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顧問
」 香港 新冠肺炎 台電 核四 翁曉玲中信金20日將開董事會 新光金重申「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續爆量17.6萬張奪冠
台股20日大漲逾311點,台積電也上漲17元,金控股、銀行股皆連著兩天多漲,在「金金併」題材熱度加溫中,新光金、中信金、台新金也是價量皆上揚,新光金超過17.6萬張居今天成交量排行榜之冠,中信金9萬張。市場傳出中信金今天將召開董事會;新光金控則是發出四點聲明,重申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為各家金融機構之責任,盼某股東勿再抹黑傷害公司,也再次強調與台新金的合意併購是經過財務會計等查核且增加換股比例後更「無賤賣資產」一事。中信金在中秋節當天發布重訊,表示已收到金管會來函的指正,將研議重新修訂公開收購新光金的股權計畫書一案,送至董事會核定,該話題在昨天下午金管會例行記者會中成為媒體詢問焦點。對於「中信金是否還可以二度送件?」一問,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清楚表態「金管會已『緩議』中信金收購新光金案」即是「不同意」,並強調金管會使用「緩議」兩字較為委婉,意思就是沒有同意,也再次呼籲金融機構、大股東勿輕忽金管會監理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的決心。新光金控19日則就媒體報導某股東對外表達「反對掏空新光金所有股東的權益,低價賣給台新金」,或以「賤賣資產」等語影射本公司與台新金控合意併購乙事,予以嚴正駁斥及予以鄭重澄清。以下為四點聲明全文。一、本公司為與台新金控進行合意併購案,特委聘國際知名的財務、會計查核及法務等專家顧問,經過詳實的盡職調查及洽議談判交易條件始簽定合併契約,合併的換股比例符合獨立專家所出具的合理換股比例區間。二、依合併契約普通股換股比例為台新金控以每0.6720股普通股及每0.175辛種特別股換發本公司1股普通股。以今天(民國113年9月19日)台新金控普通股收盤價格18.55元為例計算,本公司每股換股價格約為14.22元,本公司今天普通股收盤價格為12.70元,換股後之價格較本公司普通股價格漲幅約12%,顯無「賤賣資產」之情事。三、本合意併購案相關交易條件業經本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並於113年10月9日股東臨時會提交股東議決,屆時倘獲股東臨時會決議通過,本公司將向金管會等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一切依法合規辦理,以維護本公司股東利益。四、按,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不僅為各家金融機構之責任,亦須由各方關係人共同遵循維護。本公司絕對尊重各股東之自主決定,然祈本公司林姓股東切勿一再以抹黑方式傷害本公司,如此方能兼顧各方關係人權益及健全金融機構業務經營。
「經濟艙症候群」坐商務艙也會得! 心臟病專家建議「座位這樣選」
經濟艙症候群的醫學正式名稱為深度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又稱機艙症候群、旅行症候群。對此,新加坡心臟病專家顧問帕里克(Pinakin V. Parekh)博士解釋,只要乘坐長途航班旅行的人,長時間久坐,都會面臨這個風險,「即便乘坐商務艙,也會患上DVT。」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由於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而引起血液回流不順暢,造成靜脈血管內出現微小血栓,由大腿部位,然後漸漸擴至心肺部位。一旦站起來,血栓到達肺部,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會陷入虛脫,甚至猝死。而且除了搭乘飛機外,長途坐火車、坐巴士或久坐看電視,久坐打牌,若突然起身,也可能會出現上述症狀。帕里克表示,每5000次飛行中就有1名患者,僅因長途飛行就可能患上DVT,甚至是短途航班,也可能會出現DVT的症狀。另據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地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說明,肥胖者、60歲以上、服用避孕藥或採用荷爾蒙替代療法(HRT),以及吸菸族群,罹患DVT的風險更高。梅奧診所也提醒,DVT可發展為肺栓塞,是一種潛在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因此不能輕忽。當然目前也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飛行時出現DVT的風險,包括多喝水、飛行期間多起來站立和走動,坐在位子上時也可以繞轉腳踝。而帕雷克則坦言,要避免DVT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坐在靠走道的座位」,這樣才能多起來走動。
台電讓專家進去了! 翁曉玲宣布「核四考察圓滿完成」
今(9日)早翁曉玲等立委邀請兩位核能學界專家顧問一同前往核四考察,盼藉助專業提供諮詢意見,台電因須遵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制定的保安實體防護規範為由,阻擋專業人士陪同參訪,不過在翁曉玲據理力爭後,最終還是與賴士葆及清大李敏教授、葉宗洸教授順利進入核四、完成考察。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稍早發文表示,與賴士葆委員及兩位專家顧問清大李敏教授、葉宗洸教授順利完成核四考察,雖然聯繫台電過程有些波折,但終究圓滿完成。翁曉玲表示,很感謝台電副總許永輝和相關同仁們辛苦協調安排,也謝謝多位曾負責核四興建的處長同仁們細心解說,為他們解惑。核四至今仍是國家和台電的重要資產,看到台電有妥善維護核四廠房機件設備,均予以高度肯定。
邀專家隨行考察核四遭阻 翁曉玲:台電到底在怕什麼?
