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樺
」 營養師 宋明樺 醫師好辣江坤俊請辭《健康2.0》主持人迎全新陣容 陳欣湄曝壓力大吐心路歷程
健康資訊節目《健康2.0》前主持人江坤俊因捲入桃色醜聞而請辭,近日迎來全新主持陣容,加入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與韋汝搭檔,今(20日)播出首集內容,以「寵萌健康」為主題,邀請安苡愛與何美分享照顧家中毛孩的寶貴經驗,也邀來獸醫師姚勝隆及黃君皓為觀眾帶來豐富的寵物健康知識。陳欣湄分享從來賓到成為主持人的心路歷程。(圖/TVBS)身為家醫科醫師的陳欣湄首錄跨域挑戰「萌寵」內容,她自曝其實早在過去當來賓時就曾帶過愛貓錄製節目的萌寵特輯,表示已有經驗值,也表示製作單位真的很貼心,首錄特地安排這樣的「萌」主題,讓她能被貓狗環繞,放鬆心情慢慢進入狀況。談及與節目的緣分,陳欣湄回憶起七、八年前,受邀擔任來賓的心情,「受邀當下覺得那是一個神聖的時刻,因為這節目真的是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正確的醫療知識傳遞給觀眾。」對她而言是相當具有意義的節目,她也在成為常見節目來賓後與宋明樺一起主持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因此讓她的反應能力大幅提升,打下主持節目的基本功。而現在加入節目的主持陣容,陳欣湄坦言給自己蠻大的壓力,「希望能將正確的健康知識傳遞下去。」她也在上週進棚首錄,從節目來賓角色轉換到主持人,著實讓她感受到其中的差異,「主持人需要掌握更多細節,像是進場、過場的步調。」目前她也努力優化主持的節奏與來賓的互動,力求帶給觀眾最優質的節目內容。何美在節目中分享了愛犬阿龐哺的感人故事,她說某天早上發現阿龐哺無力倒在地上,經醫生診斷為第二節脊椎神經問題,醫藥費高達數十萬元,一年後阿龐哺再次因神經問題半身癱瘓,但在她細心照顧下奇蹟康復並重新走路。雖然左前腳萎縮,站立時呈現「害羞」的交叉姿勢,何美卻樂觀笑稱:「那是網美腳。」而醫生研判阿龐哺的健康問題與近親繁殖有關,這類幼犬常有天生缺陷、體型小、疾病多的問題。安苡愛也分享了愛犬鬆鬆的健康問題,「鬆鬆面臨脖子後部關節問題,走路時脖子無法轉動且疼痛難忍,只能暫時以肌肉鬆弛劑緩解症狀。」隨著夏日來臨,炎熱潮濕的天氣容易讓毛孩生病,獸醫師姚勝隆提醒:「酷暑下須特別注意寵物中暑、腸胃炎及皮膚炎。」欲了解更多「萌寵健康」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健康2.0》或訂閱《健康2.0》YT頻道、下載《健康2.0 APP》。
「國際討厭香菜日」! 整株都是寶的「最佳解毒劑」超狂營養曝光
2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討厭香菜日」,香菜就跟哈密瓜一樣,其特殊的香氣,有的人喜歡,也有一派則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實香菜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營養師及中醫師更大讚「整株都是寶」,還有醫師將其譽為「最棒解毒劑」,甚至還有助平衡血糖、提升食慾、對抗細菌和解決腦霧等效果,好處多多。在許多台灣經典小吃中,常可看到香菜的蹤影,有人認為香菜可以幫助提味,但也有人特別厭惡,根據研究員Nicholas Eriksson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他們從3萬名受測者中做基因掃描,發現用來感受氣味的基因OR6A2,對醛類物質十分敏感,而香菜就含有大量這類物質,所以遺傳這種基因的人就特別厭惡香菜,約有1至2成人食用香菜時,吃到的是「肥皂、蟲、泥土」的味道。但其實香菜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營養師宋明樺表示,香菜所含的維生素C比番茄多3倍,超過桃子、梨子和蘋果,維生素C在很多蔬果中都有,一碰高溫就被破壞,但因為香菜通常「最後才放上去」,甚至搭配涼拌菜,因此維生素C能完整保留。此外,胡蘿蔔素更是比番茄、菜豆、黃瓜等高出10倍之多;還富含維生素B1、B2、礦物質鈣、鐵、磷、鎂、鉀等等。此外,中醫師鄒瑋倫則說,香菜從種子、根到莖、葉子都可入藥,甚至整株都可以拿來啃,尤其葉子很特別,當出現胃虛寒、飽脹不適者,取香菜葉拌入湯或飯中,對胃中不和或消除飽脹感會有效果,可說是「整株都是寶」。最後,洛桑加參醫師曾在《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一書中提到,攝取香菜一段時間後,能夠清除心、肝、肺、腎及消化道裡的重金屬,稱之為「最棒解毒劑」;此外,還有助平衡血糖、提升食慾、對抗細菌,和解決腦霧等效果。
家人常生病問題恐出在冰箱! 「無毒教母」公開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
