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船
」 NASA 太空人 太空船 美國 SpaceX返航推進器突故障!NASA太空人「8天任務變9個月」明年才能回地球
美國航太巨頭波音公司(Boeing)製造的太空船「星際飛機」(Starliner)於今年6月5日成功升空,歷經27小時的飛行,2名太空人順利抵達國際太空站,創下航太歷史上的偉大里程碑,此次太空計畫也爆出意外插曲,由於太空船的推進器出現故障,導致為期8天的太空任務被迫延長,2名太空人恐被迫滯留太空站長達9個月。綜合《CNN》、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等外媒報導,美國波音公司太空船「星際飛機」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太空軍基地」(Cape Canaveral Space Force Station)進行試射,並於當地時間6月5日上午10時52分順利升空,而這也是波音公司首次的「載人飛行測試」。此次計劃由2名NASA退役軍人執行升空任務,分別為61歲的美國海軍上尉魏勒摩爾(Butch Wilmore)及58歲的海軍女軍官蘇妮塔威廉斯(Sunita Williams),事實上他們都是資深太空人,具有相當豐富的飛行經驗,而原先他們預計在外太空停留1個多禮拜後便會返回地球,怎料卻意外受困太空站。報導指出,太空船「星際飛機」因返航途中推進器故障,加上導航系統失靈,導致2名太空人只能滯留太空站,如今他們已待在外太空6個多月,NASA將於2025年3月下旬發射另一架太空船「SpaceX Crew-10」,屆時魏勒摩爾、蘇妮塔威廉斯就可與Crew-9任務團隊一起回到地球,換句話說2人恐被迫滯留太空站長達9個月。
陸載人登月任務進入新階段 太空船等初樣產品研製測試中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21日在深圳召開的第六屆載人航太學術大會表示,大陸載人月球探測工程載人登月任務,已經完成前期關鍵技術攻關和深化論證,目前全面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大陸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是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承載著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的偉大夢想。根據計畫,大陸將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開展月球科學考察及相關技術試驗等,突破掌握載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駐留、人機聯合探測等關鍵技術,完成「登、巡、採、研、回」等多重任務,形成獨立自主載人月球探測能力。「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太空船、攬月月面著陸器、載人月球車等初樣產品正在緊張研製過程中。不少初樣產品已經研製出來,正在進行相關測試。」周建平說。今年是神舟一號發射成功25周年。25年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已經圓滿完成34次飛行任務,將38人次太空人送入太空。「這說明我們擁有了一定規模的優秀太空人隊伍,他們所積累的太空飛行的經驗,一定會對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提供經驗,也是提供人力資源的充分保證,這正是我們載人登月任務的非常重要的基礎。」周建平說。截至目前,大陸已經先後選拔了四批太空人。據瞭解,大陸太空人隊伍未來不僅要完成太空站任務,還要執行載人登月任務。大陸載人登月任務的主要過程為:首先發射攬月月面著陸器,月面著陸器在環月軌道停泊等待,然後再發射夢舟載人太空船,太空船與著陸器在環月軌道交會對接。太空人從太空船進入著陸器,著陸器與太空船分離後下降到月面,太空人開展月面活動。之後,太空人乘坐著陸器起飛上升與太空船對接,太空人進入太空船。太空船與著陸器登月艙分離後,返回地球。
美國五角大廈收757件UFO目擊通報 證實「21件」無法解釋
對於UFO不明飛行物體的討論從未間斷,據報導指,2023年5月1日至6月1日期間,美國五角大廈的「全域異常現象解析辦公室」(AARO) 收到了757份目擊報告,其中485份是新目擊報告,其餘則發生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AARO主管科斯洛斯基(Jon Kosloski)表示,其中有21份報告需要進一步調查,雖然大多數目擊事件都發生在空中,但據稱有49起目擊事件發生在太空中,而在過去一年報告的757起事件中,AARO僅「釐清」了118起事件,發現這些物體是各種類型的氣球、鳥類和無人機,另有174件案件有待最終審查後結案。據《紐約郵報》報導,據14日發布的「不明異常現象」(Unidentified Anomalous Phenomena, UAP)計畫年度報告,過去一年中發生的20多起不明異常現象的報告困擾著美國國防部,且「值得進一步分析」。2023年5月1日至6月1日期間,五角大廈的「全域異常現象解析辦公室」(AARO) 收到了757份目擊報告,其中485份提到了該時期的新目擊報告,其餘則發生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對此,科斯洛斯基表示,其中有21份報告需要進一步調查,其中一些報告被他描述為「真正的異常情況」,雖然大多數目擊事件發生在空中,但據稱有49起目擊事件發生在太空中,其中並沒有其他環境的目擊報告。