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法
」力促安樂死合法化 前法務部長:台灣早晚要面對
近來受作家瓊瑤事件影響,安樂死能否合法,再掀爭議。曾任法務部長的亞洲大學講座教授邱太三直言,「安樂死」攸關家庭結構改變,是台灣早晚要面對的問題,他在擔任法務部長時就曾私下與衛福部官員討論此議題,最近也曾向衛福部長邱泰源提出建言。電視主播傅達仁癌末時選擇到瑞士安樂死,最近翩然而去的作家瓊瑤也曾表態支持安樂死,但各界仍有不同見解。邱太三說,現在社會兩代親情趨於薄弱,更不用說三代情感,即使夫妻遇到另一半生病,照顧問題也會是考驗。邱太三說,前立委江綺雯提「緩和醫療」時,他對安樂死議題就有想法;任法務部長時,曾與衛福部官員提過安樂死合法問題,並建議可由法務部提出相關法律支持,但台灣社會仍未正視此問題。他估算,未來約有8成至9成台灣人要面臨是否安樂死的選擇,但社會上少數道德情懷高的人一定反對。他認為,在生命尊嚴被折磨的過程中,多數人應該擁有選擇權。國民黨台中市議員楊大鋐支持安樂死合法化,但前提是當事者在有自我意識下,可以選擇接受安寧照護或安樂死,除非當事人是腦死或無意識,否則不應由子女為他決定。民進黨台中市議員周永鴻認為,台灣應研擬法案政策,讓每個人可選擇是否要尊嚴的離開。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活得久也應該活得有品質,安樂死必須要有完整的法律和流程才能執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腫瘤科主任巫康熙雖「不反對」安樂死,但必須在「成人、意識清楚、自己決定」前提,以及成立委員會,討論後獲得共識,謹慎執行,否則恐有自殺、殺人疑慮。他強調,安寧療法、預立醫囑和安樂死並不相同,許多末期病患活著只剩痛,他看過太多這樣的病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周希諴則持反對態度,他強調,安樂死是主動結束生命,並非簡單一個概念就能執行,目前法律並不完備;生命的結束不可逆,透過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法》簽訂預立醫囑,仍可在生命末期以非積極治療善終。邱太三直言,安樂死最關鍵在於政治面,要看政府與立法院如何看待,立法過程一定會面臨許多問題,即使合法化,部分醫師未必願意執行安樂死。社會若有共識,就必須成立第三方獨立機關,後續有許多配套問題待解決。(愛護生命 安心專線1925)
不是一群人等死、沒有消極治療! 「安寧病房」跟你想的不一樣
許多人認為接受「安寧療法」就是放棄治療,並將入住安寧病房與「等死」畫上等號。不過,柳營奇美醫院安寧緩和病房護理長楊雪玲表示,安寧病房並不是放棄治療,反而是積極的做症狀控制,希望病人能走出醫院回到家中。什麼是「安寧療法」? 哪些病人適用?民眾對於「安寧療法」常有很多誤解,首先「名稱」就是需要先行釐清的部分。楊雪玲護理長提到,現在其實沒有「安寧療法」這樣的稱呼,而是「安寧療護」,它關係到所謂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法》。由於醫療有其限制,即使用了最新的治療方法,患者也有可能無法獲得治療效果只徒增痛苦,因此安寧療護就是以這群病患所設立的。衛福部公告的適用對象包含:癌症末期病人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主要診斷為下列疾病,且已進入末期狀態者: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末期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MDS)末期衰弱老人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第1項第2款至第5款所列臨床條件者罕見疾病或其他預估生命受限者安寧病房≠安養機構 積極急性控制、返家居家安寧另外,許多人會以為安寧病房就和安養機構一樣,但楊雪玲護理長強調,安寧病房並不是單純的養護機構,它和安養機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安養機構主要是「慢性」長期照顧,但安寧病房其實是做「急性」症狀處理,和入住其他病房一樣是處於住院的狀態。因此和其他病房一樣,病人有可能會病逝離去,但讓病患出院返家也是安寧病房的目標之一。楊雪玲護理長強調,安寧療護在家其實也可以做,這也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所以安寧療護中會有居家安寧團隊加入,當病人症狀控制後,可以返家做居家安寧,依團隊教導的知識、技能,急性症狀在家也能進行控制。