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癲
」 懷孕 孕婦 子癲前症結婚4年連生2胎!毛加恩結紮了 愛妻甜喊:對我做過最貼心的事
台灣職業籃球大聯盟新北國王總經理毛加恩與小7歲的造型師熱戀2年半,2人於2019年結婚,隔年10月4日生下長子Noah,今年3月8日再迎來長女Kyla。毛加恩愛妻近日透露,老公看她孕期經歷子癲前症、安胎、胎盤剝離、產後大出血 、血管栓塞、胎兒窘迫等,決定結紮,「我想這是你對我做過最貼心的事吧」。毛加恩妻子羅雯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這位爸爸今天結紮了。他看我孕期經歷了子癲前症、安胎、胎盤剝離、產後大出血 、血管栓塞、胎兒窘迫、寶寶早產、每天自己打抗凝血針,經歷了這一切我們很感恩,有了兩個美麗的寶貝。他說為了我的安全,看得出來他術前緊張害怕,但還是要謝謝你為了我鼓起勇氣,我想這是你對我做過最貼心的事吧!」據了解,毛加恩出生於美國德州,2007年1月以洋將身分登錄第四季超級籃球聯賽,下個賽季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變成本土球員,曾於2010年、2012分別代表中華男籃參加第32屆、34屆瓊斯盃,並於2011年在已故好友高以翔牽線下加入傑星娛樂,規劃在球員退役後朝演藝圈發展。在引退的第十二季超級籃球聯賽開打前,毛加恩已轉任璞園建設團隊董事長特助秘書。2015年2月28日,臺中璞園建築為毛加恩舉行引退賽。2017年1月,毛加恩出任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ABL)高雄聖徒領隊。2020–21年賽季,毛加恩受邀擔任P.LEAGUE+英文轉播球評。2021年5月,毛加恩出任P.LEAGUE+新北國王總經理。
適齡生育關乎母嬰健康 試管嬰兒首次最高補助10萬元
年齡為影響生育力及母嬰健康的重要關鍵,40歲女性自然懷孕率已降至5%以下,人工生殖活產率於受術妻年齡42歲以上也僅剩7.6%。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高齡生育風險高,應把握理想生育年齡及早規劃。此外,衛福部表示,一般不孕夫妻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協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願望。衛福部說明,醫學研究顯示女性的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導致卵子不易受精或胚胎染色體出現異常的情況。35歲以上孕婦面臨更高的流產、早產風險,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隨之上升,胎兒出現先天缺陷或低出生體重的情況亦增加。衛福部指出,社會普遍存在男性生育能力較不受年齡影響之迷思,事實上,男性40歲以後,精子品質不良機率逐漸提高,染色體異常率的機率也增加,使精子不易與卵子結合,除了自身生育力下降外,還有國外研究發現,45歲以上的男性生育可能增加配偶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且可能與寶寶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等疾病有關。因此,考量母嬰健康,適齡生育不論男女都非常重要。依據我國出生通報統計,111年有超過三成新生兒(48,809名)來自35歲以上產婦,而年齡為影響生育力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加男女的生育能力會逐漸下滑,受孕的機率也跟著降低,女性30歲自然懷孕率約為20%,到40歲時則降至5%以下。衛福部解釋,即使有人工生殖技術協助,成功率也會隨著年齡而下降,依據國民健康署針對完成胚胎植入療程之治療人次所做統計顯示,受術妻年齡在35歳以下活產率為44.6%,但42歲以上降為7.6%。另外,根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人工生殖治療個案的不孕原因,可能是先天、後天或外在環境所導致,其中以卵巢因素所占比例 34.1%為最高,兩種以上因素32.2%占第二位,男性因素(性腺刺激素缺乏、睪丸功能衰退、輸送精子管道阻塞及性功能障礙等)8.3%居第三位。國民健康署提醒,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且未避孕,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者,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診斷,勿執著於食補調理、偏方、受孕姿勢或宗教信仰等,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當前晚婚、遲育現象普遍,不孕人口日益增加,為了幫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期待及減輕經濟負擔,國民健康署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試管嬰兒補助,3年來已幫助1萬8千多對夫妻成功產下2萬多名寶寶。若經醫師判斷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需要,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並於我國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國101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首次申請最高可領補助金新臺幣10萬元,中低及低收入戶最高可領新臺幣15萬元,更多資訊請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補助專區】查詢。
自然週期植入胚胎較好? 生殖名醫齊聚「不藏私分享備孕秘訣」
