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藥
」 健保署 健保 缺藥 食藥署 衛福部健保署預告2子法解決缺藥危機 盼農曆年後上路
國人用藥高達7成仰賴進口藥,大多來自中、印,一旦國際局勢改變,藥品將面臨斷鏈危機。健保署為此鼓勵「國藥國用」,也鼓勵新藥儘早進入台灣,今預告兩項子法。未來新藥若在國際上市的2年內進入台灣,將比照首發新藥給予優惠核價。另為讓市面上的選擇更多,逾專利期5年內前2家學名藥、生物相似藥,核價最高可比照原廠藥。使用國內原料藥在地製造的藥品,核價可加算1成,最高3成。新制1月20日預告期滿,若無異議,最快年後上路。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為鼓勵新藥儘早進入台灣,健保署釋出政策利多,擴大鼓勵國內藥廠製造創新藥品,凡是在國際上市許可2年內的新藥,或是十大先進國家核准上市滿5年的新藥,雖然台灣不是全球首個上市點,但為鼓勵儘早輸台,將可比照首發新藥,給予優惠核價。近年國內爆發缺藥潮,甚至成分單純的輸液也缺,還得仰賴國外進口。黃育文認為,藥品不能「一家供應全部」,必須要讓市面上的選擇多一些,因此原廠藥逾專利期5年內,首2張取得藥證的國產學名藥、生物相似藥,也能得到優惠價,最高可與原廠藥相同,這是為讓藥廠別拖太久,趕快上。另為鼓勵在地製造,黃育文表示,凡是國內生產的原料藥,或國內安全性臨床試驗獲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且增列於仿單上,以及最早向主管機關為P4專利聲明且獲准核發藥證的學名藥,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未來健保核價任一皆可加算1成,最高3成。為確保供藥穩定,合理保障藥價,只要同時符合主管機關公告的必要藥品、同分組內有國內製造品項、同分組分類未逾3品項的條件,當年度藥價將不予調整。目前健保署已推動平行審查、主動收載藥品機制,並鬆綁書面申請文件相關規範,期盼提升國人用藥可近性,加速新藥納入健保。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感謝政府踏出關鍵的第一步,相信新制可實質鼓勵國內製藥產業持續創新研發新藥,也能帶動學名藥品質的保證,讓廠商更有向上提升的動力。她相信這對國人用藥權益、國內生技製藥產業都有正面幫助。
不只退出台灣市場!百憂解藥廠宣布:2024年底全球停產
知名抗憂鬱藥物「百憂解」(Prozac®)傳出將於今年11月退出台灣市場,引發外界關注,有傳聞指出此事可能與健保藥價調降有關。對此,百憂解供應商禮來公司今(22日)做出回應,表示停止生產百憂解是基於全球策略調整。據了解,百憂解自1995年進入台灣健保系統以來,曾是廣泛使用的抗憂鬱藥物之一。隨著藥價不斷調降,,甚至被形容「比買1顆糖果還便宜」。由於百憂解已失去專利權,市面上相同成分的學名藥相繼上市,進一步壓低了其價格。去年百憂解的健保核定價格為2.08元,今年4月1日實施的新藥價降至1.96元。近期傳出「百憂解」的供貨藥廠指因藥價不敷成本,決定將於下月1日起停止供貨。消息一出,許多醫師都紛紛發文感嘆百憂解將走入歷史,其中包括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他在臉書發文表示,即便百憂解上市已超過40年,但仍是臨床上非常好用的藥物,「即便原廠退出,還好仍有台廠學名藥可以使用,但這幾年有些藥物退出台灣市場或時而斷藥,對患者的治療就受很大影響。」對此,禮來公司也於今日發布聲明,確認將於2024年底全球範圍內停止生產百憂解。台灣禮來表示,已要求醫療專業人員停止為新患者處方百憂解,並依臨床專業判斷協助病患轉用其他適當的治療替代方案。此外,台灣禮來也遵循相關規定向主管機關報備,以減少藥物退出對患者的影響。根據健保署統計,除禮來公司生產的百憂解外,國內還有14家藥廠生產相同成分的學名藥。106年健保醫令申報的金額約為3325萬元,其中百憂解的市占率約24%。儘管百憂解即將退出台灣市場,但目前市面上仍有多款同成分、同劑型的藥物可供醫師處方,預計對患者的治療選擇影響有限。
29年藥價從49砍到1.96!百憂解將退出台灣 11月1日停止健保申報
台灣禮來公司所生產的百憂解錠,是憂鬱症患者常使用的錠劑,如今已上市逾40年,但隨著該藥不具有專利權,有其他學名藥陸續上市,導致藥價不斷調降,去年核定的健保價格是2.08元,依照108年1月28日公告、4月1日實施的新藥價是1.96元。對此,供貨藥廠禮來公司表示,因健保署調降健保藥價、原物料和運輸成本上漲,以及政府要求生產線全面符合PIC/S GMP要求,精算後藥品不敷成本,將於下月1日起停止供貨。對此,許多醫師都在臉書感嘆百憂解將走入歷史。所幸,目前尚有其他與百憂解同成分、同劑型之藥品可供醫師處方。禮來公司對外則表示,基於公司策略調整,禮來公司決定於 2024 年底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近日傳出「百憂解」的供貨藥廠指因藥價不敷成本,決定將於下月1日起停止供貨。消息一出,許多醫師都紛紛發文感嘆百憂解將走入歷史,其中包括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他在臉書發文表示,即便百憂解上市已超過40年,但仍是臨床上非常好用的藥物,「即便原廠退出,還好仍有台廠學名藥可以使用,但這幾年有些藥物退出台灣市場或時而斷藥,對患者的治療就受很大影響。」百憂解。(圖/報系資料照)對此,衛生福利部回應,禮來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之「百憂解」(商品名Prozac),將自108年4月1日起停止供貨,健保署表示,該藥每顆20毫克自1995年3月健保開辦時的核定價格是新台幣49元,但隨著該藥不具有專利權,有其他學名藥陸續上市,去年核定的健保價格是2.08元,依照108年1月28日公告、4月1日實施的新藥價是1.96元,這是根據去年市場調查的市價行情,因此依法予以調整。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國內除禮來公司生產的百憂解之外,與它同成分的抗憂鬱劑共有14家生產學名藥,106年的健保醫令申報金額合計約3325萬元,其中百憂解的市占率約24%。即使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目前尚有其他與百憂解同成分、同劑型之藥品可供醫師處方。生產百憂解的禮來公司則發出聲明表示,基於公司策略調整,禮來公司決定於 2024 年底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台灣禮來已同步懇請醫療專業人員暫停處方百憂解予新患者,並依照專業臨床判斷協助病患處方合適之治療替代方案。
