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管道
」 爆炸 天然氣 普丁 俄羅斯 俄烏戰爭破壞波羅的海電纜疑犯是中國貨船 登船調查後隨即啟航出發埃及
位於波羅的海瑞典領海內的兩條通訊電纜於11月17日與18日遭到外力切斷,後續也因此引發歐洲各國高度警戒。事件發生後,一艘中國船隻「伊鵬3號」(Yi Peng 3)成為調查的主要目標。根據船隻追蹤資料顯示,該船在電纜受損期間曾駛經相關海域,自事發以來一直停泊於瑞典與丹麥之間的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 strait)的國際水域。但是在3國調查團登船檢查後,伊鵬3號目前已離港啟航,朝著埃及前進。根據《barrons》報導指出,瑞典海岸警衛隊於16日表示,目前「伊鵬3號」已經起錨向北航行,計劃前往埃及的塞得港(Port Said)。瑞典當局將繼續監控其動向。在啟程之前,來自瑞典、德國、芬蘭和丹麥的調查團隊已登船進行檢查。丹麥外交部長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也提到,在調查過程中,丹麥主要是扮演協調角色。瑞典警方也參與這次登船行動,但僅以觀察員身份進行監督,並未採取具體調查行動。據了解,兩段受損電纜分別是瑞典哥特蘭島(Gotland)至立陶宛的Arelion的電纜,以及赫爾辛基(Helsinki)至德國羅斯托克(Rostock)的C-Lion 1電纜。後者在瑞典厄蘭島(Oland)以南斷裂,距赫爾辛基約700公里(435英里)。由於事件發生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的緊張局勢下,歐洲官員懷疑此事可能與破壞行動相關。但克里姆林宮對此予以否認,稱這些說法「荒謬」且「毫無根據」。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曾在11月下旬呼籲中國配合調查,強調目前尚未對任何國家或具體提出指控。但瑞典事故調查局(SHK)局長阿爾貝克(John Ahlberk)表示,外傳認為電纜損壞與船隻錨具有關,所以很重視船員的陳述。但由於調查行動是由中國主導,瑞典無法完全獨立操作。報導中提到,波羅的海地區的水下基礎設施自俄烏戰爭爆發後頻遭破壞。2022年9月,北溪管道(Nord Stream pipelines)因水下爆炸被摧毀,其原因至今仍未確定。2025年10月,一條連接芬蘭與愛沙尼亞的海底天然氣管道,疑似因中國貨船的錨具損壞而被迫關閉。
「蒙娜麗莎」又遭襲擊! 環保團體2年發動27次攻擊破壞歷史名作
存放於法國羅浮宮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於28日遭到環保團體「Riposte Alimentaire」2名成員潑湯破壞,好在畫作外圍有玻璃罩保護著,因此畫作本身並未遭到破壞。而這其實也並非是《蒙娜麗莎》首次遭人破壞,早在2022年5月29日當天,就有疑似環團的成員試圖破壞畫作。而在此之後,許多環保團體為了吸引民眾目光,在2年內對歷史畫作發動了27次的攻擊行動。《CTWANT》就由近至遠的逐一整理,方便讀者理解。2024年2024年1月28日,環保團體「Riposte Alimentaire」2名成員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內,向展出的《蒙娜麗莎》投擲黃色、橙色的液體,後被證實是湯。2名成員也在現場高喊「是藝術比較重要,還是獲得健康與永續食物比較重要?」該團體也要求法國政府,要把食物納入一般社會保障體系中。(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2023年11月6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2名成員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手拿鐵鎚狠砸17世紀名畫《鏡前的維納斯》(Rokeby Venus)外圍的玻璃防護罩,之後2名成員在現場發表簡短的演說後,就遭到警方逮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8月30日,環保團體「On2Ottawa」成員蘇德菲爾德 (Kaleb Suedfeld)在安大略省渥太華的加拿大國家美術館中,對著加拿大畫家湯姆森(Tom Thomson)所繪製的作品《Northern River》潑灑粉紅色的顏料,畫作本身有被玻璃保護罩保護,而蘇德菲爾德之後也當場遭到逮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7月27日,環保團體「This is Rigged」2名成員闖入英國愛丁堡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對著蘇格蘭畫家克羅(Victoria Crowe)所繪製的《The Prince Charles, Duke of Rothesay》肖像畫進行噴漆,之後兩人又用強力膠將手掌黏貼在畫框上,更要求蘇格蘭政府應永久停發天然氣與石油的採取許可證。之後兩人也遭到警方逮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06月14日,環保團體「Restore the Wetlands」2名成員闖入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國家博物館,他們將一手手掌黏貼法國藝術家莫內的名畫《吉維尼花園》(The Artist’s Garden at Giverny)在畫上,另外一手則沾滿紅色油漆,並且直接塗抹在畫作上。博物館方面當時表示,畫作需要進行檢查才得以知道損害情況。(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4月27日,環保團體「Little Dancer Aged Fourtee」2名成員闖入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他們對著19世紀藝術家竇加(Edgar Degas)的雕塑作品《十四歲的小舞者》(Little Dancer of Fourteen Years)潑灑紅色、黑色的油漆,並且在現場要求政府應該要對氣候變遷付出更強力的行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3月9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在義大利米蘭進行示威遊行,之後有2名成員使用噴漆破壞米蘭大教堂廣場上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碑》。