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
」 地震 花蓮 郭鎧紋 大地震 地震測報中心今年地震「共計511次」為均值3.5倍 專家示警:突沒動靜恐醞釀強震
今年台灣地震活動顯著增強,尤其403強震導致全台18人罹難、1155人受傷。地震專家也提醒,今年已記錄到511個顯著有感地震,然而自12月14日至24日已連續11天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示警這段異常平靜期可能意味著大地震正在醞釀,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地震專家郭鎧紋說明,今年地震活動頻繁,規模5.5以上地震次數更創下14年來新高。截至12月23日,顯著有感地震次數達511次,相較於過去平均值的130.783次,增幅達3.5倍。郭鎧紋指出,403花蓮地震是今年地震活動異常活躍的代表事件。然而12月14日至24日的11天平靜期顯得格外罕見,因台灣平均每3天就會發生一次有感地震。今年曾有其他長時間平靜期,如1月1日至19日的19天,以及6月25日至7月10日的16天,然而這些平靜期之後均伴隨著大規模地震活動。郭鎧紋進一步提到,2022年7月29日起的34天平靜期後,台灣便於9月17日發生規模6.8的關山地震。他引用地震學者李錫堤的觀點,指出在大地震發生前可能出現短暫平靜期,這樣的現象需引起重視。今年台灣地震活動頻繁,現階段的異常平靜更值得警惕,民眾應隨時做好防震準備,留意可能發生的大地震。事實上,11月7日凌晨台灣東部海域接連發生三起地震,其中以1時19分的芮氏規模5.5地震最為強烈,全台多處有感,當時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些地震屬於今年4月3日花蓮強震的餘震,並提醒未來仍可能發生規模5以上的地震。吳健富說明,雖然主震已過去半年多,但能量仍在逐漸釋放,餘震活動尚未完全結束。他以1999年921大地震為例,強震後的半年到一年內仍會陸續發生較大的餘震,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氣象署也將持續密切觀察,評估何時能恢復至正常的背景地震活動。
台鐵公司化後恐虧120億 副業收入則有望創新高
台鐵公司化轉型,累積逾百年的短期債務1700億元,獲政府成立償債基金解套清零,服務性站點也獲補貼。公司化將滿1年,台鐵原預估今年虧損約74億元,但最終恐虧損120億元,民眾熟知的副業便當收入較疫前成長,有望創新高,台鐵未來主力將著重土地資產開發,但近年難直接看見收益成效。台鐵今年1至10月總收入270億元,總支出364億元,淨損93億元,其中客運本業收入2019年同期有148億元、去年同期137億元、今年同期143億元,將回到疫前水準。副業像餐旅服務收入,包括台鐵便當與觀光列車等,公司化前後則有明顯成長,2019年同期有7.3億元、去年同期6.2億元、今年同期回溫至7億元,較去年大增近8000萬元。台鐵分析,整體副業收入減少主因為移撥給償債基金的3塊地,減少了租金收入,移轉至償債基金內由鐵道局運用,另受0403花蓮大地震影響迄今,東部貨運未完全恢復。台鐵原預估今年虧損約74億元,但最終恐達120億元,比去年114億元高。不過,觀察台鐵便當銷量全年可達920萬個,雖未達疫前千萬水準,但因有較高單價便當新品,收入將超過2019年的7.48億元,有望創歷史新高。台鐵擁有許多都會區精華地產,公司化從法規限制中掙脫後,就是為更靈活經營與運用,台鐵也說,公司化後要力推的重點就是資產開發。但迄今推出的相關開發案,例如鳳山車站招商等,都是過往延續性的案件,未見指標性開發案。台鐵說明,目前董事會仍在研議資產開發相關要點,待要點訂出後即可全力推動相關資產開發,目標發揮資產開發最大效益,多件開發案招商明年將陸續登場。
嘉南地震「比去年多4倍」 專家籲留意3條斷層:大地震前兆
今年嘉南地震頻繁,數量是去年的4倍,學者提醒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民眾做好防災準備,並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3個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的發生情形。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今年嘉南地區已經發生117次地震,但2023年僅發生28次,今年地震活動是去年的4倍。中正大學地科系副教授石瑞銓示警,上個月的地殼移動加速,恐是大地震前兆,也顯示嘉南地區的地震活動異常狀況。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退休教授李錫堤在臉書透露,過去數十年來,梅山斷層附近加密的臨時地震網,多次連微震都測不到,但最近卻測出微震加多的現象。根據國外學者研究,一個受隱沒帶控制的地區,地震會有等同於海溝巨型斷層活動周期的地震周期。就一條斷層而言,斷層特徵地震的發生也有周期現象,在斷層大動後,接著會有一大段連微震都沒有的平靜期(Q1),待能量再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有微震出現,到一定年限後會再大動。