今日翁曉玲、賴士葆、王鴻薇、張智倫一同去參訪核四,並邀請兩位核能學界專家顧問隨行考察,其藉助專業提供諮詢意見,然而台電竟阻擋專業人士陪同參訪,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甚至跟翁曉玲表示,「他的底線就是只能立委和助理去,不能讓專家學者隨同前往」。翁曉玲對此怒言,「是誰給王總經理這麼大的底氣,可以對立委頤指氣使?」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今(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他與同黨立委一同去參訪核四,並邀請清大原科院李敏教授、葉宗洸教授,兩位核能學界專家顧問隨行考察,期藉助他們的專業,提供諮詢意見,以利日後進行更深入專業的問政。然不解的是,台電竟然屢屢阻擋專業人士陪同立委參訪,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甚至給翁曉玲下通牒說,「他的底線就是只能立委和助理去,不能讓專家學者隨同前往。」這種極其藐視立委職務、妨礙立委職權的口吻與態度,殊難想像。「核四是禁地嗎?台電到底在怕什麼?」翁曉玲直言,是誰給王總經理這麼大的底氣,可以對立委頤指氣使?一個早該引咎辭職,對今年四月因4部電力機組跳電導致北部大停電的經理人,不僅仍厚臉皮的坐在那個位置上繼續管理台電,而且還語帶威脅地警告說,若堅持帶專家顧問去看核四,會損害台灣利益。翁曉玲表示,台電如此強勢,力阻專業人士去看核四廠,她認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核四廠到目前為止軟硬體設施維護的還不錯,怕專業人士去看過後,認為日後若非核政策轉彎,重啟核四指日可待,但此一結果恐怕會得罪民進黨政府。另一種可能性,則是核四廠有些機器設備已被拆除轉賣或是移作他用,怕專業人士去看過後,揭穿真相,台電無法交代東西去哪兒了?賣的錢是進到誰的口袋了?這種情形更難交代,肯定砸鍋,引起輿論譁然。翁曉玲說明。民眾參觀電廠,本就是稀鬆平常的事。台電向來有對外開放,只是自蔡政府上台後,台電逐步限縮參訪核四,幾年前就已禁止民眾申請參訪核四了。理由很簡單,因為去參訪過核四廠的民眾和學生都覺得核四沒有不安全。在年輕世代普遍支持核電和核能科學的情形下,民進黨政府索性要求台電取消核四參觀,不讓人看。翁曉玲指出,台電發新聞稿說,立委帶專家顧問進核四有違核子保防保安規範。諷刺的是,可能會有核子保安、保防風險的核一、核二、核三廠,台電是歡迎民眾申請參觀;但卻對一個已被民進黨政府搞成廢墟的核四廠進行嚴格控管。隨著核燃料棒的清空,駐衛核四的二個分隊保警早於2021年5月1日全面退出,台電竟還厚顏地搬出國際核子保安要求的藉口,說要有效管控門禁,拒絕立委帶專業顧問進入參訪。「說這話,難道不心虛嗎?」翁曉玲曾擔任過數年的原子能委員會政府開放資料諮詢小組的委員,做過數項國科會原子能法研究計畫,肯定比台電董事長、總經理更熟悉核安相關法令規定。諸位可去問問核安會,有去監管核四廠嗎?核安會會告訴你,核四廠並未啟用,所以不在核安會依法監管職權範圍。先前核燃料棒還留在核四廠時,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每年還會去巡視,現在台電已將核燃料棒運出台灣送至美國了,核子保安和保防風險已大幅降低,從2022年之後,IAEA就沒再去檢查核四廠了,相關訊息請詳見核安會網站,「國際原子能總署來台執行核子保防作業動態」頁面。翁曉玲說,一件單純立委帶顧問去參訪核四的小事,竟意外地戳到台電的暗黑,發現他們如此恐懼,實在是始料未及。翁曉玲表示,經由這事,也觀察到王耀庭這個人,一個口口聲聲說要為台電繼續負責的總經理,是有什麼能力可以為台電負責,可以去解決全台缺電、停電的問題?「其實他根本無須有什麼專業和治理能力,只要有捍衛民進黨神主牌、把核電廠劃成禁地的能力即足矣」。台電昨日發聲明稿表示,基於遵守國際最高核子保防要求以維護門禁有效管控,僅能同意國家賦予職權者如立法委員(含國會助理)、監察委員等因問政要求進入核電廠。並說明,由於核四廠內仍有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列管的核子設備與組件,如反應器壓力槽、控制棒、燃料匣及主冷卻泵等,須遵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制定的保安實體防護規範。
不讓看得懂的人進去?台電拒藍委考察核四廠讓專家隨行 老員工:匪夷所思
立法院新會期將開議,為推動核電延役相關修法,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等人9日邀請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等外部顧問同行,台電卻以外部顧問不符保安規定為由,僅同意立委參訪。藍委質疑台電在怕什麼?台電老員工說,過去為了爭取民眾支持核四,即使工作很忙也都願意開放民眾參觀,不讓看得懂的人進去,令人匪夷所思。翁曉玲與同黨立委賴士葆與王鴻薇今日仍依規畫前往,據了解,也會邀「專家」陪同會勘,若確定遭台電阻止,台電必須為政治動作負責。據了解,藍委們向台電提出申請時,台電嚴詞拒絕專家同行。知情人士表示,此舉與過去考察標準不同,若台電堅持阻擾專家顧問陪同,須說出可受公評的理由。知情人士表示,立委不是核電專家,因此邀請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葉宗洸與核四前廠長王伯輝陪同考察,但卻遭台電拒絕,甚至從嚴要求只有立法院公費助理能同行,「台電在怕什麼?」