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好事
」 好食好事2024好食好事加速器Demo Day:食農新創產業韌性年代,打造全球韌性供應鏈
台灣棒球隊在世界盃奪冠,展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正如今日食農產業在極端氣候、人口老化、地緣政治挑戰下的積極創新,尋找突圍解方。由「頂新和德基金」支持的台灣食農科技加速器-「好食好事」近日舉辦年度Demo Day,以「韌性無界∞科技無限」為題,展現十家食農新創團隊如何以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為產業注入新生命,建構韌性供應鏈。本次年度盛會座無虛席,匯聚350位台灣農業、食品、流通等企業代表及新創投資人參加。10家新創團隊以科技及商模創新提出產業解方(圖/好食好事提供)。2024年:直投6家新創,強化生態系影響力「好食好事加速器」舉辦七屆以來累積協助65家新創,總資本額達18億元,年成長率101%,存活率95%。2024年起,開始直接投資「Ecoco循環經濟」、「悠由數據」、「馳綠國際」等6家團隊,為新創裝上成長引擎。捐助人代表魏應充感謝各領域專家一起投入這塊福田,一起協助青年創業,「這是捐助好食好事基金會的初心,期待能讓青年在創業過程少走冤枉路」。農業科技突破限制,數據驅動未來新科技如AI、大數據、無人機正改寫農業格局。例如,「悠由數據」運用太空衛星技術提供精準農業解決方案,已與新加坡及東南亞等地展開合作。「擎壤科技」則以農業無人機提升效率並進一步邁向精準農業,產品已外銷至歐洲與非洲。農業生技提升價值鏈,變廢為寶「循創生技」利用黑水虻處理農業廢棄物,開發永續有機肥料及動物飼料,成為養殖業者的環保選擇。「澄交生技」則專注腸道菌代謝物,研製出具佐劑功能的口服肝癌疫苗與益生菌食品,展現農業與生技結合的市場潛力。活動吸引超過300位關注科技及永續創新產業人士與新創團隊交流(圖/好食好事提供)。循環材料創新,推動永續經濟「陽光娜娜」從香蕉假莖提取纖維,應用於紡織與生質能源,實現廢棄物商業化。「馳綠國際」以咖啡渣和塑膠瓶製成環保材料,開發鞋款及可取代傳統塑膠地板的環保地磚,已在全球多地銷售。冷鏈物流與創新食品技術迎接市場需求冷鏈物流方面,「築鏈科技」的溫度監控技術提升運輸效率與保險理賠價值;「奇點無限」則優化物流路線,降低運輸成本。創新食品如「Plant Egg植物蛋」提供素食者新選擇,成功進軍歐洲市場。攜手扶田資本,共創未來版圖好食好事於本次Demo Day中宣布與扶田資本結盟,推動台灣食農新創社群茁壯。執行長陳茂嘉表示:「合作能幫助新創將創新轉化為商業價值,並拓展國際市場。」未來,好食好事將以亞洲為目標,深化與新加坡、印尼等市場的連結,打造台灣作為亞太食農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角色。好食好事基金會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成立,捐助人代表魏應充也蒞臨現場勉勵新創團隊(圖/好食好事提供)。以身作責,實踐碳中和承諾因應國際社會對大型活動碳中和的關注,好食好事本次DemoDay透過艾滴科技提供的紅樹林移除型藍碳,進行活動抵減,成功達到活動碳中和。這不僅是活動韌性的展現,更是對永續承諾的實踐,為產業與社會提供正面示範。十家新創團隊從農業科技到循環經濟,展現出台灣在食農產業中的創新與韌性。隨著2024年的計畫成果,好食好事正為亞洲食農供應鏈注入新的希望與活力。
好食好事食農創生有成 3年輔導20團隊打造青農藍海
為協助返鄉創業的青農站穩腳跟,好食好事基金會推動「食農創生計畫」,累計三年共輔導20個團隊。基金會捐助人代表魏應充14日下鄉訪視三個團隊並分享經營心得,包括台灣綠竹產銷重要供應商「綠川青森」、從事樹葡萄栽種及產品研發的「拾捲」,和選用台灣自產水果、創新義式冰淇淋口味研發的「幸福販賣所」,團隊負責人均表示獲益匪淺。魏應充參訪「拾捲」,建議店家比較與同類產品的營養成分比較,以過去食品流通專業,提出建議改變銷售模式、擴大市場增加收益。(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位在雲林的「綠川青森」,李星辰及阮雅玲夫婦創業十多年,過程艱辛,現在雖是業界最大的有機綠竹筍供應商,魏應充聆聽李星辰夫婦分享經營現況後,仍建議好還可以更好。李星辰表示,魏董的仔細度跟切入點都很紮實,還關注到產品營養成分數據的變化及標示問題,未來希望能透過好食好事基金會的輔導,強化這一塊。