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病毒
」 猴痘 天花 病毒 俄羅斯 生化武器全球暖化加劇北極永凍層「上古病毒」問世 專家:擔憂引爆大流行
目前有科學家提出警告,如果沒法阻止全球暖化的腳步加快,在北極永凍層中暗藏的上古病毒「瑪土撒拉微生物菌株」(Methuselah microbes,外號殭屍病毒)有可能會因為溶解的關係而被釋放出來。除此之外,其實在永凍土深層,恐怕還有100萬年前的病毒。根據《衛報》報導指出,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遺傳學家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表示,目前全球對於大流行的威脅分析,主要是從南方地區往北方傳播的疾病上研究,但相對的,對那些遠北地區出現、恐向南方傳遞的病毒關注較少。克拉維里認為,這是一種疏忽,因為在北方的永凍層中,其實也有可能出現引發新疾病爆發的病毒。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影響深遠。(圖/達志/美聯社)鹿特丹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的病毒學家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也支持克拉維里的論點,他表示,我們無法知道北極永凍層中到底隱藏了那些古老的病毒,但當中無法排除有的病毒恐引發全球蔓延,比如像是最古老型態的小兒麻痺症,這是我們身為病毒學家必須要能夠假設的事情。永凍層若溶解,許多科學家擔心其中的冰封千萬年的病毒會隨之被釋放造成災難。(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中也提到,克拉維里曾於2014年領導團隊,將西伯利亞的樣本中分離出活病毒,這項實驗足以證明這些病毒即便被掩埋在永凍土中數千萬年,但還是具有感染能力。而在2023年他們進一步的在西伯利亞七個地點取得不同樣本的病毒株,當這些病毒株放入實驗室後,還是可以感染培養細胞,其中一個病毒的樣本年份甚至長達4.85萬年之久。北極圈許多生物已經深受全球暖化影響,家園遭到破壞。(圖/達志/美聯社)克拉維里表示,目前研究團隊分離出來的病毒只能感染變形蟲,對人類沒有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目前被凍結在永凍土中的病毒無法引發人類疾病。例如,目前已經識別出天花病毒和皰疹病毒的基因組痕跡,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病毒。報導中也指出,這些被科學家所分析出來的微生物、病毒,均統稱為「瑪土撒拉微生物菌株」(Methuselah microbes,殭屍病毒),但科學家也認為,在永凍層底下,有可能會出現百萬年前的病毒,這種病毒一定遠比人類等所有物種還要古老。克拉維里表示,我們的免疫系統過去從未與這種微生物接觸過,是否有抗體足夠對付也是會讓人擔憂。暖化後的北極永凍土解凍,除了造成交通上障礙,更可能讓原本被冰封的病毒重現。也因為這個原因,克拉維里目前正與北極地區的一個國際教育網絡北極大學(UArctic)建立合作,雙方計畫要建立起一個監視網路、隔離設施,並且從中提供專業的醫療資源與知識,以便早期發現特殊病例,同時也計畫在當地就遏止這種上古病毒的感染。
比爾蓋茲示警!人類下一個重大威脅並非氣候變化「而是它」 國際刑警組織認同
全球正慢慢步入後疫情時代,不過曾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卻警告,下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安全威脅並非氣候變化,而是「生物恐怖主義」。對此,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也同意蓋茲的說法。據Euronews的報導,比爾蓋茨因其商業頭腦和慈善事業廣為人知,但他在科技、流行病等領域的全球趨勢預測方面也非常有一套,早在2015年的一場TED演說中,比爾蓋茲就曾示警,全球瘟疫的爆發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世界還沒有準備好應對它。近日,比爾蓋茲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又說出一項驚人預言,當記者問「什麼是人類未來必須面對,且我們沒有充分準備的巨大威脅?」時,蓋茲回答「有鑑於我們開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因此答案是生物恐怖(bioterror),這真的很可怕」。蓋茲補充,生物恐怖和流行病有點類似,但更難防禦,因為攻擊者有意識地研究特定的防禦措施及系統,他們能夠圍繞這些系統設計並傳播生物製劑。對此,國際刑警組織也表示,有足夠的訊息表明,部分個人和恐怖組織有能力和意圖透過生物製劑對國際社會產生危害。國際刑警甚至還針對這項議題,調查「暗網」上潛在的生化恐怖主義,並強調,「結構化的預防、準備、應對戰略相當重要。」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則認為,如果發生生化恐怖攻擊,最有可能的毒物包括已經被使用過的人畜疾病炭疽(anthrax),天花病毒(Smallpox)、曾在戰爭期間當作生物武器的馬鼻疽(Glanders),以及過去流行在東南亞和澳洲北部的類鼻疽(Melioidosis)。
美洛杉磯首例「猴痘」死亡!全國第2起 專家:這類人較易重症