台電說明,由於核四廠內仍有《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列管的核子設備與組件,如反應器壓力槽、控制棒、燃料匣及主冷卻泵等,須遵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制定的保安實體防護規範,立委、監委等依問政需求,經申請獲台電核准後可實地瞭解,其他外部顧問不符合相關保安規定,無法同意核准參訪。賴士葆質疑,台電是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不敢讓專家學者看?核四現在到底是什麼面貌,應該要讓專家參訪,呼籲台電要秉持專業,不應有政治動作。王鴻薇則說,考察核電廠需要專業意見,但台電卻極力阻擋,要求非常無理,質疑台電為了卡核而心虛。李敏8日低調表示,他是翁曉玲所邀請,不方便說什麼。不過他直言,過去台電開放核一、核二、核三等參訪,他去過很多次,也帶學生去過。熟悉核電廠建置的台電老員工指出,台電過去為了爭取民眾支持興建核四,工作再忙,也願意開放民眾前往,盡所能解說,馬政府時代便接待過許多民進黨立委帶著專家來看。如今封存核四,更應該敞開大門,歡迎大家都去了解,科學是真理,本於科學數據解說,較容易尋求共識。
傳股東不滿新新併換股比例「怒告董事背信」 新光金發重訊回應了
台新金宣布併購新光金,換股比例為台新金0.6022股:新光金1股,傳出有新光金股東認為權益受損,憤而對新光金董事等人提告特別背信。對此,新光金今(28日)發布重訊澄清,換股比例係考量雙方營運狀況、每股股價及未來經營綜效與發展等因素,經雙方多次協商議定,並無某特定股東對若干董事所不實指述之違背法令情事。針對媒體報導「新光金股東提告董事背信,質疑換股比例不合理」一事,新光金表示,本案係屬股東與本公司董事、法人股東之單一股東負責人間之爭議事件。有關報導內容所提之合併案,本公司均依規辦理相關程序,如成立工作小組;簽訂保密承諾書;選定外部財務顧問、會計師及律師等專家顧問,辦理嚴謹之查核盡職調查;及委請獨立專家協助就換股比例之合理性提供意見等。新光金指出,換股比例係考量雙方營運狀況、每股股價及未來經營綜效與發展等因素,經雙方多次協商議定,換股比例並符合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張書成會計師所出具之合理性意見書所載換股比例合理區間。新光金強調,按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係採取合議制之決策方式,非任一或少數董事得以掌控決議結果或影響其他董事之表決意願,並無某特定股東對若干董事所不實指述之違背法令情事。本合併案業經本公司第四屆第二十一次審計委員會及第八屆第二十二次董事會決議通過,相關審議程序均合法合規辦理,並將於113年10月9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提交議決後,始向主管機關正式提出本合併案之申請。
財經新內閣/新一波財經內閣名單出爐 工總提五大訴求:肯定新政府理念
準閣揆卓榮泰公布新一波財經內閣名單,工總今日提出五大訴求,包含檢討能源政策,提供穩定低碳的能源供應;碳被徵收兼顧產業競爭和公平性;加速我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重視中國大陸世界經濟位置中轉變,重新評估與陸經貿政策;解決產業缺工缺才問題。工總表示,肯定新政府「引進智慧創新的能量,廣納各界專業人才」的理念,新任內閣中財經相關首長多位出自產業界並學有專精,是一時之選,例如國發會準主委劉鏡清準長年擔任工總專家顧問,熟悉產業界的情況,定能擘劃有效引領台灣經濟發展的策略。經濟部準部長郭智輝熟悉半導體產業,將有助強化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祝福卓院長領導的「行動創新」內閣大展鴻猷,造福台灣人民。對企業界而言,經濟戰略的釐定是決定台灣命運關鍵,台灣面臨氣候變遷、自然資源及糧食短缺、地緣政經衝突、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等挑戰,而這些挑戰的解方並非一蹴可躋,亟須政府提出全盤、可持續、務實的主體性經濟戰略。盼內閣團隊議定讓台灣立足、符合台灣經貿利益且具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協助產業平衡發展,立足台灣,佈局全球,俾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經濟部攜手電子資訊業者推動產業低碳轉型 掌握永續供應契機
為達成我國2050淨零轉型目標,經濟部於112年5月16日辦理「2023電子資訊產業低碳轉型永續峰會」,號召近20家國內外供應鏈夥伴,例如宏碁(Acer)、華碩(Asus)、戴爾(Dell)、技嘉(Gigabyte)、惠普(HP)、微軟(Microsoft) 等電子資訊品牌業者;與鴻海、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光寶等EMS大廠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與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III)共同宣誓攜手減碳,推動台灣持續扮演全球資通訊產業關鍵角色。