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裁員
」 裁員 Meta 馬斯克 美國 推特馬斯克「政府效率部」下手超狠 428聯邦機構砍到99個「削減率77%」
在川普勝選後,就傳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將與企業家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共同領導川普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而馬斯克日前在接受節目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訪問時,馬斯克表示,目前計畫將美國現有的428個聯邦機構大幅精簡至99個,準備實施高達77%的大規模裁員。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馬斯克這項改革的計畫包含三大核心戰略。首先是徹底消除政府的官僚主義,透過裁撤無效部門和人員,提高現有員工的工作效率。其次是大幅削減過度監管與浪費性支出,包括檢討如農業部成立的猴子變性研究等項目。第三則是對聯邦機構進行重組,合併功能重疊的部門,以減輕納稅人負擔。報導中也提到,其實在2022年接手推特(後改名X)後,就可以明顯看到馬斯克的管理風格。根據《商業內幕》報導指出,馬斯克在入主推特後就進行了裁員90%的計畫,將推特員工人數從原本的萬人縮減至僅剩1000人,甚至低於他曾公開宣稱的1500人目標。雖然很多人質疑,大刀闊斧的改革用在民營企業上沒有問題,但是否適用於政府部門上。可馬斯克在訪談結束後,自己在社群網站X上分享了訪談片段,更留言表示「99個聯邦機構綽綽有餘」,以此顯示出他強烈的決心。
美國廉航驚傳瀕臨破產 大規模裁員「連飛機都被賣」
美國廉價航空公司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近日傳出面臨財務危機,迫使公司採取一系列削減成本的措施,包括解僱飛行員、空服員放無薪假,甚至傳出將出售部分飛機來尋求自救之路。根據外媒報導,精神航空已經與債權人商討債務重整的方案,並有可能申請破產保護。根據外媒《福斯新聞網》的報導,精神航空於10月24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一份文件,內容主要提到公司裁員計劃,並宣布將出售23架空中巴士A320ceo和A321ceo飛機,已與航空售後服務公司GA Telesis達成協議,售價為5.19億美元(約台幣166億元)。公司估計這筆交易可在2025年底前為其增加約2.25億美元(約台幣72億元)的流動資金,並減少負債。《華爾街日報》也進一步披露,精神航空長期以來難以實現盈利,尤其是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公司經營壓力持續加大。今年4月精神航空已宣布現金緊縮問題,導致約260名飛行員被迫休無薪假。近期該公司再度裁員,解僱約240名飛行員,並將約100名機長降級,暫停飛行員和空服員的招聘計劃,以進一步削減成本。此外,精神航空與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的合併計劃失敗後,目前正轉向與邊疆航空(Frontier Airlines)洽談合併事宜。不過該合併計劃尚處於早期階段,能否達成協議仍屬未知數。先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精神航空目前負有約33億美元的債務,其中部分即將到期,公司正積極與債權人協商,並探討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進行破產保護的可能性。在消息影響下,精神航空股價遭受重挫,10月3日暴跌29%,次日再跌24%,今年以來股價累計已重挫89.6%,目前公司是否會聲請破產保護尚不明朗,但財務壓力加劇,破產的可能性愈加明顯。
惠普台灣公司驚傳2波大裁員「高階主管也躲不過」 勞動局出手
電腦PC巨頭惠普(HP)傳出台灣公司有2波大規模裁員,接近30名員工受影響,就連高階主管也將出現異動。對此,台北市政府勞動局表示表示,經初步調查發現,情況並未達到大量解僱標準,已於16日發函提醒,後續再視情況進行了解輔導。 據報導,PC巨頭惠普將於台灣啟動新一波組織變革,除了研發部門可能裁員20至30名員工外,甚至包括副總裁在內的高階主管也可能受到影響。對此,台北市政府勞動局表示,目前惠普在台約有1千多名員工,經初步調查發現,情況並未達到大量解僱標準,勞動局已於16日先發行政指導函提醒,並依照相關勞基法辦理,後續將視情況了解輔導。報導指,惠普的供應鏈將逐漸向東南亞和南亞重新洗牌,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日經新聞》報道稱, 惠普已大幅降低台灣團隊對採購決策的影響力,並在新加坡設立了相關職位,作為旨在緩解地緣政治風險的決策之一。而事實上,惠普早在2022年公佈的調整計劃中,就表示到2025財年,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0%,影響4000至6000名員工。
