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
」 火星 NASA 好奇號毅力號在火星上發現「意大利麵條狀物」 NASA懷疑是人造物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在過去1年半的火星探勘中拍攝到了許多奇特的景觀和物體,但12日公布的最新照片可能是迄今為止最難以解釋的,畫面中有如一團粽繩糾纏的「意大利麵條狀物」引發了各界宇航愛好者的熱烈討論。這張照片是由「毅力號」的前置避險攝影機所拍攝的。避險攝影機可以使「毅力號」避開各種不利地形,以免探測車的機械手臂和輪子遭受損傷。NASA的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這團粽繩是人造物還是自然產生,不過目前最合理的解釋是,該物體可能為「毅力號」在登陸火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造材料,因為「毅力號」先前就曾拍攝到在登陸過程中噴掉了一些設備和零件,並分散在著陸地點的周圍,例如「毅力號」在6月時就有拍到一塊方形的鋁箔碎片嵌在沙漠岩石縫中,之後才被登陸團隊證實是「毅力號」的隔熱罩碎片。因此NASA團隊合理懷疑這是登陸階段噴飛的設備,疑似是降落傘或著陸器等部分的材料碎片。但該物體距離「毅力號」的著陸地點有2公里之遠,因此科學家目前只能推論這個「意大利麵條狀物」是被風吹到這個位置的。目前除了2021年2月登陸的「毅力號」之外,火星表面還有2台探測器正在運作中,分別為美國太空總署在2012年部署的好奇號,以及中國航天局於2021年5月登陸的祝融號。而先前好奇號就有在火星上拍攝了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照片,對此也有許多陰謀論者聲稱在好奇號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疑似棺材、人類腿骨和大腳怪等奇特物體。
NASA找到火星基地入口? 好奇號最新探測照掀熱議…科學家揭背後真相
火星是否曾存在高等文明?一直是各界、甚至科學家關注的焦點。美國太空總署(NASA)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最近回傳的照片中,就出現一個極似人造門口的楔形空間,這宛如「入口」的照片一公開,立刻掀起全球網友熱議,有人猜測這可能是火星人基地的入口,但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類似「火星人臉」的美妙誤會。綜合外媒報導,這張在地球標準時間5月7日上午7點58分拍攝的照片,在推特和Reddit掀起廣大討論,其中推特更出現「Sol 3466」的關鍵字,只要輸入該串文字,就能看到相關討論,而該關鍵字的由來,正是代表好奇號拍下這張照片的日子,也就是在火星執行任務的第3466天火星日。《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則指出,這張像極了火星人基地入口的照片,絕對能成為科幻電影的靈感。火星基地入口就隱藏在這張全景照片中。(圖/翻攝自NASA)不過,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切應裂面(shear fracture)的地質現象,表示可能是地震造成岩石因應力而部分斷裂,加上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材在5月4日觀測到規模四地震發生,更重要的是,這張照片只是好奇號所拍攝的全景照片中的一小部分,看似能容納人類進入的基地入口,「實際上可能只有幾公分高」,當然也不太可能有秘密通道。火星人臉曾被視為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圖/翻攝自維基百科)1976年被發現的「火星人臉」一度被認為是火星人文明存在的強力證據,並成為電影《火星任務》的靈感。但當配備更好攝影設備的探勘者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拍下「人臉」的最新照片後,才發現所謂的人臉只是一座小山丘因視角和光線角度關係,以及人類的「幻想性錯覺」下所形成的美妙誤會,並解開曾一度困擾科學界的火星人臉真相。當然對陰謀論者來說,此結果又是另一個「美國或NASA掩蓋真相」的陰謀。
「關鍵同位素找到了」 科學家嗨喊:火星真有生命存在過
Is there life on Mars?人類對於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或曾經有生命存在一直充滿好奇,美國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最近在火星的地表岩石中,發現重要的「碳12」同位素存在,該同位素在地球上是建構出有機生命的基礎「材料」,因此科學家認為,火星在過去可能至少有微生物的存在,替地外生命研究跨出重要一步。綜合外媒報導,「火星樣品分析化學實驗室」(SAM)首席研究員馬哈菲(Paul Mahaffy)表示,地球上大部分的碳原子存在於岩石與沉積物中,其餘則在海洋、大氣,與地球上所有的有機物、也就是生命中。因此他們假設火星也會以碳作為建構生命的基礎材料。