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移轉
」 柯文哲 京華城 沈慶京 威京集團 容積率賴清德任市長間南鐵照顧住宅容積飆升 都發局:符合法規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捲入京華城爭議案,遭羈押禁見。期間有關土地容積的計算及獎勵規範的討論瞬間成為炙熱的議題。而台南市議會國民黨團日前指出,總統賴清德過去任職市長期間,順利推動的南鐵照顧住宅從原先的210%容積率上升至538%,質疑當中是否涉及圖利,引發熱議。對此,台南都發局表示,鐵路照顧住宅,係配合鐵路地下化重大建設合理維護拆遷戶之居住權益,所辦理之拆遷照顧市政建設計畫,採公有地公辦都市更新案件,極具重大公益性,經當時內政部營建署同意中央都市更新基金投資,並經行政院納入都市更新示範計畫。台南都發局指出,照顧住宅之招商,係以鐵路地下化拆遷戶的照顧為主要考量,優先以住宅品質為重點,爰招商設定即非採價格取勝的決標方式,而採提出最佳方案的綜合評選方式選出得標廠商,以確保照顧住宅品質,除規劃設計方案外,建材的選用、提昇都納入評分的項目,土地標價僅列為評分項目之一,評選過程完全公開透明,並無獨厚特定廠商。針對容積獎勵計算,台南都發局說明,本府受理相關都市更新案之審議作業,皆依都市更新條例及都市計畫法等相關規定,提送會議審查實施者依法申請之容積獎勵;照顧住宅係配合本市鐵路地下化重大公共建設辦理之都市更新案,最終核予都市更新容積獎勵28.11%、及開放空間獎勵21.89%,總計申請50%容積獎勵,且無另外申請容積移轉,基地法定容積為210%,設計容積為210%x(1+50%)=315%,完全符合法令規定,盼各界查明如實報導,勿用政治立場看待政府照顧拆遷戶依法施政的重點。
容積率吵什麼?一文搞懂容積率、建蔽率名詞 都更危老也息息相關
近期「京華城容積率」鬧得沸沸揚揚,也讓一般大眾開始接觸「容積率」。什麼是容積率?為什麼要有容積率的限制?建商又為何絞盡腦汁想要提升容積率?政府單位對於容積率的做法又是什麼呢?撇開此案的政治層面與法律程序部分,踏取國際開發協理藍德義帶大家快速了解容積率與建案相關的連結及重要性。容積率代表「樓層總建築面積佔建築基地面積的比例」,淺顯一點便是:「一塊建築基地可以蓋幾層樓」。例如:台北市「住四」的容積率是300%,基地面積是100坪,代表建築物總共能夠蓋100 x 300% = 300 坪。因此容積率越高,代表可蓋更多樓地板面積。而容積率往往需搭配「建蔽率」一同計算,建蔽率是「建築面積佔總基地面積的比例」也就是一塊地「可以蓋多滿」。以台北市舉例,「住四」的建蔽率為50%,也就是一塊基地面積100坪的土地,其平面建築用地為50坪。所謂建蔽率若由建物外觀看起為水平的投影面積占比,也就是太陽在建物正上方所產生陰影面積的概念,但現今普遍的建築,鮮少能完全使用建蔽率的規定上限,所以很多建物加裝了額外的邊條設計作為造型(也就是俗稱的土星環)。容積率和建蔽率會根據區域類型(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的法規而有所不同,以台北市來說,「住三」類的容積率為225%,而「商三」的容積率為560%。依照各縣市的法規規範而固定的數值,我們稱之為「法定容積率」。既然法定容積率是固定的,建商勢必會希望能夠向政府徵求更多的容積以提升建築利潤。而政府為了鼓勵建商與民眾進行都更或危老重建,也會給予額外的「容積獎勵」。常見的容積獎勵包含綠建築、提升耐震設計、提供公益與公共設施等,透過容積獎勵的方式,與都市更新實施者協調,提高容積率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大眾生活品質。除了容積獎勵以外,建商也可透過「容積移轉」方式,增加建案的容積率。顧名思義便是將A土地的容積,移轉到B建築土地供使用。常見的容積移轉應用在於被劃分成「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的土地。理論上政府應該徵收這些保留地,未來作為公共設施用地使用。然而隨著土地價格上升,公保地的徵收對於政府財政也是相當大的負擔。容積率可透過容積移轉、容積獎勵提升。(圖/踏取國際開發提供)因此政府透過「容積移轉」的體制,鼓勵建商購入公保地後捐贈給政府,以換取新建案的容積。此舉不僅能夠讓建商提升新建地的容積率,增加建商未來利潤;更能夠幫政府解決高額的收購費用,可說是一舉兩得。但法規不斷修改至今,容積移轉的申請已大不如前,由於限制過多,市府需求的標的物越來越稀有化和特殊化,進而轉變為「代金」方式申請,也就是付出天文數字的價金來換取更多的建築空間,行內普遍認為此方式所提升的成本與市場的價值已若差甚遠。不過不論是容積移轉還是容積獎勵,均依各縣市規範有其獎勵上限。而為何政府要限制容積率呢?雖然說高容積率代表可以蓋更高的樓層,容納更多的住戶,然而試想倘若一座城市,全是無容積率與建蔽率限制的高樓大廈,街道將會十分狹窄,且無綠地或人行道空間,日照程度大受影響,儼然成了鋼鐵叢林。建商也會將所有資源投入精華地區,便會造成地區發展不平衡。另除法定容積外的獎勵容積與容積移轉,兩大部分皆有法源依循,也得由各地方市府因其所需審議而定奪,放眼全台灣不是找不到超過1000%這樣高容積率的建物,更別說對岸一線城市比比皆是,法規既允許市府於審議容積上有所把關,應尊重各市府所需的規劃審議之裁量權,倘若因此法造成各縣市的容積差異失衡,也可效法鄰國日本「回歸中央審議權」的方向修法,統一管理。看似單純的「容積率」其實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一些細微的調整,都牽動著整個都市計畫的發展,政府單位對於容積率的拿捏、容積獎勵的評估與審核,都應秉持公正、專業的立場。也許京華城一案對讀者們來說相當遙遠,然其實任何建物均離不開「容積率」三個字。因此踏取國際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名詞科普,讓讀者們能夠更有概念地參與公共事務,並更加了解與自身息息相關的不動產/都市更新的名詞。
柯市府法外自創「20%容積獎勵」? 京華城案爭議始末一次看
北市京華城案連環爆!北檢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先後裁定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及助理吳順民羈押禁見後,廉政署為查明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否涉犯圖利罪,30日上午又兵分多路前往柯文哲住處及其相關處所搜索,並對其進行約談,今(31日)凌晨移送北檢複訊,後因柯拒絕夜間偵訊,遭檢方認為有勾串之虞當庭逮捕,而柯文哲對此也行使提審權,將由法官確認逮捕是否合法,此前不得繼續偵訊。據悉,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為爭取京華城原址新建大樓放寬容積率,疑似在2018年至2021年間分批行賄應曉薇4500萬元,找應曉薇充當中間人,幫忙關說遊說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2020年3月間,應曉薇與柯文哲「便當會」之後,柯文哲也交辦都市發展局處理,最終通過840%容積率。CTWANT為此也整理京華城案爭議始末及案件最新進度。京華城的背景京華城購物中心座落於台北市松山區,2001年開幕時一度是台北市唯一一座24小時營業的購物中心,然而後續因長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走入歷史。目前京華城已遭拆除,原基地由曾經建設過台北市信義區豪宅「陶朱隱園」的威京總部集團取得開發權,進行都市計畫興建商辦大樓,將改建成擁有4座19層樓高的「京華廣場」,預計2026年完工。容積率與容積獎勵是什麼?容積率是指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也就是在既有土地面積上,建築物的總樓層面積可以有多少,白話文就是可以蓋幾層樓,這在開發者眼中絕對是獲利的關鍵。通常人口眾多的地區往往建築容積率較高,容積率越高表示土地的利用率也就越高,但是對周邊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也越大,因此不可能無限制的提高容積率,所以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於城市的建築容積率均有法規管制。