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統炎症
」 MIS-C 新冠肺炎 兒童9歲童確診3周後「突發高燒5天」…紅眼睛、紅斑狀皮膚疹 血壓一量嚇壞醫
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不容小覷,至今已有多起孩童確診後,引發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一名9歲女童日前確診後康復,不料之後突然發高燒5天,陸續出現紅斑狀皮膚疹,到了急診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把眾人嚇傻,所幸在進行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後,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分享,前一段時間,兒科急診來了一名9歲女童小玲,小玲3個星期前曾確診,當時沒有太嚴重的狀況,康復後也沒有任何不舒服,但在到急診的前5天,開始發高燒,前3天開始出現皮膚疹,是紅斑狀,不會癢的,最初出現在胸部和軀幹,但進展到全身,而到了急診當天,出現紅眼睛。吳昌騰表示,當下跟小玲媽媽提及MIS-C,媽媽也覺得女兒越來越像是MIS-C,「驚險的在後頭,因為MIS-C的診斷需要實驗室的檢驗數據,當小玲在兒科急診室抽血時,沒多久,我們發現她出現心跳過快,脈搏微弱,當下我們馬上幫她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媽媽看了也嚇一跳。」吳昌騰指出,一發現立即開始做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包括即刻輸液的灌注等,並且安排轉入加護病房做後續治療;經過診斷,確認是MIS-C,不過還好,治療後小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直言,「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一直都在大家身邊,MIS-C通常在SARS-CoV-2感染後2-6周出現,當然也有超過6周才出現的,其臨床特徵與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及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有些相似。他也提及,MIS-C患者會出現發熱(3天以上)、腹痛、腹瀉、嘔吐、凝血功能異常、皮膚黏膜病變、結膜炎、低血壓甚至休克;MIS-C主要是因為病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導致病毒攻擊人體,這會讓體內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形成免疫風暴,也會使體內的中、小血管發炎,進而表現出全身多系統發炎,例如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等都可能發炎受傷。吳昌騰說,所以MIS-C是一個影響到多系統的疾病,因此支持性的療法,穩定生命徵象最重要,目前針對MIS-C的治療主要以「免疫球蛋白」注射為主,再根據病人病情是否改善,醫師再搭配其他後線藥物的治療。經過這次經歷,吳昌騰直呼,「兒科急診真的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病毒再起2/確診後「4天到2個月」都可能喪命 家長膽戰心驚!但解方只有這一帖
兒童染疫格外令人揪心,有1歲女童發病短短4天就猝逝,卻也有3歲男童確診2個多月後才發生MIS-C,同樣有性命危險。專家表示,面對難以預料的病毒攻擊與免疫反應,研究顯示接種疫苗的確能降低9成以上重症風險,建議開學前趕緊接種疫苗,較能確保孩子健康。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8/22,12歲以下兒童重症已累計184例,包含112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27例腦炎、22例肺炎、10例哮吼、敗血症與共病各3例、1例心肌炎,其中28例死亡。8/22更有一位1歲女童從出現感冒症狀到昏迷猝死,僅短短4天,檢驗後才發現陽性確診,而更多的重症案例是MIS-C,曾有一名3歲男童5月中確診,8月初才發生MIS-C,間隔時間長達80天!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顏培如表示,目前推測MIS-C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會造成身體多個器官的損傷,嚴重時可能造成心肌功能受損,包括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甚至會導致低血壓或休克,最常發生在感染後2~6周,但也有時間拉得相當長的例子,就如同上述男童。