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醫師
」 腸病毒 小兒科 醫師 小兒科醫師 流感爸媽喊「被寶寶傳染」一家3口全感冒 醫搖頭:別再污衊他們
最近天氣一下轉涼,感冒的人越來越多。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分享,一家三口感冒,爸媽覺得是寶寶傳染給他們,讓他有點傻眼,「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巫漢盟昨(19日)在臉書《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分享,一對爸媽帶著8個月大的寶寶來看診,因為寶寶咳嗽、鼻塞、流鼻水,食慾也不好,檢查後確認是感冒,因此詢問「最近家中有人生病嗎」。爸爸回,「應該是他翻身不蓋被子著涼了啦!而且我們現在也有一樣的症狀,一定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啦!」巫漢盟反問,「真的嗎?老實說寶寶待在家裡要生病很困難,而且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他有去托嬰中心或保姆家嗎?還是他有機會出去外面被別人傳染?」這時換媽媽回,「他沒去上學也沒保姆家,平時是我們自己帶。因為他比我們早有症狀,所以我們才說應該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巫漢盟說,「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對他不公平,寶寶其實也是被傳染的受害者,他真的不可能是傳染源,因為他無法自己偷溜出門,去到外面被傳染後,然後再回家傳染給你們。」巫漢盟分析,這次的狀況有2種可能,第一是爸媽帶寶寶出門時,大家同時被別人傳染了,只因為寶寶抵抗力較弱,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的症狀較晚出現而已;第二就是爸媽先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寶寶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症狀較晚出現。巫漢盟直言,寶寶因別人傳染而生病,已經夠可憐了,請不要再污衊他們是傳播病菌的兇手,不然他們會很傷心的,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
全台單周逾2萬人染腸病毒!5歲童四肢水泡 專家估疫情持續到「這時間」
全台單周超過2萬人染腸病毒,台中更是有一名5歲女童發病四肢都是水泡,讓家長驚呼,「太可怕!」醫師表示,近期台南出現一例腸病毒克沙奇A16型,可見病毒活躍活躍。據疾管署數據,9日至16日,全台有超過2萬2313人染腸病毒,創10年同期新高,也超越今年春夏,單周329班停課,比近4年同期還高,專家估月底到跨年疫情在高原期震盪。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說,近期門診腸病毒佔1/3,而且病況慘,一名5歲女童發病2天四肢滿是水泡,嘴巴更是多處潰傷,連腳底板都有,也不能穿鞋子走路,症狀緩解後變成大量脫皮。小兒科醫師胡書瑋也在「幸胡醫師」粉專發文,「這波腸病毒有出現不少青少年罹病,手腳常常破的挺厲害的,甚至有碰到高中同一班7人淪陷,雖然都是輕症,但是手腳破洞不太舒服,其中一人來我門診,原本以為是近期主流的克沙奇A6或A16,想不到抽血檢驗居然驗到71型。」疾管署說明,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氣溫極下降病患暴增「各種病毒都有」 小兒科醫師感嘆: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
近期由於氣溫直線下降,身體不適的病患人數可以說是直線增加。小兒科顏俊宇醫師也表示,近期門診病例遇到的病毒種類真的是多不勝數,他甚至感嘆「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小兒科顏俊宇醫師近期在FB粉絲專業表示「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不然很容易就被「中獎」倒下。顏俊宇醫師提到,最近門診的病例真是五花八門,咳嗽、感染、病毒群魔亂舞,光是A流、B流就讓人應接不暇,更別提手腳疹子、腸病毒、黴漿菌引起的久咳合併蕁麻疹等情況。每次看到診間裡,爸爸媽媽那疲憊的神情「我真的能深刻共感」。顏俊宇醫師提到,前一陣子女兒也跟病菌作戰,連夜裡睡覺時都會對著自己猛咳。隔天起來,顏俊宇醫師覺得自己喉嚨好像也腫起來了。就這樣,身為醫師的我,偶爾也難免成為病菌的「受害者」。顏俊宇醫師提到,雖然病患暴增,工作量大到讓人感到虛脫,但每當遇到可愛的小病人向其表示「醫生叔叔,我要戴上我的蜘蛛人面具,做出我的招牌動作!」