美國通用德國福斯掀裁員潮 外媒:電動車轉型+產能過剩衝擊銷量
全球車廠面對電動車轉型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導致銷量下滑,因此陸續傳出裁員消息。外媒指出,福斯集團(Volkswagen)預計在歐洲展開大規模裁員行動,估計多達3萬名員工受影響,研發部門將受到衝擊;旗下豪華品牌奧迪(Audi)中國工廠也在裁減人力。此外,美國通用汽車繼今年8月裁減全球軟體和服務部門1,000名員工後,也宣布將解僱美國堪薩斯州工廠1,695人。外媒報導,福斯集團在歐洲預計裁掉多達3萬名員工,雖然集團否認裁員數字,不過根據福斯集團2023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在德國就雇用近30萬名員工,有消息人士指出,「福斯集團必須降低在德國工廠的成本。」估計會從1.3萬名研發人員中,裁掉約4,000至6,000人。不僅歐洲汽車產業處於低谷,福斯集團日前也傳出將關閉中國南京工廠,表示「調整生產基地是正常且必要的商業行為」,並且在中國將採取「階段式」裁員行動,可以看出福斯正努力面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除了福斯,美國通用汽車發言人也證實,在美國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將進行裁員,在今年11月18日起會暫時解聘686名全職員工與250名臨時員工;接著明年1月12日暫時解僱759名全職工人,約1,700人受影響。通用汽車發言人表示,「如同今年5月宣布的,通用將在Fairfax組裝廠投資約3.9億美元,以增加新款雪佛蘭Bolt電動車產量,為了便於安裝全新機器,員工將被暫時解僱,直到2025年中恢復生產為止。」
需求量減少!美知名造船廠「1周裁1次」 將解雇1700人
美國威斯康辛州(Wisconsin)知名船用引擎製造大廠「水星海事」(Mercury Marine)日前宣布,將開始進行大規模裁員,並採用「1周裁1次」的模式,持續約6至8周,預計會一路進行至年底,影響1700名員工。根據外媒《WBAY》、《Spectrum News 1》的報導,水星海事曾在6月指出,由於公司銷售額下降、合作夥伴減少,將解雇300名員工,以便調整運營方針,而當時該公司就透露,豐迪拉克郡和其他地方的工廠將進行「勞動力調整」。如今,水星海事又會陸續解雇1700名計時員工,採用「1周裁1次」的模式,時間持續約6至8周。對此,水星海事企業傳播副總裁戈登(Lee Gordon)也表示,這是根據持續疲軟的需求來調整生產規模;但水星海事也強調,此次計畫為「非常態性」裁員,也將與造船協作等的相關生產計畫一併實施。報導指出,水星海事在豐迪拉克郡擁有超過3500名全職員工,主要生產船舶引擎等產品,每年為該地區帶來約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39億元)的經濟影響。
「普華永道」陷恆大會計詐欺案! 中國業務大裁員「至少百人遭解雇」
全球4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中國業務部門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主因是該公司涉入了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集團的會計詐欺案後,遭到北京當局嚴格審查,導致企業客戶大量流失,削弱了該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營收前景。據《彭博社》的報導,匿名知情人士稱,普華永道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地的辦事處,已有至少100名員工被解僱。另1位知情人士更爆料,已有1支團隊超過半數的員工被裁掉,但尚不清楚公司內部的具體裁員規模。對此,「普華永道」發言人向 《彭博社》聲稱:「有鑑於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正在做出一些調整,以更好地優化我們的組織架構,並適應市場需求。這些調整是一項艱難的決定。我們正在積極與員工溝通,並確保該計劃符合中國所有相關勞動法規。」不過「普華永道」並未提供裁員人數的詳細資訊。根據《彭博社》上週的報導,在最新一輪裁員之前,北京的監管處罰威脅,以及中國企業客戶的流失,讓「普華永道」的中國員工深感不安,並促使他們選擇離職到其他公司尋找機會。知情人士稱,其他國際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據悉已收到了來自「普華永道」同業的數十份求職諮詢。報導指出,包括國營巨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30多家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今年已放棄將「普華永道」視為其合作夥伴。這些變化都發生在該公司因涉入恆大集團的會計詐欺案而受到審查之後。