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製化商店
」 創業家兄弟創業兄弟拆夥1/B2C或B2B2C誰行? 郭書齊:原來消費者只在乎產品買到手
疫情衝擊下,全球電商經濟逆勢上衝,台灣momo、PChome及東森國際都繳出漂亮成績單,唯獨創業家兄弟(8477)倒退嚕,去(2020)年第3季竟然盈轉虧,營收及毛利皆下滑,每股虧損0.25元,遭逢成軍9年以來最大危機。創辦人兄弟郭書齊與郭家齊決定大舉整頓,先將創業家兄弟與松果購物兩家公司股權及組織整併,接下來還要整合生活市集、運動市集等品牌電商後台系統打通,並由昔日的平台個別採購改為聯合採購,好讓消費者可一站購足。46歲的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接受本刊專訪時低頭說,「消費者最在乎的是:我在哪邊可以買到我要的產品!」「消費者好不容易進到(我們的)網站,卻找不到要買的商品!」「我們察覺到大者恆大趨勢已然形成,為強化競爭力,整併勢在必行。」電商網站的技術實力相當重要,除了AI分析、預判消費者需求外,網站導購也很關鍵。(圖/創業家提供)郭書齊過去的創業路,專注著電商經營模式,2013年成立B2C(BusinessTo Customer,企業對個人)的生活市集、2016年成立B2B2C(Businessto 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企業對個人)的松果購物,2018年另創「運動市集」共三電商平台,擅長快速創設網站,年營收從起步時的5億元,7年內衝上50億元,年年賺錢,直到去年第三季起,竟連虧三季。與momo、PChome及東森國際等電商三雄比起來,郭書齊擅長創新電商平台,但旗下公司各自獨立,貨源不一、無法聯合採購,反而無法強化議價能力,也增添消費者要跨平台購物的不便。如今,「不但消費行為轉變,實體零售的Player也紛紛上網銷售,整個市場越來越擁擠,電商的經營成本愈來愈高,尤其是流量成本不斷墊高,導流導購的效益都受到影響。」郭書齊進一步說,「如何有效地增加爆品數量與更精準地預判消費者潛在需求」,是他首要任務。因此,郭書齊領軍的團隊,理出兩個策略,除了規模綜效,另一是AI技術力的提升。創業家兄弟目前正進行實體整併,接下來會將旗下3品牌整合,以發揮綜效。(圖/馬景平攝)「電商的業態雖是零售業,骨子裡血液裡卻是技術開發的零售業,技術力等於競爭力。」「未來將有如哈利波特的商店般,客戶進入網站一秒後,整間店會偵測出客戶需要,(網站首頁)精準換上商品、客製化陳列。」郭書齊說,台灣電商首見的「客制化商店」AI技術,計畫今年底前推出。郭書齊深信,疫情對電商來說,機會多於挑戰,因為消費者上網購物的體驗,絕對回不去,「眼前的逆境,就當成公司發展的養分,不管是管理、技術上。」
創業兄弟拆夥3/合作14年 「億元男」兄弟拆夥各自登山
郭書齊與郭家齊是網路圈的知名創業兄弟檔。他們在2007年創辦的「地圖日記」,堪稱台灣團購始祖,成軍四個月就吸引百萬會員,經常深夜出動,一次買走五千個漢堡、兩千張鬼屋門票,名聲威力引起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注意,在2010年跨海收購(Groupon已被google併購),傳聞併購金額300萬美元(當時合台幣一億元),一戰成名的郭書齊及郭家齊兄弟因而被封上「億元男」。「即使到現在,台灣一年被併購的事情也不多,當時覺得蠻酷的,也很興奮。」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對本刊說。「當時我只有35歲,接下來的人生有兩種選擇,一是到外商公司當專業經理人,要不就是再創業,講退休還太年輕。」郭書齊兄弟倆觀察,「台灣是全球最網路化的城市之一,台灣最有機會的電商就是零售業。所以決定再次創業做電商。」2012年兄弟倆重披戰袍,成立「創業家兄弟」,4年後上櫃,為第一家IPO(初次公開發行)的電商,同年還另創子公司「松果購物」,兩兄弟夫婦四人齊心打拚14年,為業界佳話。沒想到,一路順風順水的郭家兄弟,竟在2020年疫情引爆的電商浪潮中,滑了一大跤,國內電商同業momo、PChome大賺,創業家兄弟則繳出虧損的成績單。今年5月18日創業家股東會改選董事,郭家齊當選新任董事,卻在6月4日辭掉,另行創業鎖定C2C(ConsumerTo Consumer,個人對個人交易)的「拍拍圈科技」,預計今年底成立。事實上,創業家兄弟因虧損而展開的一連串改革,是兩兄弟共同討論後決定的,結果才完成改組,郭家齊夫妻就「出走」,令業界傻眼。郭書齊(左)與郭家齊夫婦4人一起創業逾10年,如今郭書齊夫婦繼續留在創業家兄弟,郭家齊夫婦則離開另創「拍拍圈科技」。(圖/報系資料庫)兄弟兩人關係是否生變?郭書齊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我跟弟弟之間本來就很緊密。Andy(郭家齊)一直想做創業的事情,而創業跟長期經營是截然不同的兩碼子事,創業注重彈性與速度,大不了打掉重練,但經營公司需要的是穩定成長。」創業家兄弟明年就成軍滿10歲了,「目前員工平均年紀31歲,當年剛加入時僅22、23歲,可能是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現在30多歲面臨結婚生子等人生階段,對職涯會有不同想像。」郭書齊坦言,無法以薪資水準和台積電等搶科技人才,但會努力提供友善活潑的工作環境,吸引技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