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離職潮
」 離職醫護人員過勞又低薪 台醫聯提4訴求盼未來總統重視
血汗醫療持續惡化台灣醫療體系,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簡稱「台醫聯」)22日舉辦「地獄職場嘉年華,醫療勞權大遊行」,近500位醫護人員扮成鬼,象徵「醫療人員累得跟鬼一樣」,高喊4大訴求,包括「人力補足不過勞」、「安全職場沒煩惱」、「尊重專業提升待遇」、「政府投資救健保」,4位總統候選人皆派代表出席,簽署承諾解決問題。「醫護人員已覺得沒有明天。」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趙麟宇表示,按照《健保法》,政府應負擔36%健保費用,但卻以「負擔公務人員雇主的保費」的名目,同樣納入法規的36%內,減少了原本應該要支出給醫療院所的健保總額費用,每年短缺6、700億,政府卻未補足缺口。趙麟宇指出,醫事人員在醫院內工作過勞,但向雇主提出增加待遇的要求時,只收到一句「健保總額就只有這樣」,導致醫護人員過勞又低薪。如今醫事人員愈來愈缺乏,有些醫院甚至沒辦法開出足夠的病床數、急診塞滿人、手術無法開,人力緊缺已是長期趨勢。▲近500位醫護人員扮成鬼,象徵「醫療人員累得跟鬼一樣」。(圖/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提供)第一訴求「人力補足,不過勞」1.補足醫療人力,訂定三班護病比。2.補足醫檢人力,設置檢驗單量上限3.補足放射人力,修訂評鑑標準第二訴求「安全職場,不煩惱」1.跨科支援要訓練,如何跨科要規範2.改革輪班制度,禁止花花班、八八班3.受雇主治醫師勞動權益法制化第三訴求「尊重專業,提升待遇」1.疾病預防不違法,速修職能治療師法2.改善低薪結構,專業有價不做功德第四訴求「政府投資,救健保」1.政府挹注健保,足額提撥36%,別賴帳2.健保會委員應納入1席「醫療勞工」代表薛瑞元:護理人員夜班津貼加給40-50%衛福部長薛瑞元在遊行前2日聯繫台醫聯、欲召開協商會議,召集21醫事「公」會了解醫療人員訴求,表示未來將定期與醫療工會協商。遊行後並回應媒體表示,護理人力荒及三班護病比問題,會先規劃實施額外獎勵護理人員夜班津貼,醫院要給夜班加給40-50%費用,每班給400元至1000元獎勵費,由健保總額編列預算、專款專用,最快明年1月施行。對此,台醫聯回應,醫療「工」會代表的是基層醫療勞工,過去多次要求與衛福部協商,卻常吃閉門羹,而今醫療人員忍無可忍、大量離職。政府提出各項醫療勞動政策力道薄弱,未能及時對症下藥,導致醫療人員血汗勞動的問題多年未解。台醫聯進一步表示,改善醫療環境,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盼未來與衛福部的會議,能具體討論三班護病比入法的時程與監管機制、醫療評鑑中各醫事職類人力配置標準、設置跨科支援之規範、職能治療師法修法之推動、醫療工會納入健保會席次等具體訴求。台醫聯表示,若衛福部無法及時改善醫療勞動環境,大離職潮必將持續惡化;若衛福部在未來協商會議中仍模糊帶過,沒有明確的政策與時程規劃,醫療人員也勢必會再次上街。台醫聯:健保護理費未發到護理人員手中對於薛瑞元提出「夜班費」政策,台醫聯認為「有當然比沒有好」,然而獨漏白班護理師,政策不完善,「留才」效果有限,更可能導致各班別不平衡的問題。此外,「政府發錢給醫院、醫院再發錢給基層」的運作方式,將引發更多爭議;歷年的健保護理費,從未真正發到護理人員手中,3年來各醫療職類的防疫津貼與獎勵,被醫院抽成暗槓、事後遭衛福部追繳等爭議案例無數,且多半至今懸而未解。醫療人員對政府的信任早已支離破碎,如何能領到夜班費加碼?需要衛福部更詳盡的規劃與說明。4位總統候選人承諾將「四大訴求」納入政策主辦方邀請總統候選人4大陣營表態,4位總統候選人均派代表出席,李有宜立委候選人代表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曾銘宗立法委員代表侯友宜總統候選人,林楚茵立法委員代表賴清德總統候選人,黃怡文發言人代表郭台銘總統候選人,均於現場簽署承諾,宣示會將台醫聯的「四大訴求」納入總統候選人的醫療勞動政見。台醫聯表示,肯定4位總統候選人對於醫療人員的重視,這是醫療人員集體上街爭取權利的初步成果;未來的總統,必須嚴肅看待、認真執行說出口的承諾,工會也會持續、強力的監督。
