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胞胎
」 懷孕 試管嬰兒 補助 孕婦 分娩50萬分之一的機率!中國1歲男童腹部莫名腫脹 檢查後竟是「小寶寶」
中國湖南湘潭近期發生一起罕見病例,當地一名1歲5個月的男童杜軒軒(化名)因肚子莫名脹大,被父母帶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就診。結果醫生發現他的腹腔內有一個直徑達13厘米的巨大混合密度囊性腫塊,佔據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間。手術切除後,醫師發現,這個腫塊竟然是個有著雙手雙腳、頭部尚未發育完全的胎兒。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三個月前,杜軒軒的父母發現軒軒右上腹部較大,起初以為是進食過多所致,並未在意。隨著時間推移,軒軒的肚子越來越大,且經常哭鬧,這才引起父母的警覺,帶他到醫院檢查。而在發現腫塊的存在後,醫師同時也確認軒軒體內的腫瘤存在破裂出血、壓迫腹內重要器官的風險,需立即手術切除。於是急忙幫軒軒進行手術移除。經過專家團隊的精心治療,軒軒成功移除掉這個腫塊。但醫師後續在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這個切除的「腫物」竟然有完整的雙手雙腳、背部以及尚未發育完全的頭部。主刀醫生閻大益主任解釋,這其實是寄生胎,也稱為胎中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發病率約為新生兒的50萬分之一。據了解,寄生胎是指在本應發育為雙胞胎或多胞胎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胚胎正常發育,另一個發育異常的(較小的)胎兒被包裹進發育正常的(較大的)胎兒體內。寄生胎與寄主是孿生兄弟或姐妹,但由於發育不完全,無法獨立生存,需要依賴寄主提供營養。杜軒軒體內的胚胎屬於內生性寄生胎,發生率極低。報導中也提到,寄生胎大多在出生後一年內被發現,目前文獻記載的最大年齡為60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患兒體內只有一個單一的寄生胎,極少數病例中,患兒體內可能有多個寄生胎。大多數寄生胎發生在腹部,其中80%位於腹膜後,其他罕見的發生部位包括顱腔、縱隔、陰囊、盆腔等。過去印度也曾出現類似案例,當地一名出生僅三週的女嬰因腹部肿大,被發現腹內有8個寄生胎。經過約90分鐘的手術,醫生成功將所有寄生胎切除,女嬰目前正在康復中。醫師也提醒,被「寄宿」的嬰兒通常表現為腹部明顯比同齡孩子大,寄生胎可能隨著寄主的成長而增大。大多數患兒在幼年時會出現不適症狀,如腹部脹大、疼痛、進食困難等,應及時就醫。
苗栗縣府生育津貼2025再加碼 鍾東錦要留住年輕人
苗栗縣長鍾東錦27日表示,2025年起縣內生育津貼將從每胎新台幣1萬元調高到2萬元,設籍也從1年縮短至半年,預算年砸4,800萬元,希望鄉親有感。審計部苗栗縣審計室日前審定的2023年苗栗縣府決算報告中,直指「生育津貼加碼補助」、「敬老禮金」、「學生營養午餐每餐加碼10元」政策是「非法定社會福利」,因此扣減補助款7,784萬元。儘管財政壓力不小,鍾東錦仍在縣務會議通過《苗栗縣生育津貼實施辦法》修正草案,預告2025生育津貼會再加碼。民政處官員表示,目前苗栗縣生育津貼為第1胎1萬元,第2胎以上或是多胞胎每胎2萬元,2024年此案編列了4,062萬元預算。他說,縣內《生育津貼實施辦法修正草案》2025年上路後,每名生育津貼將補助2萬元,新生兒父或母設籍也從1年縮短到半年,新年度此案預算將達4,800萬元。官員也說,死胎或自然流產婦女也能申請津貼,條件也同步自須設籍苗栗縣滿7個月以上,放寬縮短為6個月以上即可,記得持合法證明文件,在事實發生之日起6個月內申請,審核沒問題者將發給1萬元津貼。鍾東錦強調,有些理念比扣減補助款更重要,如果社會福利完全不做,整個縣內氣氛不會好,鄉親一比就矮人一截,根本說服不了年輕人進來苗栗打拼。他說,儘管各鄉鎮依照財政狀況,另外加碼了每胎1萬至3.6萬不等的生育補助,但目前苗栗縣平均生育補助,仍比鄰近大都市少,而新年度緩步增加,就是要向鄉親表達縣府重視社會福利與生養,鄉親有感最重要,也才能進一步把年輕人留下來。
試管嬰兒補助滿3週年 擴大至一般夫妻也能申請
衛生福利部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迄今已經滿3週年,截至113年7月31日止,成功幫助1萬8千多對(18,157對)不孕夫妻迎來2萬多名試管嬰兒(20,539名)。在使用試管嬰兒補助生下第1胎的不孕夫妻當中,有2千對再度申請使用試管嬰兒補助來孕育第2胎,希望再度迎來家中的新成員。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表示,為支持與協助不孕夫妻達成生育願望,並減輕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經濟負擔,讓不孕夫妻們能一圓生育的夢想,將補助對象由以往只針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大至一般夫妻,只要其中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並於我國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且妻年齡未滿 45 歲,經醫師診斷有不孕症及試管嬰兒療程需要,都可以申請補助。