羅廷瑋爆食藥署「任人唯親唯綠」 邱泰源:不可能的事情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今(9)日召開「任人唯親唯綠,汰除不適任官員」記者會,痛批食藥署人事制度崩壞,人事任用大部分都出現了問題,絕非個案,只要符合長官親人、綠營好友兩大要件,即可馬上錄取,食藥署視法律於無物,要求衛福部長邱泰源三天內給全民交代。羅廷瑋指出,前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現任江蘇達亞生技副董事長、江蘇生達生技總經理、生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威仁,女兒任職於食藥署藥品組第三科,該科掌管全國學名藥的審核藥品許可證准否之業務,女兒則是負責發藥證給爸爸的人,這有沒有風紀問題?政風單位應該徹查其間是否有利益輸送及洩密的問題?她父親同時還在擔任中國大陸江蘇等生技公司要職,有內神通外鬼、瓜田李下之嫌。羅廷瑋續指,早在前食藥署姜郁美署長任內,陳威仁女兒就遭披露這樣的人事有問題,趕緊把她調離開,讓她在藥品組六科工作,跟她爸爸業務較無關,後期還轉至企科組工作,跟她爸爸業務完全無關,為何現在又來藥品組第三科?是誰決定該職員可以來藥品組三科?還是因為爸爸曾任行政院政務顧問?羅廷瑋接著提到,食藥署主秘李明鑫女兒也在藥品組擔任助理審查員,該人事案有沒有違背《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6條:三等親不得在本機關任用的規定?當初在設立甄選條件時,有沒有已經「先射箭後畫靶」?在面試時,面試委員會不會考量到李明鑫的關係而放水錄取?她畢業於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科系背景有符合「臨床試驗」業務所需?要求食藥署出來講清楚說明白。此外,現為食藥署國會聯絡人的林姓副審查員,曾任職綠委辦公室多年,經查證林姓副審查員畢業於輔大哲學系,羅廷瑋認為,其並不符合當初公告需具有「國內外食品、藥學、醫學、醫事技術、公共衛生、生物科技、法律及公共行政等相關研究所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的任用資格條件,最後卻因為綠委關心而錄取,每個月約可領4萬8,痛批用人唯親唯綠,不避親,只要是親,不管資格有沒有符合,什麼都可以,只要是綠色,什麼職務隨你挑,既然不符合資格者都可以聘用,那符合聘用資格的備取者情何以堪,既然要他們陪榜,那食藥署是不是應該支付陪榜費用?沒有資格卻聘用了,現在是否應該追討薪水?因為那是國人辛苦納稅錢。最後,羅廷瑋強調,食藥署聘用審查員的經費來源是來自於藥品許可證的審查費,是民脂民膏,而逐年提高藥品許可證的審查費,給業界的理由說是要提高審查的品質與速度,要跟世界接軌,殊不知既然是藉由提高審查費,可以多作人情、多聘一些親友團非專業的審查員來上班,這不符合提高審查費的目的。也要求衛福部長邱泰源三天內給全民交代。對此,邱泰源今天受訪否認,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他上任到現在從沒管過食藥署的任何人事。並說,只有現任食藥署署長莊聲宏,是經過藥界、各個大學的藥學院所尋找推薦出來的,這部分絕對沒有外傳的人事安插。
降膽固醇40年老藥缺貨長達1年 食藥署解釋原因
膽固醇過高是國人常見慢性病,規律用藥是控制關鍵,但有民眾憂心表示,過去每天規律服用Cholestyramine(可利舒散),因國內藥廠停產,無法有效控制病況,進而感到焦急、無奈。食藥署說明,該藥物因許可證移轉導致供應短缺,預計今年10月可供應。一名憂心的家屬表示,先生有心臟血管狹窄,醫生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LDL)降低至70以下,但他使用各種藥物均導致肝臟發炎,多番嘗試才找到可利舒散,每天必須服用4包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但自從國內藥廠停產後,無法再有效控制膽固醇。該名家屬說,此藥沒有國外進口,國內也沒有任何其他可使用的學名藥,由於是處方藥,也不容易從國外購買郵寄到國內,不知如何是好,擔心先生因血管堵塞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新光醫院心臟醫學中心研發長常敏之表示,可利舒散是一款約40年的老藥,過去是治療膽固醇血症的重要用藥,但近年已有不少新藥問世,目前退居第三線用藥,可能因為國內市場較小,藥價又不貴,藥廠不想做了而轉手。根據他的臨床經驗,患者如第一、二線用藥效果不佳,可能會改用針劑藥物,極少患者會考慮使用可利舒散。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可利舒散是《藥事法》公告的必要藥品,若廠商無法製造、輸入或供應量不足,須在至少6個月前向食藥署通報。世達藥品去年10月申請藥品許可證移轉,後續採控貨供應,已依規定通報。王德原指出,許可證移轉並非罕見情況,如原藥廠無意繼續生產,而新藥廠願意接手,雙方即可提出申請。可利舒散的許可證完成移轉後,成大藥品需要時間準備產線等,預計今年10月可供應。
原廠不玩了1/十年內13款藥物退出台灣 「年用2000萬顆」這顆血壓藥也bye了