國外學者Scholz 歸納,約在周期的3分之2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微震出現,約在周期的6分之5後會,再出現一小段平靜期(Q2),最後在臨震前還會有一極短暫的平靜期(Q3),接著就會發生大地震。李錫堤指出,梅山斷層目前可能處於Q2與Q3之間,且會跟著嘉義和台南平原下的盲斷層一起活動,提醒民眾確實做好防災準備。另外,他也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台灣測震網在梅山斷層、嘉義盲斷層及台南盲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發生情形,觀察有無Q1、Q2平靜期的現象,希望能抓到Q3的平靜期,為可能大地震提前做好準備。
陳妍希返台送別亡父「陳曉零動作」爆婚變 隔8個月她臉書首發聲
女星陳妍希12月7日公開悼念父親,她喪父的消息因此曝光,同時身為女婿的男星陳曉卻零動作,連發聲哀悼都沒有,加上陳妍希返台送別亡父也不見陳曉,兩人再度爆出婚變,引發網友們熱議。在家務事受到關注下,陳妍希近日睽違8個月更新臉書,讓粉絲看了很心疼。陳妍希昨(14)日下午在臉書轉發男星何潤東執導的新作品《不如海邊吹吹風》相關貼文,並公開力挺何潤東,「支持東哥新戲,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溫暖」最後加上橘色愛心符號。陳妍希與何潤東曾合作電視劇《但願人長久》,兩人也成為好友。陳妍希睽違8個月更新臉書,許多粉絲湧入為她喪父又爆婚變留言打氣。(圖/翻攝自臉書/陳妍希 Michelle)其實陳妍希上一次在臉書發文已經是8個月前,在4月3日花蓮大地震時,她隔空關心台灣粉絲們,發聲「希望大家都平安」。如今陳妍希喪父又身陷婚變疑雲,台灣網友們紛紛留言為她加油打氣,「妍希加油,不管外面多少風風雨雨,台灣永遠是妳最堅強的後盾,女人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加油」、「抱抱我的妍希,期待妳的新戲」。女星陳妍希與男神老公陳曉因合作《神鵰俠侶》,兩人相識相愛,2015年8月認愛,隔年7月宣佈登記結婚消息,育有一個寶貝兒子小星星;不過因為二人鮮少公開放閃,因此從婚後不時被傳出婚變消息。
新北捷運環狀線修復完成!侯友宜:今日中午12點全線復駛
新北捷運環狀線先前因0403的地震,造成9跨鋼箱梁位移及139項設施受損,當時預估全部修復完畢需要1年時間。新北市長侯友宜今(12)日宣布,中午12時開始恢復板新站到中和站通車,全線復駛。侯友宜表示,新北環狀線在今年的4月份因為大地震受損非常嚴重,這些工程的復原在台灣從來沒有過,所以特別組成最創新的施工團隊,不斷檢討更新,最終將1年2個月的工期縮短了半年,在整合營運測試後,確認一切安全無虞,宣布新北環狀線在12月12日中午12點全線復駛。新北捷運局同步在官方臉書上發文宣布,中午12點全線復駛,目前列車恢復正常班距為尖峰時段5-7分鐘、離峰時段8-10分鐘,請民眾安心搭乘。
花蓮強震後危樓拆除進度牛步 縣府回應了
0403花蓮大地震後,花蓮市「馥邑京華」大樓共6棟建物受損嚴重,內政部國土署10月鑑定結果建議全拆,但住戶與周邊居民抱怨至今遲遲未見有任何動作,擔心若再發生強震恐倒塌。縣府10日表示,目前還有182件紅黃單建築要處理,縣府人力吃緊,仍無法排定拆除時間,已協調中央幫忙拆除。「馥邑京華」位於花蓮市中和街,共有6棟、150戶,經0403、0423兩次地震,2樓以下鋼筋變形,有傾斜、下沉危險,6棟當中A棟受損最嚴重列為紅單,因各棟建物地下室連接,若只拆除1棟恐影響整體建物結構,經國土署請專家多次會勘,建議全部拆除。議會1個月前有多位議員質詢,當時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回應,縣府曾行文國土署,希望由國土署協助後續拆除工作,國土署函覆要求縣府自行拆除,經費不足可向中央提報,拆除費用估計約6000萬餘元,但住戶遲等不到拆除,向議員陳情。鄧子榆昨指出,4月強震後全縣至今還有182件紅黃單建物正在補強、修繕,颱風接連來襲也增加災修工作量,縣府人力實在吃緊。馥邑京華大樓因四周緊鄰其他住宅區,拆除難度相當高,持續向中央協調幫忙,目前受損最嚴重的A棟有放置多個型鋼做臨時性加固支撐,民眾不用過度擔心。馥邑京華大樓管委會監委黃展宏表示,中央已核定專案經費和拆除技術人員,但現在都沒有進展,住戶擔心若再強震,恐怕威脅鄰近社區安危,住戶希望能盡快拆除重建。
全台首創!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數位升級iDMAT 縣長徐榛蔚率領團隊持續打造智慧救災創新標竿