彰化「拾捲」負責人葉咨吟接手父親兩千株樹葡萄樹,但從收成到加工均須人工作業,兩夫妻投入其中,研發多項產品,無奈銷量不如預期。魏應充親自品嚐,對口味讚賞不已,建議店家改變銷售模式、擴大市場增加收益。好食好事基金會的「食農創生計畫」輔導個案站穩腳步,協助歷屆學員聯手創新,第一屆的成員「幸福販賣所」便是食農產業生態圈中的成功案例。(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好食好事基金會的「食農創生計畫」輔導個案站穩腳步,協助歷屆學員聯手創新,第一屆的成員「幸福販賣所」便是食農產業生態圈中的成功案例,除了結合彰化當地農特產品,創造出以水果為基底的冰淇淋等創新產品,也與其他食農創生團隊合作,開發出洋香瓜、香草及金沙等特殊口味冰淇淋。魏應充希望透過計畫幫助更多返鄉創業的青農站穩腳步,不用再北漂南漂,也希望團隊間彼此合作開發新品的模式能成功發展,並複製到更多縣市,幫助更多的青農回到家鄉站穩腳步。
台星泰食農交流!好食好事「台灣智慧農業週」助台公司挺進國際!
台灣食農科技界的年度盛會─「台灣智慧農業週」活動日前圓滿落幕,來自全球相關新創企業、國際買家等齊集一堂,探討食品農業供應鏈永續發展與科技創新趨勢。由好食好事加速器及 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扶持的三家台灣農業科技公司,更簽定合作備忘錄(MOU),將攜手挺進國際市場。農業科技創新交流分享經驗(圖/主辦單位提供)。由頂新和德基金於 2017 年 6 月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會,專注於運用國際和創新思維,扶持食農新創;其中「好食好事加速器」更協助飲食上下游產業的新創團隊成長,幫忙拓展國際市場、也協助國際新創團隊落地台灣。2024「臺灣智慧農業週」9/11-9/13 舉行,其中「跨國食農創新趨勢論壇」由好食好事基金會主辦,集結台灣、新加坡、泰國三地的食農科技加速器與其扶持新創團隊,共同探討各區域食農科技發展重點。在這場泰、星、台三方食農科技論壇中,邀請泰國泰聯集團 Space-F 加速器的 Chris Aurand 博士及新加坡 Innovate360 創辦人鍾程龍參與交流。三方就區域食農產業及科技深入探討,強調如何運用各自的科技優勢,應對氣候變遷、資源短缺和人口高齡化等全球性食農挑戰。台灣智慧農業週邀請到台灣、新加坡與泰國的三方食農科技加速器及其扶植的新創團隊齊聚一堂(圖/主辦單位提供)。超過 10 家來自東南亞及台灣的食農科技公司展示了太空監測、智慧數據分析、永續灌溉系統及替代性蛋白等技術,展現未來食農產業的無限潛力。值得關注的是,由好食好事加速器及 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扶持的三家台灣農業科技公司——悠由數據、蓋婭智壤、擎壤科技,於活動中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組成強大聯盟,攜手進軍國際市場。此合作象徵台灣農業科技將從衛星遙測、田間數據到永續灌溉進行技術整合,打造一站式解決方案,進軍東南亞市場,擴大全球競爭力。其他成果還包括:一對一諮詢媒合會,好食好事接待了10+新創團隊及企業夥伴,期待發掘更多潛在合作機會。 國際投資人及買家媒合會:促成3場以上媒合會,為新創企業與國際市場搭建橋樑等。好食好事執行長陳茂嘉表示:「期待透過這次活動,不僅促進三國經驗交流,更鼓勵區域內外的合作,加強亞洲食農科技生態系的連結。好食好事加速器致力於成為亞洲食農科技生態圈的推動力,相信只有透過持續創新與跨國合作,才能應對區域農業挑戰,創造永續且具影響力的成果」
形塑未來農業食品科技生態圈 第7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盛大啟動
台灣首個農業食品科技加速器「好食好事加速器」, 近日宣布第7屆正式啟動,本屆進入加速器的10家新創公司,各別來自「農業科技」、「農業循環」、「冷鏈物流」、「餐飲與食品加工」4大領域,未來4個月的時間中,加速器將協助入選團隊進行全方位輔導,並共同推動食農產業供應鏈科技化、永續化升級。好食好事基金會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成立,2018年起啟動「好食好事加速器」,至今已加速55家新創團隊,今年更將鏈結策略夥伴,擇優投資優秀團隊,進一步支持創新發展。