40%管理階層待不下去 香港人才外流成外界關注焦點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月底發布,香港從長期穩居的第3名跌至第4名,被新加坡超越,人才外流成為香港近來關注焦點。專家指出,去年1年超過11萬人遷出香港,有近4成管理層以移民當作離職理由。還有民間團體調查發現,超過半數港人認為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少於新加坡。香港電台報導,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副會長陸國坤在《千禧年代》節目中表示,據港府統計處年中人口統計顯示,2021年超過11萬人淨遷出香港。據該學會在8至9月間進行的「大離職潮」調查,發現香港37%的管理層以移民當作離職理由,基層則為24%。跨國公司數目也減少,反映香港人才缺口擴大。陸國坤還指出,外國吸引專才措施更進取及寬鬆,如馬來西亞剛推出新計畫吸引高薪專業人才移民當地;新加坡也推出海外網路專業簽證,吸引專才。他呼籲香港也要「搶人才」,並盡快放寬入境限制,完善相關計畫,否則難以吸引海外人才來港。香港立法會議員邱達根也在同一節目表示,近年香港科技人才需求大,但不少香港科技人才移民,海外人才來港也受影響,導致供應追不上,即使薪資上漲也難招聘人手。他建議,大學應增加大陸及國際學生的名額,香港也要更主動出擊吸引海外人才。與此同時,香港慈善團體「青年新世界」日前發布調查結果顯示,730名受訪成年市民中,有超過半數認為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少於新加坡,近8成人認為政府應改善香港的政治、教育及居住環境以挽留人才,另有近7成人認同香港出現人才及勞工短缺,移民是主要因素。香港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也撰文指出,2019年反修例運動及「後續發展」,使香港前景受到「前所未見的國際懷疑」,加上香港背靠中國的地緣優勢已變成兩面不討好,樞紐吸引自然減少,必須重新定位,否則當香港變成只懂懲罰的城市時,新加坡便可取代香港。
上市公司執行長捨近億年薪 只為了在沙灘上放空
管理680億美元(約2.06兆新台幣)的木星資產管理公司(Jupiter Fund Management)執行長安德魯(Andrew Formica)在28日丟出震撼彈,宣布他將在10月1日辭職。儘管他去年的年薪高達251.4萬英鎊(約9342萬新台幣),他似乎也不太在意,在受訪時還表示:「我只想坐在沙灘上什麼都不做,並沒有任何打算。」據美國商業雜誌《財星》(Fortune)的報導,現年51歲的安德魯正在加入席捲全球的「大離職潮」(GreatResignation)。家鄉在澳洲的他表示,自己待在英國已經快30年,這次會離開是因為一些私人因素,例如他想要陪伴年邁的雙親,而選擇在10月辭退則是因為他可以剛好趕上澳洲的夏季,並坐在沙灘上什麼都不做。木星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安德魯一直向董事會明確表明他的長期規劃,包括與家人一起搬回家鄉澳洲。」安德魯則回應:「我很自豪能與這樣一支出色而敬業的團隊合作,因為我們度過了一個在業務和市場上都極具挑戰性的時期。」另外安德魯也提到,隨著公司的業務轉型已完成初始階段,他認為現在是交出領導權的合適時機,據悉他也將一併卸下木星公司的董事職務,不過他將繼續留在公司,直到2023年6月底,執行長的職位則會交棒給46歲的財務長馬修(Matthew Beesley),曾在阿提米斯投資管理公司(ArtemisInvestment Management)擔任資訊長的馬修,才剛在今年1月跳槽到木星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自安德魯於2019年接任執行長以來,木星公司的股價已跌掉了一半以上,公司連4年面臨客戶撤資大於投資的慘況,而今年的資金外流也未見止血,頭3個月又被撤資了16億英鎊。