而義大利官員曾就此痛批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是為了永久破壞藝術品,但此番言論遭到「Ultima Generazione」駁斥,更強調自己所使用的都是與其他案例相同的油漆。(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1月20日,環保團體「Disrupt Burrup Hub」2名成員闖入澳洲珀斯的西澳大利亞美術館 (AGWA),並且對著19世紀澳洲畫家麥卡賓(Frederick McCubbin)的作品《Down On His Luck》。他們在現場直接點名澳洲最大石油探勘與生產公司伍德賽德(Woodside)對環境產生嚴重破壞。(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2022年11月19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義大利米蘭文化中心Fabbrica del Vapore ,並且對其中展示由美國藝術家沃荷(Andy Warhol)於1979年彩繪的BMW投擲大量的麵粉。(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18日,環保團體「Derniere Renovation」2名成員對著法國巴黎商業交易所外的、由美國雕塑家雷 (Charles Ray)於2014年所製作的《Horse with Rider》雕塑潑灑油漆。之後2人並且將自己的腳踝綁在雕像的馬前腿上,手牽手跪在雕像前面。(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15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奧地利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對克林姆(Gustav Klimt)名畫《死亡和生命》(Death and Life)潑灑黑色油性液體。(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13日,環保團體「Futuro Vegetal」成員闖入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埃及博物館,並對其中的木乃伊複製品潑灑可樂。 (圖/翻攝自Futuro Vegetal官方網站)2022年11月12日,環保團體「Stop Fracking Around shows」2名成員闖入加拿大溫哥華美術館,並對加拿大畫家卡爾(Emily Carr)於1934年所繪製的《Stumps and Sky》潑灑楓糖漿。這2名成員之後則是要求政府應該要停止在哥倫比亞省北部建造天然氣管道的計畫。(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9日,環保團體「Stop Fossil Fuels Subsidies」2名成員闖入澳洲國家美術館,並對美國藝術家沃荷(Andy Warhol)於1962年創作的藝術品《Campbell’s Soup 1》使用藍色墨水進行塗鴉。而這2名成員在警方抵達現場前就已逃逸無蹤。(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5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義大利羅馬博物館,並對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名畫《播種者》(The Sower)潑灑碗豆湯。(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0月27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闖入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對著荷蘭繪畫大師韋梅爾(Johannes Vermeer)《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投擲油漆,甚至將自己的頭部、手掌黏貼在畫作上。(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0月23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德國波茨坦巴貝里尼博物館(Barberini Museum),並對法國畫家莫內(Claude Monet)名作《乾草堆》(Les Meules)潑灑馬鈴薯泥。(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0月14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並對梵谷(Vincent van Gogh)名畫《向日葵》(Sunflowers)潑灑番茄湯。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8月25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德國國家博物館,並且將自己的手掌黏貼在拉斐爾的《西斯汀聖母》的畫框上。(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8月19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2名成員闖入羅馬梵蒂岡博物館,並將手掌黏貼在著名大理石雕像勞孔群像 (Laocoön and His Sons)上,該雕塑於1506年出土,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7月30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4名成員闖入義大利米蘭新世紀博物館,其中2名成員將手掌黏貼在博喬尼 (Umberto Boccioni) 於1913所創作的雕塑《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的底座上。(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7月22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2名成員闖入義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並將手掌黏貼在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名畫《春》(Primavera)的畫框上。 (圖/翻攝自Ultima Generazione官網)2022年7月6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超過四名以上成員將手掌黏貼在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名畫複製品《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的邊框上,同時也在畫作下方噴漆寫上「No New Oil」等字樣。(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7月4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他們將其他畫作黏貼在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名畫《乾草車》(The haywain)上,同時也將手掌黏貼在畫框上。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7月1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曼徹斯特美術館(Manchester Art Gallery),成員將手掌黏貼在脫爾諾(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名畫《湯姆森的風弦琴》(Thomson’s Aeolian Harp)的畫框上。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6月30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考陶爾德畫廊 (Courtauld Gallery) ,成員將手掌黏貼在梵谷(Vincent van Gogh)名畫《盛開的桃花》(Peach Trees in Blossom)的畫框上。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5月29日,法國羅浮宮展出的名畫《蒙娜麗莎》(Mona Lisa)遭一名男扮女裝的36歲男子潑灑蛋糕,該名男子提出關注藝術之前,更要關注地球環境等訴求,但據查,該名男子在當時疑似不隸屬於任何環保團體。(圖/翻攝YouTube Poder360)
習普會談3小時…普丁強調堅定支持一中 習近平:深化中俄關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18日在北京,就中俄關係與以巴局勢,進行3小時會談。習近平表示,全面戰略協作是中俄關係是長久之計,中方願與俄方一道,準確把握歷史大勢,同時,中方支持俄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普丁則回應,俄方願與中方推動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並堅定支持一中政策,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昨日會談是習普2人繼今年3月莫斯科會晤後,再度舉行雙邊會晤,雙方就以巴局勢,深入交換意見。習近平強調,明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方願與俄方一道,準確把握歷史大勢,立足於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充實雙方合作的時代內涵。中方支持俄羅斯人民走自主選擇的民族復興道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習近平還稱,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專案投入運營,為兩國人民帶來實打實的好處。中方願與俄方及歐亞經濟聯盟一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開展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希望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專案盡早取得實質性進展,把中蒙俄經濟走廊打造成高質量聯通發展之路。習近平續指,中方支持俄方2024年辦好金磚國家領導人喀山會晤,願與俄方繼續加強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G20)等多邊框架內的溝通協作,為維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更大作用,維護中俄兩國以及地區和開發中國家的共同利益。普丁表示,國際形勢的演變,完全印證習近平作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戰略判斷。俄方願與中方密切在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內的溝通協作,捍衛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普丁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定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俄方願與中方以明年慶祝兩國建交75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推進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俄羅斯衛星社報導,普丁在會後受訪時透露,俄中兩國總理亦將在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簽署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計畫。
歐洲天然氣面臨3風險 價格一周飆漲44%