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陳茂嘉表示,今年入選參與計畫的10家新創公司,展現出無比的創新能力和潛力,期待結合專業輔導及市場資源對接後,團隊能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成功,為農業和食品產業帶來更多的變革。今年入選好食好事加速器的10家新創企業,類別涵蓋農業科技、冷鏈物流、食品加工、農業循環等領域。(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放眼全球,各界對農業及永續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不僅是應對氣候變遷和資源短缺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根據美國市調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全球農業科技市場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以每年超過12%的速度增長,而永續科技則被視為解決環境挑戰的關鍵。好食好事加速器作為亞洲重要的農業食品科技加速器一員,致力引領此潮流,持續支持和推動創新企業的發展。好食好事亦持續連結新創企業、產業專家、投資人、研究機構和政府等資源,在台灣打造一個協作共好的食農生態圈。在本屆加速器中,累積的產業業師庫已達60位以上,並確認鏈結「SIC影響力投資」、「炙星投創」、「KPMG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等成為今年度加速器協力夥伴,不僅能夠促進新創團隊技術、知識、營運的成長,還能夠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的快速落地,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使農業、食品科技成為整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好食好事加速器於開學活動舉辦業師專家交流餐會,助新創公司快速建立產業人脈。(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綜觀入選的10家新創企業,類別涵蓋農業科技、冷鏈物流、食品加工、農業循環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多樣性和創新力。這些公司將在加速器的支持下,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與經營能力,並拓展市場機會。今年入選團隊介紹如下:農業科技1. 悠由數據:透過衛星遙測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時監測作物環境並優化資源配置,以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可持續性。2. 擎壤科技:致力於解決農業噴灑問題,透過銷售農用無人機硬體和建立農噴媒合平台,為農民提供最佳的耕種規劃。3. 蓋婭智壤科技:提供全方位農業創新解決方案,以仿生地下灌溉系統提高灌溉效率,並提供有機營養液及微生物資材。農業循環4. 澄交生技:利用台灣農業資源開發保健食品,推動健康和永續農業。5. 循創生技:專注於黑水虻養殖,利用有機廢棄物創造環保效益和循環經濟,並將黑水虻製成有機肥料和畜牧飼料。6. 陽光娜娜生物材料:以香蕉假莖進行酵素取纖,再生成為紡織布料、人造皮革等工業產品。7. 馳綠國際:以咖啡渣、寶特瓶、農業廢棄物成為再生原料,作為環保鞋履及各項環保材料的解決方案。冷鏈物流8. 奇點無限:專注於智慧移動問題的解決,通過數學最佳化和預測性分析技術,提升物流配送效率。9. Gocochain:提供冷鏈物流的智慧保全服務,透過無線溫度監測器實現即時風險管理與數據透明化。餐飲與食品加工10.Plant Egg植物蛋-煎給能:兼顧環境永續且美味健康的植物荷包蛋。關於好食好事加速器好食好事加速器是台灣第一家農業食品科技加速器,使命是發掘和培育具備創新能力的農業食品科技新創企業,透過專業輔導、資源和市場對接,幫助新創企業快速成長。期待透過科技和永續的解決方案,有效應對農業和飲食供應鏈所面臨的挑戰,並帶動整體產業,為未來飲食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和動力,助台灣成為亞洲食農科技重要據點。欲了解更多訊息請見:www.hao-shi.org。