顏培如提醒,如果孩子曾經確診,又再度發燒3天以上,且有出疹、眼睛紅、腹瀉、嘔吐、腹痛、頭暈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評估,以釐清是否發生MIS-C。MIS-C幾乎無法預防,但研究顯示打過疫苗的孩童發生率明顯較低,因此不少專家都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疫苗。(示意圖/非當事人,黃耀徵攝)根據指揮中心資料,112名發生MIS-C的孩童,不到半數有接種疫苗,因此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疫苗。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感染科醫師邱政洵表示,根據丹麥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可降低9成以上MIS-C的發生率。邱政洵說,丹麥的一份報告顯示,在Delta變異株疫情期間,有接種疫苗的孩童染疫後,每1萬人僅1人併發MIS-C,沒接種疫苗者則是每3400人就有1人。Omicron變異株期間,丹麥再次調查,每100萬名確診兒童中,有打疫苗者僅3.7人併發MIS-C、沒打疫苗者多達35人,證實疫苗保護力高達90%。截至8/20,我國滿6個月至4歲幼兒第1劑莫德納疫苗接種率為18.9%,第2劑莫德納疫苗接種率為0.2%。5-11歲兒童第1劑疫苗接種率為77.7%,第2劑疫苗為76.6%。
兒童重症0至5歲佔67% 近9成未接種疫苗
今天新增本土21761例、境外移入228例,另增死亡個案31起,中重症89例,中症62例、重症27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症中有3件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其中一位1歲男童,6/27確診,8/4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四肢出疹,8/7到急診,診斷為MIS-C住院,使用類固醇治療,目前在一般病房住院。另一例為2歲女童,6/18確診,8/6發燒、皮疹、右頸腫痛、嘔吐、胃口變差,8/8住院檢查有頸部淋巴結腫、結膜炎、草莓舌、發炎指數升高,診斷MIS-C,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在一般病房住院。另一名5歲男童,打過一劑新冠疫苗,6/23確診,8/4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8/6到急診,懷疑細支氣管炎住院,住院後持續高燒、頭痛,又出現腹痛、結膜炎、全身紅疹、血壓偏低,診斷MIS-C,使用類固醇和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在一般病房住院。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近來每日新增兒童確診案例約5000人,一半以上是10歲以下孩子,也是較容易出現併發症的族群,包括哮吼、肺炎、腦炎等,其中以MIS-C最多,多發生在確診後2到6周,可能在復原一陣子後才出現腸胃道症狀、皮膚疹等情況,腦部也可能受影響,產生頭暈或暫時性意識改變。邱政洵說,研究證實,疫苗可減少MIS-C發生率,具有9成以上保護力,根據丹麥研究,Delta時期接種疫苗者,9900人中只有一例MIS-C,但沒打疫苗者則是3400人中有一例MIS-C;Omicron疫情下,有打疫苗的孩子,每100萬人只有3.7例MIS-C,未打疫苗則是每100萬人中有35例。此外,10歲以上間隔中位數為34天、5-10為26天,5歲以下為29天,且有些個案的症狀會更久後才出現MIS-C,甚至長達50幾天到2個月。指揮中心統計,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62例,包括27例腦炎、21例肺炎、3例敗血症、8例哮吼、93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及6例到院前死亡;兒童病逝則已有27人,其中10例腦炎、5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6例到院前死亡。羅一鈞說明,目前162例兒童重症,其中67%、108位為0~5歲,是最近才剛開始打疫苗的年齡層,反觀6~12歲年齡層,佔重症比例僅3分之1。162例兒童重症中,87%、141人沒打過新冠疫苗,而重症中最多是MIS-C,93例MIS-C有76人、超過8成沒打疫苗,所以還是建議儘快接種疫苗。