家中的冰箱要是沒有定期整理或是做好分類,除了會讓一家人難以取得食物外,也會造成食品保存不佳的問題,進而導致身體出狀況。對此有「無毒教母」之稱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曾有一家人常生病,後來被發現是因為冰箱塞得太滿,常吃保存不佳的食物所導致。對此她也分享了,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譚敦慈上營養師宋明樺的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分享,林杰樑醫師生前的看診經歷,有位病人的家人常常生病,後來林醫師發現他們家中的2個大冰箱,裡面竟被食物塞滿滿,「就是那種打開冰箱東西會掉出來的」,林醫師就告訴對方,就是因為常吃保存不好的食物,才會容易生病。譚敦慈補充,後來這家人把冰箱大掃除後,自然而然全家人生病次數就變少了。所以譚敦慈指出,記得冰箱只能放7成,放超過了,冷藏效果就會打折扣。此外,譚敦慈也分享歸納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像是冰箱東西不要放超過7成、醬料統一用1個籃子裝好,剩菜在溫熱時就放進冰箱裡、吃菜要先瀝掉菜湯、油品要分裝保存於冰箱、煮菜不爆香以免產生油煙。其中,醬料統一用1個籃子裝好,是因為醬料常常用了一點就放進冰箱,找不到又去買,家庭中最常重複購買就是醬料,為避免浪費就拿個盒子收納,這樣不只省錢又能輕鬆取得。至於剩菜在溫熱時就放進冰箱裡,譚敦慈說細菌會滋生是在攝氏7至60度,吃剩的菜用手摸若還有溫熱的感覺,就是攝氏約65度,這時趕快放冰箱,因為這沒有低於攝氏60度,還沒有長菌,這時候隔天再拿出來複熱吃,是沒有問題的。而吃菜要先瀝掉菜湯則是因為,現在種菜多用氮肥,過去檢驗發現紅白蘿蔔、深綠色蔬菜,都有比較多的硝酸鹽,但洗菜時是可以洗掉大部分硝酸鹽,剩下會溶於水,只要記住不要吃菜湯,就可避免吃到太多硝酸鹽。最後在油品選擇與保存上,譚敦慈說選油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愈高、飽和脂肪酸愈低較好,例如苦茶油.橄欖欖油、芥花油等。在煮菜時,建議用冷鍋冷油,不爆香,記得冒煙就會產生有毒物質。譚敦慈建議,買了新油後進行分裝,並選擇避光不透明的玻璃瓶,以每人每天二湯匙的量,進行一周一瓶的分裝,再置放於冰箱裡,用完了再依序取出。
「4飲品」別裝保溫瓶!細菌恐暴增30倍 專家曝正確用法
近日寒流來襲氣溫轉涼,民眾除了開始換上冬衣,也紛紛拿出保溫瓶盛裝熱飲暖暖身,不過有專家表示,盡量不要用保溫瓶裝含有糖分及蛋白質的飲品,這會導致細菌快速滋長,對身體產生影響。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和營養師宋明樺在節目《明欣醫聊事》中指出,因為溫度驟降,許多人開始會習慣使用保溫瓶裝熱飲,但卻沒留意其中的小細節,對此,宋明樺強調,保溫瓶其實不是完全無菌的,尤其是已經喝過之後的杯子,除了會殘留口水中的細菌,也因為杯裡的飲品具有一定的溫度,導致這時的保溫瓶容易成為「細菌培養皿」。譚敦慈補充,根據德國杜夫萊茵實驗室曾做的研究,將豆漿裝進保溫瓶裡,在營養價值及溫度皆高的情況下,僅需半小時的時間,細菌就能迅速增長30倍,因此不建議民眾將拿鐵、豆漿、牛奶或含糖飲料等富有糖分及蛋白質的飲品裝入保溫瓶內,因為它們都相對容易在溫度高的環境下滋生細菌,倘若真的將這些飲品裝入保溫瓶內,也必須儘快飲用完畢,並且用水清洗乾淨後才安全。譚敦慈提到,除了保溫瓶內的飲品種類需注意外,清洗方式也是一大學問,許多人很常用清水隨便甩兩下就認為已經清洗乾淨,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刷子徹底清洗乾淨,並且將杯蓋所有的矽膠條拆下來洗,最後再瀝乾,才不會將細菌喝下肚。另外,她也分享,當察覺杯中有殘留的茶垢或飲品的氣味時,可以浸泡過碳酸鈉消除異味,一星期只需泡一次保溫瓶就會非常乾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與營養師宋明樺曾在節目《明欣醫聊事》中提到使用保溫瓶需注意的細節。(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
1歲女童月經來7天…8歲男童突愛穿高跟鞋 醫揭元凶:媽媽害的
因為飲食生活改變,性早熟現象愈來愈普遍。曾有一名女童,才1歲半竟有生理期,還持續了一個禮拜,還有一名8歲男童,開始對女性的服裝用品有興趣,像是穿高跟鞋、化妝等。2名孩童會這樣,背後都是出自同一個原因,醫師也呼籲家長注意。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陳菁兒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性早熟分成2個原因,一種是病理性腦袋,罹患腫瘤之類的;另一種是環境賀爾蒙,包括塑化劑、精油類、擦了雌激素乳液。過去20年以來,全世界的青春期提早至少1年,主要是飲食西化,而且肥胖更容易造成性早熟,尤其女生是危險因子。陳菁兒提到,門診曾有一個1歲半女童,月經來了7天,做過所有檢查都沒有問題,主要原因是擦了雌激素乳液,會擦這樣的乳液一般都是異位性皮膚炎,「媽媽可能一天擦個2、3次」。男童喜歡穿高跟鞋擦化妝品,全是因為性賀爾蒙失調。(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營養師宋明樺也分享,曾有一個貴婦帶8歲兒子來就診,自述兒子開始喜歡穿高跟鞋,還會擦化妝品、口紅等,起初只是以為孩子年紀小好奇,但後來情況愈來愈嚴重。男童做了賀爾蒙檢查,發現性荷爾蒙極度失衡,一問之下才發現,因為媽媽愛漂亮,家中每個房間放了不同的精油、香氛、蠟燭,香水、乳液,整個家裡都是香味,因而影響到男童,導致賀爾蒙失調。後來男童一家人索性直接搬家,過半年後再回診,指數就變正常了。因此宋明樺呼籲,環境賀爾蒙不管是擦的、聞的、吸的、洗的,家中有小孩的話,還是要盡量避免。
