、紫薯粥、蓮子銀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錯的營養粥。7.少吃魚蝦海鮮、生冷食物、醃製菜品和過於甘肥油膩的食物。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8.少吃辣椒等,以免影響肺、大便和皮膚。9.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增加我們腸胃的負擔,導致胃腸疾病。二、 衣的養生與禁忌古人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說明白露節氣一到,穿衣服就不宜赤膊露體,不能袒胸露背。另外,白露之後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早晚要及時添加衣物。三、 住的養生與禁忌白露是一個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臥不可貪涼。夜裡睡覺也要注意適當開啟窗戶,不可開太大,以免著涼;睡覺的時候,要用被子蓋住肚子和膝蓋,以免受涼。四、 行的養生與禁忌1.早起早睡,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2.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幫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3.古云:「春困秋乏。」,在這個時節,人們依然會感覺的疲乏,所以應該睡好子午覺(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注意多喝水,保護好皮膚。五、 育的養生與禁忌1.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鍊,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為,並持之以恆。白露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快走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2. 華佗云:「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意思要注意運動量不要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六、 樂的養生與禁忌秋高氣爽,最好到戶外走走散散心,也順便鍛煉身體,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與朋友進行交流、聊天,以免心情抑鬱。
今迎處暑!4生肖注意健康和安全 開運養生與禁忌一次報你知
2024年8月22日22點56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4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今立秋!4生肖注意健康 養生開運、禁忌一次看
2024年8月7日08點10分節氣來到「立秋」,秋,即禾與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梧桐樹開始落葉,故「落一葉而知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立秋養生重在養肺護肝。2024年「立秋」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龍、猴、豬,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但不會很嚴重,尤其要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此外,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立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養生與禁忌1.宜吃養肺潤肺的食物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多吃些養肺潤肺的食物。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如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如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蜂蜜是秋季養肺潤肺的好食物。2.清熱解暑要繼續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益處多多。3.涼性食物要適量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西瓜、香瓜等。古人云:「秋瓜壞肚」,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4.