在恆大被指控於2019年至2020年期間虛增了780億美元的收入後,監管機構一直在審查「普華永道」在恆大集團會計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據《彭博社》5月的報導,北京當局正在考慮對「普華永道」處以至少1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44.78億元)的創紀錄罰款,並可能暫停其部分境內業務。根據監管文件,截至去年底,「普華永道」的境內分公司「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在中國大陸擁有291名合夥人和1700多名會計師。官方數據顯示,該所是2022年中國內地同業中收入最高的會計師事務所,並審計了大約400家在上海、深圳、香港或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普華永道」本月稍早任命了53歲的上海合夥人李丹(Daniel Li)接替於6月底退休的趙柏基(Raymund Chao),出任亞太區及中國區主席。該公司表示,他是首位擔任該職位的中國大陸領導人。
特斯拉今年已裁員逾14% 外媒:規模超預期員工憂「七月繼續」
外媒週五(21日),報導,觀察特斯拉最新員工電子郵件列表上的人數,截至6月17日止,特斯拉今年已裁減了超過14%的員工。這一數據是媒體計算得出的,馬斯克6月17日給全體員工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在接下來的幾週內,特斯拉將進行全面審查,為表現出色的員工提供股票選擇權。此前有媒體報導,過去特斯拉一度暫停了基於績效的股權獎勵計劃,後又打算重新啟動。而根據特斯拉公佈的業績,2023年12月底包括臨時工在內的全球員工總數達140473人。經過一波大裁員後,員工郵件列表顯示大約有121000名員工(包括臨時工)。因此媒體算出自2023年底以來,特斯拉的總員工數減少了14%以上。今年4月,媒體稱馬斯克通過全員郵件通知員工,全球裁員超10%、約14000名員工,裁員比例歷史最高,當下降本增效極重要。這代表特斯拉自2017年裁員2%以來的第五次大規模裁員。4月還有媒體稱,馬斯克的目標是裁減20%的員工,他本人甚至表示這個數字可能會更大。這次大規模裁員正值特斯拉銷售下滑之際。特斯拉面臨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增速放緩、電動車型陣容老化、在中國的激烈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在此次大裁員中,包括主導特斯拉電池技術的主管Drew Baglino在內的兩名高層已離職。投資者對特斯拉未來的接班計劃表示擔憂。一位匿名特斯拉員工向媒體透露,一些工廠工人擔心如果第二季的業績不佳,7月份可能會有更多的裁員。面對行業不景氣,股價下滑,馬斯克試圖扳回一局。他已經向投資者承諾,公司很快會發布他的第四個「計畫」,並且特斯拉將在8月8日公佈一款專用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設計。預計特斯拉將在7月第一週發佈第二季的生產和交車報告。特斯拉股價上週五小漲0.79%,收於181.71美元。截止週五收盤,今年該股票已下跌約26.3%,而同期那指則上漲了18%。
特斯拉宣布全球裁撤10%職員 第一波先砍德、加2州6千員工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為了降低成本,先前就於15日表示將在全球地區進行10%的裁員,如此高的比例創下過往的紀錄。而如今,第一波裁員將鎖定在美國生產線,在第1季財報公布前,會在德州、加州的生產公產裁撤6000名員工。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特斯拉官方日前表示,在第1季財報公布前,將在德州與加州的生產工廠裁員6020人,其中加州廠裁員3332人、德州廠裁員2688人。也不知是否裁員政策生效的關係,特斯拉的股價在23日收盤時不僅終結了連續7個交易日的跌停,股價更是上漲了2%。報導中也提到,德州大奧斯丁區(Greater Austin)是特斯拉總部與超級工廠的所在地,當地有2萬2777名員工,這次德州裁員2688人,已經達到整體員工的11%之多。依據美國當地法令規定,員工人數超過百人的企業,需要再計畫性倒閉、大規模裁員的60天前通知有關當局。這次特斯拉是優先從德州、加州等工廠下手,全球裁員的範圍還包含了位於紐約州布法羅的場所的285名員工,該地區的特斯拉擁有Autopilot駕駛輔助軟體的團隊,以及包含製造快速充電設備的團隊。
蘋果電動車計畫才剛喊停! 加州衛星辦公室將「裁員614人」
