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希
」 美國 川普 拜登 小布希 總統川普再次獲選《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唯一3次入選的是「他」
《時代雜誌》(Time)將2024年度的「年度風雲人物」(Time Person of the Year)頒給了即將重返白宮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表彰他令人驚嘆的政治復出,以及他經歷2次暗殺未遂和刑事定罪的歷史性1年。《時代雜誌》主編雅各布斯(Sam Jacobs)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這是一個歷史性復出的人物,他正在重塑美國總統職位及美國的政治秩序。即將入主橢圓形辦公室的川普,也是新聞界最有影響力的人,這是很難否認的事實,也是未來研究美國現代政治史的重要課題。」據悉,這是川普繼2016年當選總統後,第2次獲得此殊榮,加入了前總統柯林頓、小布希及歐巴馬的行列。這結果也印證了普遍的預期,因為自2000年小布希以來,該雜誌在每屆總統大選年中,都會將這項榮譽授予勝選總統。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唯一3次入選「年度風雲人物」的,則是帶領美國在二戰擊敗納粹德國的前總統羅斯福。其他先前的獲獎者則包括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Meta執行長祖克柏、教宗方濟各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時代雜誌》封面正式揭曉之際,川普與即將再次成為第一夫人的梅蘭妮亞,以及副手范斯(JD Vance),以及數名內閣成員出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並首次敲響了開盤鐘。在活動中,川普表示:「不得不說,《時代雜誌》,第二次獲得這個榮譽,我想這次我會更喜歡它。」不過,今年《時代雜誌》的評選過程同樣充滿競爭,與川普一同入圍「年度風雲人物」的還有黯淡落選的現任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川普戰友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遭到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以及英國凱特王妃。每位入圍者都因其在各自領域的傑出表現或爭議性事件而備受關注。《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評選的傳統始於1927年,其宗旨是表彰過去1年中對全球產生最大影響力的個人、團體或運動。然而,這項榮譽並非一定會頒給「正面形象的人物」。例如,納粹德國獨裁者希特勒,就曾在二戰爆發前1年的1938年,因其對全球局勢的巨大影響力而當選「年度風雲人物」。
何志勇預言川普將為人事案激烈鬥法國會 可供台灣反思
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一舉一動受到全球矚目,都是新聞。例如,川普未正式就職,迄今公布的內閣職位人選名單,就連同黨黨內都反彈,外媒也預測,川普人事案能否讓國會點頭,將是他就任美國總統後的首要挑戰,美國國會屆時與川普的激烈對峙,恐不亞於立法院。何志勇指出,不少國人未來可能會用「看笑話」心態,看待川普2.0的人事任命,但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川普與國會鬥法,其實仍有可供台灣借鏡省思之處。首先,無論川普,還是國會,都仍在憲法授權框架上為己方找「出路」。此外,美國國會有實質「聽證權」、對內閣人事有「同意權」,對不適任官員施壓,美國大法官也有判例,不准美國總統逃避國會、為所欲為。反觀立法院曾一度試圖修法爭取類似權力,卻被憲法法庭打臉,迄今仍原地踏步。專長為「美國政治研究」的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天在臉書指出,從川普迄今任命要職人選來看,其用人哲學,只有兩項原則,就是「忠誠」與「報復」。其中最受爭議的,恐怕是才剛連任(眾議員)成功卻已辭職,準備接受川普任命為司法部長的佛羅里達前眾議員馬特蓋茲(Matt Gaetz)。美國司法部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即聯邦檢察長,因職位設立早於美國司法部,是美國總統內閣中唯一頭銜不稱作Secretary 的閣員。司法部長的主要的工作,除了提供總統法律諮詢意見,也代表聯邦政府行政部門在聯邦最高法院打官司。而力挺川普的蓋茲,是公認的極右保守派,其爭議包括在2023年扮演罷黜同黨眾議員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關鍵角色,另也涉及與未成年女子性交易、吸毒,以及將選舉經費用於私人等指控。蓋茲甚至曾公開宣示,他要廢除聯邦調查局(FBI)。何志勇解釋,「川普1.0」時曾苦於被FBI調查在2016年競選時的「通俄門」疑案,引發川普不滿,當時蓋茲也是被FBI調查的對象之一。因此當川普再度當選總統後,主張其內閣人事應「跳過」FBI 按程序對被提名人進行的身家調查,就引發議論。何志勇指出,2022年麥卡錫因遲遲無法獲得眾議員過半的支持(當選議長),最後選擇妥協,答應蓋茲「逼宮」同意修改內規,未來只要435位眾議員中,有1位提案要罷免議長,國會就要進行表決,這件事當時被外媒形容成「魔鬼交易」。麥卡錫之後雖如願當選議長,沒想到隔年卻被罷免,意外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眾議員議長,似印證「魔鬼交易」所言不虛。由於近年來,共和、民主兩黨在眾議院席次都接近五五波,外界現在擔心當初接替麥卡錫的現任議長強森(Mike Johnson),是否在川普再度上任後,也會被依樣畫葫蘆被「做掉」。對此,已被罷免的麥卡錫雖已離開政壇,但麥卡錫仍斷言「蓋茲提名絕不會過!」,也被外媒解讀,麥卡錫對昔日遭蓋茲「逼宮」恐仍耿耿於懷。何志勇說,除了蓋茲人事案有爭議外,川普點名出任國防部長的福斯新聞主持人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也被爆涉性侵引發爭議。因包括美國內閣閣員在內,總計約1,200位聯邦重要職位人事,都需要美國參議院審核同意,川普很有可能會使用美國憲法規定的「國會休會任命」(recess appointment),當成權宜之計。所謂「國會休會任命」是指川普先要求挺川參議員提案「讓參院先休會10日」,讓川普趁這10天,任命內閣等重要人事,避開參院人事聽證會及表決。川普另有一法可與國會鬥法,就是讓眾議員表決通過眾院休會,讓參、眾兩院開會時間明顯不一致,川普即可以強制使用美國憲法中賦予總統至今從未使用的過權力「強迫讓兩院同時休會」,川普人事案就可能暫時不必國會審查。其實,美國國會特有的「休會任命」,小布希任內曾做過171次,柯林頓139,歐巴馬使用過32次,川普並非第一位使用的美國總統,但是「休會任命」只是臨時繞過參院,期限頂多一年,川普內閣一年後,仍要面對參院人事同意程序。前總統歐巴馬甚至曾被聯邦最高法院宣判,不得利用參議院低於10天的休會來進行「休會任命」,凸顯美國大法官不准總統為所欲為,因此才會被推崇是「憲法守護神」。