而依照台灣的法規,容積率的多寡,則與所在地點的土地使用分區有關。土地使用分區主要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行政區、文教區等等;住宅區又可區分為住一、住二、住三、住四等,商業區分為商一、商二、商三、商四,每一個分區的容積率規定均不相同。而容積獎勵顧名思義,就是開發者若能在其開發土地中為公眾提供便利而讓出部分利益,例如將底層架空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政府規劃部門就會提高該土地的容積率上限。以中央政府提供的容積獎勵來說,大致包含「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危老重建容積獎勵」及促進大眾捷運系統土地開發的「聯合開發容積獎勵」;而台北市則訂有《台北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京華城容積率變化1987年許水德時期,土地使用分區屬於「工三」,依照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容積率為300%,直到1991年從「工三」 變更為「商三」,容積率為560%。2001年馬英九時期,在土地使用變更前,京華城已獲允建樓地板面積為12萬284平方公尺的工業大樓建築執照;並在2001年間完成實設容積樓地板面積11萬1919平方公尺的購物中心。此時,換算實設容積率為678.91%。2010年郝龍斌時期,京華城向北市府申請重新開發,北市府認定重建的容積率,應以捐地後所餘的7成土地計算,故容積率為70%的土地x560%=392%,但遭到監察院糾正。2018年,柯文哲依照監察院的糾正意見,將京華城容積率定為560%,同時刪除12萬284平方公尺的「允建樓地板面積保障」條款,京華城不服允建樓地板面積被刪,提行政訴訟,要求維持678.91%容積率;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允建保障屬一次性,重建後不適用,回歸法定基準容積率上限560%。不過到了2020年,威京總部集團再依都市計畫法第24條,自提申請容積獎勵,後獲得20%的容積獎勵,並自購30%的容積移轉。容積率從原本的560%大增至840%。京華城爭議:容積率爆增至840%、柯市府法外自創「20%容積獎勵」?雖然「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明定「商三」容積率不得超過560%,而且京華城案既非都市更新也非危老重建案,法規上應「不適用」上述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容積獎勵辦法。但威京總部集團於2020年3月17日向柯文哲市長辦公室陳情,且北市府受理案件後,都委會也參採《台北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所定的獎勵規定,法外創設「韌性城市貢獻」、「智慧城市貢獻」及「宜居城市貢獻」等獎勵項目,額外再給予最高20%的容積獎勵,等於北市府受理了京華城另循《都市計畫法》第24條自提的細部計畫修訂案,無視「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20%容積獎勵」的法源依據不明。京華城案收押及被告名單應曉薇、沈慶京、吳順民、前台北市副市長及京華城案都市計畫委員會主委彭振聲4人遭收押禁見;被告則包括: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1200萬元交保)、應曉薇辦公室執行長王尊侃(500萬元交保)、應曉薇女助理陳佳敏(200萬元交保)以及柯文哲。
沈慶京遭爆疑捐低價地爽賺30%容積移轉 許淑華批柯文哲放水縱容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30日表示,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曾誇稱,京華城重建案中,只要花錢買30%容積移轉,總容積就可達882%超高規模,根本是謊言不斷,而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縱容,無疑是放水的市長。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容積率案,27日晚上緊急將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拘提到案後,28日傳喚6名被告與13名證人到案,包括應曉薇、沈慶京、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應曉薇辦公室執行長王尊侃、應曉薇辦公室助理吳順民、陳佳敏等人。經檢察官偵訊後,陳玉坤以新台幣1,200萬、王尊侃以500萬、陳佳敏以200萬元交保候傳,並聲押禁見應曉薇、沈慶京、吳順民,台北地方法院29日召開羈押庭後,認為三人涉嫌重大,且有串證、逃亡之虞,先後於29日晚間與30日凌晨裁定羈押禁見。對此,許淑華指出,其實京華城案經過三家專業單位進行估價後,若以30%容積規模計價,價值介於新台幣81億至83億不等,但沈慶京繳納的容積代金才43億7163萬元而已,儘管後續再用「捐贈公共建設」的名義捐贈面積共達5233.58平方米的193筆土地,價值也遠遠不及獲利。許淑華進一步表示,沈慶京原本還有大約39億容積代金需繳納,卻以東拼西湊低價買進道路用地等方式,轉捐出換取免繳這39億代金,但細看這些土地總價與公益性,遠遠低於剩餘本應繳納的39億,時任市長柯文哲明知不合理卻依舊放任,必須向大眾說清楚。許淑華批評,30%的容積移轉核定,這樣讓沈慶京主導的財團以便宜的「道路用地」移轉術,以低價成本取得土地,再兌換高額容積「貪小便宜」,大玩灰色地帶的金錢遊戲,遲早要面對司法、付出代價。※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
京華城沈慶京聲明全文曝光 指郝、柯市府官員索賄不成以容積報復
台北地檢署偵辦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涉及的京華城案,28日指揮廉政署兵分多路搜索,並約談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等人。今日下午沈慶京也發出聲明,強調從來沒有送紅包,並指「他(柯P)那種人,怎麼可能有辦法談條件,看就知道!」反倒是郝市府與柯市府的官員都曾索賄,遭拒後京華城容積遭報復。聲明全文如下:我從年輕到現在,從來沒有跟官員妥協或送過紅包。正因為不妥協不送紅包,到今天京華城才會黑鍋揹這麼大,吃了這麼多的虧,大家還以為我晚節不保。我從不送官員紅包,就更不可能送柯P紅包,他那種人,怎麼可能有辦法談條件,看就知道!何況京華城容積是依法令申請而且有道理的,為什麼要送紅包?柯P也從來沒要過,反而是當時柯市府一位官員透過他人來明示要過,我立刻拒絕,導致京華城申請容積不斷遭到報復。京華城申請容積獎勵的過程,讓我深深感受到,有些政府官員不願做對的事,視貪瀆和法律如無物,簡直是濫用公權力到極點。明明是當年(民國80年2月13日)北市府公務員在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的公告上,自己表述不清,在要求京華城捐地30%之後,商三基準容積率依法應該是560%(全國商三皆為560%),文稿竟然寫成392%(560%x70%),捐地後反而容積變更少,豈有此理,衍生爭議數十載。事實上,當時北市府很清楚內政部核定的都市計畫「主要計畫」載明核定給予京華城開發的允建樓地板面積是120284平方公尺(建照容積率為678.91%),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公告,北市府何來權力刪除?京華城為此向郝市府陳情,要求依法回復基準容積率為560%,郝市府悍然不更正,甚至有官員為了個人政治和金錢利益,前來索賄,我斷然拒絕。到了柯市府,也是如此。京華城不斷向市長、市府、市議員陳情,過程中,有位官員透過一位律師來索賄,我當然拒絕,結果京華城再被接連報復。雖然之後監察院糾正台北市政府,認為應回復京華城的基準容積率為560%,但這位官員仍刻意交代將京華城受內政部公告主要計畫保障的允建樓地板面積120284平方公尺(容積率678.91%)逕行刪除。柯市府哪有給京華城特權,明明是北市府不依法令行事,故意刁難京華城容積既有權益。