國人一年使用2000萬顆的降血壓藥「Aprovel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年底將退出台灣市場,引發震撼。受到藥價影響,近10年來已有13款原廠藥陸續選擇放棄台灣市場,其中血壓藥是重災區,除了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之外,「捷賜瑞錠10公絲」及「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10公絲」也在名單內,這2款藥品一年用量也達430萬顆,其他還包括憂鬱症、青光眼、過敏、止痛藥等藥物。40年老藥百憂解即將在11月退出台灣,消息一出,讓近年原廠藥出走的窘境再度現形。隨著台灣健保藥價不斷下修,百憂解曾經1顆僅要價1.96元,被喻為「比買1顆糖果還便宜」,2019年藥廠曾宣布將停止進口,後來2020年9/1申請健保藥價調高後,該藥才得以繼續在台使用。今年6月,進口百憂解的台灣禮來向食藥署通報不再進口,百憂解確定在11月後退出台灣市場。由於百憂解過去就喊過退出台灣,所以身心科醫師大多以其他藥物逐漸取代,根據健保資料,百憂解去年的申報用量為292萬顆,市占率15.3%。新田身心診所院長張學岺曾受訪指出,目前百憂解的主要開立者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因16歲以下的個案在有憂鬱症、強迫症或拒學等情緒問題時,百憂解是該族群少部分能使用的藥物之一。且百憂解為口溶錠劑型,適合不太會吞膠囊的小孩。「百憂解雖是老藥,但相較於近期的新藥副作用較多,還是有一定的功效與重要性!」微煦心靈診所院長陳嬿伊告訴CTWANT,例如在某一些飲食失調或強迫症病患使用百憂解,效果就比其他藥物更有效。至於憂鬱症,「成人患者的抗憂鬱劑種類相當多,不只有百憂解能選。」百憂解退出台灣之後,勢必要更換其他藥物。陳嬿伊說,臨床上會跟病人說明「有成分一樣、但廠牌不同的百憂解」可替換使用,依據過去經驗,多半病人都可接受,除非替換後效果不好,才會考慮更換成其他機轉的藥物。隨著原廠藥陸續出走,民眾未來將使用更多的三同學名藥,建議若感到效果不佳,可向食藥署反應。(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禮來公司6/24通知食藥署11月百憂解將退出台灣之後,賽諾菲也在7/31告知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供貨僅到年底。這款降血壓藥1年用量突破2000萬顆,使用率占67%。其實早在2020年就有另2款血壓藥退出台灣,分別是捷賜瑞錠及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近10年來陸續退出台灣市場的原廠藥將近達13款!」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說,包括必克喘乾粉吸入劑、可滅喘都保定量粉狀吸入劑、恩特來、普心寧、捷賜瑞、百憂解、及通安、安普諾維、貝特舒眼用懸浮液、愛敏定點眼液、立敏停點眼液、利視即樂點眼液、諾億亞膜衣錠,都已陸續停止供貨。這些藥物用於止痛、高血壓、青光眼、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愛滋抗病毒等治療。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參議戴雪詠表示,隨著藥品專利到期,學名藥逐漸取而代之成為主流,這是國際市場的常態做法。以百憂解為例,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同品質的國內學名藥,且其市占率達到85%,說明臨床醫師與患者對學名藥的接受度相當高。王明媛也認同,她表示美國、日本等國的學名藥涵蓋率皆達7~9成以上;發展學名藥可強化藥品供應的韌性,使藥品供應不間斷。而根據食藥署資料,目前台灣學名藥涵蓋率約84.14%,由此也可見政府推廣學名藥的決心。
原廠不玩了2/「三同」學名藥比較差?藥師:當初我也焦慮過 如何判斷療效是未來課題
原廠藥陸續退出台灣,食藥署認為市場上已有多種替代藥品可供選擇,且國產學名藥廠也將增產以應對需求,因此不會影響患者權益。但部分民眾對學名藥仍沒有信心,本身有過敏性鼻炎的王明媛藥師笑說:「當初『鼻炎神藥』退出台灣,我也是哀鴻遍野的其中一分子,但現在用學名藥也很OK!」一位不願具名的內科醫師表示,政府發展學名藥的立場已經十分清楚,未來醫師、藥師必須學習判斷各種學名藥的療效,才能找出最適合患者的藥物。「原廠藥」指的是藥廠經過長期研發與臨床實驗、取得專利之藥品,在專利保護期內,只有該藥廠可以生產。「學名藥」則是指待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透過證明品質與療效相當下所生產的同成分、同劑量及同劑型之藥品,即常聽到的「三同藥品」,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參議戴雪詠表示,世界各國醫藥主管機關針對還沒過專利期的藥品,都會給予好的價格,讓藥廠去進行研發,不過等到專利期過後,就會有更多同品質的學名藥參與競爭,藥費就會降低,學名藥逐漸取代成為主流,這是國際市場的常態做法。而且使用學名藥,各國政府也可把省下的藥費等資源,挹注到其他救命新藥的使用。「目前上述退出健保市場的藥品皆有三同之學名藥,或相似藥理機轉之其他藥物作為替代方案,學名藥和原廠藥對於疾病的控制效果是相同的。」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說,民眾會擔心也是合理的,就連她自己也曾經為此焦慮過。擁有「鼻炎神藥」的CLARINASE 康瑞斯持續性藥效錠早在10年前退出台灣,當時一群過敏性鼻炎患者擔憂不已,不知未來該如何是好。「當初我也是哀鴻遍野的其中一人,也很怕替代的學名藥效果不好,現在回頭看真是多慮了。」王明媛說。不過,王明媛坦承不同的藥物在不同的人身上,確實可能產生不同的反應。「如果民眾或醫師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有『療效不相等』的狀況產生,可以通報食藥署,一同為製藥品質監督把關。」王明媛藥師認為學名藥逐漸取代原廠藥,是國際市場的常態做法,例如美國、日本等國的學名藥涵蓋率皆達7~9成以上。(圖/翻攝自台北市藥師公會臉書)家醫科醫師簡志龍則不認同學名藥,「我在諾華藥廠七年,很了解藥界生態的。藥價多少是健保署訂的,台廠學名藥價是原廠的8成。舉利普妥lipitor為例,原廠一顆10元,那眾多台廠約一顆8元。藥廠賣給醫院或藥局更便宜,原廠差價約10-20%,上例就是8-9元。台廠或因成本便宜或因為搶奪市場,常給50-80%差價。」簡志龍說,所以如果將原廠藥換成最便宜的學名藥,那醫院或藥局就有暴利。「舉上例,利普妥台廠藥賣醫院藥局2元,健保給8元,一個月30天,這顆藥價差就180元,一般慢性病處方可能有4-6種藥,那一張處方就可賺近1000元。所以這政策實施以後,醫師沒差,醫院或藥局大賺,而倒楣的則是病人與原廠。」一位不願具名的內科醫師表示,「臨床上就有患者反應以前吃一顆原廠安眠藥就能睡,現在改吃學名藥要吃2顆;以前頭痛吃一顆就不會頭痛、現在要吃2顆。」這位醫師表示,但看到一年用量2000萬顆的安普諾維150毫克都退出台灣,可以深刻體認到政府發展學名藥的決心,目前許多學名藥廠也都增產因應。與其消極抱怨藥價,這位內科醫師認為不如轉而研究各家學名藥的療效,如此才能幫助患者控制好疾病,不受原廠藥出走的影響。