花蓮縣長徐榛蔚今(8)日參與花蓮慈濟醫院團隊於台灣醫療科技展的「iDMAT挺花蓮(TEAM HUALIEN):智慧串接生命之練」成果記者會,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今年升級全台第一支全面資訊化的災難醫療隊(iDMAT),在大型災難發生時,透過手機APP一鍵完成資料整合、雲端上傳,在最快時間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未來也將持續打造花蓮成為智慧救災創新標竿。「花蓮是全台首創升級iDMAT的縣市!」,縣長徐榛蔚表示,在前縣長傅崐萁的遠見下,花蓮縣政府與慈濟團隊攜手,0206地震後率先成立DMAT團隊,在台鐵太魯閣事件中首度投入,在重大意外災害發生時進入現場指揮調度,讓第一線的警消與醫療人員能盡速搶救傷患,但因為現場常天候不佳,傷者人數眾多,手寫醫檢紀錄也讓醫院與家屬無法及時辨認,造成醫療與調度上的困難。(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徐榛蔚指出,經過數年不斷更新進步,今年初花蓮DMAT與慈濟醫院合作成立資訊整合平台,簡化繁瑣的手寫資料作業,在0403地震時精準、迅速的分流大量傷患,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感謝慈濟與縣府團隊保持密切的訓練與合作,提升救災救護量能,成為花蓮最堅強的後盾;花蓮目前擁有領先全國的災難醫療團隊,也希望將這些經驗與其他縣市分享交流,打造臺灣成為全面升級智慧韌性城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花蓮近年經歷數次重大意外與天災的考驗,也讓災難醫療團隊不斷進化,在縣府的全力支持在今年初成立資訊整合平台,經歷0403地震後成為花蓮縣災害防救醫療新里程,合作打造花蓮成為韌性城市,也獲得中央及來自國際的肯定。(圖/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縣地形狹長、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讓醫療隊在災害搶救時備受考驗。花蓮縣衛生局在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後,邀縣內急救責任醫院、慈濟基金會後勤組成花蓮縣災難醫療隊。這是一支由衛生局主責、縣內8家醫院合作的災害防救醫療的花蓮隊(TEAM HUALIEN),也是花東第一支災難醫療隊。花蓮縣災難醫療隊與消防局特種搜救隊醫療組及救護組建立災害現場傷患處置模式。在2021年0402 太魯閣列車事故及2022年0918玉里震災時,展現合作無間,以最快時間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災難發生時,最讓醫療隊困擾的不是搶救傷患,而是所有的資料全需手工填寫,同時還須接聽來自各界的關心電話。卸下急診部主任與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MOC)執行長的賴佩芳醫師,在2022年邀請院內AI中心專案經理林佳玟參加全臺DMAT聯合演練,了解災難醫療隊運作模式,作為後續資訊化設計的基礎。隔年1月,由花蓮慈院兼任AI中心主任的吳彬安副院長與花蓮縣縣長徐榛蔚簽訂災難醫療隊資訊化合作備忘錄。(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在資訊化過程,因為要作病人身分辨識,要上傳到雲端共享,團隊共識用手機APP,賴佩芳指出,好處是災難發生時可能會停電,手機可多撐點時間,第二是手機有網路,如Wifi故障,可運用個人網路;也可在基地作區域網路,把APP的資料傳輸到筆記電腦、共用雲端,相關單位主管、人員只要有權限,可以不再以電話諮詢,即可掌握最新進度。在2023年11月太魯閣馬拉松以及今年3月花蓮縣府近4000人的聯合運動會初步實地測試,傷患一來,隨即依檢傷配戴手環,護理師、醫師只要以手機APP掃描手環上的QR-code,即可輸入病人資料、勾選相關處置,上傳雲端,待醫療站處置完畢,後端資料已連接Power BI完成統計及相關圖表。(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第二次測試後不到半個月,就遇到0403大地震,賴佩芳當天剛好是DMAT值班醫師,在準備出發前,就與相關業務值班人員接到花蓮縣衛生局啟動APP分配工作,採用全球最先進的 AI系統智慧,並將即時資訊運用於災害醫療中,展開救援工作,成功在第一時間搶救受困傷者。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合作使DMAT成功升級iDMAT,花蓮慈濟醫院不僅獲得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及創意獎,並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未來將整合更多數位技術,打造更智慧化的防災體系,持續提升災難應變的精準和效率。
班距調整!「環狀線」明起全線動態測試 復駛最後一哩路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新北捷運環狀線多處軌道位移,施工單位進行搶修,新北捷運公司宣布,9日起,新北環狀線將動態測試延伸至全線,測試期間將恢復原有的營運模式及搭乘月台和方向,班距則變更為尖峰5~7分鐘;離峰8~10分鐘。新北環狀線經過完整的復舊工程及動靜態測試後,即將進入復駛的最後一哩路,新北捷運公司宣佈,自9日起,新北環狀線將動態測試延伸至全線,測試期間將恢復原有的營運模式及搭乘月台和方向,班距則變更為尖峰5~7分鐘;離峰8~10分鐘。全線動態測試接續於靜態測試及區間動態測試之後,也是就整體系統安全及功能的全面檢視,測試期間,環狀線將恢復原尖峰5~7分鐘;離峰8~10分鐘的班距,旅客可依原車站指標標示於固定月台及方向進行搭乘,不用再機動變更搭乘月台,但是,針對尚未恢復服務的三個車站將暫時不開放旅客上下車,採清車不載客模式,以確測試可順利且完整的進行。新北捷運公司表示,目前整體修復工程已接近尾聲,在完成最後復舊工程收尾的同時,新北捷運公司也同步展開票務、通訊、號誌、供電等系統126項靜態測試,並分區段進行區間與全線66項動態測試,包括中和站至板橋站區間的動搖測試和大坪林站至產業園區站間列車自動行駛功能性測試,目前功能均正常,接下來將以全日全線運轉方式檢驗其穩定性。新北捷運公司說,通車後將推動環狀線沿線的轉乘接駁服務優化、在地行銷強化,以及推出捷運忠誠旅客的優惠活動等,能夠讓環狀線逐步找回原來的搭乘旅次,提供民眾更舒適便利的乘車體驗,進而再創造運量高峰。
