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議會討論
」 電價 基本工資 經濟部 時薪未來電價可能續漲?經長球拋給院長決定 卓揆忙否認
國民黨立委游顥今天在立院施政總質詢,追問未來電價是否仍會繼續調漲,經濟部長郭智輝答詢時說,未來電價狀況要看整體狀況「由院長做決定」,行政院長卓榮泰則連忙澄清,政院沒有對電價漲價與否下指示,而是先經過各界討論出大原則,交給電價審議委員會,由台電經濟部做出原則性討論,做成決定,似乎不想讓外界認為,電價調漲其實是行政院長個人決定。卓揆指出,電價調整的原則是反應成本、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節能減碳,台電要用不低於成本價賣給國內工業用戶,才會有比較健全的財務,但民生用電,會用更多國家政策預算設法平穩,電價審議委員會也有審慎規劃。「那明年度電價還會不會再漲價呢」?面對游顥追問,郭智輝表示,未來必需要看整體狀況,這要由院長來做決定,「我們基於院長的指示,這次民生用電部份沒漲,小商圈小生意不會受影響」,卓揆聽到這裡,似乎想要發言,但還是讓郭智輝把話說完。郭智輝說,這次本來預計調高14%,但電價審議委員決定只漲12.5%,整體有96%用電戶沒有漲價,這次漲價,台電還是不是完全可以到賺錢的狀態,還是需要立法委員協助改善台電財務情況。「所以未來是否調漲電價,還是有賴卓院長如何指示?」,游顥接著問,因為電價會不會繼續漲,攸關民眾對通朋的預期心理,這非常重要。卓揆聽到這裡,立刻插話,電價是否調漲要經過審議會討論,大家原先已經討論出幾項重要原則,將其文字化後,在審議會開會時,由經濟部與台電做原則性討論,「(政院)不是對最後結果先做指示」。聽到卓揆澄清「政院沒有對電價調漲下決定」,郭智輝似乎聽出其中的端倪,立馬接話,這次電價調漲影響通膨程度很低,只有0.03個百分比,對於CPI(物價指數)應該是非常微弱的,不會影響物價波動。此外,針對官邸被爆出2個月電費15萬元,卓榮泰今天表示,已經請台電檢查官邸所有電器用品,當中有老舊電器用品包括冷氣在內,確實相當的耗電,秘書處已經把老舊冷氣更換成新的,希望有新的節能電器用品,再加上人為更加節約用電,未來官邸用電,他會持續關心。
挑戰連9漲!最低工資9/4首度審議 估明年調幅4%「時薪190元起」
「最低工資法」今年上路,勞動部將於周三(9月4日)邀集勞資政學召開首次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明年最低工資。由於過去8年基本工資是連年調漲,外界有機會挑戰9連漲,並預估漲幅約4%起,推估月薪可望達2萬8570元、時薪約190元。「最低工資法」今年起正式實施,取代過去基本工資審議,未來基本薪資調幅由基本工資審議會討論。依照最低工資法規定,CPI指數為法定應參採指標,要求調幅須參酌指標數據。另外包括經濟成長率、勞工平均薪資等11項參採指標等,由審議會討論後依據指標數據訂出調幅。今年基本工資為月薪2萬7470元、時薪183元,過去蔡政府時代,已經連續8年皆有調漲,隨著審議會日程接近,近期包括何佩珊、行政院長卓榮泰也紛紛表態,呼籲企業替勞工加薪,各界研判,今年基本工資可望挑戰9連漲。據指出,勞資雙方代表皆有共識朝調漲方向前進,勞方代表認為7月公布的主計總處CPI漲幅為2.52%,已超出2%警戒線,加上今年預測GDP為3.90%,綜合兩大數據表現,以及過往公式計算,調幅應該超過4%以上,才能帶動國內整體薪資成長。資方代表則希望,在調漲的同時,也應考慮中小企業的負荷,今年經濟成長表現亮眼,但主要集中在科技產業,傳產、製造業等並非雨露均霑,其實各產業的差異很大,調幅應在3%上下左右。除了調幅勞資雙方仍在拉鋸外,今年時薪與月薪調幅是否脫鉤或是同步調漲,也是審議會討論焦點。有委員認為,月薪與時薪過去曾有幾次脫鉤處理,調幅不同,導致兩者調幅不在同一個基準線上,因此部分看法認為,時薪調幅過高會促使勞工不願意從事月薪工作,不該再加劇天平失衡。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今年新設的研究小組,已經將調幅報告寄給各委員參考,讓勞資雙方都有客觀的數據論述,相信調幅會有合理的建議值。另外,勞動部長何佩珊也正密集與各方代表委員溝通,希望能在審議會當日凝聚共識、讓議題聚焦,讓最低工資審議盡速拍板。
