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流感
」 流感 新冠肺炎 日本 疫情新冠迎流行期!估7月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屆時每周約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個案,若包含輕症個案,每周門急診就醫可能超過10萬人次。醫師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這和冠狀病毒不停突變有關,由於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議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場所時戴上口罩。國內再度進入新冠流行期,衛福部長邱泰源27日表示,「防疫體系還在」,因應新冠疫情上升,正積極進行4大策略,包括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強化防疫物品儲備和調度、訂定相關指引、加強衛教以及醫療院所合作。邱泰源指出,已提供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並積極儲備新冠抗病毒藥物。莊人祥說明,國內瑞德西韋庫存量尚可使用159天,倍拉維96天、莫納皮拉韋17天,並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預計7月4日抵台。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較倍拉維差,目前被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莫納皮拉韋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FDA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5波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4波疫情。國內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共817例、健保門急診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預估會在7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每周併發症個案超過千例,包含輕症在內,可能超過10萬人次就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預估,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1、2月的疫情差不多,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大規模流行,而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強制戴口罩措施已無法源,因此不會恢復相關規定,但仍建議前往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各醫院也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戴口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要把口罩戴好。
沒打過疫苗…高雄8歲童染A流4天身亡 疾管署揭疫調
疾管署今(25日)公布1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個案,身亡8歲男童14日出現症狀,篩檢後確診A流,15日急診住進加護病房、17日死亡,經疾管署研判為流感重症確定病例。該男童14日因發燒、頭暈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快篩後確定感染流感,醫師雖開立抗病毒藥物,男童15日仍因意識改變、症狀未改善到醫院急診,同日再轉診加護病房,17日不幸死亡。後續疫調發現,男童未曾施打流感疫苗,不過其就讀國小班級、課後班、補習班目前均無疑似發病個案,同住家人亦無疑似個案。另依疾管署監測資示,今年全台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達858例,其中164例死亡。高雄市有75例,其中14例死亡;75例流感併發重症確診個案65歲以上族群佔51%,7成以上有慢性病史,且有超過7成未施打季節性流感疫苗。
氣候變遷影響健康? 英研究:全球暖化高溫加重腦疾風險
氣候變遷可能對腦部疾病患者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15日發布研究顯示,極端高溫等環境因素會影響失智症、癲癇和憂鬱症等疾病的患病率,還會增加因這些疾病而入院、殘疾甚至死亡的風險。UCL研究人員審查了332份報告,探討環境對19種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包括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及其他形式失智症、偏頭痛、中風、多發性硬化症和腦膜炎。他們還收集了有關憂鬱症、焦慮症和思覺失調症的研究,因為精神疾病常與神經系統疾病並存。研究結果顯示,天氣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每一種疾病,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引發較高的患病率或導致病情惡化。例如,隨著溫度升高,死於中風和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而極熱和極冷都與憂鬱症等許多精神疾病的死亡率上升有關。又如,在極端高溫下,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失智症患者很難做出適應性選擇,如尋求幫助、穿更輕便的衣服或多喝水。此外,夜間高溫往往會影響睡眠質量,而睡眠不足會使癲癇症變得更嚴重。