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自補助方案於110年7月上路以來,截至113年7月31日止,共有超過10萬6千人次通過補助資格審查,其中8萬5千餘件已完成療程,並獲得補助費用,整體補助件數較方案實施前每年12至20件成長超過2千倍。補助金額方面,衛福部說明,低收及中低收入戶維持每次補助上限為15萬元,一般夫妻首次申請最高可獲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最高補助6萬元,妻年齡未滿40歲每胎最多可獲補助6次,年齡在40-45歲間,則每胎最多補助3次,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都能受惠。衛福部表示,補助方案鼓勵不孕夫妻以單一或雙胚胎植入,三年來成果顯著,包括單胞胎比率高達87.1%、足月生產率(懷孕週數≧37週)為75.5%、新生兒出生體重出生體重大於或等於2500公克占76.7%(正常新生兒體重區間為2500~4000克),且相較於109年國內人工生殖施術結果,分別增加11.4%、10.7%、10.3%,數據均較以往明顯提升,翻轉過去人工生殖因採多胚胎植入,容易發生多胞胎妊娠、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兒,而造成不利於母嬰健康的情況。衛福部指出,即使當前有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年齡仍是影響生育力或人工生殖成功率的因素之一。國際文獻指出,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罹患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較高;男性生殖能力同樣也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衛福部呼籲,理想的生育年齡是25至35歲,適齡男女應及早規劃生育。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請尋求醫療專業協助,經醫師診斷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需要,可至全臺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目前全國總共有101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可協助符合資格的不孕夫妻線上申請補助。更多資訊及申辦流程可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將由專人提供即時的服務。
8月下旬15筆津貼等發放「明起陸續到帳」 勞保年金「185萬人平均可領1.8萬」
隨著8月份步入尾聲,根據勞保局行事曆可看到,月底這段時間有多項給付和補助都準備發放,從老年基本保障年金到生育給付,再到勞工保險相關補助,其中涉及最多人的就是勞保年金,預計在29日入帳。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本月29日不僅有勞保年金將入帳,另外還有職保年金、勞退月退休金以及國民年金生育,也都是在29日進行給付。根據勞保局的最新統計,2024年5月勞保年金的請領人數增至185.7萬人,發放的總金額達到346.8億元,每人平均可領取約1萬8675元。報導中也提到,隨著2日《勞動基準法》的新制上路,勞雇雙方可以協商延後強制退休年齡。這代表著勞工即使年滿65歲,只要雙方同意,仍可繼續工作並繼續參加勞工保險,這為許多希望延續職業生涯的老年勞工提供了更多彈性。此外,國民年金生育給付金額是按被保險人分娩或早產當月投保金額計算,一次發給2個月生育給付。如果是多胞胎分娩或早產,給付金額還會按比例增加。這項給付在8月共有5個入帳日,分別是1日、8日、15日、22日和29日。另外在8月下旬也有多項給付準備發放,其中包含20日的老農津貼、農民月退休儲金;23日則是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原住民給付;30日的產檢假與陪產檢及陪產假薪資補助、國保身心障礙年金給付併計勞保年資、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給付、國民年金保險身心障礙(基本保證)年金、國民年金保險遺屬年金、國民年金保險喪葬給付。
不孕女懷「2同1異」3胞胎 醫師也第一次見到…喊:這可別怪我
中國大陸山東一名女子過去飽受不孕症所苦,沒想到她最近不只奇蹟般懷孕,還一次懷上3胞胎,孩子更是極罕見的2同卵1異卵,連醫師也直呼第一次看到。據《瀟湘晨報》報導,該名來自荷澤單縣的女子得知自己懷上3胞胎時又驚又喜,但她沒想到的是,醫師驚訝的程度竟不亞於自己,甚至說出「這可不能怨我」。醫師解釋,雙胞胎或多胞胎絕大部分不是同卵就是異卵,要發生「求同存異」情況非常罕見,就連她自己也是第一次見到同時懷上2同卵1異卵3胞胎的案例,醫師還對女子笑說「妳這(嬰兒車)以後推出去可拉風了」。不過,有別於醫師的狂賀,網友紛紛直呼「媽媽得多辛苦」、「好危險,情願一胎一胎的生」、「高興一陣子,辛苦一輩子」、「這應該是不孕治療促排卵弄的」。另據《封面新聞》報導,大陸四川2018年也出現類似案例,該名24歲孕婦當時產下2同卵1異卵的早產龍鳳3胞胎,機率僅為1.4億分之一。此外,多胞胎的早產、體重過輕、腦性麻痺、死胎的機率都較高,其中3胞胎腦性麻痺機率約每1千人45人,分娩前3到5週更是死胎危險期,因此除了更積極護理外,醫師也可能建議透過手術「選擇性減胎」保障孕婦及胎兒。
孕婦機上突分娩…「長榮寶寶」可享終生免費機票? 長榮航空回應了