美國洛杉磯公共衛生部(The Los Angeles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於12日表示,有名猴痘患者在染疫後免疫功能嚴重受損,送醫急救後仍回天乏術,此為該地區的首起猴痘死亡案例。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雖然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同性戀與雙性戀的男性,且免疫力較差、慢性病患者更容易罹患重症甚至死亡。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洛杉磯公共衛生部已與美國CDC共同確認患者的死因為猴痘所引起的併發症。此為洛杉磯首起猴痘死亡病例,也是全國第2例,兩周前,美國德州同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因感染猴痘而死亡。猴痘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其症狀與天花非常類似,但症狀較為輕微,致死率也較低,但免疫系統弱的人會較容易罹患重症甚至死亡。CDC愛滋病預防部門首席醫療官布魯克斯(John Brooks)博士指出,若與猴痘感染者及其個人衛生用品密切接觸,任何人都有染疫的風險,但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同性戀與雙性戀的男性,且全球女性確診數微乎其微。「任何人都可能感染並傳播猴痘,但是在全球疫情中,許多感染者為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跟據美國本土病例的數據顯示,超過2萬1985例的猴痘病例,發生在同性戀、雙性戀和其他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中。
病毒之戰3/鞋子別踩進家門!做好5件事預防猴痘 專家:不要只靠疫苗
台灣已於6月23日將猴痘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猴痘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所以若有接種天花疫苗(牛痘),就具有一定的預防能力,由此推算年齡小於43歲以上的民眾,都沒有保護力,因為台灣在1979年就停止天花疫苗的注射,原因是當時天花已經幾乎絕跡。由於台灣已經出現第一例猴痘境外移入案例,外界也開始關心疫苗問題,疾管署長周志浩6月24日表示,我國已有第一代天花疫苗,但屬於活性疫苗,所以接種後的副作用較嚴重,目前規劃作為戰備使用,現在正在進行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採購事宜,改良後的第三代疫苗副作用比較小,目前具體的採購數量在洽談中,最晚一定會在年底前買到。周志浩透露,第三代天花疫苗初步規畫提供給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患者密切接觸者以及實驗室人員等3類對象施打。由於猴痘在短短約1個月的時間,就在全球各國家擴散,紐約市因此宣布開打天花疫苗,不過目前只針對高風險族群接種,以目前案例來看,男同志似乎佔比較高,許多同志族群因此擔心被貼上標籤。張凱音說,其實只要是性接觸都有可能傳染。至於未來哪些人需要接種天花疫苗?張凱音說,目前尚未可知,需要再觀察一陣子,才會知道哪些人是高風險則群,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一般民眾應該不需要接種天花疫苗。台大急診醫師李建璋則認為,想要預防猴痘進入社區,啟動邊境檢疫最要緊,從疫區歸國的民眾若是發燒,或是身上出現紅疹都要主動通報與檢驗隔離,並且疫調。另外,除了醫護人員,李建璋建議前往疫區旅行的民眾、或有高風險性行為者,都要接種天花疫苗。他提醒,有了新冠經驗,這一次猴痘一定要超前部屬。疾管署6月25日也公布猴痘隔離處理、疫調及接觸者追蹤指引,未來依據情境,把接觸者匡列處置分成高、中、低風險,也呼籲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根據葡萄牙研究顯示,目前已有多達50種遺傳變異,突變速率是先前的6至12倍之多。(圖/WHO提供)至於一般民眾,張凱音表示,只要維持現在防範新冠肺炎的方式,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等,就可以預防猴痘傳染了。毒理專家招名威也認為,一昧期待猴痘疫苗與藥物是錯誤的,因為猴痘是接觸性為主的疾病,他建議戴好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接觸,同時區分室內外鞋,回家就洗澡換衣服,不要把外面病毒踩回家中,做好上述5件事就能預防猴痘。張凱音說,台灣出現首例猴痘之後,許多民眾紛紛前來詢問能否接種水痘疫苗,事實上猴痘、水痘根本不是同一種疾病,無論是疫苗或抗病毒藥物都不一樣,所以無法替代使用,呼籲民眾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如果不幸感染猴痘,目前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症狀治療為主,多數患者都是輕症,身體會慢慢恢復健康,若屬於重症者則須使用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Cidofovir、Brincidofovir或是注射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IGIV)來治療。
傳播超快!猴痘恐再掀全球疫情 台灣若開國門「感染是遲早的事」
新冠肺炎尚未結束,但猴痘(monkeypox)似乎逐漸蔓延全球,目前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200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開會評估,將猴痘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台灣已於昨(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規定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通報,感染科醫師坦言,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它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但嚴重程度要輕得多,之前專家們說其傳染性很低,但至今快速蔓延擴散,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感染猴痘後,最初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發燒之後,就會出現皮疹,往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皮疹可能會非常癢,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會發生不同變化和不同階段。