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氣溫升高,與失智症、偏頭痛、多種精神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的住院治療也會增加。上述研究發表於《刺胳針神經醫學》(Lancet Neurology)期刊。領導這項研究的UCL神經病學研究所教授西索迪亞(Sanjay Sisodiya)說:「大腦必須維持在相對狹窄的溫度範圍內才可正常運作。如果大腦患有疾病,那大腦的體溫調節能力就會受損。」研究人員提醒,氣候變暖對大腦的損害可能會慢慢發生,等需要進行醫療干預時,可能為時已晚。另外,儘管人們希望新冠病毒致命性最終會弱化到與季節性流感一樣,但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新冠病毒首次為人所知的4年後,它仍然比流感更致命,因為新冠病毒可能也在肺部外其他部位造成更多損傷。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聖路易斯醫療保健系統的研究人員發現,2023年10月至今年3月期間,新冠患者住院人數幾乎是季節性流感患者住院數量的2倍,而前者在30天內死亡的風險,比後者高出35%。此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流感重症「4個月爆63人死」 孩童易快速惡化!持續高燒要警覺
近來氣溫驟變,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門急診出現多起流感轉重症,甚至發生敗血症跡象,經緊急轉加護病房加強照護,孩童皆康復出院。7歲女童小馨(化名)出現連續八天高燒近40°C,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及全身無力而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小馨心跳急遽每分鐘160下(正常值60~100下),白血球數值暴增至16100/ul(正常值6000~10000/ul),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2.43 mg/dl,肺部X光顯示左側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胸水,再進行呼吸道病原體多標的核酸檢測(Respiratory panel PCR),驗出腺病毒及A型流感,咽喉病毒培養出A型流感,由一般兒科、兒童感染科衛琇玫醫師進一步診斷小馨為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急送加護病房,經戴上正壓呼吸器及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治療,小馨十天後症狀皆改善,順利回家。另一位4歲弟弟小康(化名)連續高燒一週,最高燒超過40°C,小康就醫前一天出現呼吸費力、劇烈咳嗽,加上輕微腹瀉,雖然之前已經於診所快篩出A型流感並使用口服流感抗病毒藥物4劑,但仍持續高燒、呼吸喘且精神活力下降,送中醫大兒醫急診,醫師經肺部X光診斷為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少量胸水,另有明顯頸部皮下氣腫以及縱隔腔積氣。心跳每分鐘156下,呼吸次數每分鐘72次,血氧濃度76%(正常值:95%以上),白血球分類報告異常(band:13.7%),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1.17 mg/dl,小康被緊急送加護病房積極接受治療,恢復體力於住院第八天出院。衛琇玫醫師指出,秋冬原本就是呼吸道病毒好發季節,全球新冠疫情解封後,學校及社區逐漸發生感冒病毒大流行,中醫大兒醫病毒培養資料顯示,自2023年開學季以來,腺病毒普遍在幼兒園托嬰中心、國小與國中校園大流行,至於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也在人群中大傳播。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1月統計,季節性流感每年導致全球300至500萬人罹患嚴重併發症,每年約29至65萬人因此死亡。台灣新冠疫情前每年流感重症約1000-2000人左右,因流感死亡人數每年約150-400人左右;疫情後流感季自2023年10月以來已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四個月內已有63例死亡,顯示流感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過去有流感重症合併腦炎的病童病程快速惡化甚至死亡,父母往往措手不及,無法相信原本健康無慢性病的小孩,從此出現肢體或意識障礙,家長都需特別提高警覺。衛琇玫醫師也呼籲,過年期間應小心流感大爆發,社交活動增加會加快病毒傳播速度。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家中長輩或幼兒應儘速接種,疑似出現流感症狀時,應立即接受治療。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超過兩天,孩童卻仍高燒不斷、出現意識改變(如反應變慢、癲癇發作)、呼吸費力、胸痛或異常腹痛時,都應儘速就醫!
混合感染「H10N5與H3N2」!她發病17天亡 「5要6不」一次看