基本工資將隨電價調漲? 許銘春:今年第三季審議再定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25日邀請勞動部長許銘春就「事業單位應加強安全衛生管理制度、作業流程及必要教育訓練,並落實職場防災管理」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許銘春會前受訪表示,針對基本工資是否跟隨電價調整,將於今年第三季最低工資審議會討論再決定調整與否。經濟部日前通過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4月起電價平均漲價約11%,將對企業和民眾帶來重大影響。而對於即將調漲的電價,外界關心基本工資是否也要一併調整,對此,許銘春指出,今年第三季將召開會議,由最低工資審議會委員參考各項重要因素、指標,來保障基層勞工的生活。許銘春續指,《最低工資法》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上路,其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法定參採指標之一,且已包含各項民生物價指標,包括柴、米、油、電等都在考量範圍內。此外,針對行政院提出的超徵稅收將優先補貼勞保、台電等建議,許銘春表示,儘管行政院尚未討論細節,但只要有分配勞動部一定會積極爭取,勞動部將盡力爭取300億超徵稅收。
基本工資今審議 外界估調漲3% 勞方喊話至少28K
今天召開基本工資審議會,受到景氣不佳、庫存增加等影響,國內製造業景氣普遍不佳,但服務業卻受惠於疫後復甦,大喊缺工,國外則多國最低工資均大幅調漲,國內外狀況分歧讓今天的會議更添變數。外界推算可能調漲3%,但基本工資委員、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表示,基本工資應該用來解決低薪問題,且目前物價高漲,月薪應至少調至2萬8000元、時薪應至186元。近來國外最低工資紛紛調漲,英國從9.5鎊調整至10.42鎊、調幅約達9.7%,澳洲今年也調整8.65%,鄰近的日本及韓國也分別調整4.3%及2.5%。由於我國通膨相對較低,再加上經濟成長率等不佳因素,過去基本工資審議會調整其中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會全數反映,代表經濟成長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則會視當年景氣情況等而有所不同分配,因此推估這次的成長率約僅3%。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表示,只調整3%為達2萬7192元,遠遠落後蔡英文總統夢想的3萬元外,更低於稱因物價上漲、實質所得降低調整的公務員的4%。目前與民眾生活習習相關的17項重要民生物價遠遠高於CPI,代表民眾感受物價仍深,且低所得民眾更是受其影響更高,呼籲應調整至2萬8000元,至少不得低於公務員調薪的4%。「至少要到2萬8000元」,江健興表示,依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低薪族指標我國為2萬8111元,近期物價高漲,須透過基本工資解決低薪問題,因此應調整至2萬8000元。他也透露,勞動部近日與勞方委員餐敘,會中也提及一定會調,至於調幅則待審議會討論。基本工資勞方委員說,希望調整至5%至6%,最低也要比照軍公教4%的調幅,如果是目前外界推算的3%,真的太低了。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指出,蔡總統上任後,為了保障弱勢勞工基本生活,年年調漲基本工資,從2016年的2萬元,調漲到今年的2萬6400元,幅度超過3成。至於最低工資法草案,政府也會持續搜集專家學者還有勞資雙方意見,期盼凝聚社會共識讓全國勞工權益得到最妥適保障。
憂光電蔓生破壞農地與生態 學者連署反對強推農地種電