近期的以巴衝突,無疑地讓歐洲天然氣市場變得愈發脆弱。投資人擔心,由於降溫提振需求,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和澳洲液化天然氣(LNG)工人罷工引發了供應擔憂,歐洲天然氣將價格飆升。截至周一(16日)中午,歐洲基準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已漲至每兆瓦時55.065歐元。短短一周內,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了44%左右。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歐洲天然氣價格現已飆升至今年3月以來最高。市場分析平台EnergyScan分析師上周五(13日)表示,各種風險因素,如澳洲LNG工人罷工,對中東緊張局勢導致能源供應中斷的擔憂,對氣溫大幅下降的預測等引發的恐慌性購買,似乎是價格上漲背後的原因。據報導,雪佛龍與澳洲工會的勞資談判日上周已取得進展,工會也於9月底的一輪談判達成協議後,停止了數周的罷工,這些工廠供應了全球約6%的LNG。但就在幾周後,工會指責雪佛龍違背了某些承諾,並表示他們將在10月19日恢復罷工。與此同時,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的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遭到破壞,也引發了人們對歐洲關鍵能源基礎設施安全的擔憂,此前芬蘭總統表示,這可能是人為破壞。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挪威日前表示,正密切關注波羅的海管道受損調查的進展,並增加了對其設施周圍的巡邏。此外,中東的暴力事件也加劇了對供應的擔憂,以色列指示運營商雪佛龍停止通過以色列和埃及之間的主要海底管道出口天然氣。預計未來幾天,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下降,這將增加供暖用天然氣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石油市場基本上沒有受到以色列和哈瑪斯衝突的影響,但交易員們越來越擔心全球石油供應面臨的威脅。如果伊朗被正式認定與哈馬斯的襲擊有關,那麼伊朗的原油出口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打擊。另外,隨著天然氣價格攀升,以及發電廠補充庫存,歐洲煤炭價格走高。
博物館人行道藏秘密?他熟練鑽進路面消失 監視器揪出地底下「別有洞天 」
人行道的地底下居然可以住人?這樣的情況就發生在美國加州洛杉磯,一名無家可歸的男子被監視器拍到,他在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Japanese American National Museum)外的人行道上掀開一塊方型鐵蓋後,接著熟練地鑽進地底,整個人消失。原來,男子平時就住在這裡,這種地下空間原本是用來保存公共基礎設施的設備,由於擔心有火災風險,因此這名男子已被逮捕。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外人行道發現有流浪漢居住在地底下。(圖/翻攝自KTLA 5)從監視器的畫面可見,身分不明的男子,在距離博物館只有幾步路的人行道上,掀開了一塊鑲板將背包等私人物品塞進地下空間。博物館保全人員隨後更直接從監視器畫面上看到,男子打開了另一塊路面鑲板,整個人鑽進一個更大的地底空間,並在地下待了一段時間。這特殊的景象就出現在洛杉磯小東京(Little Tokyo)日本街的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根據《CBS》、《紐約郵報》等美媒報導,博物館保全於3日發現這名男子的特殊行為,立即打電話通知安全主管,再由主管通知洛杉磯警局。博物館保全於3日發現這名男子的特殊行為,立即打電話通知安全主管,再由主管通知洛杉磯警局。(圖/翻攝自推特)根據博物館財務長柯克(Doug Van Kirk)表示,「我們不知道他進入地下室的時間與次數,當然他也有可能在其他時間進出那裡」,事後了解,男子平時就住在人行道的地底,這種地下空間原本是用來保存公共基礎設施的設備,包含供水、天然氣供應與電信系統的開關與閥門,但入口通常是上鎖的。這個地底空間有男子吃過的食物、飲料垃圾和水龍頭,看得出他曾長期待在這裡的痕跡。(圖/翻攝自推特)雖然男子藏匿的空間並未直接連通到博物館內部,但館方董事會主席比爾(BillFujioka)表示,由於位置相當接近,加上會有電線和天然氣管道,可能有導致火災的情況,因此洛杉磯警方獲報到場後,要求這名30歲男子上來接受搜查,但男子過程中毆打了一名警察,因此立刻被捕,警方後續在他的背包裡發現毒品及一把槍枝或複製槍。除此之外,這個地底空間還有男子吃過的食物、飲料垃圾和水龍頭,看得出他曾長期待在這裡的痕跡,據警方表示,目前將封起被男子打開的公共設施保存庫。
大陸寧夏燒烤店連2爆「慘釀31死」 爆炸威力驚人…樓梯直接被炸毀
大陸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一家燒烤店在21日發生瓦斯桶爆炸意外,導致38人輕重傷,且截至當地時間22日早上9時,傷患中已有31人在搶救無效後宣告死亡。據《百度》的報導,當地時間21日20時40分左右,位於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民族南街的富洋燒烤店發生瓦斯桶爆炸事故。接著,瓦斯桶爆炸又引發天然氣管道2次爆炸,形成震耳欲聾的聲響。事發後截至22日凌晨2時,搜救人員已找到並救出38名傷患,他們也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不幸的是,截至6月22日早上,38名患者中已有31人因搶救無效宣告死亡,剩餘7人中有1人命危,2人中度燒傷,1人輕傷,另有2人遭玻璃劃傷,仍在全力救治中。據目擊者聲稱,事故原因疑似為燒烤店1樓的瓦斯桶洩露而引發爆炸,接著爆炸又連鎖反應到2樓的天然氣管線,連2次爆炸不僅嚴重破壞建築物本體,還導致樓梯被炸毀,顯見爆炸威力有多麼驚人。另根據現場照片顯示,燒烤店門前佈滿碎玻璃。此外,也有圍觀群眾則告訴記者,這家燒烤店是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餐飲店,平常日用餐時間一到就會爆滿。
立陶宛天然氣管道爆炸 火焰達50公尺高無人傷亡
立陶宛天然氣運輸公司Amber Grid於13號驚傳天然氣管道爆炸,該條氣管道位於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之間,目前還不清楚事故發生的原因,但該公司聲明沒有證據顯示有人為破壞的跡象。該地的輸氣系統由2條平行的輸氣管道組成,爆炸發生在其中一條,而另一條管道未受到影響。據外媒報導,爆炸地點附近有一個小村莊立即被當局疏散,火勢也在2小時內得到控制,所幸整起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
立陶宛天然氣管道驚傳爆炸 營運公司:無人為破壞跡象