試管嬰兒治療當中有7成以上是採用冷凍胚胎,若完全使用藥物週期植入,雖較為方便,但不見得是最好的做法。近幾年許多醫師鼓勵病人利用排卵週期植入,不但減少許多荷爾蒙藥物的使用,進而也減少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產程出血等病徵,且有較好而穩定的懷孕率。宜蘊醫療邀請多名不孕症領域權威,辦理生殖醫學論壇,探討使用自然週期植入胚胎的友善做法。參與者包括婦科醫師、生殖醫師、諮詢師、胚胎師、護理人員等,逾百名醫界人士到場跨界相互交流,為求子路上的困難個案研討更縝密完善的治療計畫及療程。論壇現場眾星雲集,其中包含台灣生殖醫學會陳美州理事長、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黃貞瑜理事長、與婦產科醫學會陳思原理事長等人皆到場與會擔任貴賓與座長,全台逾四十間生殖機構、百名醫師齊聚一地,共同為不孕治療找出最佳解方。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醫療總顧問劉志鴻指出,利用自然排卵週期作凍胚植入,會帶給病人許多好處,但實際執行面還要考慮怎樣減少抽血、超音波次數,對病人較為友善;以及實驗室端該如何配合、慎選植入胚胎來達到最好的成功率….等,還有諸多的問題需要釐清。即使是同一間生殖中心,各個醫師的作法也有所差異,因此藉由這次論壇,聚集專家學者、醫師、胚胎師、護理人員等來共同討論,如何做才是對病人的最佳方案。黃建榮婦產科黃建榮醫師與黃珽琦醫師,分享自身在進行自然週期植入的方式與成功率,尤其是使用超音波為主的偵測排卵方式,對病人更加方便友善,大大提升在座醫師們的信心。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院長王家瑋醫師也分享自身獨特的彈性用藥方式,運用到排卵週期的優勢,也讓病人更加便利。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沈孟勳醫師表示,利用破卵針來有效控制植入時間,是他達到高懷孕率的友善做法。旭陽診所副院長許沛揚醫師提出,精準有效回溯性偵測排卵的方法,以減少病人看診與抽血的次數,是相對友善的方式。醫師強調,此次論壇邀請多位重量級講師,會前即進行多次交叉討論並提出實證,也總結出有效的臨床流程,讓與會醫師們更有信心地執行友善植入方式。宜蘊醫療期望能成為台灣生殖醫學進步的推動者,共同追求世界頂尖的試管技術,與生殖醫學同業一起分享進步,嘉惠病人。
全台逾4成女性缺少1維生素! 孕期恐導致寶寶早產、佝僂症
維生素D是懷孕期間重要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不過根據國健署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49歲育齡婦女維生素D缺乏(血清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即視為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44.6%。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維生素D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因此,鼓勵準備懷孕或已懷孕的準媽咪們應適度日曬,並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促進媽媽與寶寶的健康。孕期維生素D攝取要注意 缺乏可能有「這些」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維生素D是人體骨骼代謝的重要因子,可以經由食物(如:魚類、雞蛋等)、額外添加維生素D的食品來攝取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或是由皮膚接受戶外陽光的紫外線照射,讓人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若是懷孕期間缺乏維生素D,不只孕媽咪會受到影響,可能也會導致胎兒成長出現許多問題,國健署提到,懷孕時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引發成人骨軟化症及嬰幼兒佝僂症,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胎兒體重過輕、早產等風險也會因此增加。如何預防維生素D缺乏? 國健署授2招助維持健康孕媽咪的營養狀態與胎兒健康成長息息相關,因此,國健署提醒,孕媽咪們可以透過以下2招預防維生素D缺乏:適度日曬:建議孕媽咪於每天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陽光充足但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塗抹防曬產品,露出臉部、手臂等部位適度日曬,每週3-4次,每次約曬太陽10-20分鐘,使身體生成足量的維生素D。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孕媽咪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需達10微克相當於400IU(國際單位),日常飲食中可經由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蛋黃、日曬過的乾香菇及額外添加維生素D的乳製品等來補充。此外,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飲食中若含有油脂可以增加32%人體維生素D吸收率,因此建議烹調食物時,可以添加油脂或與油拌炒,將有助於維生素D的攝取,若再加上鈣質的補充,不僅能擁有健康的骨骼,同時也能讓胎兒維持健康的發育。另外,必要時也可以諮詢營養師進行飲食評估,改善個人的飲食習慣,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若有孕期營養或孕期照護問題,國健署表示也可至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媽咪好孕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5),或孕產婦關懷網站查詢相關資訊(https://mammy.hpa.gov.tw/)。
9周胎兒不保!38歲女心碎流產 中西醫聯手助攻產子
