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態
」去壽山別亂餵獼猴!違反最高開罰1萬元 檢舉人可分20%獎勵金
高雄市壽山動物園和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長期合作宣導如何與獼猴當好鄰居,今年暑假首度將宣導範圍擴大至園區外停車場、公車站等熱點。除透過柔性宣導人猴守則,高市觀光局也提醒,民眾切勿隨意餵食獼猴,違者依法可處新台幣5000至1萬元罰鍰,檢舉者經查證屬實也可獲罰鍰20%做為獎勵金。高市觀光局長高閔琳表示,壽山是獼猴原生棲地,這些可愛鄰居更是高雄在地族群之一,遊客只要遵守食物不露白原則,就能安心遊園並感受壽山這獨特的人猴共存風景。高閔琳進一步提醒與獼猴互動機制,如民眾手上持有塑膠袋、紙袋等物品,易造成獼猴誤解為食物容器,進而主動接近人類;為此,動物園推出「防猴包」租借服務,遊客可持證件至服務中心租用帆布材質的束口袋,將物品全部裝妥後再安心遊園。園區內特別設置了防猴垃圾桶,採用密閉式設計,有效防止獼猴翻找垃圾,不僅保護環境,也能避免獼猴誤食有害物質。此外,園區內位於兒童牧場旁的「啵得廚房」,將戶外用餐區利用擴張網包覆,遊客隔著籠網與獼猴對視,也成為園區內的一項特殊風景。壽山動物園長期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合作,除於園區內外設置多面獼猴教育看板,今年暑假由協會出動志工,於動物園停車場、公車站等熱點一一勸導遊客收妥物品,大幅降低人猴衝突。壽山動物園再次呼籲,「不接觸、不餵食、不干擾」是應對台灣獼猴最基礎準則,市府已將鼓山區列為禁止接觸及餵食獼猴場域,違反者將由市府農業局祭出罰則,依「高雄市野生動物保育自治條例」處新台幣5000至1萬元罰鍰。另提供檢舉制度,經主管機關查證屬實並處以罰鍰者,可有罰鍰金額20%的獎勵金,邀請民眾共同檢舉違法餵食,共同守護生態,通報電話為1999、07-7106950。更多動物資訊請上壽山動物園臉書粉絲團查詢。
棘冠海星侵東沙珊瑚礁 內政部組「斬棘隊」突圍
肆虐大堡礁、日本沖繩及南海周邊國家等地的「棘冠海星」,近年入侵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為維護當地珊瑚生態,內政部18日集結全台潛水好手組成「東沙突棘隊」,將前往移除棘冠海星,預計下半年將會再進行10個梯次清除作業,希望能成功控制棘冠海星數量,守護海洋生態。內政部長劉世芳昨(18)日出席在高雄展覽館一樓西廳舉辦的「『東沙突棘隊』成立誓師大會」。劉部長提到,棘冠海星入侵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為爭取珊瑚生存機會,召集守護珊瑚的勇士完成誓師儀式,未來將前往東沙環礁現場移除棘冠海星,目前下半年預計會再進行10個梯次清除作業,每梯次為期一週。本次行動是跨部會合作,國防部、海委會、農業部支援,並借重中央研究院、台灣珊瑚礁學會、國立中山大學的專業,還有全臺潛水高手共同出擊,相信眾志成城的力量可以有效搶救東沙珊瑚,還海洋一片璀璨光景。劉世芳表示,棘冠海星成體以珊瑚蟲為食,是生態系中的一份子,在海洋生態穩定平衡的時候並不會造成危害。然而因為氣候、污染、幼體食物增加及天敵減少等因素,造成棘冠海星族群大量增加時,即可能因大量啃食珊瑚而導致珊瑚礁生態的崩解。此時必須透過人為介入,抑制棘冠海星族群,同時持續監測海洋環境,才能有效保護珍貴的珊瑚生態。近年來海管處持續監測東沙棘冠海星數量,今年6月,在中研院鄭明修執行長研究團隊協助下,確認其分布熱區達到每100平方公尺達到20~30隻,隨即內政部立即策劃應對,大力推動「東沙突棘隊」行動的進程。當7月10日發出徵集全臺潛水好手的訊息後,11天之內就收到436位報名,也已經在7月30日公布「東沙突棘隊」102位志工名單;另外,也特別邀請NGO、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東沙研究站,以及國家公園的潛水好手等計39位,共同組成141位的「東沙突棘隊」!