太陽光電不斷蔓生!為達到2025年太陽光電20GW目標,近日傳出經濟部欲畫設綠能發展區,學界擔憂破壞農地、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20日舉辦「能源公正轉型聲明公開論壇」,共24間大學、40系所、80名學者專家連署聲明,呼籲政府「建立明確的綠能發展區位畫設原則與總量管理」、「以科學證據為本,計畫引導綠能發展區畫設」、「訂定光電案場設計與營運管理規範」及「落實既有光電案場社會與環境責任及資訊揭露」。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再生能源是我國能源轉型重點方向,國土計畫將依據能源主管機關所提綠能發展政策。經濟部回應,正研擬「能源用地白皮書」,規畫2025年後中長期光電發展政策,預計今年下半年透過社會溝通平台,廣納各方建議,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畫架構下。為提高太陽光電發電量占比,政府2015年起陸續修法,以不同名目畫設專區,放寬土地使用管制釋出農地,近期更傳出欲畫設綠能發展區。學界指出,依國發會規畫,2050年光電要達40GW至80GW,推估需2萬至6萬公頃土地,若依專區1/4土地可開發為光電區域,全台綠能發展區面積恐達雙北土地面積總和。會議主持人、成大都市計畫學系副教授黃偉茹表示,農委會稱要指定低地區供經濟部畫設綠能發展區,但不應給一張空白支票,應該具體說明清楚標準是什麼?經什麼程序畫設?政大地政學系副教授戴秀雄認為,再生能源是否需政策環評?案場需要個案環評嗎?現行僅漁電共生太陽能場需環社檢核,卻無任何法令依據,且難以後續監督,僅行政契約約束可能不夠。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亞夫指出,國內缺乏光電對生態影響的長期評估與監測,且無法清晰論證兩者關聯,農電共生等政策忽略農村生態系與田野高度連結,以形成共同體系,當架設光電板致大面積改變地貌,可能衝擊生物多樣性或生態環境。對此,營建署回應,將召集相關專家學者討論,並會商經濟部能源局等確認綠能發展總量後,盡速提報內政部國土審議會討論,未來也將納入各級國土計畫通盤檢討。經濟部指出,中央盤點畫設綠能發展區,以俗稱「風頭水尾」農作生產條件較差地區,就土壤已中高鹽化及已長期閒置荒廢的魚塭土地提供評估設置光電,再排除環境敏感範圍區域,共同嚴謹審定可執行區位,至2025年為止,光電中大型案場是以漁電共生為主。
水情告急 抗旱會議今會商應變
降雨量創30年新低,南部水情拉警報,主要水庫蓄水量持續下滑,曾文水庫蓄水量更僅剩21%,未雨綢繆,台南今天水情亮起「減量供水」的橙燈,要求工業、泳池、洗車等用水大戶擴大節水,經濟部表示,抗旱會議提升至行政院層級,今起成立中央抗旱應變中心並召開會議,了解未來降雨預期,同時盤點因應對策。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全台主要水庫以新山水庫蓄水量最低僅13.6%,石岡壩、霧社、曾文等水庫蓄水量只有20%至27%,烏山頭水庫蓄水量也不到四成。面對水情不佳,抗旱應變中心今起提升為行政院層級,並召開會議討論應變方案。據了解,台南進入減量供水階段,工業用水大戶今起節水10%,超過千度以上的游泳池、洗車、三溫暖等用水大戶也由節水10%擴大為20%,相關節水落實狀況,高屏溪、荖濃溪沿岸等鑿井工程進度,以及氣象局預測未來降雨等均為今日會議重點。對於新山水庫蓄水量僅一成多,經濟部解釋,主因壩體進行整修工程,目前基隆河水量豐沛,可透過八堵進水場直接取水供應。至於增鑿抗旱水井部分,水資源局及自來水公司已開鑿的10口及3口水井,每日可供水6.1萬噸,未來另有水資源局分批緊急採購發包的46口抗旱水井,及水公司在大林及新港等地增鑿的4口水井,也將在4月底加入供水行列,每日供水約13.6萬噸。因應全球暖化、極端氣候衝擊,官員指出原計畫明年底完工的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將提早至明年中通水,預估每日可調度80萬公噸水量,台南海淡廠案也已提報行政院。此外,繼去年底二度調漲電業用天然氣價格後,中油昨日宣布依據政府核定天然氣價格公式計算,3月份國內電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調降8%,其他不予調整。由於3月將召開電價審議會討論4月是否調漲電價,如今中油宣布調降3月份的電業用天然氣價格,將有助降低電價漲幅。