老實說,按照內政部公告的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建照核准京華城的基準容積率是678.91%,京華城只要依法再花錢買30%容積移轉,總容積率就達882%,超過現在被誤解的容積獎勵20%和買容積移轉30%之後的總容積840%,大家根本也不必吵了。我看到媒體報導有些民意代表質疑京華城容積率,覺得冤枉,這些民意代表為達個人聲量和政治目的,根本是亂講,簡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我不願意此刻點出背後的真相,這和我上述說的有些關聯,但我會向檢察官說清楚;我要強調,容積本來就是為符合市民公益而生,如今成為政治人物的報復手段,成為蕩然虛假的形容詞。老百姓向政府陳情,政府要經過那麼多的關卡開會審查,公開透明,能去搞什麼,何況我最痛恨貪汙,如今將京華城汙名化,造成寒蟬效應,以後官府有錯,老百姓和企業敢陳情嗎?今天該查的是貪瀆的公務員,而不是勇於任事的公務員。我始終堅持「誠信道義」。人生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只要捲入政治,任何冤曲都可能發生,但我仍然要鼓勵年輕人努力付出,不要向索賄官員低頭。京華城的無妄之災,透露出人性掌握權力之時,會將私怨極大化。
沈慶京發聲喊冤「不可能送柯文哲紅包」 稱京華城不斷被報復是無妄之災
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涉京華城容積案,遭到搜索帶回訊問,稍早沈慶京也發出聲明,指出「從未跟官員妥協或送過紅包」,還說怎麼可能有辦法跟柯文哲談條件,更不可能送他紅包。檢廉28日「兵分43路」搜尋威京總部,及京華城負責人、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住處,以及中華工程、中石化公司等處。針對今日檢調搜索一事,沈慶京也發出聲明,「京華城申請容積獎勵的過程,讓我深深感受到,有些政府官員不願做對的事,視貪瀆和法律如無物,簡直是濫用公權力到極點」,並強調是1991年2月北市府公務員在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的公告上,自己表述不清,在要求京華城捐地30%之後,反而容積變更少,導致衍生爭議數十載。沈慶京在聲明中強調,「當年的商三基準容積率依法應該是560%(全國商三皆為560%),文稿竟然寫成392%(560%x70%),京華城為此向郝市府陳情,要求依法回復基準容積率為560%,郝市府悍然不更正,甚至有官員為了個人政治和金錢利益,前來索賄,我斷然拒絕」。另外沈慶京還表示,從年輕到現在,從未跟官員妥協或送過紅包,「正因為不妥協不送紅包,到今天京華城才會黑鍋揹這麼大,吃了這麼多的虧,也因為從不送官員紅包,就更不可能送柯P紅包,『他那種人,怎麼可能有辦法談條件』」。聲明中還透露,當時柯市府有位官員透過他人來明示要過,但他立刻拒絕,導致京華城申請容積不斷遭到報復。沈慶京甚至強悍表示,柯市府哪有給京華城特權,「明明是北市府不依法令行事,故意刁難京華城容積既有權益」,至於京華城建照核准的基準容積率是678.91%,京華城只要依法再花錢買30%容積移轉,總容積率就達882%,超過現在被誤解的容積獎勵20%和買容積移轉30%之後的總容積840%。
農地死刑2/「國土分區圖」集體遲交 地方政府無奈淪發展劊子手
《國土計畫法》施行過程多次展延,政府拍板2025年5月上路後,近期迭遭朝野立委呼籲「刀下留農」,不分藍綠高達19處地方政府甚至以技術性拖延,不交「國土功能分區圖」。專家建議針對農1要有更妥適的配套,向用地變更得利者徵收「土地受益費」,籌設「國土基金」補償權利受損者,提高被劃入農1 區域者的配合意願。據了解,《國土計畫法》大致劃定區有四:首先是以保育及保安為原則的「國土保育地區」;再者是以資源永續利用為原則的「海洋資源地區」:第三是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原則的「農業發展地區」;最後還有以集約發展、成長管理為原則的「城鄉發展地區」。而其中細分為5種的農業發展區中,尤以農1最受爭論,只要農產環境不錯或曾下重本優化排水等農業設施的土地,進一步稽核面積達25公頃以上、農業使用達80%以上,就會被優先劃為「農1」。儘管農1是國家掛保證的「優良農地」,多數地主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國土計畫法》一旦上路,農1土地將就此限定農用,各界對工商發展的想像就此落空,簡言之就是土地增值的空間被限制,更嚴格的是搭配違規舉發的高額獎金,持有者將無法他用。台灣鄉間「農地蓋工廠」沉痾多年,《國土計畫法》上路後罰則料將加重,引起業主恐慌與不滿。圖為高雄岡山嘉華地區特定農業地上的工廠。(圖/報系資料照)一名嘉義的農民說,《國土計畫法》實行後,「特定農業區」土地多數劃成高度監理的「農1」。然而,目前特農區現況卻有不少農地工廠,令地主不滿的是,部分縣縣市政府願意妥協,在審議時將現有工廠畫成「農2」,正視土地管理現況較有彈性,卻有不少政府人員只坐在辦公室依地籍圖直接畫設為「農1」,昧於土地現況當然引起民眾跳腳。「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便直言,台灣的農地太貴了,地價與農產所得完全不成比例,持有農地者大多充滿農用以外的想像,期待有一天自己的農地能獲重劃蓋樓賺錢,至少自家子孫不用那麼辛苦拿鋤頭。然而,在《國土計畫法》打出維護糧食安全大旗之下,等於要求各縣市政府當「劊子手」,在國土功能分區圖上,對著地主千刀萬剮,各縣市政府「當然下不了手」,也因此國土功能分區圖,只能根本交不出來。彭揚凱說,目前《國土計畫法》已經延宕3次實施,溝通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建立良好且確實執行的「國土基金」制度,讓被劃設為「農1」的農地地主有配套的補償,類似過去對文化古蹟地主的做法,要求對方保留「農1」農用,但能給予一定的金錢補償或容積移轉,而國土基金可以向用地變更得利的地主端徵收受益費,或許稍稍能緩解農1地主被判「農地死刑」的反彈聲浪。嘉義縣高鐵特定區旁88公頃土地,刻正如火如荼進行台積電廠房先期建設,原本一望無際的甘蔗田已不復見。(圖/記者趙世勳攝)地政士蔡岳臻則直言,近期不少土地掮客,看準農地地主對《國土計畫法》的恐慌,聲稱能協助農地變更工業用地,進一步撈了不少仲介費,但其實需要審查要件很多,若2025年05月準時上路,「現在根本來不及」,且這是中央層級介入的地目畫設案,並不是地方政府說了算,因此若有人聲稱能協助在《國土計畫法》實施前做到「農地變工業地」,那恐怕是托大了,提醒民眾不要花了大筆冤枉仲介費。內政部國土署強調,農地本來就該農用,《國土計畫法》能檢視一遍各地土地使用,或許短期動盪,但對國家長遠發展不是壞事。至於「國土基金」的補償構想,會把「農有地」視為補償標的,與現行肯定農業產值的立法精神相悖,目前僅規劃「國土保育用地」有補償機制,暫無「農1」補償計畫。行政院刻正檢討《國土計畫法》的檢舉獎金制度,而不少縣市一直未交國土規劃分區圖,如果立法院決議通過展延,內政部會配合辦理。
公保地封印2/地方政府喊放寬代金使用 專家籲先改羞辱式競標規定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統計,全台尚未徵收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多達2.3萬公頃,相當於900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其中台中市以高達1,539公頃私有土地未徵收居冠,新北與台北也有各800多公頃尚未徵收,挨批處理牛步。政府為解決收購經費不足與容積移轉的問題,推出「容積移轉折繳代金」(容積代金)制度,即建商向政府繳費買容積,政府再拿這筆錢向公保地主收購土地。弔詭的是,而今專款專用的容積代金財庫盆滿缽滿,卻無法有效運用。例如台中市政府容積代金財庫高達新台幣249億元,2022年度卻只編列了80億左右用於徵收;同樣地,新北市政府容積代金也多達225億元,2023年度僅花了17億元用於徵收,令人費解。對此,新北市政府財政局長陳榮貴表示,這筆錢各縣市政府用途彈性不足,解套方向有二:首先,《都市計畫法》規定,所有容積代金,若要啟動公保地徵收,必須用在同一都市計畫區內。以新北市來說,高達47個都市計畫區,並非每個都有公保地需求,早期收的容積代金,現在派不上用場,呼籲中央修法鬆綁。