從這個優秀的團隊中,可以看到臺灣擁有多元的海洋人才,以及國人守護生態的熱誠與決心。劉世芳指出,近年來棘冠海星肆掠全球珊瑚礁,澳洲大堡礁、日本沖繩及南海周邊國家都已深受其害。而今,臺灣海域也受到威脅。雖然學界尚在釐清棘冠海星大爆發的原因,以密集的人力清除作業雖然只能治標,但卻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方式。「東沙突棘隊」特別選取棘冠海星的天敵「大法螺」作為精神象徵,也是本次活動頒授的重要信物。希望「東沙突棘隊」的每一位勇士都有如大海螺一般,能成功控制棘冠海星數量,守護海洋生態。
台中市龍井區鷺山段環境清理行動!檢警環攜手守護生態,保障水質安全
去年11月初,台中市龍井區鷺山段的一處土地被發現棄置了含有戴奧辛等有害物質的集塵灰和廢棄土石。台中市政府環保局立即行動,啟動了「檢警環查緝環保犯罪聯合小組」,並通報台中地檢署指揮偵辦。同時,要求該地的產源端和土地所有人立即使用帆布覆蓋集塵灰,以免土壤再次受到雨水的污染。經過檢察官的諮詢,環保局於113年4月3日完成了集塵灰和廢棄土石的清理作業,總計清理了60.53噸廢棄物,並將其運送至合法的廢棄物處理場所。環保局與檢察官共同進行了兩次開挖,並要求產源端和土地所有人先行使用帆布覆蓋集塵灰,以防止二次污染。(圖片提供/台中市環保局)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指出,去年11月27日,環保局與檢察官共同進行了兩次開挖,並要求產源端和土地所有人先行使用帆布覆蓋集塵灰,以防止二次污染。在開挖過程中,還發現了不明黑色粉末,立即將其送驗。結果顯示,粉末中的重金屬和戴奧辛超標。為了確保水質安全,立即在附近的2處民井和學校進行了地下水採樣監測,初步檢測結果未超出污染監測標準。初步測試因重金屬和戴奧辛超標,於2處民井和學校進行了地下水採樣監測,初步檢測結果未超出污染監測標準。(圖片提供/台中市環保局)環保局表示,經諮詢承辦檢察官,已經無需保留證物,並於113年4月1日召集產生集塵灰的業者及合法清除、處理機構進行現場會勘,要求自4月2日起進行廢棄物和廢棄土石的清理。清理期間,環保局採取了全程錄影監控及押車。4月10日再次取樣,水質仍未超出污染監測標準,未來將持續監控,以維護當地環境品質及居民用水安全。(圖片提供/台中市環保局)陳局長補充道,即使是在清明節假期,環保局的同仁也未休假,於4月3日完成了含戴奧辛的集塵灰和廢棄土石的清理,總計60.53噸,並將其運送至合法的廢棄物處理場所。4月10日再次取樣,水質仍未超出污染監測標準,未來將持續監控,以維護當地環境品質。他特別感謝台中地檢署偵辦溯源並責令產源端業者配合清理,讓海線居民在清明連假前能恢復一個乾淨的生態環境。環保局長陳宏益補充道,環保局的同仁未休清明連假,完成了60.53噸含戴奧辛的集塵灰和廢棄土石的清理,十分感謝同仁辛勞。(圖片提供/台中市環保局)為了確保民眾用水品質,環保局已至周邊進行訪查,發現棄置點周邊200公尺內無住戶,下游處住戶多使用自來水。環保局還將於場區內設置地下水井及下游處兩處民井,進行地下水定期監測。待地下水井檢測報告出爐後,環保局將於龍井區公所召開說明會,邀集當地民意代表及鄰近區域民眾,以解除民眾疑慮。為了確保民眾用水品質,環保局已至周邊進行訪查,並進行地下水定期監測,待檢測報告出爐後,將於龍井區公所召開說明會,以解除民眾疑慮。(圖片提供/台中市環保局)環保局提到,目前廢棄物已清理完成,將再次針對鄰近的湧泉區、下游民井進行地下水水質檢測,並採樣掩埋區土壤,以確保當地環境品質。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全臺13位典範農友現身分享、盼更多農友加入友善耕作
