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都窮縣
」 縣市合併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量身修法 地方制度法 高虹安走出惡鬥2/苗栗減債又強力招商引資 鍾東錦盼中央補助參考各項績效
苗栗縣財政負債過去曾一度陷入重大危機,差點連公務員薪水都發不出來,而在前縣長徐耀昌勵精圖治下,兩任減債近百億元,招商引資1兆多元,苗栗縣長鍾東錦上任後也不負鄉親期待,從年初到現在就已經成功招商引資約760億元,甚至有航太廠商有意落腳苗栗。「上任後就是跟隨徐耀昌的腳步,做好招商引資、減輕債務。」鍾東錦表示,有廠商願意進駐,可以增加就業、稅收和消費力,這對苗栗財政不無小補,從年初到現在的招商成績約760億元,最主要是力積電投資。他也透露,還有航太、火箭事業看好苗栗發展潛力,希望來苗栗落腳,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某大企業在苗栗擁有一百多公頃土地,想開發電動車,而自己的立場則是合法開發一定全力支持。曾在商界打拼的鍾東錦相當能理解企業投資者的心態。「時間就是成本」他說,簽辦公文能儘快處理,就不要延遲,想拿各類執照的民眾一定很急,若公務員能習慣把鄉親的事情很快解決,就能減輕投資者的土地利息等成本,快速建廠生產獲利,這對企業來講是最重要的事。苗栗縣財政過去曾陷入重大危機,前縣長徐耀昌兩任減債近百億元,並招商引資1兆多元,苗栗縣長鍾東錦上任後也延續其路線,年初至今已有約760億元招商成績。(圖/苗栗縣政府提供)此外,鍾東錦也指出,苗栗縣近年來積極招商引資,創造高額稅收成長,但長期以來,中央政府稅源分配明顯著重「大者恆大」的現象,對於積極努力創稅的地方政府並無給予專案補助機制,使得「富都窮縣」成為全台問題,苗栗縣民履行同等義務,卻無法享有同等權益,明顯不公。他期盼,中央政府能以招商、減債績效作為指標,獎勵表現優秀的地方政府,自己有機會也希望向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報告爭取。據了解,如以財力分級為第5級的縣市比較,統計2006-2022年稅收,苗栗縣稅收高達3845億元,惟僅獲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計1866億元,獲配比僅48.53%,反觀同財力的嘉義縣(稅收875億元)、屏東縣(税收2418億元)其獲配比分別為257.49%、137.47%,遠遠高於苗栗獲配比率,相當不合理。鍾東錦認為,除請中央儘速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外,在未修法前,建請中央應依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5-1條第2項「…對於努力開闢財源具有績效者,其上級政府得酌增補助款」等規定,專案補助苗栗縣政府。教育政策是苗栗縣長鍾東錦上任後相當關注的焦點之一,他在農曆年間花了大量時間,分批與縣內各級學校校長會晤,了解各校所需。(圖/報系資料照)除了大量招商引資、減輕縣庫負債外,鍾東錦上任後相當關注的政策焦點之一則是教育。鍾東錦農曆年間花了大量時間,分批與縣內各級學校校長會晤,了解各校所需,並發現部分學校缺少觸屏大螢幕等問題。他指出,中央政策是推「生生用平板」政策,但必須搭配大螢幕,才能實際有助於互動教學,目前正逐步找資源。3月中旬,鍾東錦則帶領教育處長葉芯慧、20位校長,以及中央教育部官員飛抵新加坡拜會星國教育部,與對方司長級人物進行交流與合作,深入了解當地教育的最新發展。鍾東錦認為,新加坡多元教學策略的應用及雙語環境的營造,尤其台灣也正在推雙語政策,新加坡的成功經驗,能讓縣府重新思考學校教育,打造一個孩子能夠自主學習,找到學習自主權的課程,為苗栗孩子們培育好走向國際舞台的競爭能力。
綠委坦言《地制法》修法時機已過 竹竹併議題已結束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原本有意推動《地方制度法》修法,促成新竹縣市合併升格,一度要立法院臨時會強行逕付二讀,遭到在野黨強烈反對,並以拒審總預算威脅而作罷。立法院新會期已展開近兩個月,卻不見民進黨內政委員會召委排案審查,一名民進黨立委坦言,《地制法》修法的時機已過了,就算現在要推,恐怕也趕不上年底選舉前完成選區調整,竹竹併議題已經結束。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若要趕上今年底選舉,依規定須在今年12月25日完成改制,並於半年前即6月25日之前完成最新選區的畫分公告,依照目前《地制法》相關草案仍在立法院委員會的狀態,即便送出委員會交由朝野協商,還要加上1個月的協商冷凍期,即便立法院順利三讀通過,還需要經行政院核定、內政部重新規畫新選區,已經趕不及於11月26日投票的九合一選舉。不具名民進黨立委分析,《地制法》修法草案在黨內有不同的聲音,認為修法應該要全國通盤檢討,不該為了特定人士找位置推動修法,加上推動修法的時機已過,且目前各政黨初選已經陸續展開,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已經結束,留待往後再討論。