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築
」國土計畫不影響宗教建築輔導合法 國土署:地方政府數十年未積極處理
媒體報導,有關新北市既有寺廟於國土計畫法上路後將無從合法化案。對此,國土管理署16日澄清,國土計畫不影響宗教建築輔導合法,強調既有宗教建築本就可循現有區域計畫法相關規定申請用地變更。《自由時報》16日報導,新北市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寺廟,僅九三九間登記在案,另有約三千個隱身在民宅的神壇,無法取得合法登記,成為管理的灰色地帶。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在市政會議表示,內政部預告國土計畫的土地使用規範,未來實施後,可能許多寺廟無法合法,而且會一直遭受罰款。而依據國土計畫法草案,未來若不符合國土功能分區及分類使用原則,依情節輕重訂定不同罰則,最低處以六萬元罰鍰,最高五百萬元。對此,國土管理署澄清,國土計畫不影響宗教建築輔導合法,強調既有宗教建築本就可循現有區域計畫法相關規定申請用地變更。但部分宗教建築位於不適合的土地區位,如位於山坡地、環境敏感等區域,因涉及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估等程序,且位在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者,依法本就無法申請土地變更。此外,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已研擬既有宗教建築輔導合法方案,待行政院核定後,國土管理署也會納入「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草案,訂定既有宗教建築輔導合法機制,繼續推動相關輔導措施。國土管理署表示,長久以來,地方政府一直未能依據現行申請合法機制落實輔導工作,導致此問題累積長達數十年未解,呼籲新北市政府應針對既有寺廟問題給予更積極的協助,並重申許多土地議題,地方政府本該基於權責來協助民眾辦理,而非將問題都歸咎於國土計畫法上路。國土管理署進一步說明,現行區域計畫法規定可以作宗教建築使用的甲種、乙種、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未來均可供宗教建築繼續使用。此外,國土管理署考量宗教寺廟為國人重要心靈涵養場域,其坐落區位應儘量靠近人口集居地區,以方便就近參拜,目前研訂之「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草案,初步規劃以城鄉發展地區(第2類之1、第3類)及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為宗教建築申請新增使用的區位;另在國土計畫框架下,直轄市、縣(市)政府可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輔導方案後,評估另訂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兼顧國土保育與民間宗教信仰。
玩轉印尼日惹1/探索世界文化遺產 婆羅浮屠、普蘭巴南建築群魅力迷人
在印尼爪哇島上有一些十分雄偉的宗教建築,不僅歷史悠久,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婆羅浮屠」(Borobudur),以及印尼最大的印度教神廟群「普蘭巴南」(Candi Prambanan),都是熱愛人文與建築的旅客必訪之地。兩處距離印尼的藝文重鎮「日惹」皆約一小時車程,因此來自各地的旅人常以日惹為據點,結合市區景點規劃一趟小旅行。婆羅浮屠下面6層為方形、最上面3層為圓形,據說整體使用了2百多萬塊岩石建成。(圖/記者魏妤靜攝)依循導遊講解從婆羅浮屠遙望遠山,彷彿看見一尊臥佛平靜橫躺的模樣。(圖/記者魏妤靜攝)位於日惹西北方的婆羅浮屠,約莫建造於西元8~9世紀,當時仍是夏連特拉王朝統治爪哇島時期,其實沒有明確文獻記載當初為何建造、由誰設計,這不解之謎也吸引考古學家、地理學者爭相研究與考據。