喉嚨痛快篩1條線「4hr竟進加護病房插管」 醫揭恐怖症狀:會死亡
新冠疫情肆虐,許多民眾相繼感染,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等。不過,不少人明明喉嚨爆痛,但怎麼驗都只有一條線,為此感到疑惑。對此醫師就警告,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喉嚨痛的反應,其中扁桃腺發炎就是,但要特別注意,如果拖太久沒好,嚴重可能造成深層頸部感染,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營養師宋明樺和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明欣醫聊事》透露,身邊友人喉嚨非常痛,但快篩就是陰性,除了會建議對方再驗一次外,同時也提到,過去很多疾病都會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嘴巴是接觸飛沫病毒傳染的第一道防線,喉嚨為了要阻擋病毒,就會將白血球集中,因此喉嚨紅腫熱痛,是保護身體的防禦機制,代表身體的第一個戰線已經展開。扁桃腺結石會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以「扁桃腺發炎」為例,是屬於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些人認為症狀普遍,因此不太在意,但其實有隱藏性的超級大地雷,也就是「深層頸部感染」。過去有一名青壯年病患前來看病,進入診間還在嚼檳榔,自述有喉嚨痛的症狀,萬萬沒想到,看診後經過2~4小時,病患就轉到加護病房插管。醫師推測,病患一開始頸部就有化膿的狀態,卻一直不理會,拖到嚴重感染才願意就診,一看確認是「深層頸部感染」,要立刻做積極的處理。特別注意,化膿或感染,會沿著頸部筋膜快速進到縱膈腔,心臟和肺部可能遭受攻擊,嚴重可能會死亡。
他停止一天吃8顆維他命C卻開始狂掉髮 宋明樺籲「這些要點」:慢慢調整
許多民眾會透過吃保健食品達到養生,不過若服用過量反而會招致反效果。營養師宋明樺表示,一般人服用維他命C的最高劑量建議維持在2000毫克,超過反而會引起身體的反撲;她分享,曾接觸一名為了緩解蕁麻疹的男子,一天狂吃6顆至8顆維他命C,劑量最高達8000毫克,在未見效果後便停止服用,豈料沒過幾天就開始出現掉髮、牙齦出血等症狀。宋明樺在節目《醫師好辣》說,一天內吃維他命C的劑量控制在100毫克至200毫克,對人體的吸收效果最好,若服用過多反而會導致吸收變差,甚至招致身體的反撲。衛生福利部(衛福部)對此也建議,成人一天攝取維他命C的份量應為100毫克至2000毫克。宋明樺分享,曾接觸一名男子為了緩解蕁麻疹,一天狂吃6顆至8顆維他命C,劑量最高達8000毫克,最後不僅原本的蕁麻疹症狀未改善,停止服用後沒過幾天還出現掉髮、牙齦出血、指甲斷裂的情形,只好就醫治療。宋明樺指出,該名男子身體出現的一系列症狀,歸因於「維他命C戒斷症」,「就是當我們的身體長時間處於泡在維生素C裡面的情況下,你一下子完全沒有了,身體就會覺得你是缺乏的狀態,即使你原本吃的量可能已經有到建議的量。」宋明樺呼籲,長期吃高劑量維他命C的民眾,在決定停止服用後,應要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停止攝取,「水溶性的膳食纖維一般來說比較不會造成立即性的中毒,但是如果你長時間大劑量的吃,要開始做一些調整的時候,還是要慢慢來。」
台灣精品現身馬拉松運動博覽會,邀您健康同行抽好禮!
台灣精品於12月15日至17日參與深獲民眾好評的年度盛事「2022馬拉松運動博覽會」,攤位設在台北圓山花博爭豔館124號。本次特邀女戰神「宇宙林思宇」、超人氣營養師「宋明樺」接力體驗,帶領民眾體驗榮獲台灣精品獎的運動休閒及家居產品,且展期三天都有精彩表演、抽獎活動,台灣精品獎品總價值高達10萬元,等你帶回家。把握展期來逛體驗台灣精品,還可抽總價值10萬元好禮。(圖/外貿協會提供)被譽為「臺灣產業界奧斯卡獎」的台灣精品獎,是經濟部於1993年設立,依據「研發」、「設計」、「品質」、「行銷」四大專業項目,綜合評選出具有創新價值及品質保證的產品,可說是臺灣產業之光。想知道台灣精品有什麼魅力,記得把握開幕日(12/15),跟著全明星運動會第三季女戰神林思宇逛展同樂,感受台灣精品創新生活樣貌。此外,也可在閉幕日(12/17)到場聆聽台灣精品舉辦的「運動營養知識小講堂」,讓擁有醫師好辣等節目顧問知名營養師宋明樺,告訴你運動與飲食最佳搭配守則,講座後還可跟著營養師逛台灣精品館。台灣精品館開幕日,女戰神林思宇(圖右)與現場民眾同樂。(圖/外貿協會提供)要挖寶趁現在!今年台灣精品廣邀10家獲獎廠商,現場展示榮獲台灣精品獎之運動休閒產品,包括:「旺德賽斯」健身社群平台、「智晶光電」自行車智能顯示器、「薈昇」低振動減噪運動地墊、「元祥」銅合金抗菌除臭健康襪、「宏碁」居家照護解決方案、「冠馳」超廣角太平洋泳鏡。生活類產品則有「聯創達」與世界烘豆台灣冠軍合作之家用咖啡烘豆機、「美科」捷利爾頭皮淨化液,另有智能生活的「艾法」跨廠牌整合家電遠端遙控、「杰利安」業界最小21型LED照明變頻暖房乾燥機,多款創新科技產品,就等民眾前來體驗購買。展期三天,台灣精品除了邀請名人陪同,也安排活力舞蹈表演、熱血競賽拿禮物、台灣精品亮點產品揭密等精彩活動。喜歡運動生活產品、逛展抽獎、想學習運動後健康營養知識、想帶走台灣精品好禮的民眾,千萬別錯過,更多活動資訊詳閱官網( https://reurl.cc/LXna4a )。