日本恐發生百年一遇大地震 專家示警「這5地」先別去
美國加州於5日發生規模7.0的地震,就有專家示警「全球可能進入規模8以上強震」的週期。由於近期也是日本昭和東南海地震(M8.2)80周年紀念,這場地震曾造成超過1200人死亡。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南海海槽發生規模8至9的巨大地震機率高達70%至80%,而地震後引發的大海嘯最快在5分鐘內就會侵襲靜岡、和歌山、三重及高知等地區,19分鐘內抵達宮崎縣。他也呼籲民眾近期應避免前往這些高風險地區。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郭鎧紋分析,南海海槽的地震特性通常表現為東側先發生強震,接著西側可能會有更大的地震。在歷史上,1854年的安政東海地震規模達8.6。32小時後,安政南海地震便以8.7的規模發生。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1944年,規模8.2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後,1946年後昭和南海地震再度以8.2規模重創日本。這些地震引發的海嘯高度達8到10公尺,造成了近3000人死傷或失蹤。2023年8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規模7.1的強震,震央位於南海海槽西側。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警告未來一周內可能發生更大的地震。雖然實際上,後來並沒有發生更大地震,相關警報也在5天後解除,但郭鎧紋提醒,無法排除地震先在南海海槽西側發生,然後蔓延至東側的可能性。郭鎧紋表示,地震後周圍50公里內的地區,大地震發生的機率會提高5倍。通常規模8以上地震在一周內的機率為0.1%,但若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該機率會升至0.5%。此外,與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不同,南海海槽地震引發的海嘯速度極快,僅5分鐘便可抵達岸邊,幾乎沒有預警時間。先前日本政府因應如此威脅,制定「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提醒國民提高警覺。南海海槽地震被視為「百年一遇」的災難,其影響範圍廣泛,最壞情況下可能導致超過30萬人死亡,30米高的海嘯衝擊太平洋沿岸。郭鎧紋建議,近期若計畫前往日本旅遊,應特別關注是否有南海海槽地震的相關訊息,並盡量避開靜岡、和歌山、三重及高知等地區,以降低可能的風險。
加州7.0大地震「約16顆原子彈威力」 專家示警:不排除發生更大地震
美國加州北部海岸12月5日上午10時44分(台灣時間2時44分)發生規模7.0的極淺層地震,震央位於洪堡郡外海,震源深度僅10公里,一度發布海嘯警報。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這起地震相當於16顆原子彈釋放量,該地區地震活躍,未來不排除發生更大地震。據了解,這起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5日上午10時44分,規模為7.0、震源深度10公里,震央位在加州洪堡郡外海,屬於極淺層地震。據悉,該地區有50萬人透過手機收到警報,這些警報的發送範圍,最北到奧勒岡州班德(Bend),最南則至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當天也發布了海嘯警報,但警報已在當地時間中午之前被撤銷,因為該地區目前不存在海嘯危害風險。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則告訴記者,地震損害仍在評估當中。為此,他也簽署了緊急狀態聲明,以便根據需求,為應對救災工作提供更多資源。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此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6顆原子彈,破裂面積約900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彰化縣的大小。地震發生在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與戈爾達板塊交界處,該地區地質活動頻繁,未來不排除有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但機率較低。郭鎧紋指出,截至今年12月5日,全球已發生9起規模7.0以上的地震,仍低於平均每年15起的標準。其中包含台灣花蓮4月發生的規模7.2地震。她也提醒,今年台灣地震活動明顯增多,尤其南嘉地區近期頻繁出現群震,南部地區民眾需特別留意,持續關注地震動態,做好防震準備,減少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