美準國安顧問:中國部分軍力已超越美國 還是需為台灣備戰
川普內閣成員陸續出爐!首位當選國會議員的綠色貝雷帽成員瓦爾茲(Michael Waltz),將成為川普2.0的國家安全顧問。他10月曾在簽書會上指出,台灣的地位極其重要,即使中國解放軍的海軍與太空軍數量已超越美國,美國的軍事力量也必須準備好。據悉,瓦爾茲在陸軍服役27年,曾擔任過小布希防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蓋茲(Robert Gates)的國防政策總監,以及小布希副手錢尼(Dick Cheney)的反恐顧問,反對川普將美軍撤出阿富汗,並且像國會中的許多超級鷹派一樣,他始終對轟炸伊朗抱持開放態度。此外,他還被認為是眾議院裡對中國最鷹派的議員之一,包括提出「美國正與中共進行冷戰」的論點,且是第一位呼籲美國全面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國會議員。瓦爾茲在10月出版新書「艱難事實:像綠扁帽部隊思考與領導」(Hard Truths: Think and Lead Like a Green Beret),並與「雷根研究所」(Ronald Reagan Institute)所長扎克海姆(Roger Zakheim)一同舉辦簽書會,討論了瓦爾茲擔任綠色貝雷帽的經歷、國會中的兩黨合作、兵役的重要性、阿富汗撤軍、烏克蘭戰爭等議題。其中,瓦爾茲提到,美國不應該因為武裝台灣而惹怒習近平,就像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不該推升緊張局勢,而是應該緩和衝突。不過瓦爾茲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公開討論美國已經走下坡,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並認為西方價值也走下坡,並以科技監控極權主義取而代之,掌控的第一步是西藏,下一步是香港,再來是台灣。瓦爾茲補充,「台灣的意義不光是掌握全球8成的先進製程晶片。地理位置上,台灣位於日韓與東南亞海運要地,控制全球一半的GDP,形勢相當重大。」對此,瓦爾茲強調,美國軍事力量必須準備好,即便中國海軍與太空軍數量已超越美國,且中國核武的數量是以3倍數,而不是以2倍數成長,相當類似1930年代納粹德國的建軍速度,但德國當時還沒有戰略拒止美國的意圖。他認為未來的美國總統不應該從坦克對坦克,船艦對船艦的概念來思考,如果中國要攻擊美國,會先拒止,並透過網路攻擊美國的港口、水資源和油管。他們的駭客組織「伏特颱風」(Volt Typhoon),不光是間諜行動,而是在美國系統埋下網路定時炸彈,並在首波攻擊中針對空中和網路。他指出,中國人已知道未來整個經濟將依靠太空網路,包括農業、全球定位系統(GPS)、銀行與即時物流,他們已發展出能全面控制並讓美國經濟陷入黑暗的能力,「無論你愛川普還是恨他,他擔任總統時的直覺就是,如果在太空排行老2,你就不可能成為地表最強,美國必須保衛這些資產。」
史上最遠的選票!NASA設投票站 太空人「選票加密」傳回地球選總統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川普和賀錦麗勢均力敵,選戰打得格外激烈,最後誰能入主白宮,全球關注,不過對於遠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來說,回鄉投票是相當困難的事,其實早在20多年前,美國就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太空人也能在大選當天,從遠處行使投票權。今年在國際太空站上屆有4位太空人計畫進行「超遠距」投票。太空人蘇尼與威爾莫。(圖/達志/美聯社)據《紐約郵報》、《美聯社》等外媒報導,NASA美籍太空人蘇尼(Suni Williams)和威爾莫(Butch Wilmore)等4人預計會滯留太空至2025年2月,都已經事先申請選票,就像其他不在家鄉的美國人一樣。目前在國際太空站的4名太空人均已於選舉日之前申請投票。報導稱,蘇尼和威爾莫(Butch Wilmore)在6月初抵達國際太空站進行為期8天的太空任務,因氦氣洩漏和推進系統問題,目前滯留在太空站等候救援,預計2025年2月才能返回地球,不過包括他們和另兩位美籍太空人都不想錯過這場美國大選,因此一早就申請投票。按照規定,太空人們會把填寫好的電子選票上傳,經NASA追蹤數據中繼衛星系統傳輸至新墨西哥州地面站,接著送到德州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並提交給當地郡書記員,這些選票均已被加密,僅太空人和郡書記員能夠存取。另據NASA指出,為了確保投票過程的完整性,選票在傳輸過程皆已進行加密,其實這個「太空投票」在美國已經實施了20幾年,據《國家太空中心NSPO》說明,1997年德州立法議會(Texas Legislature)通過法案建立在外太空的投票程序,當時簽署法案的就是德州州長小布希,也是後來美國的第43任總統。由於NASA休士頓太空中心位於德州,多數太空人都是當地居民,因此德州當年通過這項法案,讓離地球200多公里外的太空人也能擁有投票權。