睡不好還建議吃B群「你整我嗎」?營養師大推:穩定神經可助眠
許多人在精神不濟時會吃B群提神,但你知道B群也可以晚上吃嗎?營養師宋明樺指出,有位工程師朋友因為工作壓力大,睡眠品質很差,她建議可以在睡前服用B群,結果他的睡眠狀況真的改善。宋明樺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指出,B群種類將近10種,「B群是一個大家族包括B1、B2、B12、葉酸等」,很多民眾以為B群吃了會亢奮提振精神,因為市售提神飲料成分都有B群,「但B群有個共通功能,可以穩定我們的神經」,對於高壓工作的民眾來說有穩定的作用。宋明樺表示,她有個工程師朋友上班工時長壓力大,晚上一直睡不好,她建議朋友「B群晚上吃」,一開始朋友罵她「我都已經睡不好了,你還叫我B群晚上吃,你不是整我嗎?」後來,他嘗試後真的改善睡眠症狀,朋友說「好像真的有睡比較沉」,也不會「睡睡醒醒」,雖然睡眠時間一樣,但睡眠品質好很多。家醫科醫師鄭名琁也表示,B群可以緩解帶狀疱疹等神經痛,她常建議病患連吃3個月B群,另外B群也能有助神經修復,緩解臉部神經麻痺的症狀,「我們通常在急性期,會給予類固醇外,同時也會給病人B12來幫助神經修復,這樣才可以縮短他的病程。」
用食補改善手腳冰冷 營養師激推「8種最強暖身食物」
中央氣象局指出,今天清晨最低溫出現在新北市富貴角及桃園市茶改場為12.3度,中部以北、東北部低溫也只有13到15度,其他地方約16、17度,沿海空曠地區略更低一點,各地感受較冷。對此,營養師宋明樺在臉書提醒,若是早出門、晚回家的民眾,絕不能少了禦寒3寶帽子、圍巾、襪子,同時也分享「8種最強暖身食物」,除了外在的衣物禦寒外,內在部分可以透過食補改善循環、手腳冰冷問題。1. 肉桂肉桂粉中的「肉桂醛」能幫助身體產熱,提高體溫,可以添加在咖啡、可可熱飲中。2. 生薑在中醫的觀點裡,能改善虛寒帶來的不適,可於烹調時加入。3. 辣椒辣椒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的成份,是辣味的來源,辣度越高越能感到身體發熱,甚至還會開始流汗。4. 蒜頭生吃時會有點辣的蒜頭,除了有殺菌功能,還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並讓體溫升高,壓碎後等15分鐘再食用營養價值更高。5. 原味堅果內含油脂與適量維生素B群,幫助促進血液循環。6. 薑黃有加速新陳代謝的效果,能讓身體快速燃燒更多熱量,薑黃還含有大量的鐵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7. 胡椒除了可以防腐、抑菌,還可以驅寒,對因受涼導致的感冒引起的下痢腹瀉有幫助。8. 韭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調整腸道,也能夠幫助身體暖和起來。
早餐店奶茶每喝必拉?營養師揭密都市傳說 曝3關鍵原因:女生更嚴重
許多人買早餐時,都習慣配上一杯冰奶茶,除了喜歡充滿古早味的奶香,也有一說是「每喝必拉」,隱藏著清腸胃的效果,久而久之已成為台灣獨特的都市傳說。對此,營養師宋明樺透露,早餐店的奶茶確實容易造成腹瀉,其中有3個關鍵因素,分別是「冰塊」、「奶精成分」以及「鮮奶」,尤其女性更嚴重。宋明樺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人在吃早餐時,本來就會出現腸胃道蠕動反射、口感反射,然而很多上班族一早忙著趕上班或工作,所以選擇忽略便意,長期下來容易導致便秘;營養師指出,早餐店奶茶有些因素會造成腹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冰塊,因為市售冰塊不夠乾淨,大腸桿菌更是經常超標。宋明樺提到,若冰塊受到大腸桿菌汙染,加上含糖的奶茶後,細菌孳生速度加快,且很多女生沒辦法一口氣喝完,時常從早餐放到中午,細菌數量更多,導致腹瀉;第二個因素則和奶精有關,因為奶精是由植物油、酪蛋白跟香料組成,很多人會出現過敏反應,進而導致腹瀉。營養師指出,如果喝一般的奶茶沒事,喝鮮奶茶卻會拉肚子,就可能是乳糖不耐症。宋明樺提醒,喝奶茶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但千萬不要妄想靠奶茶減肥,因為頂多是排宿便跟脫水。另外,醫師「蒼藍鴿」過去曾說,大腸桿菌碰到糖會加速孳生,再加上受到汙染的冰塊後,自然容易造成腹瀉。
好兄弟搞鬼?每逢普渡男子就有異狀 營養師:他肚內竟藏2公斤穢物