AARO指出,這些報告均來自軍事或商業飛行員或地面觀察員,他們報告不明異常現象位於估計100公里(約62英里)或更高的高度,科斯洛斯基稱,辦公室沒有發現任何可證實的外星生物、活動或技術的證據。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不明飛行物目擊報告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國防部辦公室的調查能力,報告稱,在過去一年報告的757起事件中,AARO僅「解決」了118起事件(或確定了原因),發現這些物體是各種類型的氣球、鳥類和無人機,另有174件案件疑似有待最終審查後結案。報告稱,由於缺乏及時且可操作的傳感器數據,辦公室解決案件的能力仍然受到限制,將透過與軍事和技術夥伴合作,進行優化感測器、資訊共享流程和「不明異常現象」報告內容,繼續應對挑戰,且報導指出,為了幫助找出案件的真相,辦公室也正在向美國盟友求助,擴大與外國合作夥伴的接觸,以共享資訊,以解決「不明異常現象」案件,確定21起案件的歸屬。
受困外太空「滯留5個月」 NASA女太空人親揭暴瘦真相
美國太空人蘇尼塔威廉絲(Sunita Williams)和巴里威爾莫爾(Barry Wilmore)因波音Starliner太空船技術故障,被迫延長在國際太空站(ISS)的任務,原計劃僅為期8天的任務,現已持續超過5個月,兩人預計要到2025年2月才能返回地球。然而近期威廉絲體重驟減的照片引發外界對她健康的擔憂,對此,她也透過影片回應此事。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59歲的威廉絲自6月以來一直在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9月發布的照片顯示她的臉頰凹陷、身形憔悴,令外界擔心她的健康狀況惡化。一些健康專家和NASA內部人士指出,她可能因未能攝取足夠熱量而導致體重減輕。報導指出,有醫生告訴《每日郵報》,威廉絲的照片顯示她的面部凹陷,這通常是快速減重的跡象。另一位未具名的NASA消息人士對《紐約郵報》表示,NASA正在努力「穩定她的體重,並期望能扭轉這一情況」,暗示威廉絲在太空站期間未能跟上太空人所需的高熱量飲食。對此,近日威廉絲在NASA發布的影片中駁斥了外界對她健康的謠言,聲稱自己實際上「增強了肌肉」,並表示她的體重與出發時相同。她解釋這是太空中的液體轉移現象,這會導致人的頭部看起來腫脹、身體下部變瘦。這是失重狀態下常見的生理現象,並非體重驟減所致,「我的大腿和臀部變大了,因為我們做了很多深蹲鍛鍊」,威廉絲強調,照片中所見的身體變化是由於液體重新分佈,而非健康問題。研究顯示女性在太空中面臨的生理挑戰往往比男性更為嚴峻。NASA的研究發現,女性在太空中的血漿量減少比男性更顯著,這可能影響她們的卡路里消耗和體重控制。此外,微重力環境下的肌肉流失問題也使女性更容易出現體重變化。西雅圖的肺科醫生古普塔博士指出,長時間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的壓力會影響體重,尤其是在加壓艙內,氧氣含量低、營養攝入不足、鍛鍊受限等因素都會對太空人的健康造成挑戰。他認為威廉絲的體重變化可能是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的自然結果,而非健康惡化的徵兆。目前NASA仍然密切關注威廉絲的健康情況,並強調正在採取措施幫助她保持健康,直到返回地球。
女太空人暴瘦慘況曝!她出任務8天變8個月 瘦成皮包骨嚇壞NASA
女太空人在外太空居然「瘦到皮包骨」,如今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醫師要設法幫她增重,今年6月,兩名美國太空人威爾莫爾(Barry Wilmore)、威廉絲(Sunita Williams)原先僅在國際太空站(ISS)出任務8天,不過因為技術問題未能返回地球,兩人預計滯留到明年2月。不過在國際太空站(ISS)待了超過5個月的威廉絲面臨暴瘦問題,引發外界擔憂。威廉絲體重下降,瘦成皮包骨,引發外界擔憂。(圖/翻攝自X)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從最新發布的照片顯示,59 歲的威廉絲顯得異常憔悴,除了臉頰凹陷,身材也明顯相當瘦弱,據稱這張照片攝於9月9日,照片中的威廉絲憔悴程度驚人,嚇壞不少員工,一名參與威廉絲相關任務的NASA員工說,「看到這張照片,我倒抽好大一口氣」。根據 NASA 消息人士說法,擁有印度血統的威廉絲在開始任務時體重約為140磅(約63.5公斤),這名消息人士表示,威廉絲的最照片也令大家非常擔心,「她的體重掉了很多,瘦到只剩皮包骨。當務之急是幫助她遏止體重減輕問題,希望她的體重能夠增加」。威廉絲體重下降,瘦成皮包骨,引發外界擔憂。(圖/翻攝自X)據了解,威爾和威廉絲6月6日時搭乘美國波音「星際客機」(Starliner自佛州升空,據悉兩人在出發前都有接受體檢,但當初他們只打算在太空中停留8天,由於波音星際客機出了問題無法返回地球,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事業SpaceX願意派遣「乘龍號」(Dragon Crew)太空船到ISS接人,但必須等到明年2月。兩名太空人原本8天的任務變成8個月,如何維持健康成了首要任務,截至8日為止,兩人已滯留155天,據NASA的說法,受到新陳代謝變化的影響,太空人每天攝取熱量是在地球的2倍,「他們每天要攝取3500到4000卡的熱量,方能維持體重。熱量攝取不足,體重就會開始下降」,除了熱量,太空人也必須每天運動2小時以上,以便在零重力環境維持肌肉量與骨密度,但這麼一來會消耗更多熱量,而威廉絲似乎是無法在國際太空站維持身體狀況,才會如此暴瘦。另外,NASA的研究也顯示,太空旅行對女性的生理會帶來影響,據2023年的研究指出,女太空人肌肉流失速度高於男性太空人,NASA的醫師大約在1個月前開始幫助威廉絲增重,針對威廉絲的狀況,NASA也發布聲明,強調並未過度擔心她的體重問題,「國際太空站所有美國太空人均接受例行醫療評估,由專業醫師監護,身體狀況良好」。威廉絲體重下降,瘦成皮包骨,引發外界擔憂。(圖/翻攝自X)