疾病管制署今(1日)表示,依據中國衛生部門上月30日發布資料,中國安徽省宣城市新增1例新型A型流感(H10N5)人類感染病例,為60多歲女性,具慢性病史,同時感染季節性流感H3N2,於去年11月30日發病,12月2日病情加劇入院接受治療,12月7日轉至浙江省醫療機構住院,因病情嚴重於12月16日死亡,其檢體於今年1月22日分離到季節性流感H3N2及禽源性H10N5流感病毒,並於1月26日經中國疾控中心複驗確定。其安徽、浙江兩地之密切接觸者均未發病且檢驗陰性,回溯監測後未發現其他可疑病例,該單位評估該H10N5病毒全基因分析為禽源性,感染人類風險低。疾管署指出,新型A型流感係指每年週期性於人類間流行的季節性流感H1N1及H3N2以外,偶發出現感染人類的其他動物流感病毒,這些病毒主要感染對象為雞等禽鳥類或豬等哺乳類動物,屬於A型流感病毒,一旦感染人類,即統稱為「新型A型流感」病例。根據文獻回顧,全球曾出現造成新型A型流感病例的流感病毒包括H1N1v、H1N2v、H3N2v、H3N8、H5N1、H5N6、H5N8、H6N1、H7N2、H7N3、H7N4、H7N7、H7N9、H9N2、H10N3、H10N7、H10N8等亞型;各亞型對人類疾病嚴重度高低不同,疾病嚴重度高為 H5N1、H5N6、H7N7、H7N9、H10N3、H10N8,其他則屬疾病嚴重度低。疾管署提醒民眾,不接觸或餵食禽畜。(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本死亡個案除為首例人類感染H10N5病例報告外,亦為罕見之混合感染季節性流感及新型A型流感致死個案,後續尚待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評估H10N5之傳播風險及疾病嚴重度高低。疾管署說明,因應中國近年來發現有H5N6、H10N3、H9N2、H3N8等人類病例,先前陸續已將中國共18個行政區之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包括山西、湖北、青海、雲南、陝西、海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省、寧夏回族、西藏、新疆維吾爾及內蒙古自治區、北京、上海及天津市,提醒民眾前往當地遵守一般預防措施。另先前亦已將二年內曾報告本土疫情之13個行政區提升為第二級:警示(Alert),包括廣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甘肅、河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及重慶市,提醒民眾前往當地採取加強防護。疾管署呼籲民眾,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針對本次事件,疾管署仍維持安徽、浙江之旅遊疫情建議為第二級:警示(Alert),並持續監測中國相關疫情資訊。另自去年11月26日起於4處國際機場執行之「定點監測、鼓勵採檢」,至1月28日統計已採445人,均未自中港澳入境有症狀旅客發現新型A型流感。疾管署呼籲,此次個案應屬偶發案件,發生大規模傳播流行風險為低,呼籲民眾於日常生活中仍應落實「5要6不」原則,「5要」為肉類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畜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為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肉品、不接觸或餵食禽畜、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畜、不將飼養禽畜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壅擠的場所。
流感攀十年高峰! 專家示警:禽畜病毒「跨物種傳播」勿輕忽
台灣流行性感冒疫情大幅升溫,可謂近十年來最高峰!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被視為2024年一大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列出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歷史疫情,並指出病毒基因重組成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再大量散播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風險不可輕忽。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人數回升人類於1918年發現流感不斷變異。COVID-19興起後,流感疫情也上升。目前台灣流感疫情以A型(65.7%)為主,B型(27.1%)其次。流感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患者與COVID-19相同,因此疫苗的施打策略也相同,除醫護人員外,以高風險族群為優先施打對象,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後轉為重症的風險。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許辰陽醫師表示,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都屬於輕症,如發燒、倦怠、頭痛、咳嗽,甚至噁心嘔吐、骨骼肌肉痠痛等一般症狀,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如熱痙攣、腦膜炎、心肌炎等症狀;孕婦可能會有早產風險等。▲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屬於輕症,如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代表台灣的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仍不足。民眾務必在生活中要提高防疫的警覺,除了要施打XBB.1.5疫苗以及流感疫苗,在出入公共場合與醫療場所應配戴口罩。專家提醒,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通報紀錄顯示台灣2023年流感接種率,65歲以上長者只佔5成,學齡前幼兒佔6成,須持續注意流感疫苗中脆弱族群(如:年長者、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施打情況,此外,克流感藥物使用、臨床照護也皆須提高警覺。流感病毒容易變異 每年都需接種過去流感包含三價、四價疫苗,現今台灣在可負擔情況下實施四價疫苗施打。然而,人畜共通傳染、流感病毒變異,使得流感疫苗不斷重組。人類流感疫苗發展呼應COVID-19疫苗快速演進,與病毒快速變異、人類生態環境破壞、氣候變遷有關。流行性感冒一直受到科學界與醫界的關注,並投入許多資源研究流感疫苗,主要仍是流感病毒容易造成世界流行,也會出現地方流行。