顏俊宇醫師表示「那一刻,心情真的瞬間被療癒,也再度充滿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母當面怒斥小孩「你這個廢物」 小兒科醫師眼眶泛淚制止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近日發文表示,自己在看診時遇到一名母親當著自己的面怒斥小孩「廢物」,該名母親此舉,不僅讓巫漢盟眼眶泛淚的制止,甚至還十分心疼這名小孩。巫漢盟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在診間媽媽當我的面指著孩子的鼻子罵:『妳這個廢物!』」該名母親的舉動,讓巫漢盟醫師眼眶泛淚的制止,更直言表示「我不會對我孩子說這樣傷人的話」。而整起事件,也讓巫漢盟醫師十分心疼這名被罵的小孩。不少網友在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表示「醫生在場,家長都能罵這麼難聽了,那小孩在家情況實在更慘吧」、「就算是自己的媽媽也不能這樣語言霸凌孩子啊」、「是有什麼深仇大恨會對自己的小孩說出這種話?」、「這是什麼媽媽」、「孩子要多鼓勵代替責罵、才會越來越好,在外人面前更不能臭罵孩子也會不好意思?」也有網友表示「孩子從來都無法選擇父母」、「別說仇人了,這種人對於心裡真正討厭的大人,往往不敢罵的這麼難聽,說是口頭禪也好,原生家庭教育也罷,說穿了其實就是欺負孩子比她弱勢,你看她敢不敢把口頭禪對著陌生人或者老闆說」、「有時候都覺得現在育兒文章及家長普及觀念應該有所進步,但是相信醫生一定看過更多需要被教導的父母,真是可憐的孩子」、「有時不見得不愛孩子,但就是情緒控管差,口不擇言,其實很多老一輩父母是這樣(代代相傳,耳濡目染)習慣用負面言詞包裹內心對孩子健康的焦慮和擔心」。
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病患變多」 專業醫示警:各種病毒出來抓交替
雖然時序已經來到11月中,但目前天氣還是早晚溫差十分的大,忽冷忽熱的氣候讓不少人生病。小兒科醫師王韋力也直言表示「最近早晚溫差大,各種病毒都出來抓交替了」。小兒科醫師王韋力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11日當天她看了170多名病人,沒想到晚上下診時,自己的腰又開始痛了起來。而王韋力醫師也提醒「最近早晚溫差大,各種病毒都出來抓交替了」,他更在文末鼓勵「孩子們要加油,爸媽們要加油,我的腰也要加油啊」。近期疾病管制署就曾發表聲明表示,近日氣溫變化明顯差異,流感及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恐提前升溫,學齡前幼兒為流感及新冠重症之高危險族群,家長應儘速攜帶前往院所接種,以及早獲得疫苗完整保護力。除此之外,原本到秋冬就會開始減少的腸病毒,近期也出現持續升溫的反常情況。疾管署也提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4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門急診就診計19,460人次,較前一週(18,594人次)上升4.7%,代表腸病毒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疾管署也為此發布醫界通函示警,要臨床醫師保持警覺,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孩子過敏、皮膚炎好不了!竟是「海綿菜瓜布」惹禍 醫示警:破損、長黑點就要丟
海綿菜瓜布是不少家庭廚房中常見的清潔工具,多用於清洗碗盤、流理台等處。小兒科醫師林筱琪就分享,她曾遇到一位過敏兒童,氣喘、咳嗽、皮膚炎的狀況都相當嚴重,即使家長每周清洗沙發、床單,家中也沒有地毯、絨毛玩具,均未見改善,經過仔細詢問才知道,家裡的海綿菜瓜布已3年沒換,上面已有大量黴菌產生。林筱琪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說到,抹布、菜瓜布愈厚,在溪水之後就愈難乾,在潮濕的環境下就容易滋生細菌、黴菌,而有一位過敏兒童,長期出現氣喘、慢性咳嗽、過敏性皮膚炎的病症,驗了過敏原,發現是黴菌問題。林筱琪表示,她請家長要避免家中可能滋生黴菌的環境,但對方卻透露,家中沒有地毯、絨毛娃娃,且每個星期都會清洗床單、沙發套,此時林筱琪要求家長檢查廚房,才發現海綿菜瓜布、抹布都已經3年沒換。林筱琪強調,菜瓜布洗到有一點點裂痕後,就容易累積細菌、黴菌,細菌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造成食物中毒,但有些人只要看到菜瓜布有破損、出現黴菌,會將這一部分剪掉再繼續使用,「(其實)菌絲已經深入了,把它丟掉!」另外,「無毒教母」譚敦慈也提到,他們家原先都會選擇薄的海綿菜瓜布,但有些傳統菜瓜布很容易有食物殘渣附著,因此她現在更喜歡用「洗碗布」代替,而曾有研究指出,菜瓜布裡厚海綿的部分,細菌量是馬桶的數十倍,「它上面有一點一點黑黑的,那就是黴斑,你就不要再用了」。