「少辛增酸」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一下,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辣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奇異果、蘋果、石榴、葡萄、橘子、檸檬、番茄等。5.多食含纖維食物秋天乾燥易便秘,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空心菜、胡蘿蔔、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等。6.忌暴飲暴食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往往會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7.忌油膩、煎炸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8.進補的好季節入秋之後,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會逐漸增高,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還是要少食,因為秋初炎熱未完全退盡,過多食用大熱食物羊肉、狗肉不利於健康。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9.藥補不如食補“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用食補代替藥補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季之後我們可以多喝雪梨銀耳湯來滋陰潤肺,多吃蓮藕、蘿蔔、百合等物來保健身體,無病亂補是會擾亂身體內部節奏,而且補藥吃太多小心變成毒藥。藥物和食物既然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二、衣的養生與禁忌早晚日夜溫差大,別忘早晚添加衣服。三、住的養生與禁忌1.「秋老虎」到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2.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3.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四、行的養生與禁忌早睡早起養精蓄銳,養肝護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而且,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五、育的養生與禁忌立秋的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多少,但是運動還是要堅持,運動不能停,立秋之後空氣濕度會開始變低,在清晨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這樣的空氣浴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六、樂的養生與禁忌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秋老虎「的燥熱威力不容小覷,氣溫高令人心情煩躁,脾氣漸長,易於衝動,影響身心健康,要調整好心態,切忌悲傷憂慮。
拜登疑練習辯論操過頭表現差 幕僚慘遭檢討
美國總統拜登6月27日在總統選舉辯論的糟糕表現,讓民主黨人震驚。不過,拜登競選團隊有幕僚和金主站出來為其說話,指拜登「被操過頭」才會表現得如此遜,他們還要求資深幕僚反省或辭職以示負責。81歲的拜登27日辯論時「笨手笨腳、猶豫不決」的表現,掀起民主黨人換將聲浪。不過據路透報導,消息人士指出,拜登當天因身體狀況才會出現不佳狀態,他們在辯論前幾天已提醒拜登資深幕僚,讓拜登在辯論前充分休息,但他看起來已精疲力盡。他還說,幕僚把看起來病怏怏、疲憊不堪的拜登送出去,「這是多麼糟糕的決定啊」。拜登選舉經費主要募款人摩根(John Morgan)指出,「我相信他被過度訓練、過度練習。而且我相信資深幕僚鄧恩(Anita Dunn)把他放在一個有利於美前總統川普,而不是他自己的主場。」摩根還說,鄧恩和她的丈夫、在辯論排練中扮演川普的鮑爾(Bob Bauer)應被永遠解雇。但拜登競選團隊28日表示,沒有考慮進行人事調動。拜登幕僚原本對這場辯論相當自信,因為川普5月底官司纏訟,而拜登則連續訪問歐洲。讓拜登部分幕僚驚訝的是,在接下來幾周內,拜登在全國範圍內的民調支持率小幅上升。為此,幕僚為拜登制定嚴格的辯論準備日程,甚至安排拜登在大衛營「集訓」6天。幕僚預測,川普會比2020年更自律、準備得更充分,也認為拜登需要反擊川普一連串急促的謊言。他們餵給拜登大量資訊,為拜登模擬辯論,但也導致拜登未得到足夠休息。一名白宮幕僚表示,拜登在疲憊不堪情況下,常會患上小感冒,就像他在長時間工作後,常出現的情況一樣。但沒想到,拜登當天出現在舞台上,不僅臉色蒼白,還聲音沙啞、語無倫次。拜登前特別助理、第一夫人吉兒拜登發言人拉羅沙稱,「我以前從未見過拜登有這樣的表現。在複雜政策問題上,他遠勝大多數人。辯論的成果總要依據如何表現和裝飾言詞而定...他未能達到此點。」
今「芒種」到!炎熱夏季來臨 7大開運養生與禁忌報你知