38歲的許小姐一開始自然懷孕,但9週後產檢發現胎兒心跳停止,而開始了漫長的求子之路。他從南到北尋找許多中醫師,最後經由台北宜蘊中醫院長陳玉娟院長診斷與轉介生殖醫學科檢測後發現AMH僅0.45(正常值為2-5之間),且發現子宮內有瘜肉需透過西醫協助切除,因此開始了中西醫的共同治療。「AMH小於0.5代表嚴重的卵巢衰退,極有可能取不到卵。」台北禾馨宜蘊院長廖娸鈞醫師說,許小姐第一次只取到2顆卵子,試管嬰兒成功機率低。但在陳玉娟院長的持續調理下,第二次取卵竟取出9顆,其中5顆更是高品質!植入後的成功懷孕並沒有讓許小姐放下擔憂的心,因高危妊娠、且為高風險群子癲前症,到生產之前還是請陳玉娟院長持續性地進行中醫調理身體,最後終於成功產下一名健康男寶寶,令人感動。劉小姐則是一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個案,雖然取卵數多,但成熟卵比例少,受精率低,因此努力很久皆失敗後才尋求醫師的幫助。劉小姐說兩位醫師非常專業也用心,中醫幫助她將卵養好,西醫則以科學方式告訴她目前子宮、胚胎的狀況,醫師們也在每次門診提醒她應注意與下一步該進行的事項,深怕錯過每一個「做人」的黃金時機。不孕症權威、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醫療總顧問劉志鴻醫師表示,中西醫合療在備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西醫技術可以提供現代化的診斷和治療手段,台灣的生殖技術更是世界數一數二,在技術這塊民眾們可更加放心將希望的種子交給專業醫師。而中醫則著重於整體性調理,通過中西合療可以有效縮短備孕時間,提高成功率,為患者帶來更全面的照顧。
少子化隱憂更嚴重…台灣孕婦死亡率為日本4倍、韓1.5倍
每個孩子都是寶,每位冒著生產風險的媽媽,同樣需要被守護。衛福部統計,台灣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創23年來新高,雖然近幾年略降,仍遠高於日韓,少子化隱憂恐更為嚴重。醫師指出,政府對婦幼衛生重視不夠,若能投入更多資源,孕產婦死亡率有機會減半。孕產婦死亡率的定義是「每10萬名活產中,在懷孕期間或懷孕中止42天內的婦女死亡數」,排除外力事件。台灣在2019年創下23年新高,達10萬分之16,近3年下降到10萬之13至14。相較其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日本為10萬分之3.4,韓國則是10萬分之8.8,均遠低於台灣。紐西蘭和土耳其各為10萬分之13.6和13.1,與台灣相近。美國則高達10萬分之23.8。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說,台灣表現比日韓差,確實需要反省,但這牽涉到很多面向,例如對於活產定義不同。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則提醒,各國統計方式可能有些微差異,不建議和其他國家直接比較,但可參考。台灣孕產婦死亡率高,和生育高齡化、少胎次化有關。詹德富表示,孕產婦年紀越長,合併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肺栓塞等疾病風險越高。另外,初產婦出現併發症風險也高,而現代人多半只生一胎,也是影響孕產婦死亡率的因素之一。王鵬惠指出,台灣的高危險妊娠轉診流程還不夠成熟,衛福部自2021年推動「周產期照護網路計畫」,針對高風險的孕產婦,希望在產前轉診到醫療資源較完備的醫院。詹德富強調,現行產檢制度下,有很多產檢項目被忽略,因此有些疾病未及早發現,且有些孕婦為了顧全胎兒,往往犧牲或忽視不適感,例如子癲前症一旦發作,血壓飆高造成肺水腫或中風,就來不及了,若能及早處理,就有機會避免憾事。「一年若能減少3個媽媽的問題,孕產婦死亡率就可以降低10萬分之2到3。」詹德富表示,台灣去年新生兒僅13萬名,任何1個案都很容易牽動整體孕產婦死亡率,換言之,只要多做一點努力就會有很大的成果。他認為,政府對孕產婦和新生兒投注資源太少,若能提升投入並適度修正,估計一半的個案可及早發現問題並治療,孕產婦死亡率可望減半。
逾4成女性缺維生素D!懷孕早產風險增 國健署「2建議」補鈣又護嬰
維生素D對人體非常重要,更是女性懷孕時最需要的營養素之一,但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發現,我國20-49歲育齡婦女之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44.6%,懷孕期間若缺乏維生素D將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醫生及國民健康署建議孕媽咪每天可以多曬曬太陽,一次約10-20分鐘,還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根據國健署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20-49歲育齡婦女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44.6%,比例佔了近半數育齡婦女,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維生素D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懷孕期間若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引發成人骨軟化症及嬰幼兒佝僂症,同時還會增加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胎兒體重過輕、早產等風險。因此,吳昭軍更鼓勵準備懷孕或已懷孕的準媽咪們應適度日曬,並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促進媽媽、寶寶健康。為了有效預防維生素D缺乏,國民健康署提供了2個重要的建議:1. 適度日曬:建議孕媽咪每週3-4次,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曬太陽10-20分鐘,並且漏出臉部、手臂等部位以促進維生素D生成。2. 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例如魚類、蛋黃、乾香菇、黑木耳等。孕媽咪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需達10微克(相當於400 IU(國際單位)),並搭配充足的鈣質補充,有助於胎兒發展。國健署提出預防缺乏維生素D「2建議」。(圖/取自國民健康署)馬偕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暨一般婦產科主任黃建霈醫師則指出,對於準備懷孕或已懷孕的女性來說,維生素D的補充相當重要,可以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鯖魚、秋刀魚、蛋黃、日曬過的乾香菇等來補充每日孕媽咪應攝取的10微克(相當於400IU)的維生素D。黃建霈也建議,烹調食物時加入油脂或進行油拌炒的方式,這有助於滿足孕婦每日維生素D的建議攝取量。此外,與充足的鈣質補充搭配,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骨骼,並促進胎兒骨骼的正常發育。
老婆懷孕6個月「一天狂吃7餐」單月外送費破2萬! 他嘆:餓成這樣不正常吧?