其次,其實都市發展除了徵收用地外,還有綠化、交通、汙水下水道等公設費用,如能修法開放,放寬容積代金用在都市計畫區各項基礎建設,除了增加執行率,也能優化生活環境。公設保留地若地主撒手不管,容易成為治安死角。如桃園有塊公園預定地 雜草叢生多年淪治安死角,經地方里長奔走多年,市府才編列維護預算, 整理該地為「龍壽三角公園」。(圖/桃園市政府提供)公共設施保留地代辦業者郭紘均則指出,政府以容積代金收購公保地,需由地主參與標售,往往會導致降價競標,這其實是「羞辱」地主,因為幾乎不會有地主願意賤價賣地,政府再來把執行率不彰原因推卸出去,很不公平。郭紘均說,各地政府不願積極處理公保地,原因有三:首先,市府人力有限,加上許多建設都需經費,公保地議題長期被忽視,地方政府當然不會積極處理;第二,公保地被指定「未來」用途,但現況地主仍可依照原始之用,並沒有迫切性;最後,一旦政府收回開闢道路等公設後,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維修,動不動也會因使用率低挨批效益不彰,導致政府卻步。國民黨立委廖偉翔曾提案,希望能放寬各縣市政府「容積代金」使用規 定,以利進一步使用代金優化都市居民居住環境。(圖/廖偉翔辦公室提供)地政士蔡岳臻則直言,在政府行政怠惰、未積極處理公保地的狀況下,衍生亂象和套利空間,對部分資訊力較弱的地主很不公平。蔡岳臻舉例,近期曾聽聞來自大城市的公司,到嘉義縣山區收購高達200多坪、公告地價破550萬新台幣的道路用地。但在地居民純樸,在公司人員一再稱「放著也很難換到錢」的話術之下,以不到30萬元整筆賣出。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也批,各地方政府覬覦容積代金財庫已久,老想把代金挪作他用,卻不願有效處理眼前專款專用困境,與立法意旨相悖「簡直亂來」。台中市政府境內居有全台之冠的大量未徵收私有公保地,中市府都發局回應,台中市共劃分18處主要計畫區,部分主要計畫區限於市場因素,容積移轉及折繳代金移入方式的案件較少,導致該地區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較少,實在是非戰之罪。都發局也說,日前國民黨立委廖偉翔等人已提案修正《都市計畫法》第八十三條之一及《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刻正進行修法程序中。希望授權地方政府妥適用運用容積代金,得於全市都市計畫區統籌運用並得支應工程費,以完善公共設施,促進城市均衡發展。
公保地封印1/被劃公保地30年 不徵收不解編地主動彈不得
不少地主因名下土地被劃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不敢投入金錢開發自己的土地,政府也遲不徵收,多年來動彈不得。一名台北市內湖區地主向CTWANT表示,他多年前繼承了大約16坪位於民權東路六段的山坡農地。這塊地是1990年代爺爺一家從雲林北上半世紀,原本想讓蓋家族宗祠落地生根,但為了基隆河截彎取直衍生的都市計畫,這16坪被當成公園綠帶,爺爺響應了政府,停止興建宗祠、保留了原始樣貌,一轉眼30年,眼見內科興盛、鄰居樓起,自己的公設保留地依然如故,「30年來繳交的地價稅像往水裡扔」。無獨有偶,新北市新莊潭底地區公設保留地「高中一」用地地主之一健銘(化名)回想,1980年代,當時台北縣都市計畫用一紙公文就把他們家族的土地「封印」,那時家中商店剛好周轉困難,原本長輩想拿土地去抵押,潛在買家一聽到是公設保留地,就想到會不得開發,紛紛走避,最後是媽媽變賣嫁妝裁縫機救急,雖然困難度過了,但現在90歲的高齡老母至今想到此事仍不免遺憾。新北市淡水區新市政一塊土地,因為被劃為公保地多年,發展受限,與臨近拔地而起的高樓形成強烈對比。(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由於這類問題層出不窮,政府先採用容積移轉,讓建商用不到市價一半的公告現值買下公保地取得容積,再以近乎一比一面積方式轉移到新蓋大樓,政府不用出錢,建商也穩賺不賠。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說,因為建商蓋越多、賺越多,也讓土地受不了高強度利用,並打擊公共設施服務水準。因此政府打出「容積移轉折繳代金」(容積代金)政策,規定建商不能全部用捐地方式換容積,至少要有 50% 以上的新增容積「拿錢來換」,依照建案現址的公告地價計算,這筆錢則須專款專用,在同一都市計畫區內收購公保地。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表示,公保地收購必須要私地主「自宮」砍價競標,相當違背人性。(圖/記者劉耿豪攝)彭揚凱坦言,由於目前政府以容積代金採購公保地是屬於「競標」制度,每年各縣市政府會公告一定時間,要求境內已劃定為公設保留地的地主,自己去參與各縣市土地競標。但此類競標由縣市政府帶頭壓價格,地主必須流血自砍,壓低到縣市政府「滿意」的價格,往往只有公告地價3折不到,政府才會啟動收購。彭揚凱痛批,政府畫設公保地,是有求於私地主,又要私地主「自宮」解決問題,完全違背人性。最後執行率不彰,再推給荒腔走板的法令,卻不願著手修法,實在難堪。他直言,最好的方式是將公保地一律「徵收」,但徵收必須比照市價,不能用公告地價再打折辦理,相形之下「容積代金」財庫根本少得可憐。他說,如要妥協現況,又想解決競標窘境,可以逐步加上條件過濾,比方規定「15米以上道路」、「已完成全案80%公保地採購」等條件,明確篩選出優先承購的標的,才能稍稍避免私地主必須砍價競標才能處理公保地的窘境。
京華城反擊遭北市府霸凌37年 開發延宕12年損失上看60億元
京華城近日因容積率問題再度引爆爭議,不僅刊登五大報全版重申容積取得過程一切合法,30日更召開記者會闡述37年來「被霸凌」的前世今生,強調直到2016年監察院確認京華城容積率原本即為560%,再加上申請的20%容積獎勵及購買30%容積移轉,才會有840%的容積率,但全案因延宕12年來估損失金額達5、60億元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開記者會闡述37年來「被霸凌」的前世今生。(圖/威京提供)今日由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偕同律師陳昭龍開記者會說明,最早京華城土地在民國76年前是「工三」,提出商業用地變成「商三」的容積率是560%,但卻在市府錯誤計算下被打7折,變成372%,直到民國105年,經監察院糾正北市府後,確認京華城容積率確實原本即為560%。至於560%變840%,是依《都市計畫法》第24條規範下,京華城依法獲得20%獎勵容積與30%的容積移轉,在560%乘上1.5倍後就是840%。前者20%,京華城提供詳細內容是4%「韌性城市貢獻獎勵」、8%「智慧城市貢獻獎勵」及8%「宜居城市貢獻獎勵」,此3項繳納相關保證金87.7億元;而30%容積移轉,陳玉坤強調,每個開發商都能申請,總花費44億元。陳玉坤也解釋,京華城百貨公司,因位置不佳、經營困難,每年營業額被東區跟信義計畫區瓜分,還有銀行聯貸案的壓力,在虧損累累之下,不希望造成股民損失擴大,才會規畫改建,跟選舉年沒有相互關聯。但已開發計畫延宕近12年,損失金額達5、60億元。目前京華城改建頂級商辦案「京華廣場」的工程進度已經快到地面層,陳玉坤也提到,受到缺工缺料等影響,原本預計2026年完工,恐怕將延宕,現在陷入爭議疑雲,難免會影響未來的買賣,目前已經有潛在的客戶接洽,不希望再捲入政治議題中。他也呼籲,台北市長蔣萬安應盡速將本案移送檢調,還京華城清白,強調37年來沒有任何一任市長圖利京華城,「只有京華城37年來被霸凌」。
台鐵1700億債務怎麼還?鐵道局:預計30年內還完
台鐵今年元旦公司化之後,約1700億元短期債務轉到交通部鐵道局償債基金,鐵道局長楊正君今透露還債方法,擬透過台北機廠古蹟容積移轉,以及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開發,償還1500多億元,占整體債務的9成,預計30年內還完。資產接管部分,台鐵償債基金將辦理台北機廠、E1E2街廓、高雄港站(含臨港線)3處1129筆土地(約60.96公頃)、136筆建物接管事宜;辦理215筆地方公產土地(約11公頃)接管事宜。楊正君表示,相關資產都已經移交,目前在辦理入帳作業,由於產權複雜還需要一點時間。其中最有價值的土地為台北機廠,但由於已經被劃為古蹟,今年將推動「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修法作業,讓國有土地能夠比照私人土地,讓古蹟仍能進行容積移轉,創造土地開發利益。楊正君說明,台北機廠土地面積4萬9749.63坪,容積率300%,規劃2043年至2052年期間分年標售,每坪標售單價約55萬1285元,總收益估822.79億元。台北車站旁的E1、E2面積3468.42坪,容積率560%,透過都市計畫進行開發案,預估分回辦公室、商場、停車位、現金等,同樣規劃2043年至2052年期間分年標售,預估可有687.65億元。另高雄港站(含臨港線),預估能有100多億收益等。