楊雪玲護理長再次強調,安寧並不是等死、放棄治療,其實入住安寧病房前都會填「安寧住院療護同意書」,裡面就有明確表示所有的身心靈治療都會在安寧病房中發生,唯一不會發生的只有「化學治療」,所以也沒有所謂的消極治療,所有的治療都是積極治療,積極控制患者的疼痛、急性症狀讓他們能夠返家。一般病房VS.安寧病房 照顧、治療有哪些不同?不過,楊雪玲護理長表示,一般病房的醫療團隊跟安寧團隊之間,在照顧、治療上確實會有點不一樣,第一,在安寧團隊照護中,不再是以藥物為主,反而會多一層「輔助性療法」的介入,以水腫為例,團隊會教導家屬如何透過精油、按摩等來消除。第二,安寧療護會希望家屬一起參與照顧。楊雪玲護理長提到,家屬的陪伴很重要,不過臨床上常常說要陪伴,但要怎麼做家屬並不清楚,在這部分安寧療護的護理師、社工、心理師及靈性關懷者等,會帶領家人一起照顧、參與,營造一個能與家人互動、彼此感謝的氛圍,促進生活品質、提升身心靈安適。第三,安寧療護不只是照顧病人,整個家庭都涵蓋在照護核心中。楊雪玲護理長表示,像病人病逝離去後,雖然家屬離開了安寧病房,但在死亡這件事的處理上其實還是帶著失落、哀傷,病房會有所謂的「哀傷撫慰」,在病人住院期間會先找出高哀傷族群,團隊會延續照顧家屬直到病人離開後一年。安寧療護是致力於幫助末期病人,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和關懷的專業醫療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哀傷撫慰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團隊對病人提供支持、減輕痛苦與焦慮,使病人在此階段感受愛與被愛,同時也對其家人和照護者提供情感支持與安慰,持續不斷傾聽、溝通,並適時轉介及追蹤高哀傷族群。團隊不只會在病人住院期間給予家屬支持、關懷,在患者病逝後也會持續關懷、追蹤情緒反應,或透過追思活動讓家屬能互相連結、陪伴、鼓勵。楊雪玲護理長提到,許多醫院都持續努力在做「哀傷撫慰」,不希望家屬無法走出憂鬱、哀傷,或是因為對死亡的無助、害怕、不捨到後來變成長照悲歌。雖然過去常常會有「安寧就是等死」的汙名化標籤,但現在民風已經漸漸打開,也漸漸有更多人了解其實安寧療護在做的是不要延長受苦的時間,增進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全人的角度來照顧有末期照護需求的病人。希望民眾能更了解安寧療護、拋開誤解,選擇對自己、家人最適合的方式走完最後一哩路。
「無止境的燒錢」與「做完想做的事」 40歲絕症患者大嘆「窮人好像不能生病」
近日有網友在FB社團上發文,表示自己已經身染絕症,如果不治療的話只剩下1年的壽命,詢問許多網友在「無止境的燒錢」與「做完想做的事」該如何選擇,甚至大嘆「窮人好像不能生病」。這篇文章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也有不少網友出言安慰發文的網友。最後,這名網友表示「決定出院去環島,把相見的人見一見,就安寧療法好了。」近日有網友在FB社團「爆廢公社公開版」發文,內容中表示自己現在40歲,但是卻被診斷出絕症,自費的標靶藥物目前一天一萬,必需無止盡的服用,如果不治療的話,預估自己只有一年的壽命,他甚至為此歎言「窮人好像不能生病」,也詢問其他網友,在「無止境的燒錢」與「做完想做的事」會如何選擇。不少網友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鼓勵該名網友,而也有其他網友留言表示「把握時間的當下,好好放鬆」、「 不論治不治療都要開心珍惜渡過每一天,祝你能夠會有奇蹟順利康復」、「去看看想去的地方 做做想做的事」、「朋友加油 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做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治療還是珍惜最後的時光,做了決定就努力把它做得不留遺憾」。而在之後,該名網友透過編輯的方式,更加詳細的敘述自己的狀況,他表示自己目前正在住院檢查中,已經是癌症第四期,抗癌已經兩年多,曾復發兩次、骨髓穿刺六次、一次3.6萬的正子四次、每三個月一次電腦斷層、大化療15次、標靶療程一次六劑、自體幹細胞移植一次,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半年後又再復發。該名網友表示自己目前尚未婚配、父母雖然健在但是有退休月俸可以使用,房子是自己的,存款還有幾十萬元,自嘲「如果白髮人送黑髮人是大不孝,那把家裡拖到負債應該是更不孝吧!」而對於先前詢問的問題,該名網友後來決定去環島,把想見的人見一見,真有事情時就選擇安寧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