造成流行的原因在於流感病毒中抗原基因轉移(antigenic shift)與抗原基因漂移(antigenic drift)2種機轉影響,當2株不同的病毒在適合的宿主內,就可能使得2株病毒的抗原基因出現變異產生新病毒株,造成大流行,例如1957年亞洲流感與1968香港流感便是如此。新病毒株可能在人類族群內或不同動物群體內經過馴化後,表面抗原出現些微變異,引發季節性的流行,也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由於季節性流感已在人類族群內存在一段時間,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通常不會出現重症案例,流行趨勢會較抗原轉移造成之流行來的小型。2023至2024年流感季分離病毒株有H1N1、H3N2、B Victoria等病毒株,這與每年接種得流感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有重要的關聯,如今年所施打的流感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也就包含針對前述幾種病毒的抗體。進一步證實WHO今年對於流感病毒株的預測正確性,目前施打的疫苗可有效提供對現行流感病毒株保護力,專家呼籲尚未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流行性感冒跨物種傳播風險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病毒包含:H1N1、茲卡、伊波拉、MERS等,因生態環境問題,病毒傳播至不同物種之間,基因重組機率越來越高。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多種病毒,通常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先感染中間宿主如:穿山甲、水貂、紅狐等,產生病毒基因重組,利用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由人類大量散播這些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Spillover)。根據《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經過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砍伐,人類與動物接觸生態環境改變,原本人類與動物生長在兩個平行世界,因上述人為破壞,使病毒在人類與動物之間有機會產生基因重組,而出現新變異株,這些新變異株經過全球人類傳播而擴散,最後可能逆傳染給動物。若不重視人畜共通傳染外溢、反外溢風險,將不斷出現新變異株,研發新疫苗對抗病毒變化將會變得相當困難。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十分需要關注,目前常見禽流感如H5N2、H5N1、H7N9、H10N8等、豬流感H1N1、馬流感H3N8、H7N7。其中禽流感主要在候鳥與家禽中流行;豬流感源於家禽與豬隻間傳播,由於豬隻與人類生活環境關係密切,當豬隻感染禽流感,同時又帶有哺乳類的流感抗原時,就有可能產生新病毒,進而傳染給人類造成大流行;馬流感於馬群間傳播,多數為呼吸道輕症,H3N8致病性較強,感染馬隻併發細菌感染風險較高,偶有獸醫或飼主因高濃度接觸受感染報告。▲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需要關注,常見如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杜絕病毒 三段防治達到宇宙健康以流感為例,很多中間宿主可能成為傳染病流行的源頭。因此,需面對不同的傳播途徑,包括水或空氣傳播。為了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必須構建一個三段防治的架構。在傳染病發生之前,努力避免接觸和避免病毒與共同動物混合,從而防止基因的重新組合;在次段預防中,基因監測變得至關重要;第三段預防則是指希望在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採取有效手段預防進一步擴散和傷害的發生。【影片這裡看】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宇宙健康防治傳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EG.5/JN.1疫情盛行
這2類人注意!流感、新冠雙夾擊 急診醫曝「6重症前兆」:快就醫
秋冬時期是病毒的流行季,不僅季節性流感盛行,新冠肺炎疫情也不斷升溫,對此,急診部主治醫師指出,近1個月來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明顯增多,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醫師特別提醒,如果本身是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的患者,要留意是否有出現「6症狀」,因為這可能是重症前兆。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急診男爸one」發文指出,近1個月來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明顯變多,除了可能是流感所致,也有可能是新冠快篩陽性的患者,「所幸大多都還是輕症,頂多因為發燒或是肌肉酸痛與喉嚨痛,導致不太舒服的感覺,多半沒有嚴重的併發症」。醫師進一步提醒,如果本身是65歲以上的長者,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像是腎臟病、糖尿病、癌症、肥胖、慢性肝病、慢性肺病、氣喘等,都屬於高風險患者,記得要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要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此外,高風險患者還要注意是否有以下6點重症前兆,分別為「血氧下降、呼吸困難、持續胸悶胸痛、心跳過快、血壓降低、意識不清」,醫師提醒若出現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讓醫師評估是否有併發嚴重肺炎,以利後續治療。最後醫師也呼籲,前往戶外人潮較多的地方,或是相對擁擠的室內空間,仍建議民眾要戴口罩以避免感染,保護自身健康。