神舟十九號完成第5次「太空會師」 三代太空人拍下「全家福」報平安
綜合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太」與大陸央視新聞報導,在載人太空船與太空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神舟十九號太空人乘組從太空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北京時間30日12時51分,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八號太空人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九號太空人乘組入駐中國太空站,「70後」、「80後」、「90後」太空人齊聚「天宮」,完成中國航太史上第5次「太空會師」。據指出,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太空人乘組由「70後」蔡旭哲、「90後」宋令東、王浩澤組成。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太空人乘組,由同為「80後」的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組成。神舟十九號3名太空人進駐中國太空站後,兩個太空人乘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牽掛他們的全國人民報平安。後續,兩個太空人乘組將在太空站進行在軌輪換。期間,6名太空人將共同在太空站工作生活約5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工作。從神舟太空船轉移至太空站,太空人需要完成打開和關閉艙門等動作,開展穿艙活動。為了防止太空人在艙內生存的氣體洩漏,艙門必須始終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中國新聞網介紹說,早期的神舟太空船是整艙加壓,可通過檢測整艙艙壓變化來判斷艙門的密封性,這種方法雖準確可靠,但存在耗時長的缺點。對此,科研人員研發了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了對神舟太空船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通過內部的核心傳感系統,艙門快速檢漏儀可以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在短時間內判斷艙門是否關閉完好,從而提示太空人「艙門已關好,可以脫航太服」。當前,艙門快速檢漏儀已成為載人航天器的「必需品」,為太空人艙內活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飛機本業問題太多深陷訴訟 波音計畫打包販售太空業務部
由於旗下主打的飛機737 Max深陷各式醜聞當中,波音公司近年來可說是遭遇不少問題。再加上先前旗下太空船Starliner發生問題,導致2名太空人受困在空間站中無法返回地球。目前有消息指出,波音公司有意打包販售旗下太空業務,準備專心處理本業的飛機相關問題。根據《The Verge》報導指出,由於身陷各式醜聞當中,8月接任波音首席執行官的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正在審視波音公司的各個業務,目前有消息指出,奧特伯格似乎有意考慮出售Starliner及與支援國際太空站(ISS)的相關項目,但目前出售計劃還在初步階段。奧特伯格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公司應聚焦於核心業務,避免多方發展但卻無法達成品質。「商用飛機和國防系統顯然是公司的核心,必須長期保留。」奧特伯格認為,部分邊緣性業務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處理或精簡,避免公司資源和目標太過於分散。因此奧特伯格計劃針對波音現有結構,將不具優勢的部門進行剝離,以控制財務損失並集中資源。而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太空項目的部門。根據內部消息指出,雖然有意打包販售太空項目部門,但波音仍有意保留商業、軍事衛星業務,並繼續管理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SLS)。報導中提到,該系統主要是在幫助太空人重返月球,期許可因此為公司帶來長期的合約收入。目前波音公司的財報23日公布,其中顯示單季虧損達61.7億美元,單是星際航線項目就消耗2.5億美元,波音公司預測虧損將延續至2025年。
省話一哥動起來1/聯發科破天荒找《繁花》李李助陣 天璣9400科幻片藏蔡董「玄機」