選舉火燒財團!柯文哲遭控圖利120億元 威京集團說明始末「顛倒是非」
民進黨團8日召開記者會指控,京華廣場獲得史上最高840%容積率、獲利120億元超級大禮包云云,威京總部集團下午回應反擊,歷經政黨輪替兩朝的監察院所出報告,明確指明京華廣場容積率取得過程一切合法,是取回本來就有的容積率,沒有所謂獲利120億元之情事,呼籲不要政治操作,顛倒是非、以訛傳訛。威京集團今發出聲明,之前向台北市都委會聲請變更土地使用分區,經(1)捐贈全街廓土地30%作為復盛公園用地,並登記為台北市政府所有;(2)提供捐地後的20%樓地板面積作為公眾停車空間,才於民國80年獲准變更為商三用地(法定容積率560%),又再捐贈2.2億元興闢台北市偶戲博物館後,始准許起造京華城購物中心,為台灣都市計畫首例工變商個案。台北京華城曾是全球最大球體購物中心建築,於2019年11月30日正式熄燈,改建成商辦京華廣場。(圖/報系資料庫)當年台北市政府公告實施的都市計畫規定,明確保障京華城允建樓地板面積得不低於120,284平方公尺,惟京華城僅使用111,919.11平方公尺,換算容積率為678.91%。至民國99年,威京集團向北市府申請變更細部計畫,北市府在計算粗容積率時,以「捐贈全街廓土地30%後」的地塊面積計算,竟將原捐地後應為560%的容積率,誤解為打7折後僅剩為392%,才引發救濟返還容積率的多年爭訟。威京集團表示,歷經十年,多次向監察院、內政部等單位陳情,期間更是經過政黨輪替的兩朝執政,中間經監察院調查後發現錯在郝市府任內,始而發函糾正,北市府才在民國107年將容積率回復到原始的560%;豈料當時的北市府竟又不當刪除都市計畫內「允建樓地板面積120,284平方公尺」之保障,造成財產莫大損失和不公平對待。京華城拆除後將改建成京華廣場商辦,預計2026年完工落成,總銷上看550億元。(圖/黃威彬攝)威京集團再次強調,京華廣場正確的法定容積率就是560%,係依法透過公益性、對價性之整體規劃設計爭取容積獎勵20%,加計依法購買取得的容積移轉30%後,符合法定容積上限的1.5倍,整體容積率才達到840%。即便只加計容積獎勵20%,整體容積率亦僅達672%,仍不及原保障樓地板面積換算的容積率678.91%。針對民進黨團今召開記者會指控,京華廣場獲得史上最高840%容積率、獲利120億元云云,威京集團嚴正強調,歷經政黨輪替的兩朝的監察院所出報告,非常明確地指明京華廣場容積率取得過程一切合法,是取回本來就有的容積率,也沒有所謂獲利120億元之情事,期望不要政治操作,顛倒是非,倘有不實報導,必當究責,以正視聽。
指京華城大賺400億 許淑華:柯市府給史上最高容積840%
台北市立委參選人、市議員許淑華今(28)日在市議會質詢指出,威京集團於今年度5月正式公告即原京華城改建案預計於2026年將完工,成為頂級商辦園區「京華廣場」,該建案實價登錄每坪可高達250萬元,而在柯文哲市府期間核可容積率高達840%。她質疑,北市府公辦都更連1坪換1坪都達不到,面對大財團卻能夠給出史上最高的容積率,要求市長蔣萬安送交政風處與司法單位,徹查是否圖利財團。許淑華細數京華城的容積變更史說,威京公司自民國79年申請通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將計畫範圍從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原本市府只同意容積率392%;100年時,該公司以經營不善為由,向市府爭取要求滿額容積率達560%;而在102年馬英九執政時期,監察院共發9次函文糾正當時市長郝龍斌主政的台北市政府;但等到107年1月18日柯市府時期公告生效,竟同意提供560%容積率,更誇張的是,威京集團仍不滿足,並於109年再申請容積獎勵率20%、容積移轉率30%,最後柯市府居然在111年公告核可決議,達到史上最高的容積率840%。許淑華指出,該建案從最初的392%容積率暴增至840%後,集團等同於增加近2萬坪面積,僅以每坪價值200萬試算,相當於獲利400億。威京集團回饋市府的內容卻僅為停車格回饋,只有充電汽車格共90格、機車格76格,再加上認養復盛公園50年、提供242坪公益空間。更離譜的是,原先規劃建立空橋改善行人通行問題,卻在111年1月21日時的都審案中取消,改以維護周邊路面、人行道改善作為回饋方式,變相又省了1億。許淑華表示,歷次都市計畫委員會之中,多位委員反對申請案,包括宋鎮邁表示「本案不適用土管條例、都更條例、危老條例。對面有文資跟市民高架,請申請單位提出圖資。」黃台生指出「申請單位不適用都更條例,想突破原來的規定,提出專門針對個案的規定,質疑是否妥當。560%已經是一個衡量過的權益,原先只有392%。不應該以對價關係就來修改規定,都委會沒有這個權限。」在之後柯市府時期招開的都審會議中,這些委員都不再被邀請。許淑華質疑,調閱111年4月28日的都審會會議紀錄後赫然發現,總計委員共23人,而反對委員已被撤換,出席委員中,府內委員共8人、府外委員共7人,僅靠府內委員就可以達到決議,出席委員更有時任民眾黨秘書長;而此次會議更是以線上視訊會議方式招開,將如此重大的決議草率地通過,是否明擺就是為了護航?許淑華對此案嚴正抗議,並具體要求蔣萬安針對京華城改建案之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許可開發案,送交政風處徹查,並移送監察院及檢調單位,查明是否有任何圖利特定集團之情事。
藍色教堂2/「太原第」被拆屋主判刑 劉銘傳鐵路遭破壞官員沒事
基督教長老教會富里教會從2015年起傳出將拆除改建,引起文資團體和不少網友婉惜,認為教堂美麗又有特色、拆了太可惜,連忙向花蓮縣文化局提報,經過花蓮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審議會」2022年8月1日開會審議,決議解除列冊追蹤,不少文資人士氣得破口大罵,教會則表示只會進行整體修繕、以重新考量使用規畫。有法界人士指出,如果今天是民眾自己的家「被指定為古蹟」,會有什麼反應,就耐人尋味了。法界人士表示,當別人的私有財產「被古蹟」時,旁觀者當然可以一派輕鬆地慶幸台灣又保存了一件歷史文物,讓台灣人都能繼續共享一段美好的歷史記憶,可是如果「被古蹟」的地方是自己的家或祖產,而家中的經濟狀況無力維持,或派下子孫經濟狀況不一,有人必須要變賣老宅才能維持生計時,這時「被古蹟」的心情,可能就開心不起來!一位家產「被古蹟」的民眾表示,憲法明文規定保障人民的私有財產,政府確立了一個《文化資產保護法》,強制把私有財產「古蹟化」,還限定用途,雖然還是可以買賣,但是不能參加都市重劃,政府回饋的容積率獲利空間又有限,「被古蹟」的地點恐怕只有在台北才划算。新竹市暫定古蹟「太原第」2018年除夕清晨遭突襲拆除,文資保護團體前往遺址抗議。(圖/報系資料照)此外,古蹟保存不易,傳統工法修復不但價格高,師傅也很難找,政府又不會全額補助修繕及維持費用,雖然大法官釋字第813號解釋,規定主管機關應給予合理補償,具體作法到現在仍是空中樓閣,依舊沒有完整的獎勵配套措施,無怪乎古蹟「自燃」時有所聞,有時慘遭連夜拆除,一夜之間被夷為平地。以完工於1935年的新竹「太原第」為例,具有傳統閩式合院的紅瓦建築,還有精緻泥塑鵝頭墜裝飾,曾被新竹市政府列為暫定古蹟,不過2018年2月15日除夕,3名溫姓房屋所有權人僱工拆除夷為平地,觸犯《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毀損暫定古蹟罪」,法官體恤房屋所有權人可能因為「太原第」一旦登錄為古蹟,將受《文資法》等諸多限制,且古蹟容積移轉與現地開發獲益差距甚大,才鋌而走險,因此輕判10月徒刑,緩刑3年,但是一件古蹟因為政府獎勵配套措施不完整,一夕之間就消失了,政府也難辭其咎。另一個文資保存失敗的例子則是桃園火車站三鐵共構,挖出了劉銘傳鐵路遺構,這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鐵路,不料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22年8月初突然在劉銘傳鐵路遺址施工,桃園市文化局也未阻止,當大量混擬土灌進遺址時,台灣第一條鐵路就這樣永遠走進歷史,當時桃園市主政者是現在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如果政府自己的土地挖出古蹟,都不願意保存,卻要求民眾不能破壞古蹟,違者還要追究刑責,就成了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笑話了。台灣第一條鐵路遺址出土後,慘遭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整地灌漿而消失。(圖/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群小組提供)