根據蘋果公司(Apple Inc.)本周向加州提交的文件顯示,該科技巨頭將裁員614名員工,並自5月27日起生效。據悉該公司幾週前才取消其自動駕駛電動車計畫。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蘋果公司首度大規模裁員。本次的裁員消息最早由《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披露,並透過蘋果公司提交給加州的相關文件所證實。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幾週前,蘋果剛剛宣布終止了研發多年的自動駕駛電動車計畫。根據《彭博社》的報導,該計畫部分員工將面臨調動,而其他員工則可能面臨解僱。此次裁員主要涉及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的8個衛星辦公室,而位於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的蘋果總部則未受影響。蘋果方面對於裁員的相關報導暫未回應。然而,去年5月,在科技業大規模裁員浪潮中,蘋果CEO庫克(Tim Cook)曾表示,裁員將是蘋果的「最終手段」,因為蘋果迫不得已正在削減成本並放緩招募速度。在疫情期間,蘋果的招募規模相較於許多科技同業更為保守,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公司避免在經濟情勢出現修正時必須裁員。儘管如此,蘋果在截至去年12月的財季中仍結束了連續4個季度的營收下滑,但公司先前也示警稱,截至今年3月的財季可能會再次出現營收下滑。與此同時,另1家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com, Inc.)也在其雲端運算業務AWS裁減了數百個工作機會。在市場競爭加劇和經濟環境不確定性高的背景下,科技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蘋果的股價今年迄今已累計下跌12%,過去一年的漲幅也僅2.5%,遠低於標普500指數在同期內的表現。這次裁員事件無疑為蘋果公司的未來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利潤、股價創紀錄!矽谷科技巨頭卻仍在裁員 業內人士曝主因
經歷了1年的大規模裁員後,美國科技巨頭的裁員潮在2024年的第一個月悄然展開。儘管這些企業銷售額和利潤大幅增長,股價飆升,裁員卻仍在繼續。科技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落差反映了該行業面臨的2大挑戰:一方面要改變疫情期間瘋狂的勞動力擴張,另一方面又要積極進軍人工智慧(AI)領域,導致更多人力被AI取代。綜合《紐約時報》、《每日郵報》的報導,利潤創歷史新高的Google,在上個月裁員了銷售、硬體和工程部門中大約1000名員工。無獨有偶,亞馬遜年初也在Prime的影片部門裁減了數百個工作崗位;Facebook母公司Meta則悄悄地精簡了中層管理人員;微軟更是在影片遊戲部門裁員了1900人。據統計,亞馬遜、微軟、Discord和eBay等AI領域的主要投資者在過去1年內就解雇了數萬名員工。 不過根據Google報告稱,該公司2023年第4季獲利207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52%,但員工數卻減少了4%。儘管銷售額和利潤大幅增長、股價飆升,但裁員卻仍在繼續。對此,科技業內人士分析,這種落差反映了該行業面臨的2大挑戰:一方面要改變疫情期間瘋狂的勞動力擴張,另一方面又要積極進軍AI產業,培養相關人才及購買昂貴的圖形處理器(GPU)晶片。從2019年底到2023年,民眾因為疫情,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只能宅在家,這導致上網時間也大大增加。因此科技公司爭先恐後地跟上消費者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光蘋果、亞馬遜、Meta、微軟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總共就增加了90多萬個就業崗位。然而疫情結束後,他們被迫進行調整。Meta、亞馬遜、微軟、谷歌和蘋果分別在2021年和2022年削減了約11.2萬個工作崗位。但與疫情開始之前相比,它們的規模和利潤仍然大上許多,如今這5家公司僱傭了216萬人,比疫情前增加了71%。科技巨頭們不再每個季度都招聘數千名員工,而是投入數十億美元到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圖/達志/美聯社)這導致這些公司不再每個季度都招聘數千名員工,而是投入數十億美元到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例如蘋果正在招聘AI工程師,並正在開發自己的AI產品,預計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布。這些科技巨頭還斥資鉅額購買訓練和構建人工智慧系統所需的昂貴晶片和超級計算機。到今年年底,Meta預計將從晶片製造商NVIDIA購買35萬個專用晶片,每個晶片的成本估計為3萬美元。而這都是因為公司高層認為AI有朝一日可能價值數兆美元。但底下員工卻對此嗤之以鼻,Google軟體工程師Diane Hirsh Theriault在LinkedIn寫道:「目光呆滯的領導人試圖指引出人工智能這個模糊的方向,並同時殺死他們的金雞母。」