「曾經我們都覺得晶片離生活很遙遠,但看到他們不斷地突破科技的可能性,用晶片技術讓生活變得更智慧、更美好,是一個人人都能借助科技,找到自我無限可能的世界。」大陸女星辛芷蕾9日現身深圳,在聯發科技(2454)手機晶片「天璣9400」發表會上,對著台下第一排大陸科技大老們娓娓道來。這場景很特別,不僅是聯發科1997年成立以來第一次、破天荒找明星代言,還成了電影出品人,找來大陸影視團隊拍攝片長15分鐘多的科幻微電影《天際奇航》。聯發科拍片一事,可說是震撼業界,因為聯發科設計的晶片賣給品牌商,封藏在機器裡,不用面對消費者,很多人甚至不知懷裡的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藍芽、GPS等,就用著聯發科的產品,再者,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是有名的「省話一哥」,除了自家活動,其餘場合大多站在角落,看到記者就擺擺手,盡量不發言,連老牌雜誌約專訪也要等上10年。嚴肅又不愛講話的科技大老闆,怎會砸起重金、大玩明星行銷這一招?「因為許多品牌商的強烈要求,所以我們才做出這樣的嘗試。」聯發科內部人員向CTWANT記者透露。聯發科在1997年成立時做的是光碟機晶片,2003年推出首顆手機晶片,2004年後做出整套的手機「公版」,讓廠商直接套用、做自家品牌手機,打破過去國際大廠獨霸趨勢;隨著大陸市場蓬勃發展,2008年成為世界第三大IC設計公司,2011年推出智慧手機晶片,但2015年到2017年時陷入低谷,受國際大廠競爭、腹背受敵,將人員快速轉進5G研發,更在2021年就開始關注AI。如今,智慧手機市場早就是流血戰,全球各大品牌廠無不拿出最頂尖配備、最新技術,挖空心思做行銷,現在連品牌廠幕後「深藏不露」的台廠供應商,也得將低頭苦幹的「台灣水牛」風格擺一旁,跨界走上影視娛樂的舞台打造形象。高通為推廣自家技術,2016年找明星王力宏主演《危情生命線》。(圖/翻攝自高通官網、業者提供)事實上,聯發科勁敵、美國晶片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為推廣 Snapdragon 820及自家技術,早在2016年找來明星王力宏主演《危情生命線》(LifeLine)微電影,融入指紋識別、低光源攝影、快速充電及快速連接等技術,在美國與中國兩地宣傳,當時正是高通最旺、聯發科的低谷時。高通長年霸居晶片龍頭,聯發科被喊「晶片二哥」,如今風水輪流轉,去年高通營收309.13億美元,聯發科138.88億美元,但「據市場調研機關的統計,從2020年第三季到2024年第二季,聯發科技在全球智慧手機SoC(系統單晶片)市場已經連續16個季度市場第一,我們是整整4年的冠軍!」聯發科資深副總徐敬全在9日的發表會中,親自上陣大聲「正名」,自己才是世界第一。而這次《天際奇航》電影劇情,也可看出聯發科對於未來AI的發展路徑、以及蔡明介鮮為人知的「情懷」。這部科幻片,由地球將面臨隕石撞擊為背景,為尋找人類新家園,政府派遣科學家太空人,靠著搭載高算力天璣晶片的AI智慧體D-Tek,搭上太空船,尋找可做為第二地球的行星。由辛芷蕾飾演的女主角雅辛,出任務前用D-Tek收集地球數據存進基因資料庫,輸入植物生物數據,她會加入花語、詩歌與繪畫藝術等內容,被上司臭罵是「無用資訊」浪費時間,她雖難過仍堅持做下去,D-Tek也「充滿人性地」一路安慰她。後來,雅辛在任務中終於找到適合星球,卻闖進密集隕石群,生死關頭下,雅辛決定捨棄自己所在的駕駛艙重量,讓D-Tek帶著基因資料庫衝向目的地、發回座標資訊給地球,沒想到D-Tek不聽指令,反而自動解離AI伺服器,犧牲自己。在與雅辛爭論時,D-Tek認為「人才是不可被取代」,有了情緒、感觸、思考等不確定,才會出現各種可能性,D-Tek認同每朵花都應該開出不同的姿態,甚至用「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與女主角道別。劇終,D-Tek伺服器脫離太空艙後,又生成新的D-Tek,帶領女主角完成任務。大陸女星辛芷蕾代言天璣芯世界探索官。(圖/翻攝自天際奇航YT)「每個小男生心中都有一個太空夢,而蔡明介也是,他7歲在電視上看到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衛星,就想要當科學家。」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聯發科已有產品上太空,劇中也能看見,AI從「智能輔助」轉為「智慧決策」,給予數據與情感的綜合理解後做出判斷與執行,這正是聯發科目前的目標。蔡明介雖是嚴肅的理工人,但他很喜歡李清照的「數裡有詩、詩裡有數」的作品,甚至曾改寫杜牧的〈題烏江亭〉為:「勝敗兵事在謀攻,審勢謀斷是長才。聯發基層多才俊,誓領吾眾再登峰。」做為公司格言。聯發科的首部大戲,也藏著蔡明介科技和人文合一的堅持。至於聯發科第一次找明星拍片行銷,為何選擇《繁花》女配角李李的辛芷蕾?內部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除了演技、形象,更看中她的成長歷程,曾經默默低谷很久,也曾不被外界看好,但堅持打磨自己的實力,直到有一天站上舞台、厚積薄發,與聯發科相似。「對我來說,決定好方向就會全力以赴,就像主角雅辛,她無畏壓力,努力去挖掘生命的美好,我也堅信,決心和勇氣一定是開啟科技新世界的鑰匙。」辛芷蕾在有「地表最強手機晶片」稱號的發表會上,詮釋著聯發科心聲。
SpaceX星艦第5次試射 「筷子」成功接住火箭
SpaceX於13日早上進行「星艦」(Starship)第5次試射,也是第一次用機械手臂「筷子」回收火箭,完成創舉。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在社群發文,「發射台接住火箭了!」SpaceX太空船試射,第一次用機械手臂回收火箭。據CNN報導,SpaceX成功在德州發射「星艦」,這是SpaceX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系統,希望有天可以用它把人送到月球和火星。據悉,這次讓71公尺高的火箭助推器燒盡大部分燃料,脫離星艦飛船後,火箭被巨大的金屬鉗夾住,而SpaceX 稱為「筷子」。同時,星艦飛船會自行飛行,在印度洋上空進行著陸演習,上半部太空船不會進行回收。據悉,發射台被馬斯克稱為Mechazilla,因為它酷似金屬哥吉拉,擁有巨大的金屬手臂,在飛行器返回地球時在半空中抓住它們。據了解,馬斯克希望手臂最終能在幾分鐘內抓住火箭,讓火箭加油後再次起飛。馬斯克7月也在受訪時稱,這次SpaceX的飛行任務聽起來有點瘋狂,但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成功,因為他們沒有破壞物理學。報導稱,這次成功的飛行會讓SpaceX更有信心處理更有野心的項目,像如何在星艦飛船駐紮在軌道上時為其加油,為了讓艘巨大的飛行器能完成月球的旅程,這是必要的,不過如果SpaceX不能實現目標,或是讓發射設施造成重大損害,會讓外界對美國太空總署的登月計劃產生質疑。