電價四月漲三成?工商業首當其衝 工商協進會提3建言「應兼顧合理公平原則」
經濟部3月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電價調整方案,據傳4月電價漲幅將逾三成,且工商業為首當其衝的調漲對象。工商協進會今天(16日)就此公布三點建議,考量去年工業用電調漲即已衝擊企業經營,希望多徵詢工商界意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未達目標前也應考慮現有核電機組延役,以降低發電成本。以下為工商協進會2月16日就「電價調漲」三點建議:一、 近一年來全球受到烏俄戰爭及原物料上漲影響,發電成本上漲已是事實,各國已經陸續調漲電價,工商界理解政府之考量,惟調整方式應兼顧合理及公平原則。二、 國內正值疫後復甦時刻,企業肩負景氣復甦與提供就業市場的責任,去年工業用電大漲已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建議電價調漲之幅度,應多徵詢工商界意見,且通盤考慮能源政策,建立更多元的供電,減輕企業、民生之用電成本驟升導致之壓力。三、 穩定供電是工商界長期關切議題,台灣電力需求持續增加,建議政府在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未達目標之前,考慮現有核電機組延役,以降低發電成本。也有助於紓解台電調升電價之壓力,同時維持基載供電能力,因應用電需求。
確定停辦了!和春技術學院明年5月「退場」 全體董事會今完成改組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說明退場審議會討論情形。(圖/中國時報記者林志成攝)教育部今召開「教育部第一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審議會」第5次會議,之前在第4次會議中已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的和春技術學院,本次會議令其自112年5月10日起停辦。審議會之後將審私立高中職列專輔學校,目前超過10所學校被提報審議。教育部表示,退場審議會第5次會議,由召集人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主持,全部委員29人中,有25人出席,出席委員人數已達全體委員人數2/3。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和春技術學院已於第4次會議審議認定為專輔學校,這次會議令其112年5月10日起停辦。現在和春技術學院所有學生僅72人,四技部的大四生及五專部的五年級共34人可於明年原校畢業,其他學生則安排轉至其他學校就學。和春技術學院並於今天完成董事會的改組,全部9名董事中,包括3名學校教職員生代表、4名學者專家及2名原來的董事,他們將在11月15日上任,負責處理學校後續解散及清算事宜。有關加派專案輔導學校所屬學校法人董事及監察人部分,依規定教育部應加派專案輔導學校的專任教職員、學生及學者專家至少3人擔任所屬學校法人董事,並加派學者專家1人擔任監察人。目前經審議列為專案輔導學校計有大同技術學院、高苑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明道大學、環球科技大學等6所學校,本次退場審議會逐案審議通過各校加派董事及監察人名單。教育部後續將依規定派任各校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的董事及監察人。教育部表示,後續將經退場審議會審議通過的專案輔導學校名單及其所屬法人董事會名單,公告於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專區網頁,以強化專案輔導學校的治理。楊玉惠說,大專校院列專輔學校的部分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要處理私立高中職,目前被提上來的學校「好多好多」,超過10所。
電價7月漲定了 平均調高5%
