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持股
」 台股 外資 台積電 金管會 股價台新金總座林維俊海外報佳音! ISS、GL建議外資投票「贊成」新新併
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26日晚間八時(巴黎時間下午二點)召開海外連線記者會,說明拜訪大型外資尋求支持台新金、新光金控合併案的。他說,今天有一個值得很高興的事情,外資的二個建議機構ISS,一個多小時前接到通知,贊成台新金控股臨會、新光金控股臨會投贊成票;GL機構也是建議台新金股臨會對台新新光金控合併案的投贊成票。外資也擔心若未合併的話,股價會受到影響下跌。目前新光金控股權結構上,外資持股比例約20%,散戶等小股東約50%,新光金控董事長魏寶生25日表示要全力爭取外資的支持與散戶超過三成以上的股東們支持與台新金控的合併案。由於去年新光金控「改革派」在董事全面改選上,在爭取到小股東們的公開委託書支持的比例是有38%,外資會投票的比例約14%左右。林維俊說,去年新光金控董事改選上,台新金控是沒有立場參與董事選舉的,今年在合併上,在爭取小股東們支持上,相信會非常有信心可以超越去年獲得贊成比例的成績。目前在爭取委託書的進展蠻順利,期間有幾天雖遇暴雨有受點影響,但如同魏寶生說的「信心滿滿,達到高標」,「狀況會很樂觀的。」林維俊說,這段時間在香港、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等十幾二十幾個會議,我本來是有信心,現在是信心滿滿。接觸的外資都是持贊成的態度,可以在台灣成為市值變大,在銀行保險證券合併後的新的台新新光金控的第一流大型金控。他並分享外資給予的回饋來說,從新光金的角度來看,外資會擔心若沒有與台新金控合併,接下來的風險會比較大,以新光人壽這麼大的規模,對他們獲利會有很大的影響,若新光金旗下的銀行、證券相對台新金控的子公司比較小,相對新光人壽來說是否可以因應風險,是有疑慮的。林維俊表示,在10月6日電子投票截止日期前,還沒有看到外資的投票結果,他無法代表外資說話,但他所接到外資給予的訊息,這個合併案對台新金、新光金來說是非常好,可以成為第一流的金控;對新光金控來說是可以消除未來接軌IFRS17的不確定風險,還有兄弟的銀行、證券等可以互相支持,「會全力拜訪外資與爭取小股東們的支持,兩家金控合併之後,未來成長是可預期的。」
長榮航H1每股盈餘2.31元創新高 營收近1072億元
航空四雄陸續公布今年第二季合併財務報告,長榮航(2618)累計上半年每股盈餘2.31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95元,增加了0.36元,成長了18.5%;單季稅後淨利77.88億元,年增31.09%,創單季獲利新高,每股純益EPS為1.44 元。長榮分家股權交易也正在進行中,長榮航空以自有資金逾29.13億元購買長榮集團控股的長榮國際股權案,目前已持有長榮航勤76.33%,長榮空廚74.80%、長榮空運倉儲72%。長榮航是外資一周以來買超最多的航空股,9日收盤價33.25元、上漲了1.15元、漲幅達3.58%,成交量超過4.2萬張;外資一周以來買進94,763張,賣出75,459張,外資持股比例達19.70%。長榮航9日公告董事會通過第二季合併財務報告,2024年第2季與上半年合併財報,長榮航空與合併子公司第2季合併總營收新553億7,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9%;合併本期淨利為82億2,000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77億8,800萬元,每股盈餘1.44元。長榮航空與合併子公司2024年上半年合併總營收1,072億8,9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3%;合併本期淨利為133億8,700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125億100萬元,每股盈餘2.31元。2024年第2季客運營收363億7,800萬元,年增6.8%;2024年上半年客運營收729億900萬元,年增17.9%。長榮航空表示,今年上半年延續旅遊出行及商業交流需求熱絡,積極運用機隊運能,機動加密長程線班次及區域航線旺季換大機型,並開航高雄-香港、恢復桃園-松山愛媛,以擴大市場份額,以及高載客率及高票價繼續推升成長動能,1~6月全航線客運營收增加新台幣110.9億,年增17.9%。2024年第2季貨運營收128億3,900萬元,年增41.2%;2024年上半年貨運營收229億5,100萬元,年增17.4%。今年上半年航空貨運受惠於大陸電商、AI出貨需求增加及海運塞港由海轉空之外溢效應,使得整體貨運需求暢旺,推升貨量及運價,運量年增15.4%,單位收益年增1.8%,貨運營收增加新台幣34.1億,年增17.4%。同時,長榮航也公告並將耗資80.5億元與BOC Aviation Limited交易,買回2架承租之777-300ER型客機。另補充先前6月26日公告以自有資金逾29.13億元購買長榮國際股權一案,長榮航勤14,130,851股、每單位40元、交易金額逾5.65億元;長榮空廚38,432,625股、每單位52元、交易金額逾19.98億元;長榮空運倉儲13,649,392股、每單位25.7元、交易金額逾3.50億元,此次購買長榮國際股權案總計花逾29.13億元。目前已持有長榮航勤76.33%,長榮空廚74.80%、長榮空運倉儲72%
新光金9日「外資買超第一名」 現增股12日上市考驗股價
台股9日收在21,469點,上漲了598.90點,總計在這一周震盪僅下跌了169點;隨著金控陸續公布7月財報,以金控股來看,外資買超新光金最多,其次依序為兆豐金、玉山金、開發金、第一金、合庫金、元大金、台新金、華南金與中信金、富邦金等。而玉山金、富邦金與元大金,則為外資一周以來買超金控股的前三名。新光金(2888)16.7億股現增股款繳納憑證將於12日上市買賣,新股上市是否會帶來一波賣壓,將會考驗著新光金股價。8月9日收在10.55元,漲了0.25元,漲幅達2.43%,成交量超過10.3萬張;其中,外資買進52,276張,賣出21,971張,買超30,305張,外資持股達17.55%。根據新光金控9日公布的7月份自結合併稅後盈餘,金控7月單月稅後盈餘28.84億元,累計稅後盈餘232.9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50元。進一步看旗下子公司的EPS,以新光金保代的每股稅後盈餘50.91元最高,接下來是新光人壽7月單月稅後盈餘17.27億元,累計稅後盈餘165.2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16元。元富證券的每股稅後盈餘1.53元,其7月稅後盈餘3.48億元,累計稅後盈餘24.62億元;新光投信的單月每股稅後盈餘達1.50元,單月稅後盈餘0.06億元,累計稅後盈餘0.60億元。新光銀行單月稅後盈餘8.55億元,累計稅後盈餘為43.9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88元。新光金股價在7月10日超過11元,成交爆量超過52.3萬張;隔天仍是高飛收在11.85元,成交近60萬張;13日則是收在11.95元。