今年第5種「嚴重傳染病」爆發 WHO:疫情已從非洲擴散到歐洲
2023年剩不到20天,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登記的「可在全球造成嚴重破壞」傳染疾病名單卻又增添1筆,且疫情已從發源地尚比亞擴散到歐洲並造成4人死亡。WHO也警告,尚比亞等非洲10國目前仍處於高度的傳染風險中。據《每日星報》報導,這波炭疽病是繼最新型的新冠病毒株、季節性流感、中國的多重呼吸道疾病與百日咳後,今年第5種正在傳播的危險傳染疾病。WHO指出,截至11月20日,最早爆發疫情的東南非國家尚比亞已有684人染疫,發源地希納宗格韋(Sinazongwe)287名患者中有半數不治,打破該國炭疽病疫情紀錄,另有10頭牛、3隻山羊被感染。讓WHO官員更頭痛的是,疫情除可能在安哥拉、波札那、剛果民主共和國、馬拉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坦尚尼亞及烏干達等尚比亞鄰國爆發,羅馬尼亞也確認有多起病例,並帶走某小鎮4位居民生命。WHO指出,由於尚比亞與各鄰國有頻繁的人、畜流動,「病毒也可能隨著河流及湖泊上的動物屍體,繼續傳播到其他地區」。據台灣疾管署資料,炭疽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人類通常經由接觸、食入受感染動物或吸入大量炭疽孢子感染;疾病可分為出現小膿皰或丘疹,未治療死亡率可達40%的「皮膚型」、症狀類似感冒但惡化極快,死亡率也高的「吸入型」、好發於頰黏膜、舌、扁桃腺及後咽壁,症狀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輕微腹瀉,惡化快死亡率也高的「腸胃型」等3種。
日本孩童呼吸道感染創10年新高 專家提醒「多種傳染病流行中」
目前有消息指出,日本當地孩童容易感染的疾病正在瘋狂流行中,像是季節性流感,已經有多間學校因此停課。另外還有咽喉結膜性熱與A型鏈球菌感,感染病例也創下10年新高。目前也有專家表示,現在日本當地有多種傳染性疾病正在爆發,事態可以說是十分異常。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日本厚生勞動省先前曾公布11月27日至12月3日季節性流感的病例人數,平均每家醫療機構的病患人數為26.72人,而因為流感的關係,全國有4690家設施實施全校停課或是部分班級停課的情況。除此之外,根據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統計,11月20日至26日定點醫療機構接診的患者數,平均每家醫療機構有3.54人是因為咽喉結膜性熱,另外有3.86人是因為A型鏈球菌感,這雙雙創下近10年的新高。提供到府照顧病兒的非營利組織「佛羅倫斯」表示,近期的預約人數有明顯增加,組織內的人力僅能接手其中7至9成的案件。該組織認為,由於現在是多種傳染病同時爆發,透過過去的資料來推導未來情況沒有任何意義。該單位的事業經理三枝美穗也表示,自己從事照護病兒的行業將近20年,如今的狀況可以說是「十分異常」。
跟進日本!南韓今宣布疫情防控再鬆綁 新冠肺炎降級成「地方性流行病」
讓世界各國長達三年多時間,生活處處受限制的新冠肺炎(COVID-19),隨著去年下半年,世界各國在疫情趨緩後,紛紛鬆綁防疫管控限制。現在繼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還有日本把新冠病毒下調為,與流感同等級後,南韓今天(11日)也跟進日本,剛剛宣布再度放寬新冠疫情防控,也將新冠疫情,正式降級為地方性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WHO)本月5日,在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見防疫措施在世界各國,標準大幅放寬已經是國際間的共識。而日本政府於本月8日,也順應WHO目前對新冠疫情的鬆綁標準,正式把新冠病毒的防疫等級往下調,降到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第5類」傳染病。而除了日本,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新冠病毒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今天將召開由總統尹錫悅主持的會議,宣布防控調整方案,包括解除7天隔離義務,將新冠疫情的危機預警級別,從最高的「嚴重」,要下調至「警惕」,傳染病等級從乙類等,下調至丁類等。除此之外,南韓政府還預計將解除醫院、藥店等高感染風險設施佩戴口罩的義務。這象徵著,自2020年1月20日,南韓境內發現首例新冠確診病例後,時隔3年4個月,南韓終於解除了有關新冠肺炎的大部分防疫措施。南韓這波新冠鬆綁的規劃,預計具體實施時間點,會落在5月底或6月初。南韓政府原計劃要分三個階段,逐步恢復日常生活。第一階段將危機預警級別,下調至「警惕」水準,確診者隔離時間,從7天縮短至5天。而在經過2個月左右的準備後,再實施第二階段措施,包括調整傳染病等級、解除隔離義務等。但鋻於世衛組織已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此南韓政府決定將第一、二階段措施合併實施。政府認為明年有望實施第三階段措施,屆時所有防控、醫療和支援政策,都將正式終結。
日本5/8調降新冠等級 超過3千萬人確診「今年仍免費提供疫苗接種」