波音3.2萬人罷工Q3恐大虧10億美元 新任CEO開鍘解任國防部門負責人
波音週五(20日)表示,國防部門負責人Ted Colbert將被罷免離開公司,這是新任執行長Kelly Ortberg上任的首次管理變動。Ortberg表示,該部門營運長Steve Parker將接替Colbert的職責,直到之後任命其他人繼任。Ortberg致信給員工寫道:「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恢復客戶的信任,並滿足他們對我們的高標準期望,以幫助他們在世界各地完成關鍵任務。過共同努力,我們將能提高績效,並確保兌現承諾。」波音公司的太空業務近日也遭受重大挫折,尤其是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決定讓波音的Starliner太空船在不載送太空人的情況下返回地球,導致兩名太空人在太空滯留到明年年初,大大拖累原本計畫。波音財務長Brian West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國防部門將再次拖累第三季度業績,預計接近前一季度10億美元的經營虧損。波音20日收跌0.84%至每股153.29美元,今年迄今約跌約41%。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音公司屢屢受挫、禍不單行。Colbert的去職適逢波音公司3.2萬人名員工以上大罷工之際,波音宣布暫停招聘且高層薪水凍漲,並強制數千名白領員工休假,以節省現金;今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的一架波音737 MAX 9新飛機因 4 個關鍵螺栓不見,導致艙門在空中脫落飛走;今年7月承認一項刑事詐欺共謀指控,並在違反2021年延期起訴協議後,支付至少2.436億美元。
馬斯克:「星艦」2年後發射 預計20年內移民火星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8日在X上發文,首艘前往火星的太空船「星艦」,將在2年後發射,以測試完整登陸火星的可靠性,若著陸順利,首批載人登陸火星將在4年後(2028年)進行。馬斯克表示:「在地球到火星轉移窗口開啟的2年後,首批前往火星的太空船將會發射。這些太空船將不載人,用以測試成功著陸在火星上的可靠性。若著陸順利進行,那首批載人飛行將在4年後進行。」對於人類登陸火星的技術難題,馬斯克表示,SpaceX創建了第一個完全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並且更重要的是,重複使用在經濟上完全可行。馬斯克說:「使生命多行星化本質上是一個每噸成本的問題。目前,將每噸有效運送到火星表面大約需要十億美元。爲了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這個成本需要降低到每噸10萬美元,因此技術需要提高1萬倍。這非常困難,但不是不可能。」2016年,SpaceX公司正式開始設計星艦太空船,並在2019年成功製造出第一艘星艦Mk1。然而這個項目的道路充滿了坎坷,Mk1在首次壓力測試中爆炸;2020年,星艦SN8在高空試飛後因著陸速度過快而爆炸;2023年,與超級重型火箭合體的星艦在試飛4分鐘後解體。儘管面臨連續的失敗,馬斯克並未放棄。2024年6月,新一代星艦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基地成功完成試飛,飛行約一小時後安全降落在印度洋,這次試飛達成了SpaceX的預定目標。在第四次試飛成功後,給了馬斯克十足的信心,隨後他稱:「預計在20年內,就會有百萬地球人移民火星,並在火星上實現自給自足。」星艦不僅展示了前往火星的具體技術路徑,也爲未來的太空旅行提供了技術框架。這些技術的成功應用,將是人類探索宇宙,尤其是可持續外星居住和資源利用的關鍵一步。
波音星際飛船故障80天 NASA改派SpaceX「龍」接2名太空人返回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由於波音星際客機(Starliner)存在風險,兩名滯留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將於2025年2月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太空船「龍」(Crew Dragon)返回地球。美國太空人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於6月5日搭乘首次載人試飛的波音的星際客機飛船發射升空,6月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由於出現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等問題,返航時間一再推遲。星際飛機原計劃6月14日與空間站分離並返回地球,但由於波音遲遲未能修復飛船故障,兩名太空人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待了大約80天時間。在這一消息發佈之前,NASA於昨(24日)進行了一次最終審查,以確定它是否認爲波音的星際客機足夠安全,可以帶着兩名太空人返回地球,或者是接下來由龍太空船介入挽救局面。實際上,早在8月7日,NASA就在考慮是否讓SpaceX的龍太空船出馬。自2020年以來,龍太空船已執行了12次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週六表示,已經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最終達成了一致。「我們過去犯過錯誤,我們失去了兩架航天飛機。太空飛行是危險的,即使在它最安全和最常規的情況下也是如此。而且,波音這次試飛本質上既不安全,也不常規。」週六的新聞發佈會沒有波音公司的代表出席。NASA還透露,在風險評估方面,與波音存在一定的分歧。波音當天發佈聲明稱:「我們將繼續關注太空人和太空船的安全,我們正在按照NASA的決定執行任務,我們正在爲太空船空載返回做準備。」