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致詞時表示,由於全球氣候變遷,世界各國紛紛制定減碳/零碳政策,隨之而來的碳權、碳稅將對全球產業造成莫大衝擊,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素有我國護國神山群的電子資訊產業接軌國際減碳趨勢,特推動中心廠以大帶小方式合作減碳,並提供疫後補助,協助供應鏈業者加速導入最新低碳工具和能源管理等技術,鼓勵汰換製程老舊耗能設備,並提供節能減碳專家顧問輔導及診斷服務,打造整體供應鏈具體減碳的亮點案例。為協助我國電子資訊業者掌握國際產業供應鏈需求與做法,本次會議邀請戴爾、惠普、宏碁、華碩等國際品牌大廠分享減碳的實際執行經驗,以及微軟、安侯建業、台灣檢驗科技、東捷科技、友達宇沛、永訊智庫、思納捷、伊雲谷、台經院、成功大學等產學專家,分享各自在國際減碳趨勢、科學驗證、產品設計、數位管理平台與碳盤查工具等專業領域的know-how,來協助業者了解自身碳排放量,以利擬定減碳措施、對症下藥,降低企業的碳焦慮。此外資策會亦透過自身多年的產業數位化推動經驗,發展數位信任減碳的交換機制,協助供應鏈與碳盤查工具業者合作運用。經濟部工業局長期透過IPO Forum平台與外商緊密合作,領域涵蓋技術研發、對台採購與創新應用,外商會員亦積極響應政府減碳政策,協助供應鏈夥伴大帶小達成減碳目標,IPO Forum廖仁祥會長致詞時提到,台灣的供應鏈對全球電子資訊產業非常重要,IPO Forum的外商代表做為投資台灣的國際夥伴,也會持續與政府攜手協助台灣供應鏈和產業,以更創新的模式達成減碳目標。電電公會李詩欽理事長與北市電腦公會童子賢榮譽理事長表示,為呼應經濟部推動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目標,公會除全力配合倡議產業減碳目標指引,推動碳盤查輔導、資料追溯與降低組織或產品碳排之外,亦將推動多元化以大帶小的實證應用,輔導會員業導入現代化數位工具,完成減碳路徑規劃與應用,攜手邁入減碳行列,讓具體減碳效益落實到次產業供應鏈端。面對全球淨零新局,國際品牌大廠與其供應鏈夥伴為落實社會責任,已陸續提出2030年至2050年階段性減碳目標,但因電子資訊產品供應鏈上游複雜,碳足跡活動多元統整不易,而正確排放係數資料更加難以挑選,為協助廠商解決上述痛點議題,經濟部工業局特於會中介紹近期於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網站公告的「經濟部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辦法,推動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化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協助相關業者,1+10(1家中心廠帶10家供應鏈廠商)方式導入低碳化,最高可獲3,000萬元補助,或以1+4(1家中心廠帶4家供應鏈廠商)方式導入智慧化,每案最高也可獲2,000萬元補助,目前已開放申請,歡迎相關業者投件,以利加速企業低碳轉型及強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國6延伸花蓮1公里經費320億?高公局澄清:是89億跟國外相比並不貴
日前有媒體報導「國道6號延伸花蓮1公里要花320億」,高速公路局今(16)日澄清:國道6號南投埔里東延至花蓮,初擬路廊總長約90公里,而非25公里,因此每公里平均造價是約89億元而非320億元;此外跟國外類似穿越中央山脈的工程相比,這個價格不貴。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前(14)日在立法院質詢建議,應興建從南投埔里到花蓮銅門的國道6號,如果經費太高,可以開國際標來做。交通部長王國材回應,初步評估經費,穿越中央山脈要8千億元經費,這個太困難了;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出,花費相當大,已經不是國道基金可以負擔的,如果外國單位開發,讓它經營的話,「目前沒有這樣考慮。」國道6號分為先期的霧峰─埔里段,以及遠期的埔里─花蓮段,目前先期路段霧峰─埔里段全長37.6公里已全部通車;不過由埔里繼續往東、經過霧社再到銅門銜接花蓮吉安的計畫路線,其中霧社到銅門的25公里處是連省道都還未開闢的路線,目前得繞到中橫而行。高公局表示,國道6號南投埔里東延至花蓮初擬路廊總長約90公里,而非25公里,依據2013年國工局「國道6號南投段東延至霧社可行性研究東延至花蓮議題初步研析報告」,以及去年高公局委請專業顧問公司於「國道6號東延至花蓮初步評估報告資料蒐集更新及專家顧問諮詢」案中重新評估,總工程經費需求約8000億元,估算每公里平均造價約為89億元而非320億元。高公局強調,該費用將隨穿越中央山脈隧道段實際通過地熱區的長度、溫度及地質條件仍有變化。高公局表示,另媒體報導引用其他國內案例皆非穿越中央山脈的工程,亦無遭遇高地溫、岩爆、湧水及斷層擠壓狀況;國際上類似穿越中央山脈的工程計畫,以2016年通車的瑞士聖哥達基線鐵路隧道(Gotthard Base Tunnel)為例,主隧道長度超過57公里並穿越阿爾卑斯山脈,施工歷經20年才通車營運,工程耗費約120億瑞士法郎,約合台幣4080億元,每公里平均造價72億元;考量近期國際物價大幅調漲且鐵路隧道斷面比公路隧道小約70%,該工程每公里平均造價將更高於國道6號埔里至花蓮段的每公里89億元。