2024年6月5日12點10分節氣來到「芒種」,雖然還在農曆四月,但節氣方面卻已經正式進入農曆五月了,代表炎熱夏季到來,這個時節又熱又濕,容易惱怒憂鬱,建議這段時間飲食宜多清淡,可多喝綠豆湯消暑,也適合多吃桑葚,因為中醫理論認為,桑葚可補肝益腎,主治頭暈目眩、煩躁失眠、耳鳴心悸。一般人看到「芒」種,會直接聯想到芒果,其實芒種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成熟,搶收急迫,解釋成「忙」種更為貼切,“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間,反倒跟芒果種植無關,只是這段時間也剛好正逢芒果盛產期。2024年「芒種」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馬、羊,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慎防脾胃、腸道、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極易引起腸胃急性病症。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減低得病機會。不要去醫院探病,以免替人受災厄,身邊應帶護身符,勿探病弔喪,喪家物勿吃。以下是「芒種」開運養生與禁忌:一、依中醫理論,芒果屬於「濕毒」水果,容易導致丘疹、紅腫、癢等皮膚反應,建議吃芒果時避免接觸果皮,較不會有「毒」的問題,也不可以一次吃太多。二、這段時間天氣轉熱,冰品大受歡迎,但冰品吃太多容易造成女性子宮虛寒,變成「大腹婆」,也要節制。三、「芒種」這半個月時間(一個節氣維持十五天),不可給頭頂囟門尚未癒合的小小孩剃頭,為百會穴所處位置,以免受外邪侵襲。四、另外芒種這段時間白天熱晚上涼,若喜歡夜晚到外面躺椅納涼者,也要小心風邪入侵。五、因為外邪比較嚴重,農曆五月的溼熱節氣又稱毒月,所以也才有「九毒日」的說法,分別是: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這九天稱為「天地交泰九毒日」及農曆五月十四日為「天地交泰日」,加起來一共十天。建議這十天最好不要有性生活,否則容易消耗正氣,給外邪可趁之機,元氣易受損!六、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晚間睡眠不足,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和工作,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大,中午小憩是必要的,所以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有助於解除疲勞,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著關鍵作用。七、注意皮膚的保潔,五月天熱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俗話說:“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要常洗澡,但出汗時不可沖冷水澡。
張齡予聲帶受損仍力挺公益 花蓮災情不斷「很心疼當地朋友」
美女主播張齡予今(26日)以愛心大使身份出席「428」兒保日活動記者會,原本兼任記者會主持的她,卻因為感冒導致聲帶受損,臨時急call主播好友高毓璘代打主持工作,張齡予帶著沙啞的嗓音無奈表示:「因為小感冒咳嗽,聲帶受損,大概又要兩三個禮拜才會好。」她透露上周錄影《健康齡距離》節目後,就發現嗓子啞了,「可能是連續錄影比較吃力,現在就是要噤聲,也推掉滿多工作,大概5、6個」,張齡予解釋因為自己是主播出身,來邀約的工作內容也是以講話居多,為了對得起客戶,只能先說抱歉!而今天因為是公益活動,不能不出席,所以特別找了好友高毓璘情義相挺。提到之前0403大地震重創花蓮,自家「麗翔酒店連鎖-花蓮館」旁的傾斜45度天王星大樓也在日前終於完全拆除,張齡予說:「最近餘震不斷,往花蓮的交通也都全斷了,重建之路應該會很久,很心疼當地的很多朋友,他們的房子很多都被貼上黃、紅單,至於觀光方面短期之內應該不會有遊客去。」目前大家只能寄望看看暑假前能不能恢復正常。被問張爸爸心情如何?張齡予表示:「大家心情都一樣很沈重、累到很疲乏,平常工作就很辛苦一下又來個天災,但只能勇敢面對,認識的業者們都很難過,即便不營業人力方面還是要繼續燒錢,希望政府可以有些對策,輔導當地業者撐下去。」此外,張齡予也以愛心大使身份,呼籲要預防兒少網路詐騙。她親揭自己20年前就讀大學時,趕著上課接到詐騙要轉帳,因為核對個資無誤,戶頭內的數萬元生活費差點全數被騙走,她說:「還好接到姊姊電話,點名說是詐騙,這才驚醒還好沒有去操作ATM被騙,算是有驚無險。」張齡予以愛心大使身份,呼籲要預防兒少網路詐騙。(圖/焦正德攝)
「不死癌症」導致山豬感冒猝死? 免疫權威:2重點是關鍵