520強強滾2/台股五月天防7千億乾坤挪移 「一個人的武林」七月底有隱憂
台股已提前上演「520行情」?近一個月來,大盤指數從從4月22日的19411.22點的低點,衝上5月16日歷史最高點的21304.26的收盤價,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16日大讚台股今年有「三高」:漲幅高、日均量高、外資持股也拉高,但「到底還能飆多久、是否會有獲利了結的賣壓?」成了網民熱議焦點。且台股已成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台股能否通過美國『窄基指數』大考驗,最快七月底揭曉!」投顧提醒,美系外資將會在3個月後被迫從台指期退出,是否由「窄基」變成「宰積」的腥風血雨,要持續關注。以全體上市櫃公司繳出的2023年報來看,合併營收、稅後盈餘分別為40.36兆元及2.91兆元,年減約8%及27%,表現不如預期,但台股今年開春後牛氣沖天,在「520就職」前的16日即衝破21500點、以21515.52創下盤中歷史新高點。據美國商品交易法規定,美國境內投資人不得交易窄基指數期貨。(圖/新華社)當日創下歷史新高,當然離不開權值股王台積電的帶動,然而強勁的台股還有一個隱憂,就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有網友算出台股今年總市值大約增加9.3兆元,但若扣掉台積電,市值只剩下3兆元。這也導致台股加權指數落入美國「窄基指數」定義,這是據美國商品交易法規定,為降低美國投資人風險,投資海外指數期貨,若單一成份股占整體指數的權重連續三個月中有超過45個交易日逾30%,會被認定為「窄基指數」,美國境內投資人包括法人機構,將不得交易窄基指數期貨。黃厚銘證實,今年2月15日至4月29日,台積電單一個股占台股指數權重已46個交易日超過3成,最快會在7月29日起,美國交易人將被禁止交易大小台指期。富邦期貨分析師曹富凱表示,美系外資若不能交易台指期,部分外資法人內規可能被迫出清其餘台股部位,有美國國籍的公民也會被禁止投資,整體來看,部分法人若避險管道受阻,有減少投資台股現貨的可能性。儘管金管會緩頰,表示美國交易人占台灣期貨市場交易比重僅0.7%,且可由集團其他地區的關聯企業作交易,但2021年4月1日時也發生同樣問題,美系投資人直到2022年10月24日才被恢復交易,讓台積電在此期間被外資大賣超過86.5萬張,台股指數也從16571點跌到12856點。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梁恩溢也表示,回顧第一季,台股表現相對歷史走勢來的好,但因資金過度集中在特定族群,使部分個股評價面偏高,「有極高機會在第二季出現指數回檔,股價進入整理期,但AI應用仍是今年市場發展主力與盤面焦點。」近來高人氣的高股息ETF,5月是例行的換股時程。(圖/群益投信提供)20年的資深股民林先生認為,股價能否往上攀升還有不少變數,除了中美貿易戰和中東戰爭還未停歇,近期有不少美國和台灣的重量級大廠發布財報,歷史經驗是法說會後股票就會下跌,除了利多出盡,先前股票飆太兇,看到獲利不如預期,就會出現波動。而近來高人氣的高股息ETF,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等,5月是追蹤指數的例行換股時程,總計有7千億元的資金將「乾坤大挪移」,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股價。
大盤指數再寫新紀錄 金管會:台股今年以來有「三高」
台股16日再度創下新高,大盤指數收在21304點,投資人關心是否能再創新高。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觀察,台股今年「漲幅高、日均量高、外資持股也拉高」,目前台股基本面尚稱穩健,金管會將密切國際金融市場變化跟美國利率政策對台股影響。黃厚銘指出,台股今年以來表現優於其他亞洲主要股市,甚至也比美國道瓊指數表現好。據證期局統計,截至5月15日為止,台股大漲17.94%,不僅贏日股的14.71%,也超越香港股市的11.89%,其他像是美國道瓊指數僅上漲5.89%、上海股市漲4.87%、韓股漲2.83%、新加坡漲1.52%及深圳股市漲0.62%。黃厚銘指出,在交易量能方面,截至5月15日為止,台股今年以來日均量達4,067.9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223.02億元,增加82.99%。在外資持股上市櫃市值占比方面也比去年高。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與5月15日比重分別是40.39%、40.99%,去年4月底與5月15日,外資持股上市櫃市值占比是37.86%、37.74%,今年外資持股也是拉高。黃厚銘強調,台股基本面尚稱穩健,截至今年4月底整體上市櫃本益比23.67倍、現金殖利率2.66%,加計股票為2.77%。上市櫃公司4月底累計營收12.96兆元,跟去年同期比成長8.54%,是歷史同期次高。
MSCI季調13日公布 法人:台股「這3檔」個股納入機率高
指數編纂公司明晟(MSCI)季度調整將於13日凌晨公布結果,並於2月29日尾盤生效。投顧法人周五(2日)預測,因MSCI印度指數更強勢,且台灣仍有地緣政治風險變數,台股權重可能小幅調降;文曄、奇鋐、台光電3檔納入成分股機率高;譜瑞-KY、寶成2檔的市值排名墊後,恐有被移除的風險。MSCI 所編的指數涵蓋全球,主要以國家、地區、市場、產業等進行編纂。以國家像是日本指數、韓國指數、台灣指數,也有以地區分的歐元區指數,以產業分的能源指數等等。MSCI 會依據其標準挑選成分股,目前台灣仍歸類新興市場國家,市場較關注台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變化。統一投顧研究報告分析,回顧今年1月新興國家股市表現,以馬來西亞、俄羅斯表現較佳;MSCI台灣指數上漲0.2%,位居新興市場中段。考量MSCI印度指數更強勢,加上台灣仍有地緣政治風險變數,預估此次MSCI季調整,台股權重小幅調降。考量市值變化及落後成分股抽換,截至1月底個股表現,市值排名居百名、自由流通比率高,且尚未納入MSCI成分股的個股包括文曄、奇鋐、台光電、祥碩、華城、群光、鈊象、信驊、金像電、裕融、中美晶、力成、群聯、嘉澤、健策等。統一投顧預期,文曄、奇鋐、台光電此次MSCI季調整納入成分股的機會較高;並指出,譜瑞-KY及寶成最新市值排名落在百名外,且外資持股比率持續下降,需提防本次MSCI調整有遭移除成分股的風險。
外資股東行動主義1/貝萊德「反對」這些董事候選人 搶日韓董事席次吹進台灣?