台北市長參選人辯論前哨戰 陳時中、蔣萬安、黃珊珊談氣候治理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主辦的2022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於今(8)日舉行「氣候對話,淨零台北」活動,邀請了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同台分享台北市邁向淨零的施政規劃,被視為台北市長選舉辯論的前哨戰。陳時中表示,淨零是個上位政策,以市府而言,態度上必然要由上而下訂定相關法規與鼓勵方式,讓市府部門一起往前走,也要有輔導、輔助的方法,讓事情做得更好。他提出了避免風險、接軌國際、打造創新等願景,及組建國際淨零專家顧問團、智慧能源首都、台北綠金融、推動產業低碳輔導與推動綠色商機、降溫1度C調適計畫、不遺落任何人能源福利計畫等方案。蔣萬安表示,過去他在立法院時針對環保署、經濟部,都有提相關質詢,最近討論修改溫室氣體減量、氣候變遷相關法案時,他提出希望中央把徵收的碳費,保留3成給地方政府,因為地方是減碳的第一線。並希望以「由下而上」「多元夥伴」等氣候治理的核心理念,包含串聯起市民、政府、工商服務業、甚至城市之間的夥伴關係,一起加入減碳排放的行列,並設置都會淨零示範區,以提高補助、以租代買等方式,協助弱勢族群添置節能電器等。黃珊珊表示,決策者不只要訂法律,也要間接改變民眾生活習慣,像是台北市政府曾執行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透過市民以及政府共同努力,讓台北成為全世界垃圾減量最多的城市,台北市的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已經由市議會通過,後續將可實行。而台北市府推動公車於2030年全面電動化,未來將籌措新台幣10億元成立氣候轉型基金,獎勵補助企業轉型成本等,最重要是能源自主計畫,規劃台北市3家焚化爐轉型為生質能源電廠,及擴大智慧電網,讓公民電廠加入。
英女王逝世/伊莉莎白二世曾2度訪香港人氣爆棚 成首位訪港英在位君主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離世,享年96歲。她曾與王夫菲力普親王於上世紀70及80年代兩度訪港,成為首位前往香港的英國在位君主。伊莉莎白二世首次踏足香港時兩旁擠滿市民,只為一睹女王風采。她1952年登基,直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為止,當了港人口中的「事頭婆」45年。港英政府先後為英女王兩次訪港,發行紀念郵票,以及價值1000港元的紀念金幣。1975年5月4日,女王與菲力普親王乘坐專機抵港,期間與已故前港督麥理浩參與多項活動。女王夫婦先乘專車到九龍公眾碼頭,再轉乘遊艇渡海前往香港大會堂。機場外的市民夾道歡迎,甚至有民眾追車,只為一睹女王風采。二人此行到訪摩士公園、當時剛落成的何文田愛民邨、紅磡車站、香港大學、葵涌貨櫃碼頭、荃灣工業區及跑馬地馬場等地。期間探訪港人家庭,又穿高跟鞋到街上,與小販近距離接觸,盡顯親民一面。第二次訪港是在1986年,亦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的第二年。當年英國女王結束訪問中國的行程後,乘坐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The Royal Yacht Britannia)於10月21日抵港。檢閱儀仗隊之後,在沿途民眾揮旗歡迎下,前往後來成為香港理工大學的香港理工學院,探訪校內學生。據香港博物館專家顧問鄭寶鴻的《順流逆流—香港近代社會影像1960—1985》,英女王在這3天訪問行程中,曾前往和平紀念碑獻花,出席立法局大樓、滙豐銀行總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紅磡體育館、沙田馬場及沙田隆享邨等地的歡迎活動。1986年的旅程是伊莉莎白二世最後一次訪港,直至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後,英女王再無踏足香港土地。
猴痘全球破1600例確診 WHO下周召開會議…評估是否列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於6月23日召集其專家顧問緊急委員會,考慮是否應將日益嚴重的多國猴痘(Monkeypox)疫情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Ars Technica》網站指出,截至6月14日,世衛組織已收到來自39個國家的1600多例確診猴痘病例和近1500例疑似病例的報告,這些國家包括8個以前已知猴痘感染會從動物身上傳播的國家,以及32個新感染的國家,大部分病例在歐洲。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猴痘的全球爆發顯然不尋常且令人擔憂。出於這個原因,他決定召集緊急委員會來確定它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譚德塞說,「我認為現在很明顯存在一種不尋常的情況,這意味著即使是病毒的行為也與過去的表現不同,不僅如此,它還影響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我們認為,由於地理分布,它需要一些協調一致的反應。」譚德塞提及,猴痘的典型症狀包括早期流感樣階段,隨後出現遍布全身的病變,主要集中在四肢,包括面部、手掌和腳底,但在當前的爆發中,一些感染者沒有經歷早期的流感樣階段,而是更輕微和有限的病變,通常從肛門和生殖器區域開始,因此臨床醫生報告說,當前爆發的病例很難與常見的性傳播感染區分開來,例如梅毒、衣原體和淋病。譚德塞表示,隨著疫情的不同尋常、受影響國家的名單不斷增加以及合作的需要,PHEIC的3個標準現在非常非常明確。譚德塞指出,無論專家顧問是否建議下周發布PHEIC聲明,會議本身就很有價值,因為專家們聚集在一起討論有關病毒的情況、傳播和病例的最新數據,幫助在未來更有組織的方式做出更多回應。由於多名專家、科學家認為,猴痘名稱帶有污名化、歧視性和種族主義。譚德塞指出,世衛組織正在與專家合作,重新命名猴痘病毒,將儘快宣布新名稱。