累計38例!7月女嬰罹MIS-C併發水腦 「死亡數再度破百」最年輕僅40歲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25223例本土個案及87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14例死亡,在連續數日低於百例以下後,又再度破百。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14例死亡個案當中,最年輕是3例40多歲,均有慢性病史,曾接種二或三劑疫苗,死因為肺炎致心肺衰竭或呼吸衰竭。此外,中重症增加203例,包括中症99例、重症104例;重症個案中,有4起兒童併發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病例,年齡介於7個月大至10歲,其中1人出院、2人住院治療中,1人仍在加護病房觀察,目前已累計38例MIS-C。羅一鈞表示,4例兒童重症中,有一名7個月大女嬰是最嚴重的案例,6月9日確診,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紅腫等症狀,24日嘔吐至醫院住院,X光檢查發現肺炎,持續發燒、嘔吐、腹部皮疹等症狀,懷疑是MIS-C,7月1日使用免疫球蛋白,7月3日退燒,後因頭部電腦斷層發現水腦,7月9日轉院進行腦室引流手術,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另3例則已出院或轉到一般病房,其中3歲女童5月31日確診,6月21日出現發燒、頸部腫痛等症狀,6月23日至急診,因相關症狀懷疑MIS-C住院,檢查發現有冠狀動脈擴大及心包膜積水,心因性休克及呼吸窘迫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後7月3日出院。此外,有一名8歲女童6月8日確診,7月1日出現MIS-C相關症狀,7月3日住院,7月12日轉出加護病房至一般專責病房。另有10歲男童,5月27日確診,7月7日出現MIS-C相關症狀,7月11日因呼吸困難至急診,血壓偏低、轉院住加護病房治療,7月14日轉至一般病房。目前兒童重症累計98例,包括MIS-C 38、腦炎23、肺炎17、敗血症3、哮吼8、到院前死亡6、共病3例,其中死亡維持22例。
累計5116人死於新冠肺炎 12歲男童呼吸急促「半小時後在校昏倒不治」
指揮中心公布,今年自Omicron變異株本土疫情以來,已經累計5116人死亡。今天新增的152死亡案例,其中有2人未滿20歲,包括一位12歲男童,有先天肌肉系統疾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2歲男童6月21日早上出現頭痛,如期到學校上課,中午過後出現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搏過速,但沒有發燒、胸痛、咳嗽、流鼻水等,半小時後在學校昏倒,緊急送醫。但男童到院前已死亡,經醫院急診急救無效過世,檢驗出新冠肺炎陽性,死因為心肺衰竭及新冠確診。不過,該童確切死因暫無法判定,因為沒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急性感染新冠症狀,也沒有胸痛、嘔吐、腹瀉等類似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症狀。另一名19歲少年,本身有氣喘病史,打過2劑疫苗,5月逐漸四肢無力、疲倦、肌肉痠痛,5底至6月初開始走路會喘,6月5日因為連兩天呼吸困難加劇到急診,PCR採檢確診,檢查發現肝指數和肌肉酵素異常,懷疑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肝炎。羅一鈞說,這名少年住院治療後一度好轉,6月18日突然意識改變、休克,轉入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葉克膜,救治後仍無法恢復血壓,6月20日不幸過世,死因為急性肝炎、橫紋肌溶解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合併新冠病毒感染,不過研判新冠並非主要死因。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兒童重症累計67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15例、MIS-C13例、哮吼8例、家中死亡5例、敗血症3例、共病2例,其中20人死亡。
防疫傳打烊1/指揮中心隨陳時中謝幕 專家認反有利解開防疫緊箍咒