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工會也在X平台上發文稱:「今晚,谷歌開始了另一輪不必要的裁員。」根據Layoffs.fyi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5月以來,AI已導致4600個工作崗位流失,今年迄今已有159家科技公司裁員近41800名員工。然而,最大的科技公司也都在爭相招聘工程師來構建AI系統。根據CompTIA的數據,去年美國有18萬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崗位,包括軟體開發、半導體工程和雲計算方面等職位。對此,擁有科技招募平台Dice的DHI集團執行長Art Zeile也表示,「總的來說,這些公司正在減少不成功的產品線或相關部門的員工數量,因為他們希望為人工智慧重新定位。」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也坦言「現實是,為了創造這項投資,我們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
亞馬遜Q4業績大好股價嗨漲 貝佐斯打算出脫5000萬股「市值86億美元」
本周四(1日),亞馬遜公佈了創紀錄的第四季業績,其雲端業務和電商業務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新功能在關鍵的假日季期間刺激了強勁銷售增長。因業績利好消息,周五(2日)收漲7.87%至美股171.8美元,市值達到1.78兆美元。根據周五發佈的監管文件顯示,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計劃在一年內出售多達5000萬股股票。據《福斯新聞》報導,貝索斯於2021年辭去了亞馬遜公司的首席執行長一職,但仍擔任董事會主席。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規定,貝佐斯出售股票的計劃需要在亞馬遜發佈的年度報告中披露。年度報告稱,貝佐斯在一定條件下,到2025年1月31日為止的12個月內,將出售至多5000萬股亞馬遜股票。按當前股價計算,減持的股票的總價值將接近86億美元。現在似乎是貝佐斯出售股票的好時機。2022年,由於疫情引發的電子商務需求驟減,以及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亞馬遜股價暴跌,2022年12月跌至每股84美元的低點。隨後,亞馬遜現任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開始採取積極的成本削減措施,包括多輪大規模裁員,導致數萬名員工失業,而一些裁員措施一直持續到今年。隨著成本削減措施的逐漸到位,亞馬遜股價也迎來了大幅上漲,自2022年12月的低點以來,該股股價已經上漲了約90%。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貝佐斯最近從華盛頓州搬到了佛羅里達州,這意味著他或許可以在出售股票時免去一筆州資本利得稅,因佛羅里達州目前沒有該稅法。
美科技業今年裁員逾10萬人 1圖看懂失業人才最新去處
全球經濟因聯準會升息陷入增長衰退,美國科技業為了撐過景氣寒冬,也在今年裁員了超過10萬名員工。美國財經媒體為此還在美東時間21日分析了這些失業員工的最新去處。據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報導,今年截至12月中旬,已有超過10萬名科技公司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雇,例如Google便在1月宣布將裁員1萬2000人,微軟(Microsoft)同月也宣布將解雇1萬名員工。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也透過2022年11月到2023年5月的4輪裁員,陸續削減了數千個工作職務。對此,美國人力資源公司羅致恆富(Robert Half)總裁史拉賓斯基(Megan Slabinski)也指出:「今年一整年就好像不間斷的水刑折磨,幾乎每個月都會有科技公司宣布大規模裁員。」關於矽谷裁員潮,網路上已有大量的經歷分享文章或影片,闡述各員工從X平台上得知裁員公告,到執行長撰寫長篇部落格文章解釋裁人的原因。然而,卻鮮少有人關注,這10萬名在大規模裁員中失業的科技人,之後都何去何從了。研究機構「365數據科學」(365 Data Science)也分析專為商業人士設立的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上,逾1100名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間,遭科技公司解雇的用戶資料。分析發現,29%被解僱的員工立刻就在規模較小的軟體或網路公司找到新工作,不過也有許多人轉換跑道,進入諮詢、醫療保健、金融和其他渴望招聘頂尖人才的行業。而其他人則靠著遣散費、儲蓄或其他收入來源維持無業,力圖從被解僱的壓力和衝擊中恢復過來。(圖/翻攝自CNBC)根據截至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這批被科技公司解雇的人才,最終有19%轉任職軟體開發工作,13%待在網路行業,另有10%轉換跑道至金融服務,8%轉行服務業,7%從事諮詢行業,6%轉投製造業,4%待在資訊科技,而有34%的人則選擇進入其他行業。