別試圖改變中東的權力平衡! CNN資深記者示警:美國和以色列都曾失敗過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28日聲稱,殺死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勒(Hassan Nasrallah)是改變「未來幾年該地區力量平衡」的第一步。然而,CNN資深國際及戰地記者韋德曼(Ben Wedeman)卻認為,真主黨可能根本沒有受到致命傷,「對以色列來說,決定性的勝利是虛無飄渺的。」據CNN的報導,以色列近期不但透過無線設備在黎巴嫩和敘利亞製造恐怖攻擊,還在黎巴嫩南部展開大規模空襲,造成數以千計的平民死傷。而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也揚言,以色列的空襲行動是在為「進軍黎巴嫩」做準備。如今以色列27日又空襲真主黨總部,並聲稱真主黨的共同創建者、資深領袖納斯魯勒已遭到擊殺,真主黨方面隨後也承認該消息。對此,韋德曼也指出,雖然以色列極右翼政府對黎巴嫩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結構性變革,懷有宏偉遠大的計畫。但1982年6月爆發的第一次黎巴嫩戰爭(第五次以阿戰爭)事後也證實,以色列沒能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也沒辦法在貝魯特建立一個可塑的、以基督教為主的政府,更沒有將敘利亞軍隊趕出該國。韋德曼提醒,也許以色列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最重要遺產,其實就是「真主黨的誕生」,而真主黨隨後也發起了一場無情的遊擊戰,迫使以色列必須單方面從黎巴嫩南部撤軍,「這顯然是阿拉伯軍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迫使以色列撤出阿拉伯人的領土。」事實證明,在伊朗的幫助下,這個新組織比以色列試圖驅逐的PLO更具殺傷力。接著真主黨又在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中繼續與以色列作戰,直到雙方陷入僵局並同意停火,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真主黨在伊朗的大力支援下變得更加強大。如今,真主黨因數名高層遭到擊殺,已陷入癱瘓及混亂,而且明顯受到了以色列情報部門的滲透,但韋德曼認為,現在談論真主黨的崩潰還為時過早。回顧歷史,除了黎巴嫩和以色列之外,美國還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而且隨著伊拉克軍隊的崩潰和美軍湧向該國首都巴格達,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曾經幻想著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的垮台,將導致德黑蘭和大馬士革政權相繼垮台,並為整個中東地區帶來民主自由及繁榮。然而,美國對伊拉克的佔領卻演變成一場無盡的戰爭,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和鉅額的財富。海珊政權的垮台不僅沒有帶來民主自由及繁榮,反而導致伊朗能夠將其什葉派影響力擴展到伊拉克;因美國入侵阿富汗而潰敗的蓋達組織(Al-Qaeda),也得以在伊拉克的遜尼派三角地帶(Sunni Triangle)重生,並最終演變成佔領敘利亞和伊拉克部分地區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韋德曼也感嘆,當他在寫這篇文章時,他看到了貝魯特南部郊區揚起的陣陣濃煙,並回憶起了小布希時期的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曾在2006年以色列與真主黨開戰時聲稱,我們目睹的所有流血和破壞,都是「新中東誕生的陣痛期」。然而以色列最終卻退出了黎巴嫩,且真主黨還變得更加強大,「小心那些承諾新黎明、新中東即將誕生,或是該地區力量將重新平衡的政客」,因為他們可能不知道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意想不到的慘烈後果。
川普遇刺後振臂高呼!他拍下歷史性畫面 「曾獲普立茲獎」背景超狂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當地時間13日晚間,在賓州出席造勢活動時遭到槍手伏擊,導致右耳中彈,臉上滿是鮮血,隨後在特勤人員掩護下撤離,過程中不忘振臂高呼「Fight!」成為這次事件的代表性畫面。消息曝光後,拍下這張照片的攝影師背景跟著曝光,他不僅曾獲普立茲獎,還是業餘格鬥選手。川普遇刺消息引發國際關注,有網友在PTT貼出照片,只見川普耳朵濺血、右手握拳舉高、後面還有國旗,讓他忍不住驚嘆「這張照片的構圖你給幾分?有沒有機會得普立茲新聞獎?」原PO表示,該照片的拍攝者名叫伊凡•武奇(Evan Vucci),是美聯社的攝影記者,主要負責華盛頓特區的體育、軍隊和前總統等各種主題。網友發現,武奇是2021年的普立茲獎得主,以喬治佛洛伊德案後的群眾運動相片得獎,當時有人拍到他在槍響後趕去取景的身影,且武奇並非普通的攝影記者,他曾在伊拉克當過戰地記者,平時興趣是綜合格鬥,外型十分壯碩,還是一名業餘的MMA運動員,甚至拿下了今年武其泛美巴西柔術比賽的銅牌。武奇曾在伊拉克當過戰地記者,平時的興趣是綜合格鬥。(圖/翻攝自IG/evanvucci)據了解,武奇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母親是一名秘書,父親則是警察,他在就讀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期間踏上了商業攝影之路。當時,武奇參加了攝影記者邁克爾威廉森的講座,對方的照片和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改變了他的專業,專注於新聞攝影,在學期間開始為路透社拍攝運動照片。2003年,武奇以自由攝影記者的身份踏入美聯社大門,最具標誌性的鏡頭之一來自伊拉克,當時他在巴格達與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該記者會的目的是宣布簽署部隊地位協議,讓美軍繼續留在伊拉克。在記者會上,一名伊拉克記者向時任總統布希扔鞋子,這一幕剛好被武奇捕捉。
美歷任總統PK排行榜出爐 拜登排名14、川普45
19日是美國「總統日『(Presidents Day),據《紐約時報》報導,一項由全美歷史學家票選的美國歷任總統排行榜在上周末出爐,現任總統拜登雖然民調數字不佳,但歷史學者對他的評價甚佳,排名高於前總統雷根及威爾遜等前美國總統,排第14名,前總統川普則在這份排行榜上敬陪末座,排第45名。這項「總統偉大程度調查計畫」( Presidential Greatness Project)先前進行過兩次,分別是2015年與2018年,川普與上次同樣為最後一名。該計畫是由美國海岸卡羅來納大學和休斯頓大學政治系的教授合作進行,統計全美154名學者的投票。學者指出,拜登首次入榜就能排名前三分之一,很大部分是歸功於川普,與歷史學家「反川普」因素有關。雖然拜登在結束新冠肺炎疫情、重建國家的道路、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以及領導國際反抗俄羅斯侵略方面已有了歷史定位,但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拜登的最重大成就是將川普驅逐出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兩位執行這項計畫的教授沃恩(Justin Vaughn)和羅廷豪斯(Brandon Rottinghaus)表示,「拜登的最重要成就可能是他從川普手中救了總統職位,恢復更傳統的總統領導方式,且準備今年秋天阻止他的前任重新掌權。」《紐約時報》指出,學者對總統的評價也因黨派而有差異,如共和黨籍學者的排名是雷根第5名,老布希與小布希並列第19名、歐巴馬第6名、拜登第13名;民主黨籍學者將雷根排第18名,老布希第19名,小布希第33名、歐巴馬第6名、拜登第13名。其中只有民主黨的前總統柯林頓幾乎沒黨派差異,共和黨人將他評為第10位,還高於民主黨人評的第12位。川普甚至在自我認定為共和黨歷史學家中的表現也很差,仍排名第45名。該問卷問卷要求學者以0-100分給予歷任總統評分,結果林肯以95.03分高居榜首,小羅斯福以90.83位居第二,首任總統華盛頓以90.32分緊追在後,歐巴馬以73.8分居第7名,艾森豪以73.73分居第8名,第10名則是任內遇刺身亡的甘迺迪,拜登得分62.66,排第14位,川普只得10.92分。