新冠疫情進入高原期,全國中重症、死亡案例居高不下,且中南部單日確診數追上北部,醫界擔憂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與成人長新冠案例增加,堅稱疫情穩定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停開記者會,接著隔天還傳出染疫暫交出指揮權,外界解讀民進黨正在進行「轉場」佈局,測試降低陳曝光量的反應,指揮中心是否在六月底打烊的話題也甚囂塵上。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即使真是考量選舉因素,新冠肺炎從五級降四級、指揮中心解散,未必會不利控制疫情。他以新冠肺炎口服藥Paxlovid「給藥」為例說明,國內中重症死亡比例居高不下,醫界懷疑指揮中心對中重症認定太嚴格,建議Paxlovid應從輕症時就投藥;新冠肺炎現在列為第五類傳染病,Paxlovid須由專責醫院及與其連結的醫院才能給藥,一旦改第四類,Paxlovid就能像克流感,每家醫院都有,病患能就近拿到藥,或許反而能緩和目前罹病死亡人數。王任賢同時說,指揮中心若繼續存在,包括PCR、快篩、口服藥就是防疫物資,而非醫療物資,採購受制於「徵用」、價格都很貴,但如果新冠降至四級,上述物資就改由健保採購,有助降低價格,只要經費來源仍由「防疫紓困特別預算」(已經延長到明年)支應,非由健保經費支應,就不至於排擠健保。「新冠疫情減災前,指揮中心有其統籌功能,但當蔡總統、蘇揆決定與病毒共存的那一刻起,指揮中心已無存在必要,台灣不能一邊想學歐美全面開放,追求經濟回歸正常,一方面又迷戀緊抓事權,製造防疫光環。」一位曾任醫院院長的醫界人士直言。染疫往生者遺體24小時內火化話題引發醫界與民眾關切,不少往生者家屬都期盼修改相關指引,讓親人有機會向往生者好好道別。圖為高市殯儀館工作人員處理死者遺體,親人並不能在場。(圖/報系資料照)該人士說,「防疫特別條例」賦予指揮中心種種前所未有的特權,從採購口罩、疫苗、冷鏈、PCR、快篩、1922防疫專線及實名制系統等,甚至染疫者遺體火化,全都是指揮中心說了算,不僅排除《政府採購法》、立法院要監督也難,但指揮中心恐沒料到,「方便行事」若不用心超前部署的後果,仍要付出代價,染疫者大體火化之亂、恩恩之憾等都是例證。該人士說,疫情初起,指揮中心訂定的各種大小防疫指引及宣傳,被醫院、民眾視為『聖旨』般服從,在新冠未減災前,民眾還願犧牲小我配合,但當政府改變政策,不計代價要與病毒共存、快速鬆綁,當然民眾就會有意見。因為當醫院都瞭解,「清零」已是不可能任務,進入醫院也不必再做PCR,只要家屬防護工作做好,在染疫者往生前,緊急通知親人到場告別,之後就算快速火化,起碼能稍安撫家屬遺憾。現階段種種民怨來自於防疫政策未能與時俱進,也不願清楚說明退場機制,以致指揮中心被過去各種指引重重綁住,就像緊箍咒,再加上選戰考量,即使爆發爭端也不肯輕易認錯道歉,修改規定更牽涉各部會橫向聯繫與責任歸屬,無人敢拍板攬責,終至陷入無人馬車的亂象。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既然政府已經決定「與病毒共存」,即使新冠肺炎從五級傳染病降級,指揮中心關閉,反而有助鬆綁因訂過多指引導致的「緊箍咒效應」。(圖/黃耀徵攝)
兒童染疫憂引發 MIS-C 尿尿從茶色變「可樂色」…醫:快就醫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停留在高原期,不只中高齡患者是高危險族群,最近也有不少嬰幼童確診;甚至有多起孩童確診後,引發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昨天(10日)在台中市政府疫情線上記者會提醒,父母可以觀察兒童,若尿液顏色從項是綠茶、紅茶的「茶色」,變成深到像是可樂一樣的黑色,可能就是出現橫紋肌溶解症併發症,必須立即就醫。王志堯醫師在記者會上說明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圖/翻攝YouTube)王志堯在記者會上指出,如果兒童染疫超過6周後,還持續發燒,甚至有像是腹痛、腹瀉、嘔吐、紅眼睛、頭昏或皮膚出疹等5症狀中的任何一症狀,就醫檢查後,若發現發炎指數偏高,就要懷疑可能是併發了MIS-C。王志堯另外提醒,除了MIS-C以外,還要注意併發「橫紋肌溶解症」。他提醒,孩子若在確診後一周內出現手腳肌肉痛,這通常是病毒感染後反應式肌肉發炎,一般只要多喝水、熱敷就能緩解。但如果肌肉疼痛遲遲無法緩解,甚至小便顏色從茶色變成猶如可樂一樣的黑色,這代表肌肉發炎,肌蛋白釋放跑到腎臟,導致腎臟出血性發炎,必須趕快就醫治療,不可拖延。
染疫兒童突破50萬人 醫:MIS-C將陸續出現
今天新增中重症553起,包含中症344、重症209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症中有1位高雄6歲女童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無慢性病史,5/5採檢PCR確診,解隔後僅輕微咳嗽,但5/30再度發燒至38.5度,至6/2已連續發燒3天、嘔吐3次,送急診收住院治療,發現發炎指數上升。女童住院後持續發燒,直到6/6已發燒超過5天,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結膜紅、草莓舌,四肢末端浮腫,脖子出紅疹、血壓偏低。