藝人山豬(陳俊甫)昨日猝逝,享年38歲,家屬透露山豬是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病逝。事實上,山豬身體健康狀況不佳,除了體重高達100公斤,還曾有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悸、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且20多歲罹患「紅斑性狼瘡」,多年來都靠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控制病情。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山豬猝逝?紅斑性狼瘡被指是可能的原因之一。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中致死率最高者,由於無法治癒,只能症狀治療,因此又有「不死癌症」的封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主治醫師蔡嘉哲曾獲國家新創獎,也曾任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是免疫疾病的權威,他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若沒有好好控制病況,只是一個小感冒也可能導致死亡!」蔡嘉哲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免疫系統異常的疾病,但如果有定期回診、服藥,同時調整生活作息,還是可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但如果病況不佳、體內發炎因子過於活躍,一點點小感染就可能造成嚴重結果,甚至小命不保。另一個被懷疑是山豬猝死的原因是呼吸中止症,呼吸中止症不只影響睡眠品質,根據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也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早在2005年,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夜間發生心因性猝死的相對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6倍。亞東醫院睡眠中心於2022年在美國睡眠醫學會官方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也顯示,相較於白天發作的病患,夜間發生急性心房顫動的患者,其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對比值為5.5倍。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暨睡眠專科林倬漢醫師指出,即使是典型的症狀如打鼾和精神不濟,也並非所有患者都會表現出來,這使得早期發現變得更加困難。對於具有心血管風險的人群,定期進行睡眠檢查並重視睡眠品質和規律是至關重要的。現在人們可以通過更為方便的「居家睡眠檢查」獲得準確的睡眠生理資訊。相較傳統檢查的複雜監測線路,它僅需要使用3到5條線路,專門設計用於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主要優勢在於提高患者的檢查舒適度,避免因不適或緊張而無法入睡的情況。同時,這種檢查方式免去前往醫院的不便,並大幅縮短等待檢查的時間。林倬漢醫師提醒,及早發現和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療計畫,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降低潛在的併發症風險,預防可能的心臟和其他相關健康問題,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山豬「感冒未癒變肺炎」猝逝! 醫示警:8大高危險群要注意
藝人山豬(陳俊甫)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家屬則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對此,臺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黃翰禮提醒,大於65歲的民眾,又或是安養院臥床病人、酗酒、或有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炎或腎疾等民眾,都是高危險族群,一旦感冒則可能引發輕度或重度的肺炎,所以千萬不能大意。黃翰禮表示,國人因生活步調急促及工作、生活的壓力,對於小感冒常不以為意,等到呼吸急促、咳到胸痛才來求診,忽略了感冒仍需多休息的重要性。且再加上肺部深部的黏液不易咳出,導致濃痰咳不出來引發肺炎。而肺炎是感冒常見的合併症,肺部一旦感染,會影響肺部擴張,對於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者,無疑是雪上加霜,每年因肺炎引發敗血症死亡的個案也不計其數。黃翰禮呼籲,民眾在感冒季節出入公共場所,要加強洗手、戴口罩,自我保護也保障其他人,而在人口密集及現今大眾交通工具便利的生活型態中,容易使「社區型肺炎」傳播,顧其意即是指社區群聚感染,可以因為一般感冒,引發輕度或重度的肺炎,尤其是大於65歲民眾、安養院臥床病人、酗酒、或有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炎或腎疾等民眾,都是高危險族群,一旦感冒,千萬不能大意。黃翰禮表示,而一般肺炎會採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大多數人可以在家多休息,避免刺激性食物,適當均衡的飲食,加上服用抗生素藥,但有些人需要在醫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還需加上氧氣治療,幫助病人輕鬆地呼吸。一般在服藥後3至5天內開始症狀緩解,但是,嚴重的肺部感染,治療時間需持續數周或數月。最後,黃醫師呼籲民眾要多喝水、睡眠充足、攝取足夠養分及疫苗接種預防,若真的發燒或不適,在家休息是必要的,且出入公共場合要記得戴口罩、勤洗手,才是強身健體不二法門。