世界自由日70周年 曾永權相信唯有不斷溝通協調才能解決紛爭
今天是世界自由日70周年,世亞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曾永權表示,今天也是123自由日運動70周年紀念日,緬懷1954年1萬4000多名韓戰義士,英勇奮鬥,毅然選擇自由的中華民國,我們更要效法他們的豪情壯志,喚醒自由民主的靈魂,弘揚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繼續推動全球化自由民主,維護世界和平,創造人類最高福祉。世亞盟今天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舉行2024年世界自由日慶祝大會,世盟總會長饒穎奇、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陳剛毅,以及國民黨立委曾銘宗、陳以信也出席,大會也邀請高齡的韓戰義士到現場,接受大家致敬。曾永權提及,當年起義來歸的韓戰義士,雖然都已是古稀之年,今天慶祝大會仍然邀請他們在醫護人員的細心陪伴下,來到到現場接受大家的致敬,就在剛剛我們透過鳴自由鐘,再次發揚韓戰義士英勇奮鬥的精神。請大家以熱烈掌聲歡迎在場的韓戰義士代表,致上最高的敬意。曾永權指出,世盟成立宗旨為推動自由、民主、和平的普世價值,現今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身處戰爭的陰霾,因此今年的世界自由日慶祝大會特別以自由民主邁向和平為主軸,相信唯有不斷溝通協調才能解決紛爭,呼籲全球愛好自由民主人士,為世界和平的目標堅持不懈,努力到底。曾永權說,世盟是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正式成員,是我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中,同時兼具二軌外交功能的國際性民間社團,對促進外交工作及自由民主發展有相當貢獻,感謝中華民國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世盟在總會長饒穎奇帶領之下,已經將自由民主的種子散佈到世界各個角落。曾永權也請現場來賓為饒穎奇鼓掌。曾永權強調,我國已成為世界自由民主的重要表徵,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公開稱讚台灣是亞洲及世界民主的燈塔,在現場呼籲,讓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展現決心,並呼喊三次自由民主、邁向和平,而世盟今後將持續扮演國際社會積極推動的力量,讓台灣的自由、民主成為舉世所公認的榮耀與成就。
1月23日「世界自由日」70周年 曾永權籲效法韓戰義士精神推動自由民主
今天是世界自由日70周年,世亞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曾永權表示,今天也是123自由日運動70周年紀念日,緬懷1954年1萬4000多名韓戰義士,英勇奮鬥,毅然選擇自由的中華民國,我們更要效法他們的豪情壯志,喚醒自由民主的靈魂,弘揚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繼續推動全球化自由民主,維護世界和平,創造人類最高福祉。世亞盟今天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舉行2024年世界自由日慶祝大會,世盟總會長饒穎奇、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陳剛毅,以及國民黨立委曾銘宗、陳以信也出席,大會也邀請高齡的韓戰義士到現場,接受大家致敬。曾永權提及,當年起義來歸的韓戰義士,雖然都已是古稀之年,今天慶祝大會仍然邀請他們在醫護人員的細心陪伴下,來到到現場接受大家的致敬,就在剛剛我們透過鳴自由鐘,再次發揚韓戰義士英勇奮鬥的精神。請大家以熱烈掌聲歡迎在場的韓戰義士代表,致上最高的敬意。曾永權指出,世盟成立宗旨為推動自由、民主、和平的普世價值,現今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身處戰爭的陰霾,因此今年的世界自由日慶祝大會特別以自由民主邁向和平為主軸,相信唯有不斷溝通協調才能解決紛爭,呼籲全球愛好自由民主人士,為世界和平的目標堅持不懈,努力到底。曾永權說,世盟是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正式成員,是我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中,同時兼具二軌外交功能的國際性民間社團,對促進外交工作及自由民主發展有相當貢獻,感謝中華民國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世盟在總會長饒穎奇帶領之下,已經將自由民主的種子散佈到世界各個角落。曾永權也請現場來賓為饒穎奇鼓掌。曾永權強調,我國已成為世界自由民主的重要表徵,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公開稱讚台灣是亞洲及世界民主的燈塔,在現場呼籲,讓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展現決心,並呼喊三次自由民主、邁向和平,而世盟今後將持續扮演國際社會積極推動的力量,讓台灣的自由、民主成為舉世所公認的榮耀與成就。
你懂槍嗎!拉克手槍發明人94歲辭世 336億身家給小51歲嫩妻