港媒曝WHO專家團提報告 指新冠病毒疑似和「中國蹄鼻蝙蝠」有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爆發近3年,不過病毒起源到底從何而來?至今仍不明不白,世界衛生組織(WHO)組成「新型病原體起源科學顧問團」(Scientific AdvisoryGroup for the Origins of NovelPathogens;Sago)走訪武漢華南市場並提交報告,指出仍需要更多數據、研究,才能了解COVID-19從哪來,不過依現有的資料判斷,COVID-19病毒基因定序,與2013年在中國蹄鼻蝙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相關程度比較高,因此從自然環境傳染到人類的機率比較高。香港媒體《南華早報》(SCMP)報導,WHO組成27位專家團近日發布報告指出COVID-19的病毒基因與中國蹄鼻蝙蝠內發現的冠狀病毒分支相關程度高達96.1%;另外,報告也指出,COVID-19的病毒基因與寮國蹄鼻蝙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重疊程度則高達96.8%。報告因此指出,COVID-19是在自然環境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性較大,但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確定病毒是如何傳開的,不過專家表示這些病毒和COVID-19關聯性都還不夠,還無法直接判斷直接感染源為何。WHO專家顧問團報告指出,指出COVID-19病毒基因與中國蹄鼻蝙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相關程度高。(圖/達志/美聯社)
香港疫情失控「遺體露天擺放」 私立醫院「拒收確診者」空2千張病床不用遭轟
香港疫情持續失控,今(3日)新增5萬6,827例確診,再創疫情以來新高,且其中只有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面對如潮水般湧入的病患,香港醫療體系近乎崩壞,甚至出現「冷凍貨櫃裝屍」、「遺體放露天」慘況,但就在眾人齊心抗疫的同時,傳出私立醫院拒絕收治確診病患,「放著2,000張床位不用」,引發各界撻伐。綜合陸媒、港媒報導,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表示,按私營醫院合作機制,部分需要長期洗腎的病患會由私營醫院治療,如今卻有60名曾染疫洗腎病患遭到私立醫院拒收,轉由公立醫院收治。李立業指出,這些病患均已康復,呼籲私立醫院接收以降低公營醫院負擔。港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也對私營醫院拒收新冠患者發出嚴厲譴責。據醫管局最新資料指出,香港私營醫院雖只有5,000張病床,為公立的六分之一,但在公立醫院因疫情一床難求情況下,私立尚有3到4成的空床位,約能收治2,000名患者,對於私立醫院至今只收治100名確診者、放著更多空床位不用,可能間接葬送確診者生命,袁國勇痛批「道德錯誤」、「對不起市民」,表示公私營醫院不論是病房換氣頻率、醫護個人防護和疫苗接種進度,都在相同水平上,私營醫院醫護被傳染風險不高,呼籲私營盡快開放收治更多病患。李立業也表示,由於染疫死者數量暴增,導致醫院和太平間出現「遺體爆滿」現象,已緊急在各個醫院外放置臨時性冷凍貨櫃,預計能收納500具大體。然而這數量明顯無法應付爆量的往生者,不少醫院或殯儀館,因為死者數量超出收容上限,出現遺體被放置露天的慘況,對此,李立業強調會盡快增加臨時收納的貨櫃,「一定會做到尊重先人的大原則」。而在香港疫情大幅趨緩之前,「家屬圍繞在貨櫃周圍」送別親人的場面,可能要持續上演。
香港寵物店「11倉鼠確診」 當局下令:撲殺2千隻
香港寵物店近日有一群倉鼠被驗出新冠肺炎,且從倉鼠身上發現一種名為「D427G」的特殊突變,當局擔憂疫情擴散,下令要那些近期曾購買倉鼠的民眾,上繳倉鼠並且做人道毀滅;據媒體報導,目前港府已經撲殺了超過2千隻的倉鼠。香港某寵物店近日傳出有員工確診,事後則驗出,店內一共有11隻倉鼠也確診新冠肺炎,且一口咬定是去年12月從荷蘭進口的倉鼠出事,香港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也指出,寵物店發現的病毒,與之前捷克爆發病毒的基因定序最為相似,不過沒有完全相似,這次多了一種名為「D427G」的特殊突變。香港城市大學動物健康福利中心表示,新冠病毒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證據很少,加上倉鼠呼吸道分泌物釋放病毒的時間需要3至6天,風險微不足道,也呼籲主人不要驚慌、不要遺棄寵物。不過港府為了避免疫情擴散,近日發出公告,要求從12月22日當天或是之後,購買倉鼠的民眾,盡速將牠們送去人道毀滅,而港府在一份聲明中也表示,截至1月22日,一共撲殺了2512隻動物,其中有2229隻是倉鼠。袁國勇與香港城市大學動物健康福利中心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目前不確定這種突變病毒的傳播力與毒性,也不知道它是在動物體內傳人,或是在人體內產生,「如果不盡快阻止這種變異病毒在社區傳播,它可能會在香港、內地和海外蔓延,導致另一場災難。」他認同港府的決定,認為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忍痛犧牲倉鼠,但港府此舉也引發許多動保團體的不滿。