竹科爆大規模裁員「48廠商496員工失業」 國科會揭主要原因
新竹科學園區爆出9月有40多家公司裁員165人、10月又有48家廠商進行大規模裁員,人數達到496人,其中一家廠商甚至宣布倒閉。對此,國發會證實,主要原因為區內某硬碟零件生產公司隨著新興產業趨勢變化,致公司決定關廠,於今年8月即已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定通報竹科管理局。國科會表示,全球經濟雖受俄烏戰爭、庫存去化等不確定因素影響,科學園區112年累計仍引進52家國內外廠商進駐,預估實際帶動民間廠商建廠等投資金額約3,529億元,從業員工也自111年底323,113人,成長至112年10月底323,976人;其中竹科從業員工176,504人,相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科學園區就業整體呈現穩定增加趨勢。國科會說明,竹科10月份有48家廠商共裁員496人,主要原因為區內某硬碟零件生產公司隨著新興產業趨勢變化,致公司決定關廠,於今年8月即已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定通報竹科管理局。其餘所報導公司資遣員工皆為例行管理性資遣之個案,為公司營運考量所進行之人員調整。國科會已督導竹科管理局針對公司裁員皆提供勞工法令諮詢及就業資源,並提醒公司若有精簡人力需求,應依據解僱最後手段原則妥處,例如經勞工同意協商減少工時等方式處理,以保障勞工工作權;若有大量解僱勞工情事,則依法應於60日前向科管局提報大量解僱計畫書,科管局將協助轉請就業服務資源入場協助,並與勞動部合作舉辦就業媒合會,以減輕對員工所帶來的衝擊。國科會指出,因應半導體先進製程、精準健康、生成式AI等新興科技發展,帶動整體產業結構調整,國科會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用地需求,近年已推動新竹園區寶山二期擴建、X基地、台中園區擴建二期、台南園區三期擴建、嘉義園區、屏東園區、橋頭園區及楠梓園區等8處新設擴建園區開發。新竹生醫園區第三生技大樓、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也預計明年上半年陸續完工啟用,均將為科學園區帶來成長新動能。除外,國科會優化園區投資及生活環境,推動設立高科、屏科、嘉科等3所實驗中學及4所非營利幼兒園,滿足園區廠商員工子女教育需求;中科設立資源循環中心,預計113年起營運,有助減碳、降低事業廢棄物去化及清理風險、增加就業機會並促進經濟永續發展。國科會將結合產學研能量及跨部會合作,打造「精緻多元、優生活、節能永續」之新型態科學園區,協助廠商不斷創新成長,為臺灣經濟發展持續努力。
竹科驚爆大規模裁員潮 48廠商狠裁496員工「其中一家還倒閉」
目前有消息指出,新竹科學園區於9月有40多家公司裁員165人、10月時又有48家廠商進行大規模裁員496人之多。,其中一家廠商甚至宣布倒閉。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依照新竹科學於圈的統計資料來看,9月份時,竹科內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人數共計為165人,但其中多為表現不佳的員工遭到資遣。但是在10月份時,卻有48家廠商申報裁員,人數多達496人之多。其中甚至有一間電腦及周邊公司宣布倒閉。除此之外,先前網路也傳聞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在10月份要進行大規模裁員,但是在這波裁員公司中並沒有看到高通的名字,外界也因此傳聞高通可能與員工達成優離的協議。
花旗20年最大裁員10%逾2萬人20日啟動 明年3月完成重組
據CNBC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第三大銀行花旗集團將於周一(20日)宣布第一輪大規模裁員,和職位分配,作為其公司改革的一部分。裁員幅度可能達10%以上,代表該集團在全球的近24萬名員工中,可能有進2.4萬人將失業。花旗的大規模重組,代號為「Bora Bora計畫」,目前正在對其組織結構進行自上而下的審查。最終將導致數萬個職位被裁掉。截至今年第三季止,花旗擁有24萬名員工,高於一年前的23.8萬名。花旗集團在10月公佈業績時曾透露,有意重組管理架構,把原有13層管理架構縮減至8層,並會涉及裁減人手。作為全面重組計畫的一部分。另將取消部門聯席主管和區域職位,削減50%的內部財務管理報告,並集中決策。針對最高兩層管理階層,花旗會削減15%的職能角色,並取消了60個委員會。執行長弗雷澤(Jane Fraser)早前在9月份公佈了重組計劃,她曾告訴員工,該銀行預計將在2024年3月底之前完成重組和由此產生的裁員。不過,知情人士透露,該銀行目前只完成審查約1%的職位,因此尚不清楚本輪裁員會有多少人。不同業務部門的負責人預計將於周一宣布誰將成為下一層領導者。許多員工表示,他們對這些變化表示歡迎,儘管有些人對這一過程的速度感到沮喪。弗雷澤強調,此舉是為了改善銀行的運營和效率,花旗希望此次重組能夠提振其股價,並改善該銀行滯後的回報率。最近一季,其股本回報率略有上升,達到近8%,但仍落後於大多數競爭對手。