第三屆好食好事「食農創生計畫」前進雲彰投 輔導百年品牌創新 二代接手百年家業
好食好事基金會推動「食農創生計畫」邁入第3年,累積前兩年輔導經驗及成果,今年計畫首度跨出彰化,入選的8個團隊中,有6個團隊來自彰化,另外2團隊分別來自雲林及南投,基金會近日於彰化縣永靖鄉頂新大樓舉行「第三屆食農創生計畫開訓典禮」,捐助人代表魏應充期勉計畫能促進地方食農產業發展,並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多縣市。頂新和德基金7年前捐助成立「好食好事基金會」,聚焦食農產業創新議題,並成立台灣首家以食農科技為主題的新創加速器,累計6屆協助55家團隊加速,目前計畫已邁入第7屆。為了將全國的加速器輔導經驗注入農村,基金會2022年首度在彰化推出「食農創生計畫」,累計2屆輔導12家團隊成長。好食好事基金會捐助人代表魏應充表示,基金會在推動全國性的加速器計畫時,觀察許多返鄉創業的青農也面臨發展瓶頸,因此推出食農創生計畫,透過業師群集思廣益來幫助他們,讓他們少走一點冤枉路,過去兩屆在彰化試點辦理有不錯的成效,今年也擴大輔導雲林、南投的團隊。為帶動更多企業共同扶植青農,好食好事基金會也邀請壽米屋、蕈優生技、聯米國際及萬生生技等企業,以經費贊助、擔任業師、場地提供及活動串接等方式共同推動計畫。盼藉由青年留鄉打拼,達到「老有所依,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不僅促進在地食農產業發展,也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長黃金樺至「好食好事食農創生開訓典禮」勉勵團隊(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今年推出的第三屆「食農創生計畫」計畫共有8團隊入選,其中可可沃莊園、九蝦行製蝦專門所、拾捲maki樹葡萄、長城食堂、阿瑋米香、鰻好生活等6家來自彰化;在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牽線下,計畫今年也將首度輔導位於雲林的綠川青森及南投的湯瑪斯茶葉聯盟。入選的八個團隊負責人有六位是二代接班,兩位來自青創聯盟,其中有人曾從事電子業或房仲業務,也有人從英國留學歸來。像是位於永靖鄉的可可沃莊園,過去曾是豬舍,二代江家亨從英國返鄉,接手改造,將農舍轉型為觀光休閒農場,2023年投入可可樹栽種,並於2024轉型可可莊園,開放民眾體驗巧克力DIY等活動。好食好事基金會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先生盼藉由青年留鄉打拼,促進在地食農產業發展,也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創立長城食堂的鐘元駿,是國宴主廚阿雄師的兒子,為了讓更多人嚐到父親的好手藝,電子產業出身的他,返鄉創業,將電子業專業結合父親40多年的總鋪師手藝,以彰化在地農特產品入菜,開發出獨具彰化特色的料理包產品。另外,位於雲林的綠川青森則以獨特熱穿透技術,將竹筍等作物製成可長期保存的即時食材,負責人李星辰更曾獲十大傑出農民殊榮;南投的湯瑪斯茶葉聯盟則是由茶農組成的互助聯盟,目前已整合十多位茶農、製茶師,聯盟茶農時常會聚會討論各項合作機會,並且進行合作或調貨,以帶動地區共好。好食好事「食農創生計畫」於5月展開長達4個月的業師現地輔導,預計11月進行成果發表,也將提供8家團隊群眾募資、行銷曝光等資源,好食好事期盼透過計畫推動,為各青年農民團隊挹注資源,使其在市場、行銷資源、人力上添上成長翅膀,強化品牌與市場連結。
聚焦「氣候競爭力」 2024好食好事加速器徵件中!建構食農新創生態圈 年底前進東南亞科技會展
頂新和德基金捐助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會,長期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培育飲食農業新創團隊,計畫邁入第7年,今年首度改為隨到隨選制,並因應氣候變遷挑戰,聚焦協助具「氣候競爭力」的食農新創公司。捐助人代表魏應充期盼,2024年加速器計畫能在氣候永續、食農產業、科技三方交集下,為台灣食農產業帶來積極轉型。第7屆好食好事加速器計畫現預計招收8至12家新創公司,凡是位於飲食產業上下游中、從產地到餐桌,甚至是循環經濟,只要具備市場擴張潛力、創新技術,都是好食好事加速器的範疇;報名採隨到隨選制,額滿截止,歡迎台灣、亞太地區食農新創公司報名加入,攜手構建出完整的食農新創生態系,詳細介紹請見官方網站。