嘉義群震現象引發在地人擔憂! 學者示警:還會再搖一陣子
嘉義最近地震頻繁,專家透過監測數據研判應是群震現象,中正大學地震學者溫士忠也說明,這些群震屬於0403花蓮大地震後應力調整,有助釋放地底積存應力。但他也提醒,有鑑於嘉義中埔曾在1941年發生規模7.1的大地震,因此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嘉義縣水上鄉3日發生芮氏規模3.9淺層地震,雖未傳出災情,但有不少民眾表示,地震時被劇烈搖晃與巨大地鳴聲嚇壞。此外,回顧10月下旬、11月底,與水上鄉相鄰的中埔鄉也發生十幾起有感淺層地震,最大震度達4.9,引發當地居民擔憂。對此,據《中央社》報導,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溫士忠指出,最近監測到的地震有很多是無感地震,而且不排除還會再搖一陣子,尤其過去嘉義地區的群震現象大概都會持續1、2個月。溫士忠認為,群震現象有助於釋放地底應力,再加上嘉義地區斷層帶比較破碎,斷層長度都不是很長,因此地震規模不會太大。然而,考慮到1941年中埔規模7.1的大地震,破壞性強震的風險仍然存在。他也提醒,民眾平時應具備防震觀念,在災難來臨時才能降低傷害。
嘉義3日淺層地震「地鳴太嚇人」 學者:群震現象無須過度擔憂
3日晚間18時04分,嘉義地區發生芮氏規模3.9地震,震央位於嘉義縣水上鄉,地震深度5公里,屬淺層地震。雖未傳出災情,但有不少民眾表示,地震時被劇烈搖晃與巨大地鳴聲嚇壞。對此,中正大學地環系副教授温士忠表示,聽到地鳴聲表示靠近震央,他還從監測數據分析,認為近期在嘉義發生的地震應是群震現象,指水上地震跟之前中埔地震為同一地震帶範圍,從能量釋放角度來看,地震群集有助釋放地殼下的能量,但從周期來看,大地震雖不至於馬上來臨,仍不能掉以輕心。嘉義3日傍晚發生規模3.9地震,不少在地網友事後紛紛在網路留言,直呼地震「上下搖晃」超有感,而且除了劇烈的搖晃外,還聽到「轟隆隆」的巨大地鳴聲。對此,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温士忠表示,這起地震和1941年規模7.1的中埔大地震同屬「中埔水上」群震帶,當年強震造成360人死亡,以過去的歷史地震來說仍有風險存在,而今年10月26日至今,嘉義地區已發生19起地震。温士忠指出,中埔發生群震的區域,大小大概是一個台大公館校區的範圍,現在地震主要集中在這個區域。而最近嘉義地區的地震發生在今年403花蓮大地震之後,應是屬於大地震後應力調整的狀態。且這裡原本地底下地層就比較破碎,加上應力調整,容易有群震現象發生,不過底下斷層長度不是太長,所以地震規模不會太大,但還是要小心後續地震活動。
「919金龍風暴」登今年房市新聞最大條 2025代表字「謹」慎保平安
房仲全聯會今(3)日舉行年終記者會,發布今年10大房市新聞,對於明年房市預測,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表示,明年是變化莫測的一年,房貸之亂恐難消,購屋人應該拉高自備款,明年仍是現金為王;另外,明年賣方要有讓價準備,明年交易量恐小跌,認為買賣雙方都應謹慎以待,因此選出2025年以「謹」字保平安。2024年即將結束,房仲全聯會依慣例由各縣市理事長選出年度房地產10大新聞,今年919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毫無懸念的成為年度10大新聞之首,一致認為史上最強打炒房,又稱「金龍風暴」,其中降低第2戶房貸至5成且全國適用,讓許多人措手不及,更讓房市買氣頓時猶如結凍,衝擊持續擴大中。王瑞祺指出,919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其衝擊力,真的來得又急又快,絕對不亞於當年首次實施房地合一稅,更不比去年平均地權條例新法之衝擊來得小,目前市場上已經有預售建案單周成交組數掛蛋超過3分之1的情形,房仲店頭也看見來客數與約看組數砍一半的現象,後續所衍生的房仲關店潮恐怕也難以避免,政府不得不重視。房市10大新聞排名第二是總統賴清德2024年國慶演說,其中提到維護居住正義為不變的核心理念,不會迴避打炒房問題,將加快打炒房效率,擴大照顧租屋族並平衡換屋族需求,某種程度展現了政府打炒房的決心,市場都期待他說到也能夠真做到。另外像是台積電帶動的房市效應,以及0403花蓮大地震帶動建築結構安全議題也入榜。2024年在歷經國內大選、國際戰事及經濟變動的影響後,整體市況漸趨安定、回歸常軌,當時因進入緩步復甦階段,因此以「穩」作為代表字。2024年前三季在政策及股市帶動下一片欣欣向榮,但就在第四季央行出手第七信用管制,市場買氣急凍,買賣方陷入遲滯觀望期。展望2025年,王瑞祺表示,國際局勢仍大幅牽動景氣走勢,美國新政府上任、中國武力威脅猶存,經貿大戰方興未艾,前景未卜;國內因應ESG國際趨勢,電價物價蠢動,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房價又位在新高,房市供需動向迷離。預料2025年將步入極為關鍵的過渡期,因此以「謹」作為2025年代表字。王瑞祺表示,明年詭譎多變、變幻莫測,無論是房地產產業,或是一般消費者買賣方,購屋行動應會更加謹慎看待景氣變化,步步為營、且戰且走。過渡期長短難料,但只要脫離過渡期,房市便可穩定成長,進入下一波成長期。