「過去一年來,日本、南韓的上市公司改選時,遭投資機構基金提名並取得董事會席次的狀況,可說是前所未有,『股東行動主義』活動已在全球與亞太地區日益增加,相信台灣也已是『進行式』!」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如此提醒。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駱秉寬表示,我國台股上市櫃公司迄今雖尚未出現外資、投資機構提名董監事候選人案例,但全球興起的「股東行動主義」風潮早已吹進台灣,主要關注在公司治理、永續經營ESG、氣候變遷等政策;譬如長榮海運(2603)船舶回收作法受到挪威主權基金質疑而在2018年被列為投資黑名單,促使長榮改革廢船政策加速ESG進展後,才於2020年被剔出黑名單。不過,李鴻基提到,近期外資股東對機殼大廠可成(2474)股東會提案,對公司經營方針表示意見,即為一項訊號,在明年(2024年)約有400多家上市櫃公司將進行董監事改選中,有240家的董監事持股低於20%,且外資持股高於10%的上市櫃公司即有70家,避免發生經營股權等爭議,台灣企業仍須加以關注。根據寬量國際QIC Research分析,截至外資在今年4月20日前對台灣台股上市櫃公司投資總市值統計,台灣前5大的外資股東中,以先鋒集團投資市值達464.5億美元最多,其次為貝萊德集團的459.4億美元、美國資本183億美元、挪威央行的182.2億美元、新加坡政府基金157.6億美元等。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認為,以往國內上市櫃公司股權爭議分為創辦家族、大股東、外部禿鷹等3大類,現在還要關注日韓等國轉趨活躍的股東行動主義活動吹向台灣。(圖/寬量國際提供)在總投資台灣前20大的外資基金、機構中,以象限基金顧問投資台股的1103家上市櫃公司居冠,其次為先鋒集團投資的501家公司,挪威央行則投資495家公司,貝萊德集團為427家,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有406家,富達FMR LLC有314家,其他介於107~174家之間。其中,有三家外資投資台股家數雖僅有雙位數,卻是「重壓」持股,例如美國資本集團只投資23家公司,投資總市值卻排第三名,新加坡政府基金則投資32家公司,投資總市值居第五名。CTWANT調查,貝萊德集團透過貝德萊投信多以視訊出席股東會及線上投票,以2022年上半年來說,對在台灣投資公司中的4家標的共計7位董事候選人投下「反對票」,並對部分公司章程修訂案或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修訂案,認為修訂案有損股東權利,或修訂案會為公司造成不必要風險,而未予支持。貝萊德也清楚揭露對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投反對票的理由,候選人長期任職該公司董事而致使董事會獨立性不足;對於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擔任過多上市公司董事職務、缺席董事會會議情況嚴重,相當關注,因此候選人數多於選舉人數時,考量董事會多元性、背景、專長等眾多因素後,會以支持其他董事候選人以代表中小股東利益為主。全球最大投票委託書代理徵集公司Georgeson執行長Cas Sydorowitz表示,觀察歐美與亞太地區股市,今年上半年共有138起股東行動主義活動,是2019年以來歷年新高紀錄,也是創亞太地區新高。依Georgeson分析,2023年上半年股東提案等內容,46%涉及併購議題占比最高,有股東向董事會施壓出售子公司特定資產,或對企業部門分拆出售,也有股東要阻止併購或改善交易條款等,甚至出現積極股東行動主義的基金公司,透過提名支持董事人選推動董事會改革。例如荷蘭退休投資資產公司APG,目前在台灣投資總市值52.8億美元,在台灣前20大外資股東中排名第11,共投資台股上市櫃139間公司。「大家通常不會聯想APG是股東行動主義的基金公司,但在南韓2022年上市公司股東會中,APG出動兩次提案,是關於氣候變遷、公司治理的議題,顯見即使是投資機構,對於投資標的經營上不是很滿意時,也是會主動提出建議案,表達股東行動主義。」Cas Sydorowitz表示。
外資持股占台股逾四成加速「公司治理」接軌國際 這家最猛去年「反對」逾500家議案
外資持股占我國上市公司逾四成比重高,其投票立場意向也加速融合國際「公司治理」趨勢,關注議題從董事長不宜兼任執行長CEO、增加女性董事與獨立董事席次到ESG永續經營策略等,中租-KY(5871)今年即在全部9席董事選舉中,將獨董從3席增至4席,超前2024年上路的「獨董席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規定。每年5~6月上市櫃公司股東會登場,近幾年實質掌控公司經營權大股東也多行動回應外資的建議以爭取更多支持或增加持股,今年除了可見上述的中租-KY(5871)之例,積極發展綠能事業,新增一名能源科技學者專家擔任獨董;像是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將卸任執行長一職,不再同時兼任,頗獲外資圈好評。此外,可成(2474)兩家外資聯署提案「修正公司章程」欲拿回股利分派權;高力(8996)創辦人兼董事長韓顯壽(現為榮譽董事長)意外落馬未能當選董事,市場派阿拉丁投資拿下2席董事、2席獨董進入共治時代,更是進一步掌握到審計、薪酬兩個委員會;新光金(2888)改選董事中,外資持股近19%,支持公司派提名候選人僅三成等案例,可進一步研究探討以了解外資的態度。其實,中租-KY(5871)在2022年5月股東會的「修改公司章程」議案,因外資反對「董事會可決議現金股息發放再報告股東會」使得未修訂完成,因此在當年9月股臨會中,已直接刪除「董事會可決議現金股息案」議案,而讓公司章程修訂案可依主管機關要求通過股東會。CTWANT記者採訪到長期經營外資投票顧問及公司治理諮詢的外商公司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Celine分析說,發行公司老闆與經營團隊在專注本業同時,也要多加了解公司股東結構,並應進一步去認識這些外資,分析與掌握他們的投票行為。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Celine。(圖/翻攝官網)馮欣宜說,大股東、老闆還要關注「誰」持續在買,持股超過1%以上者即具有董事提名權、股東會議案提案權,不能再固有「外資向來支持公司派」、「買公司股票=挺公司」的傳統思維。確實,在東元(1504)二年前爆發的經營權之爭,Silchester(希爾契斯特)外資是在公司董事會提名名單公告前,即選邊站支持會長黃茂雄兒子黃育仁一方。