帶國小兒看病「求醫別檢查喉嚨」!背後原因曝 全場聽完超怒
小兒科醫師王韋力昨(4日)分享,一名爸爸帶兒子到診間看診,卻阻止他看喉嚨,一問才知該名爸爸怕是腸病毒,這樣兒子就無法參加考試。貼文一出,立刻掀起討論,不少家長直呼「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王韋力在粉專《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表示,一名爸爸帶著國小5年級的兒子來看診,爸爸說「醫生,他說他喉嚨很痛,你幫他開個藥」,接著自己拿起手電筒,欲檢查喉嚨,結果卻被制止,讓他相當疑惑。該名爸爸支支吾吾地說,「等一下!你可以不要看喉嚨嗎?因為他這周要考試,我怕你等一下看完喉嚨,萬一是腸病毒,那他就不能考試了。」王韋力直言,該來的還是躲不掉啦。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真的是可憐的孩子,不管是他的孩子還是同班的孩子」、「就是有這種家長,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就是這樣才一堆校園群聚」、「到底是孩子重要,還是考試重要,我不相信孩子這麼不舒服,是能多專心考試」。也有網友痛批,「有夠自私的家長,就說這樣的想法,才會傳染個沒完沒了,都沒想過同學家有小小孩的話被傳染有多心疼、父母照顧起來有多辛苦,孩子都不舒服也不待在家休息,考試比健康重要嗎?真令人生氣。」
伸港車禍2死!小姊姊昏迷半年竟長高6公分 醫曝真相: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彰化縣伸港鄉今年2月發生一起嚴重車禍,陳姓3姊弟在返家途中,遭到73歲蕭姓老翁駕車衝撞,倆姊妹當場失去生命跡象,先後在9月5日及10月29日宣告離世。其中,10歲姊姊在加護病房197天的照護下,身高由150公分增加到156公分。對此,小兒科醫師盧英仁指出,由於女孩當時正好是青春期,確實可能在6個多月的時間內,長高6公分「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三立新聞網》引述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說法,由於10 歲姐姐正值快速發育的青春期,一年長高4到9公分屬正常現象,「即便她處在昏迷狀態,因為醫護人員會提供富含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的點滴,因此女孩仍有充足的成長養分」。盧英仁接著表示,此案例也顯示「充足的睡眠與營養,對小孩身高至關重要」,家長務必要讓孩童在晚上11點前入睡,以利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補充足夠的的鈣質。他並補充,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所以,如果腦傷會影響到腦垂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我個人所見的案例都是腦傷造成此功能低下、導致生長激素缺乏,使得孩童停止生長」。回述這起事發經過,來自彰化縣伸港鄉,年齡分別為10歲、9歲和8歲的陳姓三姊弟,今年2月22日放學回家遇到死亡車禍,當時他們從斑馬線過馬路,卻遇上73歲的無照蕭姓老翁駕駛的休旅車高速撞擊,兩姊妹傷勢極為嚴重,當下無呼吸心跳,分別送往秀傳和彰基醫院搶救,兩姊妹經醫療團隊救治後都有恢復呼吸心跳,但昏迷指數只有3,雖然醫護人員未曾放棄,不斷嘗試各種方式治療兩姊妹,遺憾的是,小姊妹先後在9月5日及10月29日宣告離世。據了解,一路照護陳姓小姊姊的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鄭均洹指出,「小姊姊在加護病房的照顧下,體重由42公斤增加到50公斤,身高由150公分,長高到156公分,看起來像一個一直長大,但是陷在沈睡中的孩子」,顯見小小生命在昏迷中仍不忘長大。
「小護士軟膏」不能消毒殺菌!醫揭正確用途 2類人避免使用
有「小護士」稱號的曼秀雷敦軟膏是許多人家中藥箱最常見的藥膏之一,部分民眾在擦傷或割傷的時候,使用曼秀雷敦軟膏擦在傷口上,以為能消毒殺菌,但有醫師指出,曼秀雷敦軟膏並沒有殺菌消毒功能,真正用途是止痛和止癢;且呼籲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蠶豆症患者和2歲以下小孩要避免使用。知名小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粉絲專頁「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分享有關「小護士」曼秀雷敦軟膏的相關知識,傑登知道很多人會用曼秀雷敦軟膏擦傷口,事實上在曼秀雷敦軟膏的包裝說明,完全沒有提到可以使用於外傷,「它就不是外傷藥膏」。