皮膚破損可能會導致疤痕。感染會持續14到21天,也通常會自行消失。黃軒表示,這種感染本來限制在非洲大陸內,這次的傳播,是猴痘首次出現在中非和西非地區之外的地方大量的快速感染。另外,依據WHO 最近資料,現在全球流行的猴痘84%是來自歐洲大陸,美州大陸(12%)出現的猴痘,也是比本來的非洲地區更多。基於以上的原因,都讓人更擔憂猴痘的後續發展。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受訪表示,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猴痘與天花都屬於正痘病毒,基本上疫苗可以互通使用,雖未經過大規模實驗證實。不過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不容易,因各國都有急迫需求,且價格昂貴,難確定是否可以採購到。今日疫情記者會上,疾管署長周志浩透露目前已在洽談「第三代疫苗」。根據WHO資料,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一樣,屬於「正痘病毒」的一種,為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針對防猴痘的「天花疫苗」,周志浩表示,WHO不建議「大量接種」,主要接種對象為「猴痘患者的照護者」、「實驗室工作者」及「與患者短時間內有密切接觸者」,使用對象相對有限。此外,周志浩指出,目前接洽的為「第三代」疫苗,還在與廠商洽談供應…等問題,如若有進一步的進度,會再與民眾報告;而台灣現存的「第一代」疫苗為戰備儲用,現階段並不考慮拿來使用,因為「第一代」疫苗為活性疫苗,使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較多一些,「第三代」疫苗則是細胞培養,使用分子生物的方式來製作。
猴痘將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感染症狀」8大QA一次看
猴痘疫情全球擴散,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昨(22日)表示,上周國內有通報疑似個案,不過已經排除,應該在今明兩天會將猴痘正式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至於什麼是猴痘、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等,以下8大QA供讀者參考。Q1什麼是猴痘?1958年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和嚴重,中非分支致死率高達10%,而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1%,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Q2人類如何感染猴痘?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或是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儘管密切接觸已知是傳染危險因子,目前尚未確定猴痘是否透過性接觸傳染。Q3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猴痘感染後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Q4猴痘如何治療?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國外有數種抗病毒藥物如Tecovirimat、Cidofovir 與Brincidofovir以及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VIGIV)可在試驗情境下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我國目前尚未儲備上列藥物。Q5猴痘是否有疫苗可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attenuat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strain)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猴痘之高風險族群。美國FDA亦核准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目前被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如在實驗室操作天花病毒之人員。台灣目前尚無此兩種疫苗。Q6一般民眾如何預防猴痘?●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醫院照護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Q7猴痘的致死率高嗎?哪些人感染後要注意?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西非分支猴痘病毒株,也就是英國病例的病毒株,其致死率為1%;但中非(剛果地區)分支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孕婦及幼童感染後要特別當心。Q8發現猴痘疑似個案如何通報?國內迄今尚未曾出現猴痘病例,如果醫師在臨床上發現疑似個案,請於傳染病通報系統之「重點監視項目」項下,進行猴痘通報與採檢送驗。採取病患發病期內皮膚水泡、血液、咽喉擦拭檢體或結痂檢體,以A類(P620)感染性物質包裝,在2-8 0C下送至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
猴痘入侵亞洲!新加坡、南韓通報國內確診個案 莊人祥曝:將列法定傳染病
