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
」 輝達 反壟斷 歐盟 台股 美股藍白合力通過三大案 朱立倫:捍衛民主決心回應全民期待
立法院20日在朝野爭執、爆發激烈衝突之下,三讀通過了《憲法訴訟法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三大護民主法案是全國民眾的期待,是捍衛台灣民主的決心,呼籲身為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放下街頭暴力的權力魔戒,回應少數服從多數的選舉結果。朱立倫表示,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肩負多數民意的期待,即使面對執政黨的暴力杯葛,必須通過所有福國利民的法案。特別是25年沒有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所有地方縣市首長都支持修訂財劃法,過去中央政府壟斷財政預算,地方政府不分執政在野,無論地方財政壓力多大,都只能屈服於中央獨斷、偏頗的預算分配。朱立倫指出,修訂《財劃法》勢在必行,過去幾個月以來,本黨秉持負責任的態度,不只收集所有執政縣市的意見,更參考民進黨前、現任地方首長的修法意見。為了地方政府能落實憲法規範,為了讓地方能夠快速建設發展,學者專家的意見及考量中央地方的施政需要再作修正,最終匯集成今日通過的新財劃法。「三大護民主法案的通過,是全國民眾的期待,是全民的勝利,更是多數民意面對少數暴力杯葛的壓力下,展現捍衛台灣民主的決心。」朱立倫提及,遺憾的是在修法的過程中,執政黨的民進黨秘書長竟帶頭動員包圍在野黨黨部與國會,還有立委違法破窗施行「國會戒嚴」干擾議事正常運作,甚至有立委慫恿激動的支持者衝入國會,意圖全面癱瘓立法院。但凡這些作為,都讓民進黨「打著民主,反民主」的威權性格在國人、甚至是世界面前展露無遺。朱立倫抨擊,作為執政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不僅對民進黨秘書長的鼓譟、立法委員們意圖癱瘓國會的行徑不加制止;迄今,更不願意正面看待國會因應民意期待而做出的修法成果,仍然利用言不及義的詞彙,忽略民進黨團在修法過程根本不願討論、行政院堅持不提出《財劃法》院版等「無賴作為」的事實,蓄意栽贓在野黨。他向賴清德喊話,放下街頭暴力的權力魔戒,回應少數服從多數的選舉結果。台灣的民主發展,不該走戒嚴的回頭路,不僅國人在看,全世界也都盯著台灣的民主看。而賴清德,是否選擇成為下一個尹錫悅,存乎他一念之間。
立院三讀今年度國營事業預算 規模6兆餘元
13日院會三讀通過「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營業及非營業部分」,包含國營事業及基金預算,規模加總合計新台幣6兆餘元。根據行政院提出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營業及非營業部分相關編製,附屬單位預算119單位,總收入6兆8074億元,總支出6兆7634億元。整體而言,審議結果通過的今年度國營事業預算規模合計6兆餘元,與原編製的預算案增減數差異不大。雖然今年將結束,但立法院尚未審竣113年度國營事業預算。立法院長韓國瑜從上月27日起召集黨團協商討論113年度國營事業單位預算,朝野立委共提出782個預算刪減、凍結案。經多次協商後,共計保留24案,其中民眾黨堅持減列農業發展基金共3.7億元,民眾黨強調,2022年至2023年進口但爭議,農業補以農發基金作為進口但的補貼來源,沒有增進農民福祉,因此提案減列。此案經過表決後通過。另外針對交通部通訊傳播監督管理基金部分,民眾黨團也提案,要求凍結「法治業務計畫」50%,約124萬。民眾黨團表示,三立集團違反付款入主中嘉集團,公然跨越反媒體壟斷紅線,卻沒有法規處罰,前NCC主委陳耀祥曾表示要推動修法,但至今日都無消息,因此凍結預算,待NCC提出相關法案至立院後,經交通委員會同意後才可動支預算。此案經過表決後通過。院會除了通過今年度國營事業預算,也通過數項決議,包括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等人所提,考量長照2.0計畫將於民國115年完成,推估該時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持續開辦長照3.0等相關計畫有其必要,衛生福利部應就需求人數推估持續精進,以確保政策規劃及財務支出規模估測準確性。
拜登卸任前再升級晶片制裁 限制中企從第三方國家購買GPU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美國政府計劃在本月底前發布1項新規定,旨在限制中國企業從不受限制的第三方國家購買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據2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將重點控制強大的圖形晶片(GPU)的全球出貨量,這些GPU在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填補了現有規則的漏洞。其目標是規範美國產品的「擴散」,幫助確保美國保持全球人工智慧領先地位。由於該措施尚未最終確定,實施日期仍有可能變更。然而,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本月稍早實施的上一輪晶片相關制裁的快速升級。美國商務部下轄的產業安全保障局(BIS)12月2日發布公告稱,美國將新增140家公司加入「實體清單」,包括136家中國公司、1家日本公司、1家新加坡公司和2家韓國公司。