本周日就是中元普渡,家家戶戶都會祭出了澎湃的「辦桌」款待好兄弟,宋明樺營養師表示,多數家庭會準備「三牲」(如炸全魚、三層肉以及全雞)、四果(四種當季水果)作祭拜。祭拜後為避免腐壞,需在短時間內食用完這些高油脂、高蛋白質的食物,容易有消化不良、脹氣的問題,甚至可能會出現便秘的情況。此外,為了讓供桌看起來豐富,民眾普遍會添購大包裝的糖果、餅乾。對此,宋明樺也提醒,市售零食多由精緻澱粉、油脂、糖分所組成,若食用沒有節制或分配則容易讓脂肪堆積。宋明樺說,「節日祭拜時其實更應該留意飲食的均衡,一次祭拜所需要使用的供品量,可能需要透過兩三頓飯來消化,若餐餐都攝取高油、高鈉的食物,對身體的負擔可是非常大的!」宋明樺分享案例,「有位男性體重一直控制的不錯,卻唯獨在普渡前後體重波動特別大,深入了解後才知道,他家中的長輩食量小、老婆外派南部、小朋友又挑嘴,所以普渡後的供品大多只能靠他一個人消化。由於他本身腸胃蠕動就慢,大魚大肉竟累積成2公斤的宿便!」宋明樺笑稱,普渡前後最辛苦的往往都是家中的採購者及食量最大的人;面對這樣的狀況時,只要多補充蔬果便可以加速腸胃蠕動,建議選擇富含維生素C、酵素、膳食纖維的「四果」來平衡營養,例如奇異果、木瓜、蘋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吃下高油、高鹽的食物後,常常會有一種「胃慒慒」的感覺,這是因為蛋白質在體內的消化速度慢,一旦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久,就容易出現脹脹的感覺。」如果餐後攝取富含酵素的水果,就可幫助蛋白質的消化與分解,緩解不適。以奇異果為例,研究顯示,特有的奇異酵素可以分解近五成的蛋白質,加快胃部消化肉類的時間,減低胃脹感。另一項針對便祕病人的研究也發現,一天攝取兩顆奇異果後,裡頭的膳食纖維讓病人一周排便的次數從平均2.4次增加到4.5次,使用瀉藥的比例減半,糞便在腸道中經過的時間更是減少四成,提醒民眾中元普渡吃大魚大肉後,也要記得多吃蔬果促進健康。
民眾憂接種疫苗副作用 醫師曝「3大法寶」:不需過度緊張
台灣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仍在進行中,但不少人對於疫苗副作用仍感到害怕;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和營養師宋明樺,便針對網路謠傳可緩解副作用的方法,在《健康2.0》的《明欣醫聊事》中一一釋疑,更呼籲民眾抱持平常心接種,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保護力對抗病毒。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和營養師宋明樺針對網傳緩解疫苗副作用的方法做出解釋。(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宋明樺說道,目前網路上紛傳各種可緩解疫苗副作用的方法,包括施打前先服用退燒藥、大量攝取維他命C、少吃精緻醣類等;對此,陳欣湄便表示,曾遇過有家屬因擔心疫苗副作用,讓1名高齡男性長者在接種前3天不讓其食用澱粉,但其實並沒有任何資訊可保證這樣的作法能確實緩解不適,相反的,醫師反而較不建議在施打疫苗前吃炸物、蛋糕和餅乾。至於網傳接種前大量攝取維他命C的作法,宋明樺表示,維他命C僅能在人體保留3至6個小時,是維持人體免疫功能相當重要的微量營養素,但目前也仍未有根據可證明其具有降低副作用功能;而對於民眾擔心發燒,特意在施打疫苗前先服用退燒藥的作法,陳欣湄也並不鼓勵。她提及,退燒藥有降發炎止熱類型,為避免導致疫苗效果降低,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等藥物在施打前皆不建議服用。陳欣湄表示,民眾若真的擔心接種的副作用,可在施打疫苗後備妥「水、體溫計、醫生開的備用藥物」等3大法寶。陳欣湄說道,人體發燒,每上升1度將散發約500cc的水分,因此適時補充水分,可幫助身體保持調節功能;另外更強調,過度的壓力無法提升免疫力,保持輕鬆的心情及均衡營養才是最重要的。節目最後,陳欣湄也提醒,若民眾在接種後的4天到30天內,身體出現異常頭痛、異常腹痛,或者胸悶、異常腫脹與疼痛感,或是四肢莫名瘀青等症狀,應盡快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疫苗史,讓醫生能夠正確的對症下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便無需過度擔心。
方志友響應「#宅在家就好」 居家防疫廚藝突飛猛進
國內疫情嚴峻,第三級警戒也再度延長,守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承擔著無法想像的壓力,網路上也不斷出現「宅在家,挺醫護!」的聲浪。「#宅在家就好」社群活動一出,藝人韋汝、趙岱新、營養師宋明樺、中醫師黃獻銘,立刻發文為醫護加油,身為前線醫護的江坤俊醫師、許書華醫師及陳欣湄醫師等人,也紛紛響應。江坤俊在活動貼文中,分享醫護堅持到底的心情,並呼籲民眾「請你們待在家」,吸引廣大網友相挺,短短不到一天貼文就累積上萬讚數,網友紛紛留言「挺醫護!救台灣!」、「感謝醫護人員」,讓江坤俊備感溫暖。鄭凱云在家和兒子一起挑戰親子料理。(圖/TVBS提供)《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趁著宅在家期間,每周帶著兒子安安挑戰親子料理,展現「停課不停學」精神。疫情三級警戒期間,大雷雨警報來襲,《地球黃金線》主持人蘇宗怡,不但陽台大淹水,院子也出現小瀑布,活動貼文中的影片,只見蘇宗怡蹲在雨中,狼狽地挖樹葉通水管,一反平日光鮮亮麗形象,讓她禁不住大呼:「防疫生活考驗多!」《食尚玩家》主持人Dora,防疫閉關期間,除了要求自己每天運動30分鐘,也不忘藉機宣傳節目,向網友喊話:「宅在家也可以死守《食尚玩家》YT,看朵拉的直播!」正能量呼籲大家好好「宅在家」。愛貓的林予晞,疫情宅在家種起了貓草,尋找生活重心。「#宅在家就好」貼文影片中,林予晞的貓大口聞著剛長出的貓草,一臉享受模樣,林予晞俏皮地問:「據文獻記載,貓聞了會心情愉快,如何?有鬆嗎?」希望在疫情緊繃的狀況下,大家也要記得適時讓自己放鬆。方志友則貼文分享趁這次宅在家空檔,將瓶瓶罐罐的調味料整理好,現在廚藝精進到「一桌晚餐已經可以進階到40分鐘內完工。」文末並感恩表示,「這樣的日子裡能在家休息,享用美食,真的很幸福。」溫馨提醒大家,防疫在家期間也要好好吃飯。