猴痘疫情全球擴散,繼新加坡衛生部昨天(21日)宣布,該國出現首例猴痘(monkeypox)境外輸入病例之後,南韓疾病管理廳也在今(22日)證實,境內出現首例猴痘確診個案,為一自德國返國的南韓籍人士;我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在今日表示,上週國內有通報疑似個案,不過已經排除,將在今明兩天將猴痘正式列為法定傳染病。綜合外媒報導,在新加坡通報一例猴痘確診病例後,南韓先前也通報2例疑似確診個案,其中一人為外籍人士,週一(20日)入境南韓,因為皮膚出現水泡,被直接送往釜山市醫院;另一名則為南韓公民,在21日自德國入境,但他早在18日就出現頭痛、低燒、喉嚨痛和疲倦等症狀,同時皮膚也出現水泡症狀,因此被送往仁川一間醫院隔離;此南韓公民在22日被確認為猴痘感染病例,引發該國對病毒傳播的擔憂。隨著猴痘疫情蔓延到亞洲,外界也擔心台灣是否做好準備?對此,莊人祥表示國內一直以來都有在關注猴痘疫情,上週也有入境個案被發現有些水泡皮疹,被通報為疑似猴痘病例,不過後來經檢驗已排除,應該在今、明兩天會將猴痘列為法定傳染病。(圖/衛福部提供)根據衛福部發布之資訊,猴痘為人畜共通傳染疾病,與天花病毒同屬,主要在靈長類和齧齒動物類間傳播,由於台灣目前尚未出現疑似病例,疾管署正持續嚴密監控疫情變化中,將在必要時強化相關防疫措施,因此也提醒出入境民眾,如有發燒、皮膚出現水泡皮疹、畏寒、肌肉痛等症狀,請立即戴口罩就醫,並告知相關旅遊史。(圖/衛福部提供)
猴痘病程初期症狀和新冠超像 專家:若走到「這1步」會釀成人間浩劫
猴痘疫情蔓延至少17國,累計近300起確診或疑似病例,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先前曾表示,猴痘具有「可控性」不具威脅,不過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23日發布一份風險評估報告指出,若猴痘疫情出現「人傳動物」的狀況,恐怕會在歐洲造成可怕的大流行,另外,天花疫苗能夠預防天花及猴痘病毒,不過多數國家已經逐漸減少常規性的天花疫苗接種,40多年後的現在,具免疫力人群比例大幅降低。英國衛生當局公開猴痘的病程變化。(圖/翻攝自UKHSA官網)據《太陽報》引述英國衛生與安全局(UKHSA)最近發布一組照片,揭示患者在感染猴痘後的病程變化,敦促人們對猴痘病毒的跡象保持警惕。患者在接觸猴痘病毒初期,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和背部疼痛、發冷等與流感和新冠相似的症狀;在發病後1到3天,則會出現皮膚瘙癢,並在臉部、手掌和腳底長出伴隨疼痛感,看起來像是水痘,內含透明液體的囊泡也就是圖A的狀況。數日後,囊泡逐漸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而紅疹也會慢慢長成巨大膿疱,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在口腔內部、生殖器和眼睛內壁。這些膿疱看起來像圖B的樣貌,宛如青春痘一樣,呈圓形、凸起狀,內含黃色膿液。圖C則是膿疱會在病發第3天發展成隆起的丘疹情形,紅疹中心會慢慢凹陷,接著5到7天後開始結痂,也就是圖D到圖F。 猴痘最明顯症狀就是手腳長出類似水泡的皮疹。(圖/翻攝自WHO)根據UKHSA指出,猴痘的病程變化非常大,不一定沿著相同的時間發展,患者要注意在所有痂都脫落前仍具傳染性,而且脫下來的痂也可能含有傳染性病毒物質。另外從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報告得知,目前專家對猴痘病毒宿主的相關認知甚少,不過已知的是,病毒可能來於一種或多種動物,特別是囓齒動物和松鼠,可能是病毒傳播的宿主。這份報告進一步指出,對於猴痘病毒從人傳染到寵物上,理論上推斷,是有可能發生的,報告甚至警告,若病毒恐在人畜間頻繁流動,「一旦出現人傳動物的案例,猴痘勢必會在歐洲大流行」。ECDC專家示警猴痘疫情若走到「這1步」恐釀人間浩劫。(圖/達志/美聯社)《衛報》也指出,WHO在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完全根除前,多數國家已經逐漸減少常規性的天花疫苗接種,40多年後具免疫力人群比例已大幅降低,巴黎巴斯德研究院(PasteurInstitute)研究員布雷班(Dr Romulus Breban)更表示,「這個疫情真的在等著爆發」!布雷班的研究團隊從2020年建立的數學模型發現,「隨著免疫力下降,猴痘對衛生安全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研究團隊並以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為例,1980年代初期的猴痘免疫力高達85%,2012年跌至60%,2020年超過4千起疑似病例、至少171人死亡。布雷班並表示,「我們的免疫水準幾乎是零」,不過,他仍相信疫情是可控制的,也能藉機在病毒流行國家推動疫苗接種運動。據《刺胳針》的一篇研究指出,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可能協助減緩猴痘病毒引發的疾病,英國已經著手確保藥物供應無虞,並讓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注射天花疫苗,減少有症狀感染及重症風險。
猴痘席捲16國WHO認為可控制 曝這2種人是高風險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猴痘(monkeypox)已經在歐美與澳洲等16國現跡,源自於非洲偏遠地區的猴痘病毒,也讓不少專家認為是可以控住的,並指出有兩種高風險族群最容易感染上猴痘病毒,分別是有多名性伴侶且常有危險性行為者,以及在沒有抗體與防護裝備下,接觸猴痘患者的人。猴痘屬於天花病毒的一種,過去只在未開發熱帶雨林周邊國家出現。(圖/翻攝自美國CDC官網)據英國媒體《BBC》報導,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屬於同一家族,但嚴重程度與傳播力都低很多,過去主要發生在中非與西非,靠近熱帶雨林地區的落後國家,但如今卻在歐美、澳洲等16國出現,讓人擔心是否會如新冠肺炎般,引發成全球大流行病。不過WHO的新興疾病學專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在23日指出,「猴痘病毒是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我們希望阻止人傳人,而這種情況是可以在猴痘非流行國家控制的。」,而WHO緊急計劃天花組秘書處負責人路易斯(Rosamund Lewis)則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猴痘病毒已變種,因此依舊認為它的傳播力較低。猴痘主要透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傳染,病毒透過破損皮膚、呼吸道、或是眼、鼻或口腔進入人體,亦可通過性行為傳染,甚至是透過動物,猴子、老鼠、松鼠傳播感染,或沾染病毒的衣物傳播。過去傳染病專家海曼(David Heymann)就表示,這樣的小規模多國感染,可能跟西班牙與比利時兩場大規模派對,當中的危險性行為有關。而歐洲疾病預防暨管制中心(ECDC)專家亞蒙(Andrea Ammon)則認為,有兩種人最容易受到感染,其他人則比較不用害怕,分別是有多重性伴侶且經常危險性行為者,以及在沒有防護接觸感染者或其衣物的人,最可被視為高風險族群。