立陶宛天然氣運輸公司Amber Grid於當地時間1月13日表示,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之間的天然氣管道驚傳爆炸。目前尚不清楚事故發生的原因,但該公司聲稱,沒有證據表明爆炸背後有人為破壞的痕跡。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距離俄羅斯邊境超過270公里的立陶宛北部帕斯瓦利斯市(Pasvalys)的天然氣管道於13日17時發生爆炸。火勢已在2小時候得到控制。初步資料顯示,該地的輸氣系統由2條平行運行的輸氣管道組成,爆炸發生在其中一條,而另一條管道未受影響。報導稱,起火的輸氣管道用於提供立陶宛北部和拉脫維亞天然氣,事故發生後沒多久,管道中的氣流就被切斷了。據立陶宛電視頻道報導,爆炸地點附近一個約有250位居民的村莊立即被當局疏散,且緊急服務部門正在努力撲滅與爆炸有關的火勢。當地媒體的圖片顯示,輸氣管線處有約50公尺高的火焰,索性該起事故沒有導致人員傷亡。
烏西俄氣運輸走廊管道爆炸 歐洲天然氣價格未受影響
烏克蘭西部俄氣運輸走廊的「跨西伯利亞管道」20日發生爆炸,這條管道是從俄羅斯經由烏克蘭向歐洲輸氣的天然氣管道,目前已投入使用數十年,此次爆炸造成至少3人死亡。戰爭爆發後,俄氣運輸走廊便成為俄羅斯向西歐輸氣的最後一條通道,據悉,21日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安排迄今為止保持不變,歐洲天然氣的價格也沒有因此出現劇烈波動。
烏西俄氣運輸走廊管道之一驚傳爆炸 最後一條通往西歐的通道
烏克蘭西部的俄氣運輸走廊為俄國向西歐輸氣的最後一條通道,但該走廊的「跨西伯利亞管道」(Urengoy-Pomary-Uzhgorod)在12月20日發生爆炸,並造成至少3人死亡。據悉,21日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安排迄今為止保持不變,歐洲天然氣價格也沒有本次事件發生劇烈波動。據《華爾街見聞》的報導,俄羅斯媒體引述當地政府新聞辦公室的消息報導,爆炸地點在「跨西伯利亞管道」,並造成至少3人死亡。當地緊急應對部門稱,該起事件剛好發生在預先安排好的維修保養期間,火勢已被撲滅。該管道是從俄羅斯經由烏克蘭向歐洲輸氣的歷史最悠久的天然氣管道之一。該管道工程於1978年提出,最初計畫作為全俄第2大、全球第3大氣田「揚堡氣田」(Yamburg gas field)的出口管道,不過後來改為世界上最大陸上氣田「烏連戈伊氣田」(Urengoy gas field)的管道,目前已投入使用數十年。且該管道也曾在2007年和2014年分別發生2起爆炸事件。該管道從西伯利亞的「烏連戈伊氣田」穿過馬里埃爾共和國的壓縮機廠,到達烏克蘭西部的「烏日霍羅德」(Uzhhorod),天然氣從那裡被輸送到中歐和西歐國家,它與「聯盟號天然氣管道」(SoyuzGas Pipeline)和「揚堡-蘇聯西部邊界天然氣管道」(Yamburg - Western Borderof USSR Gas Pipeline)一起構成了烏克蘭的西部俄氣運輸走廊。在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西部的俄氣運輸走廊成為了俄羅斯向西歐輸氣的最後一條通道,因此途經該國的天然氣輸送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根據烏克蘭國家官網資料,21日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安排迄今為止保持不變,歐洲天然氣價格也沒有因為此一爆炸事件而發生劇烈波動。
疑天然氣管道故障減壓 俄國郊外炸出巨大火球
日前俄羅斯列寧格勒州聖彼得堡郊外發生天然氣爆炸,當時現場出現巨大橘紅火球,烈焰直衝天際。事後該州州長德羅茲登科在網路上PO文證實消息,同時德羅茲登科稱火勢不會蔓延到住宅區對居民構成威脅。目前並未傳出人員傷亡的消息,且當局仍在調查爆炸原因。俄羅斯緊急情況部認為可能是管道故障出現減壓導致爆炸,當地電廠被下令暫時「斷氣」,改用燃油確保供暖不間斷。
丹麥認定「劇烈爆炸」造成北溪受損 破洞管線最新畫面曝光
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Stream)因不明原因在9月26日受損,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溫室氣體外洩事件,且因正逢歐美加大對俄制裁、俄軍在烏克蘭遭遇慘敗,以及冬季將至,歐洲能源需求大增,都讓這起事故的原因陰謀論四起。對此,丹麥證實受損的2條管線是因「劇烈爆炸」引起,瑞典也公開管線的最新畫面。丹麥警方今(18日)公布北溪管線調查報告,這份由警方與丹麥安全情報局(DDIS)聯合進行的搜查認為,「劇烈爆炸」是造成北溪1號、2號管線破損的主因。此結論與瑞典檢察院6日公布的調查結果相似,認為是嚴重破壞行為導致損壞,並在最新的管線受損畫面中指出,至少有50公尺長的管線在爆炸後消失。北溪最重要推手的德國,其聯邦警察也宣布這起事件是「蓄意破壞」導致。(圖/翻攝自推特)值得注意的是,德國雖「一反常態」拒絕俄國在北溪爆炸後「可以繼續供應歐洲天然氣」的橄欖枝,並反嗆俄羅斯已不再是可靠的能源供應方,但已和丹麥組成北溪聯合調查的瑞典,卻拒絕德國的加入要求,丹麥也認為現在討論組成兩國以上的聯合調查團隊還太早,成為歐洲在俄烏戰爭及冬季能源危機後意見難以統一的縮影。(圖/翻攝自推特)丹麥、瑞典在管線破損時就偵測到異常地震,且因受損段鮮少發生明顯地殼活動,因此各國立即朝蓄意破壞調查。而相較態度較不明確的西方,俄羅斯很快就指責北溪管線受損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陰謀。但不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俄國,自冷戰以來都在波羅的海有過不少水下較量,三者的潛艇、反潛機或特戰人員在該海域進行活動,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也為造成「劇烈爆炸」的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天然氣管道外洩…馬來西亞限制出貨量 日本首當其出衝!台灣也被影響
全球正處於天然氣供應緊縮危機,沒想到情況加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liamNasional Bhd.)宣布,由於9月21日沙巴-砂拉越天然氣管道洩漏,該公司將在今年冬天限制天然氣運輸,主要客戶日本首當其衝,其次包括南韓、中國大陸以及台灣。根據「彭博社」報導,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已經宣布減少對日本客戶的天然氣交付量,主要原因是上月21日發生沙巴-砂拉越天然氣管道洩漏,很可能是上個月發生山體滑坡,導致天然氣管道損壞,雖目前已經對其進行修復,但預估年底前才會完工。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指出,未來3個月大約會損失10批液化天然氣,而日本是該公司最大客戶,根據去年10至12月數據,馬來西亞向日本輸送了51批天然氣;對於全球而言,馬來西亞輸出的天然氣減少,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全球能源危機的現在,預料此事將加劇亞、歐洲對於天然氣的競爭。日本大部分能源依靠進口,由於目前的能源危機已經相當吃緊,「彭博社」預計因為馬來西亞天然氣供少供應,日本政府恐怕將在今年冬天呼籲居民、企業節約用電。對此,日本三菱已經要求馬來西亞石油公司,採取一切可能措施應對影響,三菱發言人表示「我們將密切關切,並為馬來西亞液化天然氣提供支持,以減少對日本市場的影響」。