傑登進一步說明,曼秀雷敦軟膏主要成分是薄荷和樟腦,這些都沒有殺菌消毒的效果,如果民眾將曼秀雷敦軟膏擦在傷口上,只會對傷口造成刺激還會有疼痛感;不過傑登發現曼秀雷敦軟膏早期包裝上,有寫過外傷可用,但已經被修改,呼籲大家別再用曼秀雷敦軟膏擦傷口,應該使用真正有殺菌效果的藥膏。因此傑登解惑曼秀雷敦軟膏的真正用途,是用來止癢和止痛的。曼秀雷敦軟膏擦起來涼涼的,能緩解被蚊蟲叮咬後引起的皮膚搔癢紅腫;以及曼秀雷敦軟膏含有一些水楊酸,可以緩解輕微的肌肉關節酸痛。另外有些人會在胸口或鼻子塗抹曼秀雷敦軟膏,讓呼吸順暢。除此之外,傑登分析曼秀雷敦軟膏主要成分,包含薄荷、樟腦、水楊酸和凡士林,所以曼秀雷敦英語名稱Mentholatum,就是由Menthol(薄荷)和Petrolatum(礦物脂,類似凡士林的東西)兩個英文單字組合而成。而傑登特別叮嚀,蠶豆症和2歲以下小孩避免使用,否則吸入後恐對健康造成影響。
全台單週262班停課!腸病毒創5年新高 醫揭「重症5前兆」快就醫
國內腸病毒疫情下降,惟仍高於流行閾值,據最新全國停課統計,第39週(9月22日至9月28日)單週262班,為5年同期最高,其中幼兒園197班、國小18班、托嬰中心等其他機構47班,預估疫情在11月中旬脫離流行期。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列出5項重症前兆,如果孩子出現類似情形,應立即就醫。巫漢盟在臉書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小兒科巫漢盟醫師」表示,今年腸病毒疫情反常,原本應該在入秋後就漸漸脫離流行期,這次不但沒有,甚至就診人次突破以往。醫生指出,腸病毒傳染途徑主要透過腸胃道(水、糞、口、食物感染)和呼吸道(飛沫、噴嚏、咳嗽)傳播。巫漢盟進一步說明,腸病毒輕症前兆包括發燒、手足口症(四肢與臀部紅疹或水泡)、疱疹性咽峽炎(發燒、嘔吐、咽峽小水泡或潰瘍)、呼吸道及腸胃道症狀(咳嗽、鼻水、腹瀉),如果孩子出現類似狀況,建議家長讓孩子在家休息並持續觀察,嚴重時要儘速送醫;若家中有其他孩子,須做好隔離照護。醫生提醒,如果小孩有嗜睡、肢體麻痺、肌躍型抽搐、嘔吐不止、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及心跳加速等情形,恐怕是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立即就醫。巫漢盟說,想對抗腸病毒,除了加強免疫更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運動,平時注重個人衛生,用肥皂勤洗手,因為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巫漢盟建議,可以用稀釋漂白水(水:漂白水=1000cc:10cc)進行環境與物品消毒,並謹慎處理患者糞便與分泌物至康復,「這波腸病毒疫情預估在11月才會脫離流行期,大人自己也得注意,因為得到後的症狀可能比孩子嚴重更多,記得要做好衛生管理,才能避免感染喔!」
國小童中流感媽崩潰:上週才打疫苗 醫這樣說
秋冬天氣變涼,呼吸道疾病也開始蠢蠢欲動,小兒科醫師顏俊宇分享,一名國小女童打完流感疫苗,一週後中鏢,讓媽媽難以相信,他強調,「打完流感疫苗通常至少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顏俊宇在臉書粉專發文,診間一個國小妹妹上週才打流感疫苗,怎料高燒39度、小腿酸痛、咳嗽等,快篩發現中A流。媽媽說,「原本想說上禮拜五才打流感疫苗的,應該有保護力,然後剛好學校在準備運動會,小孩跑大隊接力腳酸很正常,結果居然還是中。」顏俊宇說「打完流感疫苗通常至少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當然有些打完兩週後,可能因為抗體不足或型別不同,還是可能會得流感喔,但至少可以大大減少流感重症等風險。」顏俊宇表示,現在流感輕症患者沒有「公費」口服克流感,要治療只能自費,有點傷荷包。顏俊宇強調,「趁流感病毒還沒大肆擴散前,大家趕緊打流感疫苗,才能提供更完善的保護力喔。」疾管署8日表示,本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自10月1日起正式開打,然受山陀兒颱風災防假影響,流感疫苗接種進度人數較去年同期略低,截至10月7日止,開打一週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約73.1萬人次(疫苗接種率約11.3%),為去年同期(110.1萬)六成五;新冠疫苗則逆勢增加,開打一週接種約17.9萬人次,為去年同期8.1萬人次的2.2倍,應與兩種疫苗同時開打,增進民眾接種意願和便利性有關,兩種疫苗單日最高接種量,流感疫苗為昨(10/7)接種19.3萬,新冠疫苗為上週五(10/4)接種4.4萬。本週起各地接種服務恢復正常,預估流感疫苗單週接種可破百萬、新冠疫苗單週接種可突破20萬人次。
說「這句話」隔天必感冒!醫直呼「很玄」 一票狂點頭:別亂立Flag