婆羅浮屠曾因火山爆發被埋沒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重見天日,還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由於婆羅浮屠過往浮雕、裝飾不時被竊取,舍利佛塔也曾於1985年受到炸彈破壞,加上發生過因大量遊客登塔、造成石階與石塊磨損的問題,因此現在參觀也有一些嚴格規定。像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古蹟,遊客必須換穿規定的拖鞋才可登塔、避免破壞地板,而且需於指定時間跟著現場的導覽人員進出,雖然自由時間不多,但一方面也稍微保障了遊賞品質。在建築立面刻有上千個敘事與裝飾浮雕,婆羅浮屠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浮雕群之一。(圖/記者魏妤靜攝)為了管控參觀婆羅浮屠的人流,遊客在購票時就需選擇於指定時間上、下塔,並掃描入場手環上的QRcode。(圖/記者魏妤靜攝)遊客買票後都需換穿規格統一的拖鞋才可登塔,結束後可將鞋子帶走當作紀念。(圖/記者魏妤靜攝)拾級而上,導遊告知整座婆羅浮屠從塔基、塔身到塔頂共有9層,象徵從凡人所處的物質世界逐步踏入無欲無求,甚至超脫輪迴、涅槃的境界。在底部6層壁面與欄杆,可欣賞超過上千幅的精細浮雕,講述佛陀生平、如何悟道的故事,並有4百多尊佛像散佈於四面壁龕。遊客可以邊聽導覽邊登頂欣賞72座小佛塔與包圍其中的大佛塔,慢慢感受讓心靈沉澱下來的力量。普蘭巴南修建於9世紀、在1733年被荷蘭人發現,因為經歷多次毀損,主神廟周圍多數小神廟只剩下地基和危牆。(圖/記者魏妤靜攝)圖為主建築群中的濕婆廟,牆面還雕刻了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精美浮雕。(圖/記者魏妤靜攝)再說到普蘭巴南,這裡供奉著印度教的「毀滅之神-濕婆」(Shiva)、「創造之神-梵天」(Brahma)和「守護之神-毘濕奴」(Visnhu),最初原有2百多座廟宇,但經過盜採與地震毀損不少,目前在園區內四處仍可見持續修復的痕跡。其建築獨特之處在於其高聳尖頂以及印度教建築的典型風格,最高的濕婆廟有47米高,此外,在濕婆廟四面入口各有一石室,除了主神濕婆之外,另外三個石室分別供奉濕婆的妻子難近母、其化身投山仙人和兒子象頭神。參觀完普蘭巴南神廟建築別忘了順路走訪塞烏寺,目前寺廟的維修工程仍在進行中。(圖/記者魏妤靜攝)有趣的是,在同一園區內、距離普蘭巴南主建築群右側不遠處,還有處佛教寺廟遺址「塞烏寺」(Candi Sewu),建造年代甚至比普蘭巴南寺廟群更早。塞烏寺入口有兩尊「羅剎」坐鎮,其形象在佛教與印度教神話中皆可見,被認為是法力強大的鬼神。目前遊客若想從台灣前往日惹,可以搭乘酷航於新加坡轉機前往,或是搭乘華航到雅加達再轉國內線班機到日惹。DATA婆羅浮屠地址:Jl. Badrawati, Kw. Candi Borobudur, Borobudur, Kec. Borobudur, KabupatenMagelang, Jawa Tengah開放時間:06:30~16:30,週一不開放登頂網站:https://ticketcandi.borobudurpark.com/en/登頂票價:外國成人455,000印尼盾、3~10歲外國兒童305,000印尼盾普蘭巴南地址:Jl. Raya Solo - Yogyakarta No.16, Kranggan, Bokoharjo, Kec.Prambanan, Kabupaten Sleman, Daerah Istimewa Yogyakarta開放時間:06:30~17:30,週一部分區域不開放票價:外國成人400,000印尼盾、外國兒童250,000印尼盾※新台幣:印尼盾匯率約1:420,各地票價以現場為準
玩轉印尼日惹2/蘇丹王國水宮、皇宮走一遭 遠離塵囂到生態公園拍網美照