恐須補打第3劑!專家指接種BNT抗體維持時間短
近日有研究發現,接種2劑德國BNT疫苗後,抗體數量會在半年下降,可能需要補打第3劑。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13日指出,接種BNT後的抗體只會維持6至9個月,加上出現變種病毒株,認為接種第3劑疫苗只是時間問題,他也提醒港府,搶買第二代疫苗愈快愈好,免得搶輸西方國家。崔俊明表示,藥廠亦已正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批准緊急使用第3劑疫苗,而藥廠正研究針對Delta變種病毒的第2代疫苗,相信研製成功後,港府會盡快採購。他指出,接種BNT後的抗體只會維持6至9個月,曾有過腎臟或心臟等器官移植的病人,一般免疫系統比較弱,也因為可能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因此即使接種2劑新冠疫苗,抗體水準都可能很低,需要打第3劑。崔俊明續指,香港預計最快要到明年初才有第2代新冠疫苗供應,但是西方國家採購疫苗的速度,一般比亞洲地區快,所以如果港府只靠BNT的德國生產線,未必可以第一時間搶到新一代疫苗。不過,香港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現在討論是否所有人都有需要接種第3劑新冠疫苗是言之尚早,因目前提到接種疫苗後抗體水準可以維持6至9個月的說法,是由藥廠提出,當中可能涉及商業決定,需等待更多研究數據公布,才能知道抗體水準實際上是否可能維持更長時間。許樹昌說,自己與研究團隊正在跟進香港市民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水準,其中,科興疫苗產生的抗體較BNT疫苗低,預計在今年8至9月,會針對已接種2劑科興、但抗體水準不理想的人士,研究他們接種第3劑科興或BNT疫苗後的免疫反應。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則認為,抗體並非唯一指標,仍有其他指標,防疫需跟進世界各地接種情況,而香港的機場實施多項防疫措施,例如定期檢測及為入境旅客快速檢疫,使香港過去的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僅有境外輸入個案讓香港出現大型疫情。
港防疫旅館女清潔工確診!「消毒僅9分鐘」疑鋪床時吸入病毒微粒
香港一間防疫旅館「油麻地紅茶館」內,一名41歲女清潔工近日確診感染Delta變種新冠病毒,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視察酒店後,指出女清潔工曾清掃過一間印尼來港確診女子住的房間,最有可能就是在收拾床鋪時,吸入殘餘的病毒微粒而被感染。根據港媒《文匯網》報導,袁國勇指出,印尼來港女子6月27日退房,2天後一間專門負責消毒的外包公司前來進行消毒。調查後卻發現消毒時間只做9分鐘、不足10分鐘,因此並不合格,以1比49的漂白屬消毒,至少需15到30分鐘才能完成流程。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圖/翻攝自文匯網)袁國勇接著提到,他還發現房間內的床褥、窗簾布都僅使用普通清潔劑消毒而已,殺死新冠病毒的效果弱且慢,也無法破壞病毒的核酸RNA,形容情況極不理想,「但如果使用漂白水,就能破壞病毒內裡的RNA,就算外殼沒破壞,也不具感染力。」而該名女清潔工於6月30日上午清潔該間房間,1小時後去採樣檢測,馬上呈陽性反應。理論上,房間2天前就已消毒過,女清潔工曾經鋪床、打掃廁所、沖水,即便配戴口罩,也可能吸入床褥面及廁所一些沒有毒性而揚起的病毒微粒。這些揚起或霧化的病毒微粒是否具有傳染性,袁國勇表示目前無法得知,但女清潔工住院後一度發燒至37.9度,必須在醫院隔離治療,觀察到潛伏期結束才行,相關接觸者也必須匡列進行隔離。他強調酒店清潔工屬接觸病毒的高風險行業,必須接種疫苗,否則會有很大的麻煩。外判消毒公司必須遵從衞生防護中心指引,用強效力的消毒液清潔。此外,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事後也對該旅館進行環境採樣檢測,發現其中2個洗手台的樣本呈現陽性。
香港現首例無源頭染疫個案 專家:不排除新冠病毒「鼠傳人」可能
香港一名17歲少女在月初確診感染新冠變種病毒,成為香港首例本土無源頭感染個案,她的母親和姐姐都相繼染疫,但至今仍未找到源頭。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赴患者到過的旺角寵物店、補習班,以及患者居住的天水圍天盛苑盛譽閣調查。袁指出,正循3方向調查感染源頭,其中包括「老鼠傳人的可能性」,因早前的實驗室測試曾證實,N501Y變種病毒會感染老鼠,但目前人傳人機會還是最大。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表示,港3名變種病毒確診患者(17歲少女與其姊姊和母親)月初染疫,140名密切接觸者已檢疫,全部結果均無確診,而基因程序上亦未配對到變種病毒源頭,港府為此感到擔心,因意味著病毒潛在隱性社區爆發的可能。袁國勇指出,會循3個傳播途徑進行調查,包括人傳人、動物傳人、及物件傳人。