是玄學嗎?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日前分享,他個人感覺,醫生通常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病毒,多少都會有少量抗體在身體產生,幫忙對抗這些病毒,但只要一說出「全家只有我沒有感冒、沒有生病」,隔天便會中招,讓他不禁直呼「很玄」,也引來不少網友認同。陳木榮昨(8)日在臉書粉專說到,有個好奇的媽媽問他,當醫生會不會常生病,而他個人的想法是,做醫生這個行業,如果是平常在急診在門診看感冒的科別,通常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病毒,都會有少量抗體在身體產生,可以幫忙對抗這些病毒,「所以常常發生的情況都是醫生全家都感冒了,卻只有醫生活蹦亂跳都沒事」。不過,陳木榮坦言,「可是每次只要我跟家人說:『你看你看,全家只有我沒有感冒、沒有生病。』只要一說出這句話,隔天我自己就會生病了。」這也讓他忍不住感嘆,「『我已經好久沒有生病了』這句話真的不能說,很玄,不是嗎?」貼文一經曝光,不少網友在底下留言道,「科學的盡頭是玄學」、「病毒真的有長耳朵」、「別亂立Flag」、「真的會這樣,不能說不能想」、「那就像是我們都會說『最近寶寶很乖很好顧晚上都不會哭』一樣的道理,一句好的都不能說」、「跟說『今天沒什麼客人好無聊』一樣,一說就會中招」、「真的!上次孩子脫口說出『好久沒去巷口的兒科了』,就在出國玩的前一天感冒了…」。但也有人回覆,「我已經好久沒有『有錢』了」、「怎麼會?我說了好幾次『全家保保險,只有我沒賠到過,真的是保平安的』也沒事啊」。
國中女生得流感「邊哭邊爬進診間」 醫示警3症狀要特別警惕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近期門診經驗,提到一名國中女生因感染A型流感前來就診,當時病患她邊哭邊爬進診間,癱在椅子上無法動彈,經快篩確診為A型流感。陳木榮強調,流感不僅帶來經濟負擔,身體的不適更是極為嚴重,並存在重症風險,提醒家長們應趁空檔時間為孩子接種自費流感疫苗,以減少感染風險。陳木榮回憶,這名國中生因感染A型流感,哭著爬進診間,癱坐在看診椅上,完全無法動彈,「看門診的時候,一個國中的女生,邊哭邊走邊爬進門診,癱在看診椅完全不動」。該名國中生經過快篩確診為A型流感後,他隨即開立抗病毒藥物,並提醒患者如症狀加劇,應立即前往醫院急診,避免發展成重症。陳木榮還分享了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分方法,他指出,若是輕微發燒伴隨咳嗽與流鼻水,可能是感冒;但如果出現高燒和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就可能是流感;特別是病患看起來精神不振,甚至像「被卡車撞過一樣」時,須特別警惕。陳木榮提醒家長,應趁空檔時間為孩子接種自費流感疫苗,「得了流感,金錢的花費之外,身體的不舒服真的超級嚴重,還要承擔重症的風險」。事實上,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雖然在臨床診斷上,流感不容易與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區分,例如一般感冒(common cold)、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與自2019年底爆發大流行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等;但一般而言,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病程持續時間也較長,且其他流行病學特徵仍有差異。流感除了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等特色之外,還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衛福部提醒,65歲以上長者、幼童、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流感,可引起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腦炎或腦病變、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在使用aspirin之兒童病人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等併發症。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
醫藥互槓2/醫界爭取漲調劑費 藥界籲衛福部以理服人