馮欣宜提到,全球第二大「挪威主權基金」,為重壓台股的外資指標,持續增持科技股比重之外,還有新加坡、國際級共同基金股也加碼我國科技業;目前「挪威主權基金」已是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電子股34檔,有昇達科、群聯、力旺、家登、信邦、義隆、智邦、台積電、新普、聯詠、瑞儀、漢唐、京元電子及致伸等;傳產股15檔,有高力、順德、上銀、日勝生、寶成、統一、厚生、東和鋼鐵、聲寶、盛餘、中華、統一超、台苯、漢翔及國喬等;金融6檔,有中信金、玉山金、上海商銀、華南金、合庫及高雄銀。「挪威主權基金」約數年前即表態「董事長不宜同時兼任執行長CEO」、「至少一名女性董事」、「提高獨立董事比例」等,外資關注董事出席率,獨立董事人選背景、給予公司案件有哪些具體建議等都會加以了解,切忌忽略有提名權利的外資股東在國外的投票行為,須提高警覺、高風險面對。尤其當一家公司經營團隊涉及司法案件,或是屢遭主管機關重大裁罰等,外資同時會注重獨立董事發揮哪些監督效益,立場有沒有達到獨立性,提出意見是否專業、客觀等,因此對於獨董連續三屆會覺得任期偏長,恐有失公正性,遂會進一步衡酌公司提名理由。以今年改選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光金(2888)為例,外資持股近19%,支持公司派提名候選人僅三成,除了打破「外資買股票就會支持公司派」的傳統思維,15席董事中獨立董事僅有3席(占董事總席次五分之一)比例偏低,也因此影響外資股東「挪威主權基金」投下「棄權票」。至於Silchester(希爾契斯特)外資則是股東行動主義積極者,觀察其投票行為發現,光是在2022年就有反對524個投資標的公司董事會提出的議案,特別針對董監改選議案,在超額競選時或有股東提案時,投票表達對公司管理階層的滿意與否。馮欣宜說,外資看公司提出的永續報告,會逐項瞭解執行成果,並加以追蹤效益,舉例來說,有的公司會清楚條列式股東的建議與客服接到客戶或是員工的反映案與解決對策、結果,有的公司卻是寫0,會讓外資感到公司對此制度並未重視,建議可進一步將永續經營CSR、投資人關係等部門整合,便於讓外資更加了解。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五大主軸中的第一項「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中,2024年起,將要求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櫃之公司、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及金融保險業之上市櫃公司,設置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董事席次之三分之一,及半數以上獨立董事連續任期不得逾三屆。
證交所新CIS+4措施7/3上線 黃天牧:股市迎來新契機要「練好基本功」
台灣證交所今天(3日)發表全新企業識別(CIS)發表會,以「攜手同行 邁向未來」為契合科技、創新、永續的政策目標。為提高辨識度迎戰國際盃的理念,並跟上永續國際化,證交所決定重塑CIS;更有4新政策項目,包括ESG資訊中心、類別調整、創新版指數、中英同步投資資訊中心網站上線。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金融產業面臨疫情、通膨、科技和戰爭等複合式危機,外加全球風險集中在氣候變遷,攜手同行一直都是主管機關和資本市場的精神,有不同的責任,都需要資本市場韌性。證交所新的CIS透過上下相扣兩手相握的鑽石形貌,發想自「Stock Quotation」的S與Q,企業標誌更為簡潔、現代化。新slogan「攜手同行,邁向未來」也同步上陣。其中,中間線條緊繫的造型,意謂企業傳承,且與市場參與者(主管機關、上市公司、股東、投資人等)身繫同一條船上,協力開創榮景邁向未來。證交所今天除發布全新的CIS及slogan外,也將正式啟動多項國際開拓行動,包括即日起新增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等四項產業類別,也將同步發布新編製產業類別指數,另也將發布創新板指數,期能提供更多元的產業指數資訊予市場參考。黃天牧提及,原先台灣資本市場面對嚴峻考驗,去年6月9日金管會與證交所4個周邊單位視訊會議,雖經歷危機但反而要練好基本功,就像缺水除淤泥,未來能容納更多水量,而當初四個周邊分別提出ESG、資安、大數據等規劃,相關計畫都在推動。黃天牧也指出,台灣股市今年來迎來新契機,就是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今天交易所的新企業就是跳脫過去思考的新模式,攜手同行邁向未來,金管會與周邊單位未來將持續同心合作,為台灣資本市場榮景做更多的努力。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則表示,外資持股台股,超越日本和韓國,傲視亞洲,強調新經濟崛起、碳權交易所、外資動態3者仍是需要持續關注的挑戰議題。他也預告,碳權交易所預計8月7日將設立,未來將成台北高雄兩地營運模式。台灣證券交易所1961年成立至今已超過60年,多年來致力建置符合國際水準的市場制度,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公開,加速商品及服務創新,滿足多元化投資需求。證交所也曾在2008年稍微修正CIS,並沿用多年。
新光金改選電子投票「出現無效票」? 挺公司派或改革派6/8「真相大白」
新光金(2888)將在6月9日召開股東會暨全面改選董事,針對有揭露的「外資投票結果」,據CTWANT了解,挪威政府主權基金出現「無效票」,係因應選15席董事,卻有「多投」異常,投票公司派候選人17席大於應選席次,而被視為無效,電子投票最後統計結果預計明天出爐,可進一步了解「外資與散戶」的意向。依據新光金董事選舉程序辦法規定,被選舉人數超過應選名額,選舉票無效,因此挪威政府主權基金票投公司派17席,大於應選15席,而被視為無效票。據傳,「吳東進公司派」有獲得外資6.53%投票,但外界認知一向支持「公司派的挪威政府主權基金,卻出現無效票。熟捻外資投票的人士指出,外資實際投票結果要等到明天電子投票出爐才知道,但對於「改革派」爭取外資部分,據了解人士透露目前僅能說公司派在爭取外資支持並無佔上風;加上外資票數並非以兩方候選人全部權數加總來比較,據透露「公司派」外資票分散於全部15席席次,「改革派」外資票多集中在2席獨立董事候選人,對改革派的有效票數來說較為相對優勢。據新光金股權結構來看,外資持股近19%,若「公司派」得到6.53%的外資票,對照近19%外資股權還有近13%空間,而以往外資大多傾向支持公司派,過往ISS報告,有時會推薦建議支持公司派一般董事提名,有時也會支持公司派的董事長、總經理。而今年新光金「吳東進公司派」的董事候選人也包括其女兒、現任總經理吳欣儒,但相較過往ISS報告,今年對新光金的報告,較無明顯出現支持建議;至於外傳有其他外資參考挪威政府主權基金的跟風式投票,據熟稔人士分析說「外資投票之所以不投董事,是因為多數外資機構主要仍參考 ISS來投,所以造成本次一般董事12權數沒有投票」,「也可能是造成公司派原本應有一般董事的12權累積票全都變成棄權」。