「躍進基隆」都市發展政策交流座談 公私協力共創基隆新榮景
由基隆市工策會和市府都發處共同合辦「躍進基隆—都市發展政策交流座談會」,在8月31日晚間於基隆彭園會館盛大登場,謝國樑市長在座談會中,期盼透過公部門與業界的彼此激盪,提供友善投資環境,為基隆共創新榮景。謝國樑指出,透過座談交流,讓公部門與業界一起研討基隆未來發展,增進行政效率提升,並可運用不同機制引進投資,藉此帶動居住與商業環境發展,創造在地就業機會,進而活絡基隆都更發展。在座談會中,由都發處長謝孝昆介紹市府擘畫港區周邊、田寮河沿線、捷運重大建設及河谷廊帶未來願景,期盼公私協力共築基隆新榮景。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受邀致詞時,肯定謝市長用心規畫基隆的未來發展,並表示基隆的關鍵優勢,在於北五堵距離臺北南港僅10公里,土地與房價較大臺北地區低廉,尤其位於七堵的陽明海運,若能打造成為科技廊帶的核心,將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謝金河提到,運用優良的港市優勢,並搭配土地空間的妥適規劃,將為基隆提供的發展條件,如何引進人力與資金到基隆共同發展,將是未來首要考量的核心課題。臺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春銅則指出,透過座談與簡報,充分了解市府對未來發展藍圖與推動創新機制,對於城市規劃、產業發展及公共建設都有助益。陳春銅補充表示,都審分流簡化流程,讓百分之七十的案件在專案小組就可直接審決,其次容積移轉代金雙軌制及三項革新,鬆綁接受基地容移條件;採都更辦理者,申請容移可再多申請百分之十基準容積,危老容積獎勵也與容移分開計算,同時將成立府級都更專案辦公室,這些市政措施都是值得肯定。陳春銅建議,短期內可研擬放寬建築高度,思考容移強制一半代金,可先改為彈性選擇申請,同時運用「增額容積」,不僅兼顧城市發展,對市府財政挹注、推動公共建設皆有助益。此外,透過都市更新帶動田寮河地段周邊及基隆河谷廊帶的發展,導引串聯成為高科技產業廊帶。市府都發處表示,謝國樑市長上任後,啟動一系列都市發展革新精進措施,包括首部曲「建照及都市設計審議精進作為」,自今年起,都市設計審議平均時間減少約8個月,大幅降低申請人時間成本。改革二部曲提出「容積移轉雙軌制及3革新」,降低接受基地容積移轉門檻及新增折繳代金機制。改革三部曲則預計成立「府級都更專案辦公室」,提升專責人力與專業度,協助都更意願順利整合。本次座談會邀請臺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基隆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基隆市不動產暨都市更新學會、基隆市建築師公會及都市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嘉賓近百人出席,包含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多位貴賓,期盼透過交流,為基隆都市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方向,開創嶄新生活環境。
鑽石大樓誕生2/上海商銀總行邁向第五代亮晶晶 靠危老重建省了近3億容積移轉費
上海商銀(5876)於1915年由銀行家陳光甫於中國上海創立,他創新推出「一元開戶」迄今仍令人津津樂道,隨時局動盪,1965年來台,成為唯一來台復業的民營銀行,總行也從上海市寧波路八號,遷到台北市館前路、仁愛路,後又搬入民權東路、民生東路臨時總行,明年啟用的總行新大樓將是第五代,並是該行55年來的最大工程。百年上海商銀的遷徙史中,大股東榮家二代榮鴻慶扮演重要角色。榮鴻慶於1964年進入銀行董事會,先當12年董事,再任常務董事7年、副董事長8年,1991年起擔任董事長,於2021年7月卸下董座一職長達30年,完成銀行世代傳承。榮鴻慶於1989年擔任上海商銀副董期間,決定購置台北市民權總行大樓,奠定上海商銀發展根基,持續增設分行,建構滬港台「上海銀行」策略聯盟平台等。(圖/上海商銀提供)1989年,時任副董事長的榮鴻慶認為,上海商銀在六年內增設12家分行,員工從300多人大幅增加逾800人,位於仁愛路的總行大樓不敷使用,決定購置中山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的美琪大飯店作為總行。「當時美琪大飯店老闆連立豐和榮董都是上海同鄉,榮董親切家鄉話開口說『連老闆,閒話一句,說好賣給我們!』,對方也回答說『閒話一句,好!』敲定,當場雖無白紙黑字,兩位大老闆一諾千金,隨後也展開買賣交易、移交等作業,「當時的上海商銀年獲利約數億元,決定賣一些中華開發的股票來籌措經費。」根據上海商銀資料顯示,當時初估可以40元出售,以上海商銀持有中華開發股票成本5元來說,利潤應該不錯,未料消息傳到市場,竟是從每股320元開始處分股票,最高還到每股1080元,平均售價約620元,共籌到25.2億元,也順利取得美琪大飯店做為上海商銀總行大樓位置迄今。上海商銀購置美琪大飯店後,歷經翻修整建成帷幕大樓。圖為2018年上海商銀企業識別及總部大樓外觀。(圖/報系資料照)在上海商銀人口中有兩個總行大樓,「仁愛總行」及「民權總行」,由美琪大飯店翻修的為民權總行,早在12年前即啟動總行重建計畫,從最初的「自辦都更」調整為「容積移轉」,後因2017年《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上路,再調整為「危老重建」,於2019年6月獲得核准通過,成為北市商辦適用危老條例的第二例,獲得了34%的容積獎勵,節省了近3億元容積移轉費用。同時,申請容積獎勵部分需符合「銀級綠建築」和「耐震標章」要求,上海商銀也希望該棟建築具有更高的耐震性能,類似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物,能夠承受更大的地震力,減少頻繁的維護或重建需求,有利建築物長期可持續性價值。「榮董每次到台灣開會,一定會來總行走走。」上海商銀行員回憶著說,「每啟用一間新分行,榮董都會親自出席主持開幕。」由美琪大飯店歷經翻修使用的上海商銀總行近三十年來,見證前董事長榮鴻慶掌舵期間的成長,營運版圖由台灣拓展至亞太,資產規模從500億元擴增至1兆3500億元。「榮董非常注重銀行的形象,大樓外觀喜歡採用『帷幕玻璃』,清爽潔淨,從美琪大飯店翻修後即是如此,重建後的新總行更是如鑽石般燦爛。」2022年3月3日,榮鴻慶以嵩壽100歲逝世於香港家中,「沒有看到大樓完工,大家都覺得好遺憾!」上海商銀總行重建新大樓工程於2020年6月開工,2023年完工。(圖/方萬民攝)
文史工作者赴監院陳情 指柯文哲圖利建商拿古蹟蓋豪宅