歐美各國突爆發猴痘疫情引關注 前蘇聯科學家稱:曾研究做為生化武器
原本僅侷限在非洲地區的傳染疾病猴痘,近期在歐美各地突然傳出感染案例,讓歐美各國人心惶惶。而現在有一名前蘇聯的科學家出面爆料,指稱至少在1990年代初期,俄羅斯曾一直研究將猴痘作為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根據《鏡報》報導指出,前蘇聯生物武器專家阿里別科夫(Kanat Alibekov)表示,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蘇聯內部一直有著一個生物武器計畫,該計畫主要是用來研究那些病毒可以「武器化」,而阿里別科夫一直都是這個計畫的第二負責人。阿里別科夫表示,當時他們開發了一個特殊的程序,以此來測試牛痘病毒、鼠痘病毒、兔痘病毒與猴痘病毒,看其中哪個病毒可以用來作為天花病毒的加強品。阿里別科夫表示,當時其實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只需要2周的時間就可以對天花病毒進行相同的操作與製造、存儲。但之後由於全球各國有計畫性的共同滅絕天花病毒,讓蘇聯放棄了以天花病毒作為武器的想法,阿里別科夫曾在1998年受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在研究過程中意外洩漏病毒,造成病毒擴散的話,俄羅斯屆時會很難跟國際社會解釋。也是在這個時候,俄羅斯國防部決定繼續研究猴痘,希望能以此創造未來可用的生物武器。報導中指出,阿里別科夫曾出席美國國會的聽證會,指稱他確信俄羅斯當局並未完全廢止研究生物武器的計畫。
「類天花」歐美多地現蹤 罕見猴痘大規模擴散患者全身水泡
正當新冠疫情仍未平息之際,歐美近日傳出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monkeypox)案例,包括澳洲也在20日出現疑似病例,這種在患者手上和身上長許多像水痘一樣的膿瘡病毒,雖然這是天花的近親,據衛生專家表示,其實傳染風險不高,呼籲不用過度擔憂。罕見猴痘病毒!症狀像天花「密麻皮疹冒全身」。(圖/翻攝自Sky News推特)綜合外媒報導,近日在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陸續傳出「猴痘病毒」(Monkeypox)感染案例,當中有些病患並無非洲旅遊史,懷疑是在該國境內染疫。此外,美國麻省衞生部亦在18日宣布,1名近日曾赴加拿大的男子確診感染猴痘。英國率先在7日通報首起猴痘病例,接著證實有9人確診,葡萄牙官方則在18日證實出現5起病例,同時在調查15起疑似病例;西班牙衛生單位則表示,正在檢測23起潛在病例。沒想到隔兩日,葡萄牙再通報9個新增確診病例,衛生當局表示,全國累計已23例。猴痘是人畜共通疾病,最早是在中非和西非的猴子身上發現。(圖/達志/美聯社)澳洲也在20日通報1例確診病例,另有一個疑似病例在等候化驗結果,根據維多利亞省衛生局指出,墨爾本一名30多歲的青年,16日才從英國返國,已確認感染猴痘。另一起疑似案例是40多歲的雪梨男性,有歐洲旅遊史,兩人都是回到澳洲後才出現猴痘症狀。至於美國方面,麻州公共衛生部18日證實,一名近期從加拿大旅遊返美的男子確診猴痘病毒,緊接著,加拿大在當地19日晚間通報出現2起猴痘確診病例,使得歐洲和北美洲不斷增加的猴痘病例數越來越多。1958年,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猴子身上發現了猴痘病毒。(圖/達志/美聯社)猴痘是人畜共通疾病,最早是在中非和西非的猴子身上發現,1958年,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猴子身上發現了猴痘病毒,1970年代首見人類感染,症狀包括燒、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以及在手部和臉部出現像水痘一般的皮疹等症狀。醫學專家不排除,猴子只是猴痘的「假性宿主」,其實病原體是透過大鼠傳播出去。(圖/達志/美聯社)目前外界比較常見兩種病株,剛果的病株致死率可達10%,西非病株較為溫和,致死率約為1%。傳染途徑包括飛沫、體液、密切身體接觸,共用床單、衣物等都可能染病。醫學專家不排除,猴子只是猴痘的「假性宿主」,其實病原體是透過大鼠傳播出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紀錄,近年染病者多半有奈及利亞的旅遊史,當地近5年來通報558起疑似病例,其中241起確診,8人病逝,今年在非洲有4個國家通報猴痘病例,包括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雖然研究人員並沒有完全排除猴痘大流行的可能性,但認為可能性很低。
致死率10%!「猴痘病毒」入侵歐洲 英國傳出2人確診
英國威爾斯近日傳出有2人感染「猴痘病毒」(Monkeypox),由於猴痘病毒具有高度致命性,因此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也急忙跟國會通報,英國境內出現猴痘病毒。根據WHO資料顯示,猴痘病毒的致命性高達10%,致死率堪比天花病毒。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英國威爾斯有2人在5月初感染猴痘病毒,2人均屬相同家庭出身,目前一人已經出院。而猴痘病毒原本主要是在分布在中非與西非國家,但英國官員並未透漏兩人的感染途徑。而由於猴痘病毒的高致命性與稀有性,消息曝光後受到英國衛生單位的重視,威爾斯公共衛生部健康保護部顧問理查德(Richard Firth)表示,目前已經跟多個機構合作,確定了密切接觸者的名單,並且進一步的降低傳染的風險。據悉,猴痘病毒是在1958年研究人員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發現,在1970年剛果首次發現有人類感染猴痘病毒,其症狀與天花十分類似,但病情比較輕微。該疾病是由猴子、松鼠、老鼠等小型哺乳類動物的病毒傳播所導致,會造成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全身乏力等症狀,退燒後就會在皮膚上出現皮疹,其中大多是臉部開始,之後會蔓延到手掌、腳掌等身體其他部位。而根據WHO資料顯示,猴痘感染者死亡率高達10%,而且死亡個案大多是年輕族群。