方志友合體楊銘威為愛獻唱 女兒Mia貼心天天說愛
方志友和楊銘威夫妻倆近期為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發起的「愛無限」活動獻唱,方志友表示,第一次聽到同名主題曲〈愛無限〉就感到非常溫暖,透露最近女兒Mia每天睡覺前都會跟他們說:「媽媽、爸爸,我無限愛你!」這也讓楊銘威有感而發地表示:「我覺得小孩對我們父母的愛是無限的。」方志友說:「就像很多年前SARS的時候,有一首很多藝人一起手牽手唱的歌,很開心這次可以參與其中。」加上今年大家因為疫情關係比較低潮,她希望年末這首歌,可以鼓舞大家、振奮人心,她認為愛無限「是希望大家可以看見愛,然後愛最大。」被問及老公心目中的家人排名,方志友先搞笑說在家中最不受寵的兒子Sunny應該排最後一名,隨後再三強調:「弟弟,媽媽愛你。」另外,第一次進錄音室唱歌的趙岱新自曝非常緊張,而Dora(謝雨芝)之前進錄音室都僅單純配音,從沒在裡面唱歌,第一次從耳機裡聽到自己的歌聲覺得很可怕,「跟平常在KTV唱歌感覺真的完全不一樣!」(圖/TVBS提供)在錄音間唱到滿頭大汗的曾子余坦承學生時代不太喜歡唱歌,「因為發現別人都唱得很厲害,我去都被當作分母,有點不開心。」加上自己會唱的歌幾乎都是從媽媽那邊聽來的老歌,所以進KTV也不太敢點唱,這次藉由〈愛無限〉豁出去放膽唱,就是為了將愛傳出去。曾子余表示愛代表著無私和不求任何回報。(圖/TVBS提供)對曾子余來說,愛代表著無私和不求任何回報,「不是獨善其身的那種愛」,能參與歌曲錄製的黃鐙輝則感到非常幸運,為求完美,進錄音室前他一直反覆聽歌,「不管開車、洗澡、上廁所、睡覺,任何時候都一直不斷在聽這首歌,想把歌唱好!」他覺得〈愛無限〉給他很多正能量,更強調:「愛是無限擴張、沒有分別,不分彼此的那種感覺,就是愛無限。」黃鐙輝為愛獻唱。(圖/TVBS提供)音樂製作人陳威創作、吳易緯填詞,由Ryan、小筠180、方志友、江坤俊、宋明樺、呂學翰、李昀熹、林予晞、柳燕、侯鐘堡、房思瑜、祈錦鈅、林子閎、麥克斯、許書華、許藍方、許書豪、張耀仁、郭文頤、章廣辰、陳彥廷、曾子余、黃鐙輝、楊佩潔、楊晴、楊銘威、劉敬、趙岱新、鄭凱云、謝雨芝、羅小白、蘇宗怡等32位TVBS家族藝人一起錄音獻唱,希望透過音樂撫慰人心。
「168斷食法」能減重? 營養師證實:6點照著做「真的有效」
減肥是許多愛美人士一生的志業,但減肥方式百百款,到底哪種方法最有效?很多人都在找答案。最近台灣掀起一股「168斷食法」的減重技巧,讓許多人躍躍欲試,但營養師提醒,「168斷食法」對於減重老實說,在正確的使用下是有用的,但必須遵守幾項「核心原則」,才不會越減越重。營養師宋明樺最近在粉專分享「168斷食法」,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天24小時中,有16個小時處於「禁食」狀態,只有8小時可以「進食」;而在16小時禁食時間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別,從可以吃少量低熱量點心,如低糖水果等;到可以喝少許無熱量或低熱量流質飲品;最嚴格執行的狀態,則是16小時中完全不吃任何食物,只能喝水,其餘8小時則可進食。宋明樺解釋,168斷食法的減重原理,透過16小時「禁食期間」,讓身體的胰島素下降,使升糖素開始作用,消耗原本儲存的能量和脂肪,以達到減重、減脂的效果。而有網友提問,「8小時中能毫無節制的大吃特吃嗎?」宋明樺警告:「當然不可以!」因為過去曾有研究發現,針對168斷食法,於初期有明顯的減重效果,倘若進食8小時完全不控制熱量,時間一久效果就會不顯著。而若將進食時間控制於8小時內,但攝取的總熱量遠遠超過身體需求,這樣一來,消耗不了的熱量,一樣會表現在體重(脂)上,無法達到減肥效果。對於168斷食法的效果,宋明樺認為這是「正確使用是有效的!」但得遵守以下6點原則進行,才能發揮最大效果:1、依照個人作息設計屬於自己的8小時。2、一開始可能從10小時開始,循序漸進縮短到8小時內,例如:早上9點~晚上7點間可以進食。3、進食時間注意水分的補充,有時候有飢餓感可能是口渴的警訊。4、越接近晚上下班休息時間,即使是進食時間,熱量還是要逐漸減低,多利用蔬菜取代。5、8小時進食飲食,一樣要注重營養素比例均衡(這點最重要)。6、仍要搭配適合的運動與正確的睡眠習慣。
【提升保護力情報】白蘭氏《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大公開