奧地利軍事用品公司「克拉克」生產的克拉克(Glock)系列手槍聞名國際,被世界各國採購,在國內甚至是黑白兩道都愛的物品,堪稱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手槍之一,而手槍發明人、奧地利工程師克拉克(Gaston Glock)27日辭世,享耆壽94歲。克拉克17手槍輕便、易於組裝,深受黑白兩道所喜歡。(圖/翻攝自X)克拉克手槍公司(GLOCK Perfection)最近在官網發布一張克拉克的照片,黑色背景中還寫道「悼念克拉克,1929年7月19日至2023年12月27日」,證實這位一代槍械大亨的辭世。根據BBC等外媒報導,克拉克出生於1929年,在維也納一所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963年,他在距離維也納20公里的德意志瓦格拉姆(Deutsch-Wagram)創立消費品公司,80年代初期,克拉克涉足軍需品領域,參加當時的奧地利軍隊招標。克拉克設計出更輕便、易於組裝,以及由高強度尼龍聚合物製成的克拉克17手槍(Glock 17),比起當時其他廠商的手槍更輕、更便宜且更加可靠。 克拉克離婚後娶了比他小51歲的看護凱瑟琳,並成為克拉克公司現任CEO。(圖/翻攝自X)克拉克公司統計,光是1982年至1984年之間,就向奧地利軍方交付超過2.5萬把手槍,隨後更風靡世界,深受各國軍警甚至黑道愛用,在官網上也提到,克拉克不僅改變1980年代的輕武器市場,更成功將「克拉克」變成全球手槍產品的領導者。除此之外,克拉克手槍連帶也出現在許多電影中,甚至饒舌歌曲中都曾經提及過,像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士兵在地道中發現逃亡中的伊拉克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他身上就藏著一把克拉克手槍,這把手槍後來轉送給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雖然克拉克在軍火市場取得重大成功,但本人鮮少接受採訪,甚至迴避公開辯論,也很少回應反槍人士的批評;2000年時,他拒絕與美國簽署自願性槍枝管制協議,光是2014年至2017年間,克拉克公司的價值估計成長近50%,2021年「富比世」(Forbes)雜誌估計,克拉克家族的財富多達11億美元。然而,克拉克在賺取巨額財富同時卻也遭到背叛,1997年,他的理財顧問埃維特(Charles Ewert)涉嫌挪用公款,1999年派人以橡膠槌攻擊前來對質的克拉克,導致當時已70歲高齡的克拉克頭部7處受傷,差點送命,事後埃維特與兇手均被監禁。此外,克拉克在2011年與結婚49年的妻子海嘉( Helga Glock)離婚,隨後更娶了年紀比他小51歲、在他中風時照顧他的看護凱瑟琳(Kathrin),而克拉克與海嘉也為贍養費展開了漫長的法律訴訟。克拉克手槍的設計工程師辭世,享耆壽94歲。(圖/翻攝自X)
曝蕭美琴曾跟美媒說「這話」 學者:有趣吧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近日陷國籍爭議,國民黨要內政部、中選會公布她變為中華民國國民的事證,而民進黨表示,蕭父是中華民國籍,蕭美琴自然有國籍。對此,世新大學教授在臉書說,蕭美琴曾跟美媒說,「我們不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讓他直呼很有趣。世新大學教授游梓翔在臉書發文,在正副總統的6位候選人中,猜猜看哪一位曾在受訪時說,「We no longer identify ourselves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我們不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這不是翻譯問題,因為她是用英文說的,而她就是蕭美琴,「這是來自美國新保守派知名刊物《The Weekley Standard》,2003年10月20日的報導。」游梓翔說,「當時陳水扁在護照加註台灣,如果是為了避免與大陸護照混淆,只要強調這是為了區分也就夠了,但無論陳水扁或是時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的蕭美琴,顯然都為了2004選舉想炒作統獨,刻意把護照加註台灣上升為『台獨工作』。」游梓翔表示,小布希曾說陳水扁是「麻煩製造者」,而雖然美國否認,但之後同意陳是麻煩製造者」的人也不少,「這告訴我們,如果阿扁是『麻煩製造者』,當年的蕭美琴也有貢獻。不管當年為什麼這樣說,有趣吧,一個曾對美國人說「We no longer identify ourselves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我們不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還在美國媒體上留下白紙黑字的人,要參選中華民國的副總統呢。」
為阻川普回鍋 拜登競選連任
美國總統拜登5日指出,美國前總統川普對美國形成了獨特的威脅,如果川普沒有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他可能也不會競選連任。拜登表示,「如果川普不參加選舉,我不確定現在是否會參加選舉,我們就是不能讓他贏。」而川普則指出,他不會是個獨裁者。在美國2020總統大選時,拜登就經常提及,他之所以決定參選總統,部分是因為對川普處理一些事件不滿,包括在2017年於維州夏綠蒂(Charlottesville Virginia)的白人至上主義的遊行。如今拜登再次將川普定位為對於民主政治的威脅,他在波士頓等地的募款活動中,不斷提到川普,「我們的民主再次面臨危險,」拜登表示。《路透》報導,兩名民主黨人士表示,拜登的助手愈來愈相信,川普將在未來幾周內鞏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領先者的地位。拜登已在4月宣布競選連任,據一名前白宮官員指出,拜登私下認為,除了他以外,無論是副總統賀錦麗還是其他民主黨候選人,都無法在明年的大選中擊敗川普。而美國共和黨前眾議員麗莎錢尼(Liz Cheney)表示,正考慮以第三勢力保守派候選人的身分,在2024年競選總統。麗莎是小布希時代副總統錢尼的女兒,同時一直是川普的嚴厲批評者,她計畫在未來數月作出參選決定。川普則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除了第一天,我不會是個獨裁者。」川普說,因為他當選的第一天就要關閉美國南部和墨西哥的邊境,同時擴大石油探採。川普目前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民調中遙遙領先,他很有可能在明年與拜登再次對決,川普不只一次表示,如果他再次掌權,將對政治對手進行報復。
「華爾街女神」害投資人慘賠 無照教投資二審輕判免關