鼓勵使用生物相似藥 可年省2.7億健保支出
癌症標靶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等使用的生物製劑,原廠藥經常是「天價」,歐美國家在原廠專利期過後,超過6成都改用生物相似藥,而台灣至今使用率僅7%。健保署今年7月起推動「鼓勵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計畫」,醫院端每開出一張處方箋,就多給付150點,今年先選定乳癌、胃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25項藥品,估算1年可省下2.7億元健保支出,購買更多創新藥品,目標3年內讓生物相似藥占率提升至30%。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國內原廠藥使用量為30%,但健保申報金額佔60%以上,原因在於原廠藥價格相對高。若原廠已過專利期,改用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已是世界趨勢。英國、美國和歐盟使用生物相似藥占比6到8成,日本達5成,台灣卻卡在「廠牌迷思」,占率僅7%。為鼓勵醫師開立生物相似性藥,健保署額外給付150點,且免除事前審查,省下至少1周的行政作業,病患用藥不必等,並放寬使用期限,依臨床實證需要,健保就會持續給付。今年先選定6種成分、25項藥品試辦,包括乳癌、胃癌標靶治療,以及治療白血球缺乏症、乾癬、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等藥物。健保署參議戴雪詠指出,其中最貴的是具有rituximab成分、治療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藥品,原廠針劑一支3.4萬元,生物相似藥2.8萬元,價差約18%。明年將視情況增加名單,預計擴大到癌症化療藥品。為何醫師和民眾愛用原廠藥?有醫事人員私下表示,癌症等重大傷病患者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在國外部分負擔20%起跳,但在台灣全由健保買單,對病人和醫院來說不痛不癢,當然會優先選擇原廠藥。「最重要的還是治療效果!」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原廠藥都有經過完整的三期人體試驗,而生物相似性藥只須證明成分和效果類似原廠藥,目前醫師和患者看到的臨床數據不夠多,沒人希望自己是白老鼠,當然會優先選原廠藥,籲政府應嚴格把關藥物品質。
憂原廠藥大舉退出國內市場 藥師呼籲比照美作法「可自付差額」
降血壓藥「Aprovel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將退出台灣,藥師直言,這恐怕只是原廠藥撤離國內市場的前奏,若政府持續砍藥價、一味鼓勵開立學名藥,恐怕會「劣幣驅逐良幣」,導致原廠藥大舉退出,呼籲政府盡快檢討藥品核價制度,比照美國做法,若民眾想用原廠藥,可自行負擔藥價差額。「有競爭才有進步!」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表示,學名藥並非不好,但政府持續砍藥價、一味鼓勵開立學名藥,恐怕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令原廠藥退出,現在20、30歲的年輕人未來恐怕生不起病。沈采穎認為,藥品應回歸自由市場,如同台北、屏東房價不一樣。政府應比照美國做法,例如民眾想使用原廠藥需自付100元,想用學名藥則付25元就好,讓民眾有自由選擇藥品廠牌的權利,也避免優質的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難道沒看到輸液的教訓?健保價砍到25元一瓶,結果現在要用3倍價格跟國外進口!」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台灣藥品銷量少,價格又壓低,利潤空間太低,但生意人不可能虧錢,同樣的藥在國外銷售,價格都比賣給台灣高。黃金舜也支持藥品市場自由化,若民眾想吃原廠藥,可以自付差額,就像是搭高鐵要負擔較高的票價。他直言,健保署不要每次把藥廠找來都是談砍價,應檢討逐年砍藥價政策,否則會有更多藥物退出台灣市場。藥師公會全聯會已聯絡各大教學醫院,了解接下來還有多少藥品擬退出台灣市場、衝擊有多大。
醫科洗牌3/健保總額造成眾多亂象 醫建議「保大病、不保小病」
牙醫系竄升、醫學生選科失衡,兒科重症醫師嚴重不足,就連前衛福部長薛瑞元都曾坦承「再過10年,重症孩子在台灣可能無醫師可醫。」這些亂象的根源是現今的健保總額制度,台灣醫院協會等醫療團體去年11月共同發表聲明,期盼政府採健保總額支出目標制與保障健保點值合理性因應,今年也從4月起連續3次提出建言。也有醫師建議健保改採「保大病不保小病」,將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健保1995年開辦後,為避免醫療院所為賺錢安排不必要的檢查,1998年起實施總額預算制度,對藥品給付維持1點1元,又稱「固定點值」;對其他醫事人員提供的各種醫療服務都有額度上限,一旦服務量超出預期,1點的點值就會縮水變成0.9、0.8…,又稱「浮動點值」,浮動點值就是要求一旦健保服務量超出總額,就要對醫事人員的薪水打折,醫療院所因而出現患者、治療次數愈多、收入愈少的奇特現象。為了因應總額的天花板,民眾癌症發生率節節升高,但病患急需的癌症用藥卻只核給兩個月份,急救時用到的心臟電擊,不管救回病人要電擊幾次,健保一律只核兩次,還有其他醫療核刪連理由都不給。健保拚命核刪的結果,急重症、加護病房等成本高昂的醫療,成為醫院虧本的大宗,醫護人員薪資也遭打壓,造成醫護紛紛出走。醫院為避免虧損,關病床、減少虧錢的門診,藥價一砍再砍之下,也只能放棄原廠藥,改而購買學名藥,一切都以成本便宜為主,所以原本十多家的輸液供應商才會搞到剩下一家獨大,全台輸液陷入缺貨潮。