被稱為印尼文化城的「日惹」是爪哇島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被認為是爪哇文化的發祥地,甚至在18~19世紀時,這裡還曾是蘇丹王朝首都,因此留有不少歷史遺跡,更添古都優雅純樸的韻味。水宮之名Taman Sari在印尼語中意為「美麗的花園」,這裡曾是皇室的休憩場所。(圖/記者魏妤靜攝)水宮的建築設計融合了爪哇與歐洲風格,圖中樓梯也是人氣拍照點之一。(圖/記者魏妤靜攝)在皇室相關建築中,遊客最喜歡造訪的景點之一便是「水宮」(Taman Sari),這裡曾經是日惹蘇丹王國的洗浴和娛樂場所,是由一名葡萄牙建築師設計修建、在1765年落成。這裡可見水池、宮殿和地下通道組成的建築群,並被花園所包圍。雖然因為曾經歷過蒂博尼哥羅戰爭、地震等天災人禍而受到毀損,但整體帶著淡淡粉橘色的建築群,並沒有隨著時間失去魅力。離開水宮時也別忘了留點時間在附近巷弄走走,周遭彷彿自成一個小型聚落,可選購由當地藝術家自己創作的蠟染服飾、提袋,別具特色。日惹皇宮是由哈孟古布沃諾一世於1755年左右建造,可以從建築、展件想像曾經的王國風華與故事。(圖/記者魏妤靜攝)爪哇是印尼皮影戲的發源地之一,遊客在日惹皇宮還可欣賞到當地職人演出的皮影戲。(圖/記者魏妤靜攝)另外還可前往昔日曾是日惹蘇丹王國主宮的「日惹皇宮」(Kraton Jogja),由於印尼獨立後政府仍允許皇室成員繼續居住,目前哈孟古·布沃諾十世蘇丹與其家族仍住在宮內,而且宮中僕人仍穿著舊時傳統服裝。皇宮內部屬於部分空間開放,來此除了可以免費欣賞皮影戲表演,部分建築也被改造為蠟染、織品博物館,遊客可以在不同展間看到皇室收藏與使用的瓷器、樂器等,以及針對皇宮舉行的節慶儀式等介紹。在皇宮內可看到過往皇室特定服飾、餐桌擺設等展件。(圖/記者魏妤靜攝)這隻巨大手掌是Hutan Pinus Pengger松樹林內的標誌性藝術裝置,拍照時可將周圍景致一同納入。(圖/記者魏妤靜攝)松樹林內也有一些小巧裝置,可以坐在裡頭或爬上小樹屋探出頭,拍攝有趣照片。(圖/記者魏妤靜攝)如果除了歷史建築之外,還想造訪自然景點並拍攝多張網美照,也可以考慮前往「Hutan Pinus Pengger」,這裡距離日惹市區車程將近一小時,可以和宗教建築景點普蘭巴南安排在同一天前往。做為生態公園向遊客開放的Hutan Pinus Pengger松樹林,除了可以沐浴在芬多精之下、感受比平地舒適涼爽的氣溫,裡頭還有不少以樹枝等自然媒材創作的藝術裝置,在部分較大型或特色的裝置前會有當地攝影師駐點,可以拍攝多張照片、最後以張計價;亦可以和朋友穿梭在樹林間自由拍照。園區內與周邊也有簡單的小吃店,可吃碗湯麵、喝杯果汁,稍微填飽肚子再上路。可以在廣闊的松樹林散步消磨時間,由於晚上還會打燈,因此也有不少人會挑黃昏時分前來並留下欣賞夜景。(圖/記者魏妤靜攝)DATA水宮地址:Special Region of Yogyakarta, Yogyakarta City, Kraton, Patehan開放時間:09:00~15:00票價:外國人成人(12歲以上)25,000印尼盾、2~12歲兒童20,000印尼盾日惹皇宮電話:+62 274 373721地址:Jl. Rotowijayan Blok No. 1, Panembahan, Kecamatan Kraton, KotaYogyakarta, Daerah Istimewa Yogyakarta開放時間:08:30~14:30,週一休票價:外國成年人25,000印尼盾、外國兒童20,000印尼盾Hutan Pinus Pengger地址:Jl. Dlingo-Patuk, Sendangsari, Terong, Kec. Dlingo, KabupatenBantul, Daerah Istimewa Yogyakarta開放時間:08:00~21:00入場費:10,000印尼盾※新台幣:印尼盾匯率約1:420,各地票價以現場為準
搜奇/海底驚現5千年古城 隱藏不為人知的秘密