好食好事加速器提供新創團隊Demo Day展演機會,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左5)期盼,2024年加速器計畫能在氣候永續、食農產業、科技三方交集下,為台灣食農產業帶來積極轉型。(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科技賦能 食農新創打造氣候競爭力一間具備「氣候競爭力」食農新創公司,在於能提供「智慧」、「韌性」的食農服務、產品,確保原物料、糧食供給不受極端氣候威脅,此概念源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提出的「氣候智慧型食農體系( Climate-SmartFood and Agriculture System)」,是一種適應生產、減緩糧食在運輸和消費過程中,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創新策略,以確保當前和未來的糧食永續,範圍涵蓋永續農業實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食物損失和浪費的最小化,及促進整個飲食供應鏈的資源效率。好食好事加速器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解釋,具「氣候競爭力」的食農科技新創公司是近期國際創投機構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否讓食物生產更具永續性,抵禦氣候變遷,實務上科技包括:精準農業科技、有效率的灌溉技術、智慧化的保存運輸服務,甚至是替代性蛋白來源等,皆是當前國際投資人關注的目標。好食好事透過加速培育、資本對接,迄今已協助多家台灣食農新創公司成長茁壯。(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好食好事加速器協助食農新創鏈結豐富資源好食好事基金會所推動的加速器計畫已邁入第7年,獲選進入2024好食好事加速器的新創公司,可持續獲得豐富的業師前輩經驗指導、對外曝光機會,並能廣泛與潛在合作夥伴、投資者建立人脈網絡,還有機會接觸基金會的合作企業資源,開啟資金和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大門,推動業務向前發展。此外,好食好事預計在2024年第4季帶領新創團隊開拓東南亞市場,前往新加坡參與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食農科技會展,有機會與全球重要的食農科技投資人、潛在買家進行接觸。
泰山再戰龍邦1/詹仁道賣股漂亮出場!詹岳霖澄清外界謠傳「我從未見過朱國榮」
今年最砲火四射經營權大戰就屬老字號食品廠泰山(1218),公司派詹家出狠招欲擊退大股東龍邦(2514),將金雞母近二成全家(5903)股權賣給國泰蔡家,引發老總裁詹仁道與前董座詹岳霖父子檔家族將4.5%持股賣給龍邦,為此泰山董事詹皓鈞26日發信重磅砲轟堂哥詹岳霖是沒志氣的「晉惠帝」,再度令外界傻眼。本想「閃退」走自己路的詹岳霖,對於無端被捲入,出面接受CTWANT記者專訪,還原這場「激戰」始末,他強調「龍邦是公司派引入的,那時我已離開泰山,也從未見過朱國榮(龍邦大股東),在董事改選中更曾未支持過龍邦。」成軍72年的泰山由詹家第一代四兄弟所創,後由大哥詹玉柱長子詹仁道及長孫詹岳霖主掌,直到2016年詹岳霖被換下,由現任董事長詹景超與副董事長詹逸宏開啟共治時代(大房、二房的第三代),董事詹皓鈞則出自四房。泰山前董座詹岳霖昔日出席「仙草蜜茶」活動代言活動,親自上陣領軍團隊搶攻茶飲市場。(圖/報系資料照)詹家的這場分裂成了泰山經營權的破口,引來機能飲料龍頭保力達垂涎,吃下三成股,公司派遂將資本額從35.3億增資到50億,稀釋敵營股權,同時找來中纖老三王貴增與元大證券董事邱憲道參與現增,並邀龍邦朱國榮一起來買股,2018年成功擊退保力達。豈料,龍邦對泰山越看越呷意,持股從一成多默默吃到三成多,超過詹家的二成多,令公司派芒刺在背。去年底董事會改選九席時,龍邦雖拿到「三席」的二普董、一獨董,打破詹家治理局面,但未如預期規劃的四席次也未佔到優勢。CTWANT調查,龍邦董事長劉偉龍進入泰山董事會後,多次想了解公司營運感覺溝通有些不順暢,與詹家共治磨合期開始有些擦槍走火,加速朱國榮持續入主泰山買股動作;遭進逼的公司派乾脆釜底抽薪,賣掉龍邦覬覦的泰山金雞母「全家股權」(原持有22.46%,出售近19.4%後剩3%多)。