地震躲桌下是保命?或坐以待斃?蔡榮根建議1樓民眾「這樣做」
最近南台灣震個不停,建議臥室在1樓的民眾,先移到其他樓層睡覺。台灣過去的震災經驗,讓我想到每年9月21日國家防災日的地震演練。災防單位都教導學童及民眾,遇到地震時若人在屋內,要立刻躲在桌子底下,但這樣的做法是否都正確?當我們在屋內遇到地震時,如果是在較高樓層,若往樓下跑,很可能跑到低樓層時,正好被倒塌的房子壓到。而且地震時樓梯往往先震毀,所以高樓層的住戶,就地找掩護基本上沒錯。但在校舍1樓的學童,或正在1樓屋內的民眾,感覺到地震或收到地震警報時,應有足夠的時間往屋外疏散。可以逃而不逃,只是遵循災防單位教導的「趴下、掩護、穩住」震災保命3原則,會不會反而坐以待斃?以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的規模7.2地震為例,當時位於花蓮市北濱路的一棟大樓瞬間垮下,使得1樓的「幸福時刻早午餐」店面當場消失成為瓦礫。所幸,在店內用餐的17位顧客及老闆全部緊急往外衝,才幸運逃過一劫,整個驚險畫面為路旁的行車紀錄器錄下。但若1樓垮了,即使躲在桌子底下,也是會被壓扁。此外,筆者於921震災時,前往災區協助政府勘災及救災,90%以上的房子倒塌,都是因爲1樓有軟腳暇現像。面對怵目驚心的房屋倒塌和人命傷亡,心想發生在當日凌晨1點47分的大地震,萬一是白天的1點47分,人命傷亡的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因為震災倒塌的校舍和建物,大部分的1樓都被壓成瓦礫堆,若依照災防單位宣導的震災保命3原則,1樓的師生或住戶恐難保命。本文摘選自天下文化出版之《尋找安全的家:結構技師蔡榮根教你選好宅》本文摘選自蔡榮根《尋找安全的家:結構技師蔡榮根教你選好宅》。(圖/蔡榮根提供)
「水逆+木逆+火逆」三星逆行 命理師:台灣政壇將迎來史無前例大震盪
「今年三次水逆,每次都在黃道中水火相剋的窒息度數(業力之結)」,台灣吠陀占星權威李靜唯指出,11月17日太陽從天秤過境天蠍,世界領導人從失去理性到毀滅性報復,不過是一念之間,俄烏戰爭再度升級;太陽入天蠍,意味著職場霸凌「me,too」2.0正式啟動,民怨潰堤一發不可收拾。李靜唯昨(2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目前「太陽水星」合相在天蠍座, 同時與恢復順行的土星與羅喉產生相位,11月19日開始,水星進入天蠍座的「業力之結」,天蠍座跟死亡、背叛、秘密有關,10月就已預告接下來會有更多令人瞠目結舌的秘密浮上檯面,恰恰就在水星進入天蠍甘達時,正式引動史詩級的官場業力大爆發!李靜唯續稱,土星是業力,羅喉是果報,又強碰水星在黃道最容易失控的關鍵度數(業力之結),在在都跟因果業力緊密相連,「太陽水星」又對沖逆行木星,逆行的能量更是無限放大這次的霸凌事件,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不堪的官場現形記曝光,當人類無法對抗妖孽的時候,只好請天來收!「只能說那些過往還未爆發的業力,將會隨著水星逆行連環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同昨天台南不震則已,一震就是一夜15震,也意味業力反噬的能量隨時都可能一觸即發…」她補充,再加上土星目前所在的星宿為Shatbisha,對應「墳墓」這顆恆星,梵文則翻成「需要一百位醫生」,意味此宮位所發生的災難或疾病很難治癒!同時Shatbisha也跟宇宙業力有關,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而言,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照如今勞動部霸凌事件,不過是為即將啟動的水逆開了驚天動地的第一槍!李靜唯解釋,水星目前正在減慢速度,11月26日開始逆行至12月15日,與此同時,12月12日太陽也在天蠍座進入「業力之結」,再加上火星12月7日也在巨蟹座開始逆行,這段「水逆+木逆+火逆」三星逆行期間,台灣會更加混亂不安,民心動盪,尤其水逆期間要特別注意規模6以上的地震山雨欲來,0403花蓮大地震水逆也落在火象星座的甘達。因此,無論面對天災的束手無策,還是對政府的信心瀕臨瓦解,台灣民眾確實會非常天人交戰,除了天災難防之外,人禍更是雪上加霜,可以預見的是台灣政壇即將迎來一波史無前例的大震盪。李靜唯也在文末補充,火星在巨蟹是心靈最脆弱最容易失控的相位,嚴重者甚至會失去求生意志!如何在水火交剋的外在環境中強化自己的抗壓力才是重中之重,「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的生命並不是任何一個傷害你、迫害你的人所給予的,在你決定一刀兩斷結束自己生命的當下,同時也狠狠扼殺了父母的餘生,親恩未報情何以堪?」
南台灣地震頻傳!民眾「聽到地鳴聲」疑地震前兆 氣象署:4情況也有可能