世界上的海洋約占地球的70%,只有5%的海洋被探索過,邁入21世紀,一支英國和希臘聯合考察隊的發現震驚了全球考古界,原來這個考古團在希臘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南端的尼亞波利斯(Neapolis)附近海底,發現一座5千年前的古城。考古學家和海洋地質學家為這座城市起名為帕夫洛庇特里。(圖/翻攝自推特)據英國《衛報》報導,考古學家和海洋地質學家為這座城市起名為帕夫洛庇特里(Pavlopetri),可追溯到大約5千年前荷馬史詩中的英雄時代。帕夫洛庇特里遺址佔地近3萬平方公尺,包括由房屋、庭院、主要街道、墓地和宗教建築組成的群落,海底還發現了成千上萬的陶器碎片。帕夫洛庇特里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底城鎮。(圖/翻攝自推特)這座古城大約在公元前1千年左右沉入海底50年多前,英國海洋學家就已發現這處遺址,隨著海底探勘相關技術純熟,考古學家於2009年起,才對這座古城進行詳細考察,根據考古團隊發現,遺址內所發現的破碎陶器,可以追溯到約石器時代時期,驗證這座古在大約5千年前就存在了。報導引述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水下考古學副教授喬恩韓德森(Jon Henderson)博士的說法,「這座古城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底城鎮。其遺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1200年,比古希臘的鼎盛年代更久遠」。海洋地質學家目前未能解釋古城下沉的原因。(圖/翻攝自推特)韓德森還表示,「世界各地都發現過古老海底遺址,但是沒有一處像帕夫洛庇特里一樣是屬於有規劃的城鎮」。考古團隊還在古城內發現一座超過2722坪的中央大廳(Megaron),長方形大廳內還有巨型石碑的建築。這顯示這座古城曾經被古代菁英統治過,也凸顯這座城市的地位。考古團隊認為,從這些遺址或是陶器讓外界見證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相當富裕,不過海洋地質學家目前未能解釋古城下沉的原因,有理論認為,可能是因為海平面變遷、地震造成的地層下陷或是海嘯等其他因素。
搜奇/最危險寺廟4面懸崖 懸立2千公尺高山「腳一滑秒喪命 」
中國大陸擁有不少古廟坐落在奇險山區,古人勇於挑戰險惡地形,將宗教聖地蓋在接近上天的位置,崇高的信仰讓人佩服過也讓現代人看了直冒冷汗,除了知名的山西懸空寺、陝西塔雲山觀音殿外,位於貴州的「梵淨山金頂」也是宗教建築之一絕!梵淨山又被稱為「貴州第一名山」。(圖/翻攝自新華網)在貴州銅仁市的「梵淨山」又被稱為「貴州第一名山」,位處印江縣、江口縣和松桃縣交界處,屬於武陵山脈,其主峰為鳳凰山,海拔2572公尺,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例如黔金絲猴、雲豹及珙桐等珍貴物種,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2018年7月2日,更在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令人瞠目結舌的奇險廟宇,梵淨山金頂。(圖/翻攝自新華網)梵淨山上建有寺廟群,矗立在梵淨山上的金頂山峰高達百公尺,又叫紅雲金頂,因其晨間常見紅雲瑞氣環繞,故得其名。中間的裂縫名為「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摩尼,另一邊則供奉彌勒佛,並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封為五大佛教名山。不過信徒或是遊客要祭拜前,可要先爬上近乎90度的樓梯,當不少人一聽到這麼有挑戰的階梯,大概還沒爬腳就先軟了,想造訪這處宛如仙境的宗教聖地,除了要具備足夠體力,還得有點膽量、不懼高才行。遊客必須攀鐵索而上,不時會遇到接近垂直的狹小石階,需要手腳並用,僅供一人通過,若有閃失甚至有可能墜入深淵,一路沿著懸崖峭壁拾級而上,可以看到明萬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當來到頂部,可以見到兩廟之間有飛橋相連,橋由正方形石塊砌成,站在橋上極目四望,廣袤天地林相盡收眼底,宛如懸身雲霧中,同時也讚嘆古人的工藝技術,如何把寺廟建上去的。
《斯卡羅》、《一把青》裡都有它 市定古蹟台南神學院啟動修復