自稱「華爾街女神」的台大雙學士陳莉婷,沒有投資理財顧問相關證照,卻高價開課教人投資,前後收取2949萬元學費,學員慘賠後檢舉他無照開課,檢方依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罪將她起訴。一審判刑3年,二審高等法院考量她坦承犯行、並認罪與部分學員和解賠償,改判刑1年,緩刑4年,且須向公庫支付150萬元,還可上訴。陳女在自己「華爾街女神傳奇」臉書粉絲團上自稱,是台灣No.1獨立女交易員及大型券商VIP室中唯一女生,還在臉書PO出獲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接見合照。她聲稱經歷股市17年完整景氣循環,從台股交易起身,進一步專研外匯、美股交易市場,甚至曾在華爾街1周賺進50萬美金。陳莉婷具有台大地質系和化工系雙主修學士學位,曾多次接受媒體採訪,述說自己從交易台股起家,金融海嘯後轉戰美股,靠著放空、槓桿操作、外匯及期貨等投資手段翻身,10年間從10萬元資本賺到上億身家,因而被封為「華爾街女神」;她曾表示:「不是我變厲害,而是工具變多了。」檢方調查,陳女自2016年5月起開班授課,光是初階外匯課程就要近6萬元,為期僅2天的美股操作課程更要價25萬元,不久便在網路論壇被質疑虛有其表。檢調介入調查後,發現她根本沒有合格金融證照卻違法開課,依《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罪將她起訴。一審台北地院認定她具體建議學員投資,且事後未與告訴人和解,態度欠佳,依「非法經營期貨顧問事業罪」判她3年徒刑、併科罰金200萬元,並沒收未扣案犯罪所得1877萬餘元。她上訴後,高院考量她與部分被害人和解,今天改判1年徒刑,緩刑4年,且須向公庫支付150萬元。
賴清德「走入白宮」說法惹議 侯辦王敏旭批:麻煩製造者2.0
針對副總統賴清德「走入白宮說」,傳出被美方要求釐清一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發言人王敏旭今(20)日表示,賴清德曾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更被稱為台獨金孫,賴清德的台獨主張就是美中台關係最大未爆彈,而賴「走入白宮」的失言,猶如前總統陳水扁成為「麻煩製造者2.0版」。賴清德日前拋出「走入白宮」說法引發各界關注,英國媒體《金融時報》指稱,此項主張引發美國官員質疑、要求台灣政府澄清。就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日也忍不住批評,面向全世界才是台灣的目標,講那種話就不對,好像走入白宮是台灣總統最重要任務?除了柯文哲發聲外,侯友宜辦公室也出手。王敏旭指出,陳水扁曾被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稱為「麻煩製造者」,陳水扁甚至在出訪時,「興揚之旅」變成「迷航之旅」,就連過境地點一變再變,宛如國際人球,還被同行記者問到「我們現在飛機要飛去哪裡?」王敏旭表示,被稱為台獨金孫的賴清德,在2017年擔任行政院長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我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不管擔任哪個職務都不會改變」。他說,這就代表賴清德是台灣避戰、兩岸和平發展與美中台關係的「最大未爆彈」。侯友宜辦公室表示,反對台獨、維持現狀是目前台灣民眾最大的共識,賴清德根深蒂固的台獨理念,不僅令國內民眾擔憂,也被美方質疑。侯辦批,賴清德是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參選人,應該對自己言行負責,台灣也不要有下一個陳水扁。
美中官員會面 華爾街日報:談2024大選 中國盼爭取美方合作
據《華爾街日報》26日獨家報導,美國與台灣官員正在討論賴清德今夏訪美事宜,較可能的方式是,巴拉圭的準總統貝尼亞(見圖)8月就職時,賴清德前往出席就職典禮,途中便可在美國停留。(圖/路透)《華爾街日報》26日獨家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訪問北京時,曾與中國官員談到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議題,中方試圖估量美國是否偏向民進黨,布林肯則重申拜登政府將不偏不倚,不支持對選舉過程干預。知情人士也透露,美台官員正在討論副總統賴清德今夏可能訪美之事,以便讓他更直接熟悉與美方打交道。北京憂美助賴 布林肯重申不偏頗知情人士透露,在與布林肯的會晤中,中國官員表達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的擔憂,暗示賴的政治立場可能會加劇台海緊張局勢,進一步損害美中關係。《華日》說,賴清德來自民進黨內主張台灣獨立更激進的派系,曾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但立場已有所緩和,作為總統參選人,他承諾將對中國採取務實的態度。據報導,中國官員詢問布林肯,對於明年1月台灣總統選舉結果,美國是否有既定利益(vested interest),美國人是否將民進黨視為朋友。布林肯重申拜登政府的立場,即在台灣大選期間,美國將不偏不倚,不支持任何干預。該報導又提到,美國與台灣官員正在討論賴清德今夏可能訪美事宜,以便讓他「更直接熟悉與美方打交道」。據知悉規畫的消息人士表示,較可能的方式是,當台灣邦交國巴拉圭準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8月就職時,如果賴清德赴巴國出席典禮,途中可在美國停留。台灣高層不能訪華府 美繞過規定知情人士說,北京方面關於台灣議題的提問,是布林肯兩天訪華行的一大討論點。這凸顯出台灣在多大程度上處於美中緊張關係的核心。《華日》先前指出,未來賴清德過境美國,對北京的容忍度將是一次考驗。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則回應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出訪規畫。總統、副總統若有任何出訪行程,會循往例對外說明。美國之音曾報導,台灣的總統參選人赴美「面試」,對競選極重要。但賴清德是現任副總統,而美國政府不成文規定是台灣5個高層領導人不能訪華府。美國學者韋傑理則認為,台灣外長吳釗燮已到訪過美國在台協會(AIT)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市羅斯林的總部,所以賴也可訪問與華府一橋之隔的羅斯林。他說,美方可找到方法繞過規定,「因為不想要選邊,他們想要允許國民黨候選人來華盛頓特區,也要讓民進黨和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來。」