兒科醫師蒼藍鴿表示,「萬物通膨、只有藥物通縮,一瓶500c.c.的輸液竟然只價值25元,甚至比一瓶礦泉水便宜,衛福部還好意思說『從來沒砍過價錢』,重點是25元不符合現在的物價啊!」所以廠商才會壓低成本,因而導致品質下降,被抓包之後勒令停業,結果它竟然是唯一的廠商,最後導致全台大缺貨。針對健保總額問題,台灣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聯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私立醫療協會、醫務管理學會曾發表共同聲明,希望健保總額轉為「支出目標制」,保障健保點值短期0.95元、長期1點1元為目標,低於目標部分由政府公務預算補足。藥價一砍再砍,不只造成原廠藥陸續出走,也讓願意接受價格的廠商另尋方法壓低成本,例如近來缺貨的生理食鹽水品管就因此出問題。(圖/報系資料照)歷經3次朝野協商破局,立法院於7月16日決議以主決議方式處理,要求衛福部在明年6月底前達到平均點值1點0.95元。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醫學中心協會、中華民國區域醫院協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組成的八大醫事團體發聲明,坦言結果與期待有所落差,但也理解健保點值「1點1元」可能導致需調升健保費率,但希望持續正視醫界3大訴求,包括保障健保點值、醫護人員加薪、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表示,明年要達到平均1點0.95元是很大挑戰,在總額制下要將點值補至0.95元,需挹注約700億元,但衛福部盤點後的預算總金額卻連700億元的一半都沒達到!」目前可能會向行政院多要求一些預算來解決。蒼藍鴿則認為健保總額制度的問題是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我建議至少先做到保大病、不保小病,或許能有所改善。」他舉例,如果感冒這類小病脫離健保制度,或許每次會增加100~150元的費用,卻能把資源精準用於癌症等疾病,或許能稍微紓解目前健保的困境。
處方箋大變革!藥局遭公審「1顆4元太貴」 蘇一峰嘆:變相鼓勵囤便宜藥
藥品處方箋制度將大變革!衛福部健保署規畫,從今年10月起,預計先從牙醫診所試辦,針對開立藥品處方箋時,若醫師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如果沒有說明,則可視為「可以替代」,而半年後再將藥品處方箋正式改為「成分名」。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質疑,此舉等於直接鼓勵藥局,去囤貨最便宜的台廠同類藥品。蘇一峰昨日(7月31日)於臉書上傳某網友在社群平台公審藥局的截圖,發文指出,「蘇醫師說,衛福部把處方箋改成同成分藥品都可以,就是鼓勵藥局囤貨最便宜的藥!有人覺得蘇醫師危言聳聽,我覺得是你不瞭解台灣人」。蘇一峰進一步說道,「許多台灣人對於醫療的花費斤斤計較,去買需要醫師處方的指示用藥,一顆藥4元都可以上網靠北了!台灣人還會回到店裡面嗆聲喔!教藥局怎麼做人!上網公審!請問有腦袋的藥局,要進貨成本便宜的藥品還是貴的藥品?」而從截圖裡可以看出,該名網友於「靠北天母幫」透露,自己上週去巷口藥局買肌肉鬆弛劑,一排10錠40元;過幾天至別間藥局十,卻發現同樣的藥品,一排10錠只要20元,他隨即氣得跑回巷口的藥局理論,女藥師則以「我們就是這個價錢,不滿意就去別家買」回覆,而該名網友也於文末感嘆「我決定連慢箋都去別家領藥」。蘇一峰質疑變革是在變相鼓勵藥局囤貨便宜藥。(圖/翻攝自臉書/蘇一峰)另外,蘇一峰也提到,「未來處方箋改成同成分的藥品都可以的話,就是變相鼓勵使用最便宜的藥品」,並表示根據美國經驗,自從改成處方箋同成分的藥品都可以,仿製藥學名藥比例從4、5成一路攀升,到2022年更有91%的處方箋藥品都是使用便宜的仿製藥,讓他不禁直呼「人性主導醫療品質的走向」。
普拿疼調漲「好市多每卡限買1組」 藥師建議: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國內新冠疫情再起!導致普拿疼又掀起搶購潮,沒想到普拿疼7月起又將調漲8%至10%,且好市多藥房本來可以每卡限購2組,近期又改成每卡限購1組,更有民眾坦言好事多已經買不到普拿疼。對此,藥師也解釋,其實普拿疼成分就是乙醯胺酚,此類藥物還有很多學名藥和國產藥可供選擇,而且還比較便宜,不需要有品牌迷思。普拿疼廠商Haleon(赫力昂)6月底公告,「普拿疼止痛藥系列產品」的建議零售價格調整幅度將在8%至10%之間,每盒貴9元至20元。根據藥廠提供的新版建議售價,普拿疼「止痛加強錠」10錠由175元調漲至185元、20錠由285元漲至299元、30錠由410元漲至430元。普拿疼膜衣錠「一般錠」12錠裝由170元漲至179元、24錠由280元漲至295元。「速效膜衣錠」則由175元漲至185元。赫力昂強調,建議零售價僅供參考,並無強制性。好市多藥房販售的「普拿疼止痛加強錠」本來在6月底規定每卡可以限購2組,沒想到現在又變成每卡限購1組,也有會員在逛好市多的藥房時發現,普拿疼早已被搶購一空。對此,藥師也解釋,其實進口藥物普拿疼的成分就是乙醯胺酚,此類藥物還有很多學名藥和國產藥可供選擇,已經是很常見的藥物,並非新研發的藥品,而且不同廠牌、相同成份的藥品,價格竟然只有普拿疼的一半,民眾只要詢問過後確定有乙醯胺酚或者乙醯胺酚加強錠等,就可以替代使用,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缺食鹽水幕後2/食鹽水品質出包有性命之危 藥界疾呼政府接手穩定供貨