日本從今(8)日開始「與新冠共存」生活全面啟動,官方將新冠病毒傳染病警戒度降級,列為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第5類傳染病」,並大幅放寬原本嚴格的醫療規定,不過日本官方預防疫情再起,今年仍會免費提供疫苗接種。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4月27日宣布,新冠肺炎5月8日起正式下修至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第5級,意味著如何防疫將取決於個人和企業。《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從5月8日起正式將新冠肺炎,由現行的第二類傳染病降級為與流感同等的第五類傳染病,防疫指南也大幅調整。也標誌著日本「與新冠共存」生活全面啟動。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在2020年將新冠肺炎列為「等同或高於第2類」的特殊公共威脅,與肺結核、SARS屬於同類,在疫情持續3年多後,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4月27日宣布,新冠肺炎5月8日起正式下修至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第五級,意味著如何防疫將取決於個人和企業。日本政府8日後將不再更新每日確診和病歿人數,改為由固定的醫療機構每周1次向政府整理通報數據日本政府8日後將不再更新每日確診和病歿人數,改為由固定的醫療機構每周1次向政府整理通報數據,官方也無法宣布進入緊急事態,地方首長不能以緊急事態為由,要求企業縮短營業時間和要求民眾暫停非必要外出,同時也無法強制確診者隔離。根據統計,截至目前日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總計達3300萬,死亡超過7萬人,而隨著傳染病等級下修,日本政府也會開放更多醫療機構協助治療新冠,目前全國6萬4千間提供季節性流感檢測的醫療機構將接手負責新冠肺炎的門診治療。另外,今年9月前,相關住院治療也將提供每月約148美元,折合新台幣4500元的補助,不過日本衛生當局研判,未來可能出現新冠病毒流行期,今年仍會開放民眾免費施打疫苗,官方也持續呼籲年長者、幼童和醫護人員接種,到明年3月底前新冠疫苗接種仍維持免費。
日本5/8降級新冠「等同流感」 「免3劑證明」有望提早到29日
日本厚生勞動省27日正式拍板,按計畫於5月8日將原本在《傳染病法》中列為傳染病等級第2類的新冠肺炎,降級至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第5類,屆時將不再提供公費治療,同時也無法強制確診病患隔離。此外,日本政府還有意在黃金周到來前,將入境限制放寬的時間點由原訂的5月8日提前至4月29日,到時候外國人入境將不再需要提供3劑疫苗接種或陰性證明。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所組成的專家部會於27日認可下修新冠肺炎傳染病等級的決策,新冠肺炎5月8日起將正式下修至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傳染病法》第5類。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在記者會上指出,「雖然我們向正常化邁出了一大步,但病毒本身不會消失,當局會要求醫療機構、養老設施、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和其他相關單位採取必要措施,我們將繼續在人民的體諒與合作下,應對新的冠狀病毒。」加藤勝信也補充,「如果出現與Omicron菌株明顯不同的致病性突變體,我們將重新審查並改變相關措施。」報導指出,降級到第5類後,厚生勞動省也將開放更多醫療機構協助治療新冠疫情,目標將建立全國6萬4000間的門診治療系統。此外,為了應對夏季疫情可能再度反撲,厚生勞動省也確保了8400間醫療機構的住院病床,且最多可以收治5萬8000名病患。此外,確診後的門診費用也會改為自費負擔。另一方面,5月8日後將不再每日更新確診人數與病歿人數,將改為由固定的醫療機構每周1次向當局整理通報數據。而政府也無法再依法要求業者縮短營業時間,或是肅請民眾暫停非必要外出,同時也無法強制確診者隔離,只能建議患者不要出門。
立法院辦新冠肺炎公聽會 醫療公衛專家提疫後政策建議
立委林為洲、溫玉霞、立法院厚生會和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今(13)日共同主辦「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並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以及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等議題進行討論,與會立委要求行政部門須採納專家學者意見,檢討評估相關政策,以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新冠肺炎對國人健康危害逐漸降低,但病毒的傳播力與重症、住院率還是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公聽會今日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以及基層確診醫療制度等議題進行討論,並由疾病管制署長莊人祥代表將專家建議帶回進行政策討論和研議。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黃景泰表示,患者症狀需要進行嚴重度分級,進而針對不同嚴重度的患者進行相對應醫療處置。他說,在預防重症上,除了接種疫苗外,最重要的是抗病毒藥物治療,藉此降低高危險族群發生重症或病程延長的可能性,建議放寬高危險因子定義,例如下修年齡規定及納入更多相關共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肺炎死亡率至今仍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政府應參考國外最新研究文獻、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引,擴大重症風險因子判定範圍,包含納入年齡大於60歲、小於64歲,以及BMI大於25、小於30,現在或曾經吸菸者、未及時接種疫苗者,以及高血壓患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國外抗病毒藥物實際使用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後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也應該被視為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之一。