2022年第一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選拔活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甄選類別分為「生產操作」、「生態營造」、「土壤碳匯」三大領域。歷經三個月的書面審查、現地評選等階段,遴選出13位典範農友,於11月22日舉辦頒獎典禮,並邀請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共同與會。綠色保育標章旨在促使農業活動兼顧生計與保育的永續發展,在12年間,陪伴農友們累積了許多友善農耕的作法,此次也會將獲獎農友的耕作特色與經驗集結成冊,期盼進一步帶動農友間的經驗交流與技術提升,鼓勵更多人加入綠色保育的行列,也讓大眾認識綠色保育標章產品「人與環境共好」的珍貴價值。第一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頒獎活動現場,同時也以綠色保育食材製作精緻的綠保饗宴,期望大眾支持綠保食材(圖/農委會林務局提供)首屆「大腳印獎」獎項突顯出友善農業耕作特色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透過綠色保育標章的推動,藉由農友對土壤的友善作為,展現農業在生態上的貢獻,也為農友帶來生產外的鼓勵。綠色保育標章的圖案設計主軸為「田裡有腳印」,彰顯人與動物共享一塊田的精神,也是農友們的用心所在。「大腳印獎」即是遴選出默默耕耘、守護大地的典範農友,加以表揚、鼓勵,讓社會大眾更能看見綠保農友守護生態的用心。第一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選拔活動,11月22日舉辦頒獎典禮,匯集全臺13位獲獎者,分享並交流友善農耕經驗與技巧,期望帶動更多農友加入(圖/農委會林務局提供)每一位符合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友,必須在不影響田間生物的棲息和農田附近的自然生態下耕作,除了不施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及除草劑,更積極營造動物的棲地,守護田間的物種與生物多樣性。因此,首屆「大腳印獎」分為三個獎項:「生產操作組」重視土壤、病蟲草的田間管理技術與生產銷售的收益;「生態營造組」則著重在棲地營造與農田生態服務的價值;「年度特別獎」則是以國際聚焦的碳中和議題,特別設立「土壤碳匯組」。期望透過三大面向,呈現綠色保育對生產、生態、環境議題的價值與貢獻。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特別製作「2022綠色保育大腳印農友精選特集」,收錄本屆獲獎及入選者共16位農友的田間風光,以及耕作特色與經驗,輔以評選委員的講評說明,將於慈心基金會官網上架與大家分享,也期待有更多農友加入綠色保育的行列。第一屆榮獲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土壤碳匯組」特別獎的農友顏明川分享農場土地透過鋪覆蓋物、少翻耕來增加有機質,維持土壤固碳功能(圖/農委會林務局提供)設立年度特別獎,鼓勵農友關注並投入「土壤碳匯」本屆榮獲「土壤碳匯組」特別獎的農友顏明川、鄧秋美夫婦,透過鋪覆蓋物、少翻耕來改善土壤、增加有機質,維持土壤固碳功能。同時考量碳足跡,自製堆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積極作為,讓農田土壤的碳匯能力持續累積。林務局表示,近年極端氣候加劇,從去年的大旱到今年的大雨,對農業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而因應氣候變遷的根本之道,是從源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蔡英文總統在2021年宣示台灣將推動2050淨零排放,農委會隨即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顯示農業部門對於氣候變遷政策的高度重視。