很多準媽媽在懷孕後,食慾都會變得旺盛,但體重變化若太極端,對自身和胎兒都不好。對此,有男網友透露,老婆懷孕6個月,幾乎隨時都在喊餓,就算已經被醫生說胖太快,但還是一天狂吃7餐,沒吃到還會大哭大鬧,1個月下來外送就叫了破2萬,才6個月就已經胖快15公斤,受不了的他則求問網友「也有人家的孕婦也這麼誇張嗎?」原PO在「匿名公社」發文指出,老婆懷孕6個月,上次回診時已被醫生提醒胖太快了,但老婆當沒聽到照吃,「早餐一定要吃兩份,10點還要吃點心,中午一個便當嗑完還不夠,2點不到又叫外送,晚上還沒6點就一直喊餓,我媽還在煮她就站在旁邊邊吃,8點多又吵著要吃鹹酥雞,等11點多我都洗完澡要睡了,她又要我去幫她買消夜」。他接著說,有次只是太累拒絕一次,老婆竟直接坐在床上大哭大鬧,還哭到把他爸媽吵醒,媽媽得知後,則表示孕婦本來就容易肚子餓,「但餓成這樣不正常吧?」且這個月外送竟直接破2萬,才6個月而已就已經胖快15公斤,「也有人家的孕婦也這麼誇張嗎?」此文一出,便引起網友熱議,有不少媽媽分享經驗透露,「我以前懷孕時也是一天吃七餐。早餐7點多吃的,10點吃點心,12:30午休吃便當,14:00吃一份水果,4點多再吃點心,回到家7點多吃晚餐,10點多再吃宵夜。但我份量沒像她那麼誇張,只是餓得快而已。」、「我現在七個月胖三公斤,還有妊娠糖尿」。事實上,據國民健康署指出,孕婦於懷孕期間體重過重或過輕對孕婦或胎兒都不好,體重過重時,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流產、畸胎等機會都會比較高;過輕時會造成孕婦營養不良,也會增加流產、早產的機率與出生嬰兒體重不足的情形,因此還是需要維持適當的孕期體重。
突被告知是「脆折症帶因者」 洪詩挺孕肚淚崩:一種智能障礙遺傳疾病
女星洪詩日前宣布懷孕,預產期在明年春天,消息一出不少好友紛紛送上祝福。不過她近日在影片中透露,寶寶性別出爐前,被醫師告知是X脆折症準突變型,讓她忍不住情緒淚崩。洪詩表示,被醫師告知是子癲前症高風險,以及是X脆折症準突變型,也就是帶因者,所以做羊膜穿刺時,必須多抽羊水做脆折症的確認。她坦言,自己最意外和害怕的是「X脆折症帶因者」,因為家族中並沒有人有這樣的疾病發生。洪詩指出,X染色體脆折症是一種智能障礙的遺傳疾病,X染色體脆折症雖然是罕見疾病,但它是僅次於唐氏症第二常見的,檢查就是簡單的抽血就能知道媽媽的身體狀態,而且一生只需驗一次,狀態一共分4種類型。正常型,FMR1基因表現正常,下一代罹患風險小;中間型,介於正常型及準突變型之間,無臨床症狀,下一代罹患風險小,但再下一代的患病風險會增加;準突變型,無或僅具輕微症狀,下一代具有罹患風險;全突變型,具明顯症狀,下一代具有罹患之高風險。洪詩提到,像她現在的狀況,如果懷的是兒子,有1/2的機率會是脆折症患者,如果是女兒,則有1/2的機率為脆折症帶因者。她以自身例子為例,「如果你想懷孕,除了基礎的孕前檢查,也請務必檢查X染色體脆折症基因檢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檢。」
她先天雙重陰道、子宮、子宮頸 竟奇蹟成功懷孕生下女兒
一名來自匈牙利的女子阿德爾,在14歲時因嚴重經痛,因此就醫後發現自己有罕見的婦科疾病,她多年來看了數次醫生,直到20歲才被發現她有兩個子宮、子宮頸與陰道,但她經過多年努力,如今29歲的她平安生下女兒,也被認為是醫學上的奇蹟。雖然因雙子宮被認為懷孕機率低,但她仍克服重重困難,並透過人工試管成功懷孕。(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綜合外媒報導,阿德爾從14歲開始經歷經痛,直到20歲才被診斷出有雙子宮的問題,甚至第二個陰道是盲陰道,因此月經都無法被排出,她也在2018年動了陰道隔膜手術,切出一個洞讓經血可以流出,也解決了她長年陰道細菌感染與疼痛的問題。多年來她都被醫師認為永遠無法受孕,甚至還因為無法生育,一段三年的戀情還因此告吹。直到她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巴拉茲,兩人透過不少辦法嘗試懷孕,但在生育診所檢查後,她被發現兩個子宮都有慢性子宮內膜炎,隨後又意外發現她只有一個腎,確認是「Herlyn-Werner-Wunderlich」綜合症,這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出生時就有一個腎臟、雙子宮、兩個子宮頸和兩個陰道,一個功能正常一個不能用。考慮到她的病情,阿德爾與老公決定在2022年進行試管受精,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第一次嘗試就成功了。她向媒體透露,當時透過人工製造了4個胚胎,沒想到移植第一個時,就奇蹟似的懷孕了,最後孩子在她的左邊子宮長大,她也在懷孕第36週剖腹生下女兒。她透露應該不會再生,因為懷孕期間壓力很大,她也診斷出子癲前症與高血壓,由於子癲前症是遺傳性的,很容易再度復發,也讓她和老公討論不會再懷孕。
生育計畫應盡早執行!40歲後人工受孕難 費用恐破百萬
現代人有晚婚、晚生趨勢,但隨著年齡增長想要成功懷孕、生產,往往需要人工生殖技術的幫助且費用相當高。婦產科暨生殖中心診所醫師何彦秉提到,40歲以上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只有近3成,有生育計畫的夫妻應盡早進入療程,也能利用政府補助資源,以最少的費用實現生子的夢想。錯誤認知、逃避 增加不孕治療、求子困難現代人晚婚晚生,而醫師何彦秉也在臨床觀察到許多女性對不孕的錯誤認知,包括「還不到高齡的年紀不會不孕」、「月經週期正常就一定能懷孕」、「沒做過生育力檢測」等等,選擇順其自然的結果,反而錯過生育時機。此外,何彦秉醫師也發現,許多女性面對不孕症治療採取逃避心態,往往因為猶豫就醫而錯過黃金生育期。而且,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高齡孕婦發生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低出生體重、死產等高危險妊娠風險增加,罹患慢性高血壓的風險是25-29歲女性的2-4倍錯誤認知、逃避心態、高齡產婦風險往往會增加求子困難度,何彦秉醫師提醒,根據醫學上定義,35歲以上積極備孕半年未懷孕,應該就醫做進一步確認,才能避免未來付出更大的心力及成本。40歲前試管補助較多、懷孕率較高 應盡早進入療程而現代人晚婚晚生,40歲以上女性若想要成功生子,與30多歲的族群相比,過程往往都充滿辛酸血淚史。何彦秉醫師指出,40歲以後胚胎異常機率高達70%-80%,而染色體異常的胚胎最終的結局多為流產,往往要嘗試較多次的試管療程才能順利抱到寶寶。現在政府的試管嬰兒補助計畫年齡在39歲(含)以下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並順利活產前,最多補助6次;另年齡在40歲(含)以上至44歲(含)以下者,最多補助3次。何彦秉醫師表示,0歲以上患者3次補助,若以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近3成來看,約3-4次的植入療程能成功一次,以國內平均試管嬰兒治療20萬來計算,求子需要80萬元預算甚至可能超過百萬。因此醫師呼籲,有生育計畫的夫妻可以盡早進入療程,才能有效利用政府補助資源,以最少的費用實現生子的夢想,而且38-40歲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近5成,35歲以下則有近6成。