電價7月起漲!電價費率審議會下周一(27日)召開,台電已提數個電價版本送審議會討論,漲幅最少的版本平均調漲5%,包括工業大戶調高8%;低壓小商家以用電1500度以上,民生用戶以1000度以上為調漲門檻。電影院、百貨公司、賣場等將不調升,以彌補受疫情衝擊的損失。夏季用電量大,昨(23)日氣溫飆過攝氏36度,台電監測,下午1點40分用電量升至3994萬瓩再創歷史新高,快打破台電設定今年最高4000萬瓩預估,對供電形成大挑戰,因此,下周一電價漲不漲也備受關注。台電上一次調整電價是在2018年4月,已逾4年凍漲。電價漲不漲吵翻天,原本傾向不漲的經濟部態度轉向。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表示,受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燃料價格攀至高點,比去年增加3、4倍,目前台灣電價相當低,很多國家都比台灣貴,「要(調漲)就整體合理反應」。據了解,台電電價版本包括平均電價漲幅8%、10%等,但考量衝擊,漲5%版本接受度較高。目前每度平均電價2.62元,如漲5%,將調整到2.76元。對於政府傾向讓電價反映,台電內部直言,不到電價審議會最後一刻拍板,未必一定漲得成;台電已極力爭取,也反映這波燃料漲勢「看不到盡頭」,若不給漲,台電真的死定了!由於煤價每噸高逾400美元,史上未見,氣價也續在高檔,油價每桶110美元左右,依照目前燃料價格,台電電價要漲超過20%才可以回本。經濟部表示,確實煤價太高,甚至比購氣更花錢,且壓力會延續到明年,對未來財務發展不樂觀,為了不讓中油、台電倒閉,才考慮讓電價局部反映。電價若調漲5%,就打破電價公式原則每次限漲3%上限,事先已向行政院報告。如此工業用戶價格要調8%左右,住宅用電1000度以上、低壓小商家1500度以上將會調升。但是考量一般餐廳受到疫情衝擊內用,也可能最後拍板小商家不調整。另外,服務業確定不會漲價,主要是因為電影院、百貨公司、大型賣場等受到疫情人潮減少影響業績,所以將區隔出來,不同步調整。目前全國用戶1400萬戶,1000度以上用戶占比約5%,台電認為,月用千度以上每月電費至少7000元,屬於高級住宅,調升電費對其影響不大。
預計明年調漲基本工資?勞長:待第三季基本工資審議會討論
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連續2個月突破3%,尤其外食費年增率也創下近年來高,立委賴惠員表示,總統上任後連續調整基本工資,但通貨膨脹成了「薪水小偷」,勞動部應評估調整基本工資;勞動部部長許銘春說,基本工資是否要調整、調整要待第三季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討論。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勞動部專案報告,並將審查工會法、最低工資法等準案。立委賴惠員表示,近日我國通貨膨脹加劇,俄烏戰爭更加重,尤其烏克蘭及俄羅斯是原物料出口國,如CPI連2月破3%、重要民生物資4月破4%,雖然總統上任後接連調整基本工資6次,但通膨已成為薪水小偷。立委賴惠員說,以勞動部過去的方式推估,預計明年基本工資月薪會調為2萬6659元、時薪為177元,勞動部有無評估?相對於去年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曾公開表示基本工資就是要調整,今年態度較為保守,許銘春說,基本工資由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中的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參考社經指標討論後再決定,而基本工資就是要照顧勞工的基本生活,仍要維持弱勢勞工的實質購買力,至於要不要調整、調整多少則由委員決定調幅。而現行已有跨黨派立委提出8個版本的最低工資法草案,其中多個版本皆有訂定公式,許銘春說,世界上各主要國家大多由最低工資審議會依調整指標協娈審議,較能因應外界變化及社會期待,並未明定計算公式,如以固定公式計算最低工資調整金額及年度調幅下限,恐缺乏彈性。
清朝鐵路出土1/桃園捷運挖到「寶」? 台灣最老鐵路遺址恐不保