醫界以避免「同工不同酬」為由,要求調升診所藥事人員調劑費,比照基層藥局,衛福部健保署初步同意,卻讓藥界炸鍋,揚言「上街頭」,健保署隨後坦承作業不周,保證退回原點「沒共識前不漲」。然而即使健保署「改口」,仍未動搖醫界調漲調劑費的決心,就連健保支出預算的科目都先替衛福部想好了,建議從西醫基層健保總額中「促進醫療服務診療項目支付衡平性」每年10億元預算項下支應。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日昨也再度抱怨,藥師薪水高,部份診所請不起,即使診所釋出處方箋,基層藥局藥師也未必願幫調劑,「請別再霸凌基層診所」。基層醫療協會還說願「退一步」,僅要求衛福部調高診所前30位病人藥師調劑費就好。面對藥師界強烈抗議診所藥師調高調劑費,健保署長石崇良(圖中)坦言程序確實不夠周延,也承諾在未取得醫藥界共識前,暫緩調漲案。圖右為藥師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圖/報系資料照)一位在藥局服務的G藥師表示,在藥局上班工時雖長,但工時不中斷,可輪班,自行調配下班時間,若到診所上班工時看似差不多,但下午休診藥師不上班,晚上則要配合醫師看診,整體工時有時反而拖很長,若藥局與診所藥師薪資差不多,多數藥師恐怕會選到藥局或大醫院上班,但每個藥師個人考量不同,選擇也會不同。「醫、藥、護本一家,沒必要比較,應以病患權益為先,真要比絕對比不完」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執業藥師沈采穎說,基層診所比藥局調劑費低的制度設計原意,就是為讓台灣醫療走向「醫藥分業單軌制」,落實藥師專業服務民眾,從民國86年起就是歷屆衛生署、衛福部的共識。她說,基層診所抱怨調劑費「同工不同酬」,但卻未提掛號費上限取消後,診所光是掛號費收入就遠高於調劑費點值調高的收入;再看看診所醫師看診一人健保點值是364點,但大型教學醫院醫師卻僅286點,兩者差78點,相當薪資高了78元,這也是配合「醫療分級」政策。若按「同工同酬」主張,大醫院醫師能否要求看診費比照診所醫師。現行健保制度診所醫師看診一人健保點值是364點,大型教學醫院醫師僅286點,但藥師薪資與健保點值沒有正關聯性,大型教學醫院薪資福利仍是不少藥師就業首選。圖為醫院藥師核對慢性病處方箋上藥物種類。(圖/報系資料照)「醫院藥師調劑費也高於基層藥局調劑費,同工同酬又該怎麼比?」沈采穎解釋,醫院藥師要協助臨床巡視、值大小夜班,因此調劑費比藥局高,若基層藥局也無視工作性質不同,要求比照醫院藥師的調劑費調整,社會能認同嗎?針對醫、藥為調劑費互槓,一位衛環立委私下表示,健保餅就這麼大,衛福部若要漲醫界調劑費,是為了解決診所藥師不足問題,應先提精算數據及配套,保證可解決診所請不到藥師的問題,否則只是頭痛醫頭無助於事。與其如此,衛福部還不如先積極媒合診所與藥局合作,更實際。基層藥師協會日前也因此主動拜會台北市衛生局,盼北市府能領先各縣市,扮演媒合角色,居間幫忙藥局、診所互助。據轉述,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近期會邀請基層診所、基層藥局面對面溝通,加速北市診所、藥局區域互助網絡,讓取得診所處方箋的病人,儘速拿藥,不會無藥可拿。
腹瀉疫情持續升溫!自曝「1天狂瀉10次」 醫師示警腸胃炎「別只吃吐司稀飯」
疾病管制署近日警告表示腹瀉疫情正在升溫,且尚未達到高峰。根據統計,諾羅病毒是當前腹瀉群聚案件的主要病原體。知名小兒科醫師傑登也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表示自己也不幸中標,甚至「1天狂瀉10次」。但在這時候,傑登醫師還提醒民眾,面對腸胃炎等腸胃不適的病症時,不要再只吃吐司、白稀飯度日了。傑登醫師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最近因諾羅病毒引發腸胃炎的患者數量激增,不僅兒童,成年人也難以倖免,因為傑登醫師自己也不幸感染,甚至還經歷發燒和嚴重腹瀉的症狀,一天內需要上廁所多達10次,讓他直呼「整個人黏在馬桶上」。不過,他也提到自己在兩天內就恢復了,調侃道「看來我還年輕」。傑登醫師也提醒民眾,諾羅病毒主要通過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以及嘔吐或排泄時產生的飛沫傳播。他建議大家要勤洗手、用稀釋漂白水消毒被污染過的物體表面,並避免生食。而針對腸胃炎患者的飲食,傑登醫師首先糾正了一個常見的誤區:不應該只吃白吐司和稀飯。相反,傑登醫師建議患者應該在不嘔吐且腹部不疼痛時盡早開始進食,並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具體而言,傑登醫師推薦以下飲食策略: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如水煮蛋、去皮雞肉和清蒸魚等。選擇低纖維食物,如白米飯、馬鈴薯、燕麥粥和部分煮熟的蔬菜(如胡蘿蔔、小黃瓜、南瓜)。補充足夠的液體,最好是溫水或口服電解質液。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避免高糖、乳製品、油膩和辛辣食物。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兒,傑登醫師建議可以繼續餵食母乳,因為其中含有有助恢復的免疫球蛋白。如果嬰兒對配方奶耐受不良,可以考慮改用無乳糖奶粉。此外,傑登醫師還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兒童在腹瀉期間可以補充鋅以加速恢復,建議兒童每天補充20毫克的鋅,持續10至14天(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10毫克)。傑登醫師表示自己也採用了這種方法,效果顯著。最後,傑登醫師分享了他妻子為他準備的「腹瀉營養餐」,包括水煎雞胸肉、馬鈴薯、小黃瓜、洋蔥和蛋。他強調,即使沒有調味,這樣的餐點也非常美味,並鼓勵大家在腸胃炎期間嘗試類似的飲食。