慢性腎病成因6大項「病況進展分5期」 醫曝護腎8原則:減輕負擔
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在世界居高不下,腎臟科醫師陳佑丞表示,慢性腎病變的原因大概可分成六大項,病況進展則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若進入第三期就要留意,一旦發展至第五期就要洗腎。他提醒,可藉由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不當藥物、足量飲水等舉動減輕腎臟負擔,此外,定期赴門診追蹤也很重要。陳佑丞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慢性腎病變可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首先把eGFR看成是一個時鐘,eGFR 90以上為第一期、60-90為第二期、30-60為第三期、15-30為第四期、15以下為第五期,「第一期、第二期在臨床上意義較不大,此階段重點在於治療相關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來說只要腎臟沒有結構上的問題,沒有蛋白尿,通常不太用處理。」陳佑丞舉例,「我們可以把腎臟比喻成一個工廠,當工廠裡有120位員工時,工廠可以順利運作;當工廠只剩60位員工(第三期),而還要做一樣多的工作時,這時員工就會開始過勞;當工廠剩下30位員工(第四期)、15位員工(第五期)時,這間工廠運作起來就會非常吃力,員工開始吃不消。」他也提醒,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以後就要留意,開始限制蛋白質攝取、評估及治療併發症;進入第四期後,就要更密切追蹤,此時更需注意腎臟保養,以減緩進入第五期的時間;當腎功能逐漸惡化、進入第五期後,已經完全不可逆,就要準備透析了。對此,陳佑丞呼籲,謹記護腎黃金8守則,分別是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健康飲食(少吃加工食品、紅肉、重鹹食物、含糖飲料)、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不當藥物(止痛消炎藥、中草藥、偏方、電台藥、來路不明的藥物)、足量飲水、戒除抽菸、定期門診追蹤,基本上就是在幫腎臟大忙。(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此外,談及慢性腎病變的原因,陳佑丞指出,大概可分成六大項,分別是腎臟實質疾病、系統性疾病、阻塞性腎病變、腎血管病變、遺傳性疾病。他表示,長期服用中藥也會造成腎臟損傷,主要表現為慢性腎間質發炎,而腎臟實質疾病講白了就是腎臟本身的問題,其中最大宗是慢性腎絲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佔了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糖尿病),診斷上又可分成臨床診斷與切片診斷。陳佑丞列舉,切片診斷則分成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IgA nephropathy,IgAN,又名Berger’s disease)、局部腎絲球硬化症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膜性腎病變(Membranous nephropathy,MN)、膜性增生性腎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間質增生性腎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微小變化型腎病變 (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半月狀腎絲球腎炎(Cresentic glomerulonephritis)、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PSGN)、腎小管組織腎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止痛藥腎病變 (Analgesic nephropathy)、其他型腎絲球腎炎。陳佑丞說,其他型腎絲球腎炎包括快速進行性腎絲球腎炎(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慢性腎間質腎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中藥引起之慢性間質性腎炎(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慢性腎盂腎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CPN)、急性腎衰竭(未恢復)(Acute renal failure,ARF)、其他腎實質疾病。提到系統性疾病,陳佑丞透露,會影響腎功能的全身性疾病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跟高血壓,在台灣分別佔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一名及第三名,其中糖尿病佔約45%將近一半,其他的系統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腎病變(Ischemic nephropathy)、類澱粉腎病變(Amyloidosis)、紅斑性狼瘡(SLE)、多發性骨髓病(Multiple myeloma)、痛風性腎病變(Gouty nephropathy)、硬皮症(Scleroderma)、肝硬化(Liver cirrhosis)、心衰竭(Heart failure)、敗血症(Sepsis)、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Toxemia/Pre-eclampsia)、其他代謝異常、其他系統性疾病。