兩外資提案爭股利遭可成回擊 金管會也說話了
機殼大廠可成(2474)兩家持股逾1%外資股東今天(13日)表示,因可成股價便宜與被低估,欣賞董事長洪水樹的經營才會投資超過二年;對於5月30日股東會議案提案「修正公司章程」拿回股利分派權等被妖魔化,喊屈說「相信可成團隊為人,不會為反對而反對,提案合情合理合法,沒有理由被排除」。由於這二家外資於規定期限3月6日前完成提案,而金管會在3月28日最新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其中一項是推動機構投資人共同議合平台(股東可揪團提案等),因此被媒體報導稱為「可成條款」。對此,可成到底能不能拒絕股東的提案?金管會證期局回覆CTWANT說,「有關持股1%股東之提案,係依公司法第172-1規定判斷,有爭議應循司法途徑處理」。兩家持股可成逾1%外資股東代表13日說明共同提案的動機。(圖/李蕙璇攝)依公司法規定,持有1%以上股東可以向公司提出股東常會議案,以一項、300字為限,除非該議案非股東會所得決議,若為敦促公司增進公共利益或善盡社會責任之建議,董事會仍得列入議案。新加坡TIH Investment Management Pte Ltd 執行長Allen Wang(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客座副教授)與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合夥人Douglas Lui代表提案的外資公司於今天舉行記者會,說明投資可成的初衷。兩人強調,「我們很有耐心,提案會不會被列入股東會議案,都會出席5月底股東會,也不會因此賣出股權撤退」,意味向可成爭取「還給股東提案權、股利分派權」有心理準備被排除,但也會因此長期奮鬥透過各種管道與方式,獲取可成的同意。兩家外資持股可成超過1%,遂對可成5月股東常會共同提案「修正公司章程」,認為可成剝奪股東對公司期末盈餘為現金股利分派的提案權,實與金管會推動公司治理藍圖中的「便利股東行使股東權利」及「強化機構投資人對公司治理的影響」的精神相悖,故提案刪除公司章程第18條第4項等。這二家外資一是新加坡的瓦山塔主基金有限公司,一是香港的寶塔街有限公司,兩家基金管理人管理資產合計超過30億美元;瓦山塔主基金隸屬新加坡TIH Limited旗下TIHIM管理,在台灣投資過康師傅、東森國際、徐福記等。寶塔街是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管理的資金資產之一,旗下的基金投資包括香港上市的麗新發展、中華汽車;新加坡上市的印尼力寶家族OUE Limited與印尼三林家族合作發展澳洲煤礦等。可成日前也以近1000字的聲明,大動作反擊這二家外資股東所提出的質疑,提及「惡意誹謗,公司將保留法律追訴權……」,Allen Wang回應說,「股東正面與善意立場提出建議,想幫全部股東創造價值,單純想做事,主張股利分紅權應還給股東,而非只是在董事會中決議」,卻因此被誤解為「造謠、毀謗、短期投資」等而叫屈說「何必妖魔化,這樣的說詞太沉重了」。Allen並說,其實在選擇投資台灣上市公司過程中,會因財報、營運策略、方針方向等公開資訊揭露的多寡而影響評估,會投資可成是因在二年多前看到公司出售大陸泰州廠給藍思科技,且順利匯回資金多達400多億元,因而決定可成,如今可成帳上現金、可變現的金融資產超過千億元,再看公司買庫藏股、購辦公大樓等,對於可成經營走向愈來愈感到不清楚。Allen並以投資新加坡、香港、東南亞、日本等多國經驗來說,透過平日投資關係溝通良好的話無須提案,甚至還被邀請擔任董事,協助公司尋找海外投資案,提案也屬股東正常行為非奇特現象,但也確實有日本公司在其提案後選擇下市,「下市也是公司經營的選項之一,應該不是討厭我們提案不想溝通才做的」Allen進一步解釋。可成則認為媒體報導金管會將推動的共同議和平台即所謂「可成條款」,影響公司聲譽,避免錯誤訊息混淆社會大眾視聽,若有惡意誹謗,公司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台積電價崩 近10月市值蒸發7兆
美國針對中國祭出新一輪半導體銷售禁令,科技股及晶片類股湧現賣壓,台積電更是重創,昨日重摔36.5元、8.3%,為1994年掛牌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股價來到401.5元,單日市值蒸發9464億元、來到10.41兆元,跟股價最高點688元時市值將近18兆元相比,不到10個月市值蒸發7兆元。台積電將在13日召開法說會,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積電上半年業績頗佳,股價卻擋不住跌勢,最大關鍵在美中晶片戰爭已經朝著「往死裡打」的絕境,而台積電受創最大。為防止中國軍方取得先進半導體產品及其強大運算能力,美國進一步封鎖長江儲存在內等31家中國公司,並對高階晶片進行出口限制,這被視為近10年來最大出口禁令。這項禁令,台灣半導體受創嚴重,台積電更是首當其衝。謝金河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還有一個沈重問題,就是IC設計產業都以中國市場為出海口,且營收逾50億元的業者中,中國市場逾50%,中國市場佔比達8成的就有6家。富邦證券投資顧問Sherman Shang為首的分析師團隊也指出,美國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意味著台積電總營收的將近5%~8%可能受到限制。台股昨日一路狂跌596點,台積電也下殺到401.5元,不過國安基金執行祕書阮清華強調,台股的基本面還在,台積電即將召開的法說會,對台股而言是致為關鍵,國安基金會關注台積電對產業前景的看法。台積電今年初從631元起漲,今年1月17日寫下歷史新高688元,如今股價來到401.5元;但股東人數大增50萬2423人,也就是只要今年才買台積電的投資人,目前都套牢。反觀在此之前,新加坡、挪威主權基金等近2年大舉調節台積電,外資持股比例從年初75%降到71%。台積電股價暴跌,小資族哀鴻遍野,菜籃族巫太太表示,會買台積電是因為當時一位大咖分析師說,「當價位在600元以下就可以閉著眼睛買」。她持有大約500股左右,平均價位在580元,以昨日收盤價,台積電已讓她損失8、9萬元,她語重心長說「600元應該是回不去了。」30歲的小資族蔡小姐,自稱是台積電的「奈米戶」,她持有台積電大概175股,最高買入股價有580多元,她也嘆道「現在已經綠到不想看(盯盤)了」。
外資持股台積電 比率降至14年來新低
