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顏色
」大便顏色可了解腸胃道疾病 出現這4顏色是「警訊」!快自我檢視
大便不只是身體排泄出來的廢物,從糞便的顏色中其實也可以推敲出可能的消化道疾病。正常的糞便顏色為何?哪些糞便顏色又是身體的警訊呢?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俊欽一一說明。民眾在大號時也不妨觀察一下,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為什麼大便會是黃棕色? 醫:與「膽汁」有關一般正常大便的顏色會呈現黃棕色、咖啡色,陳俊欽主任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膽汁」,剛從肝臟製造出來的新鮮膽汁為黃棕色,之後會進入膽囊儲存,存積一段時間後會慢慢轉為綠色,最後經由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幫助消化分解脂肪。但並不是所有膽汁最後都會進入大腸隨著糞便排出。陳俊欽主任指出,約有90%的膽汁會從小腸末端再吸收回肝臟,僅有10%的膽汁會進入大腸和未消化的食物混合,當食物顏色和這些黃棕色或帶點淺綠色的膽汁混在一起時,就會使糞便以黃棕色、咖啡色的顏色呈現。大便顏色會受飲食影響 4顏色可能是身體警訊由此可知,糞便其實有可能會因為吃下的食物、藥物等影響而有不同的顏色,如:使用鐵劑或吃大量黑芝麻、內臟/豬血湯等,可能會解出黑便;吃紅色火龍果,可能會解出鮮紅色的糞便。不過,陳俊欽主任表示,如果排除食物、藥物等因素,大便呈現以下顏色時,就有可能是「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深綠色、墨綠色大便:大便顏色越綠,代表膽汁濃度越高,這可能是小腸出問題,使得膽汁再吸收的量少、進入大腸的量高,如果又拉肚子伴隨右下腹疼痛,那腸發炎、腫瘤等都是可能的疾病,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急性腸胃炎」,當小腸發炎時無法進行再吸收,就會使大便呈現深綠色、墨綠色。灰白便:與深綠色、墨綠色大便正好相反,大便呈現灰白色代表糞便中沒有膽汁,可能是通道阻塞導致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如果有眼睛變黃、皮膚變黃、茶色尿等症狀,就是「阻塞性黃疸」,大多數都是因為「胰臟癌」、「膽管癌」所致,少數是因為「總膽管結石」造成阻塞性黃疸產生灰白便。黑便:大便如瀝青、柏油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都有可能使大便顏色變成黑色。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紅血球若遭到胃酸破壞,會釋放出鐵質,高濃度的鐵就會使大便呈現黑色。鮮紅便:若解出大便為鮮紅色,則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除顏色外也要注意「這些」 及早發現大腸癌風險除了顏色之外,陳俊欽主任提醒,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粗細/形狀改變、頻率改變、有裡急後重或解不乾淨的感覺等,很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民眾應該要放在心上,及早就醫檢查,若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前驅「大腸息肉」並進行切除,將可避免大腸癌風險。而現在,國健署也有提供50-74歲民眾公費大腸癌篩檢服務,每2年可進行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善加利用。另外陳俊欽主任也建議,年滿50歲的民眾應接受1次標準化大腸鏡檢查,平時也應多吃蔬菜水果、新鮮食材,避免高油脂類、西化飲食等,對腸道健康、預防保健才能更有幫助。
巴戈病逝/「癌中之王」胰臟癌7類人最危險 出現6大徵兆快就醫
資深藝人巴戈昨(16日)晚間因胰臟癌擴散病逝林口長庚醫院,享壽68歲,消息一出,讓許多粉絲相當悲痛。胰臟癌被稱為是「癌中之王」,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現時通常已無法開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腸胃科醫師列出胰臟癌7類高危險群,並提出2種解決方法。許秉毅曾於去年10月在臉書《吃病》指出,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它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它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由於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而9成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許秉毅也列出,胰臟癌的7類高危險群,包括高齡,平均胰臟癌診斷年齡是71歲, 2/3患者在65歲以上,絕大部分患者超過45歲;新診斷糖尿病,1%~3%有胰臟癌;再來是酗酒、三酸甘油脂大於500毫克/百毫升、胰臟囊腫,家族史,2位或以上家庭人員以及致癌基因突變,BRCA1、BRCA2基因突變,容易產生乳癌、卵巢癌、胰臟癌。 許秉毅表示,臨床上篩檢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才比較有意義,因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八成以上是可以手術治療的,自己的篩檢策略是,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胰臟癌指標 (CA19-9)、胰臟發炎指標 (澱粉酶),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檢查,以及三年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因為磁振造影檢查是可較準確檢測出小胰臟癌的工具,其優點包括準確,無輻射線,但費用較昂貴,自費檢測一次約1.1萬元。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提醒,若出現異常上腹痛、背後痛,或阻塞性黃疸症狀包括皮膚、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變淡等症狀,要提防是胰臟癌,應該儘快去檢查。
李應元抗「癌王」一年 6大徵兆得警惕:初期無痛感
前我國駐泰國代表李應元昨(14日)被媒體報導,因罹癌過世,68歲就與世長辭,不過隨後卻遭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外交部內部人員打臉,強調李應元依舊健在,目前仍在台大醫院治療中;據悉,李應元罹患的是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而且是在1年前才發現的,如今有醫生就指出,如果平時有出現這6大徵兆,就得警惕。李應元今年5月因感染大腸桿菌,8月初便以「個人健康因素」為由請辭獲准,返台接受治療,被直擊身形明顯瘦一大圈,不料昨天晚上突然傳出他離世的消息,但最後遭到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外交部內部人員打臉,強調他目前在台大醫院治療中,管碧玲更在臉書上寫下:「我們一起祝福他早日康復。」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李應元早在1個月前就確診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就指出,胰臟癌的前期幾乎不會有症狀,所以通常都是到了三、四期才會發現,那時患者的腫瘤通常都是大至壓到膽管並造成黃疸,或是腫瘤壓迫到神經造成明顯痛感,之後才會去檢查,但卻為時已晚。王文倫表示,如果在一、二期就發現,可以透過內視鏡燒灼術或是手術移除腫瘤,5年存活率達80%以上,但是出現上述症狀時,通常胰臟癌已進展至三、四期,腫瘤已出現轉移,雖然仍可做化療抑制病情,但成效不會太好,治療選項不多,而在那個時候,5年存活率僅剩下15%。至於如何在早期就發現胰臟癌?王文倫表示,如果民眾有出現背後痛、上腹痛、皮膚、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變淡等症狀,都要提防胰臟癌,得盡速就醫檢查。王文倫也提醒,胰臟癌初期的腫瘤非常小,加上胃部空氣干擾,較難發覺,不過擁有肥胖、常抽菸喝酒、糖尿病史或是家族史的民眾,建議要定期接受核磁共振、內視鏡檢查,才有辦法提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