長榮航空昨(15日)一架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台北松山機場的航班,驚傳一名孕婦在機上緊急分娩,所幸在4名醫師旅客與空服員的齊力協助下母子均安,據悉該名孕婦懷孕僅約20周,因此並未獲得醫師開立適航證明。過去曾有類似案例發生,部分國際航空會提供機上出生嬰兒「終生免費搭機」的特殊優惠,對此,長榮航空回應了。根據長榮航空規定,單胞胎懷孕36周以上(距離預產期4周以內)或多胞胎懷孕32周以上的孕婦,以及生產後7天內的產婦禁止搭機;另外,單胞胎懷孕28周至35周又6天(距離預產期12至4周)或多胞胎懷孕28周至31周又6天(距離預產期12至8周)的乘客,需由主治醫師在搭機前十日內開立適航證明,才能搭乘飛機。據了解,該名孕婦登機資料註記懷孕20周,因此無須出示適航證明,不過如今卻傳出其實她已懷孕37周,依照長榮航空搭機規定,該名孕婦無法搭乘。對此,長榮航空回應,旅客懷孕周數等個資為個人隱私,不便透露。至於該名「長榮寶寶」能否享有終生免費機票?長榮航空公開表示,並無慣例讓機上出生的嬰兒獲得終生免費搭機的特殊福利。事實上,華航數十年前也曾有女嬰在機上誕生,當時華航還公開承諾,讓她終身免費搭乘,只是事隔多年免費搭機證明早已丟失,該名「華航寶寶」至今從未使用過這項福利,為確保旅客安全,事後華航也聲明不再提供類似優惠。
孕婦搭長榮返台班機「機上分娩」! 民航局證實:母嬰均安
母嬰均安!15日長榮航空一架由日本東京羽田機場飛回台北松山機場的航班,有名孕婦在機上分娩,飛機落地前,松機已請救護車在旁協助,也協助該架班機優先進場,班機已在下午1時許抵達松山機場。對此,民航局證實母嬰均安,已送往醫院。由於孕婦接近預產期時,多會被航空公司拒絕運載,因此在機上分娩的情況相當少見。根據長榮航空公司孕婦搭機規定,不接受單胞胎懷孕36週以上(距離預產期4週以內)或多胞胎懷孕32週以上之乘客及生產後7天內之產婦搭機。單胞胎懷孕,懷孕28週至35週又6天(距離預產期12至4週);或多胞胎懷孕,懷孕28週至31週又6天(距離預產期12至8週)之乘客,需由其主治醫師於搭機前10日內填具長榮航空之適航證明 (MEDIF),同時於起飛48小時前完成預訂,經本公司醫師同意後,方可搭機。
嬰兒猝死主因出爐!國健署公布「安全睡眠守則」 爸媽5大行為超NG
1歲以下嬰兒於睡夢中猝死的新聞事件時有所聞,根據衛生福利部近5年(107-111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為國內嬰兒十大死因之一,另依據臺灣兒科醫學會「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預防建議」,嬰兒猝死症候群真正原因不明,但多數與嬰兒睡眠環境有關,其中,意外窒息是導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為避免嬰兒窒息的憾事發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家長應該為寶寶準備安全的睡眠環境,守護寶寶平安長大。有時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睡得安穩而讓寶寶趴睡,準備塑型枕頭,或者為了與寶寶互動而在嬰兒床放置填充玩具,也有家長怕寶寶著涼而幫寶寶穿過多衣服或蓋棉被,甚至為了照顧方便而和寶寶同床睡覺,這些不正確的照顧方式,都會提高寶寶猝死症候群或窒息的風險,為提升爸媽或主要照顧者對寶寶照護的知能,國民健康署提供5大守則,期望能共同守護寶寶睡眠安全:守則1:寶寶「不趴睡」1歲以下的寶寶每次都應該「仰睡」,其他如:趴睡、側睡都不安全!因為趴睡較容易壓迫口鼻造成窒息的危險,也不要讓寶寶側睡,有可能一個小動作就轉成趴睡。守則2:寶寶「不用枕」1歲以下的寶寶,是不需要使用任何枕頭!市面上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寶寶可能在睡夢中,不自覺的將頭部轉到側面或造成臉部朝下,被枕頭或增高墊蓋住的風險。守則3:嬰兒床「不鬆軟」嬰兒床不要放置任何的鬆軟物件,如填充玩具、防撞護墊等,因為防撞護墊若沒有穩固,可能倒塌,遮住寶寶口鼻,造成窒息風險。守則4:睡眠環境「不悶熱」應避免環境過熱或過度包裹寶寶,並同時注意環境通風。守則5:與寶寶「不同床」建議與寶寶同室不同床,給每個寶寶一個獨立的床位,就算是多胞胎也建議同室不同床。為釐清民眾觀念,國民健康署製作「嬰兒安全睡眠5守則」宣導短片,除上述5項守則外,也提醒爸媽餵寶寶喝奶時或剛喝完奶,都不要讓寶寶馬上躺平,也不要讓寶寶趴在爸爸媽媽身上睡覺,因為溢奶、吐奶也是造成窒息的原因之一,以喝完奶為例,應該輕撫寶寶背部,協助排氣,並隨時留意寶寶情況。吳昭軍署長呼籲,家中若有1歲以下寶寶,請趕快掃描QR-CODE觀看影片,或翻閱寶寶的兒童健康手冊,仔細閱讀第50頁「嬰兒猝死防治措施」及第51頁「安全睡眠環境」(手冊電子檔網址:https://reurl.cc/x93E2Z),逐一檢視家中寶寶的睡眠環境與睡眠姿勢,共同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產後血崩危生命 剖腹搶救母子均安