慈心基金會關注農田生態系以外,更在2021年加入千分之四倡議聯盟,更著力宣導土壤碳匯的重要性,也提供農友施作建議,並邀請農友進行試驗,期望能夠藉由農友們的參與,累積更充足的資料與經驗,進而推廣土壤碳匯的農耕技術。因此,首屆「大腳印獎」的年度特別獎以「土壤碳匯」為主題,期望農友關注並投入土壤碳匯的操作,一同為地球環境做出貢獻。第一屆榮獲綠色保育「大腳印獎-生態營造組」獲獎者大合照(圖/農委會林務局提供)綠色保育重視生物多樣性與土壤健康,原本即有利於固碳,在此基礎之上,慈心基金會建議農友做重點調整,積極採取增進土壤碳匯的措施。包含:以不耕犁或少耕犁的方式耕作,來避免土壤壓實;用草生栽培的方式或以覆蓋物保護田區,減少土壤裸露;施用堆肥、有機肥、稻草、落葉等方式增進有機質。再配合定期觀察、記錄與採土檢驗,以明確的固碳操作方式,讓更多二氧化碳轉為土壤有機質,來增進土壤碳匯的效益。長期支持綠色保育標章商品的有機通路里仁公司董事長李妙玲感謝農友的用心與堅持(圖/農委會林務局提供)以綠色消費共同守護田裡的大小腳印截至2022年10月底止,全台共有459位農友取得綠色保育標章,通過面積逾742公頃,保育物種達到42種,棲地保育已有263件,綠色保育理念於全台遍地開花。「每一次消費,你都在選擇你想要的世界樣貌」,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產品可於全台里仁門市及部分家樂福、全聯門市,或是天天里仁、直接跟農夫買等電商平台選購,希望透過「大腳印獎」的舉辦,使消費者有更多機會隨著農友的大腳印,守護田間野生動物的小腳印,陪伴臺灣生態環境復甦。
高大樹木也怕他!除「綠癌」賺現金 屏林管處推小花蔓澤蘭快閃收購無上限
小花蔓澤蘭是世界百大入侵種,對本土生物危害極大,高大樹木如被攀附覆蓋,即無法行光合作用而致死,在自然界有「綠癌」稱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為了「除癌」,20日開始推出8場次「拔蔓拚現金」快閃收購,移除每公斤小花蔓澤蘭就可得到5元獎勵,金額更是「無上限」,鼓勵民眾相揪除蔓,齊力守護生態環境。屏東林管處表示,小花蔓澤蘭的葉子為愛心型,外型酷似狐狸,開花結果期在每年10月至隔年2月,故在9月前是移除綠癌「小花蔓澤蘭」的最適期,趁著還未開花前儘早拔除、斬草除根,否則等到種子成熟隨風飄散到處「旅行」,可能造成下一波的擴散,演變成難以收拾的慘局。屏東林管處表示,小花蔓澤蘭外型酷似綠色愛心的狐狸,長得好看可不好惹!應要趁開花播種前盡早移除。(圖/翻攝自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臉書)據了解,被稱為「綠癌」的小花蔓澤蘭是世界百大入侵種,主要分佈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廢耕農地、果園、山坡地等,偏好生長在溼度高且陽光充足開闊地環境,強勢的無性繁殖力,斷落莖節落入土中能再次長出不定芽生成新的植株,就算是高大樹木,一旦被小花蔓澤蘭攀附覆蓋,即無法行光合作用而致死,嚴重危害本土植物生長。「拔蔓拚現金」活動分別在高雄及屏東均設有快閃收購任務點。(圖/翻攝自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臉書)屏東林管處為鼓勵民眾關心生態就近「除蔓」,將在高屏地區辦理8場小花蔓澤蘭(含香澤蘭)快閃收購任務「拔蔓拚現金」,首場收購點為7月20日在屏東縣滿州鄉公所、再來分別為7/27牡丹鄉公所、8/5來義鄉古樓村停車場,及8/8新埤鄉建功社區活動中心;高雄首場是8/9內門區景義國小、8/11旗山區圓富里社區發展協會、8/15六龜區中興里社區活動中心,最後場次是8/22龍興里辦公室,快閃收購時段為上午10時至12時,詳細時間地點可至屏東林管處臉書粉專查詢。屏東林管處指出,除蔓全年收購不分季節,每公斤5元,每袋植體需占8成以上且去除袋內石塊等重物,收購數量及現金發放均無上限,民眾若發現小花蔓澤蘭蹤跡,隨時都可拔除並交由該處旗山、六龜、潮州、恆春工作站辦理收購,除蔓相關疑問,則可在上班時間撥打電話洽詢。