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美國肥胖定義為BMI≧25,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納入肥胖,台灣參考美國CDC,同樣納入肥胖作為新冠重症風險因子,但建議至少將現有的重症風險因子BMI≧30下修至27。台大醫學系系主任盛望徽認為,疫苗接種很重要外,早期給予抗病毒藥品可以降低長新冠風險。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則期盼,針對確診死亡案例的給藥時間進行相關分析研究,釐清確診死亡與給藥時程的關聯性。溫玉霞建議,因應60歲以上高死亡率,應研擬放寬60-64歲使用,依專家建議將高血壓、BMI≧25均列入高風險族群。與會的立委黃秀芳也要求,新冠病毒流感化後,要確保藥物準備量充足,藥品的公費和自費應有明確機制。針對公聽會與會專家建議和委員的要求,會議主席林為洲要求行政部門納入相關政策檢討評估,以利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
日本宣布這天起解除口罩令 民眾可自行決定要戴不戴
在世界各國都紛紛解除口罩令時,日本在台灣之後宣布將在3月13日解除,不管是室內、室外,甚至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戴口罩,但也建議若是上下班等通勤擁擠時,仍可以戴上口罩保護自己。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政府公布新的口罩政策規定,3月13日後就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繼續戴口罩,但仍建議高峰通勤時段的交通工具搭乘時,還是可以戴上口罩。另外,各級學校則自4月1日起,不再要求佩戴口罩。日媒《富士新聞網》也報導,5月8日將會把新冠肺炎的傳染病等級,降級至與季節性流感同等的「第5類」。
疫情減緩新制上路 日本預計最早下月15日前取消戴口罩
NHK今天報導,要求戴口罩一直是日本防控新冠疫情的舉措之一。隨著疫情好轉,日本政府啓動了協調工作,準備早的話3月15日之前就取消戴口罩的相關規定,將在室內外是否戴口罩交由民眾自行決定。日本政府前不久決定,5月8日下調新冠感染在《感染症法》當中的防疫級別,將其歸入與季節性流感同等的第5類感染症。目前,有關規定建議民眾在室內原則上戴口罩,隨著新冠感染即將轉為第5類感染症,戴口罩的規定也有待鬆綁。鑒於新冠新增感染病例在日本各地都呈現出減少趨勢,再加上5月8日的調整需要1個多月的時間進行宣傳和準備,日本政府啓動了協調工作,計劃早的話3月15日之前就將是否戴口罩完全交由民眾自行決定。同時,日本厚生勞動省也準備為民眾提供一些參考資料,作為何時最好戴口罩的判斷依據。例如,老年人等感染新冠病毒後容易轉為重症,在前往人流量大的場所時,最好戴口罩以減少感染風險。
日本政府有意降低新冠肺炎分類等級 「部份醫療費用」需民眾自付
由於疫情趨緩,再加上政策態度改變,不少國家都紛紛選擇開放國境。而目前也有消息傳出,日本政府有意調低新冠肺炎在傳染病防治法的等級,從原本的第二級下降到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第五級,具傳聞可能會在20日開會決定。根據《產經新聞》報導指出,目前日本傳染病防治法的等級從嚴重到輕微總共有五個等級,數字越少、管理越嚴格,而原本新冠肺炎是在第二級、與SARS屬於同類,而目前傳出日本政府有意下修新冠肺炎的等級到第五級,與季節性流感同等級。而調低等級也不是單純的文字差異而已,實際上也是有明確的影響,像是如果將新冠肺炎調整至等級五,屆時新冠肺炎患者除非有發燒、患者本身是高齡、有慢性疾病者,才需要配戴口罩,其餘民眾皆無須配戴,幾乎等於解除口罩禁令。而原本新冠肺炎的患者在確診後必須要隔離七天,密切接觸者要自我隔離5天,這些措施將在新冠肺炎調低至第五級後而取消。除此之外,在費用方面,原本新冠肺炎在第二級的時候,所有醫療、住院費用皆是由政府負擔,但調低至第五級的時候,部份醫療住院費用會由民眾負擔。而報導中也指出,在目前過渡時期中,日本政府還是會採取公費支付,屆時才會改成一般性的保險之付,以此來度過這段過度時間。
次世代疫苗接種應適可而止(王任賢)
新冠次世代疫苗絕對不是第5劑疫苗,應定位於年度追加疫苗。台灣已預約到2000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不能因為錯誤的政策,不但浪費更多的民脂民膏,還會步上想打疫苗的人打不到,不好的疫苗又沒人要的雙重窘境,為未來的總統大選,增加被民眾唾棄的話題。疫苗不管第幾劑,都是為加強第一劑的持久效果。即所謂1劑反應,2劑著床。老的疫苗作用為追加只需要打1劑。至於疫苗要打幾劑才標準,完全要看3期臨床的結果,對新冠疫苗而言2劑最正規。國光公司的新冠疫苗在修訂送審時,就是因為提出接種3劑的方案遭到指揮中心否決,整個疫苗的研發被迫移轉國外。可見指揮中心對於新冠疫苗應該打2劑是早有定見。後來怎麼又催打3至4劑,甚至高端戰士還可能要打到6劑。原因當然是疫苗買太多,必須打完,盡量不能銷毀。更不能像高端疫苗一樣在面臨銷毀大限前,還必須夜奔陳時中競選總部,商量統一對策,共同擘畫度過政治難關的方法。當然廠商推銷,也是重要原因,利用對老抗原反應,吹噓對新變種病毒的效果,欺騙群眾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人多打幾劑。台灣的效果,疫苗打越多劑的月份,新冠疫情越嚴重。所以新冠疫苗接種還是應該適可而止,加上國內目前已有800萬人感染,黑數可能更多。這些自然感染過的人,比打人工疫苗還有效,台灣的群體免疫在3、4波大疫情的折騰下,及將近8成的疫苗覆蓋,大致上已經完成。因為依據流感的經驗,每次大流行來襲約可侵犯20%的人,接連3、4波再加上疫苗接種應該就可讓疫情走入流感化。新冠此時已經完全具備流感化的條件了,大流行也可仿效拜登總統大方的宣布結束。面對後續仍會出現的變種病毒,在群體免疫完善的情況下,只要醫療機構完善運作,死亡率就能壓低至季節性流感的萬分之一。此時針對新變種的次世代疫苗,只需接種1劑,當作追加。任務為降低死亡率,接種族群為弱勢容易致死族群。依據流感的經驗,每年約僅需300萬至600萬劑疫苗。但是蘇貞昌院長在去年大筆一揮就買過多的2000萬劑莫德納疫苗,又在銷售壓力之下,看來要把錯的疫苗先用完才能多元採購。讓需要次世代疫苗的弱勢族群,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必須要接受自己不合適的疫苗,這是踐踏弱勢族群的霸道行為。政府不該老看到訂購的2000萬劑今年要全部用完,是可以分多年採購,每年留下部分份額給其他廠牌的次世代疫苗,特殊族群的特殊需求才能獲得滿足,跟流感疫苗一樣。照顧弱勢是政府的責任,疫苗打不完還可用高端模式搪塞,更何況只是分期採買,犯不著就如此糟蹋弱勢。(作者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對抗新冠病毒和流感 世衛組織:現在不是鬆懈的時候