擔心食物中毒!媽突清冰箱…累積多年醬料包也消失 網曝「1情況」更恐怖
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惹得民眾心慌,就有位網友分享,媽媽突把冰箱累積多年的醬料清空了,好奇詢問「家裡冰箱清空有助於提升食品安全嗎?」對此,許多人表示若食物沒受汙染放在冰箱保存問題不大,反而夏日暴露在外的食物更加危險。原PO在PTT發文表示,近日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延燒,媽媽擔心食物中毒,因此突然將家裡的冰箱清得一乾二淨,還檢查所有食物的保存期限,就連累積多年的醬料包都被丟光光,好奇問是否也有人的媽媽出現這樣的行為,更問「家裡冰箱清空有助於提升食品安全嗎?」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回應「過期很久沒吃沒事啊,因為一直冰著」、「過期很久沒吃沒事啊,因為一直冰著,我媽只要小感冒就會開一包來吃,曾經偷偷丟了幾包,還被罵」、「可以請你媽跟我媽交流一下嗎?他都塞滿」、「好事,我也趁這波把一堆老人家的萬年瓶罐給扔了」、「我媽只是沉默,沒有清冰箱」。另外也有人說,「冰箱控制溫度比較安全,要擔心的是拜拜,拜完沒冰,又放很久,風險就越來越高」、「溫度不夠一切枉然」、「冰箱塞太多東西,不僅會讓冰箱壽命變短,也可能滋生細菌」、「整理對身體不太好的醬料或過期的就好,冰箱有可能會產生厭氧或其他細菌,還是要定時清理冰箱,有助冰箱壽命延長、同時保持食材保鮮就好。」。
莎莎與男友愛情長跑多年 無奈透露兩人相處已變
莎莎主持八大電視《WTO姐妹會》,她透露雖然未婚,但因為與男友愛情長跑多年,也體驗到兩人相處上的轉變。莎莎回想剛與男友在一起時,對方做了許多貼心事,像是她早下班時男友會準備好所有她喜歡吃的零食,並附上手做卡片,並寫著待會幾點回來。李新透露老公沈世朋婚前婚後表現差異。(圖/八大提供)莎莎說:「最近他也是會買餅乾或是我喜歡的零食給我,我還想說怎麼那麼好,他卻回答『因為我剛剛去土地公拜拜,就順便買這些東西』。」一番話讓她相當無奈。《WTO姐妹會》新一集節目討論婚前婚後變化,來賓高山峰表示,自己將老婆取名「法定配偶」,更加碼直言自己像是被「騙財騙色」,他說:「婚前拍戲遇到寒流,那時候的我開著一部小車,太太陪我從晚上7點拍到凌晨4點,結了婚後,我問她還要不要陪我去?其實我還蠻希望她可以陪在我身邊,但她卻說『不用,從現在開始,你以後所有的錄影、拍戲我都不會去,因為攝影棚好冷』。」莎莎聽聞建議買太太喜歡的圍巾、外套給她,或許會改變?想不到,李新竟逗趣表示:「不會!因為我突然想到,我結婚前也陪世朋哥整晚在棚裡拍戲,結婚後再也沒去過,因為你領一個人的錢,要兩個人去不划算。」來賓李新則說和沈世朋交往期間,對方貼心程度是200%,當時兩人異地戀,李新只是小感冒,沈世朋隔天就搭機出現在她面前,讓她相當感動,但婚後一次生重病,昏睡近一天,卻不見對方關心,她說:「我在床上喊,沒有人回應我,我聽到外面嘻嘻哈哈的一陣歡聲笑語,原來是老公在幫兒子養的鍬形蟲換土,還跟我說『好久沒換了,牠們都在吃自己大便,好可憐啊』。」《WTO姐妹會》每周一至周四晚間11點於八大綜合台播出。
誤以為是得小感冒! 女老師感染性休克「四肢發黑壞死」被迫截肢
美國德州(Texas)一名51歲高中女老師去年4月時身體出現感冒症狀,原先她並不以為意,但後續卻出現高燒、呼吸困難的情況,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救治。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肺部遭到感染,且出現感染性休克,為了保住她的性命,醫生只能選擇讓她的四肢壞死,最終進行截肢。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美國德州一名51歲高中女老師雪莉(Sherri Moody)在去年4月跟著班級去戶外教學回來後,就出現了感冒症狀。起初她對此並不以為意,不過幾天後卻出現高燒、呼吸困難的情況,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急診室進行治療。在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雪莉的肺部因肺炎鏈球菌造成感染,身體已經進入感染性休克,且讓情況更惡化的原因,是因為雪莉一直服用的關節炎藥物,因此削弱了她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由於後續雪莉已經陷入昏迷的狀態,而醫生為了保住她的性命,使用藥物讓血液運輸至她的重要器官內,不過這樣的代價,就是得犧牲雪莉的四肢的血液循環,導致她的手腳皆發黑壞死。最終在雪莉的生命跡象穩定後,醫生便將她的手臂和膝蓋以下的腿部全數截肢。事後雪莉表示「我的精神非常堅強,不過我只是選擇快樂,但這並不是說我會時不時崩潰,只是會哭一會兒,我不會讓它持續太久。」事實上,根據據美國胸腔科學會指出,每年約有75萬美國人受到感染性休克的影響,其中大約有30%的感染性休克或嚴重敗血症患者,死於這種由常見感染引發的疾病。