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齊批,當初民進黨聲稱是為了整個大新竹發展著想才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說不是為了新竹市長林智堅找出路,但隨著林智堅宣布不會參選首屆大新竹市長後,民進黨原形畢露,不再積極推動修法,顯示當初提出修法就是因人設事。曾銘宗表示,《地制法》修法草案看來是胎死腹中,驗證這次民進黨團提出只修改一個字的草案,完全是為了林智堅量身訂做,超級誇張,再次顯示民進黨把國家體制玩弄在鼓掌間。張其祿說,現在回過頭來看,民進黨當初說修《地制法》有其重要性、急迫性,結果林智堅宣布不參選後,整個修法推動就停滯下來,證明民進黨的主張都是謊言,用政治凌駕專業跟國土規畫。邱顯智說,台灣存在富都窮縣的問題,地方財政收支劃分不平等是很嚴肅的問題,應該盡速推動「行政區劃法」立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不是《地制法》修法趕不上年底選舉,就不把地方財政收支劃分不公平的問題當作沒這回事。
縣市合併議題 學者提修財劃法擴大統籌分配款
針對縣市合併議題,民進黨立委陳亭妃、陳歐珀與今(12)日舉行論壇,與會學者建議,現行財劃法過度偏袒中央,造成縣市失衡,如果要修財劃法,建議擴大統籌分配稅款等,避免造成「富都窮縣」。針對縣市合併議題,學者呼籲應修財劃法,擴大統籌分配稅款等。(圖/陳亭妃辦公室提供)陳亭妃、陳歐珀,與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正國會政策中心,邀請專家學者共同舉辦第一場論壇,就財政收支劃分法進行討論。陳歐珀指出,討論縣市升格時,正國會的聲明就提出「日出條款」,認為應在2年內完成財劃法修法、行政區劃法立法,避免「窮縣越窮、富都越富」。他認為目前的統籌分配款的分配,分為首都、其他五都、特別縣市和其他縣市「四等」,造成縣市不平權。他也拿出各縣市的人均分配款統計,各縣市確實有人均分配不均的問題。陳亭妃表示,希望透過討論,讓縣市整併與升格的工作更為順暢合理,達到「均衡國土」、「強化治理」、「深根民主」與「平權縣市」等有利於「台灣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台大法律系教授柯格鐘說,財劃法從1999年之後,就沒有修法,過去把地方的營業稅改成國稅,造成地方損失,例如中油對於高雄市,有污染卻沒創稅。因此,財源應隨「事權」劃分,但財劃法沒有說出它和地制法的關聯性,未來修正時應一併考量,不應讓地方又要負擔自治事項,又有委辦事項,錢卻沒跟著下來。東吳政治系副教授陳立剛建議,修法方向應包括擴大統籌分配稅款,直轄市縣市分配一致化,及跨縣市、跨都會的建設計畫,應有優先財政專案或計畫型補助,不要造成地方患窮又患不均的問題。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則說,地制法修法要有完整配套,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也不要成為阻礙改革的理由,有七成人口在直轄市,不應讓其他縣市矮人一截。
縣市合併不該淪政治獎賞 民眾黨籲先改革資源分配
民進黨提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有意修改《地方制度法》,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蔡壁如和張其祿今(21)日舉行記者會,呼籲縣市合併不該淪為政治獎賞,應先改革縣市資源分配,並納入《國土計畫法》與《財政收支劃分法》一併討論。民進黨立法黨團研議提出「地方制度法第四條修正草案」,將該草案第一項「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其中的「且」改成「或」,預計最快24日院會可付委審查。邱臣遠表示,縣市合併不應因人設事,民進黨急於推動《地方制度法》第四條修正草案,蔡英文總統在假日召集黨內大老討論修法,令人質疑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政治利益。他說,竹竹併自9月提出後,執政黨始終忽略與在野黨、在地公民團體溝通,過程顯得粗暴;六都改制已經超過10年,但攸關地方財政分配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卻超過20年未修正。「縣市合併並非不可行,重點是為什麼要修、要如何修。」張其祿說,執政黨應說合理規劃再適當修法,呼籲民進黨政府在修法之前,要先面對「區域發展與治理赤字」、「缺乏區域思考的土地規劃」和「區域發展下的地方政府角色」三個問題,先解決「富都窮縣」的問題,因為直轄市六都獲得近71%統籌分配款,其餘縣市均分剩餘的29%,這般不公平分配加深了城鄉差距,許多縣市才會積極想爭取升格。蔡壁如質疑,2010年五都合併升格,至今已經過了11年,有沒有帶動鄰近縣市發展?有沒有因為規模擴大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她要求,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應該說清楚,這次的合併升格程序,是不是中央說了算?有沒有經過縣市議會同意?會不會挾公投完封的餘威,直接在年底前或臨時會修法闖關?身為民主進步黨黨主席的蔡英文,難道要搞成不民主又退步的政黨?