台灣總統大選 中方盼爭取美方合作《華日》最新報導還說,中方官員在與布林肯會晤時,顯然希望能爭取美國在台灣總統大選議題上的合作,他們提到了2003年的「布溫會」,當時美國總統小布希在白宮會見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時,曾當著溫的面向民進黨籍台灣總統陳水扁發出警告,指陳水扁推動防禦性公投,已威脅到台海現狀。據指出,美中大約有6個月時間為明年可能受到更多挑戰的兩國關係築底,預計屆時拜登團隊會因美國總統大選接近而面臨更大壓力,需要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而台灣選舉則可能為美中關係緊張增添新變數。前白宮國安會亞洲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說,2024年對美中關係將極具挑戰性,在這之前「布林肯此行創造了一個穩定雙方關係並取得成果的機會之窗。一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秋天訪美(出席11月舊金山APEC峰會),在那之後美中關係的未來就說不準了。」
名人拒付錢Twitter收回「藍勾勾」 馬斯克幫詹皇付費認證惹爭議
Twitter執行長馬斯克18日時宣布公眾人物若拒絕支付每月8美元到11美元(約台幣244至336元)訂閱費,帳號的「藍勾勾」將被收回,直到昨日(20日)下午,包括金卡戴珊及小賈斯汀在內的一眾名人的藍勾都已被官方收回。去年10月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後,就試圖推動讓用戶支付8美元到11美元的費用以維持平台的慘淡的營收,而馬斯克也宣布從去年11月起,Twitter將更注重以營利為導向經營平台。儘管馬斯克表示收取訂閱費是為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但這些公眾人物並不買單,湖人隊球星詹姆斯在Twitter發文表示「如果你認識我,你就會知道我不會付這個錢」。然而根據外媒報導,馬斯克在得知詹姆斯不想付錢後,對外表示願意替對方付費;而知名小說家史蒂芬金也曾發佈貼文表示不願付錢,但現在他的藍勾勾仍在,馬克思也到他貼文下方留言「不客氣」,疑似也為史蒂芬金付了訂閱費。演員William Shatner(威廉薛特納)發佈Twitter表示,自己擁有藍勾勾已15年,現在馬斯克居然要求公眾人物為當年免費得到的東西付費,實在很不合理。南非億萬富翁也表示,Twitter對於名人不應該有不同標準,應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用戶。4月20日是馬斯克宣布公眾人物應支付訂閱費的最後期限,有人表示,馬斯克選定420這個數字跟吸食大麻息息相關,4月20日是國際大麻日,2018年時馬斯克在1場直播中與喜劇演員喬羅根一起吸食大麻,因而讓大家對他與大麻有不少聯想。Twitter收回公眾人物藍勾勾也對一般用戶造成不少麻煩,因為民眾變得很難確定消息來源的真假。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就被冒充帳號並發佈關於伊拉克的有爭議貼文。
拜登出訪愛爾蘭尋根 內外政治意義高
美國總統拜登12日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阿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發表談話時指出,北愛爾蘭是創造力的殿堂,自從1998年「北愛和平協議」簽定以來,當地已經看到長足的進步,和平已經轉化了這個地方,為此地增添了科技色彩。拜登接著將轉往愛爾蘭展開尋根之旅,彰顯未來總統大選競選主軸。10日是「北愛和平協議」(也稱作「耶穌受難日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簽署25周年,在美國推動下的協議大致結束北愛長達30年的流血衝突。拜登11日晚抵達貝爾法斯特(Belfast),12日與英國首相蘇納克會面,然後前往阿爾斯特大學發表演說。拜登昨抵達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與愛爾蘭總統和總理分別舉行會談,然後向國會發表演說。拜登是第8位訪問愛爾蘭的美國在任總統,其他7位分別是甘乃迪、尼克森、雷根、克林頓、小布希、歐巴馬和川普,甘乃迪是第1位愛爾蘭裔、天主教徒美國總統,拜登同樣有愛爾蘭根源,是美國第2位天主教總統,他以經常引用愛爾蘭詩人葉慈(W.B. Yeats)詩句聞名。拜登最喜歡的字是「malarkey」,可能是一個源自愛爾蘭的字,意思是「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他最喜歡的節日是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他是愛爾蘭天主教聖人。從政治角度而言,拜登的愛爾蘭尋根之旅有其象徵意義,甘乃迪這位曾經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是年輕時代拜登心目中的英雄,過去曾作過類似的尋根之旅,如今,作為美國最年長的總統,拜登希望藉此行也建立起感情的連結。拜登前幾天才透露連任的決心,他此行傳遞出兩個訊號,首先他未來選戰的核心將是「中產階級」價值觀,「被打倒了,再爬起來!」「為你的後代創造更好的生活」、「從一個人眉毛上滴下的汗水,可以判斷他是否是個誠實的人。」其次,拜登也傳達出對歐盟夥伴的重視。這些價值觀和未來可能的競爭對手前總統川普大大不同。
前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辭世 享耆壽95歲
前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昨日辭世,享耆壽95歲,葬禮將於1月5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本篤十六世領導天主教會近8年,之後打破600多年傳統,於2013年主動退位,而被尊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對榮休教宗逝世,德國、義大利、法國和英國領袖同表哀悼。教廷發言人表示:「我沉痛地通知各位,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今日(2022年12月31日)上午9時34分,於梵蒂岡的教會之母修道院逝世。自2023年元月2日起,榮休教宗將停靈於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眾瞻仰。」本篤十六世原名約瑟夫.