竹科爆「裁員潮」 9月逾40家公司裁員、165人失業
產業不景氣,智慧型手機需求持續疲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除了中國的裁員行動之外,傳出台灣也正進行約談員工,10月起將大規模裁員。對此,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表示,目前還未收到高通申報裁員,但本月以來,新竹科學園區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累計165人被裁撤。透過降低成本來增進效能已成為全球科技公司的主流措施,美國科技業今年上半年掀起一波裁員潮,而這股浪潮下半年似乎也將席捲台灣。高通傳出10月要在台灣裁員200人,甚至可能上看400人。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周四(21日)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高通申報要裁員。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指出,高通可能還沒申報,且依法只要員工離職的10日前通報即可,若合意離職或優退也無須申報。其中,有些公司是針對工作表現不力的員工零星裁員。管理局統計,9月以來,園區內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當中屬零星裁員居多,累計共為165人。近年來智慧手機市場需求趨弱,加上高通在疫情期間過度招聘,也是該公司今年接連裁員的原因之一。另有消息指出,高通在中國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分公司,將平均裁減2成人力,而台灣分部也可能在10月裁退將近200人,佔整體員工數約10%,另有竹科員工爆料,已收到公司寄發的「合意終止契約」。
高通台灣傳10%裁員「員工半強迫簽離職」 今證實組織進行調整
知名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21日在兩岸社群平台被爆料,稱該公司將進行一定規模裁員,其中上海的研發中心裁員幅度達20%,台灣分公司也將有10%裁員。對此,高通證實將採取調整措施,包括組織調整,而台灣也是調整措施其中一部分,預計在2024年3月前大致完成。手機晶片廠高通傳出將在台灣、中國地區展開裁員行動。(圖/達志/美聯社)受到智慧型手機需求低迷,這間全球IC設計大廠先前宣布全球將裁員5%,高通不僅傳大陸分部將裁員2成人力,就連台灣分部也傳出會大規模裁員,更有竹科員工透露已收到公司寄發「合意終止契約」,外傳資遣費僅N+3,可能有上百名員工受影響。對此,台灣高通22日發出聲明,公司在第3季財報電話會議上和8月份提交的10 Q報告中曾提到,鑒於總體經濟面與市場需求持續的不確定性,公司將預計採取進一步的調整措施,以實現在關鍵的成長領域和多元化機會的持續投資。高通指出,相關計畫仍在研議中,但預期主要措施將會包括組織調整,預估在採取相關措施時,將會連帶產生大量額外的調整費用,其中一大部分將反映在2023財報年度第4季。高通還表示,目前相關措施預計在2024財報年度的上半年(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大致完成。而在台灣採取的調整措施,也是之前對外溝通相應計畫的一部分。
美國財長葉倫:通膨指標皆下滑 看好經濟軟著陸前景
彭博社昨(10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於受訪時表示,她越來越認為,美國能夠在不造成就業市場重大損害的同時抑制通膨,並稱讚數據顯示通膨穩定減緩,也出現新一波求職者湧入市場。葉倫和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參與了全球20大工業國(G20)年度高峰會,葉倫於返回美國途中的飛機上接受採訪,她表示,越來越相信美國經濟將能實現軟著陸。美國近期公佈了一系列積極的經濟數據,包含整體通膨率已降至3%,儘管仍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但就業人數和GDP並未下降。葉倫指出,美國每項通膨指標都在下滑,雖然失業率在今年稍早達到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是由大規模裁員造成的,目前國家的財政狀況處於可以接受的水準。美國上個月失業率達到3.8%,部分原因是勞動力參與率上升至2020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當時正值新冠疫情開始蔓延之際。