全台最早鐵路遺跡恐將不保!桃園火車站附近進行捷運施工時,挖到清朝鐵路遺跡,雖然桃園市長鄭文燦曾在市政會議要求所有開發案必須要有備案,還要求各局處盡可能避開遺址或預做準備,不過考古界人士披露,2020年6月間遺址出土後,2年來,相關單位態度消極,並未讓大眾積極參與討論清朝鐵路遺跡應否保存,連遺跡現場導覽解說也只開放短短2周,導致許多想深入了解台灣鐵路歷史的民眾向隅,呼籲桃園市政府和捷運施工單位正視此問題,讓更多民眾參與討論。台灣考古學會理事長、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江芝華指出,桃園火車站附近挖出的清朝劉銘傳鐵路,是全台僅存一段的台灣最早鐵路遺跡,此外,當地還挖出日據時代鐵路基座和便所,加上附近的桃園火車站是國民政府後來蓋的,小小的一段鐵路,涵蓋並見證台灣135年來的鐵路歷史,堪稱是活的鐵路教室,無法理解開發單位為何只是圍住現場、不讓更多民眾接觸觀看,導致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遺跡在幹嘛。江芝華指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考古遺產保護與經營憲章1990》規定,積極的公眾參與為考古遺產保護政策中不可或缺一環,而考古遺產保護的主要目標是原地保存,對公眾展示考古遺址是推廣理解當代社會起源及發展的主要方法。以德國科隆為例,興建輕軌鐵路時,就與考古單位進行討論和規劃,並加強深度以避免觸及考古遺址。再以日本為例,若有重大考古發現,會主動安排各級學校及民眾參觀,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進行公共教育,而不是像桃園這種作法。負責現場考古發掘的庶古文創公司是台灣第1家考古專業公司,本身也是考古學家的庶古董事長兼總經理朱正宜表示,現場已挖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以鵝卵石鋪成的鐵路遺構,鵝卵石是固定鐵軌所用,初步認定是清朝劉銘傳鐵路的雙股(兩條鐵路車道)鐵路遺跡,另外還有日據時代的鐵路遺構,包括二爪磚、鐵路基座等,再加上國民政府來台時期的鐵路建設,形成台灣唯一一段完整的鐵路發展史。台大人類系副教授江芝華呼籲相關單位:清朝鐵路遺跡不管是要保存還是開發,都應該讓社會大眾充分知悉並進行討論。(圖/趙世勳攝)庶古文創公司課長戴志家還指出,現場還挖到陶器及玉器碎片,證實桃園火車站附近在45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朱正宜和戴志家強調,清朝和日據鐵路遺跡是全民的文化財,希望能透過全民參與討論,聽聽社會大眾的意見,再決定保存方式。中華民國鐵路文化協會理事長劉宥緯也呼籲保留這段鐵路遺跡,但是不能為了保留而保留,應該做好相關展示讓民眾和遊客充分了解台灣的鐵路歷史。據了解,桃園捷運施工單位正對劉銘傳鐵路遺址翻模和3D掃描,並進行提取約20平方公尺遺跡。桃園市文化局雖曾開過一次文資審查會,後來不了了之,但桃市府是否會再召開文資審議會,至今仍不明朗。江芝華副教授指出,因為遺址現場說明導覽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周、且名額有限,還有許多想親眼見證和親身感受的人們,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它,而且遺址應該留下或離開,不應只由少數「專家」來決定,因此台灣考古學會發動民眾一起打電話給桃園市文化局或是捷運工程局,希望讓更多人見證台灣鐵路這段百年歷史,再決定遺址怎麼處理。桃園市府捷運工程局總工程司張俊雄表示,遺址現場受限於路寬和四周建築物,且與桃園捷運路線高度重疊,無法進行工程變更,如果採取現地保留,可能連鐵路地下化也沒辦法做,目前已經提取20平方公尺的清朝鐵路遺構,先請考古公司庶古文創予以保留,未來將放置展覽館。另外也根據文化局的文資審議會決議,翻模並3D掃描鐵路遺構、並提取日據時代便所等文物,未來活化遺址文物資產的部分則由台鐵規畫展示。至於當初遺址現場展示的時間和場次,則根據文化局意見辦理。桃園市府文化局則表示,遺址是否現地保存,目前還沒定案,臺鐵及相關單位還在規劃方案,後續會送該局的審議會討論。另外,未來地下鐵路完工後,將於桃園新站內規劃相關文物展示空間。桃園捷運施工還挖出4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碎片(左),以及日據時期便所(右)。(圖/庶古文創公司提供)