台積電美國28日開高走低收跌1.23%,台股29日開盤後「迴光反照」彈升至443.5元上漲5.5元,但隨後賣壓湧現,尾盤下殺至432元破前低433元,外資提款不手軟,是股價頻創低的元兇,今年來累計已提款台積電超過4,800億元,持股比率也降到14年新低。台積電跌勢還沒完,29日美股ADR開盤後,每單位摜破70美元,大跌超過4%,以月線來看,已跌破5年線約70.86美元。投資專家指出,若美股收盤台積電ADR仍重挫,預期台股30日開盤後,台積電恐將直接再測5年線388元。近來台積電跌不停,但政策為了護指數,硬是拉抬台積電,但是以台積電目前跌勢完全沒有止跌的跡象,台股不應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市場不少人士認為,政策救市應讓好公司被看見,有很多好公司股價與淨值負乖離很大,也有成長性,政策救市不應只護台積電。外資今年來賣不停,台積電29日最低來到432元大跌6元,一度跌破前低433元,最後收435元跌3元守住低點;外資今年來累計提款近4,803億元,持股比率掉到71.35%、2008年底、14年來新低。外資今年來大提款台積電逾4,803億元,如今持股市值掉到8.08兆元,與今年1月中旬持股市值13.4兆元大減四成,若30日再跌,外資持股所有紀錄將再下修。市場人士指出,對照於今年來八大官股券商累計買超台積電18.21萬張,總金額為990.5億元,雖然官股券商已盡力逢低加碼、護盤,但相對於外資提款卻只有五分之一,不但未救台積電股價,並且帳面慘遭套牢,等於幫外資解套。外資於9月來最新報告,花旗環球、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坦利、大和證券等都陸續發表看好台積電,不是建議買進就是加碼,目標價從570元至70元都有,但外資卻是一路賣不停,投資人一路被割韭菜。
新南向搶鎳戰1/直取礦場經營權 華新麗華搶佔新能源戰略地位
台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從半導體族群領漲大盤衝上18619點新高點,再從半導體領跌,大幅回測14000點,但有一檔不鏽鋼股飆上30年高點後,法人仍不離不棄,外資持股從76萬張增到85萬張,投信更是從5000多張爆增到10萬張,它就是成立已56年老牌電線電纜大廠華新麗華(1605)。華新麗華的股價從年初的25-26元緩步向上,3月初一度突破30元大關,4月11日傍晚發布一則重大訊息後,股價再度拔地而起,連連往上衝,短短9個交易日內,從28.95元飆到48.15元,短漲幅達66%,短暫拉回後,再衝高到49.85元,創30年高點。這則激勵股價的訊息是,華新麗華以2億美元取得中國青山集團旗下印尼旭日公司50.1%股權,成為台股首家切入電動車電池上游原料鎳礦礦源的不鏽鋼廠。而這間「中國青山集團」,正是今年三月震撼全球的「妖鎳」事件主角。取得青山控股印尼礦場過半股權消息一出,華新麗華股價直接在短短9個交易日內,大漲66%。(圖/翻攝自搜狐網、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話說俄烏戰爭開打後,引爆全球原物料驚人漲勢,鎳價也是其一。今年3月7、8日兩天,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期鎳交易上演了一場史詩級的逼空風波,中國青山集團所持有的20萬噸鎳期貨空單,據傳引來想取得中國青山控股旗下印尼鎳礦股權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鎖定進行軋空,鎳價從每公噸約2萬美元,先衝上5萬美元,再飆上10萬美元天價,迫使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緊急暫停鎳交易一周。這場「妖鎳」事件中,中國青山集團實際災損眾說紛紜,青山集團並未公告,然多數不鏽鋼廠均認為,基本上不可能全身而退,市場推估空單虧損恐達120-160億美元,「華新麗華取得印尼旭日公司股權的價金,對青山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華新麗華投桃報李意味濃。」鋼廠人士說。事實上,與中國青山集團的合作,正是華新麗華能夠在台灣不鏽鋼產業勝出,搶先布局印尼鎳礦取得原料的關鍵一步。台灣不鏽鋼早年以進口為主,在1955年唐榮(鋼鐵)成立後,才開始有部分自給產能,義联集團旗下燁聯及華新麗華也陸續投入,形成三大不鏽鋼廠。然亞洲不鏽鋼市場近年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局。台灣不鏽鋼業者多以廢鋼及合金為原料,加工製造冷軋不鏽鋼,然2013年大陸與印尼簽訂合作,插旗全球鎳蘊藏量超過20%的印尼鎳礦礦場,由中國青山集團在印尼蘇拉威西島開發青山工業園區,2016年布建鎳礦開採到不鏽鋼產業鏈,便以低廉熱軋不鏽鋼搶攻市場。面對大陸業者來勢洶洶,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2018年曾喊出,將斥資3000萬美元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購買二座礦山,預計投資7億美元建置從上游鎳礦的一條龍不鏽鋼煉鋼廠,2019年經濟部也有意整合國內不鏽鋼廠商,預計投資200億元,赴印尼紅土鎳礦區設立年產200萬公噸的不鏽鋼煉鋼廠,希望建立不鏽鋼國家隊。然而,義聯集團及經濟部赴印尼投資不鏽鋼一條龍的計畫,皆無下文之際,華新麗華卻「惦惦吃三碗公」,2019年底宣布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設立華新鎳業,並投資逾5億美元,設鎳生鐵產線及電廠。非但如此,疫情爆發後,青山集團於2020年5月將台灣業務交給華新麗華獨家代理三年,華新麗華旗下資源事業群2021年立馬交出全年營業利益40億元的佳績。焦佑倫也在今年5月的股東常會上明確指出,將在鎳相關的資源事業、海底電纜及綠能發展上多箭齊發,再拚營運高峰。鎳是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連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與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會面,討論電池相關投資。(圖/Joko Widodo臉書、特斯拉官網)由於鎳不但是不鏽鋼重要原料,更是電動車所使用的三元電池的重要原物料,華新麗華因著今年取得印尼旭日公司50.1%股權,直接彎道超車,在礦源之爭取得灘頭堡優勢,還有「電動車電池」原料加持,打入能源概念股。究竟鎳對於電動車有多重要?根據上海有色網(SMM)統計,一輛Tesla Model 3所使用的電池,大約就要用到30公斤的鎳礦,換言之,如果特斯拉設定每年生產2000萬台電動車的終極目標來推估,等於特斯拉一年就需要6萬公噸的鎳。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2021年2月曾在Clubhouse受訪時表示,「我們正在努力儘快提高汽車產量,主要限制因素是電池的生產。」同年3月,就傳出特斯拉已簽約直接向法國位於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的1處鎳礦場購買鎳。就連世界首富馬斯克在茲念茲,想的就是鎳礦,莫怪,華新麗華這次大舉切入鎳礦礦場,業界普遍解讀為「高招」。