搜奇/世紀殺手病毒! 天花病毒若被重製恐成生化武器
1977年的索馬利亞,當地一間醫院廚師,阿里馬奧馬林(Ali Maow Maalin)得到天花(smallpox)時,沒有人知道他會是世界上最後一位感染天花的患者。那時天花根除計劃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世衛組織也在3年後,正式宣布天花於自然環境中絕跡。天花以致死率達30%和高傳染率讓人聞之色變。(圖/達志/美聯社)天花以致死率達30%和高傳染率讓人聞之色變,更被稱為是「殺人怪物」!光是20世紀就有5億人死於天花,比所有因戰爭死亡的人數加起來還多;2017年曾有報導指立陶宛有科學家對一具兒童木乃伊研究時發現,儘管沒有發現長痘的跡象,卻意外偵測到大量天花病毒的 DNA ,最後拼湊出完整的天花基因組。早在16世紀時,天花曾被當作「生化武器」。(圖/達志/美聯社)據報導,這名孩童約於西元 1643到1665年間去世,符合史料記載中,附近地區流行天花的時代,這也是目前已知,年代最古老的病毒古代基因組。由於只是DNA,並非活生生的病毒,因此不用擔心染病的風險。不過近年來,類似病毒恐攻擊事件頻傳,像是2001年美國炭疽桿菌攻擊事件更導致5人死亡、17人被感染,堪稱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生化恐攻,隨著現今科技和生物學的進化,專家學者也不斷提出警告,天花病毒很有可能透過人工合成、製造,被當作生化武器惡意散播!隨著現今科技和生物學的進化,天花病毒很有可能被當作生化武器惡意散播!(圖/達志/美聯社)據《中時新聞網》指出,早在16世紀時,天花曾被當作「生化武器」,當時歐洲人入侵南美洲,同時也散播了天花病毒,雖然不是有意將天花傳播,但病毒的攻擊力道比起軍事武力的威力還大,造成南美洲印地安人病死人數攀升、人口銳減。儘管天花在自然界中已被人類撲滅、徹底消失超過40多年,目前只有在美國和俄羅斯的疾管局與最高安全實驗室持有天花病毒株,但專家就擔憂,現今科技及生物學的進步,加上製造門檻低,若被有心人士利用,屆時天花恐將捲土重來,人類恐再陷世紀恐慌,包括印度天花研究專家班那吉就認為,保留天花病毒和美俄兩國想保有核武的邏輯一樣,想把病毒當成超級生物武器。儘管美國宣稱,恐怖分子確實有可能把天花病毒變成武器,對付從未接種疫苗的新一代人類,因此必須保留病毒株,以研發對抗天花的疫苗,包括俄國也持相同看法,但這似乎也透露人類和天花的戰役似乎還沒有真正結束,不管是天花病毒,或是在本土再度延燒的新冠肺炎疫情,當這些新舊病毒來臨時,我們是否已做好應對的準備?
搜奇/18世紀手札曝光! 人類史上首次消除傳染流行病「天花」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6月2日公布國內新增372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177例,總計549例,這波疫情全球大爆發,外界認為世界衛生組織(WHO)難辭其咎,有美國學者找出18世紀的手札,發現當時延燒全球的天花疫情,相隔3世紀,竟與新冠疫情有所雷同。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外界認為世界衛生組織(WHO)難辭其咎。(圖/達志/美聯社)天花是由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縮寫 VARV)引發,又被稱作人類最大殺手、傳染率極高,在17世紀每10個人就有1位死於天花,只要曾與天花病人接觸,或經由口腔飛沫散播吸入天花病毒,就有很高的機率會感染甚至發作。天花入侵人體後會有14天潛伏期,潛伏期間察覺不出病癥,病發初期則有發燒、起紅疹,紅疹多分布在臉上以及四肢的末端,呈現離心性的分布,並漸漸形成水泡、膿疱。學者研究18世紀的天花手札,發現當時的疫情和現在的武漢肺炎疫情有驚人相似之處。(圖/達志/美聯社)輕症患者一般只有10幾處病灶,但是重症患者幾乎佈滿全身,病灶甚至會出現在喉嚨、肺部食道、胃部、腸道,只要患者一移動,身上的膿泡就會開始流血、流膿。天花所帶來的死亡和苦難遠超過人類史上其他傳染病,即便大難不死也不算幸運,因為當結痂痊癒後,褪色的疤仍會宛如印記佈滿全身。所幸18世紀末由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發現較為安全的牛痘接種法,有效降低感染人數,天花與人類纏鬥數百年,終於在1980年5月8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成為第一個絕跡的傳染病。《福斯新聞》報導,美國波士頓公立圖書和檔案館與新英格蘭歷史家譜協會緊密合作,從1份18世紀的手札中發現,當時醫師使用少量的天花病毒注入人體皮膚,想藉此預防疫情蔓延,而後使用牛痘病毒製成疫苗,開始替民眾施打,而當時的紀錄顯示,如同現今的新冠疫苗,當時也有許多人對天花疫苗抱持懷疑態度。美國波士頓公立圖書和檔案館的18世紀手札,記錄當時的疫情。(圖/翻攝自AP網頁)據波士頓公立圖書和檔案館管理員波德納(ZacharyBodnar)表示,他從18世紀手札中的文字了解到,面對疫情,人類3個世紀以來所做的改變其實不大,過去的記錄仍顯示與現況有許多相似之處,現在還是有人懷疑疫苗的可靠性,「這是非常有趣的相似之處」。其實天花在17世紀時,由歐洲殖民者傳入美州,在當時造成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至18世紀時,北美許多移民城市也均受天花疫情之苦,直至醫藥、疫苗技術不斷改善,才壓下疫情,包括中國歷代皇室也對天花惶恐不安,他們最怕新出生的皇嗣感染天花夭折,特別是在滿清入關後共有10位皇帝,其中就有4位得過天花。
搜奇/清朝康熙對天花有切身之痛? 美俄竟保留500病毒株!