陳俊翰也因它所苦…全台300多人無藥可用 盼SMA藥物納健保
罕病律師陳俊翰日前疑因感冒併發肺部感染過世,對許多人來說,一場小感冒,只需吃藥幾天、多休息就會康復,但像陳俊翰這樣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進出醫院卻是日常。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理事長李怡潔曾因沒力氣把痰咳出,住院了1個多月才撿回一命,得靠救命藥挽回運動功能,但全台SMA患者中,仍有300多人被排除在給付門檻外,患者期盼政府能比照英、美等國,將SMA藥品全面開放,讓他們重拾功能改善的希望。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蕭丞宗說,SMA為隱性遺傳疾病,當父母一方缺乏SMN1基因,子女就有4分之1機率罹病,缺少該基因將導致運動功能減退,一般在幼兒期發現,但也有青少年、成年時期發現的案例,患者的運動功能會逐漸退化,甚至走入死亡。李怡潔去年因感冒出現肺炎,送至急診室時,第一時間就被問「要不要插管」,雖未入住加護病房,卻也住院了1個多月,使用了很多抗生素。她直言,自己感冒住院的經驗相當豐富,因沒有能力把痰咳出,一點感冒都需入院。遺憾的是,一些人進去後就再也沒機會出來。「病友不能再等。」李怡潔表示,台灣2020年將SMA藥物納入健保給付,2023年第2次叩關,3年的時間,30幾個國家已陸續開放,包括英、美、澳、羅馬尼亞,甚至在戰爭中的烏克蘭,都將SMA藥品全面納入給付,為何戰爭中的國家都那麼重視,台灣卻慢這麼多?目前SMA有3種藥物,受限於「上肢運動功能RULM≧15」與「3歲之前發病確診病歷證明」的嚴格給付門檻,國內400多名SMA患者中,仍有300多人看得到、用不到。蕭丞宗說,SMA病友即便是在年長者身上,用藥後都能達到改善的效果。以他的臨床經驗,就有49歲的患者用藥後步距增加、走路速度提高、動作加大,希望政府放寬給付條件,全面開放所有SMA患者使用。
一晚上快篩連開七個陽性! 小兒科名醫提醒:流感疫情還在高峰
現在是天氣忽冷忽熱,出門在外真的要格外注意保溫,尤其是在現今流感疫情尚未完全退去的情況下。小兒科醫師陳信宏就表示,他一個晚上,流感快篩就出現七個陽性,因此認為流感流行期絕對不是要結束。小兒科名醫陳信宏在FB發文,他貼出一張流感快篩的照片,只見照片中的7個快篩均呈現陽性結果。陳信宏也在文中表示,一個晚上,流感快篩確診就有七個,流感流行期絕對不是快結束了。他也呼籲民眾千萬要做好防護,還沒打疫苗的民眾應該要盡速接種疫苗。 而面對曾經得過流感後痊癒的朋友,陳信宏醫師也呼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他在FB粉絲專頁另外一篇貼文就表示,他接到一個曾經罹患A型流感的9歲男孩病例,因為高燒到40度又前來就診,經過快篩之後,該名男孩確定再次感染A型流感。陳信宏醫師在文章中表示,目前流感還在高峰期,民眾千萬要小心。而過去曾經感染A型流感的民眾,不僅有可能感染B型流感,甚至也有可能再次感染A型流感,不可不防。陳信宏醫師也特別強調,如果民眾還沒打流感疫苗,千萬不要以為「曾得過流感,不會再得流感,而不打流感疫苗」。陳信宏醫師解釋,因為得過還會再得,而且還有可能得好幾次。陳信宏醫師也特別提醒,千萬不要小看流感,流感嚴重起來有可能併發心臟發炎,心肌炎,腦膜炎,腦炎,肺炎等等重症的可能,千萬不要把它當成小感冒,注意自己與家人健康。
睡到一半「瞬間封喉」險窒息…56歲陸男急送醫 醫曝1病爆發:死亡率超高
死亡率超高!大陸近期流行一種耳鼻喉科急症「急性會厭炎」,由於此病的典型症狀為喉嚨痛,不少患者會將其誤認成普通感冒,一旦惡化恐引起呼吸困難或窒息感,且病情變化迅速凶猛,嚴重恐奪命。據陸媒報導,浙江省寧波市一名56歲張姓男子因喉嚨痛前往醫院看診,起初他以為只是小感冒,怎料服藥後症狀不但沒有好轉,躺床睡覺時身體還越來越不適,直至深夜3時許,他突然感到呼吸急促,連忙向家人呼喊求救,「好像有人掐住了我的脖子,我要窒息了!快帶我去醫院。」張男緊急被送往醫院後,這才驚覺病情不對勁,醫師以咽喉鏡檢查,發現張男位於舌頭後方深處的「會厭」不但嚴重充血,且腫大如球狀,判定為典型的「急性會厭炎」症狀,立即將他收治住院。對此,醫師示警,「急性會厭炎」是耳鼻喉科急重症之一,該疾病不但發病突然、病程演變快速,甚至恐會「瞬間封喉」引起窒息,有極高風險的死亡率,病情兇險不容輕忽。醫師提醒,「急性會厭炎」惡化速度十分快速,主要症狀包括劇烈的喉痛、吞咽異物感及呼吸困難,由於該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使患者以為是一般感冒引起的喉嚨痛,若民眾出現上述病徵須儘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前線醫師曝光流感恐怖現況 感嘆:快篩陽性如連續聖杯