【人才招募情報】疫後離職潮抓緊人才 360d才庫事業群:4成企業找錯人
隨著全球疫情逐步解封,各地紛紛出現「大離職潮」,這股風潮也吹向台灣,要在短時間內補齊人力缺口、順利找到千里馬,成為人資間的熱門話題。360d才庫事業群日前針對企業內部各階層經營管理者以及人資做了《企業人才現況調查》,發現其中4成企業在徵選人才時,找錯人的機率超過30%,造成公司培育、管理等成本損失外,更影響組織士氣與績效,顯示招募人才時,找對人的重要性。抓緊疫後大離職潮 讓危機變轉機疫情期間,企業為了安全考量實施居家上班,遠距工作型態讓員工在作業上面臨不得不的轉變,也因此意識到原來工作不一定只能在辦公室完成。當疫情趨緩,員工需回到舊有崗位上班時,穩定的工作時間與環境已非追求的目標,不少人開始重新檢視人生規劃,一波波離職潮隨之擴散開來。360d才庫事業群董事長楊朝安表示,如何在大離職潮中搶奪優秀人才`、使危機變轉機,成了人資的重要課題。本次調查顯示企業在挑選人才時所注重的標準、組織需求的適切性,以及瞭解企業是否成功建立「對的人」之人才指標。根據報告統計結果,企業在挑選一般職人才時,最看重的標準為行為/態度(65%),其次為能力/專業(55%)與特性/性格(52%)。同時企業亦會考量人才與組織內部的合適度,其中「人才與職務性格需求」(74%)最受重視,緊接著為「人才與部門人力特質 / 組織人力特質」(69%),可以看出企業最在意員工的「適才適性」。「找錯人」企業須承擔十大成本 人才盤點應視為常規工作對企業而言,要招募到對的人才不容易且過程繁複,超過3成企業在招募一般職人才時,需要面試5、6人,將近2成企業甚至得面試7、8人,才能決定適合該職位的人選。在這當中,有3成企業認為找到「對的人」機率在31%至50%之間;4成企業「找錯人」的機率逾30%。找對人皆大歡喜,但若找錯人則必須承擔人力資源十大成本,其中,企業最在意的為培育成本(23%),緊接著是管理成本(19%)、時耗成本(18%)以及薪酬成本(18%)。而背後所需付出的慘痛代價中,「影響組織士氣或文化」(74%)、「影響組織績效與目標成果」(65%)位居前兩名,可見企業培養一名新進員工不只耗費金錢,付出的心力也相當龐大。楊朝安指出,如何降低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成本,是人資策略中重要的一環,阿里巴巴集團將人才盤點和戰略會議並列為每年兩大重要會議,可見人才盤點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企業中應視為常態,並規劃進人才策略管理工作中,定期追蹤觀察人才與組織發展的合適度,有效梳理可為企業打造良好的競爭力,做為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基礎,若搭配運用科學的測評工具當作決策時的可靠依據,更可協助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詳見:https://reurl.cc/xElNk1
【企業人才情報】疫後掀起搶才潮 企業善用測評工具有望佔先機
全球疫情解封,經濟環境逐漸復甦,歐美忽然掀起一波「大離職潮」,引發企業人資關注與熱議。台灣疫情自確診人數銳減及民眾施打疫苗後跟著趨緩,有人資專家發現,就業市場與歐美一樣出現「疫後離職潮」,連同7月開始的「新鮮人求職潮」,這段期間正是企業搶才的最佳時機。360d才庫事業群也因應企業需求,今年首度推出「百發百中.適才適位」RPRP專案,預估將幫助多家企業在這波搶才風潮中,找對人一次到位。360d才庫事業群董事長楊朝安表示,隨著疫情降級,在家工作的上班族陸續回歸辦公室,大街小巷上的消費人潮也逐漸回流,零售百貨、量販市場、餐飲業開始湧現人潮。