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1927年出身德國巴伐利亞馬克特爾鎮,二戰期間被迫加入希特勒青年團(HJ)從事義務勞動。他是傑出神學家,曾任教於德國波昂大學、明斯特大學、圖賓根大學。長時間在位、深受信徒愛戴的若望保祿二世教宗2005年4月2日去世後時,本篤十六世以樞機團團長身分召集樞機團舉行選舉祕密會議,隨後獲選為新任教宗,當時他已經78歲。然而,教會派系內鬥不斷,全球各地浮現神職人員性醜聞愈演愈烈,本篤十六世在2013年以「心力和體力日益衰退」為由,主動辭去教宗職位,他的漁人權戒遭銷毀,但此後仍身著白袍,並開創2位教宗共同生活在梵蒂岡圍牆內的首例。Netflix在2019年的電影《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就是講述本篤十六世與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之間的故事。本篤十六世健康不佳已有多年,近幾個月以輪椅代步,但仍持續接待訪客。教宗方濟各日前就發出本篤十六世「病重」的警報,籲請信徒為他祈禱,並親自前往教會之母修道院探望。本篤十六世被認為是近代最保守的教宗,在同性戀和墮胎議題都維持天主教舊有路線。但他生前力倡宗教對世界和平的影響,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如他曾公開批評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出兵伊拉克,稱那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他同時秉持宗教自由理念,尊重不同信仰,認為將穆斯林指責為恐怖分子是錯誤的。
蔡英文澤倫斯基小布希16日視訊同台 總統府:感謝主辦單位邀請
小布希總統中心今天(11日)宣布,美國前總統小布希16日將與總統蔡英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視訊同台,談為自由奮戰。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此次會議是由「布希研究所」(George W. Bush Institute)、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及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共同舉辦,蔡英文總統感謝主辦單位邀請,獲邀以視訊方式發表演講。蔡英文總統與澤倫斯基繼6月哥本哈根民主峰會後,再次參與同場活動。位於德州達拉斯的「小布希總統中心」(George W. Bush Presidential Center)於今天推文宣布,小布希、蔡英文總統及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6日將視訊同台,出席「為自由奮戰」會議。張惇涵表示,關於媒體詢問美國「布希總統中心」(George W. Bush Presidential Center)宣布,蔡英文總統將於台灣時間11月16日晚間視訊參與「為自由奮戰」會議一事,此次會議是由「布希研究所」(George W. Bush Institute)、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及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共同舉辦,蔡英文總統感謝主辦單位邀請,讓自己獲邀以視訊方式發表演講。張惇涵表示,這也再次印證,位處民主自由最前線的台灣,深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與支持。尤其,在疫後國際政經局勢劇烈變遷中,民主台灣是強化全球民主韌性,強化國際民主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夥伴。張惇涵表示,誠如蔡英文總統多次強調的,捍衛國家主權、守護國家安全、確保世世代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台灣人民的共識,也是她身為總統的使命與責任。蔡總統也會藉由這次機會,向國際社會分享台灣位處民主最前緣的經驗,並傳達台灣穩健而堅定的立場,為全球民主夥伴團結而共同努力。
川普何時宣布「參選總統」? 美媒:期中選舉後是關鍵
距離美國11月8日期中選舉只剩不到5天,共和黨有望在參眾兩院皆獲得優勢席次。對此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幕僚也向《路透社》表示,川普可能在期中選舉落幕到11月24日感恩節期間,趁勢宣布參選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美聯社》更稱,川普很可能在期中選舉的最後一場競選集會上就會提前宣布。據《路透社》的報導,川普的3名不具名顧問於美東時間3日表示,川普正考慮於11月發起第3次入主白宮的挑戰,而川普稍晚也在愛荷華州(Iowa)的一場造勢活動上坦承自己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很大,「為了讓我們的國家再次偉大、安全和輝煌,我非常非常非常有可能再選一次總統」(I will very, very, very probably do it again),更叫台下的觀眾耐心等待,「很快就會來臨了,準備好了!」據《美聯社》的報導,雖然共和黨內的其他潛在挑戰者已花上數個月的時間為他們預期的總統大選鋪路,包括川普的最大競爭對手佛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前國務卿龐培奧(Mike Pompeo)等人。但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川普時期的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也表示,「我有95%的把握川普會參選……如果川普參選,我保證任何共和黨人都很難擊敗他。」《路透社》指出,川普很有可能在期中選舉(8日)到感恩節(24日)的2周期間宣布參選2024總統大選。不過也有內部消息人士宣稱,川普希望大眾對他的參選與否保持熱情和好奇心,「他會很享受這3個月內,所有有關他何時要參選的報導和輿論」。有專家分析,川普選擇推遲參選是為了預防他在期中選舉的助選上轉移焦點,影響共和黨選情,也避免將此次的選舉變成他的個人秀,尤其川普在黨內的評價又相當兩極化,例如以小布希為首的新保守主義集團就非常厭惡川普。但《美聯社》也宣稱,川普很有可能在期中選舉的最後一場造勢上,挾著群眾對競選活動的激情,宣布參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