北溪爆炸事件陷羅生門!美國9月初派兩棲攻擊艦進波海引聯想
9月底,連接德國和俄羅斯的北溪(Nord Stream)1號及2號天然氣管道有4處連續在幾天內遭到人為破壞。事件發生後歐美各國及俄羅斯也互相指控對方,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更宣稱這是西方國家的蓄意破壞,對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則於9月30日反駁,稱普丁的言論是「荒謬」、「粗暴」的指控。北溪天然氣管線在波羅的海洩漏大量甲烷,不僅導致天然價格再度飆漲,還釋放大量溫室氣體,但各國目前尚無法確定誰是破壞天然氣管道的主謀,導致歐美國家及俄羅斯各說各話,互相指控。布林肯表示,「對普丁的荒謬指控,我真的無話可說」,並譴責莫斯科「可恥、粗暴的錯誤訊息及虛假訊息活動」。布林肯補充,關於引爆北溪管道的兇手還不明朗。他說:「華府將查明事件發生原因。一旦找出真相,我們將盡快提供資訊,但我不想趕在調查結果出爐前就這麼做。」布林肯表示與丹麥和瑞典一直「密切保持聯繫」。不過據美國媒體ABC News的報導,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基薩奇山號(USS Kearsarge,LHD 3)在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後,便於9月初進入波羅的海參加國際軍演,再加上爆炸地點靠近北約國家的管轄範圍,使俄軍潛艦及飛機難以進入該區,讓人懷疑先前就一直反對北溪管道的北約成員國美國及波蘭等「自己人」,可能就是幕後的主使者。北溪管道爆炸地點。(圖/達志/美聯社)
俄國改打貨幣戰! 普丁:棄用美元、歐元、英鎊
俄羅斯總統普丁7日出席東方經濟論壇時稱,西方破壞了世界經濟的關鍵支撐,俄國對美元、歐元和英鎊的信心已經喪失,正在減少使用。西方因俄烏戰爭制裁俄羅斯,反而加速俄中兩國的經貿往來。俄國宣布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將改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俄國第2大銀行更表示,將不透過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向中國發起人民幣匯款。俄國衛星社報導,第7屆東方經濟論壇在俄國海參崴舉行,普丁致詞時表示,近來國際關係體系已發生不可逆轉且可以說是結構性的變化,特別是亞太地區已成為新的經濟和技術增長中心,以及人才、資本和生產的引力點。普丁話鋒一轉,批評西方將行為模式強加給其他國家,稱美國正在喪失對全球經濟和政治的主導,絕大多數亞太國家不會接受毀壞性的制裁政策。「西方國家破壞了世界經濟體系的關鍵支撐,我們對美元、歐元和英鎊的信心已經喪失」,普丁說,俄羅斯正在逐步減少使用這些自毀名聲的不可靠外幣。同時,俄羅斯外交部第一亞洲司司長季諾維也夫指出,在雙邊貿易中僅依賴美元是不安全的。2021年,本幣在俄中支付中的分額達25%,「目前仍在穩步增長」。他還表示,將確保同時在俄國米爾系統和中國銀聯註冊的「雙標卡」能夠應用,使持有者能在俄中境內自由支付。在俄中兩國經貿往來方面,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結算將改用兩個國家的本國貨幣,也就是盧布和人民幣。有分析指出,此舉意在對抗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美歐等國。衛星社報導還說,俄氣總裁米勒(Alexey Miller)與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舉行會晤,並簽署了「東線」-「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長期天然氣銷售合約補充協議。俄羅斯第2大銀行俄羅斯外貿銀行(VTB)6日表示,該行已成為首家不使用SWIFT系統向中國發起人民幣匯款的俄羅斯銀行。該行首席執行長科斯汀(Andrei Kostin)說,這將大大簡化俄羅斯公司和個人與中國合作夥伴的交易,提高人民幣在俄國知名度。
廢核政策急轉彎?德國除役電廠擬將繼續運轉 8成民眾支持續用核電
由於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德國天然氣儲量嚴重吃緊,能源危機隨著冬季即將降臨迫在眉睫,德國經濟部主管能源的官員於24日表示,預計年底除役的核電廠有可能為了維持電網穩定而繼續運轉。最近的民調也顯示,有多達8成的德國民眾支持續用核電。綜合《衛報》及《法新社》的報導,身處歐陸風暴中心的德國在能源上非常仰賴俄羅斯(過半的天然氣進口佔比、1/3的石油進口),再加上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過於昂貴,德國的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也需費時數年才能完工,這導致德國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擺脫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尤其當萊茵河的百年乾旱、俄烏戰爭即將撞上歐陸的寒冬風暴,德國經濟料將遭受重創。據《商業內幕》的報導,俄羅斯宣布北溪天然氣管道將自8月31日起停工3天做日常維護,市場擔憂該管道在維護完工後可能也無法按計畫恢復氣量,這將加劇歐洲冬季的能源危機。對此德國經濟部主管能源政策的次長葛亥漢(Patrick Graichen)24日表示,政府將採取3管齊下的策略因應天然氣短缺,首先是尋找俄國以外的天然氣來源,並用煤和石油等其他化石燃料來取代,最後便是節約能源。葛亥漢也坦承,未來18到24個月的能源供應依然相當吃緊,德國必須減少15%至20%的用電量才能度過難關。雖然德國國內在福島核災後掀起一股民粹力量,在未謹慎評估的情況下就決定要在2022年底前將所有核電廠除役,不過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已在國內掀起停用核電是否明智的辯論。最近的民調也顯示,有多達8成的德國民眾支持續用核電。然而日前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卻排除了最後3座核電廠延役的可能性,因為延役最多只能省下2%的天然氣用量,對緩解天然氣短缺幫助有限。對此葛亥漢卻有不同的解讀,他認為德國在明年1到3月還是有可能續用核電。但目的並不是為了彌補天然氣缺口,而是為了穩定電網。因為法國有一半的核能機組最近也因為歲修、枯水期、安檢等因素而處於停機狀態,而百年大旱導致的河川乾涸也會波及燃煤的內陸運輸,導致火力發電受到影響。葛亥漢表示,電網業者正在進行冬季電力供應穩定度的壓力測試,預計在8月底或9月初會有結果,屆時政府才會決定,是否讓這3座核電廠繼續運轉。