與摯愛在平行時空再相遇 泰7億點擊女女CP「FreenBecky」再搭擋
泰國電影《跳越時空的愛戀》由突破7億次觀看夯劇《粉紅理論》國際巨星「FreenBecky」主演,兩人在片中上演穿越時空、纏綿悱惻的女女之愛。電影更依照真實太空船大小,打造1:1等比例的拍攝用太空船,並輔以專業視覺特效,打造出逼真寫實的太空場面。《跳越時空的愛戀》與泰國各大太空機構攜手合作,打造真實太空場面。(圖/采昌提供)該片斥資6000萬泰銖(約台幣5500萬)製作預算,雙主角「琳」與「凱斯」找來有「FreenBecky」之稱的莎露彩查金哈(Freen)與瑞貝卡派翠西亞阿姆斯壯(Becky)共同主演。兩人之前主演人氣GL夯劇《粉紅理論》,突破7億觀看次數的驚人成績,讓兩人成為全球GL影星的代表人物。這也是兩人首部共同演出的電影,Freen也成為泰國影史第一位詮釋太空人角色的演員,尤其她所配備的太空裝重達20公斤,還必須吊鋼絲拍攝太空漫遊場面,全部都由她親自上陣沒有替身,展現出演員的決心。至於飾演潛水選手的Becky,更花費4個月時間,參加自由潛水工作坊,以確保每個演出細節都可以真實呈現。不僅如此,本片還請來全球熱賣突破13億泰銖票房《金孫爆富攻略》中的「國民阿嬤」烏薩薩梅坎姆(Taew)首度擔任配音工作,為電影獻聲演出。電影劇情描述琳(Freen飾演)和凱斯(Becky飾演)從朋友發展成戀人關係,琳夢想成為太空人,而凱斯則夢想打破自由潛水世界紀錄。當琳終於成為太空人,凱斯卻消失在深海之中,再也沒有回來。某日琳執行太空任務,陷入巨大的太陽風暴當中,某種形式的能量突然帶走她的靈魂,將她傳送到與凱斯多個不同的平行世界當中,兩人在平行世界裡跨越不同時代,都相互愛上彼此。透過奇幻的劇情與平行世界題材,試圖表達「從遙遠的太空到難以到達的深海,只要有愛,將引領摯愛之人再度相遇。」也因為電影將帶領觀眾漫遊至浩瀚的外太空,製作團隊這次與泰國「Space TH」合作,深入研究過去、近期和預計在未來會出現的太空事件,力求呈現最真實的細節,更依據NASA的資訊進行製作,力求真實還原。監製「Boss」基塔瓦欽科特(Keetawat Chinnakote)透露:「片中太空船為真實太空船的實際尺寸,這是我們堅定的決心。在建造真實大小的太空船時,我們對每個部位的尺寸和細節都仔細研究。我們也得到Space TH的支持,以及地理資訊與空間技術開發局(GISTDA)的協助,根據真實進行創作。」《跳越時空的愛戀》將於8月28日在台上映。《跳越時空的愛戀》依照真實太空船大小,打造出等比例的拍攝用太空船。(圖/采昌提供)
美公路驚現UFO慢慢嚕 警「大膽開單」畫面笑翻網
美國密蘇里州警方日前攔查到「不速之客」,1個閃耀銀色光芒、外型呈不規則圓形,形狀激似幽浮(UFO)的物體,在當地不疾不徐地前進,引來員警注意並上前攔查,畫面曝光掀起網友熱議。據《FOX NEWS》報導,克勞福德郡(Crawford County)警方在當地時間6日傍晚,發現這台「太空船」出現在州際公路,隨即上前攔查。郡治安官辦公室透過臉書表示,儘管「這些友好的人形生物帶著和平而來」,但幽浮違反多項規定。警方表示,這輛車懸掛的印第安那州牌車牌已經失效,並半開玩笑指出,考量當地風速、交通狀況,這輛太空船的尺寸、氣動外型都不符合相關規定。(圖/翻攝自克勞福德郡治安官辦公室)警方透露,駕駛已因違規行為收到書面警告,但考量駕駛的善良本性與車子的搞笑本質,我們向社區分享這次有趣的互動,「希望他們能安全抵達目的地,到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參加活動」。發生於1947年7月5日的羅斯威爾幽浮墜毀事件,開啟了全球範圍的不明飛行物熱潮,羅斯威爾市也成為不明飛行物研究者的聖地之一。儘管美國空軍在1994年發布正式報告,澄清「幽浮」其實與偵查蘇聯核試驗的高度機密計畫有關,但仍有許多民眾深信美國掩蓋了飛碟墜毀、外星人屍體的真相。
枋寮高中機器人團隊奪金銀牌 代表台灣晉級2024機關王世界賽
2024世界機關王台灣賽於6月8日在台中市惠文高中舉行,屏東縣枋寮高中參賽隊伍勇奪金、銀牌殊榮,秀出卓越的創造力和技術水平。今年枋寮高中參賽的R4M進階組是以AI太空站主題,需要在時間內將隕石收集到指定位置,為了提供太空站能源,要將燃料放置燃料塔,而太空人和太空船也要就指工作崗位。為了完成任務需求,枋寮高中學生絞盡腦汁,不斷修改機構和程式,設計出最佳的機器人來執行任務。而R4M基礎組是以貨櫃碼頭為題,參賽隊伍需要移動貨櫃到指定位置,枋寮高中團隊為減少運送次數,設計多功能的結構。比賽結果枋寮高中隊伍以優異表現脫穎而出,在高中職的R4M進階組的賽事中,以接近滿分的成績榮獲金、銀牌,彰顯團隊的卓越實力。而在R4M基礎組的賽事也不負眾望,以較短時間取得滿分,榮獲銀牌。能有如此耀眼成績,背後是學生們不懈的努力。大家利用假日和晚上的時間不斷修改機構,有隊伍更在競賽前一晚的練習中,反覆練習到凌晨四點,展現了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枋寮高中同時也感謝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對各級學校參與機器人競賽的支持,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教育機會。枋寮高中更在縣政府支持下,成立偏鄉教育資源中心,協助枋寮和枋山鄉學區六所國小辦理機器人社團,其中東海國小機器人社團也在本次比賽中獲得國小組銅牌。此外,枋寮高中團隊也特別感謝台灣陽光公益推廣協會跟銧昊公司的熱情支持,慷慨提供比賽所需的材料費,是機器人團隊成功參賽的重要後盾。不僅對學校在人才培育的支持和投入,更讓學生們增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於這項殊榮,枋寮高中校長陳科名表示:「我們為學生在比賽中展現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感到驕傲。這次的佳績是他們辛勤訓練的成果,也展現了枋寮高中在機器人領域的優秀實力。」枋寮高中機器人團隊接著將代表台灣,參加2024機關王世界賽,期待能繼續發揮實力,為國家爭光。