台灣中油營造小燕鷗棲地 自然繁殖率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
台灣中油公司與桃園市政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3年前開始在桃園沿海地區營造保育類野生動物小燕鷗棲地,吸引越來越多小燕鷗築巢繁殖,自然繁殖率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今(20)日台灣中油在桃園市竹圍漁港舉辦「111年度小燕鷗繁殖成果發表會」,再次宣示守護生態的決心。小燕鷗為二級保育鳥類,每年4月會北返到台灣,並於5至7月間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是唯一在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依往年桃園過境及繁殖紀錄,每年平均約150隻出現,近3年最高200隻左右,今年根據桃園市野鳥學會調查,截至6月初,竹圍漁港約觀察到150隻成鳥。小燕鷗為二級保育鳥類,每年4月會北返到台灣,是唯一在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圖/中油提供)為信守三接環評承諾,台灣中油從108年開始與桃園市政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在桃園海岸進行小燕鷗繁殖棲地營造工作,營造地點包括竹圍漁港、白玉海岸、大潭海岸及許厝港國家溼地,共設置4個繁殖棲地,並於各營造地點進行繁殖監測調查。由於白玉海岸及竹圍漁港北堤等營造區土地非台灣中油所有,因此初期費了一番努力且經多方協調後逐步達成共識,展開營造工作,才讓竹圍漁港棲地營造規模日益擴大,越來越多小燕鷗在此落地築巢。桃園鳥會及八德大伙房書院小朋友布置假鳥及庇護瓦。(圖/中油提供)營造棲地過程包括在竹圍漁港北堤整地並搭建圍籬,再配合布設假鳥及庇護瓦以減少小燕鷗受到野生動物及人類行為的干擾,安心繁衍下一代。這些棲地的小燕鷗繁殖成功率,從原本自然繁殖率不足三成,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109年竹圍漁港棲地甚至達到九成繁殖成功率,營造及繁殖成效可說相當成功。董事長李順欽再次宣示台灣中油保育小燕鷗等生態的決心,他表示,未來台灣中油將繼續與各界合作,持續推動小燕鷗的棲地營造工作,盤點小燕鷗築巢數量並監測其孵化率,讓竹圍漁港成為小燕鷗的第二個家,也願提供各單位共同推動保育的參考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維護及復育三接周邊生態環境,達成生態永續與經濟進步雙贏的願景。
會動的千元大鈔!世界瀕危「帝雉」復育有成 數量突破1萬隻
千元大鈔背面的「帝雉」,分布於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是本島特有的長尾雉屬鳥類,不過被列為世界瀕危動物之一,相關單位經過30年積極復育之下,牠身邊的父老兄妹親朋好友已經越變越多,也期盼大家未來共同努力守護生態多樣的台灣。內政部12日在臉書粉專分享好消息,表示「累積3個10年的能量,全世界只有台灣有的帝雉復育有成!根據生態調查研究報告,在復育人員努力守護下,推估目前在玉山國家公園裡的帝雉超過1萬隻,1986年只有5000多隻,真令人感動!」帝雉喜歡濃霧,常棲息於海拔 1800到3300 公尺的高山上,不僅是在玉山國家公園,就連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等地,都可以看到牠的蹤跡。內政部也提醒民眾,若是在山林間巧遇牠們時,可以遠遠欣賞,但不要刻意驚擾,擁有美麗多樣生態的台灣,需要大家一起來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