葉倫表示,看到勞動力市場出現一些緩和是重要的、也是件好事,因為很明顯地,有更多的人在找工作。其他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支出持續增長,且儘管房貸利率飆升,房市仍出現穩定跡象。因此經濟學家已放棄或延遲他們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測。例如高盛經濟學家目前認為,美國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只有15%,低於此前的20%。葉倫也重申她對美國財政軌跡的相對樂觀的看法,儘管預算赤字不斷擴大,其中部分原因是利率成本上升。在財政年度的前10個月,利息支付總額達7260億美元。葉倫表示,利息支出增加確實會給赤字帶來壓力,需要謹慎行事,並強調拜登堅信「擁有財政上可持續的預算」。
「通膨緩解+經濟韌性強」美股漲勢強勁 分析師:經濟有望軟著陸
去年12月份經濟衰退恐慌四處瀰漫,金融界皆討論2023年將是「債券年」。不過,這種觀點正在被股市「打臉」。美股今年上演絕地反攻,標普500指數累漲近20%,那斯達克指數暴漲38%。此外,有分析師認為,美國企業沒有大規模裁員,正好阻止其陷入經濟衰退。標普500指數中的科技股當前市盈率爲28倍,代表其拋售時機可能已經成熟,而倉位卻偏向上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表示,過去三個月,股票ETF流入量再次超過債券,雖然債券在整個曲線上都獲得正回報,但是股市遠遠更強,美股今年取得了難以想像的漲幅,使華爾街人士措手不及。在美股起舞的同時,通膨緩解,經濟也顯示出較強的韌性,「軟著陸」預期正在統治市場情緒。聯準會上週宣布加息25基點,使利率達到22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時,6月核心PCE降至4.1%,爲2021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美國第二季實際GDP按年增長2.4%,遠超市場預期的1.8%。一系列樂觀數據顯示,聯準會幫助美國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儘管其目標是恢復2%的通膨目標,但一些分析師表示,目標只要接近2%,即可實現經濟軟著陸。至於如何實現,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表示,美國企業目前正在削減支出,但並不是進行大規模裁員,反而考慮留住工人。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諮詢公司偉事達(Vistage)對約670名企業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只有7%的小企業主管打算裁員,而這些留下來的工人都能夠繼續透過工資消費。因此經濟在穩步降溫的同時,避免了人們預期已久的衰退。且除科技行業外,大多數行業的裁員極少,失業率為近半個世紀以來最低水平。美國經濟評議會經濟學家倫德(Erik Lundh)表示,如果美國消費者能夠保住自己的工作,他們就不太可能大幅削減支出。由於消費者支出佔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這可以最大限度地緩衝利率上升對經濟的打擊。他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勞動力市場的緊張可能會阻止經濟陷入更嚴重、更持久的衰退。」美國當地時間28日標普500指數上漲44.82點或0.99%,收在4582.23點;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66.55點或1.9%,收在14316.66點。
接掌推特「廣告收入大減50%」!馬斯克認了:現金流仍是負數
身兼特斯拉和推特執行長的馬斯克(Elon Musk)去年10月砸下4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接掌推特,經營至今已近10個月,馬斯克15日發文認了「廣告收入下降約50%」,推特的現金流仍呈現負數。綜合外媒報導,馬斯克4月份受訪時曾強調,多數廣告客戶已經回歸,推特「收支大致平衡」,怎料才經過短短數月,他又在推特發文哀號,「由於廣告收入下降約50%,加上沉重的債務負擔,我們的現金流仍為負值」,當務之急必須轉正現金流,才有餘裕做其他事情。事實上,自馬斯克去年10月接管推特後,大刀闊斧執行一連串新改革,包括解僱高管、大規模裁員,以及推出付費訂閱服務,不過顯然決策並未奏效,致使推特陷入財務難關。另外,為了削減公司成本,馬斯克大砍推特全球約9成員工,不過一名非洲員工爆料,離開公司後已經7個多月了,至今仍未收到公司允諾的資遣費。該名前員工怒控,馬斯克先前曾應允將支付他們3個月的資遣費、外籍員工的遣返費用,以及相關訴訟的法律費用,但如今這些被炒魷魚的前員工卻如「幽靈般」遭到公司漠視,對此相關部門也已針對此控訴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