美國波音「星際飛機」發射升空!2名太空人成功飛抵國際太空站
美國航太巨頭波音公司(Boeing)製造的太空船「星際飛機CST-100」(CST-100 Starliner)於6月5日成功升空,歷經27小時的飛行,2名太空人終於順利抵達國際太空站。對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這是「航太歷史上的偉大里程碑」。綜合《路透社》、《日本時報》等外媒報導,美國波音公司太空船「星際飛機」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太空軍基地」(Cape Canaveral Space Force Station)進行試射,並於當地時間6月5日上午10時52分順利升空,而這也是波音公司首次的「載人飛行測試」。波音公司完成首次的「載人飛行測試」,資深太空人魏勒摩爾、蘇妮塔成功飛抵國際太空站。(圖/達志/路透社)報導指出,太空船「星際客機」上載運著2名NASA退役軍人,分別為61歲的美國海軍上尉魏勒摩爾(Butch Wilmore)及58歲的海軍女軍官蘇妮塔威廉斯(Sunita Williams),事實上他們都是資深太空人,具有相當豐富的飛行經驗,歷經27小時的航行後,他們終於與國際太空站完成對接,預計在外太空停留一周後再返回地球。星際太空船成功發射後,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在新聞記者會上表示,這是美國航太史上第6次成功搭載太空人升空,「這是一個特殊的時刻,也是歷史上的另一個偉大標誌」,盛讚此次飛行是未來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SpaceX星艦第4次試射!依原計畫濺落印度洋 馬斯克:史詩般成就
就在波音公司Starliner太空艙首次載人飛行終於離開地面一天後,SpaceX成功完成了其大型Starship星艦的第4次試飛,而在這之前的3次試飛均以慘敗告終。根據外媒《Deseret News》報導,無人星艦於6日上午6時50分從SpaceX德州博卡奇卡升空,發射後不久,助推火箭與太空船分離,執行了一次必要的機動,而「超重型」助推器掉落墨西哥灣;星艦飛行了大約一個小時,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並按照計畫「濺落」在印度洋。星艦上安裝的攝影機的即時視訊顯示,太空船在重返大氣層時碎片脫落,轉向翼在極端高溫和大氣摩擦力的作用下正在惡化,但是即使受損,星艦仍能夠在距離水面僅幾公里的地方進行「翻轉」機動。對此,SpaceX員工集體歡呼。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將先前的星艦事故,描述為微調太空船和火箭系統的必要迭代過程的一部分。他表示,SpaceX團隊取得史詩般的成就,「儘管損失了許多瓦片並且襟翼受損,星艦仍然成功降落在大海上。美國宇航局負責人尼爾森(Bill Nelson)大讚,祝賀SpaceX星艦試飛成功,「我們距離人類重返月球又近了一步,然後展望火星。」報導指出,SpaceX將Starship描述為一個完全可重複使用的運輸系統,旨在將船員和貨物運送到地球軌道,幫助人類返回月球,並前往火星及更遠的地方,正如SpaceX對其主力獵鷹9號運載火箭所做的那樣,Starship系統的設計具有助推器返回和重複使用的能力。
距離最短不到10公尺! 美俄衛星差點發生「太空車禍」…連專家都害怕
有消息指出,在2月底的時候,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大氣探測衛星,差點在太空中與俄羅斯一架報廢的間諜衛星發生相撞,兩顆衛星的最短距離甚至不到10公尺,如此景象也讓NASA的專家們感到害怕。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2月28日,NASA副局長梅洛伊(Pam Melroy)在9日召開的年度太空研討會上,曝光了這起事件。更表示這起意外讓NASA內部的專家都感到十分害怕,因為其差點造成「威脅生命的災難」。梅洛伊表示,差點發生意外的衛星分別是NASA旗下的熱層電離層中層動力學任務(TIMED)衛星,而另一顆則是俄羅斯報廢的間諜衛星Cosmos 2221,當時2顆衛星在太空中擦身而過,最短距離不到10公尺。梅洛伊也解釋,如果這兩顆衛星真的發生碰撞,會在太空中產生大量碎片,碎片最後會以每小時1萬英里(1.6萬公里)的速度飛行,極有可能會造成在附近的衛星、太空船,甚至是太空中心的毀損,進而導致人類的生命安危。梅洛伊表示「冷靜想想,難道一個與鉛筆末端橡皮擦大的物品,就能造成如此龐大的破壞嗎?實際上的確可以,不少專家都為此感到擔憂」。報導中也提到,目前全球有40萬顆衛星已經獲得批准進入近地軌道,另外軌道上還有1.6萬顆衛星等待報廢,這也讓地球的近地軌道「十分擁擠」。只要一顆報廢的衛星與其他衛星、太空船發生相撞,就可能讓地球的低軌道空間發生一連串的災難性連鎖反應,就有點像是在高速公路上引發的連環車禍一般。除此之外,這些碰撞後產生的碎片會散布在地球的近地軌道上,長久下來,不僅讓衛星無法正常運作,衛星系統停擺,人類也無法從這些碎片密布的軌道中,再次進入太空。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美國防部公布調查報告給解答