依據衛生福利部生產事故救濟報告統計105-110年孕產婦死亡原因,其中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佔產婦死亡的第1位。前置胎盤又大出血 只能緊急剖腹產38歲小美是公司主管,有子宮肌瘤病史,晚婚的她因高齡不易受孕,後採試管嬰兒方式終於懷孕。然而,懷孕5個月時超音波發現有前置胎盤,約孕期8個月起,她只要走動多,就會有子宮緊繃感,甚至陰道出血,醫師雖建議少走動多休養,但她因放不下工作,選擇服用安胎藥暫緩宮縮。直到35週某天,小美睡到半夜突然覺得下半身濕濕的,一看發現整條褲子都沾滿血,緊急至國泰綜合醫院急診,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前置胎盤合併大量出血,須緊急剖腹產。好在寶寶平安出生,但隨即發現小美子宮收縮不良,且胎盤附著處及傷口出血不止,所幸經醫療團隊緊急搶救得宜,母子均安,也讓她慶幸自己在有專業設備及人員充足的大醫院生產。產後的大出血 分娩潛在風險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陳俐瑾醫師指出,產後大出血多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的「立即性產後出血」,是一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包括高齡產婦、前置胎盤、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的產婦,都是高危險族群,嚴重可能造成休克、器官壞死,甚至是植物人,危及生命,醫護人員需特別謹慎留意,必要時事先做好預防及準備。為提升孕產兒安全,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積極針對妊娠、分娩和產後期間發生的潛在風險,進行辨識、預防以及因應措施,同時強調孕產婦及其家屬參與的重要性。
瓜中有瓜!彰化木瓜切開內含好多小瓜 民眾嘖嘖稱奇
彰化縣蔡姓民眾在住家菜園種植的木瓜樹近來讓她驚奇連連,近日她陸續摘下4顆木瓜,第1顆剖開後發現竟瓜中有瓜,果肉裡還有1顆小木瓜;第2顆剖開則是果肉間有像白色蜘蛛網的網狀物;她這兩天切開第3顆及第4顆木瓜,裡面竟分別有3顆及4顆小木瓜,讓她嘖嘖稱奇。蔡姓民眾指出,她家庭院有開闢一處菜園,她丈夫在菜園種植木瓜樹,近來木瓜結實纍纍,他們陸續摘下要食用,沒想到每顆木瓜切開時都有驚喜。她切第1顆木瓜時,赫見剖成兩半的木瓜中還有1小顆長得不太完全的小木瓜,讓她驚呆納悶「木瓜懷孕了嗎?」幾天後她再切開第2顆木瓜時,除又出現瓜中瓜的奇特景象,果肉間還布滿看起像蜘蛛網,又像發霉菌絲的白色網狀物,因此也就沒吃。經農業專家檢視,該顆木瓜果肉間的白色網狀物,並非木瓜內部發霉,應是果腔中的內膜破碎後,變成看起來像蜘蛛網一樣的白色網狀物;瓜中有瓜的成因則可能是木瓜果肉生長時,其中一部分果肉變異,在果腔中團聚在一起,形成另一個硬掉的組織。蔡姓民眾本以為木瓜驚奇之旅大概就這樣結束,但她這幾天再切開第3顆及第4顆木瓜時,又再度被驚呆,2個木瓜內部竟不約而同都有多胞胎的小木瓜,1顆裡面有3顆小木瓜,另1顆裡面則有4顆。泰霖生物科技公司技術總監邱一中表示,瓜中有瓜並不常見,木瓜是多胚珠植物,花柱下的子房內,有很多胚珠附著在子房壁,授粉後,胚珠會發育成種子,子房壁形成果實包覆種子,所以木瓜切開來可看到一顆顆種子附著。木瓜內有「小木瓜」,是未授粉的胚珠外圍肉質狀構造,是組織不正常分裂、增生。
孕產婦隱形殺手! 「深層靜脈栓塞」變「肺栓塞」恐致命
懷孕後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造成孕產婦們處於血液較容易凝血的狀態,以便產後可以快速停止子宮出血,但是缺點是會造成孕產婦發生血栓疾病風險為一般婦女的4到5倍,尤其產後階段風險更是增加高達20倍!國泰綜合醫婦產科主治醫師李佳潔表示,懷孕期間的深部靜脈栓塞常見在下肢,若下肢的血栓掉落,就可能順著血流到達肺部形成致命的肺栓塞。懷孕期間血栓的發生機率約為0.5-2/1000,其中80%與懷孕相關的血栓疾病為靜脈栓塞。這些靜脈栓塞中有80%是深部靜脈栓塞,20%是肺栓塞。懷孕期間的深部靜脈栓塞常見在下肢,若下肢的血栓掉落,就可能順著血流到達肺部形成致命的肺栓塞。剖腹產風險高 產後3個月內最危險靜脈栓塞疾病是美國最常見孕婦死亡原因之一,發生率為每10萬產次約有1.1人;且大約占孕產婦死亡原因的9-10%。剖腹生產的媽媽較陰道生產的媽媽發生機率高約2-4倍。另外,懷孕期間若需要長期臥床安胎,也是高風險因子之一。血栓發生的機率隨著孕齡而增加,甚至到產後3個月內,都是高風險期。比例上,大約一半的血栓發生在懷孕期間,另一半在生產後3個月內發生,其中風險最高的時機為產後的第1個星期。深部靜脈栓塞的臨床症狀:單側或雙側下肢腫脹、疼痛、發熱、發紅、水腫及壓痛肺栓塞的臨床表現:呼吸困難或急促、心跳加速、咳嗽咳血、胸痛、頭暈頭痛或昏厥,嚴重時甚至可能死亡。高風險族群要當心:剖腹生產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產前出血多胞胎妊娠劇吐經產婦慢性高血壓或妊娠相關高血壓疾病產褥期感染死產產後大出血結締組織疾病曾經有過血栓病史心血管疾病長期安胎、低活動度肥胖早產早期破水鐮刀型貧血狼瘡疾病抽菸腎病症候群抗磷脂質症候群血液相關疾病史根據2018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所有剖腹產的孕婦都應該使用氣壓式加壓系統,並在術後盡快下床活動。間歇充氣加壓系統是一種物理性的治療方式,以非侵入的方式,透過腳套氣囊充氣膨脹收縮,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靜脈血液回流心臟,避免血液積聚,達到降低靜脈栓塞以及肺動脈栓塞的風險。並且也有減少下肢水腫的功能。李佳潔說明,對於高風險的孕產婦,預防靜脈栓塞除了使用抗凝血劑之外,研究證實使用或搭配氣壓式加壓系統,能有效地降低血栓發生的機率。為了避免產中及產後大出血,通常會建議正在使用抗凝血劑的孕婦,產前及產後停用抗凝血劑約1週。此時就可使用氣壓式加壓系統這種物理性的方式來預防血栓形成,並且使用至能下床活動或重新使用抗凝血劑為止。如院內引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醫療用預防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裝置設備,以期提供孕產婦更安全的生產。原文出處:隱形的殺手 孕產婦深層靜脈栓塞與肺栓塞