天花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傳染病,根據歷史記載,天花早在數千年前就在埃及、中國、印度的古文明肆虐,並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從阿拉伯半島到了兩河流域以及北非一帶;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就疑似在西元前 1154 年死於天花。在歐洲,天花於18世紀達到傳染巔峰,約有1千5百萬名歐洲人在25年內死於該傳染病。人們在那段啟蒙時代被病毒感染和患病的機會高達1/3,包括中國歷代皇室對天花也是惶惶不安,他們最怕新出生的皇嗣感染天花夭折。滿清入關後共有10位皇帝,其中4人得過天花,順治與同治兩位皇帝過世,康熙、咸豐雖然倖存,但臉上卻留下天花烙印。康熙因為有過切身之痛,即位後對於天花的防治提出許多改革。(圖/達志/美聯社)天花最早傳到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在漢代,當時被稱為「痘瘡」,據晉代曾記錄下當時天花大流行的景象,「患者頭面及身體會佈滿痘瘡,不立即治療,嚴重者泰半死亡」!在大清王朝就有4位皇帝和天花有關,像是康熙小時候就得過天花,臉上甚至留下了疤痕,但他的運氣很好,沒有死於天花,所以他被挑選為皇位繼承人;而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也得過天花。順治皇帝14歲親政,可惜年紀輕輕感染了天花丟掉了性命。康熙是順治的第三子,他出生不久,天花再次流行,當時的大清王朝上下都生活在天花陰影下,為了不讓康熙染上天花,其乳母將其帶出皇宮,住到了北京西華門外的一處房子中躲避疫情;但康熙仍在2歲時得了天花,但幸運痊癒。沒過幾年,順治帝因天花歸西,8歲的康熙繼任皇帝,在長達61年在位時間裡,康熙因為有過切身之痛,即位後,對於天花的防治提出許多改革,除了在太醫院設立痘疹科外,還將流行於南方的種痘熟苗法帶至北方推廣。200年後,他的子孫,咸豐和同治皇帝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清朝當時已經走向衰弱,咸豐皇帝得過天花,卻沒有因天花而死;而他的兒子同治皇帝,19歲時卻因天花而死。這段期間,清朝飽受西方列強欺凌,大清帝國朝夕不保,幾十年後就滅亡了。順治與康熙,前者因天花而死,後者因戰勝天花而登基,可以說是一禍一福;反觀咸豐沒有因天花而死,而同治死於天花,可以說是先福後禍。天花1980年雖然已絕跡,但全球迄仍有500多株天花病毒,貯存於美國和俄羅斯研究機構,過去曾對於要不要徹底剷除天花病毒多次引發激辯。美國宣稱,恐怖分子可能把天花病毒變成武器,對付從未接種疫苗的新一代人類,因此須保留病毒株來研發對抗天花的新藥劑或疫苗,包括俄國也持同樣立場。其他國家擔心,美俄貯存的病毒株可能失竊或因事故而散布。專家更痛批,美俄保留天花病毒就跟保有核武的邏輯一樣,想把它當成超級生物武器。
台大醫院收不明粉末包裹!疾管署採檢17種病原體 結果出爐
台大醫院5日晚間接獲含有不明粉末的郵件包裹,院方人員擔心防疫期間,粉末藏有病菌,立刻通知衛生單位以及警方到場,警方立即派員封鎖現場,同時委由專業單位疾管署化驗,釐清粉末成分,警方將調查是否涉及恐嚇罪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晚深夜檢體送到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有驗8種病原體,都是陰性,以抗原檢測快篩方式來採檢。今天凌晨再送到預防醫學研究所加驗16種病原體,結果也都是陰性。其中有多項重疊,也就是說共採檢17種病原體都是陰性。莊人祥表示,若有不明粉末,就會懷疑可能是生化恐攻,為了排除,跟粉末可能相關的病原體,因此要檢驗排除,是標準流程。莊人祥解釋,因為先前美國曾經炭疽攻擊事件,透過信封將粉末送到某些人的家裡等類似這樣的事件,因此我國也有相關規定檢驗的項目,這次採驗共包含炭區桿菌、肉毒桿菌毒素、金黃色葡萄球菌、鼠疫桿菌、天花病毒等。莊人祥表示,目前疾管署在全台六個區管中心旗下都有「生恐應變隊」,每區約有10人,平常也要負責疫調工作。自美國發生生恐後,小隊每年都要執行生物恐怖演練,包含穿著防護衣,專車接送檢體,全程防護,這次可說是第一次遇到,隊員其實都已經駕輕就熟。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表示,包裹是昨晚檢驗醫學部收到,昨晚收發室收到的國外信件,因包裹上寫得不清楚,又是英文,收發室以為是檢驗醫學部的包果就直接送去,因為打開第一層不知道是什麼不敢動,過去從來沒收過不明物體,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院方也怕是爆裂物或是生物攻擊,只好報警。王亭貴強調,醫院並非沒有防備,報警後,也立刻讓兩名碰到包裹的院方人員立刻住進隔離病房,進出者也都要穿著裝備,幾乎視為是「新冠肺炎患者」,只要檢驗結果沒有問題,就可以解除隔離。