該童後轉入兒科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類固醇治療後,當天迅速退燒,血壓也轉穩定,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輕微擴大,目前恢復良好,仍在加護病房中。另一位新竹男童也罹患MIS-C,出現休克合併視覺幻覺,閉眼後甚至會看到招財貓。根據指揮中心資料,目前兒童重症累計44起,包括腦炎18位(7位出院)、肺炎9位、敗血症3位、哮吼4位(3位出院)、家中死亡5位,共病2位(腦腫瘤、癲癇重積),而MIS-C截至目前有3例。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文發表示,近2年在國外已陸續報導兒童MIS-C重症個案,在10萬名確診孩童約有3.8人的發病率,台灣目前染疫孩童個案數量已突破50萬人,相關個案近期應會持續發生,請家長要多加留意可能的症狀,染疫孩童如有不明原因持續發燒超過3日,都需提高警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截至2022年2月,日本MIS-C有報告的僅有8例。前七位9~16歲,第八位4歲,沒有一例MIS-C後死亡。而美國截至今年5/31,MIS-C總確診人數8,525例。美國兒童確診分母抓13,366,135人,發生率是萬分之6.4。
公衛學者示警:國內染疫死亡「高居全球第二快」 籲政府加強分析找出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國內昨新增7萬2921例本土病例,案例數字稍降,但卻新增575例中重症、211例死亡,雙創新高。國內自前天開始,致死率正式突破千分之1,昨日更達千分之1.0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2天死亡數一直增加,值得密切注意,但無異常。不過,公衛學者則示警指出,國內染疫死亡數平均13天就翻倍,高居全球第二快,呼籲政府加強分析找出原因,否則死亡數還會再翻倍。詹促找出原因 避免狀況惡化昨新增本土個案共有3縣市破萬,其中最多為高雄1萬822例,台中、新北則分別為1萬570例、1萬201例。陳時中表示,目前整體疫情的趨勢在往下走,其中雙北病例數下降明顯,北市累積感染率為11.98%、新北17.43%、桃園14.96%,3都的疫情都下降,而台中累積感染率為9.37%、台南8.38%、高雄9.7%,仍在高原徘徊。陳時中表示,目前並沒有看到大規模病例反彈,除了通報、確診稍慢幾天,且國內沒有因為端午連假的人流增加很多案例,連假的影響應很低。這2天死亡數一直增加,值得密切注意,不過目前的分析沒有異常,以高齡、未打疫苗者居多,會再加強診治。相較陳時中對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的輕描淡寫,學者則是憂心忡忡。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昨統整出台灣、南韓、日本、新加坡,自去年5月中到今年6月7日為止的死亡趨勢,發現台灣的流行期來得較晚,但死亡人數上升趨勢卻與南韓類似,且死亡率高峰也逼近南韓,上升速度相當快,進一步分析台灣染疫死亡數,平均13天就翻倍,比南韓的81天、新加坡192天、日本298天快上不少,若不找出原因,預料死亡數還會再翻倍。台中台南高雄 在高原期徘徊對此,陳時中則回應表示,沒看到台灣染疫死亡數成長高居全球第2的相關資料,至於染疫死亡數是否平均13天就翻倍?印象中前段時間死亡成長較多的是香港,「那時候我們有驚訝到」,台灣是否有比較快?要再拿相關數字出來對一對。而國內新增575例中重症個案當中,中症有384例、重症191例,重症個案中增211死,包含1名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17歲男性青少年,5月30日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送至急診就醫,雖使用類固醇、瑞德西韋治療,卻因併發敗血性休克,不幸在6月1日過世,發病到過世僅時隔2天。累計逾269萬確診 3584例死亡另在重症個案中,昨亦新增1名兒童多系統炎症候群(MIS-C)個案,為日前北醫附醫公布的國內第2例MIS-C患者,是1名5歲男童,所幸經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後,已在6月7日出院。目前國內青少年共累計4人重症、2人死亡;另兒童累計43例重症,死亡則維持17例。高雄長庚醫院近日亦收治一名疑似罹患MIS-C的6歲女童,她在發病期間高燒5天,且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目前女童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但病情已逐漸好轉,預計近日就可出院。2020年至今,國內共累計269萬3787例確診、3584例死亡。另今年以來,本土個案共累計259萬3010例,其中258萬4370例輕症及無症狀(99.67%)、5451例中症(0.21%)、3188例重症(0.12%)。重症個案中2731例死亡,致死率為千分之1.05,重症致死率則為85.66%。