國內生理食鹽水大缺貨,健保價雖不高,但卻是醫療診所必需品,開刀房、病房、洗腎患者隨時都要用。專家擔心,國內缺藥頻傳,如今連生理食鹽水都缺,打臉衛福部長期宣稱的「不缺藥」,國內藥品韌性脆弱可見一斑,衛福部雖緊急從東南亞調貨,但撇開進口品質暫不談,哪天若遇天災、戰爭,進口來不及、醫院若停擺,倒楣的還是民眾。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日前在臉書上發文,暗嗆抱怨調不到生理食鹽水的基層醫護「兩公升裝廠商沒做了,改500毫升給你,卻還說沒貨」,有綠粉留言大讚她英明,但民眾黨立委、藥師陳昭姿卻在林的臉書下署名留言「要2000cc沒有,這就是沒貨啊,你不懂藥嗎?」。陳昭姿的表態,讓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頗為感嘆。她說,林靜儀任立委時,曾提案修改《藥師法》102條,爭取醫師有「調劑權」,剝奪藥師專屬調劑權。但觀察林的發文,似乎不知2000cc與500cc食鹽水包裝、劑量、使用時間、藥證全不同,不易替代使用,印證非所有醫師都懂藥,只有落實「醫藥分業」才能確保患者權益。基層護理師也說,2000cc與500cc食鹽水對護理人員而言差別極大,非數學500X4=2000「沒大瓶多給小瓶」能解釋,畢竟2000cc點滴一次可打三到四小時,若改用500cc,點滴時間大幅縮短到四分之一,護理師要經常更換、患者也不時遭擾。新任衛福部長邱泰源,曾任醫師公會全聯會長及立委,綠營人派橫跨各派系。(圖/劉耿豪攝)此外,2000cc與500cc食鹽水包裝接頭也不同,有的可直接插針管,但未必適合沖尿袋或人工血管等侵入性醫材。還有的瓶蓋為防漏液鎖得很緊,若要改用途,必須先大力轉開瓶蓋,長期做此動作,再加上人力吃緊未必能休息,護理師就可能運動傷害,勢必影響對病患照顧「盼長官能理解」。據指出,目前國內藥廠,取得食鹽水合法藥證者共六家,永豐因報價(約18元)比健保給付價(約25元)低,幾乎吃下國內各大醫院食鹽水市場,市佔率也高達7成8。但藥廠「大到不能倒」真是好事嗎?藥界反而擔憂,若最大藥廠出包,就易產生缺藥荒,永豐被停業就是一例,藥界因此一再呼籲食藥署設定「市佔率警報」,分散貨源防範未然,但都未被採納。直到永豐停業後,食藥署才亡羊補牢、雖緊急派員駐廠,盼早日恢復永豐生產線,同步提高食鹽水健保給付,鼓勵其他藥廠增產,但預估永豐仍得等到10月才能上線,小廠產量追不上,期間勢必花更多公帑、高價從海外進口,「賠夫人又折兵」,也難怪連綠委都質問只是藥廠有錯嗎?立委葉元之直言,民進黨從總統到立委,全面杯葛國會改革,覆議、釋憲、罷免,搶佔不少版面,讓攸關民生的急迫議題,例如食鹽水缺貨等未獲重視,官員也樂得好官自為之。沈采穎指出,急重症患者免疫力弱,如果打入體內的生理食鹽水品質出包,情況嚴重者有可能危及患者性命。(圖/趙世勳攝)沈采穎則提醒,生理食鹽水對急重症患者不可缺,因免疫力弱,萬一食鹽水被細菌感染,品質出包,恐有危及生命之虞,衛福部應痛定思痛,思考成立「國家隊」,由食藥署已經成立的「管制藥藥品工廠」參與食鹽水製造、確保品質,才不會鬧「水荒」。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指出,相對其他高價藥品,食鹽水價低,但廠商擴增生產線,卻要符合PIC/S GMP規範,在無菌環境中生產,廢水排放有嚴格標準,業者加班生產得勞動部點頭,一部食鹽水生產包裝機台破千萬,加計廠房費用,全廠成本動輒數億。因此,一旦健保給付價下砍到某程度,廠商認為賠錢就常退出市場,要不然就是搭配其他高價藥品賤賣,衝擊食鹽水的品質穩定,長期看來,只有比照日、韓,由政府大力支援生產,才能避免沒藥覆轍重演。
普拿疼漲價!7月起「每盒貴9到20元」 藥師揭替代選擇
普拿疼開出漲價第1槍。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今(21日)表示,普拿疼7月起漲價,漲幅約8%至10%。憂心普拿疼漲價恐帶動其他廣告產品調漲。因應4月電價調升連帶影響成藥、指示藥價格,普拿疼5月公告將於7月調漲8%至10%,根據新版建議售價,一般錠之普拿疼膜衣錠12錠漲至179元、24錠295元;普拿疼速效膜衣錠10錠漲到185元;加強錠10錠漲至185元、20錠299元、30錠430元。沈采穎表示,藥局因廠商應對新價避免囤貨而控貨,6月已叫不到貨,近期新冠確診者增多,連帶使購買者增多,不過考量距離7月剩不到10天,普拿疼應不會有缺貨情形。沈采穎認為,電價調升後許多業者都在觀望,如今普拿疼首開先例,可能讓其他藥物宣布調漲,其中又以廣告類藥物可能性最高。沈采穎指出,普拿疼成分為乙醯胺酚,該類藥物還有多種學名藥可選擇,消費者到藥局可說明要購買「乙醯胺酚」,不同廠牌的相同成份藥品,都可代替普拿疼使用,價格則是普拿疼的一半。普拿疼代理商赫力昂(Haleon)則證實,為因應國際經濟成本持續上揚,反映營運成本、產品成本,將自2024年7月份起陸續調整「普拿疼止痛藥系列產品」建議零售價。調整價格9元至20元不等,建議零售價格僅供參考,並無強制。
健保藥價下月1日調整「變動項目創史上最少」 健保署:將減少55.3億支出
健保署日前公布4月起調整健保藥價的內容,調整藥品價格的品項總數達到4568項,創下史上最少。當中有4551項藥品的價格調降、17項藥品價格調漲。健保署估計,每年約可減少健保藥費55.3億元的支出。根據健保署公告指出,這次檢討的藥品總數達到1.4萬項,其中約9,500項未調整,約4,500項藥品調整,調整品項數為自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rug Expenditure Target, DET)起最少。健保署表示,自102年起試辦DET,於總額預算下,當實際藥費支出超過年度藥費支出目標值,則依藥價調查結果,針對藥價差超過一定範圍者,於隔年啟動藥價調整。調整時也會考量基本藥物品項、調降幅度及基本價保障等原則,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健保署強調,藥價調整是每年例行作業,對於調整後藥價,廠商有不敷成本情況,可於公告日起兩週內檢具成本分析資料,依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34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調整藥價是健保署每年例行性的作業,這次調整的品項是4500多項,屬於歷年來最少。而且在調整的過程中已經排除了過去一年有通報有缺藥之虞的大部分藥品,這些恐發生缺藥情事的藥品大多沒有列入調整的項目中。石崇良也提到,多數的慢性疾病用藥,尤其是在學名藥的部分,有35%的項目屬於國內國產的部分,另外有65%的調整是進口藥的部分。國內生產藥的部分雖然調整的品項也很多,但多數的金額偏低,目的也是為了確保國內工要情況穩定的原因。
掛號費上限取消!基層診所「嫌貴就離開」 立委喊「收回成命」薛瑞元這樣回