陳佑丞指出,肝硬化會造成肝腎症候群(Hepatorenal syndrome);心衰竭會造成心腎症候群(Cardiorenal syndrome),兩者都是臨床上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之一,若不處理,腎功能持續受損超過三個月,定義上就是慢性腎衰竭。此外,他表示,敗血症也是住院病人常見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必要時會要用到血液透析治療,而臨床上比較嚴重的敗血症病人,或稱敗血性休克,可能需要用到24小時連續透析(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敗血症對腎臟的影響,大多是急性腎臟損傷,大部分病人在治療完成後,腎功能可恢復原本的基準(或接近原本的基準)。至於阻塞性腎病變,陳佑丞透露,其可分為結石(Urolithiasis)、惡性腫瘤(Malignancy)、逆流性腎病變(Reflux nephropathy)、腎結核(Nephrophthisis)、其他原因引起之阻塞性腎病變。他說,尿路阻塞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結石,用超音波即可診斷;另一個阻塞的原因是泌尿道的惡性腫瘤,在處置上急性期可先做經皮造口引流術(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緩解積水,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但最終還是得找泌尿外科拿掉腫瘤。陳佑丞說明,腎血管病變細分成腎梗塞(Renal infarction)、腎動脈栓塞(Renal artery thrombosis)、腎靜脈血栓(Renal vein embolism)、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其他腎血管疾病。陳佑丞指出,遺傳性疾病分為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其他腎囊腫性疾病、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腎形成不全(Renal aplasia)、其他遺傳性疾病。最後,他說,中毒分為一般藥物中毒、化學製劑中毒、農藥中毒、其他中毒。(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
高齡生育風險不分男女 高齡當爸恐造成孩子出現自閉症等問題
根據內政部110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9歲,其中35歲以上者逾3成(31.64%),是10年前(民國100年17.8%)的1.8倍。隨著國人晚婚遲育現象日趨普遍,高齡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對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有意生兒育女者應及早進行生育規劃,把握25-35歲黃金生育年齡!高齡生育 不分男女風險皆提高根據醫學研究統計,35歲以上高齡孕婦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機率較高,在懷孕期間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會增加,且腹中寶寶出現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依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研究數據顯示,35歲產婦生出胎兒為唐氏症的風險約是25歲產婦的3倍!此外,父親的年齡越高,越可能導致孩童心理及行為健康上的問題,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躁鬱症等。因此,夫妻雙方在適宜的年齡生育,不但能降低媽媽罹患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對於寶寶的健康也能大大加分。產前遺傳檢查 符合補助條件者應多加利用為鼓勵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接受產前診斷檢查,國民健康署補助年齡在34歲以上、經診斷或證明曾生育過異常兒、本人或配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史,或其他可能生育先天異常兒(如超音波或孕婦血清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等風險較高的孕婦,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的產前遺傳診斷檢查(羊膜穿刺)補助,低收入戶或優生保健資源不足地區的民眾,另行減免採檢費用3,500元,符合產前遺傳檢查補助條件者應多加利用。
高齡產婦流產風險高! 國建署拍板補助羊膜穿刺5000元
據統計,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9歲,其中超過3成屬於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國民健康署提醒,高齡產婦發生流產、早產機率較高,發生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增加,目前政府提供產前遺傳診斷檢查(羊膜穿刺)補助,符合資格者可填寫申請5000元補助。根據內政部110年人口統計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9歲,其中35歲以上者逾3成(31.64%),是10年前(民國100年17.8%)的1.8倍。國健署指出,隨著國人晚婚遲育現象日趨普遍,高齡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呼籲有意生兒育女者應及早進行生育規劃,把握25到35歲黃金生育年齡。國健署指出,35歲以上高齡孕婦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機率較高,在懷孕期間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會增加,且腹中寶寶出現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依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研究數據顯示, 35歲產婦生出胎兒為唐氏症的風險,約是25歲產婦的3倍。