升格就為他1/批綠營選情不樂觀才修法 民眾黨籲研議財政劃分
新竹市長林智堅八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上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話題,蔡英文總統呼應「樂見縣市升格」,但要在民意和制度面配套;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最積極,主張下修《地方制度法》直轄市人口為一百萬人,即可達成這項構想。然而在野各界對此不苟同,除了批評執政黨為林智堅量身裁衣外,直指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從資源均衡著手,才能縮小縣市發展落差。對於執政黨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話題,民眾黨新竹市長熱門人選、立委高虹安指出,提出新竹縣市合併概念討論很好,但不該因人設事、量身訂做,升格之目的應該是爭取資源,讓大新竹有更好更均衡的發展,或許可以從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下手,新竹縣市升格為第七都不該是為了延長政治人物的生命。高虹安說,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各縣市綜合所得資料,新竹市是人均實徵繳稅額第二高的城市,109年平均每人繳稅新台幣26.9萬元,僅次於台北市;但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實撥金額,新竹縣43.9億,新竹市44.2億,縣市加起來僅約88.1億,佔了全國統籌分配總額約3.2%,只有桃園市的4成2而已。蔡英文總統在新竹市長林智堅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陪同下視察「新竹市華德福實驗學校幼兒園」,並表示「樂見縣市升格」。(圖/報系資料庫)「縣市合併及升格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所獲得的稅收資源是否會增加,就算新竹升格後分配款增加,但在統籌分配加補助款這一塊大餅總數固定的情況下,也勢必拉大與省轄縣市貧富差距,導致『富都窮縣』愈來愈嚴重。」高虹安指出,應將焦點放在地方政府收入,重新檢視現行的地方統籌分配款與地方稅收,對於各地方政府而言是否合理與足夠,讓更多資源依法直接分配到地方政府。立委賴香伶指出,依《國土計畫法》,我國將在2025年完成第三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而原本應先著手國土功能分區,才能進一步執行行政區劃,但藍綠政黨近20年來始終未能完成《行政區劃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的立法、修法工作,導致縣市合併議題缺乏整體規劃。她批評,執政黨不應看各地選情不樂觀,或是看一個人任期到了,就為延續他的政治生涯而貿然修法。當前林智堅與民進黨中央的說詞一致,強調發展科技園區必先整合「大新竹市」。但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立剛反倒認為,像美國西岸灣區包括了八、九個城市,都是以多區域城市及鄉鎮共同支持矽谷發展,台灣應該朝大區域多城鎮發展考量,而不是設立一個megacity(特大城市)。「台灣是否真的需要第七個直轄市?或者是第八、第九個直轄市持續出現?」立委張其祿認為,直轄市設立應考量台灣區域整體發展,同時改變地方政府對中央財政依存度過高問題,「縣市合併」也須透過由下而上的地方公投程序徵詢民意,不能只考慮政治人物個人。張其祿感嘆地說,早在2018年他還擔任中山大學社科院長時,就曾針對直轄市六都的劃分議題建言,如今過了三年,依然老調重談,問題就出在政治人物不願正視許多地方制度及治理。立委林為洲說,林智堅提出縣市合併是為了競選新竹縣長,未來的政見是當選後全力拚縣市合併升格。(圖/馬景平攝)