衛福部在3月4日公告廢除「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取消掛號費「天花板」,引發民間對於醫療費用飆漲的擔憂,甚至進入「不能看病的年代」,對此,基層診所院長吐露,認為這是反應物價的合理調整,讓掛號費回歸市場機制,「講難聽的『嫌貴就離開』」,而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及對「取消上限」的看法。另外,部長薛瑞元強調,掛號費屬於行政費用,衛福部若要對其加以管理,於法無據。衛福部長薛瑞元。(圖/周志龍攝)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天花板」限制的消息曝光後,據六都衛生局掌握,截至上月中旬,已有300多家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調整後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至於會否引發新一波「掛號費漲價潮」?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引述新竹一家耳鼻喉科診所院長說法,觀察近2個月來,他認為看診人數不受掛號費調漲影響,直言「嫌貴就離開」!認為取消掛號費範圍,讓掛號費回歸自由市場,由診所自決,合理的掛號費調整更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珍惜你(診所)價值的人不會背棄你」!另外,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和對「取消上限」的看法。楊仲豪認為,不漲掛號費的話經營越來越困難,漲價的話會被民眾罵貪得無厭,所以掛號費上限取消,好像就可以把健保帶來的大問題遮掩住,引導到「診所和民眾」之間的衝突,且實際上的掛號費其實是「掛號費+部分負擔」,部分負擔是替健保局代收,最後要上繳回健保局,所以不是所有掛號費都進了診所口袋。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和對「取消上限」的看法。(圖/翻攝自臉書)楊仲豪並指出,健保運作是每個月醫師依照規定申請診療費和藥費,但健保不是你申請多少就給你多少,因為長年虧損,健保給付已經到申請一塊錢,只會給0.8塊錢的程度,而藥價給付越砍越低,有些藥品甚至已經不如成本價、虧本給藥,導致越來越多好藥物退出台灣市場,更多醫師只能選擇可能較差的學名藥。再加上健保規定醫師每天有「合理看診人數」,如果超過的話又會把你的診療費打折,楊仲豪醫師以自己的身心科為例,每天超過45人,診療費直接砍半,「這些都不含日漸漲高的房租、電費、人事成本帶來的影響」。楊仲豪也提到,當然還是很多診所很賺錢,但是傳統只靠「健保」經營的診所,比大家想像中賺得少很多,他認為,這次取消掛號費上限的議題,就像是「健保虧損—>不漲健保費(健康和生病的人不用多付錢)—>診所撐不住漲掛號費—>生病的人多付錢」,最後健保失去「保險」的意義,然後壞人由基層診所來當。他也提到,雖然自己診所暫時也沒有要漲掛號費,「希望能不要漲,但無法肯定啊」,但也替想漲掛號費卻被罵的同業抱不平。這次衛福部取消相關參考範圍,引起消基會、醫改會、病友團體大力反彈。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邀集相關部會就健保藥價調整等議題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王鴻薇怒批,衛福部取消參考範圍、此舉形同示範「無政府」,對於民眾面對醫療費用上漲的風險視若無睹、麻木不仁,要求衛福部「收回成命」。此外,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質詢時則詢問,近期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形同告訴民眾「有錢人才能生病」,但對於委員相關質疑,薛瑞元多次強調,掛號費屬於醫療院所的行政費用,衛福部若要加以管制「於法無據」。
健保藥價調整55.3億 醫界憂「半年後爆缺藥潮」薛瑞元回應了
中央健康保險署22日公布113年藥價調整結果,本次藥價調整金額為55.3億元,檢討的藥品約有14,000項,其中約9,500項未調整,約4,500項藥品調整,調整品項數為自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rug Expenditure Target, DET)起最少。針對這次藥價調整,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今(26日)接受媒體訪時坦言,此次被砍價的新藥約占7%、超過專利期的老藥占逾9成,半年後恐出現缺藥潮,尤其老藥最可能缺貨,且業者面對大醫院議價時還會再被砍價,健保也會依業者給醫院的價格再砍,業者恐因沒利潤乾脆暫停生產。對此,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回應,這次藥價調整是歷年幅度較小的,只有55億多,影響層面較小,且調整不限本土藥廠,例如今年原廠藥專利過期後,價格就砍得比較多,而健保署在調整藥價時,已有考慮「是否會因為價格過低影響供應意願」,如果是替代性低的藥品,健保就不予調降。健保署表示,自102年起試辦DET,於總額預算下,當實際藥費支出超過年度藥費支出目標值,則依藥價調查結果,針對藥價差超過一定範圍者,於隔年啟動藥價調整。調整時也會考量基本藥物品項、調降幅度及基本價保障等原則,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健保署強調,藥價調整是每年例行作業,對於調整後藥價,廠商有不敷成本情況,可於公告日起兩週內檢具成本分析資料,依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34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健保署強調,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健保逐年引進新藥提高民眾使用新藥的可近性,藥價調整可有餘裕收納新藥之給付,確保健保永續,以達全民健康。另亦著手推動健保藥品政策改革,並研議輔導獎勵國內藥廠投入或擴充生產的措施,以達到合理調整藥品價格、扶植國產學名藥、確保民眾用藥無虞之三贏局面。
健保署公布最新藥價 9成老藥價格遭砍!藥師示警:擔心慢性病患無藥可用