這批新加入的實體清單公司幾乎全部來自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的材料、設備企業。多家國內產業龍頭及旗下子公司都被列入其中,重點企業包括半導體蝕刻機廠商北方華創、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廠商拓荊科技、半導體設計軟體龍頭北京華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多家公司、半導體量檢測設備廠商中科飛測。作為回應,中國限制了包括石墨、鎵、鍺、銻在內的關鍵礦產向美國出口,這些稀有礦產可用於製造武器和半導體等重要產品的關鍵零部件。此外,中國也就此前批准的合併交易對GPU設計商NVIDIA發起了反壟斷調查;行業協會也敦促企業謹慎購買美國晶片,稱其「不可靠」。1位消息人士稱,該規定是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的意見下起草的,2人都被認為是對華鷹派,但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11日拒絕置評上述消息。報導補充,預計新措施還將推出多項條款,以阻止中企透過第三方中間國獲取GPU等受限制硬體,因為這是中國規避美國出口管制的重要手段。這些措施還包括建立所謂的國家上限,限制GPU向特定地點的出貨,並實施報告要求和例外情況的全球授權制度。
否認斷供傳聞 輝達發聲明:中國是重要市場
輝達中國12日官方微博發聲明,稱近日社交媒體上有關輝達對中國市場斷供為不實傳聞。中國是輝達重要的市場,將持續為中國客戶提供最優質、高效的產品及服務。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9日才公告,近日,輝達公司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輝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輝達公司開展立案調查。消息一出,拖累輝達股價應聲下跌。隨後,輝達方面回應陸媒稱,「輝達憑借實力取勝,這反映在我們的基準測試結果和對客戶的價值上,客戶可以選擇任何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我們努力在每個地區提供最好的產品,並在我們開展業務的任何地方履行我們的承諾。我們很樂意回答監管機構對我們業務的任何問題。」近兩年隨著中美科技戰升溫,美光、英特爾、輝達等美國晶片巨頭頻頻在中國被點名,中國四大行業協會也已明確指出,美國晶片已不再安全可靠。
美中貿易戰升級 台股11日開盤暴跌200點成2萬3千點保衛戰
投資人等待美國新經濟數據,猜測美國聯準會下周是否再度降息,加上指標性科技股疲弱,美股主要指數連日走跌,道瓊更連續四個交易日收黑,讓台股11日開盤就急摔,以23108.36點開盤後,直接重挫到22880.57點,下跌超過240點,更摔破2萬3千點大關,台積電(2330)一度大跌20元,後續跌勢稍緩,成2萬3千點保衛戰。因傳出中國官方對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展開反壟斷調查,被認為是美中貿易戰升級的反制行動,台股10日一度跌逾200點,最低曾至23071.43 點,終場跌148.17點或0.64%,以23125.08點作收,失守5日線,成交量3248.46億元。11日再度開盤即下挫,主要電子股大多下跌,但光電、電子組件,以及水泥、玻陶類股逆勢上漲。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科技股作為美中貿易戰影響最大的產業,在川普第一次執政時,當時股價也曾劇烈波動,但因產業成長趨勢不變,讓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類股報酬率高達272.35%及138.67%,就算是水泥、電器電纜及資訊服務等類股,也在景氣帶動下,報酬率分別達到81.88%、81.28%及80.8%。電子權值股方面漲跌互見,在9點45分左右,台積電跌10元、在1055元;鴻海(2317)在平盤192元上下;台達電(2308)漲6元、在409元;廣達(2382)跌2.5元、在290.5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跌25元、在1325元,大立光(3008)漲45元、在2490元。但其實聯發科10日剛公告的11月營收為452.42億元,儘管月減11.49%,年增5.04%,創下同期新高,累計前11月營收4889.02億元,年增25.43%表現強勢,受惠於旗艦晶片需求穩健,今年第四季表現將優於預期,外媒更加碼爆料,蘋果將改變部分Apple Watch型號的內部配置,將首次採用聯發科開發的數據晶片,降低對英特爾的依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前一日大漲5.59%至每股185.17美元,主要是因傳出新晶片在量子運算領域出現重大突破。但其他科技大老則沒這麼幸運,輝達遭中國發動反壟斷調查,股價再跌2.69%;傳出可能被那斯達克100指數剔除,美超微股價下殺8.20% 至每股40.54美元,但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出面表示,他有信心公司不會從那斯達克下市。美股10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4.1點,或0.35%,收在44247.83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9.45點,或0.25%,收在19687.24點。S&P 500指數下跌17.94點,或0.3%,收在6034.9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24.14點,或2.47%,收在4894.70點。