台南昨天晚間8點40分發生規模5.4地震,接著又發生多起地震,南部地區近期發生好幾起地震,不少在地人反映地震發生前聽到地鳴聲,感到有些擔憂與害怕。對此,中央氣象署也出面解釋地鳴的成因「4情況也有可能」,並表示這屬於正常現象。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台南地區昨(22)晚至今,已發生15次大大小小有感地震,最大規模達5.4;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說明,地震的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互相碰撞,接著應力往西傳遞,能量在地質較脆弱的地方釋放,也造成了脆弱地帶發生破裂。過去的案例顯示,規模5.4地震發生後,在未來出現3至5個餘震是正常現象。台南數起地震也引發網路上熱議,不少網友在PTT留言稱,「都是先聽到地鳴後一秒就震」、「要搖之前都會地鳴一下,好可怕」、「我家永康竟然先聽到地鳴聲才有地震?是錯覺嗎」、「時大時小,偶爾一兩次有地鳴聲但沒震」。對此,氣象署也在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解釋地鳴與地震關聯,地鳴是一種從地下傳來的低沉聲響,有人描述它像遠處的悶雷聲,也有人形容像重型車輛經過的震動聲。雖然目前在科學上沒有一致的解釋,人們普遍認為地鳴可能是地震波傳播到地表,地震波傳遞的介質從岩石變成了空氣,空氣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因此民眾將地鳴視為地震發生前兆之一,尤其花蓮位處板塊交界,地底下的構造活動比較活躍。發生地震之前,當地居民偶爾會聽到類似聲響,包括嘉義、台南地區出現的地鳴,也可能是當地地層活動造成的聲響,屬正常現象。氣象署還引述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多數地鳴被視為來自音爆、爆炸、大型車輛經過、施工等人為活動,有一部分則來自地震等自然現象,尤其是極淺層地震。即使聽到低頻的巨響,不一定是地震要來,發生「雷聲大雨點小」的地震也是有可能的。氣象署表示,不論地震是否伴隨地鳴,氣象署設置的地震測站依然全天候運作中,密切監測台灣各地的地震活動,若監測可能致災的大地震,也會透過「國家級警報」災防告警系統、電視台推播以及強震即時警報發送警報。雖然地鳴聽起來很可怕,但氣象署強調,真正要防範的是地震帶來的影響。收到地震預警或感受到強烈地震時,就要確實「趴下、掩護、穩住」冷靜避難,如果是在睡覺時間,只要在床上改成趴下姿勢、用枕頭保護頭部即可。氣象署表示,地鳴聲不一定是地震前兆。(圖/氣象署)
台南震不停!專家示警「不對勁」 提醒恐有更大地震
台南市昨(22)日連續發生14個地震,其中20時40分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震央在台南市政府北方23.2公里處,深度7.7公里,最大震度5弱,屬於極淺層地震。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台南地震異常頻繁,情況不尋常,請民眾特別小心。郭鎧紋指出,這幾天震央主要都集中在麻豆區,昨18時45分,麻豆就有規模4.5的地震出現,20點過後麻豆旁邊的佳里區接連發生地震,最大規模達到5.4,另外還有規模3、規模3.5、規模4.3的3起地震。郭鎧紋說:「這樣的地震頻率異常頻繁,現在看起來地震是一個接一個發生,南台灣民眾要特別留心。」郭鎧紋提及,昨天在台南佳里的地震,和前幾天麻豆的幾起地震是同樣的群震,詳細狀況還有待研究統整,提醒民眾近期一定要特別小心餘震,甚至可能有更大的地震出現。郭鎧紋提及,今年在西半部出現的地震次數,已是2011年以來平均值的3倍,範圍縮小到嘉義縣更是5倍之多,不過地震數量變多,也意味著有在適當的釋放能量。關於2024年的地震狀況,郭鎧紋分析除了0403花蓮大地震衍生的餘震,在嘉南地區也頻繁出現地震,但兩者應該無關,「若受到東部大地震影響,那西部的地震分佈應該會相當集中,但統計上沒有這樣的趨勢。」郭鎧紋日前曾解釋今年西半部地震頻繁原因,除了原本地震活動就少之外,這些區域過去都有發生大地震,像是10月26日嘉義中埔地震的震央,接近造成360人死亡的1941年中埔大地震;而11月9日苗栗三義地震的震央,則鄰近造成3279人死亡的關刀山強震,然而西半部從921至今,發生地震次數較少,因此民眾還需多注意。
全台地牛頻翻身!今年西半部地震比平均值多3倍 專家示警2數據
昨(18日)全台地牛大翻身,包括花蓮、台南麻豆、高雄桃源皆發生地震。對此,地震專家郭鎧紋今(19日)坦言,今年西半部地震活動確實偏多,是十餘年來平均值的3倍,主要原因是嘉義與台南地區出現不少群震。他也提醒,西半部部分區域都有發生過大地震,且地震次數在921後偏少,因此民眾還是要注意。昨日全台地牛頻翻身,8起小區域地震中有6起發生在花蓮,其餘2起則分別位於台南麻豆、高雄桃源。而今天凌晨至今也至少發生5起地震,其中1起在台灣東部海域、2起在宜蘭近海、2起在台南麻豆。對此,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也說明,從昨天到今天,大致可區分為花蓮403餘震、宜蘭近海地震,還有台南麻豆、高雄桃源的地震。其中宜花本來就是台灣地震較多的區域,倒是今年西半部地震確實偏多,而且今年西半部得地震次數,也是2011年以來平均值的3倍。郭鎧紋也解釋今年西半部為何有不少區域發生地震,除了原本地震活動就少之外,這些區域過去都有發生大地震,像是10月26日嘉義中埔地震的震央,接近造成360人死亡的1941年中埔大地震;而11月9日苗栗三義地震的震央,則鄰近造成3279人死亡的關刀山強震,然而西半部從921至今,發生地震次數較少,因此民眾還是需要多注意。