有兩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陳悅記祖宅,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卡關許久,文史工作者陳應宗、陳健一19日赴監察院陳情,告發前台北市長、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指柯2020年3月違法核准國定古蹟之容積移轉案,不僅瀆職,違反《文化資產保護法》,並以市長權勢影響力,使台北市政府公務員對古蹟權利關係人說謊,也涉嫌違反刑法的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偽造文書罪、行政程序法,並違背行政訴訟法、違背憲法所保障人民知的權利,只為護航建商,取得古蹟容積蓋豪宅。文史工作者陳應宗指出,本案爭議源頭是,2008年6月30日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北市府以非常有瑕疵的手段,在古蹟沒有修繕再利用計畫的情況下,便核准陳悅記祖宅之古蹟容積,「灌」到民生東路的豪宅建案。陳應宗表示,他多年來監督、追蹤北市府,好不容易2016年11月30日,最高行政法院終審判決撤銷容積移准許的公告。代表古蹟容積必須重新以《古蹟土地容積移轉辦法》第十條所規定的文件提出申請,而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必須通過審議,但柯文哲及北市府並沒有這麼做,反而透過市長室會議、局務會議等方式形成共識。他不滿指出,2020年3月23日,柯文哲任內的都發局卻違法亂紀,發公函給都發局綜合企畫科,批准容積再移轉。他質疑,柯文哲團隊根本是「強姦法律」袒護容積移轉暴利,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呼籲選民睜大眼睛,慎重決定手上那張票,不要投給柯文哲。陳應宗透露,自己透過台北市議員林亮君陳情,才挖掘出當年柯文哲蓋章核准的公文,即市長公然違法,視法律如灰塵,藐視《文資法》及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只為護航建商豪宅利益,整理相關公文後,發現柯文哲任內都發局人員,涉嫌違反刑法,公務人員登載不實罪、偽造文書罪、文資法、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而文化局更是失職、瀆職、自行違反《文資法》。陳應宗及陳健一指出,古蹟容積移轉違法,柯文哲任內重新違法公告容移一次,非常荒唐是,蔣萬安市府任內又重新公告容移一次,是在2023年3月28日;誇張是2023年初,陳應宗不斷發函詢問容積移轉案怎麼處理?都發局卻說謊,稱法院撤銷在案、散播不實資訊,但同時又在運作讓容積移轉案「敗部復活」,違反刑法偽造文書、公務人員登載不實等罪。由於文化部周二即將審議陳悅記祖宅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他們今日召開記者會,向監察院長陳菊陳情,希望告發柯文哲及北市府涉案人員,期盼2024總統大選前,監察院公布公正客觀的調查結果,對相關涉案人士作出懲戒。
5精進作為改革都審流程 盼強化產業投資基隆創就業
基隆市都市設計審議程序過往較為繁瑣,市府發言人林麗蟬、秘書長方定安及都發處長謝孝昆,今(17)日共同召開「精進都市開發審查流程」記者會,說明相關執照審查時程簡化、提升審議品質的改革方案,盼藉此優化基隆生活環境與就業力,並吸引產業投資基隆一起共好。林麗蟬表示,為提升基隆城市競爭力,創造更多城市亮點、改善環境品質,市長謝國樑一上任就積極盤點、規劃全市具發展潛力的公有土地,並責成都發處檢討目前的建築基地開發審查機制,提出革新作為。她說,市長期盼能減少相關執照審查時程,吸引產業投資基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方定安說,謝國樑非常重視外界反應的開發審查時程冗長等問題,因此市府啟動建築基地開發制度檢討,提出5大精進作為,其中成立3項平台,包括資訊透明平台、法規交流平台、協調整合平台,以及加速、簡化2審查,包括簡化都審流程、加速建照審查。他指出,為縮短及簡化審查流程、提高行政效能與品質,預期可減少投資人的時間成本及風險,並為基隆發展帶來綜效,包含吸引產業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加速都市再生、改善環境品質、提高城市整體形象及競爭力。方定安表示,就基隆現況條件分析,因山坡地比例過高,造成建造執照審查時,同時需辦理多項專業技術審查,惟目前基隆多項專業技術審查的流程資訊較不透明,都市設計審議程序亦過為繁瑣,各項專業審查意見常相互競合。他也指出,由於缺乏解決問題的協調整合平台,造成相關審查過程曠日費時,無論是公共建設、私人建案及都市更新等案件,推動不易且成效不彰。方定安說,這是都審改革首部曲,希望讓都更計畫的研擬,更符合基隆整體發展趨勢,找出在地的都市開發機制,舉凡像基捷沿線場站、周邊TOD開發搭配容積移轉,讓地方獲得開發回饋。他指出,政府透過容積獎勵,在開發同時取得、提供公益設施,這是基隆未來要走的路;捷運綜合規畫完成後,未來在五堵、六堵等地區,各有產業園區沿著場站周邊開發。此外,新市政大樓案,規劃透過開發機制在新建同時,能公私協力建設基隆。謝孝昆說,此次精進作為的亮點,以都市設計審議簡化為例,將調降需提送委員會審議的建築基地規模,並將原有幹事會加入部分都審委員改成專案小組,未來建築基地規模較小的案件,由原2級審改為1級審,估計70%案件將由專案小組審決,無需逐案提送委員會,預計可縮減至少8個月的審議時間。謝孝昆表示,其餘精進作為包含未來將透過資訊透明平台(採單一窗口收件登記,平行分會各項審查,並建置網路資訊查詢系統)、成立法規交流平台(由相關專業公代表及本府業務單位組成,以解決法規認定爭議,討論研修建管法令作成通案性原則彙編)、成立開發協調平台(各項審查如有互相牴觸,由都發處召集各審查單位,整合各單位意見及困難問題)、建照加速審查(召開技術審查會議),以制度化及透明化方式,提升各項專業審查效率,將可顯著縮短建築各項執照審查時間。謝孝昆說,市府對於新制度已進行相關作業程序,市府將持續與專家學者、公會研商各項審查機制,朝滾動式檢討方向進行,使各項審查機制趨向完備。針對法制程序是否完備,他表示,都發處目前盤點要修正的部分,包括面積規模等都審作業規定,草案已出爐刻正進行相關程序,因為是屬於作業要點,只要市務會議通過,即可儘速執行。
謝國樑推基科三部曲廠辦加倍 提升青年就業機會
一說到基隆,台灣民眾便會想到港口,在海港興盛貿易下,基隆大部分就業機會都是依賴海運為主,然而隨著國際局勢改變,港口貿易也隨之出現變化。現今基隆外地就業人口排名全台第一,基隆年輕人似乎也認定著命運,「一定要到台北找工作」,同時也讓基隆錯失許多優秀人才,因此增加青年在地就業機會絕對是下一任市長最重要的課題。對此,國民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看中了另一個冉冉升起的機會,他希望把握連結北北基河谷廊帶的優秀地緣,以新思維建立第2個內湖園區―基隆科學園區。謝國樑分別針對產業層次、交通串聯與行政中心等3大與基隆科學園區發展息息相關的構想,以基科3部曲向市民呈現,並承諾未來必提升基隆產業層次,引進更多科技、電子,甚至是電競類產業進駐廠辦,吸收內科外溢資源,搭配捷運TOD發展,利用容積回饋來打造七堵副都心。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指出,基隆科學園區只要能夠獲得鄰近的內科6兆產值、23萬就業人口20%外溢效應,就能注入不一樣未來。(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首部曲 打造基隆幸福基金基隆受限於地形與財源不足,發展落後雙北,要改善基隆的困境,必須要有新思維。對此,謝國樑提出基隆科學園區首部曲,也針對自身至新北參訪的十四張案例,借鏡新北市長侯友宜及新北捷運局的優秀經驗,並洽詢專業團隊,對基隆現況、未來發展做評估,期盼能帶動基隆整體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謝國樑表示,基隆科學園區的規劃將以捷運沿線進行TOD、聯開建設,以捷運做為整體河谷廊帶開發軸心,本著「捷運到哪、建設就到哪」的核心概念,沿路串起3星亮點,包含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六堵科技園區、北台科技園區。此外,開發過程導入容積回饋概念,讓當地市民可享受開發大樓帶起的區域經濟發展便利;地主保有土地同時,也能參與開發獲得分潤,政府則能使整體都市發展更加完善,連動促進產業發展,創造3贏的局面,預計8至10年時間,可替基隆創造300億元以上收入,替基隆創造更多資產價值與財源。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認為,「舊有廠區轉型,開展基科發展量能」,未來基隆應該吸收內科外溢資源,翻新舊有廠區,擴大基科運轉量能。(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謝國樑也指出,基隆科學園區只要能獲得鄰近內科6兆產值、23萬就業人口的20%外溢效應,就能注入不一樣的未來,工業區翻轉必須導入創新模式,往後將鼓勵輔導北五堵及北台科技園區積極轉型與都市重劃,朝向蘋果、思科等科技園區的發展模式,打造工作與生活並存的高科技廠辦園區;而六堵及大武崙則會往遠雄utown的創新園區方向調整,讓基隆轉型改變。