清朝鐵路出土2/台灣鐵道之父是日本人? 蘇揆一句話保住劉銘傳
臺灣鐵路首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為當時中國第一條自行出資興建、載客的鐵路,又稱為劉銘傳鐵路。不過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一度在展區介紹日據時期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引發不少爭議。史載劉銘傳先在1887年5月20日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聘請德國人柏克爾(Becker)、英國人瓦遜(W. Watson)等人當工程師,開始動工興建。路線分為基隆至台北、台北至新竹兩線,從1887年開始修築分段通車,至1893年台灣鐵路基隆新竹間全線營運,費時7年,總長107公里。這條劉銘傳鐵路的「前世」,其實是來自1876年上海的英國商人擅自興建的吳淞鐵路,路線從吳淞碼頭至上海,屬於窄軌鐵路,全長14.5公里,是中國最早的營業鐵路,但火車撞死人後,讓村民相當不滿,認為鐵路會破壞龍穴,清廷擔心引發英商和村民衝突,可能會激起民變,於是以白銀28.5萬兩白銀贖回並於隔年拆毀。1887年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奏請清廷修建台灣鐵路,但清廷國庫空虛、經費不足,後來把吳淞鐵路拆下來的設備運到台灣,當作鐵路材料。原本劉銘傳希望鐵路能蓋到台南,新竹以南至崎頂已有築路堤,且新竹還興建一條搬運料的鐵路支線,稱「舊港支線」,但劉銘傳的繼任者邵友濂不似他雄才大略,鐵路只能完成到新竹。劉銘傳鐵路開工初期,先興建從基隆港口到台北路段,其中位於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從1888年春動工,到1890年8月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為台灣和中國第一座鐵路隧道,也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1891年10月基隆到台北通車,1893年台北到新竹段通車。日據時期繪製的清朝劉銘傳鐵路路線圖,大部分路線經過日本殖民政府改良和變更。(圖/翻攝自網路)甲午戰爭清廷戰敗,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日本殖民政府認為劉銘傳鐵路品質不佳,且鐵路往北經台北橋後,再經三重、新莊、到桃園龜山(龜崙嶺)路段的山區坡度大,效率及安全性堪虞等因素,加上劉銘傳蓋的木質結構台北橋常被大水沖毀,因此鐵路改線從艋舺(萬華)經板橋、鶯歌到桃園,但劉銘傳和日本殖民政府規劃的桃園火車站,都在現今桃園火車站附近,因此才會被捷運施工單位挖出歷經清朝和日據時代的桃園鐵路遺跡。特別的是,2020年桃園捷運施工挖出劉銘傳鐵路遺跡的同時,還爆發「台灣鐵道之父」究竟是誰的爭議,同年7月正式營運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一度在展區介紹日據時期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被外界質疑博物館方面配合民進黨政府親日、去中國化的主旋律。許多民眾則認為,「台灣鐵道之父」應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後來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我對為台灣做過事的任何人都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感謝」,「不管什麼時代,最重要是要為愛土地、愛國家來做事」,鐵道部園區的展區也拿掉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字樣,相關爭議才畫下句點。