馬哈菲指出,碳以2種穩定的同位素:碳12與碳13形式存在,由於碳12比碳13少了1個中子,因此會比碳13「輕」與「堅固」卻又更容易「分解」,而成為地球上絕大多數有機物的建構基礎。好奇號在有35億年歷史、據信有古老湖泊泥岩的蓋爾隕石坑(Gale)中,提取了24個不同的岩石樣本,並透過機上的儀器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差異極大,其中有6個樣本的碳12、碳13含量,高出地球的參考標準值70%以上。參與研究的賓州大學(UPenn)生物地球化學家豪斯(Christopher House)指出,來自隕石坑山脊頂部與其他高處的樣本中,存在相比低處更大量的碳12、碳13,這代表火星上也有類似地球的大氣碳循環,進而可能創造出有利生命誕生的環境。研究團隊推測,火星曾出現以岩漿中較輕的碳為食,類似地球深海火山口或熱液排放口的微生物存在,微生物排放出「甲烷」後,再由其他微生物以它們排放的甲烷為食,建立起最基本的循環。雖然這次的新發現,大大提高了火星曾經存在生命的機率,但人類尚未在火星上發現微生物存在的「物理」證明,只得到生命存在過的佐證,且火星是否真有與地球一樣的生命誕生機制,目前還未蓋棺論定,仍需更多調查才能找出答案。
AI人生1/把知識經驗保留在AI裡 Beyond Limits攜手仁寶實現工業4.0夢想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為了火星殖民夢,力推SpaceX太空探索計畫,而探測車「好奇號」搶在馬斯克之前,由一套人工智慧(AI)系統送上火星,這套AI的創始公司Beyond Limits(必揚極限)去年布局台灣,成立3人分公司,短短一年內已拿下十件總額逾6,000萬元的案件,包括仁寶電腦。CTWANT記者實地走訪,Beyond Limits隱身在南京東路西松國小附近巷弄內一樓民宅,門口掛著Logo招牌,小到讓人難以想像,屋內藏著探索十萬八千里外火星太空的AI技術。所謂人工智慧,簡單說就是電腦透過程式運算模擬人類心智,演算出解決問題與決策。世界經濟論壇更預言,2022年,自動化技術和AI的發展將取代7,500萬份工作。其中,Beyond Limits更以認知型人工智慧為其最大的特色。科技業有一個痛處,就是想把老師傅的經驗與智慧,能化為知識變成可以傳遞與重複學習的內容。為解決這類的問題,電子五哥之一的仁寶電腦(2324)找上了Beyond Limits共同開發了預測維護顧問系統(Predictive Maintenance Advisor),要來解決「經驗」的問題,期望真正落實工業4.0。Beyond Limits台灣辦公室成立1年多,3位工程師已經勇奪10件大案,營收粗估數千萬元(圖/Beyond Limits提供)Beyond Limits台灣區總經理張中宜說明合作內容,這是一套用於機械手臂的AI解決方案,「由於生產線上機械臂的故障,會影響整個裝配線,每天造成高達千萬元的損失。而修理一隻機械手臂的成本高達80萬元,維修材料準備耗時,所需材料碰巧缺貨時,可能需要好幾天甚或好幾週才能重新啟動生產線。」「因此,公司習慣聘請有經驗的機械師傅或由自己的工程師來進行修理,而不是將機械手臂送回原廠,如此一來面臨機械師或工程師在維修時,往往依靠自己的經驗,更不用說為未來的維護管理提供具體的數據資料。」據此,仁寶找上Beyond Limits台灣團隊,提出一套AI解決方案,「有豐富經驗的機械師傅,將其專業知識植入系統,並將『經驗』統整成為提供清晰且數據化的建議和說明,以改善效率問題,並讓維護成為快速及可管理的事。」仁寶的一位廠長對於導入Beyond Limits的AI系統,非常激動地說說:「可以把知識經驗透過AI傳承,是我一輩子的夢想」。有了第一個合作案後,雙方進一步推動第二個合作案。Beyond Limits用邊緣運算技術,協助仁寶工廠讓辨識結果在攝影機終端完成,再透過認知AI把結果傳回中控。這個過程可以做到迴避臉部辨識的爭議、節能、迅速的效益。張中宜指出,光電面板產線中機器手臂的維修概念與風機維修類似,而且痛點也類似,包含高昂的維修成本、未經標準化的維修流程,以及依賴經驗的維修決策;光電業也是目前積極開發的目標市場。另一大案是一家電池製造業者。張中宜透露,由於電池產業與Beyond Limits在美國石油產業的經驗有關,研發邏輯是相似的,痛點都在於漫長的研發過程,怎麼樣的調配才是最佳的組合,這樣的實驗過程相當耗時,至少要半年以上。透過Beyond Limits認知AI,所提出的電池配方建議,研發人員只要以自然語言輸入期望的電池規格、價格與電車轉速,系統即可在43分鐘內提供數百種配方與實驗方式供選擇,縮短約2,000倍的研發時間。台灣正夯的風電能源產業,也是Beyond Limits正積極開發鎖定的市場,要用AI提升經驗的價值。(圖/報系資料庫)也就是說,整合了業者的認知配方顧問的經驗,縮短開發電池配方的實驗時間,以達到降低材料和程序成本、加快上市時間。張中宜指出,「太空供應鏈其實很廣,火箭到衛星都會需要電池。」Beyond Limits也相中台灣最夯的風電能源行業,「風電主要是從國外而來的技術,由於機器都是進口的,維修往往依賴於來自原產國的經驗豐富的機械師。」張中宜分析,「跨文化交流成為企業管理面臨的嚴峻挑戰。」目前Beyond Limits以流程操作顧問(Process Operations Advisor )角度切入,要提供風勢營運管理人員所需的支持。
AI人生2/太空科技落地推認知型人工智慧 Beyond Limits奪電子及電池大案首年業績衝破6,000萬
