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飲食
」肝癌不開刀、不吃藥!8旬嬤吃1食物7個月 竟發現腫瘤消失、癌症指數恢復正常
沒開刀、不吃藥,僅靠天然飲食,身體也能慢慢回歸正常?就有一位80多歲的阿嬤,3年前被診斷出肝臟上有顆1.9公分,癌症指數更一路狂飆至4925 ng/ml,但她不願接受手術,決定自行調養身體,而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的建議下,阿嬤7個月以來每天都吃一碗汆燙地瓜葉,沒想到癌症指數竟降至5.3 ng/ml,就連核磁共振時也發現「腫瘤真的消失掉」。錢政弘在節目中分享到,這位阿嬤本身有C型肝炎,5年前曾將肝癌治療完,並沒有復發,但近幾年卻在一次例行追蹤檢查中,發現了1.4公分的肝臟腫瘤,當下雖然建議她應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阿嬤認為自己年事已高,加上正處疫情期間,家屬無法到院照顧陪伴而作罷,也決定自行調養身體。錢政弘說,後來陸續幫阿嬤進行定期抽血檢查,卻發現她的AFP胎兒蛋白一直在上升,而胎兒蛋白即為肝癌的癌症指數,一旦超過20以上就懷疑有肝癌,但阿嬤已從原本的7.5 ng/ml,一路往上至859、2350 ng/ml,去年甚至飆高到4925 ng/ml,讓他忍不住感嘆「我覺得說,這腫瘤不曉得已經大到什麼程度去了」。錢政弘也提到,期間阿嬤一直有在追蹤檢查,但核磁共振發現,腫瘤其實沒有想像中長得那麼快,僅從一開始發現的1.4公分,在2年後到達2公分。接著,錢政弘問阿嬤「平常都是怎麼保養?怎麼吃?」,阿嬤則回答說,她平常都會吃地瓜,將地瓜煮熟後加上蘋果、牛奶打成汁,每天當早餐食用,也認為這樣排便更加順暢,同時能有排毒的效果。此時,錢政弘就想起過往有個案是藉由吃地瓜葉改善狀況,因此建議她可以嘗試看看。後來,阿嬤開始每天吃汆燙過的地瓜葉,4個月後回診追蹤時,發現癌症指數竟降至365 ng/ml,再隔3個月照超音波檢查時就沒發現腫瘤,另安排核磁共振更證實「腫瘤真的消失」,後續進行抽血檢驗時,癌症指數已恢復正常的5.3 ng/ml。對此,錢政弘提醒到,這位阿嬤只是他個人的臨床個案,目前並無大規模研究證實,吃地瓜葉對消除肝臟腫瘤能有實質幫助,雖然建議民眾日常可以多攝取地瓜葉等蔬菜,但切勿以此取代正規的醫學治療。
台灣首富林百里罹肺癌 親曝抗癌秘訣「靠2飲食習慣」…19年沒復發
台灣首富「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今年75歲,原本有退休計畫的他,近日宣布延後到80歲再開始雲遊四海。林百里其實在2005年曾罹患肺癌,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積極對抗病魔已19年沒復發,他本人也大方分享抗癌秘訣,就是改善飲食習慣。根據《健康2.0》報導,林百里在2005年傳出罹患肺癌,震驚商界,所幸他積極治療,先是接受手術將腫瘤切除,又到上海找名醫問診如何恢復健康,被建議要吃當季本地產的蔬菜,「少吃進口、人工調整產地的」;沒想到林百里直接買下2萬坪農地,開始種植有機蔬菜。林百里抗癌成功後,也大方分享自己的秘訣,就是飲食以清淡或全素為主;除此之外心理也會影響生理,他認為心情好非常重要,「心開了,氣就會開,內分泌也會變正常,身體自然也會健康。」而林百里罹癌至今,19年沒復發,更有好精力繼續經營廣達集團。對此,營養師黃淑惠認為,林百里的養生秘訣就是「回歸天然飲食」,無論什麼食物以原型天然的為主,她也建議,一般人每日飲食中,最好3/4是植物性、1/4是動物性;至於林百里的飲食習慣與有機飲食更相似,營養素與一般飲食的確有差。黃淑惠也指出,美國心臟血管學院有做一項大型研究統計,研究各個長壽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得到結論是,每日攝取2份水果(160克)、吃到3份蔬菜(240克),就可以達到長壽目的;另外,黃淑惠還有推薦6種食物,像是新鮮水果、十字花科蔬菜、全穀類、海魚如巴浪魚,以及多喝茶。