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右)開幕時,在展區介紹日本人長谷川謹介(左)為「台灣鐵道之父」,遭外界質疑。(圖/翻攝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報系資料照)桃園市府捷運工程局總工程司張俊雄表示,遺址現場受限於路寬和四周建築物,且與桃園捷運路線高度重疊,無法進行工程變更,如果採取現地保留,可能連鐵路地下化也沒辦法做,目前已經提取20平方公尺的清朝鐵路遺構,先請考古公司庶古文創予以保留,未來將放置展覽館。另外也根據文化局的文資審議會決議,翻模並3D掃描鐵路遺構、並提取日據時代便所等文物,未來活化遺址文物資產的部分則由台鐵規畫展示。至於當初遺址現場展示的時間和場次,則根據文化局意見辦理。桃園市府文化局則表示,遺址是否現地保存,目前還沒定案,臺鐵及相關單位還在規劃方案,後續會送該局的審議會討論。另外,未來地下鐵路完工後,將於桃園新站內規劃相關文物展示空間。
止痛針猝死1/正義女神被蒙住雙眼 藥審會提供簽到表就免賠
正義女神的臉上,總是綁著一條蒙眼布,兩手各持天秤和寶劍。據說蒙上眼睛,象徵法官必須無視當事人地位高低,只能根據手裡的天秤,以寶劍公正執法,不料「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疑似在一件止痛針猝死案「替法官綁上蒙眼布」,讓這件藥害救濟案的責任歸屬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孫女士的先生因身體不適,2015年間到花蓮慈濟醫院就醫,被診斷為頸椎退化併脊髓腔狹窄、呼吸衰竭,後來先生的脖子痛得受不了,要求打止痛針,於是院方在晚間施打止痛劑配西汀(Pethidine)50㎎,不料隔天早晨,醫護人員發現病人已無呼吸,急救無效後,宣告死亡,孫女士認為先生的猝逝,與施打止痛劑配西汀(Pethidine)有關,申請藥害救濟被駁回,轉而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時,孫小姐透過律師,屢次要求衛福部的「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提供審議本案時的相關紀錄,讓合議庭法官有充分資料來判斷審議過程有無瑕疵,不料藥審會竟只提供第286、288次會議出席人員的簽到單和委員姓名,至於會議記錄內容則付之闕如,連審查本案的藥審會第288次會議審查意見單,也竟無任何專家、審查委員署名或簽名。衛福部食藥署的前身「衛生署」捐助成立藥害救濟基金會,藥害救濟案則由衛生署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補償。(圖/馬景平攝)。此外,衛福部藥審會提供的審議會出席人數有30餘人,比審議委員人數還多,究竟審議會討論的內容是什麼?是否與本案有關,從審議會提供的資料根本看不出來,至今仍是謎!在審議資料欠缺的情形下,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竟以藥害救濟具有高度專業性,只要審議委員會的程序和組織未違法、沒有顯然違反一般公認的價值判斷標準即可,判決衛福部勝訴。孫女士不服,上訴最高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審理後,對衛福部藥審會的做法大吃一驚,認為本案涉及人民在憲法上的生命、健康等基本權,醫藥事故是專業案件,因此專家享有高度權威,一般民眾對深奧複雜的醫藥專業,是知識上的弱勢者,特別仰賴專家們的專業和公正判斷,才能讓弱勢民眾釋疑,但本案資料不全,法院無從判斷是非曲直,因此認定北高行原判決違背法令,廢棄發回更審,希望北高行查明真相,還給弱勢民眾公道。資深法界人士指出,衛福部藥審會未能提供行政法院充分資料,疑似替手持天秤和寶劍的正義女神蒙上一條遮眼布,無法看清楚本案真相,法官如何能做出正確的判決?正義女神總是綁著一條蒙眼布,據說這象徵法官必須無視當事人地位高低,只能根據手裡的天秤,以寶劍公正執法。(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