花蓮觀光業遭天災重創「8億補助」用不完 旅宿業恐掀倒閉潮
今年花蓮經歷了地震與颱風的雙重打擊,觀光產業陷入低潮,雖然交通部補助總預算8億元的「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但根據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統計,今年已有超過30家旅宿業者選擇停業、退場或轉租,業界擔憂出現倒閉潮。花蓮在今年4月初遭遇強震衝擊,至今7個月累積1746震,對此,氣象署也提醒,4月3日的大地震釋放的能量龐大,不會立刻完全釋放,因此餘震活動會持續一段時間,未來仍可能有規模5以上的餘震。隨後花蓮又在10月底遭康芮颱風侵襲,受到天災影響,花蓮住房率一度降至谷底,連知名度最高的太魯閣晶英酒店也因災損兩度暫停營業,其他中小型旅宿業者更是苦不堪言。為挽救低迷的觀光市場,交通部推出總預算8億元的「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盼吸引旅客重返花蓮,並特別推動花蓮3.0住宿加碼措施,自11月7日起,凡入住花蓮的自由行旅客,第1晚可獲1000元補助,第2晚可再享1500元折扣。如選擇跨月旅行,旅客可在11月29日、30日獲得一次2500元補助,並於12月1日、2日再領2500元補助,共計5000元的住宿優惠。團體旅遊補助方面也有所調整,觀光署從10月起放寬團體旅遊的住宿補助申請門檻,從原需7天6夜以上行程調降至5天4夜以上。然而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執行至今僅達6成使用率,遠低於鄰近的台東縣。台東不僅將補助經費全數用完,還追加了共計8000萬元的資金。截至目前,公會會員中的130多家旅宿業者已有21家停業,另有10家選擇暫時退場或將經營權轉租他人。一位不具名的國內旅遊業者指出,花蓮的最大賣點在於壯麗的大自然景觀,然而這些絕美地貌在地震與颱風的衝擊下需時間恢復,且旅客對花蓮天災的印象也需要時間消化,這恐怕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
印度神童精準預言川普當選! 阿南德示警台灣「明年恐爆1天災」
占星預言家「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因為2019年準確預測新冠肺炎疫情聲名大噪,近日他接受吠陀占星專家李靜唯專訪指出,2025年台灣地震風險仍然存在,雖然不會如日本預言家所說的「南海超級大地震」那般嚴重,但仍有可能出現如2004年或2011年規模的地震,呼籲民眾需要保持警惕但不需過度恐慌。李靜唯昨(18日)晚間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阿南德的最新預言。她指出,阿南德特別提醒,2025年土星與羅睺的合相將使得心靈詐騙案件更加猖獗。他指出,台灣是一個在靈性事業上百花齊放的多元社會,雖然能夠接受各種命理占星和靈性療癒,但也因此容易滋生詐騙事件。「靈性和占星是兩回事,」阿南德強調,「占星師是一個職業,是工作,但不應該被神化。」即使他在全球擁有眾多粉絲,仍然認為自己是個學生,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阿南德進一步闡述了他對靈性與商業關係的見解:「商業中可以融入靈性,但靈性不應該被商業化。」他表示,靈性應該保持純粹,它可以淨化其他事物,但不應被其他事物所污染。專訪中也提到阿南德曾在2023年8月8日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就預測共和黨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很可能獲勝,並指出川普的勝算很高,這個預測如今已經應驗。 對於占星學的本質,阿南德強調這不僅是一門預測學問,更是一門天文學,具有週期性的特點。他說明自己在占星諮詢中也會融入靈性元素,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人們,而不是單純只談論物質層面的問題。阿南德表示,一個真正的靈性導師應該具備慈悲心,並以佛陀為典範。他提醒人們在選擇靈性導師時要謹慎,應該避開那些傲慢、充滿暴力,或是言行不一的人。「如果發現任何虛偽,那就不是真正的上師,」他說。專訪最後,阿南德表達了對李靜唯老師的感謝,他認為好的答案來自於好的提問,「提出問題的人比回答問題的人更值得稱讚。」同時也宣布將推出中文課程,讓有興趣深入了解印度占星學的華人朋友有更多學習機會。李靜唯也在文末指出,印度神童長大了,但他依舊是那個不忘初心的阿南德,「不管網路媒體如何攻擊他,畢竟越是卓越的人越容易樹大招風,但他在我眼裡依舊是那個散發強大能量且風度翩翩的印度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