台灣AI新創領域出現一張新面孔「Beyond Limits」。這間源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任務噴氣推進實驗室(JPL),2012年把「好奇號」火星探測車送上火星,後來技轉成立Beyond Limits,總部設在加州,為何千里迢迢來台灣設點?「主要是看到台灣在製造業上發展相當成熟,在產業上,具備很好的流程管理與產業經驗,而豐富的數據正是發展AI,提升實質效益,創造收益,產業升級最好的環境。」Beyond Limits台灣區總經理張中宜表示。「資料不足的問題經常成為企業轉型與升級面臨的大挑戰。」另外,台灣資工、電機和醫療等領域人才庫資源尤其豐富,每年能產出大量 AI工程師,則是另一個優勢。」她進一步說。墨西哥灣外海英國石油公司租用的深水地平線深海鑽油平台發生爆炸,導致漏油事故,好幾個月無法解決,後來靠著Beyond Limits的人工智慧解決漏油。(圖/新華社、Beyond Limits臉書)Beyond Limits創辦人AJ Abdallat,最初是從能源領域切入。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BP)所租用深水地平線號(DeepwaterHorizon)深海鑽油平台發生爆炸,導致在墨西哥灣外海漏油,直到7月15日,共洩漏320萬桶石油,覆蓋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BP賠上百億罰款,2016年還被改編成電影《怒火地平線》。Beyond Limits協助 BP 過程中找出問題並優化,順利解決了好幾個月來的漏油狀況,還贏得BP的認可及投資。 Beyond Limits成立至今共發展出280多項的專利,以發展機器學習與人類認知的人工智慧為主,實現模仿人類直覺及做出清晰可靠的判斷,也就是說具備「自主決策」的AI。除了進入太空,Beyond Limits還跨足智慧醫療、製造業、智慧物聯網及金融等商用領域的解決方案。2020年獲得1.3億美元(約新台幣36.4億元)的C輪投資,也進一步拓點至亞洲,包括台灣、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張中宜強調,「企業發展AI認為往往得投入大量人力、數據等資源,常忽略一件事情,不同部門間會有不同的思維角度,溝通落差成為阻礙AI發展的阻力。」Beyond Limits台灣區總經理張中宜表示,把場域的經驗保留在AI裡,而管理層也可以把考量傳遞給第一線工作人工智慧的關鍵。( 圖/馬景平攝)
火星驚見神秘香菇:3天多3顆!科學家曝「生命存在」證據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不過科學家透過火星探測器所攝的照片,發現星球上存在不知名的白色小球,暫時取名為「火星蘑菇」(mushrooms growing on Mars),神奇的是,這些在3天內,從9顆變成12顆,疑似是火星上有生命的證據。根據《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報導,一組由法國、美國、中國等國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微生物學進展》(Advances in Microbiology)雜誌發表論文指出,在分析機會號(Opportunity)和好奇號(Curiosity rovers)的照片,起初認為白色小球是赤鐵礦,但後來否定這個說法,並暫時將其取名為「火星蘑菇」,由於形狀類似「真菌」,研究菌物的專家則認為應該是真菌,稱其為「馬勃球」(Puffballs)。(圖/翻攝自cnet)研究團隊更發現,白色小球在3天之內,從9顆增加到12顆,而且小球之間的距離也變大了,認為和蘑菇一樣,是真菌的特徵之一。不過,他們也提到,這僅僅是一種假說,未來需要經過「同行審查」(Peer Review),也就是另一方列出證據來反對這個論點。假如火星上真的有蘑菇,那麼人類未來是否有希望定居?對此科學家表示,地球上許多真菌屬於嗜極生物,可以在極端環境中生長,因此在火星上找到蘑菇,或許不是非常罕見的事。
NASA公布4K火星影片!18億像素號稱「史上最清晰」猶如親臨其境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日前在YouTube上傳了一段影片,該影片是由火星探測器所拍攝到的照片剪輯而成,剪輯團隊也號稱這是史上畫質最清晰的畫面,像素高達18億。(圖/翻攝YouTube)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三輛火星探測器精神號、好奇號和機會號在火星上以4K鏡頭拍攝了許多圖像,畫面相當清晰,令人驚嘆,而這些影像已由科技迷進行後製處理,將圖像製成影片,還將千張照片拼接成全景圖,讓人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影片的旁白也稱其為「在火星上最真實的體驗」。(圖/翻攝YouTube)影片旁白也表示,由於流動站將數據發送回地球的速度緩慢,好奇心只能以每秒32千比特的速度直接將數據發送回地球,「以這種速度發送高清視頻將花費很長的時間。由於在火星上沒有任何實際動作,因此拍攝和發送圖像更加有意義。」影片自17日上傳至今,已有超過260萬次的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