依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7月零售業營業額較6月增加13.2%,部分行業則受惠於疫情帶動宅經濟及民生物品需求增加,電子購物及郵購業、超級市場及量販店營業額皆創歷年同月新高,許多業者看好下半年榮景,陸續開設職缺徵選人才。 針對這波離職搶才潮,360d才庫事業群獵才顧問翁林林分析,後疫情時代人們開始審視面對工作的心態,陸續調整職涯規劃,甚至決定轉換跑道,建議企業須重新思索對待員工的方式,例如:更人性化的彈性工作模式、更優質的福利機制;徵選人才更應基於組織發展規劃,提出相對應的人才發展計劃。楊朝安也提醒,當就業市場供需關係呈正向發展,顯示企業與人才皆掌握更多元的選擇,企業選才未必佔有絕對優勢,應更謹慎評估人才特質與職務、組織/部門文化的適配度。楊朝安表示,過往企業選才易流於主觀感受,憑印象決定人才合適與否,落入「光暈效應」的陷阱;其實,企業選才可善用心理測評工具,藉由科學化數據分析的方式掌握人才優勢、潛力、特性與價值,提高找對人的機率!此次,360d才庫事業群「百發百中.適才適位」RPRP專案,首創將專業測評工具開放於線上購買,讓客戶享有「零接觸、雲操作、低成本」的優勢,在徵選人才時,大量面試也能無負擔地快速解析人才樣貌,減低找錯人所付出的龐大成本與代價,以最少的時間/心力,找出適切的人才,進而發揮人才最大綜效。想要疫後搶才獨佔先機,百發百中邀您來探索:https://reurl.cc/qgyzRR
歐美爆大離職潮 台灣WFH吹「轉職潮」 6週大增6,000人
歐美國家因在家工作(WFH)新生活型態,帶動人們對工作與自我人生價值省思新價值,自今年第二季起引爆大離職潮,我國同樣在走在WFH新生活型態,目前雖還沒看到大離職潮,但「仍有工作」的轉職者已經連續6個月出現往上增加趨勢,近一個半月已增加6,000人,喜歡居家辦公回不去了的風潮已經出現。自2021年6月28日起6週,「在職者」主動應徵的人數已6週增加、1週持平,目前想轉職人數增幅約一成。(圖/104提供)根據美國JOLTS職缺報告顯示,4月辭職人數達400萬人,創下20年新高、英國人力資源公司Personio報告指出,4成就業者希望在未來6到12個月間轉換工作角色、微軟統計有超過4成員工正準備提出人事異動的申請、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克洛茨(Anthony Klotz)在媒體上提出「大辭職潮」的觀點,這場疫情帶來的衝擊再添新變化,人們並沒有在逐漸復甦的經濟下擁抱工作,反而選擇在高失業率的狀態下,離開現有的工作型態。統計資料顯示,有將近三成比重希望未來一週有2天WFH。(圖/104提供)104集團旗下104玩數據觀察最近一個半月主動應徵的求職者人數,其中,「仍有工作」的轉職者連續6週趨勢往上,平均單週比6月底增加6,000人。另外,搭配問卷調查1,069位求職者,其中673位「仍有工作」的受訪者被問到,「疫情降級,您是否想離職?」,再針對離職意願較高的受訪者,歸納想離職的前三主因,分別是「疫情讓我重新審視想要的生活和工作」占51.5%,「疫情讓我收入不穩定,乾脆離職換跑道」占21.2%、「公司對員工防疫安全措施慢半拍或執行不當」占比19.2%。平均會在4.14個月後離職,換算時間,約是年底領完年終獎金之後。104玩數據發現,從2021年6月28日到8月8日共計6週,「在職者」主動應徵的人數已有5週增加、1週持平,目前單週平均比六週前增加6,000人,增幅約一成。104分析,每年6、7月是新鮮人的求職高峰,正常情況下,主動應徵的求職者,不論狀態是「待業中」或「在職者」從7、8月開始都會逐週下降,不過,今年受疫情影響,自6月底以來,「待業中」的求職者回降情況並不穩定,這代表新鮮人上工速度比往年慢,「在職者」甚至不降反升,這代表有工作的上班族騎驢找馬的念頭提高。對於未來疫情趨緩,如果可以,未來希望一週五天有幾天WFH?統計資料顯示,完全不想要WFH的有占25.3%,約四分之一的比例,想要WFH最高的是一週兩天,比例為29.1%,將近三成比重、想要三天的比例也有22.6%,值得企業主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