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人協會
」冬奧備受打壓苦尋出路 翁明義:願擔任啟後者
第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4年1月25日在法國夏慕尼舉行,曾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停辦兩屆,至今北京冬奧已進入第24屆,中華民國在1972年日本札幌首度組團,但實際上1960年程鴻路在美國斯闊谷就留下過個人參賽紀錄,1980年因為會籍問題退賽,1984年南斯拉夫塞拉耶佛改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賽,當時的時空背景讓不少體壇前輩備感心酸,當中又以一人最為特殊,此人就是前奧運人協會理事長翁明義,他是唯一先後以中華民國與中華台北選手身分踏上奧運殿堂,同時也是我國奧會會旗的繪製者。翁明義參加1976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冬季奧運,背後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中華民國國旗是最後一次飄揚在奧運會場上。翁明義表示,台灣雖處在亞熱帶,並不適合發展冬季奧運,然而中橫公路1960年開通後出現了契機,因為合歡山松雪樓原為蔣公行館,1969年開放成為民宿,當時每到冬天,位處海拔3150公尺的松雪樓就會下起大雪,當時曾在林務局任職的奧會主席沈家銘認為我國想要在國際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冬季奧運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有助於我捍衛奧會會籍,因此利用松雪樓的優勢,林務局和滑雪協會登報開辦滑雪訓練課程,當時17歲的翁明義因為好奇心而報名參加,進而結下了不解之緣。亞熱帶冰雪奇緣「當初我們在松雪樓訓練,清晨睜開眼睛看到屋內還是暗暗的以為還沒天亮倒頭再睡,直到上午9點問了隊友時間才驚覺不對,起身後看到外面積雪高達兩層樓,大夥只能從2樓窗戶出去,成為天然的滑雪訓練場所。」1973年滑雪協會把翁明義送到奧地利訓練,這是他第一次出國,沒想到差點因為兵役問題而出不了國,最終一個人坐了20多小時的飛機才到達目的地。翁明義現在回想起來,仍不禁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翁明義說,當時國際滑雪總會會長是瑞典海軍上將,幫他解決不少問題,有一次去瑞典訓練帶了兩瓶紹興酒給他,他開心的不得了,免了所有訓練費用。「還有一次比賽主辦單位不讓我參賽,會長很生氣的向對方講,如果不給翁明義上場,那比賽就不用辦了。翁明義強調,那個年代要在政治打壓下參加國際賽事,最重要的還是人際關係,尤其是在國際人脈在關鍵時刻能起到很大作用。保住會籍多艱辛「1976年2月我第一次踏上冬季奧運舞台參加射擊與滑雪冬季兩項比賽,和全世界最好的選手同場較勁讓我大開眼界;1980年美國寧靜城冬奧受到大陸代表團的抗議,我們連選手村都進不去,經過抗議後原本願意讓我一個人參賽,但我怎可能願意,加上安全考量,最後選擇退賽;1984年我擔任掌旗官並且參加了兩項比賽,即便成績不算太好,但也算是留下了紀錄。」翁明義強調自己不是台灣參加冬奧的開路先鋒,但願意擔任啟後者,創業後將資源不斷投入培育訓練,同時也要告訴年輕運動員,要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唯有真正的實力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儘管現在我國已不需要為了保住會籍而參加冬奧,這個道理仍舊不會改變。
老奧運人自救3/選手退役就業路窄 學者促立「運動發展部」
針對選手退役後的就業發展,中興大學教授兼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長余宗龍指出,體育署是隸屬於教育部下的三級單位,編制不足,難以支持全國運動產業發展,選手退役後大多只能從事體育老師或教練等教育相關職業,呼籲將體育署升格為運動發展部,層級拉高創造外溢效應,也創造選手在教職之外,更多運動產業的就業機會。1970、1980年曾代表我國參加奧運的雪橇國手黃柳宗與舉重國手鄭加坐,兩人退役後如今是中華民國奧運人協會的一員。奧運人協會在2017年成立,現任秘書長陳鴻雁也是資深奧運人,曾參加過1984年洛杉磯奧運標槍項目,是我國舊制標槍永久紀錄保持人。陳鴻雁說,有的奧運人退役後的生活並不是很好過,即便未奪牌,但也曾為國征戰,協會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給老奧運人更多照顧和保障。余宗龍表示,1970、1980年代的選手的養成過程中,高舉民族主義、為國爭光出賽,在此保護傘之下,體育成績影響升學;加上過去的選手能就讀的學校大多為體育專業學校,沒有機會接觸到體育以外的第二專長,退休後就業缺乏保障。針對退役選手就業,體育署制訂「績優運動選手就業輔導辦法」、「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余宗龍指出,前者資格限定為奧、亞運前八名成績,後者也須持相關證照與特殊運動成就,且教練資格並非就業保障,仍視學校是否有職缺,對於未奪牌的選手較無保障。2017年奧運人協會成立,目前會員約30人,盼政府編列預算幫助更多奧運人薪火相傳。(圖/截自中華民國奧運人協會臉書)「給運動員魚吃,不如教他們釣魚,」余宗龍指出,運動員因為求學階段專注備戰於訓練和比賽,導致經常中斷學習,造成就業路窄的問題,建議政府結合民間企業,鼓勵學生運動員學習第二專長,為將來退出賽場預作準備,這次疫情也成為發展線上學習的契機;其次是鼓勵企業發展職工運動,解決流浪教練的問題。余宗龍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自2013年配合政府組織改造,降編為教育部體育署,對比其他國家最高體育主管機關,韓國是文化運動觀光部,英國則是成立數位文化、媒體和運動部,體育署明顯「矮人一等」,若能升格為運動發展部,有望製造外溢效應,也創造選手在教職之外,更多運動產業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