此外,父親的年齡越高,越可能導致孩童心理及行為健康上的問題,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躁鬱症等。因此,夫妻雙方在適宜的年齡生育,不但能降低媽媽罹患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對於寶寶的健康也能大大加分。為鼓勵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接受產前診斷檢查,國健署補助年齡34歲以上、經診斷或證明曾生育過異常兒、本人或配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史,或其他可能生育先天異常兒(如超音波或孕婦血清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等風險較高的孕婦,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的產前遺傳診斷檢查(羊膜穿刺)補助。低收入戶或優生保健資源不足地區的民眾,另行減免採檢費用3500元。國健署表示,歡迎符合產前遺傳檢查補助條件的民眾多加利用;如有生育遺傳相關的疑問,亦可運用國健署審查通過的「遺傳諮詢中心名單」(https://goo.gl/xPBvVY)進行遺傳諮詢相關服務。
《星光》女星懷孕31周冒異狀⋯「寶寶停止長大」轉身淚崩 提早破水急生娃
自第二屆《超級星光大道》出道的林宜融,曾擔任過新聞台主播,現在是一名音樂老師。林宜融近日喜迎寶寶「小薯球」,分享了自己懷孕時的過程,讓粉絲感動直呼「媽媽真的很偉大」。林宜融透露,31周時血壓有點高,加上尿蛋白和水腫,抽血檢查後判定是中晚期子癲前症,由於寶寶的肚圍和腿週數偏小,又確定有子癲前症,因此被緊急轉診到台大醫院,「一下子要吸收好多訊息,自己有子癲前症、寶寶沒有長大、明天要轉診、寶寶需要提早出來,一出診所的自動門,眼淚就啪~的掉下來,很擔心寶寶。」林宜融提及,經過醫師評估後,決定讓寶寶在34周時出來,因為寶寶待在肚子裡也長不大,而且子癲前症對媽媽和寶寶都不安全,生出來養會比較好,沒想到居然在預約住院的前一天提前破水;因為想自然產,因此打了無痛,但因為血壓偏高,醫師決定隔天安排開刀。林宜融回憶,「最後要拉寶寶出來的時候,醫師通知了一聲,沒多久我就聽到小薯球的哭聲,聽到了哭聲我終於放鬆了一些,眼淚也開始流出來,旁邊的麻醉醫生還幫我用面紙擦眼淚,謝謝您。」林宜融表示,真的非常感謝全體醫護人員,目前小薯球還在醫院觀察中,不過醫師說他的狀況越來越好,離出院的日子不遠,謝謝大家關心。
玉兔懷孕罹子癲前症「哭到流血」 後悔太晚生:我怕會失去他
女星玉兔(鄭如吟)自節目《我愛黑澀會》發跡,今年3月和交往7年的導演男友Howard登記結婚,不久宣布懷孕喜訊。目前懷孕8個月的他,坦言後悔這麼晚才懷孕,因為罹患子癲前症,擔心寶寶沒辦法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玉兔提到,她在懷孕期間被診斷出患有「子癲前症」,讓她深受打擊,這病症好發於高齡產婦,像是血液沒有辦法輸給寶寶、胎兒過小、媽媽很容易高血壓等,「因為血壓高才能打進去血管給寶寶,嚴重的話就是子癲癇症,可能有癲癇中風的狀況」,甚至寶寶可能會留不住。玉兔很後悔這麼晚懷孕。(圖/翻攝自玉兔娘娘YutuQueen YouTube)由於玉兔剛懷孕時,就常常夢到留不住寶寶,又有出血的狀況,得知患有子癲前症,壓力變得更大,當下立刻打電話給老公爆哭求救,但老公正忙於工作,只是先安撫:「我等一下講完這通電話,我就來陪妳」,沒想到過了一個小時,還沒等到老公的電話,讓她十分無助,對那一天印象特別深刻。玉兔上網找了相關人的經驗分享,坦言自己很後悔這麼晚才懷孕,哽咽說道:「因為,我覺得我好像沒有辦法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可能會失去他」。醫師也不斷安慰並開了藥給她,「我現在要一直吃藥,吃到寶寶生出來」,她強調,並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當媽媽當爸爸,曾和老公吵架,結果氣得滿臉脹紅,哭到一半突然流鼻血,後來因為血太多積到喉嚨,只能從嘴巴吐出來。好在夫妻倆深入溝通後,才解開誤會。雖然懷孕很辛苦,但是在這整段過程中,她是覺得幸福的。
懷孕高血壓勿輕忽 7大徵兆預防「母嬰殺手」
現年31歲的尤小姐,懷第一胎時就罹患妊娠高血壓,自12~13週開始平均收縮壓都在160毫米汞柱以上,16~20週時更出現明顯的下肢水腫,稍微行動就會喘不過氣,而且隨著懷孕週數增長,症狀也越嚴重。經醫師仔細評估後,建議在37週時剖腹生產。只是尤小姐妊娠高血壓依舊無法有效控制,在37週時打了催生藥後血壓一度飆到190毫米汞柱,導致剖腹產時發生大出血500c.c以上,所幸最後嬰兒順利生產,尤小姐在病房接受8天的觀察後也平安出院。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新旺表示,妊娠高血壓是臨床上不可不慎的「母嬰殺手」,主因是由於全身性血管攣縮所造成。血管攣縮的結果會導致血液量減少,影響胎盤功能,進而對胎兒生長造成負面效應。妊娠高血壓除了容易造成胎盤早期剝離及胎兒窘迫之外,也因為胎盤功能較差,容易使胎兒體重過輕、羊水過少等等,這些都是孕婦產檢時必須得注意的要項。另外,一般妊娠高血壓若合併蛋白尿與水腫,就屬於「子癲前症」。約有5%的妊娠高血壓產婦會出現子癲前症。林新旺醫師建議,若產婦有輕微的高血壓,就盡量在家中休養,注意水腫程度並密切監測血壓變化,並以口服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飲食則建議多補充蛋白質,切勿吃太鹹或鈉含量高的食物。林新旺醫師呼籲,一旦產婦出現如下症狀,就要馬上就醫觀察及治療,及早排除妊娠高血壓危害。1.血壓大於160/110毫米汞柱2.蛋白尿大於2+(當次尿蛋白高於100 mg/dL)3.全身水腫4.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頸部僵硬5.小便量減少6.體重快速增加(每週增加2公斤以上)7.上腹部疼痛
明金成遺孀悲曝心聲「我更心疼我老公」 挺過生死關頭…他卻走了