雖然今(19)日全台氣溫明顯回溫,但早在過年之前,全台流感感染人數就明顯增多。高雄市知名吉田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哲凰也表示,最近流感快篩,陽性的比例「像是連續擲到聖杯一樣」,經常一來就碰到好多個。曾哲凰也在FB發文呼籲民眾應要注意,同時也分享了一些自保的小秘招。吉田耳鼻喉科診所副所長曾哲凰在FB發文,內容中表示近期來診所看診的病患都是「人山人海」,而且在幫病患進行劉趕快篩的時候,陽性的比例堪稱是「連續擲杯到聖杯或拉霸機拉到777一樣,都是連續好多個流感A」。曾哲凰也在文章中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現在都是發燒喉嚨痛和厲害咳嗽,尤其是老人家,小感冒都是大事。曾哲凰也自曝,其實自己身為醫師,其實反而比大家都還要危險,但他透過幾個方式,想盡辦法的讓自己降低染病的機率,而其自保的小秘招如下:1.上班口罩全程戴上2.手常常噴酒精,下班前把手和手機噴酒精3.在室內開窗保持通風4.對有鼻音咳嗽感冒的人特別注意5.去戶外比較安全6.儘量保持距離1.5公尺7.口罩拿下盡量不要說話,或保持距離8.吃東西時盡量不要說話9.吃飯如果有人跟我說話時我不面對他
XBB疫苗覆蓋率不足 專家憂心防疫不夠力國內重症個案數上升
新冠疫苗短暫出現搶打風潮,然而整體防疫覆蓋率仍顯不足。據疾管署23日報告,全球新冠疫情達到高點,上週(1/16-1/22)新增615例,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佔79%;自去年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即死亡案例中,未接種XBB疫苗者佔99%。新冠流感化不等於症狀流感化 低估疫情恐讓年長者陷危機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感染科教授黃立民指出,大部分民眾對於新冠病毒仍存有迷思,以為自己感染過病毒,或打過三、四次新冠疫苗,身體應該還有抗體,以致對於最新公費XBB.1.5疫苗興趣缺缺,覺得沒有接種的必要性。針對新冠肺炎對於民眾威脅程度遠高於流感,但施打率卻無法拉升的現狀,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感染科教授黃立民對此感到憂心。他表示,受到「防疫疲累」心理影響,許多民眾並未將新冠肺炎當成一回事,認為病毒已經流行超過三年,毒性應該弱化了,即使感染,症狀也只會小感冒。80多歲王先生即為典型個案,曾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屬於新冠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因這兩、三年來,陸續接種過三劑新冠疫苗,期間也曾確診過,而心生鬆懈。對於最新疫苗的接種,抱持著觀望態度。但沒想到,就在全家人在餐廳聚餐的幾天後,王先生出現發燒、咳嗽、胸悶、易喘等類流感症狀,行動力變差,被緊急送至急診,並確診為新冠肺炎,肺功能嚴重下降,只剩原本三分之一,因情況危急,被安排至加護病房。在台大醫療團隊搶救下,施以抗病毒藥物,才逐漸好轉。新冠疫苗如何打?疫苗困惑全都解!問題一:我聽說新冠病毒已經流感化,為什麼還要打疫苗?答:新冠流感化,代表他需要像流感一樣每年更新防護,但新冠的症狀還是比流感嚴重很多!如果是高齡、慢性病,或有免疫力低下的長者,還是有很高機率變成重症,不可不小心。【專家怎麼說?】國內感染症權威教授盛望徽警示,新冠所造成重症及死亡風險遠高於流感。一名80歲個案即在聚餐後感染新冠,肺功能急速下降住進加護病房,民眾切勿等閒視之,應儘速接種公費XBB.1.5疫苗。問題二:之前已經打過好多劑疫苗,為什麼還需要再施打呢?答:根據研究顯示,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類似,接種6-9個月後保護力即會大幅衰退,且新冠病毒變異快速,目前流行株已與之前不同,靠「舊版」疫苗保護力已經嚴重不足,有必要再接種「新版」XBB疫苗以恢復足夠保護力。【專家怎麼說?】前疾管署長、三軍總醫院特聘醫師張峰義表示,台灣過去打的疫苗,即使是Omicron變異株疫苗,到目前綜合抗體皆已幾乎歸零,新冠病毒不斷在全球變異,對長者來說風險相當高。此外,目前民眾「個人抵抗力不足」,更別說形成群體免疫力。他認為60歲以上的族群都應儘速施打XBB.1.5疫苗,才有辦法生成對抗JN.1變異株的抵抗力。問題三:現在XBB.1.5疫苗有哪些廠牌?答:XBB.1.5疫苗有莫德納與Novavax兩種選擇,二選一施打即可。年滿6個月以上就可施打莫德納疫苗,Novavax則需年滿12歲。兩款疫苗於安全性與有效性上都有足夠數據支持。【專家怎麼說?】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依據荷蘭今年針對60歲以上接種新冠XBB疫苗效益研究,對於預防感染後住院以及重症保護力高達七成。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最新疫苗建議,現有XBB.1.5疫苗對於XBB系列(EG.5、HK.3及HV.1等)及BA.2.86系列(BA.2.86、JN.1等)的變異株皆有保護力。問題四:打新冠疫苗前要預約登記嗎?我該去哪裡登記?答:各縣市都推出疫苗隨到隨打服務,詳情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S-5JmAIzrG4ZqrESjI4xNQ內文整理自元氣網(受到「防疫疲累」影響 國人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率低讓專家憂心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1/766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