新竹2歲男童送醫竟發現腎結石!醫驚呼執業十幾年第一次碰到 疑因喝高蛋白粉
新竹縣一名2歲男童因為高燒、急性腹痛送醫,發現右腎竟有一顆1公分大的結石,由於結石堵塞導致細菌感染併發敗血症,原來家長每天都餵孩子食用一款低脂高蛋白粉。目前食藥署對於1歲以下嬰兒食品有嚴格把關,採「查驗登記許可制」,但若是兒童誤用適合成人的食品,僅可依《食安法》標示不實,裁處4萬到400萬元,醫界批規範太過寬鬆。東元綜合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賴俊維在臉書分享,最近收治一名2歲男童因高燒、急性腹痛送醫,急診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右腎有一顆1公分大的結石。男童的白血球和發炎指數都很高,由於結石堵塞,細菌感染造成右側大葉性腎炎,併發敗血症,住院治療至少1周,之後再會診腎臟科和泌尿科醫師,討論如何處理結石。「執業十幾年,第一次看到年紀這麼小就發生腎結石。」賴俊維說,男童無論是生長發育、新生兒代謝疾病和罕病篩檢、自費腎臟超音波檢查都正常,沒有任何病史,詢問日常飲食才得知孩子每天都吃一種低脂高蛋白粉營養品,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磷酸鈣和碳酸鈣。賴俊維提到,過去高雄也有類似案例,一名4個月大男嬰,疑似被餵食母親減肥用的直銷高蛋白奶粉,長期營養失衡差點丟掉小命。他呼籲家長,兒童最需要均衡飲食,除了維他命和益生菌外,不要給小孩吃任何營養補充品。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有些爸媽認為1歲過後要換奶粉,建議仍以兒童奶粉為主,不宜使用和大人一樣的品項,尤其是添加很多離子、高蛋白配方的營養品,小孩的腎臟恐怕負荷不了,使用前應先諮詢小兒科醫師。目前食藥署針對1歲以下嬰兒配方食品採加強管理措施,業者應先辦理查驗登記並取得許可文件後,始得製造、加工、調配、改裝、輸入或輸出,國內共有137項食品取得許可。至於非1歲以下嬰兒配方食品,則以一般食品管理。食藥署表示,如果業者欲自願性標示產品的食用對象,應與事實相符,且應有相關佐證資料備查。產品若標示不實或致消費者誤解,可裁處4萬至400萬元,且限期回收改正,才能繼續販賣。
赴日旅遊8歲女童染腸病毒 醫示警「日韓感染人數皆創10年新高」
1名8歲女童與家人到日本大阪旅遊,卻突然出現口腔潰瘍、四肢水泡,還發燒、吃不下,家長著急拍照跨海求助台灣醫師,證實就是腸病毒手足口症。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提醒,日本、韓國腸病毒疫情已創下10年新高,腸病毒潛伏期只有3天,帶幼童出國的家長不要輕忽。這一家人8月3日出國前往日本大阪家族旅遊共7天,第4天時8歲女兒腿部先是出現紅疹,第一時間媽媽誤認為蚊蟲咬傷,沒想到隔天症狀加劇,手腳逐漸冒出水泡加上嘴破,家屬擔心傳染病問題,10日緊急拍照打電話向台灣熟識醫師詢問,醫師根據照片判斷為腸病毒症狀,加上潛伏期1至3天,研判可能是在日本感染。施勝桓表示,根據日本厚生省公布資料,該國腸病毒感染人數創下10年新高,單周(7月22日到7月28日)有3.7萬兒童確診,累計2024年已有26萬3000人感染,41個行政區都發布腸病毒警報,且出現11例腸病毒71型個案。另,韓國腸病毒也創下10年新高,大陸今年也累計超過79.5萬例。施勝桓提醒腸病毒潛伏期只有3天,家長帶幼童出國旅遊,除了落實勤洗手、戴口罩以外,可考量出國前先施打腸病毒71型的疫苗,以免玩到一半孩子發病,或在國外感染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鄰近國家日本、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的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近期病例數皆高於近年同期;其中日本的腸病毒疫情每年高峰都落在7、8月之間,約晚台灣兩個月。依據監測資料顯,日本這波腸病毒自5月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從7月下旬到8月到達最高峰,感染人數創下日本近10年最高。至於台灣部分,羅一鈞指出,腸病毒在今年6月底達最高峰,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2萬人,創下8年來同期最高,接著連續6周下降,預估到8月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但不排除9月開學後又會有一波疫情。