小孩更毒!美研究:兒童染新冠肺炎傳染力更強 且易引發「多系統炎症」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近日研究發現,儘管兒童的新冠肺炎病情一般不像成年人那樣嚴重,但他們傳播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比以前想像得更高。另項美國研究也指出,兒童一旦感染新冠,可能帶來嚴重的「繼發性疾病」。據CDC發表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在今年6月猶他州的1波疫情中,至少有12例是無症狀兒童在學校或托兒所傳播新冠病毒所造成。每名確診的兒童平均感染了學校或托兒所以外的25%接觸者。研究小組領袖、CDC新冠肺炎因應小組的羅培斯(Adriana Lopez)和鹽湖縣衛生局的希爾(Mary Hill)在研究報告中總結:「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病情雖然沒有成人嚴重,但仍可以在傳播中發揮作用」。另一項美國德州的研究中,1個醫師團隊對39項研究中的662例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病例進行研究。9月初,他們的研究結果正式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上。德國慕尼黑大學醫院兒科心臟病學兼重症監護醫學科負責人哈斯(Nikolaus Haas)表示,在傳染病的影響下,部分體質特別敏感的患者可能全身出現嚴重炎症反應,對兒童來說也是如此,這就是「多系統炎症綜合症」。據研究,患有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的兒童中,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佔71%,其中60%的兒童因循環系統衰竭而休克。近90%的兒童在進行超音波心電圖檢查時,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出現心臟功能障礙。所有兒童都有發燒,大多數兒童腹痛、或腹瀉、嘔吐等症狀。11名兒童死亡,佔患者總數的1.7%。在多數兒童的血液中,都可以找到新冠病毒抗體,由於無症狀,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已戰勝感染。但如果出現多系統炎症綜合症,在很多情況下,症狀就會更加嚴重。
美伊利諾州孩童出現不明疾病 可能與新冠病毒相關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在全球各國造成重創,然而如今卻傳出恐怕病毒會再突變?美國伊利諾州至少出現6名幼童感染可能和新冠病毒有關的不明疾病,其中病症包含皮疹、發燒、出紅眼、手腳腫大、嘔吐等。根據《芝加哥論壇報》報導,美國兒科醫院倡導兒童醫院主治醫師貝爾蒙特(Frank Belmonte)透露,這種不明疾病是一種發炎病症,病患體內的免疫系統會開始加速攻擊體內正常組織,患病的孩童可能會因此血壓下降,導致體內器官無法正常工作而產生休克現象,也可能會造成心肌發炎、冠狀動脈腫脹等狀況。另外,在這些2到4週前出現不明疾病的孩童體內都有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抗體,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早就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報導內指出,染病的幼童年齡介於2歲至10多歲之間都有,至今在英國已有一名14歲的男童死亡。貝爾蒙特表示這種疾病相當罕見,但能藉由追蹤這些幼童的病症,提高我們對此疾病的危機意識是好事,「我們對此疾病的瞭解仍然太少,隨著病情發展,我們正在逐步釐清更多有關此疾病的線索」。紐約衛生局也於5日的報告指出,伊利諾州有64起疑似病例,稱作「小兒多系統炎症綜合症」,醫生表示這種疾病可能與「川崎病」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是一種炎症性疾病,病狀包括眼睛發紅、手腳腫脹、發燒等,目前尚且不清楚是何故導致這種「川崎病」。儘管如此,醫生們仍在治療罹患新病的兒童,其治療方式與治療川崎病患者相同,他們正在輸注免疫球蛋白,這是一種從人們捐出的血液中收集的抗體,他們也可以用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孩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