美國海軍轄下成立「不明空中現象專案小組(UAPTF)」,2020年曾公布3段UFO影片。(圖/摘自美國國防部)美國國防部8日發布調查報告表示,美國政府從未發現外星生物,報告結論更言明,以往觀察到的「不明飛行物體」(UFO)或「不明異常現象」(UAP)純屬對一般物體的誤判。國防部全領域異常現象解析辦公室(AARO)分析美國政府自1945年至今所有涉及目擊不明異常現象的調查,當中並未發現任何證據表明曾發現外星生命跡象,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美國政府或企業對外星技術實施逆向工程,並試圖隱瞞全球大眾。AARO為2022年新設部門,負責追蹤天空、水下或太空不明物體,但發現軍方所通報的目擊事件往往只是飛機、偵察氣球、天氣現象或漂浮空中的碎片。這份由國會授權的報告指出,絕大多數目擊事件都只是普通物體或自然現象,由於觀測數據和影像數量和品質有限,也進一步證實不明物體只是誤判下的結果。例如1997年鳳凰城光點事件,當日超過7000人聲稱發現呈V字形排列的數個光點緩緩飛過夜空,還有目擊者拍下狀似圓盤的飛行器,數年後證實是戰機投擲的照明彈和氦氣球。調查團隊也設法分析民間人士的「外星飛船樣本」。報告指出,樣本是一種人造合金,不屬外星技術也不具任何特殊物質,內含鎂、鋅、鉍及鉛等其他微量元素。報告一出,許多謠言都因此不攻自破,一名宣稱看過太空船的退役軍官在調查員訪談後甚至否認自己過往言論。事實上,他當年見到的是F-117匿蹤戰機。據2018年美軍出版物記載,F-117戰機當時保密工作萬全,幾乎「成為民間傳說中的不明飛行物」。直到1月曾任AARO主任的寇克派屈克(Sean Kirkpatrick)才對媒體表示,國防部近年熱衷調查不明空中現象,完全是陰謀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幻想才在背後推動。他也強調,部分官員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隨意發表對外星人的看法,他們應該對言論負責,充分思考並求證,而不是享受被媒體包圍的快感。報告也表示,政府內部人員是最熱衷不明異常現象的族群之一。報告分析稱,電視節目、電影及網路媒體等流行文化傳播媒介,已在相當程度上引導公眾對相關議題的討論方向,並強化特定群體中對此議題的成見。
從免疫學到哲學 與病毒族群共存須有的認知與對策
經歷過SARS-1的國家數目不如SARS-2,因此,2003年7月公布的死亡率,中國和台灣排名1、2,SARS-2的疫情雖台灣衛福部於2019年12月31日通知WHO(世界衛生組織),但未被重視。1月間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討論2023年7月1日提出的全球健康議題,不明的疾病─接下來的大病毒(DiseaseX-this is how we should prepare for the next big virus),今年1月CSH(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bioRxiv(The Preprint Server For Biology,生物學預印本資料庫)發布一篇文章Lethal Infection of Human ACE2-Transgenic Mice Caused by SARS-CoV-2-related Pangolin Coronavirus GX_P2V(Short_3UTR),(SARS-CoV-2相關穿山甲冠狀病毒GX_P2V(Short_3UTR)造成人類ACE2基因轉殖小鼠致死感染),指出另一個能侵襲hACE2基因轉殖老鼠之大腦的冠狀病毒另一個病毒類GX_P2V,有100%的致死率,是穿山甲內的病毒,西方學者懷疑此GX2017/GX_P2V是早已開始人工製造的病毒,因而引起西方的注意。事實上,本次新冠疫情開始發生是在武漢一實驗室附近的華南濕糧市場,2020年1到7月共有1310萬人染疫,572624死亡案例,當時認為是動物傳人,一位法國諾貝爾獎得主發現病毒基因有2到3片是人工植入,而在2023年6月15日台北時間,美媒的報導,第一位死亡者是實驗室負責人,另有兩同事也隨後發病,因此,一些西方學者懷疑這是否生物戰劑研發的一種。從宇宙大爆炸後100億年,質能互變到45億年後地球產生,從最先氫原子產生進而到氮到氦到碳到氧進而出現有機物、微生物、類病毒、病毒、細菌,而到最後出現的人類,故病毒是人類的祖先,雖生物科技等的發達、突發猛進,但我們對病毒瞭解並與之和平共存,似乎和教科書上的描述與現況並不一致,而且新出現的病毒與人工製造的病毒是否可以溝通而能和平共存,有如機器人和人類?地球暖化的結果在俄羅斯凍原區發現五千年前的病毒復甦,而美國NASA的實驗發現從太空船艙外回到地球的細菌有51%存活,至於外太空到地球的隕石、彗星等,上面也帶有病毒造訪地球,不是突變,不是人工製造,消滅不完的。SARS-1期間尚無抗病毒藥物,且無疫苗,本次的抗疫,許多醫師建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或較少副作用的Molnupiravir,但早在2020年,台灣醫界雜誌就有一篇探討COVID-19疫情是免疫學的問題,過去我們對策是以細菌學、病毒學為出發點,這次,雖有一些先見學者、專家提出免疫學為對策的考量,但去年初另有一位醫師提出以哲學的觀點為對策。故和平共存要如何進行?募集更多研發疫苗抗病毒藥物,而達到人類的需求,似乎是緣木求魚,在人類與病毒對抗的武器競賽達標前,提升免疫力及激活自體抗病毒的干擾素才是備戰的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