位於台南市東區的台南市定古蹟原台南神學校校舍暨禮拜堂,兼具西方宗教建築與台灣地域色彩,寧靜優美的建築景觀,曾吸引《斯卡羅》、《一把青》等劇組取景拍戲,為重現古蹟風華,台南市文化局與台南神學院今起啟動修復,預計2024年4月完工。台南神學校自1876年創設迄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本館於1903年落成,西校舍及禮拜堂於1957年完成,3棟古蹟建築見證神學教育歷史,1948年更改校名為台南神學院迄今,2002年公告為市定古蹟。台南神學院1876年創設迄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曹婷婷攝)由於建築年代已久,建物材料劣化、禮拜堂塔樓漏水、外牆洗石子粉刷多處龜裂、木門窗腐朽嚴重,台南市文化資產處2017年完成調查研究,認為有修復必要,2019年完成修復設計。台南市長黃偉哲(左)視察台南市定古蹟原台南神學院校舍暨禮拜堂,聽取修復計畫。(曹婷婷攝)古蹟修復工程27日開工,發包金額4800萬元,由文化部補助70%、市府負擔25%、學校自籌5%。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修復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再現歷史記憶,也是建築美學的再次肯定與更新。台南神學校自1876年創設迄今,對台灣近代社會及宗教發展都有貢獻,修復完工後,將成為該區域的文化新亮點。文資處表示,台南神學校深具建築史的意義,本館為2層樓磚造建築,屋頂蓋著台灣傳統的仰合瓦,尖拱與圓拱式的門窗,外牆覆著白灰,兼具西方宗教建築與台灣地域色彩之校舍。禮拜堂為巴西利卡式平面,採用羅馬式教堂的建築語彙,如拱窗、圓拱柱廊、長形大廳、半圓的聖壇空間等。禮拜堂通廊通氣孔,使用傳統釉面花格磚,增添台灣地域色彩。此外,西校舍空間與本館呈「L」型配置,兩者以穿廊連結,可阻擋豔陽風雨。3棟建築整體配色一致,建築配置呈ㄈ字型配置,以十字步道中庭花園連結,寧靜優美的建築景觀,引人入勝,也吸引劇組取景。
因疫情封城水面變清澈 土耳其4世紀教堂遺跡重見天日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家紛紛發布鎖國政策來防堵疫情擴散。土耳其伊茲尼克湖(Lake Iznik)因為當地封城政策而變得清澈無比,也因此讓水面下一座約1600年歷史的教堂遺跡,清楚顯現在世人眼前。根據《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的確診人數已突破20萬人,因此政府發布許多隔離措施、居家禁令。工廠和經濟活動也隨之全面停擺,原本長年汙濁的水面也因不再有工廠廢水排放,而逐漸清晰透澈,水面下的一座千年教堂遺跡也得以重見天日。土耳其伊茲尼克湖面下一座古代教堂的遺蹟,因封城水面變清澈而重見天日。(圖/翻攝自《Daily News》)考古學家估計,這座教堂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4世紀,大約1600年前,從規模看來是當年該地最具聲望的基督教教堂,他的殘骸仍存在於1.5至2公尺深的水底下,距離湖岸約20公尺。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估計,這棟宗教建築在西元740年的一場地震中倒塌,隨後沉入湖中。這項驚喜使得當地民眾都感到相當興奮,畢竟許多人在此居住多年,卻從未見過這般壯觀特別的景象。伊茲尼克湖位於土耳其西北部的布爾薩省(Bursa Province),面積達298平方公里,位於該湖東岸的伊茲尼克城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和觀光景點。2014年時,伊茲尼克湖底下一座興建於西元4世紀、拜占庭帝國初期的教堂遺蹟被發現,當時專家們正在伊茲尼克上空對多項歷史文物進行空拍。土耳其烏魯達大學(Uludag University)考古學系系主任沙辛(Mustafa Şahin)表示「我從未發現過如此宏偉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