才產下3女1男「9個月後又懷4胞胎」 孩子媽糾結生不生…結局超悲傷
超罕見!中國浙江有一名31歲郝女士,去年6月成功生下1女3男的4胞胎,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日常生活,紀錄孩子的成長過程,沒想到今年4月中旬,她宣布自己又懷孕了,而且還是4胞胎,讓他面對艱難抉擇,猶豫到底該不該生。郝女士的家族有多胞胎的遺傳基因,已經連續3代都生了雙胞胎,她向《新黃河》透露,去年6月26日生下龍鳳4胞胎,為此請了2個保母,但還是忙不過來,只好辭掉工作,自己留在家親自照顧。過了9個月,今年4月16日突然感覺不舒服,有懷孕徵兆,做了檢測確定再次懷4胞胎。夫妻倆得知消息後憂喜參半,開心的是通過自然懷孕有了愛情結晶,但是擔心孩子會給家庭帶來更多經濟壓力,她將此事透過直播分享,不少網友紛紛送上祝福,但也有人抱持懷疑。郝女士的家族基因遺傳,連3代都生雙胞胎。(圖/翻攝自抖音)對此,郝女士發布影片解釋:「我就是那個生了4胞胎又懷了多胞胎的寶媽」,坦言一開始沒打算公布,因為被很多人說是騙流量、假懷孕,一怒之下公布去醫院檢查的影片,以為會風平浪靜,卻遭到更多人懷疑,她強調這次的4胞胎是意外,「因為我們是有防範的,但是沒有想到4個孩子又組團來找我了」。醫生警告,郝女士從第1次剖腹產到第2次懷孕,前後僅相差9個月,風險很大,4胞胎只能在子宮裡7個月或6個月,剖出來後可能會有很多問題,因此弊大於利,而且評估狀況不理想,不建議她再生,「剖宮產後9個多月懷孕,本身子宮瘢痕愈合就不是在最好的階段,再加上多胞胎,孕期子宮破裂的風險就會明顯地增加。子宮破裂時,新生兒存在死亡或神經損傷風險」。郝女士宣布孩子沒了的消息。(圖/翻攝自抖音)郝女士最近一直在各大醫院奔波,目的是做評估,「看看這個4胞胎到底是能生還是不能生」,即使沒有醫生建議她生下來,但是她的脾氣比較倔,「我現在不單單是肚子裡孩子的媽媽,我也是4胞胎一帆風順的媽媽」,如果盡力後沒有留下來,最起碼她會安心一點,但如果可以留卻沒留,這輩子都會有遺憾,「我只想得到一個好的答案,我只想我以後不會覺得遺憾就好。今(9日)她在抖音平台宣布壞消息:「很抱歉讓那些關心我的朋友們失望了,我到最後還是沒能把這個2胎4胞胎留住,沒有辦法…」,語氣中充滿無奈和不捨。
20歲女竟「髖關節退化磨損」!疼痛不堪被迫放棄跳舞 術後重拾舞蹈人生
小呈今年20歲,是個青春洋溢的女大生,平時喜歡跳舞,涉略芭蕾舞、現代舞、民俗舞蹈等,然而髖關節疼痛一直困擾著她,還曾在半夜痛醒,甚至痛到無法移動只能躺在床上,疼痛也讓她無法繼續自己熱愛的舞蹈。為了找出病因小呈前往臺北榮總求治,經過檢查發現,竟然是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髖關節早期磨損引發的疼痛。北榮骨科醫師許逵翔與身障重建中心3D列印助理研究員俞文展合作,利用3D模型為小呈做好完整的術前規劃,完成微創全髖臼轉位手術,讓小呈能重拾跳舞人生。髖關節發育不良 導致早期退化、磨損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1.3%,也是大多數髖關節退化需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原因。北榮骨科部主任蘇宇平表示,家族史、臀位產、患者為雙胞胎或多胞胎等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危險因子。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因為髖臼發育不全,造成髖關節不穩定,受力面積減少,導致須承受更多的壓力,輕微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大約需要承受2-3倍的壓力,而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則有可能須承受達到10倍以上的壓力。小呈就屬於較嚴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導致早期退化及關節磨損。有鑑於小呈喜歡跳舞,年紀又輕,臺北榮總髖臼發育不良治療團隊建議,以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來增加髖關節穩定程度及增加受力面積,減少未來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機會。3D模擬+微創手術 助患者術後恢復此外,臺北榮總骨科許逵翔醫師與身障重建中心3D列印俞文展助理研究員合作,將小呈的髖關節3D模型印出,做出術前規劃,事先計算好最佳的轉動角度,模擬術後覆蓋轉動範圍,並藉由事先設計好的轉動測量器於術中確認轉動角度。許逵翔醫師指出,由於有完整的術前規劃,原本預計需2-3小時才可完成的手術,只進行1小時就順利完成,而且利用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更能達到理想的髖臼位移,且不傷及骨盆本身的穩定程度,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加上仔細的個人化術前計畫,不僅減少術後恢復時間,也能夠避免術後矯正角度過大、神經受損,以及撞擊症候群等併發症。現在,小呈的髖臼從原本的承受壓力10倍以上,進步到跟正常人差不多,也能夠再繼續跳舞了。小呈表示,對於北榮醫療團隊相當感謝,也希望藉由自己手術經驗的分享,讓更多和她一樣的患者,可以透過這些醫療技術恢復正常的生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現代人多晚婚遲育 國健署「破解3迷思授8撇步」助備孕