升格就為他2/林智堅拋議題 林為洲:為了免疫橋接選縣長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的議題,引發政壇熱烈討論,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15日在中常會上引用綠黨民調,指8成新竹縣市受訪者贊成縣市合併,但如納入苗栗合併,贊成僅21%,反對破5成,加上總統蔡英文認為應從法制面配合縣市合併,朝新竹縣市合併與升格修法已是大方向。但國民黨新竹縣立委林為洲指出,民進黨拋出縣市合併升格話題主要是為了帶風向,讓林智堅進可攻、退可守,底線是讓他能選新竹縣長。林為洲說,據他了解民進黨新潮流系已在運作由立委鄭運鵬接替鄭文燦,投入桃園市長選舉,而林智堅也自評跳到桃園選市長勝算不大,因此適時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話題,看似在試水溫、帶風向,實則經過精心算計,好讓自己從目前尷尬的局勢中脫困。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賴香伶舉辦「台灣需要第7都?談地方發展及資源合理配置」研討會,邀請同黨立委邱臣遠、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及多位學者對縣市合併升格提出看法。(圖/報系資料庫)林為洲表示,民進黨早就完成作戰計劃,能完成新竹縣市合併固然很好,林智堅理所當然出馬競選首任大新竹市長,如果這條路受阻,至少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的話題已經拉抬林智堅的聲量,並且製造了林與新竹縣的連結,由他轉戰新竹縣也取得正當性。「林智堅競選新竹縣長的政見,第一條就是當選後會全力拚縣市合併升格。」林為洲分析,縱然現階段新竹升格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然而一旦修法過不了,民進黨就會操作成是國民黨「為反對而反對」,林智堅則會信守日前「我提的,我當然會留下來」的承諾,留在新竹縣選縣長,這就像高端疫苗沒做過第三期人體試驗,但政府用「免疫橋接」替它連結出第三期的結果,縣市合併議題也讓林智堅「免疫橋接」成新竹縣的命運共同體。竹北地區新建案林立,住戶幾乎都是在竹科工作的科技新貴。(圖/王永泰攝)他說,新竹縣每次選舉結果,幾乎都是民進黨贏北新竹、輸南新竹,民進黨中央這次的如意算盤就是想藉由新竹科學園的問題,讓林智堅在北新竹大勝、在南新竹小輸,拿下睽違20年的新竹縣長。
升格就為他4/蘇煥智斥蔡政府延續威權遺毒 學者:一旦成真我就離台
對於新竹市長林智堅倡議的縣市合併升格計劃,台南縣市合併前的末代縣長蘇煥智指出,直轄市是過去威權統治的遺毒,當時為阻止在野政治人物當選市長,直轄市長直接由中央指派,民進黨提出「縣市合併」與「地方政府全面二級化」,取消鄉鎮地方自治政府,讓地方民選首長與民意代表愈來愈少,中央政府自此更為集權,小黨政治人物也少了歷練和發展空間,結果就是造成大黨的地位更穩固。蘇煥智說,過去台北市改制是因民選市長由無黨籍高玉樹當選,當年國民黨黨國體制將台北市升格直轄市,高雄市也是同樣狀況,藉由縣市改制沒收地方自治權;設直轄市後,區長直接官派,民情不易上達,容易變成官僚治國,不像鄉長、鎮長經由民選。1994年台北市建城110周年慶「薪火相傳」茶會上,曾兩度以黨外身分當選台北首任官派市長高玉樹與末代官派市長黃大洲相見歡。(圖/報系資料庫)他說,當年台南縣市改制時,曾要求「維持鄉鎮市地方自治」提案,原定2年後檢討,但最後不了了之,導致一度繁榮的新營等地方被邊緣化,甚至滅鄉滅村。台灣大學前副校長、公行學者趙永茂教授指出,全世界前32個民主國家沒有一個地方是廢掉鄉鎮,例如荷蘭在改制後取消縣級政府,但留下鄉鎮,因為鄉鎮才是社會民主的基礎核心,政治不能凌駕於社會之上,德、日兩國的地方自治財政與立法權制度的擴充,值得我國立法機關參考,趙永茂說,民主社會中地方居民藉由地方自治的民主制度負起政治責任,以中央上對下進行過度集中權利的地方治理,反而像共產黨的地方治理方式,他嗆說,「如果真的廢鄉鎮的話,我就要離開台灣了。」前台南縣市蘇煥知在2018舉辦「還我自治權!區長、農田水利會會長官派利弊」記者會暨座談會。(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