在這場交戰中,詹仁道父子從未支持過龍邦。記者進一步了解,今年93歲的詹仁道,現為泰山總裁、名譽董事長,在去年底泰山改選時支持公司派,力挺「詹家大團結」,詹岳霖則受詹逸宏邀請,以皇喬霖事業派人一席泰山董事(法人代表為尹章中)。詹岳霖受訪時強調,「我從未見過朱國榮,只跟劉偉龍(龍邦董事長)碰面三次,跟他們認識一年。」泰山23年前在前董座詹岳霖力促中,做出買進「全家」近二成股權的重大投資案。(圖/CTWANT資料照)「第一次是在去年泰山董事改選後、農曆過年期間,朋友引薦劉聚餐認識,對方開口徵詢我回來經營泰山」,「我現在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準備自己的新事業,這段時間在魏董(魏應充)『好食好事基金會』邀請擔任加速器種子計畫老師,就婉拒劉的邀約」;「但我說回來當顧問協助沒問題,力挺泰山」詹岳霖並提出他的想法,「泰山專業經理人一定要優先穩住,像是總經理蔡政達、副總雷松清都非常優秀。」今年中,龍邦持續在市場上買進泰山股權已逾40%,劉偉龍再次邀請詹岳霖回來泰山經營,再被他婉拒;之後又第三次會面,「劉說我不回來泰山,股權放著做啥,開口說欲買下我們家族的泰山股權」,詹岳霖說,「當下我說有聽到了,會轉達給父親,父親也沒應允。」直到詹岳霖那邊收到一只通知單。「11月下旬,收到泰山公司12月2日召開董事會通知單,上面議案提到要處分投資全家等股權案」,「突來其來的提案讓我和父親很驚訝!劉偉龍就再開口強調之前『買股邀約』還算數。」期間,泰山股價也一度飆高到47元,來到九年來的夢幻價,「我就再把劉的提議跟父親說,家族才認真思考。」詹岳霖說。12月2日,泰山董事會才開五分鐘,確認公司決定出售全家,「詹岳霖那一席代表立馬辭職泰山董事,就是表明他堅決反對出售全家股權案的態度,對泰山股東的負責,也避免日後捲入可能衍生的公司治理等法律紛爭。」據友人透露,與此同時,詹岳霖也和父親決定接受龍邦買股提議。泰山現任董事長詹景超、副董事長詹逸宏與董事詹皓鈞(右起),認為出售業外轉投資的全家股權,可讓經營團隊更專注於本業經營,減少對業外收益的依賴,為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之正向決策。(圖/泰山提供)「全家是詹仁道、詹岳霖父子檔經營泰山時主導的投資案!看了歷經三代的泰山為了鞏固經營權到賣全家,很難過很遺憾:沒有涉入經營層的詹家人就是單純的股東,泰山若少了全家難料之後的投資價值,得看準時機做判斷。」據親近詹家友人跟CTWANT記者說。12月5日台股開盤後,9點02分泰山以每股187元出售全家股權近20%,詹仁道父子同時以每股45元出售2.35萬張泰山股票;兩周後,再以每股34元出售2900張,詹仁道家族的泰山持股剩1%多,並非全部出脫;據CTWANT了解,「1%的股權是詹岳霖母親的股票,前些日子詹母過世,家族還懷著悲傷決定先保留」。詹仁道12月6日出席台灣植物油製煉工業同業公會70周年慶祝大會,也釋懷地向媒體說,「家族很多成員把泰山股權賣給龍邦,我的也賣了,這很好,沒什麼,上市公司就是這樣,經營權輪轉很正常,相信他們會好好經營」。龍邦董座劉偉龍也向CTWANT記者表示,「龍邦買了詹總裁家族4.5%,再加上詹晉嘉家族的3%多股權,可掌握超過53%股權。」預計最快明年三、四月,龍邦可望依公司法召開股東會,重新改選泰山董監事。
【獲獎情報】好食好事潛力獨角獸獎
台灣食農新創加速器《好食好事》今舉辦第三屆新創成果發表會Demo Day,經專業評選,寬泰食品獲得「好食好事潛力獨角獸獎」和獎金,格園社企獲得「好食好事食農永續獎」和獎金。好食好事基金會表示,優秀團隊有機會獲得本屆新導入的種子基金投資。好食好事第三屆 Demo Day 獲獎團隊合影。好食好事潛力獨角獸獎:鼓勵團隊運用突破性的創新手法來解決當前食農問題,創業項目具市場成長潛力與國際競爭力。得獎團隊:寬泰食品團隊介紹:寬泰食品透過創新食物科技及濕式擠壓結合植物蛋白纖維技術,推出近似真肉的植物肉,並發揮食品調理優勢,以植物肉即食調理包,滿足消費者飲食需求。好食好事食農永續獎:鼓勵團隊以聯合國SDGs之精神、致力環境及產業之永續發展,創造食安、健康、永續的未來。得獎團隊:格園社企團隊介紹:格園社企提供弱勢就業機會的專業種苗公司,為全球第一個利用太陽能場域生產高單價香草莢(600USD/kg)。不僅銷售高單價香料、提高能源自主,亦可活化農村。【關於好食好事新創加速器種子計畫】「好食好事新創加速器種子計畫」是台灣首個聚焦在食農領域的垂直型加速器,每年徵收一梯次,為新創團隊進行4個月加速課程。每個團隊在加速期間享有加速課程、工作坊訓練、3至4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業師,並協助透過媒合機會,為創業家提供人脈資源、商業機會,以及資金鏈結的全方面協助。