現今社會普遍存在晚婚遲育現象,越來越多民眾遇到不孕或想生卻生不出來的問題,依據國內生殖醫學專家表示,我國約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夫妻不孕。人工生殖 常見3大迷思為協助不孕夫妻共同面對問題,排除似是而非的觀念,及能充分了解人工生殖相關資訊,提供備孕秘訣,期望讓有意生育夫妻能助孕圓夢,國民健康署解惑3大迷思,破除民眾對人工生殖的疑問:迷思1:做試管嬰兒一定就能成功?依據10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資料顯示,我國籍受術夫妻完成植入胚胎療程,有35.0%夫妻成功產下試管嬰兒,影響成功率的因素包含年齡、精子與卵子及胚胎的品質、子宮環境、良好的心理狀態、醫師及實驗室差異等等因素,而且女性年齡是影響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還是要及早規劃生育。迷思2:植入越多胚胎就越容易成功?上述分析報告也顯示,植入單一胚胎之成功率為34.8%,植入2個或3個胚胎之成功率為35.1%,其兩者成功率相近,但胚胎植入顆數越多,相對也會導致多胞胎妊娠(雙胞胎或以上)的機率增加,進而提高孕產婦發生併發症及胎兒發生早產、低體重兒等的機率,所以國際趨勢皆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以維護母嬰健康。迷思3:試管嬰兒懷孕特別容易流產?有些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而懷孕的夫妻擔心容易流產,而大幅改變生活模式,例如增加臥床的時間,其實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而懷孕與自然懷孕發生流產的機會是差不多的,大約10~20%,年紀大流產率較高。發生流產的原因,大多是胚胎本身不正常,其中絕大部分因素是染色體異常;夫妻雙方皆正常時仍可能會發生,並不必要因此責怪對方。生活療法 備孕8大撇步不孕症除了藥物諮詢、手術治療,甚或做試管嬰兒外,從生活上改變或注意也是備孕的方法之一,國民健康署建議夫妻可透過下列生活療法準備懷孕:1.解除工作及情緒壓力。2.維持理想體重,讓身體質量指數( BMI)維持在 18.5~24之範圍內。3.避免菸、酒及藥物之濫用4.睡眠充足及規律運動,保持良好身心健康。5.均衡營養,適量攝取高蛋白食物與維生素。6.避免長期處於高溫環境。7.適齡生育。8.偵測排卵期間:女性於每天晨起測量基礎體溫,依排卵前1天體溫約下降0.1~0.2℃及排卵後體溫約升高0.3~0.5℃等體溫的變化,找出排卵期。
她懷9胞胎分娩「險大失血死亡」 9兒住院19個月…終於健康回家了
許多孕產婦都知道,懷孕胎數越多,母體跟胎兒的危險性就會越大,但西非馬利共和國有一對夫妻,當初懷了9胞胎,已經打破金氏世界紀錄,後來這位懷9胞胎的媽咪,搏命一口氣生下這9個孩子,過程中她除了差點因為大失血而喪命,還因為多胞胎的胎數過多,寶寶的體重多落在500克到1公斤的「巴掌兒」範圍。這9個孩子在經過長達19個月的住院、照護,最近終於全部順利出院,健康地回到屬於自己的家。綜合外電報導,來自西非馬利共和國的36歲男子阿比(Abdelkader Arby)和27歲女子西塞(Halima Cissé),兩人婚後居然懷了9胞胎,因為胎數過多,當地醫師擔心母體跟胎兒會有危險,後來動用政府關係,將她送往摩洛哥專科診所,接受專業安胎與照護。馬利共和國一名產婦,生了9胞胎打破金氏世界紀錄。(圖/翻攝Diéminatou Sangaré臉書)而因為西塞因為懷得胎數實在太多,無法撐到40周足月生產,最後她在懷孕第30周時,在10名醫師和25名護理人員協助下,成功誕下5女4男,也打破了單次分娩最多孩子存活的金氏世界紀錄。不過,西塞在剖腹過程中,差點因為失血過多喪命,且9胞胎出生時體重,都只落在500公克至1公斤之間,體重明顯偏輕,於是所有寶寶都留在加護病房接受專業醫療照護。還好經過充足的時間休養,西塞的身體恢復,而她的9個孩子,也在醫院住院長達19個月後,最後全數健康出院,現在已經順利返家,跟爸爸媽媽展開新生活了。
3胞胎才上幼稚園「孩子媽又懷孕」 婆婆1反應網羨慕炸:好幸福
好婆婆可遇不可求!中國江蘇有名媽媽,頭胎生了3胞胎,好不容易熬到3個女兒上幼稚園,沒想到最近又有喜了,到醫院檢查發現是單胎決定生下來,她也告訴婆婆這個消息,結果對方的反應讓網友超羨慕,引發一番議論。據《秒聞視頻》報導,這名女子第1胎懷了3胞胎,照顧3個女兒十分不容易,總算把孩子捏拔到上幼稚園,最近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她擔心又是多胞胎,帶著忐忑的心情到醫院檢查,看到報告得知這次只有1個,才鬆了一口氣。女子第1胎懷了3胞胎。(圖/翻攝自秒聞視頻)女子回家後告訴婆婆這個好消息,而婆婆聽完後只是輕鬆揮了揮手,說道:「真好真好,1個隨便帶著玩!」結果3個女兒卻不開心,其中2人躺在地上鬧脾氣,直呼:「1個不夠分啊!」讓她哭笑不得。婆婆相當高興,3個女兒卻鬧脾氣。(圖/翻攝自秒聞視頻)女子透露,從自己坐月子開始,到現在孩子們3歲,都是婆婆出錢出力帶孩子,而且還要做家務,婆婆不怕累還贊成自己生第2胎,讓她很感激遇到這麼好的婆婆。消息一出,引來網友熱烈討論,「喜歡孩子就多生吧,給不喜歡生的人完成任務」、「看到女人這麼開心,帶娃一定輕鬆,家庭氛圍好」、「加油,多子多福,兒孫就是福,這個女人真的好幸福啊,有這麼多孩子,有老公,婆婆也這麼好,太羡慕了」、「看這家庭條件還不錯,婆婆沒有理由不支持」。
試管嬰兒補助滿周年 砸20億!成功產下3070位寶寶