每年的8月1日至8月7日為「國際母乳週」,今年以「為了更健康的地球支持母乳哺育(Support breastfeeding for a healthier planet.)」為主題,哺餵母乳除了為寶寶帶來健康,更能為地球永續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長期支持母乳哺育的百年品牌白蘭氏,連續多年以實際行動響應國際母乳週,除支持母乳哺育媽媽的營養照護,更重視媽媽們在母乳哺育期間的身心質量,特發表《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哺乳媽媽壓力值超出負荷,恐陷入「追奶疲勞」,主要壓力來源除了奶量過少、身體不適外,日常生活作息因哺乳或集乳被影響更是名列前茅!顯示母乳哺育不能只關心寶寶的營養照護,更該照顧到媽媽的體力與保護力,增加母體的健康補給,才能真正提升母乳的質量。為了支持哺乳媽媽,白蘭氏今年首度攜手月芽養生月子餐,免費提供大台北地區及桃園地區的產後媽媽們,一天一罐白蘭氏雙認證鷄精,為哺乳媽媽補充營養,調節保護力並提升體力,讓媽媽安心追奶的同時,也為寶寶健康加分。超過6成產後媽媽月子期間追奶觀念改變 透過營養補充品提升母乳質量 研究證實能提升母乳品質的白蘭氏雙認證鷄精是優選之一。哺乳媽媽一旦追奶不及、身心失衡,將成惡性循環為響應今年國際母乳週主題,白蘭氏透過線上調研方式,針對百位媽咪進行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若媽媽們的壓力來源被忽視,恐將對身心造成連鎖效應,有高達91%的哺乳媽媽在面臨壓力的同時,睡眠品質也同步受到影響,引發其他身體不適症狀。61.3%的哺乳媽媽表示,壓力會造成心情低落進而影響奶量,奶量一旦不足,身心再度失衡,形成惡性循環。宏其婦幼醫院醫療副院長許淳森指出:「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上皮生長因子』及『轉化生長因子-β2』等豐富的健康因子,不僅有助於增加寶寶身體保護力,更能有效提升寶寶的營養吸收和轉換率,在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許淳森副院長進一步強調:「哺乳媽媽若是體力下滑,將影響自身保護力,進而降低持續母乳哺育的意願,更可能影響母乳營養價值。」白蘭氏鷄精除擁有抗疲勞認證外,更為國內唯一獲得免疫調節認證的雙認證鷄精,累積超過50篇國際科學論文實證,能促進免疫細胞增生,提升身體保護力,幫助媽媽降低疲勞、舒緩壓力。在母乳品質上,也經臺北醫學大學的臨床研究實證,有助提高母乳當中「乳鐵蛋白」、「上皮生長因子」及「轉化生長因子-β2」健康因子含量,為母乳升值,也讓寶寶健康加值。關鍵時刻 白蘭氏鷄精雙認證 共同守護媽媽及寶寶健康近來,健康保健意識抬頭,根據GoogleTrend搜尋趨勢顯示,「提升、增強防護力飲食」的討論熱度竄升近兩倍,白蘭氏《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也發現,除勤洗手、戴口罩及減少外出外,有44.5%的哺乳媽媽以維持規律作息及保持良好運動習慣來提升身體保護力,另有40.5%的哺乳媽媽透過補充營養保健品來提升身體保護力,守護自己及孩子的健康。對此,宋明樺營養師表示:「此時,更應注重母乳營養價值以及媽媽寶寶的健康,1歲以下的孩子身體保護力僅有大人的6-7成,透過攝取母乳中富含黃金營養成分,可強化寶寶的第一道防線,有效提升寶寶身體保護力。」而哺乳媽媽除均衡飲食,維持良好作息外,宋明樺營養師也建議,哺乳媽媽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E、薑黃等抗氧化的營養成分,因母乳中的主要營養來源為媽媽的飲食,因此推薦哺乳媽媽可透過日飲鷄精、或以鷄精搭配日常飲食的方式,幫助提升乳汁中營養成分。傳統追奶觀念翻轉 白蘭氏攜手月芽養生月子餐響應國際母乳週 助媽媽追奶無負擔白蘭氏《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也特別針對身處黃金哺乳期的月子媽媽們調查奶量問題,在產後月子期間,有約半數媽媽曾有奶量不足的問題,其中近9成的媽媽仍採取傳統攝取發奶食物的方式來追奶,但調查結果也顯示,有65.3%的媽媽們會透過營養補充品來追奶,高於選擇食補的53.4%,顯示媽媽們對於傳統大量食補提升奶量的觀念已逐漸轉變。對此,許淳森副院長也提醒,傳統產後大量進補的方式對追奶未必有益,可能攝取過高的熱量與膽固醇,進而引發其他健康危機。為幫助黃金追奶期的哺乳媽媽安心追奶,白蘭氏特與月芽養生月子餐合作,共同響應國際母乳週,免費提供一周、每日一罐白蘭氏鷄精給做月子的產後媽媽們,讓媽媽與寶寶一起獲得關鍵營養。白蘭氏打造多元產品線呵護女性 萃鷄精系列滿足孕哺媽咪養生需求。養生保養莫忽視! 白蘭氏全方位守護哺乳媽媽 滿足不同階段需求針對不同階段需求的媽媽們,白蘭氏更打造了多元產品線,推出低鈉、零脂肪、零膽固醇、且無人工添加物的健康食補品,讓媽媽們在提升母乳質量的同時,也能兼顧滿足滋養需求與美妍調理,,今年甫推出專為孕哺媽咪貼心設計的-「白蘭氏萃鷄精—孕哺滋養菁萃」,全方位守護孕哺媽咪,從備孕-懷孕-哺乳期間攝取關鍵養分,兼顧寶寶健康,獨家採用添加Omega3、葉酸成分的專用飼料,強化鷄隻與鷄肉營養,確保媽媽與寶寶都吸收到最精華的孕哺養分。白蘭氏將持續以實際行動關懷及照顧所有女性及孕哺媽媽,也期盼拋磚引玉呼籲各界持續支持母乳哺育,創造更友善的環境,同時改善哺乳媽媽生活中的困境,提高母乳哺育率,為地球創造更永續的未來。白蘭氏《2020哺乳媽媽壓力大調查》調研單位:中華全球市場調查 Asnwer Global Marketing Research http://www.answer-global.com調研形式:線上調查受訪對象:100名擁有母乳哺育經驗的媽媽,包含57名正在哺乳中的媽媽以及43名過去一年內曾經哺乳過的媽媽。