歐洲重返黑暗時代!天然氣價格同比飆漲15倍 比利時首相:將迎來10年嚴酷寒冬
俄烏戰爭屆滿半年之際,歐洲天然氣價格隨著俄羅斯的刻意斷供飆升至去年同期的15倍之高。對此比利時首相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也表示,歐洲即將迎來5到10年非常難熬的寒冬。能源價格大漲對歐洲主要經濟體,以及受能源貧窮之苦的家庭來說,將是雪上加霜,歐元匯率在近期也跌至20年新低。據《布魯塞爾時報》、《商業內幕》的報導,俄羅斯宣布北溪天然氣管道將自8月31日起停工3天做日常維護,市場擔憂該管道在維護完工後可能也無法按計畫恢復氣量,這將加劇歐洲冬季的能源危機,間接帶動美國能源價格突破紀錄。據《彭博社》23日的報導,美國天然氣價格目前已飆升至14年新高。「災難已經降臨,」巴黎政治學院國際能源教授布羅斯(Thierry Bros)感嘆:「我認為主要的問題是歐盟領導人何時覺醒。」比利時首相德克魯也於當地時間22日的一場活動中發表演說,間接證實了布羅斯的看法,德克魯示警:「接下來的5到10年冬季將會非常嚴酷難熬。」 隨著烏克蘭不放棄反攻,美國華府仍持續軍援基輔,俄烏戰爭似乎還沒有結束的一天,這也導致莫斯科試圖透過削減、甚至斷供天然氣來施壓歐盟和北約面對現實,接受烏克蘭割地求和的命運,而歐元匯率也因為能源危機、乾旱野火侵擾,以及外界對歐盟經濟衰退的擔憂而降至20年新低,但華爾街稱這不過只是災難的開始。歐洲現在處境危急,距離大量消耗天然氣的冬季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雖然歐盟的天然氣儲備量目前約有76%,大致符合歷史平均水準,德國的儲備量也約在78%,然而若是俄國完全斷氣,即便存量滿載歐洲也不足以撐過冬季。
北約東擴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今年冬天恐因能源匱乏陷入經濟崩潰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導致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通膨不斷飆升,德媒近日就表示,目前買不起食物的德國人不光只有低收入家庭,連不少中產階級也去救濟中心領免費食物。更糟的是,莫斯克近期因渦輪檢修的問題將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給量減到只剩正常氣量的20%,讓外界憂心德國今年下半年恐因能源匱乏而陷入經濟崩潰。據《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受到俄羅斯減供天然氣的影響,德國經濟學家佛斯特(Clemens Fuest)指出,將有許多依賴便宜俄國能源的德國企業因此倒閉,國內的能源進口成本也將增加2倍,家庭帳單則會成長3倍,且該舉措將進一步推升2%的CPI年增率,更會使德國損失2861億歐元。近幾個月來,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瘋狂飆漲,導致德國4、5月的CPI年增率接連突破新高,5月的通脹率更高達7.9%,創下了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糟糕的經濟表現和成本上升不只反映在德國政府呼籲民眾減少每天洗澡次數、調暗路燈光線和關閉游泳池等舉措,如今德國有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能源和糧食貧窮。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走訪柏林塔菲爾救濟中心後發現一個極為驚人的現象,那就是新加入排隊行列領取救濟糧的人幾乎都是「中產階級」,還有一些「年輕人」。而英媒《每日郵報》則把德國的經濟崩潰怪罪在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過度依賴俄國能源的頭上。但事實上,沒有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供應,德國就不可能實行廢核政策,也不可能讓德國製造業保持競爭力,使其呈現過去十多年輝煌的經濟增長。美國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認為,西歐在二戰後亟需美國的援助,因此交出了軍事防務等重要主權給予美國,但北約屬於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軍事集團,若俄國不再向西方輸出共產革命,歐俄也因為能源貿易的供需關係,變得不像以往一樣彼此對立,那北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因此為了繼續透過北約支配歐盟的軍事、外交和戰略主權,美國就有必要挑起「歐俄對立」,並將中國與俄羅斯送作堆,使他們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孤立,導致透過全球化崛起的中國能夠因為「類冷戰時期」的陣營分化而降低其在全球的政經影響力。但美國需要讓「歐俄對立」,歐洲需要嗎?放任美國拉攏東歐以操作「北約東擴」驅逐俄羅斯,可能是歐盟領導國21世紀最致命的地緣戰略失誤。其結果就是導致歐洲與軍力強大的核大國俄羅斯關係惡化,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且普丁別無選擇的去回頭擁抱中國,形成一個中俄結盟的巨大麻煩。若東歐不隨著美國的北約東擴起舞,不在俄羅斯周圍部署中程導彈和美軍,莫斯科也不會因為國家絕對安全的需求和戰略縱深受到威脅而那麼反西方(北約在巴爾幹半島和中東的軍事介入,已反映出它不再是個以防務為主的軍事集團),那如今中國就不會受到俄羅斯在經濟、軍事和地緣戰略上的援助而如此強大,歐洲也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還能獲得俄國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歐盟的窘境就在於缺乏一支「歐洲軍」,沒有軍事防務自主,歐洲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獨立性可言。如今隨著俄烏和談不見進展、歐元區通膨飆升且陷入能源危機、歐元貶到與美元平價,以及德國和南歐國家的國債殖利率利差再度擴大,歐洲可能將再次迎來新一波的歐債危機和經濟崩潰,歐洲文明或將因為美國的地緣戰略安排重新進入「黑暗時代」。