為支持與協助不孕夫妻生育願望並減輕進行試管嬰兒之經濟負擔,國建署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補助對象由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只要夫妻雙方有一方具有我國國籍,而且妻的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政府的補助。方案上路1週年,達成「減負擔」、「助圓夢」及「增好孕」等三項成果。為減輕不孕夫妻的經濟負擔,補助對象擴大至不孕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者,補助金額除現行低收及中低收入戶維持每次15萬元補助上限外,一般夫妻首次申請補助上限10萬元,再次申請上限6萬元,每胎最多6次。不孕夫妻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約之人工生殖機構接受醫療服務,由該機構一併協助線上申請補助,該簡政便民措施已使民眾申請踴躍,截至111年7月25日止,已有4萬4,803件申請通過資格審查,其中2萬7,853件已完成療程並通過補助費用審查,共20億796萬餘元。 截至111年7月25日,已有2,733對夫妻成功產下3,070名嬰兒,滿足不孕夫妻生育期待。其中王姓夫婦表示,他們自然生受孕生產第1胎後,曾經想過放棄生育,但本補助支持與協助他們產下第2個小孩,讓他們的家庭更加圓滿。此外,許小姐、張先生及王姓夫妻受訪均表示本補助減輕他們的經濟及心理壓力,讓他們勇於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圓滿他們的生育夢想,也呼籲大家善用試管嬰兒補助。 由於多胞胎植入容易有多胞胎妊娠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之發生,國際趨勢皆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根據國際生殖醫學技術監測委員會(ICMART) 2017年年報,顯示北美洲、歐洲、澳洲及紐西蘭、亞洲等區域有9成以上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之夫妻每次植入胚胎數均小於2。藉由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鼓勵不孕夫妻採單一胚胎或雙胚胎植入,依人工生殖機構網路通報系統資料分析(含有申請補助及自費施術),不孕夫妻採單一胚胎或雙胚胎植入之比例已自108年的72.7%提升至110年7月至111年3月的93.9%,僅次於紐澳之99.8%。生育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衛生福利部呼籲,夫妻生育規劃要趁早,建議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請及早就醫治療,若經醫師診斷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及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臺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申辦流程及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將由專人提供即時的服務。
馬斯克一家奉行「不生小孩文明會滅絕」 76歲老父嗑「親子丼」和繼女生下第2胎
「世界首富」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76歲父親老馬斯克埃羅爾(Errol Musk),「精力旺盛」,近日證實與小41歲的繼女生下了第二個孩子,而這位馬斯克的繼妹,從4歲起就一直被馬斯克的父親撫養,看來馬斯克一家都是奉行「不生小孩文明會滅絕」的精神。76歲的老馬斯克證實,和繼女有著第2胎。(圖/翻攝自紐約郵報)這位51歲的全球首富曾多次強調「不生小孩文明會滅絕」,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則」,根據《商業內幕》引述法庭最新文件顯示,他還有2名雙胞胎。算一算,截至目前為止,馬斯克一共跟3名女性總共育有9個孩子,其中有7個是多胞胎,不過要說馬斯克「多產」,其實76歲的老馬斯克也是「寶刀未老」,這位世界首富的老爸與馬斯克的繼妹珍娜(JanaBezuidenhout)生了兒子,但老馬斯克最近證實,他和珍娜不只有個兒子,還有名女兒。真那從4歲起,就成為埃羅爾馬斯克的繼女。(圖/翻攝自紐約郵報、臉書)綜合外媒報導,埃羅爾在與馬斯克的母親離異後,與年輕的寡婦海德貝祖登豪特(HeideBezuidenhout)結婚,珍娜就是海德與前一任丈夫的女兒。18年後海德和埃羅爾離婚,但珍娜卻和繼父萌生了情誼。《每日郵報》報導,埃羅爾近日承認繼女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他和珍娜在2017年生下第一個兒子,兩人的女兒則在2019年出生,只是二胎的消息於近日才曝光。事實上,在2017年埃羅爾和繼女生子的新聞曝光後,曾引發輿論抨擊,連馬斯克都非常生氣,認為自己的父親「很邪惡」。不過埃羅爾表示,他和珍娜會有小孩「純屬意外」,由於年齡差距太大,加上價值觀不同,這對「老少配」早就沒有住在一起,不過埃羅爾過去對於兒子和不同女子生下多名孩子一事,就曾力挺表示「人類在世上的使命,就是要繁衍生命」。
高齡女性成「試管補助孤兒」? 醫 : 建議增加40歲以上補助次數