知名導演明金成今年1月20日喜獲龍鳳胎,剛升格當新手爸爸才20天,沒想到竟於8日深夜因心因性休克驟逝,享年51歲,消息一出令演藝圈好友相當悲痛。老婆Patty(林沛締)的主治醫師黎惠波嘆,「媽媽熬過去,竟然是金成走了。」曾演出《麻辣鮮師》、《我的秘密花園》等劇的導演兼演員明金成,5年前與圈外女友Patty結婚,之後2人積極求子;據了解,他們歷經取卵5次、植入胚胎10次等辛苦過程,終於在今年1月20日喜獲龍鳳胎。明金成除夕夜附上1家4口照寫下,「第一次在月子中心吃年夜飯,親友的祝福並沒有少,月子中心更提供氣泡酒增進儀式感,人生中第一次的溫暖年夜飯,感恩的心爆滿。」沒想到此篇文竟成了明金成最後一次發文,讓外界相當難過。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明金成驟逝,老婆Patty悲曝心聲,「我更心疼我老公。」而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名醫黎惠波則透露,Patty有子癲前症(俗稱妊娠毒血症),血壓高到190,當時情況真的很危險,不料媽媽熬過去了,明金成卻走了;他遺憾地說,「(明金成)過年時曾說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27歲女星「生完2胎兒子」堅持出院…5天後突昏迷 搶救11天離世
台灣民間俗諺「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顯示生產過程極其凶險。新加坡27歲歌手Nadya Dean近日生下第2胎,不料5天後卻陷入嚴重昏迷,搶救11天後仍宣告不治。消息一出,讓演藝圈好友、粉絲相當悲痛。根據外媒報導,Nadya Dean曾參加歌唱比賽《Suara WGS 2.0》,並成功晉級決賽,雖然沒有得名,但之後仍積極幫大家寫歌。好友大讚,Nadya Dean是一位才華洋溢的歌手、詞曲創作者,並且竭盡所能幫助大家,是一個慷慨的朋友,在圈內人緣極佳。不料,Nadya Dean傳出噩耗。Nadya Dean上月15日早產生下兒子,當時醫生建議她,應該要留院觀察,不過Nadya Dean卻執意回家。結果5天後,Nadya Dean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救治,隨後陷入昏迷,經過11天搶救仍宣告不治,留下1歲半女兒以及剛出生的兒子。Nadya Dean的父親痛哭,女兒的死因是子癇,所謂的子癲是指孕婦因為妊娠毒血症而產生的癲癇症狀,症狀有高血壓等異常。Nadya Dean父親說,「女兒的離開讓我萬分悲痛,因為她是我最親近的孩子。」而Nadya Dean死訊曝光後,許多粉絲也湧入她的臉書哀悼。
結婚四年流產3次! 醫師發現女子「掉髮」終於揪出禍首
34歲A小姐結婚4年內流產三次,一次沒心跳,兩次因為子宮異常出血而流產,去婦產科診所檢查子宮卵巢沒有實質性的結構問題,接受基因檢測兩夫妻也沒有太多異狀,心灰意冷下於是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決定先接受中醫調理。醫師發現患者長期有掉髮困擾,而且常常伴隨心慌與睡眠障礙,原本自己以為因為受孕造成壓力大所致,醫師則懷疑跟甲狀腺與免疫調節有關係,建議轉診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做詳細檢查,發現A小姐長期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在同時服用抗甲狀腺素與持續耐心接受中藥與針灸調理,異常掉髮、心慌、睡眠不佳情況完全改善,終於一年半後成功生下一個健康小寶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自然流產是懷孕初期的隱憂,大約1成的孕婦曾經有這種不愉快經驗。一而再、再而三的流產,稱為「習慣性流產」,帶給夫妻的擔心、焦慮、挫折、和無助感,精神壓力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對於那些已經是高齡者而且不容易受孕者,或是胎兒一度從超音波檢查中找到心跳,但之後卻又無故停止的婦女而言,應該積極地找出病因,其中排除了子宮結構與基因問題,通常內分泌與免疫調節絕對是關鍵,不管是甲狀腺亢進或是低下,都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等風險。而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婦女,原本就因為排卵異常而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所以穩定甲狀腺功能與自身免疫調節,中醫在這方面可以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周宗翰解釋,肝膽經絡主疏泄,是陰陽之樞紐,而肝經影響女性孕產尤其為大,肝經環繞陰器,身體氣血通暢與否影響肝膽的疏泄,而陰陽之樞紐就在身體兩側,如果脖子兩側有問題,多是肝膽經絡出現異常。所以甲狀腺調節失常與婦產科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醫觀點,調整甲狀腺的重點就是調整免疫系統錯亂,這通常也和內分泌失調、過敏體質有關,如果有正在服用西藥或是正在接受賀爾蒙人工受孕療程,中醫也可以藉由頭皮針,耳針己及丹田灸療來調節患者的內分泌系統,周宗翰也建議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以及過去或現在有服用甲狀腺素、抗甲狀腺製劑的妊娠婦女,在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另外,計畫進行人工生殖或已知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陽性的女性,也應檢測甲狀腺刺激素(TSH)來排除異常,以改善妊娠預後,將有助於降低習慣性性流產發生的機會。周宗翰表示,孕期前三個月是最不穩定時期,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夫妻懷孕前三個月要完全禁止性生活,有身孕就不能再隨心所欲,要注意多休息。因為在進入孕期後,準媽媽的乳房及肚子都會增大,為避免壓迫造成傷害,最好選擇寬鬆、純棉類的衣物穿著。此外,懷孕後容易疲累嗜睡,因此準媽媽應注意休息好,並且要有比較好的睡眠,熬夜肯定是要避免的。飲食上也要格外注意,可以多吃一些高纖及易消化食物,如果是甲狀腺失調的產婦,飲食上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火腿、鹹魚、臘肉、香腸、胡椒等,以免助熱、助濕、生痰化熱;也應避免菸酒、咖啡、油炸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和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量較高的海產品。甲狀腺功能異常與妊娠預後包括早產、死產、胎兒發展等息息相關,在某些高危險族群婦女應保持警覺,配合醫師建議,方能無後顧之憂。穩定甲狀腺疾病,好「孕」就會跟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