農曆7月小孩去完診所不停哭鬧要收驚? 兒醫:父母先檢查「這個」
農曆7月,不少事情也多了許多鬼怪色彩。近日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表示,如果小孩不停哭鬧,父母先檢查看看吃什麼藥,有些藥會讓小孩容易發生哭鬧、躁動等副作用。陳敬倫在臉書發文,「農曆七月到了,帶孩子去看感冒,從診所/醫院回來後,孩子一直哭鬧、躁動,甚至做惡夢?不要急著去收驚,請先檢查看看吃了什麼藥。」陳敬倫解釋,「其實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孩子對鼻塞藥(如亞涕液、通鼻液、鼻福糖漿)、氣管擴張劑(如適喘寧、喘解液、茶鹼)、氣喘藥物(如欣流、萬剋喘)比較敏感,容易發生哭鬧、躁動、睡不著等等的副作用(就像大人喝了咖啡或茶一樣),需要停藥、重新調整藥物喔。」此外,陳敬倫也分享了「診所的鬼故事」,其中有「雨傘莫名增加」、「嬰兒到晚上就不明原因,無法安撫的哭鬧」、「小孩白天都沒事,晚上就發燒」等,讓人看了直呼有趣。
十盛奶精「標示不清」為何很要不得! 醫曝「1成分」超不健康:害這類人破戒
網紅「見習網美小吳」與「紀卜心」聯手創立的手搖品牌「十盛Shisheng」,近日被消基會點名奶茶使用的奶品標示不清,引發軒然大波。對此,十盛22日也在臉書發文宣布,7月23日限時1天「買1送1」優惠。然而此舉卻引來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搖頭,表示「熟成生乳」給人直覺就是鮮奶奶茶,若他事後被告知是奶精奶茶,一定會非常生氣,因為奶精這種反式脂肪的食物非常不健康,「我會盡量避免。」林智葳昨(28日)在臉書粉專《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發文指出,在門診中若有遇到血脂異常的病人,除了藥物和生活型態調整之外,他最常對病人叮嚀的就是「不要吃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他解釋,反式脂肪主要是植物油經過部份氫化處理後,可以讓油品更穩定、更好吃、價格相對低廉、卻很有健康疑慮的食物成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日減少2%反式脂肪的熱量來源,可以減少2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若總熱量中降低0.5 %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攝取,則可減少3%的中風死亡,以及6%的冠心病死亡機率。」「奶精就是一個可能含有反式脂肪、我會盡量避免的食物。」林智葳醫師續稱,依據台灣現行法規規定,食物中反式脂肪含量在0.3%以下可以標示為零反式脂肪,所以若大量、經常性的食用這些垃圾食物的話,身體還是有可能會受到反式脂肪的不良影響。所以他在買手搖飲料,當天要喝奶茶系列產品時,「一定會在意其是奶精奶茶還是鮮奶奶茶,這是我很care的點!」林智葳醫師坦承,如果上面標示是熟成生乳,他的第一直覺反應會覺得這是生乳、是鮮奶奶茶,所以不會多問。但如果他後來被告知這是奶精奶茶,「我會覺得非常震驚且生氣。這就像是嚴格素食者因為標示不全,而不小心破了戒,一定憤怒不已。」不過他也感嘆,「當然,台灣可能沒有買一送一解決不了的事?」
幼兒園小傢伙全體「背誦一串數字」!爸傻眼慌了 網笑翻:連放個屁都知道
小孩童言童語總是最誠實的,不過有時也會讓爸媽哭笑不得。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真心覺得不要相信孩子的保密協定,現在一群孩子互相公開家中的秘密。貼文曝光後,引發許多家長共鳴。陳木榮在粉專《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表示,幼兒園一群孩子聚在一起,不知道是誰起的頭,忽然間每個小傢伙都在背誦一串不同的數字,「親愛的孩子,你明明對我說,保證不會把爸爸的手機密碼告訴別人的,結果現在連大門密碼都背出來了。」陳木榮無奈嘆,真心覺得不要相信孩子的保密協定,現在一群孩子互相公開家中的秘密,開始講起爸爸媽媽的體重了。貼文一出引起討論,不少人紛紛留言「最會保守秘密的人其實是爸爸,因為你講什麼他根本沒在聽」、「原來,最真誠的來自童言童語」、「幼兒園老師總是掌握最多家庭秘密的人」、「老師都知道各個家庭的八卦,連爸爸昨天放個屁,都會去跟老師報備」。另外也有課輔老師分享,「我以前在安親班當課輔老師時,班上有個孩子是直接說,我爸都在家裡耍廢,因為我爸都坐在沙發滑手機和睡覺,不幫忙做家事,所以我媽說我爸都在家裡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