台股雪崩式下跌 6月登史上最慘
台股連環套賣壓出籠,在高通膨與聯準會加速升息的悲觀環境下,恐慌情緒更勝去年三級警戒期間,盤面上血流成河,不僅萬五失守,6月大跌1,982點、創1990年9月以來單月新高,台股市值更在一個月內蒸發6.45兆元的歷年紀錄,相當蒸發了半座護國神山。美國擬以激烈的升息手段抑制通膨引發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全球股市動盪不安,台股在6月最後交易日面對投信的結帳賣壓,以及7月配息引發的假除息效應,大盤30日收在當日最低點14,825點,自元月高點18,619點以來下跌幅度已達20.38%,符合華爾街「熊市」定義,18,619點恐將成為今年高點。台股6月出現「反彈即時逃命」的連環套走勢,一波還比一波低,30日信用交易融資維持率滑落至今年新低141.3%,高達320檔融資維持率跌破140%,包括貨櫃三雄、聯詠、晶豪科及聯發科都在其列。今年來加權指數跌破萬七、萬六、15,159點等層層關卡,累計上半年跌點高達3,393點,創1990年以來最「悲劇」的上半年;外資30日續賣台股(上市櫃)248.51億元,累計上半年賣超9,830億元。其中,上市外資持股水位正式跌破四成大關,降至39.81%,相較上回外資在相同的持股水位,加權指數僅在萬點附近徘徊。法人圈對下半年看法漸趨保守,本土投顧對今年台股低點預測普遍落在萬四附近。展望7月後,除有第二季財報地雷需要面對,台股單月也將因除息蒸發約220點,法人認為,指數反彈空間有限,不排除還有整理機會。不過危機也是轉機,兆豐投顧研究部協理黃國偉認為,高通膨及企業獲利放緩的利空均已開始反應在股價上,接下來跌深反彈值得期待,且台美重要選舉來臨,根據歷史經驗,政策面偏多有助股價向上反映。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也指出,今年上半年雖有紛擾,不過上市櫃獲利仍將挑戰2兆元的歷史新高成績,加上2.4兆元的股息配發,以及外資下半年續賣空間有限、融資大幅減肥、國內經濟成長穩定等條件下,投資人可從市場與指標股兩大方向觀察落底訊號。陳奕光表示,市場面上可留意成交值3,500億元以上的強力換手量或1,500億元以下窒息量,亦或百檔跌停等情況出現;指標股上則以台積電站回500元、貨櫃雙雄80元不破為關鍵。
台股避風港3/新藥股價多頭趨勢延燒到7月 選股挑強勢領頭羊偏已進二期試驗藥
7月「生技月」即將來臨,生技界大展的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2)將於7月27日~31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就說屆時在新聞媒體的報導之下,必定會帶起另一波生技股風潮。根據CTWANT調查,生技醫療業多支新藥、製藥個股被市場點名關注的,包括合一(4746)、智擎(4162)、美時(1795)、保瑞(6472)、中化生(1762)、中裕(4147)、泰福(6541)等。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目前全球Omicron疫情持續支撐快篩試劑、PCR檢測試劑需求,寶齡富錦(1760)、瑞基(4171)、泰博(4736)、ABC-KY(6598)、台康生(6589)、永昕(4726)均受惠;在新冠肺炎解藥部分,生華科(6492)、逸達(6576)皆陸續傳出臨床進度推展,有機會期待開發出解藥。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則表示,生技股股本較小,「外資的增持也確實讓生技股價變得更活潑」。以他個人長期觀察,買進的「外資」,若今天買幾張隔天或一兩天賣出,較像「主力的分身」透過境外公司下單;若連續交易買進、連續賣出就比較像真正的外資。王榮旭說,有些生技新藥、製藥個股過去因為無營收或是較少營收,市場對他們陌生,但這幾年隨著研發成功而逐漸開花結果,但他「重勢」,選股挑領頭羊、強勢股,且會關注投信買進動向,以今年3月投信開始買進的美時,因旗下血癌學名藥下半年將於美國上市,有助提升營收成長,股價將追平去年7月高點156元;和藥華藥都在6月買入的保瑞,甫併購安成藥,預計明年業績有望挑戰百億水準。還有北極星藥業-KY(6550)癌症用藥ADI-PEG 20已進入第三期肝癌臨床試驗,6月28日股價收盤114元,漲過季線;受惠疫情的學名藥廠健喬(4114)主力產品「愛克痰」,淡季5月營收創新高,600mg發泡錠也取得中國大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領證上市許可,股價也創波段高點。黃文清另也看好魚油原料藥出貨逐漸放量的中化生,新藥股中裕、逸達、生華科、太景*-KY(4157)等基本面新進展。陳唯泰則還提到與製藥有關、積極爭取代工的國光生(4142)、台康生(6589)。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建議,新藥個股選股,他會著重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為主要觀察對象。(圖/CTWANT資料照)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認為,近期愈多新藥通過美國FDA取得藥證,或在臨床第二、三期拿到國外市場授權金,從台灣新藥研發技術人才優秀、製造成本較低,愈加受到歐美重視,證明台灣生技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陳唯泰建議,新藥股選股仍以進入臨床二期試驗較宜,成功機率較高,若從累計營收成長超過30%的生技股,外資持股大於5%個股來看,還可關注大樹(6469)、泰博(4736、杏昌(1788)、全宇生技(4148)等。
上櫃公司前4月營收8846億 OTC辦「台灣科技論壇」6月線上海外法說會
櫃買中心表示,為提升上櫃公司海外能見度,將於6月8日至10日與元富證券合作舉辦「台灣科技論壇」海外法人說明會,共邀集資本市場中具產業代表性的8家公司與全球機構投資人以線上視訊會議方式進行會談。櫃買中心指出,2022年前4月全體上櫃公司營收達8,84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64%,顯示整體上櫃公司基本面強健,希望透過本次活動,讓國際投資人瞭解我國優質上櫃企業的經營績效。櫃買中心表示,參與本次活動的公司包含力旺(3529)、譜瑞-KY(4966)、宜鼎(5289)、環球晶(6488)、綠界科技(6763)、群聯(8299)等6家上櫃公司,及旺宏(2337)、景碩(3189)等2家上市公司。櫃買中心表示,外資持有上櫃股票比重從2010年底的11%來到2022年5月底的19%,整體外資持股比例顯著成長,可以看出外資認同櫃買市場及上櫃公司發展,國際資金持續投入。櫃買中心表示,將持續積極辦理引資活動,在既有的成果上,繼續提升國際投資人對優質上櫃公司及櫃買市場新制度的全面認識。