食農加速器種子輔導15個團隊 創造6,000萬元業績
過去除了每年的農業損失達到百億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糧食危機議題,「好食好事基金會」近2年推動食農加速器,成功輔導超過15個新創團隊,今年更引進種子基金,希望吸引食農創新團隊加入,預計在食品、農業、科技、與生技等議題上培育食農創新國家隊。根據資料顯示,台灣近5年農業損失就擴大到每年台幣135億元,食農產業的永續發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以扶植國內飲食與農業新創事業為宗旨的好食好事基金會,自2018年啟動「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推動科技、生技、食農等創新技術應用,推出兩屆已成功輔導15個新創團隊轉型與進化,已經創造逾6,000萬元業績,今年邁入第3年,希望具有核心技術、商業模式、營運規模的食農科技、食農生技、創新飲食或永續食農新創團隊加入。好食好事基金會指出,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農損、這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與挑戰,食農新創業者更需調整營運體質及商業模式,才能逆勢成長,永續經營。以前兩年輔導的團隊為例,提供數據協助農民判斷氣候、土壤與病蟲害,並結合5G及無人機操作噴灑等最新農業科技新創、漁電共生養殖儲能與永續漁場經營的水產新創。根據國際知名食農創投報告AgFunder指出,2018年全球對「農業科技」與「食品科技」新創的投資達到169億美元(約新台幣5,070億元),總金額年增 43%,結合物聯網(AIoT)及5G的新興科技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球發酵。
首創引進食農新創講座 擴展永靖高工國際多元視野
國內城鎮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為協助平衡資源,民間基金會近年創新協助手法,直接邀請各行業佼佼者前進偏鄉或地方鄉鎮、為資源不足的孩子們擔任「客座講師」,直接傳授成功秘訣,其中農業科技新創達人吳君孝,近日將前進在全國技能競賽維持優異表現的永靖高工,分享大數據時代的資料創業技巧。籌畫「360達人講座」的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指出,該基金會1997年就開始推動「兒少多元教育」,為偏鄉地區或地方鄉鎮的孩童或學生提供農村班課輔、探索班與360達人教育;主要是希望可以導入多元化的教學資源與講座,來平衡城鎮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另外也希望能藉此開展孩子們的視野。基金會指出,這次與永靖高工合作舉辦360達人講座,主要是著眼於在地學校於技職教育領域的努力,基金會秉持在地教育的理念,特別透過頂新和德基金媒合『好食好事基金會』的第一屆加速器種子計畫,協助邀請各行業達人前進永靖跟孩子們分享成功經驗,讓永靖孩子能擴展國際多元視野,具備市場競爭力。頂新和德基金此次邀請悠由數據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吳君孝擔任主講人,以「人工智慧?資料可以怎麼用?資料創業與各種應用的漫談」為題跟孩子們分享最新的大數據應用趨勢。一直在農業科技新創努力不懈的吳君孝,曾創立「 阿龜微氣候」, 加入「好食好事基金會」的第一屆加速器種子計畫,並規劃「好食好事智慧茶園計畫」,導入AIOT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茶園,建立茶葉最佳生長條件的數據與資料分析,以做為維持穩定產量與高品質收成的模組。「好食好事基金會」由頂新和德基金自2017年開始捐助「好食好事基金會」,於2018年11月啟動國內首家食農加速器。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表示,期望藉此講座,讓更多孩子開啟不一樣的新視野與道路,提早為未來做準備,朝活動目標「360達人」之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