全球公衛里程碑 小兒麻痺症病毒在非洲絕跡
獨立機構「非洲地區消滅小兒麻痺認證委員會」(Africa Regional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for Polio Eradication)在25日宣布,野生小兒麻痺病毒在非洲絕跡。根據《BBC》報導指出,隸屬於非洲地區消滅小兒麻痺認證委員會的勒克(Rose Gana Fomban Leke)教授表示,這4年來,非洲都沒有小兒麻痺的新病例,這是小兒麻痺病毒絕跡的門檻。而最後一起病例發生在2016年尼日利亞北部。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這也代表著,繼天花病毒後,小兒麻痺症病毒也在非洲絕跡,非洲目前47國、95%人口已經獲得免疫。小兒麻痺症學名為脊髓灰白質炎,雖然在1950年就有發明小兒麻痺的疫苗,但由於部分如非洲的貧窮國家,在取得疫苗方面並不順利,結果導致1995年時,小兒麻痺病毒肆虐非洲,造成許多兒童因病癱瘓。但自1996年起,全球就努力防止小兒麻痺症的感染,目前全球已經消滅了三分之二的病毒,僅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有發現87例病例。雖說野生的小兒麻痺病毒已經消失在非洲,但是伴隨疫苗延伸的小兒麻痺病毒卻仍然尚未絕跡,世界衛生組織已在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和安哥拉發現177起病例。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蒂(Matshidiso Moeti)表示,「雖然非洲成功消滅病毒,但是小兒麻痺疫苗的供應、疫情的監控,仍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因為疫苗而延伸的小兒麻痺病毒的威脅,依然存在。」
前蘇聯生化武器中心研發!第二款俄產新冠疫苗進入臨床實驗 計畫11月全面生產
俄羅斯自研發全球首款新冠疫苗之後,成為許多國家關注的焦點,而目前傳出,俄羅斯已經準備在9月完成第二款新冠疫苗的臨床實驗,而該款疫苗是由前蘇聯生化武器中心所研發而成的,計畫在11月進行全面生產。根據《Business Standard》報導指出,這款疫苗名為「EpiVacCorona」,預計在9月會完成臨床實驗,目前已有57位自願者接種,實驗結果非常良好,並沒有出現副作用。俄羅斯政府希望能在10月進行疫苗的註冊,11月就能全面性生產。而負責研發「EpiVacCorona」的單位,是俄羅斯最主要的病毒研究單位「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前身是蘇聯生化武器研究中心。該中心存放有愛滋病、伊波拉等病毒,也是世界上唯二存有世上已經滅絕的「天花病毒」的單位,而該單位也以研究伊波拉、肝炎等疫苗聞名。先前俄羅斯所推出的「史普尼克V」(Sputnik V),雖然搶先全球上市,但因為沒有經過第三階段臨床實驗,遭到WHO與眾多國家質疑。
存天花與伊波拉病毒 俄國疾病研究室氣爆
俄羅斯國家病毒學與生物科技研究中心(Vector)在16日傳出氣爆,該中心是世界上唯2儲存天花病毒的實驗室,也儲存伊波拉病毒。據《衛報》指出,坐落於西伯利亞Koltsovo的Vector,目前處於整修期間,但五樓衛生檢查室卻發生氣爆,火勢延燒30平方公尺,並有位工人在事件中受3度燙傷,目前已撲滅。據Vector表示,撲滅後已確認未傷及建築物結構,也未產生任何生物危害物質。在蘇聯時期, Vector主要研究生物武器,目前則是進行疾病研究,是俄羅斯主要疾病研究中心之一。目前除 Vector持有天花病毒外,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高安全性實驗室也存有天花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