女大生連續5天餐餐嗑沙拉「掛急診」 營養師見配料傻了
夏日炎炎正好眠,其實夏天也是最好減重時機,不過選錯方式減重嚴重可能必須就診,有一名女大生想要減重又不想花大錢,於是每天三餐DIY生菜沙拉,大量生菜搭配番茄、水煮蛋,胃口不錯的她每餐能吃下一大盆,認為營養又消暑,未料第5天半夜竟肚子痛到掛急診!營養師宋明樺就表示,這名女大生身高160公分、體重75公斤,減肥只能選「最經濟實惠」的方法,於是挑選熱量極低、又適合夏天食用的生菜沙拉當三餐,她以生菜當作基底,並搭配大量番茄、水煮蛋,還加黑胡椒、鹽巴和少許食用油調味,女大生本身胃口不錯,每餐都能吃下一大盆,卻也漸漸埋下了未爆彈。這名女大生剛吃完第1、2餐時,出現消化不良症狀,她誤以為是過去蔬菜量攝取不足,如今卻瞬間爆量導致腸胃不適。當來到第3天時,她胃部開始感覺疼痛,排便也變得卡卡不順,起先還以為便秘肚子痛而不以為意,直到沙拉減重邁入第5天,當天晚餐過後肚子爆痛,忍受不住疼痛的她最後只好在半夜掛急診。女大生三餐吃生菜沙拉,內含生番茄和水煮蛋,會形成「鞣酸蛋白」吃下肚難消化,出現腹痛、腹脹症狀。(圖/Pixabay)女大生透過「生菜沙拉減重法」,5天下來的確瘦了2公斤,但她掛急診後證實出現腸胃痙攣症狀、甚至有嚴重消化不良的情形。宋明樺表示,女大生三餐都這樣吃,主因在於生番茄含有大量鞣酸,與水煮蛋中的蛋白質形成「鞣酸蛋白」本身為不可溶物質,因此吃下肚有如凝固體難以消化。一般人在正常食用下雖也會產生,但狀況不明顯,女大生三餐大量食用,才會出現腹痛、腹脹的症狀,不過這樣的案例不常發生。宋明樺建議想要吃生菜沙拉減重,千萬不要餐餐吃,而是選在晚上吃最好,由於起床代謝較差,得靠著豐富的早餐喚起身體,因此早餐要攝取熱食,補充澱粉、蛋白質,吃得太隨便或是不吃都不利於體重控制。另外,常見水果如蘋果、葡萄、柿子、芭樂、青香蕉皆屬於鞣酸較高的水果,且鞣酸含量多寡與水果生熟度成正比,「水果越生鞣酸含量約高,越熟含量則越低」;若本身屬於腸胃較虛弱者,常在「鞣酸+蛋白質」的搭配下出現消化不良,建議餐後2小時候再攝取以上水果,若是要搭配水果,宋明樺推薦,可攝取含有水果酵素的奇異果或是鳳梨都是很棒的選擇。
選對早餐更有抵抗力 簡單伸展促進循環
年後開工,工作操勞及飲食不正常,再加上武漢肺炎、流感疫情的侵襲,更容易造成體內健康失衡,營養師宋明樺特別提到:「『吃得好』及『吃得對』,才能讓身體更有免疫力。」而選對早餐讓身體開機很重要,選擇食物中含有維生素A、C、D、E、葉酸、鋅、鎂及Omga3的食物,就能有效提升免疫力。以早餐來說,宋明樺建議可選擇鮪魚蛋吐司,而有健身習慣的民眾則可選擇烤地瓜加茶葉蛋,正在減重者則建議選用鮭魚飯糰加生菜沙拉,此外,中、晚餐盡量食用原型食物,像是豆製品、蔬菜、水果及全榖雜糧類等,都是增加免疫力的優選。營養師宋明樺也表示,除了營養均衡外,適時補充具免疫調節功能的保健飲品,能達到事半功倍守護效果。除了飲食均衡,運動也能促進身體機能循環、增加新陳代謝,從而增加免疫力,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建議,每天花五分鐘進行2~3次的簡單的伸展運動,可透過輕鬆上肢擺動、全身抖動及前後湧動,隨時都方便伸展一下,有效活化體內機能,對抗健康威脅更有力。
吃一頓早餐就飆破700大卡 營養師曝3大地雷套餐
台灣人吃早餐的選擇百百種,三明治、漢堡再加上一杯奶茶可說是隨處可得,而日前就有營養師宋明樺在節目《醫師好辣》指出,國人一般常吃的早餐藏著熱量地雷,這3種組合一餐就飆破700大卡,讓脂肪光速增加,熱量遠遠超乎想像。營養師宋明樺分享最常見的3大地雷早餐,第一組就是菠蘿麵包+蔬果汁,她解釋,麵包屬於精緻澱粉,成分當中含了很多糖,沒有蛋白質,一般人因為外食,常直覺性想倚賴蔬果汁補充纖維,但其實營養早被破壞,這一組就有785大卡;第二組是豬排漢堡+含糖紅茶,熱量就高達660大卡,如果飲料換成奶茶,熱量就會更高;第三組是煎餃10顆+含糖豆漿,不只煎餃,油條、蘿蔔糕、台式飯糰等都是高油脂食物,油脂碰上澱粉就會產生胰島素,而胰島素就是合成脂肪的關鍵。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早餐中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質的比例分別為「5:3:2」。(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 宋明樺表示,早餐距離前一天晚餐時間很久,如果一下子吃下太多糖分,血糖就會飆高,胰島素大量分泌,就會加速脂肪生成。而西式早餐很多都有加工肉製品,火腿、熱狗、培根等等,不只熱量高,對身體本身就有不良影響。此外,腸胃科醫師蕭敦仁也表示,碳水化合物的飽足感約可維持2至4小時、蛋白質是3至5小時,有油脂的話就可延長到4至6小時,因此營養必須均衡,才能有效延長飽足感,只吃單一食物反而容易餓,熱量會攝取過高。最後,營養師也教大家如何在便利商店找到健康早餐,例如地瓜、不加熱的飯糰、玉米,油脂類則可以從無調味的堅果中攝取,蛋白質則是茶葉蛋、無糖豆漿、雞胸肉等等,以上3種組合約為400大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