健保署22日公布最新藥價,今年共17款藥品漲價、4551款藥品降價,創下2013年以來調價品項最少紀錄,調整後藥價將在4月1日上路,預計可為健保藥費支出省下55.3億元。不過,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這次砍價金額雖然不是歷年最高,但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占了93%,調降後價格「已經幾乎離死亡的邊緣不遠了」,未來若被迫退出台灣市場,恐影響600萬慢性病患。健保自2013年起,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當實際藥費支出超過年度藥費支出目標值,就會依藥價調查結果,對藥價差超過一定範圍者,於隔年啟動藥價調整。今年健保署共針對約1萬4000項藥品進行檢討,其中4568項藥品價格調整,整體調幅2.8%。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指出,漲價的藥品為首次進入三同(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的學名藥,最多的是心肌梗塞、中風藥物「克壓指膜衣錠」,每錠從8.6元漲至10.3元,漲幅20%。其次則是防止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的藥品「治敏吐膠囊」,每錠從351元漲至416元,漲幅19%。砍價最多的藥品,則是大腸直腸癌藥品「癌治佳靜脈輸注濃縮液」,每支從2504元砍至1623元,降幅35%。另乳癌用藥「萊特汝膜衣錠2.5毫克」,每錠從36.6元減至26.5元。而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藥品「強生妙治胃顆粒」,每錠從36.4元減至26.6元。黃金舜指出,很多老藥都是慢性病用藥,國內有600萬人口使用,現在疫情剛結束,加上烏俄戰爭、原物料上漲,如果老藥相繼退出健保,擔心慢性病患者可能面臨無藥可用,希望新藥和老藥在健保的預算要分開,才不會互相排擠,另指示用藥亦應不給付,讓民眾到藥局購買,避免健保長期支付指示用藥的費用。健保署則回應表示,廠商如有不敷成本情況,可在兩周內檢具成本分析資料,提出價格調整建議。
健保署公布最新藥價!9成老藥價格遭砍 藥師公會:擔心慢性病患者無藥可用
健保署今公布最新藥價,今年共17款藥品漲價、4551款藥品降價,創下2013年以來調價品項最少紀錄,調整後的藥價將在4月1日上路,預計可為健保藥費支出省下55.3億元。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價格持續被砍,「已經幾乎離死亡的邊緣不遠了!」若藥廠被砍到受不了,相繼退出健保市場,國內600萬名慢性病患者恐無藥可用。黃金舜指出,這次砍藥價金額雖然不是歷年最高,但老藥占93%,很多老藥都是慢性病用藥,國內有600萬人口使用,現在疫情剛結束,加上烏俄戰爭、原物料上漲,如果老藥相繼退出健保,擔心慢性病患者可能面臨無藥可用。黃金舜說,新藥本來價格就高,而老藥價格持續被砍,「已經幾乎離死亡的邊緣不遠了!」因此,藥師公會全聯會希望,新藥和老藥在健保的預算要分開,才不會互相排擠。此外,健保砍藥價對於社區藥局影響甚大,也會影響民眾權益。黃金舜提到,社區藥局是最末端,因為要備藥等醫師開處方,假設社區藥局3月31日前備的藥是一顆10元,4月1日起藥品調價砍了3元,等於一顆藥要賠3塊錢,100顆就差了300元,藥局暫停不敢進藥,「這段空窗期民眾拿不到藥誰負責?」本次健保調整價格的藥品中,共有88項是指示用藥,價格降幅落在26.6%到0.2%之間。黃金舜說,法規明定,指示用藥不能健保給付,但健保署長期便宜行事,目前仍有給付;指示用藥本來就該讓民眾到藥局來買,也能避免健保長期支付指示用藥的費用,全聯會一直希望健保回歸常態化,讓指示用藥退出健保、回到自由市場,才是比較平衡的做法,而不是用調整藥價的方式。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表示,今年藥價調整總金額比往年少,目前看來大家的接受度是高的,每年調整藥價這件事,的確對藥廠和醫療單位都是大事,關鍵在於每年藥價調整後,廠商都會就自己公司的產品跟其他競爭產品做相對位置的調整,訂定後續市場政策。
至少200種藥物短缺? 食藥署回應了:僅9項短缺無替代藥品
台灣去年初爆發30年來最大缺藥潮,但至今仍未緩解,更傳出至少缺200種藥物。但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回應,真正缺藥的只有8、9項,其他大部分都有可以替代的國產學名藥,但民眾堅持要用原廠藥,並直言「如果和健康生命有關,還堅持要某個廠牌的藥嗎?豈不是就等死?」根據《CTWANT》報導,台灣去年初爆發「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如今狀況依舊,保守估計至少缺200種以上的藥物。對於外傳國內缺藥至少200種。薛瑞元今天受訪表示,真正缺藥、沒有替代藥品的大概8、9項,其他大部分是堅持要用原廠藥。他指出,國人對於原廠藥的迷思根深蒂固,「如果這樣就叫缺藥,台灣非常危險!」薛瑞元直言,現在一個船運有問題就會造成缺藥,如果和健康生命有關,還堅持要某個廠牌的藥嗎?豈不是就等死?老實講,藥應該沒有品牌忠誠度的問題,你可以說衣服要買哪個名牌,但藥是可以治好的就是好藥,目前可以替代的國產學名藥很多,品質和原廠藥沒有什麼差異,不要因為堅持品牌,讓自己的健康受到影響 ,這是得不償失。食藥署說明,去年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以來,截至去年12月31日共接獲600餘件藥品短缺通報案件,經調查評估多為無短缺或有建議替代藥品,僅9項為國內無替代藥品,食藥署已即時徵得8項替代藥品專案製造或輸入,其餘1項刻正徵求中,有效避免藥品短缺造成臨床端衝擊。食藥署公布9項短缺藥品:羅思克200毫克膠囊、安室律注射劑3公絲/公撮、"唯德"不活化A型肝炎疫苗、新睦樂凍晶注射劑、"柏朗"安得力多靜脈注射液、愛爾康縮瞳液、131-I碘化鈉治療膠囊、核研氯化亞鉈(鉈-201)注射劑、核研檸檬鎵(鎵-67)注射劑。其中核研檸檬鎵(鎵-67)注射劑仍在徵求專案製造或輸入,尚未有替代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