隨著冬季的臨近,歐洲的新冠肺炎和流感病例正在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24日強調,不能鬆懈警惕,敦促符合資格的民眾,儘快去接種疫苗。根據《法新社》報導,世衛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直言,現在不是鬆懈的時候,初秋時分,世衛歐洲區域轄下的53個國家再次成為疫情的中心,佔全球新增病例的60%。與此同時,季節性流感病例有所增加。世衛組織表示,隨著新一波新冠病毒的出現,死亡人數和重症監護入院人數略有增加,但增幅與前幾波並不相同。世衛組織強調,這與疫苗接種有關。克魯格說,「疫苗接種仍然是我們對抗流感和Covid-19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他敦促符合接種疫苗資格的人們,快去接種疫苗。
防疫鬆懈多可怕? 醫警告「3大負債」恐反撲…這「2流行病」重症比新冠更難受
隨著國境即將開放,以及與病毒共存逐漸成為大眾共識,有越來越多民眾開始摘下口罩迎接新生活,但知名麻醉專科醫師邱豑慶提醒,當前的報復性旅遊及報復性不戴口罩,恐怕讓免疫負債、口罩負債和旅遊負債變得很可怕,並強調自己已看過兩位數的重複感染個案,呼籲大眾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家人,遠離新冠、腸病毒和流感的危害。邱豑慶醫師在臉書粉專「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發文示警,表示有越來越多人防疫鬆懈,甚至自認有「無敵星星」短期內不怕確診,以及認為與病毒共存等於可以不用把口罩戴好。這讓他搖頭直呼:「勇氣來自於無知。」邱豑慶強調,威脅人們的不只有新冠病毒,接著反問:「接下來的流感、腸病毒、諾羅,難道全部都消失了?你在擔心covid-19兒童重症的同時,你知道流感、腸病毒也會重症嗎?」並指出不管是流感還是腸病毒,罹病的痛苦絕對比新冠還要高出10倍,以及戒慎恐懼才是面對任何病毒比較好的態度。近2年大眾懼怕新冠病毒戴上口罩,也因此讓一般感冒、季節性流感的病患數量大減,這雖然讓耳鼻喉科、內兒科基層診所營業深受打擊,但也令許多不願戴上口罩的小孩習慣口罩,萬一大人和兒童放鬆防疫,難保最不容易做好個人防疫的小孩們再次遭受疾病危害。因此除了出遊拍照、吃飯外食、運動游泳這類沒辦法戴口罩的情況,邱豑慶都還是把口罩戴好戴滿、勤洗手、少群聚及打疫苗,來面對新冠和任何的流行性疾病,但現在很多人報復性旅遊、更多人報復性的不想戴口罩,恐怕讓免疫負債、口罩負債、旅遊負債變得很可怕。邱豑慶表示,現在很多人有種「過去一整年那麼辛苦戴口罩,結果還不是確診?那我現在都不戴,反正最多傳染給人家,我不會被傳染」的陰暗心態,但他已看過「兩位數的重複感染病人」。而且就算不會感染新冠,感染流感或腸病毒也沒有比較好過,建議大眾把口罩繼續戴好。
美國確診死亡 3月恐破100萬人
美國累計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於4日突破90萬例大關,美國總統拜登當天發表聲明,以「美國迎來另一悲劇性的里程碑」來形容這一刻。而在亞洲地區,農曆新年假期過後,新加坡和韓國的確診個案皆急增,分別在4日及5日新增逾1萬例及逾3萬例,雙雙創單日新高,日本更是新增確診病例逾10萬例。目前,美國單日新增病例有所放緩,7天平均新增病例數已從1月初的近50萬,降至約35萬,但7天平均死亡病例仍維持在2500人的高位。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全美累計確診逾7635萬例,死亡逾90.1萬。有專家認為,由新冠變異株Omicron帶來的美國這波疫情峰值已過,但死亡人數通常滯後於新增病例數,到下月1日全美死亡病例數有可能達100萬人。拜登在聲明中說,「近兩年過去了,我知道,疫情在情感、身體和心理上造成的負擔難以承受。」「我知道盯著餐桌邊的空椅子是何種感覺。但我也知道,我們內心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不僅能更堅強地度過悲痛,還能團結起來保護彼此。」他並再次敦促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和加強劑。而在亞洲地區,新加坡4日新增確診1萬3208例,較1日創下的6264例最高紀錄還多一倍,累計確診數則增至近38萬例。當地4日又多6人染疫死亡,累計死亡866例。專家指病例破萬為「一記警鐘」,新春效應是否達病例高峰,接下來一周將是關鍵。據指出,其他國家經歷Omicron疫情的經驗顯示,每10萬人中約有400人染疫,因此新加坡每日新病例有可能達2萬至2.5萬例。在韓國,截至5日零時,新增確診3萬6362例,為首度單日新增逾3萬例。韓國政府4日首次正式提及「流感防疫」的可能性,表示將研究把新冠感染症像季節性流感一樣進行管理,原因是Omicron的致命率相對較低,即使確診患者劇增,重症人數和病床啟動率也很穩定。但有人認為,Omicron流行還未達到頂點,政府卻草率發出樂觀的訊息。在日本,據NHK統計,截至5日下午6時30分,日本全境新增確診逾10萬例,其中東京新增2萬1122例。NHK與朝日新聞的統計皆指,這是日本全國單日新增確診數首次逾10萬例;不過富士電視台新聞網本月3日就曾統計當天新增確診達10萬4465例,首度突破10萬例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