40歲的張小姐一年多前檢測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0.2,卵巢卵泡的庫存量極低。想不到今年的AMH馬上遽降成0.02,等於提前進入更年期。考量年齡,去年第一次取卵後就嘗試植入,卻不幸流產。張小姐雖有領到試管嬰兒補助,無奈高齡卵少,第二次取卵卻沒有發育成胚胎,身心俱疲的她決定放棄補助,冒著多胞胎風險也要一次植入3顆胚胎,看看能否順利懷孕。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表示,張小姐的案例並非特例,常見於40歲以上或卵巢早衰的女性。胡醫師解釋,隨著年齡增長,卵子數量逐漸減少,導致高齡者需經過多次取卵,集結成一定數量的卵子及胚胎,才有較高機會懷孕及成功活產。根據統計,35歲以下的女性,10顆卵子就有60%活產率;但大於40歲的女性,每10顆卵子平均約20%的活產率,常需要取卵2-3次以上,比年輕人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才能順利獲得一個健康寶寶。 根據統計,35歲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比例約為30-40%,超過40歲則高達70-80%。胡玉銘醫師表示,高齡婦女常見自發性流產,多半是染色體異常造成,佔流產的50%以上;目前補助方案主要是以「植入胚胎次數」作為計算標準,小於40歲女性最多可有6個治療週期,但超過40歲最多只有3個治療週期可補助,若卵少、形成的胚胎剛好又染色體異常,限制3次植入,每次只能2顆,除了成功率偏低,更可能導致他們選擇放棄或乾脆一次植入多顆胚胎。根據診所近1年補助案統計,超過40歲的女性佔申請者高達52%,「政府補助的原意是催生,卻和目前社會現狀有差異;現代人多晚婚晚育,僅少數超過40歲的女性能夠1次取卵就順利懷孕和活產」胡醫師說。以TFC為例,40歲以上的累積活產率仍可超過3成,顯示高齡懷孕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獲得寶寶!胡醫師建議,這些夫妻仍然是台灣生產的主力,建議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應該和40歲以下相同,給予6次的補助機會,比照小於40歲的婦女。從醫30年以上的胡玉銘醫師表示,面對高齡卵少的病患,想要懷孕有2個關鍵 ,第一是不放棄任何一個胚胎。胡醫師解釋,現今已有3.5代試管嬰兒-縮時攝影培養箱(Time-lapse),透過胚胎的展開幅度和發育速度的觀察,有利選出最佳胚胎植入。然而相較於年輕的胚胎,高齡胚胎染色體異常問題,可以透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PGT-A)進行檢查,可以更精準地挑選出高成功率的胚胎植入,有機會只要植入1顆就有機會順利懷孕,即使病患超過40歲,懷孕率仍有6成,不需要承擔多胞胎的風險。第二是掌握取卵周期,過去認為每月的月經周期只有一次的取卵機會。事實上,女性每月的週期可能有2-3次的取卵時間點,若身體狀況不佳或卵巢庫存量極低,建議可以與醫師討論,透過黃體期雙刺激排卵,在一次周期進行多次取卵,有助於提前蒐集到足夠的卵子量。試管嬰兒擴大補助至7月滿一年,根據衛福部統計,擴大補助後已有超過2萬3千名獲得補助,TFC也有近3,000對獲得補助,且每2對夫妻就有1對成功懷孕!近來因疫情影響,許多人因考慮延後就診或因確診而需要中斷療程。胡醫師提醒,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父母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建議女性還是於25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已屆高齡、想要做試管嬰兒療程的人就先打滿3劑疫苗,較能避免未來感染COVID會需要中止療程、甚至懷孕初期可能會有流產的風險,也不會浪費補助的次數。
世界最會生…女子罹罕病「狂產44個孩子」 醫吐嚴重後果:只能繼續生
世界上最會生育的媽媽!東非烏干達有一名女子瑪莉姆(Mariem Nabatanzi)在過去生了44個孩子,卻被醫生警告如果停止生育,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只能「繼續生」,讓人大開眼界。 根據《太陽報》報導,瑪莉姆在12歲時結婚,父母為了嫁妝把她賣給一名40歲男子,不久就懷孕在13歲生下第一個孩子,隨後陸續生了4對雙胞胎、5對三胞胎、5對四胞胎,然而44個孩子中有6個死亡,更悲傷的是,丈夫拋棄了她,拿走了家裡的錢離開,留下她和38個孩子,分別是20個男孩和18個女孩,靠她一個人撫養。瑪莉姆曾到診所求診,醫師表示她的卵巢異常地大,導致「過度排卵」的情況,而且節育沒有效果,還可能演變成嚴重的健康問題。位於坎帕拉醫院的婦產科醫師查爾斯(Charles Kiggundu)指出,瑪莉姆瘋狂生孩子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遺傳,「她的情況是一種過度排卵的遺傳,在一個周期內釋放多個卵子,增加了懷多胞胎的機會」。瑪莉姆被丈夫拋棄,一個人撫養38個孩子。(圖/達志/美聯社)瑪莉姆在40歲時生產後,決定停止生育,便到醫院進行手術,將子宮給摘除,好一勞永逸。她透過翻譯者向電影製片人喬(Joe Hattab)透露,在丈夫離開他們後,一名好心的女人捐贈了一些雙人床,但仍然十分擁擠,「一個房間有12個人,2個人擠在一張床墊上」,談到丈夫她只有滿滿的咒罵,「我是哭著長大的,那個男人讓我經歷了很多痛苦」。瑪莉姆將所有時間都花在照顧孩子及工作賺錢上,竭盡所能提供孩子食物,賺的錢被吃飯、買衣服、看病和上學給用完了,整個人被工作壓垮,孩子們會盡可能幫忙,像是做飯和洗衣,但家庭的主要負擔仍在她身上,令人深感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