健康調查3/補充保健品並非萬靈丹 「蹺蹺板效應」恐顧此失彼
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顯示,7成7~12歲學童的維生素E攝取不足,這讓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多數植物油中都含有維生素E,只要烹調食物就會使用到,所以十分容易就能攝取,只能猜測或許是部分家長刻意讓孩子降低油脂攝取,才會導致維生素E缺乏。維生素E具有高抗氧化能力,長期缺乏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身體累積過多的自由基,除了植物油之外,天然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堅果、五穀雜糧中都含有維生素E,建議多多攝取。謝宜珊說,從這次新調查中可以發現,民眾的健康意識愈來愈好,但卻可能「補東牆、漏西牆」,反而讓孩子錯失部分營養素,其實每個營養素都環環相扣,應該要均衡且多元化攝取。但由於生活節奏愈來愈緊湊,現代人普遍依賴外食,因此家長擔憂孩子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所以經常幫孩子額外補充營養保健品,謝宜珊說,保健品並非萬靈丹,有時過高的劑量反而會擠壓其他營養素的攝取。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謝宜珊表示,家長的健康觀念愈來愈進步,會幫孩子補充營養,但要小心顧此失彼,反而導致孩子營養失衡。(圖/謝宜珊提供)「身體的營養素彼此相關,有時就彷彿一座蹺蹺板,如果這一端攝取過多的某種營養素,另一端就只能攝取極為少量。」例如鋅、鐵就會互相箝制,當鐵攝取過量時,就會抑制鐵質的吸收。謝宜珊說,如果攝取的是天然食物,就不容易出現這樣的「蹺蹺板效應」,但如果是保健品就風險較高,相較之下,還是建議先從天然飲食中攝取,若真的確定不足,再尋求保健品幫忙較好。
【誰會洗腎3】少碰食物地雷保護腎 5症狀要當心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公布最新數據,台灣慢性腎臟病去年花掉健保513.78億元,蟬聯「最燒錢疾病」首位,而洗腎人數也攻破9萬人次,一年醫療費用高達449億元,洗腎率再奪世界第一。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說,「洗腎患者中,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糖尿病。」這是因為糖尿病患中有1/3會出現腎臟病變,而糖尿病也是繼慢性腎臟病之後,名列「最燒錢疾病」亞軍,每年健保費約291億元。另外,高血壓若病況控不好,會導致微血管硬化,同樣也會引發腎病變導致洗腎,因此積極控制三高是預防洗腎的關鍵之一。顏宗海說,對腎功能正常的民眾來說,除了保持均衡的天然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多喝水,少鹽、少糖、少油更是關鍵,尤其注意「鈉」不能過度攝取。顏宗海說,鈉的主要來源是食鹽,因此含鹽量高、吃起來較鹹的食物,比如醃製肉類如香腸、火腿,或是醬料如豆瓣醬等,重口味飲食與加工食品都不建議經常食用。另外,起司、泡菜、味噌、海帶、麵線、雞精、番茄醬等也是常見的高鈉食物,卻容易被民眾忽略。就連看似很清淡、健康的白吐司和蘇打餅乾,也是鈉含量很高的食物,平時應適量攝取。另外,如果發現有「高、貧、泡、水、倦」,也就是高血壓、貧血、泡泡尿、水腫、疲倦症狀時,就建議就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