在人傳人的調查方面,由於目前沒有其他人確診,建議在檢疫21日內進行血清測試,看是否已感染但傳播力低,從而根據進一步的密切接觸史找出源頭,血清測試對密切接觸者十分重要。第二是動物傳人,17歲少女至寵物店買了栗鼠回家後,有摘下口罩跟栗鼠玩,因此專家到寵物店取了50多個環境樣本,但認為屬感染源頭的可能性低。另一可能是老鼠,香港老鼠出沒問題嚴重,因N501Y變種病毒經實驗證實可傳染老鼠,故有需要捉該環境的老鼠進行化驗,並建議港府需要考慮滅鼠等清潔工作。不過,該名少女曾到訪地方的鼠患不嚴重,例如工廈後樓梯或廁所等環,不曾有鼠患,但要看完所有環境樣本才能作出結論,而且香港食環署人員亦在現場了解,嘗試捉現場老鼠進行化驗,但確診者走訪的地點鼠患並不嚴峻,但並非絕不可能。香港大學團隊曾先後檢驗過香港69隻老鼠,都無發現帶有新冠病毒。第三是物傳人,可能病毒是透過冰箱等物品感染人類,食環署會在天水圍的食物供應商,進行食物檢測,包括冷凍食品。
港微生物學教授示警:檢疫資源嚴重錯配
香港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11日在香港商業店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警告,若香港在冬天不對所有餐廳、酒吧、傳統市場、院舍、教會等高危控制點做針對性預防措施,估計新冠疫情下,「隨時有幾萬人出事、過千人死亡」。袁國勇表示,不少餐廳、酒吧等高危控制點未有確實執行人數及餐桌距離限制等防疫措施,以致病毒容易帶入社區。他亦稱,香港目前持續有零星本地個案,估計目前是「第三波疫情尾的延續」。他並表示,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病毒者的醫治難度更高,用藥愈多,副作用愈多,對患者病情有影響。他又建議所有高危者必須接種流感疫苗。袁國勇預期,香港或要到明年6、7月後才有足夠新冠病毒疫苗開始接種,9、10月才能進行全民接種,「市民還要忍受一年」。他說,香港未有安全疫苗可大量接種前,必須做好邊境管制、對高危控制點的針對性措施;替有病徵者、爆發地區、高危人物檢測;香港市民亦應用手機拍攝記錄每日到過的高危地方,以協助衛生署作流行病學追蹤。袁國勇表示,先前全民檢測168萬人中驗出32宗確診個案,高危群組如計程車司機、客運巴士司機、院舍員工的檢測驗出染疫者亦少,成效很低;反之政府門診和私人診所的樣本瓶效率高得多,1萬人中分別驗出46人和84人確診,形容資源嚴重錯配,「一路以來檢測的方向、焦點都放錯地方」。他重申,加強對輕微病徵者檢測的效果遠比大型篩選好,而且成本低,亦可考慮給予私人診所醫生相應行政費,鼓勵他們為病人檢測。此外,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11日凌晨零時,香港新增7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4例屬本地感染,均與此前確診的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3例為境外輸入個案。至今香港個案累計5183例(包括一起疑似個案)。新增的4例本地個案中,其中兩人居於葵涌殘疾人士院舍「國寶之家」,一人居住北角M1酒店。輸入個案的3人分別從菲律賓、荷蘭和尼泊爾抵港。
香港新冠肺炎再起 專家研判吃冷食引起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再起,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這波疫情與餐廳有莫大關係,市民在夏天吃冷食、喝冷飲,廚房內廚師未必戴口罩,口水染在食物,「冷的食物不會殺病毒」,病毒亦可透過服務生收拾感染者的餐具,交叉感染其他顧客。袁國勇說,夏天市民較喜歡喝冷飲、吃冷盤和未煮熟的食物,餐廳廚房員工也未必有戴口罩,因此飛沫可能因而沾上食物,造成交叉感染。飛沫傳播仍是最重要的傳染途徑,也有部分空氣傳播,但也不可完全忽視經食物、經喉嚨感染。他建議服務行業和餐廳應考慮禁止未戴口罩者入內,計程車或公車等交通工具也應考慮不讓未戴口罩者上車。他表示,若人人戴好口罩、做好衛生,不到餐廳吃飯、只買外賣,盡量吃熟食,相信疫情7至14日後便可控制下來。香港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13日表示,不少個案找不到源頭,牽涉多個行業,建議港府推行居家辦公,讓私人機構可跟隨;又稱疫情或影響9月開學。他稱,應早日截斷傳播鏈;港府要盡快回復社交距離控制措施至3月水平,否則公營醫療系統未必能承受。香港疫情反彈,香港書展原定於本月15日登場,香港貿易發展局13日宣布,決定將書展以及其餘3個同期舉行的活動延期。包括:香港運動消閒博覽(7月15至21日)、教育及職業博覽(7月16至19日)、創業日(7月16及17日)。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造字,木百)良表示,對現時疫情形勢感到不樂觀,建議政府強制要求巿民戴口罩、加強戶外限聚令,並限制餐飲場所至每桌最多坐4人等。港府應以法例強制巿民戴口罩,甚至可仿效新加坡的措施,作出懲處或罰款2000港元,料能大大加強防疫效果。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13日於疫情記者會表示,香港新增52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41例為本土確診個案,11例為輸入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