他強調,當科學園區的都市計劃與捷運站體TOD、沿線都市規劃的整體開發結合,就能累積「基隆容積央銀」成長,打造基隆幸福基金。謝國樑說,基隆擁有較多低密度使用的土地區域,為使各區土地釋放更多容積,基科應融入容積銀行概念,將原先以建置單區域公用公共設施換取容積獎勵模式擴大為跨區域間整合,打破容積銀行限制只適用於以大眾運輸系統或都市計畫周邊,將容積銀行提升為容積央行,並適用於基隆全域,以提供開發飽和區地主增值容量的方式,達到新舊城區的融合。端看基隆全區,謝國樑強調,除仁愛區位處市中心蛋黃區,其餘蛋白區仍有大量開發空間,特別是七堵、暖暖、安樂3區雖離市區較遠,但與雙北卻較近,在基隆科學園區建設的增值潛力,以及容積移轉增大的雙重誘因下,妥善利用容積央行機制,就能有效推進都市計畫與跨區域整合,使蛋黃區空間有效釋放,蛋白區則在產業鏈有效發展自動增值,期盼未來能與基隆的市民朋友一起努力,一起讓基隆變得更好。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規劃融會4大工業區轉型模式,立體化、都市重劃、獎勵容積3大方向,為基隆創造轉型能量。(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二部曲 舊有廠區轉型,開展基科發展量能基隆科學園區第二部曲則以「舊有廠區轉型,開展基科發展量能」為主,將針對工業轉型規劃及委託專業團隊案例試算說明,眼見汐止因為內科蓬勃發展,也開始賺取產業外溢紅利,包括汐止遠雄utown立體創新園區的建構。謝國樑表示,未來基隆也應吸收內科外溢資源,翻新舊有廠區,擴大基科運轉量能,並連結「新北市產業黃金走廊」,將既有產業串聯成基隆河谷科技廊帶,吸引國際企業總部進駐,進而創造磁吸群聚效應,帶動整體繁榮發展。謝國樑說,過去雙北已有多項工業轉型案例,台北有從輕工業區轉型成功的內湖科學園區、擺脫「黑鄉」汙名成為台北東區門戶的南港高鐵沿線產業軸帶轉型;新北則有以私人企業,響應政府產業發展政策所設立的林口工五產業轉型,以及轉型前土地所有權,與基隆現況類似的新店榮工周邊地區轉型,轉型勢在必行。他也規劃融會4大工業區轉型模式,立體化、都市重劃、獎勵容積3大方向,為基隆創造轉型能量。謝國樑認為,基隆河谷廊帶範圍內具再發展潛力的地權屬多為私人所有,且考量地方政府財政恐難以支應龐大的土地取得費用,預計推進近些年較常使用的公民參與式規劃思維,由政府於主要計畫給予開發指導框架,民間自行整合土地,並配合產業氛圍、都市發展脈絡擬定細部計畫,量身訂做適性適地的優質開發方式。他說,大規模整體開發同時,市府可從容積回饋中,擴增公共服務設施,民間也可透過整合開發帶動周邊產業升值,例如新北在開發環狀線周邊,聯合開發價值就高達1905億元,一舉雙得。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提出,市府可從容積回饋中擴增公共服務設施,民間亦可透過整合開發帶動周邊產業升值,將一舉雙得。(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謝國樑表示,自己也特別請專業團隊評估倉儲區都市計劃的可行性,以及未來創造效益,若進行都市計劃,創造容積轉換產值,就可以變更回饋近萬坪公共設施用地,證明有效翻新舊廠區能大幅提供基科運轉量能,並回饋提供建立如日照中心、公園綠地、社宅等,促進整體北北基河谷生活圈的發展!三部曲 規劃成立基隆副都心 開發一條龍 加速產業服務行政效能「基隆科學園區第三部曲,主打利用公設回饋建立第二行政中心。」謝國樑表示,基隆地理位置緊鄰雙北,市中心區域以觀光發展、商業機能為主,在捷運TOD發展與工業區翻轉的規劃下,基科、北五堵等,將以工商共構區域成為基隆第2顆心臟,在該區成立基隆第2行政中心,並以經濟發展、商業登記為主要行政業務內容,工作申請作業能夠提升效率,加速該區工商發展進程。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引用三重第2行政中心概念,主打利用公設回饋建立第二行政中心。(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謝國樑指出,此概念是以新北三重第2行政中心、新莊副都心、日本東京新宿副都心為概念所引領的規劃藍圖,更為了提升發展便捷性。同時,第2行政中心興建模式將搭配公共容積回饋概念,預計將規劃至少2萬坪辦公空間,約有2000位員工,提供河谷廊帶發展區整合性公共服務,帶動沿線以大眾運輸為導向的城市發展策略。他說,屆時將引進產業發展處、綜合發展處、工務處、交通處、都市發展處等單位進駐,專責辦理開發案件業務,以「開發一條龍」的概念,讓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計畫、都審等流程公開透明化,讓複雜的評估流程能就近快速辦理,加速發展進程。謝國樑認為,未來基隆市在整體開發方向將以雙軸併行模式展開,市中心將圍繞海港特區持續向前,串聯起周邊廟口老街與原有地方文化以觀光為發展軸心;河谷廊帶副都心則將以工商產業發展為主要量點,除了原有的工業用地外,大量倉儲區在透過釋放變更後,以第2行政中心為領頭羊,結合大型工業廠進駐與商業辦公結合,帶起河谷廊帶整體發展。他說,在此雙軸發展策略下,基隆將不只是仰賴雙北的衛星都市,而是能夠自主創造產值的進步城市。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提到,以第2行政中心為領頭羊,結合大型工業廠進駐與商業辦公結合,帶起河谷廊帶整體發展。(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最後,謝國樑提到,基科作為吸收內科外溢的全新基地,產業屬性對基隆來說皆為創新技術類型,包含科技業、電競類等,為提升基科在產業鏈的重要性與貢獻,未來也期望導入國際資源,並整合產學平台,廣邀美國知名大學於基隆第2行政中心設點產學中心,提供機會與台灣企業進行產學合作或共同研發,培養在地青年人才之餘,也幫助提升台灣產業技術能力,讓基科成為與國際接軌的首要門戶,吸引更多人才及公司進駐,一代接一代、一起努力前行,一起改變基隆,一起讓基隆更好!
謝國樑提「基隆科學園區」首部曲 預計8年增300億元產值
國民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謝國樑今(8)日提出「基隆科學園區首部曲」政見,針對前陣子至新北參訪的十四張案例,借鏡新北市長侯友宜及新北捷運局的優秀經驗,也洽詢專業團隊,對基隆現況、未來發展做出評估,期盼能帶起基隆整體產業,預計8至10年,要替基隆創造300億元以上收入,替基隆創造更多資產價值與財源。謝國樑表示,基隆科學園區的規劃將會以捷運沿線進行TOD、聯開建設,以捷運做為整體河谷廊帶開發軸心,本著「捷運到哪、建設就到哪」的核心概念,沿路上串起3星亮點,包含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六堵科技園區,以及北台科技園區。他說,開發過程導入容積回饋概念,讓當地市民可享受開發大樓,帶起區域經濟發展的便利,地主保有土地同時,也能參與開發獲得分潤,政府則能使整體都市發展更加完善,連動促進產業發展,創造三贏的局面,預計8至10年,要替基隆創造300億元以上收入,替基隆創造更多資產價值與財源。謝國樑指出,基隆科學園區只要能夠獲得鄰近的內科6兆產值、23萬就業人口20%的外溢效應,就能注入不一樣的未來,工業區翻轉必須導入創新模式,往後會鼓勵輔導北五堵及北台科技園區積極轉型與都市重劃,朝向蘋果、思科等科技園區的發展模式,打造工作與生活並存的高科技園區;而六堵及大武崙則會往遠雄utown的創新園區方向調整,讓基隆轉型改變,當科學園區的都市計劃再與捷運站體TOD、沿線都市規劃的整體開發結合,就能累積基隆「容積央行」的成長,打造基隆幸福基金。謝國樑也說,基隆擁有較多低密度使用土地的區域,為使各區土地釋放更多容積,基科應融入「容積銀行」的概念,將原先以建置單區域公用公共設施換取容積獎勵模式,擴大為跨區域間整合,打破容積銀行限制只適用於以大眾運輸系統或都市計畫周邊,將容積銀行提升為容積央行,並適用於基隆全域,以提供開發飽和區地主增值容量的方式,達到新舊城區融合。最後,謝國樑強調,端看基隆全區,除仁愛區位處市中心蛋黃區,其餘蛋白區仍有大量開發空間,特別是七堵、暖暖、安樂3區,雖離市區較遠,但與雙北卻較近,在基隆科學園區建設的增值潛力與容積移轉增大的雙重誘因下,妥善利用容積央行機制,能夠有效推進都市計畫與跨區域整合,使蛋黃區空間有效釋放,蛋白區則在產業鏈有效發展自動增值,期盼未來能與基隆的市民朋友一起努力,一起讓基隆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