烏俄戰爭、303大停電 民眾黨籲全面檢討能源政策
民眾黨立院黨團今16)日舉行記者會指出,烏俄戰爭造成全球煤氣供需失衡,303大停電凸顯民進黨能源政策缺乏配套,呼籲民進黨全面檢討能源政策,確保未來穩定供電。立委蔡壁如表示,民進黨能源政策只到2025年,經濟部日前釋出3種能源配比路徑,再生能源佔比從45%到高達80%,國發會原本預計去年12月底端出明確路徑,卻跳票改口今年3月提出,國發會應該儘快確定淨零路徑,讓產業、民眾預為因應、預作準備,不要再跳票。立委高虹安直言,2025年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大限將至,從台電公布各能源的發電量來看,燃氣42.5%、燃煤35.5%、核能10.8%、再生卻只有6.3%,離原本要達到的20%目標還有一大段落差。在潔淨能源的世界趨勢之下,綠能裝置容量、發電量仍需要逐年提升。高虹安表示,台灣已有不少業者加入RE100,隨著台灣綠能逐漸提升,電網特性改變,需要搭配儲能、智慧電網,才能穩定供電,提升台灣全球競爭力。然而台電每年花費百億元投資電網,電網還是一樣脆弱,應記取教訓,全面思考未來政策,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是頭痛醫頭髮的表面工程。立委邱臣遠指出,經濟部自2017年起辦理綠電憑證業務,至今已發行超過106萬張憑證,成交張數91萬張。但根據統計,99%的綠電憑證都被護國神山台積電買走。此外,邱臣遠表示,國內至少有19萬家必須完成碳盤查的義務企業,經濟部的目標更是國內170萬家企業都完成碳盤查。然而,國內只有7家查驗機構,即使未來增加到10家,估計每家機構要負責1.9萬至17萬家,量能遠遠不足,經濟部務必要在綠電憑證的購買與碳盤查的驗證等碳管理能力上,給予中小企業最大協助。談及烏俄戰爭的衝擊,立委張其祿質疑,政府已準備好3月底後對能源進口明確的戰略及備案?以德國為例,俄烏戰爭爆發後,德俄合作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已暫停審查及使用,宣布將興建兩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降低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從開源上進行戰略能源佈局;此外德國更加速進行綠色能源轉型,將調整能源政策提前於2035年達標。台灣須以德國為鑑,以確保能源順利轉型、產業發展穩定、民生安定。
抓緊這一波1/俄烏戰爭緊張暫緩升息? 葉美麗、張錫、陳唯泰這樣說
面臨俄烏局勢緊張,美英日等國陸續撤僑,外交部12日也緊急呼籲25位僑民盡速撤離烏克蘭;同時間,美股重挫台股也跌得鼻青臉腫,戰雲密佈之際,市場傳出美國Fed聯準會可能由鷹轉鴿,3月不一定升息,避免加劇市場震盪。俄烏緊張衝突將暫緩美升息?小資族該怎麼辦?「兩事件獨立,不會互相影響。」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斬釘截鐵地說。「這是美元對歐元的大國博弈金融戰爭,不至於連動升息節奏,對市場是短空長多。」股市聞人葉美麗觀察。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更直言,「會升一碼」。這場去年底迅速升溫的俄烏衝突,緊緊牽動著美國、歐盟及大陸等國。俄羅斯搭建的北溪天然氣管道1號10年前使用後,成了歐盟最大天然氣輸出國,北溪2號2020年底建成,但因繞過烏克蘭遭反對,美國也以地緣政治安全為由,舉起反對大旗。美國Fed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釋出升息訊息,已讓投資人有預期準備心理而反映在股市上。(圖/新華社)「觀察整個美俄博弈,太詭異了!」 葉美麗與多名市場友人觀察,從脈絡分析,北溪2號是俄羅斯捅進美元心臟的一根鋼針,每年大約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關鍵是能源結算簽約採用歐元結算,這個先例一開,美元在歐元區的霸權地位也將為之鬆動。為此,美國近日要求,俄烏一旦開戰,德國關閉北溪2號加以制裁,德國至今態度曖昧。此外,2月4日中俄簽訂石油超級訂單,以及天然氣鉅額合同,全使用歐元結算,美元果然開始暴跌,從2月4日至今,跌得鼻青臉腫。「這就是傳說中的『金融戰』。」葉美麗認為,這與美國Fed升息步伐無關。國泰世華銀行財富管理部協理李鼎倫進一步指出,Fed有兩大職責,一是致力將就業市場達到充分就業狀態,二是通膨維持2%左右;換言之,當美國失業率接近長期失業率(約3.5%~4%),同時通膨接近2%,Fed就有升息的空間。從過去的經驗來看,Fed每次升息的理由不盡相同,李鼎倫表示,這次升息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通膨攀至30年來新高,PCE核心物價指數年增達4.9%,遠超過央行的目標2%;二是目前失業率為4%,接近長期失業率。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分析,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今年1月25日FOMC會議上重申3月將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並暗示未來數月將啟動升息,因此導致隔夜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上揚。股市聞人葉美麗詮釋俄烏局勢帶來的貨幣戰爭,她鎖焦研究數位貨幣、元宇宙相關題材。(圖/CTWANT資料室)凱基投顧投資顧問部則說,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持續攀升至7.5%,十年債殖利率升至2019年7月底來高位,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預期聯準會3月升息1碼機率超過7成。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表態,「只要達成數項升息條件,央行就會在今年把前年3月調降的1碼升回來」,因此市場大多預期台灣最快將在第三季,最慢在年底時啟動升息。這是否預示著股市熊市的開始?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不是,毫無疑問,全球風險資產今年以來經歷了大幅調整,因為投資人對央行多年寬鬆政策後即將收緊貨幣政策感到緊張,「但根據歷史數據,Fed在經濟改善的環境下,升息並不會對股市造成顯著的影響,星展集團也認同此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