外資賣過頭台股本益比修正觸低? 法人:5月走勢有答案
台股5月展望會是如何,法人以「利空全然反應,但資金回頭需要時間」一句話詮釋等待觀望心情,並提出「外資賣過頭」等4點觀察重點,預期5月下旬或6月後的可能進展。永豐投顧分析,金融市場四大問題「FED政策、通膨壓力、俄烏戰爭、中國疫情仍在進行式」,美股就如同2004~2006年升息期間,在升息前後半年期間,股市都處於不穩定格局。再者,中國封城影響供應鏈,中概股4月營收表現不佳,影響股市資金回流速度,故預期5月下旬或6月後,俟市場習慣Fed升息步調後,配合上市櫃公司供應鏈恢復正常,資金才會慢慢重回股市,故預估2Q指數區間看16,200~17,400點。永豐投顧並以「外資賣過頭」、「美股及台股評價分析,本益比皆接近歷史低點」、「參照過去升息循歷史,升息前後,股市低潮期約6個月」、「Fed縮表,估將歷時4年」等共4點,提出台股5月展望分析說明。首先,在「外資賣過頭」部分,今年以來至4/27日止,不到4個月的時間,外資已賣超台股7,091億元,若自2020~2022年4/27以來,則外資賣超上市台股達1.76兆元,不但把2009年以來的買超全賣光,還多賣了1,194億元,以持股比例來看,4/27外資持有大盤比例為40.36%,已低於2020全球疫情大發時外資持股比例40.43%。外資在貨幣政策轉向的同時,以韓股及台股為提款機,其在台股抽離的資金尤為嚴峻。再者,「美股及台股評價分析,本益比皆接近歷史低點」一項,今年以來至4/27日止,在諸多利空接踵而來情況下,道瓊-8.5%、S&P500-12.4%、Nasdaq-20.7%,與台股連動性強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則是重挫26.7%,台股跌幅雖僅有10.5%,主要是因金融類股+5.77%及生技股+1.56%撐盤之故,電子股跌幅在15.64%,尤其半導體族群跌幅高達18.7%、光電族群跌幅更新高達26.31%。永豐投顧認為,一連串的利空驚慌過程中,標普跌落年線之下,費城半導體及Nasdaq指數更是跌至2年線附近,本益比的修正已達低點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以標普500指數來看最做低點來到4,114,相當本益比18.2倍,與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發時的17.9倍接近,費半指數4/27低點2,875點,本益比16.3倍則與2013~2021年平均低點16.1倍接近,況且,半導體今年成長幅度尚有33%,2023年亦有12%的成長空間,至於台股部分,若以2015年企業獲利是個位數增長,且下半年出現衰退,當時PE最低11.9,以此保守推估大盤低點16,255。再以殖利率角度來看,17,000點,台股殖利率4%,傲居全球之冠,對照過去殖利率達4%附近股市PE低點為2015年11.9倍,故無論是以殖利率或是本益比角度,台股已接近合理價值。參照過去升息循歷史,升息前後,股市低潮期約6個月來看,2000年以來,美國歷經3次升息循環,分別為1,999~2,000年由3.25%升至6.5%、2004~2006年由1%升至5.25%及2017~2019年由0.75%升息至2.25%,以2004~2006年升息經驗來看,升息初始階段,市場恐懼,股市領領跌(6月升息,3月-9月股市低迷)。在升息2次之後,市場適應,加之GDP及企業獲利成長,S&P500開始上揚。企業獲利出現衰退的前一季度,股市開始劇烈下挫,之後呈現不穩定狀態。當CPI從高點回落,升息接近尾聲,股市開始走長多格局。把時間拉長來看,初始升息,股市位階最低(如現在),只要GDP正成長,長期仍是向上格局。至於升息何時結束?當年是CPI回落至3%,升息停止,美股開始走出長紅。永豐投顧還指出,Fed縮表,估將歷時4年。疫情前Fed資產規模為3.75兆美元,自疫情開始美國灑錢救市,如今Fed資產規模已近9兆,以Fed最快於5月起縮表950億美元計算,2022年縮表約6700億元,2023年為1.14兆美元,直至2025年才能結束縮表,而永豐投顧估算,2022年縮減6,700億美元的資金收縮效果,相當升息一碼。以四季度的多空因素來看,目前已提前反應多項利空,展望後勢的投資策略,永豐投顧認為Fed升息縮表動作積極已攤在陽光下,若以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歷史經驗來看,當時連續升息17次,利率由1%上升至5.25%,CPI雖壓抑下來,但卻因為利率升至5.25高水準,造成民眾房貸壓力,最終引發2007年次貸危機,殷鑑不遠,相信Fed升息腳步雖快,但利率水準不致提高至威脅到經濟成長,但烏俄戰事是變數,若戰事嚴峻,俄國動用核武,則全球股市恐再次受到驚嚇。
護國神山25日股價下跌11元 外資主權基金大舉提款導致
抓到了!新加坡、挪威主權基金大舉提款護國神山台積電,近二年賣超最多為新加坡主權基金達10萬餘張。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認為,主權基金減碼並非看壞,關鍵是基於資產負債表,意圖降低風險,並建議長期分批布局「優質好公司」是抗通膨的最佳策略。護國神山台積電今年基本面依舊強勁,總裁魏哲家喊出全年營收年增29%,然基本面與股價脫鉤,25日下跌11元,收547元,再創波段低點,投資人情緒低落,並認為外資玩兩手策略。依台積電年報資料顯示,第三~五大股東拋售台積電,尤其新加坡主權基金已連二年賣超、達10萬餘張;先進星光股票指數也連二年出脫、共計7.43萬張;至於挪威主權基金去年賣超3.76萬張,把2020年加碼持股吐光。李學詩認為,主權基金賣股主要取決於資產負債表,首要是降低風險,因利率往上攀高,管控風險途徑是減碼股票及債券,尤其新興市場一定是最先遭到減碼。今年外資賣超台股達6,736億元,主權基金倒貨「貢獻」不少。外資圈人士指出,台積電是台股最大權值股,外資持股比率高,當台股價表現大好時,主動型基金不免啟動部分獲利了結,相反地,當外部風險升溫,最好變現的標的也是台積電。但分析師也說,當恐慌性殺盤的極端情況出現時,台積電砍殺力道最大,股價通常會閃現「甜甜價」,這時候考驗的就是投資人的信心。儘管近期看到不少外資下修台積電目標價,主流價位已修正至700~800元區間,維持800元以上高目標價者減少,主要是反映通膨壓力、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俄烏戰爭、電子消費品終端需求疑慮等外部因素,並非台積電競爭力出了問題。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於台積電法說會後便指出,5G、物聯網(IoT)、車用等應用將擴大對半導體需求,台積電產業地位領先,確保其客戶組合相對全面,有能力抵禦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與需求端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