台積電11月營收2760億元再創新高 市場期待12日「一日填息」秀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在10日公布11月的自結合併營收為2760.58億元,雖較10月的歷史高點3142.39億元減少12.15%,但比去年同期成長高達33.99%,再創歷年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11個月合併營收2.61兆元,較去年同期1.98兆元成長31.77%,持續改寫年度新高紀錄。研調機構TrendForce先前預估,先進製程將持續推升第四季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產值創高,但季增幅度會較第三季的9.1%略為收斂。其中AI及旗艦智慧手機、PC主晶片預期帶動5/4奈米、3奈米需求至年底,CoWoS先進封裝供不應求。台積電先前曾提到,觀察下半年客戶對AI需求維持強健,第四季營運持續受惠先進製程需求,2024年美元營收將成長近3成,其中AI伺服器應用營收躍增3倍,占比約15%。近期業界也傳出,台積電2奈米試產良率超過6成、比預期更好。台積電也將於12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4元,合計發送1037.34億元的年終紅包,已經連續六季上演「一日填息」好戲。不過10日因遇到AI巨頭輝達遭中國反壟斷調查的消息,台積電股價下跌10元,跌幅0.93%,收在1065元,跌破5日線。
權值股休兵!台股收跌148點失守5日線 這2族群逆勢撐盤
輝達遭中國立案調查股價慘跌,連帶台積電ADR收黑,台股今(10)日上午以下跌44.99點開出,指數開低走低,盤中最高達23329.01點,最低23071.43點,終場下跌148.17點,收在23125.08點,成交值新台幣3428億元,失守5日線約23222點,回防23000點關卡。中國以輝達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為由,依法對其啟動立案調查,其股價下跌逾2%,台積電ADR同步下滑1.9%,收在199.17美元。台積電(2330)今日早盤開低震盪,下跌0.93%,終場以1065元收在5日線之下。電子權值股方面,鴻海(2317)收192元,下跌3元。聯發科(2454)以1350元作收,上漲25元。廣達(2382)收在293元,下跌3元。台達電(2308)收403元,上漲2元。日月光投控(3711)收在158元,下跌2元。IC設計類股今日成為盤面焦點,其中矽力*-KY(6415)上漲超過半根停板,創意(3443)與威盛(2388)漲幅達2%至3%,矽統(2363)則小幅上漲超過1%。傳產股撐起盤勢,玻璃族群表現亮眼,冠軍(1806)漲幅超過2%,台玻(1802)與和成(1810)均呈現漲勢。紡織類股同樣不甘示弱,宏洲(1413)上漲超過3%,遠東新(1402)則漲逾2%。漲幅前5名個股為,揚智(3041)上漲2.85元,漲幅9.97%。明輝-DR(911608)上漲0.35元,漲幅9.92%。力銘(3593)上漲0.64元,漲幅8.65%。台榮(1220)上漲1.4元,漲幅8.36%。矽力*-KY(6415)上漲34元,漲幅8.26%。跌幅前5名個股為,天虹(6937)下跌40.5元,跌幅9.95%。佳和(1449)下跌2.9元,跌幅9.95%。華冠(8101)下跌2.6元,跌幅9.94%。福懋油(1225)下跌7.6元,跌幅9.91%。興能高(6558)下跌3.7元,跌幅9.09%。
中國祭反壟斷調查!輝達「這樣回應」 郭智輝:對台廠沒有正相關
隨著美國對中國啟動新一輪技術封鎖,中國政府9日宣布對AI晶片廠輝達(NVIDIA)祭出反壟斷調查。受消息衝擊,股價周一收盤跌2.5%。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0)日表示,經濟部有掌握所有供應鏈變化狀況,不清楚大陸調查的原因,「但輝達銷售到大陸的產品,都是在台灣製作的」,因此沒有正相關。據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近日,輝達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英偉達(台稱:輝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公告〔2020〕第16號)」,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輝達展開立案調查。對此,輝達回應,「輝達憑藉實力取勝,這反映在我們的基準測試結果和對客戶的價值上,客戶可以選擇任何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我們努力在每個地區提供最好的產品,並在我們開展業務的任何地方履行我們的承諾。我們很樂意回答監管機構對我們業務的任何問題。」對於台廠是否會遭到衝擊,經濟部長郭智輝認為,在大陸的台商要面對比較嚴苛的環境,川普在選前就已經放話,要對大陸課徵60%的關稅,台商必須思考,若台商在大陸製造,但產品不是銷售給美國,那就沒關係,若是在大陸製造,市場又在美國,相信他們會有一些應變方法。郭智輝強調,如果台商需要政府給予協助,政府非常樂意幫助台商,與台商討論,如何移轉到其他生產基地。
貿易戰波及輝達致美股受挫 台股10日平盤震盪
AI龍頭輝達因中國進行反壟斷調查下跌2.55%,加上投資人等待11日公布的11月CPI報告、12日的PPI報告,讓美股主要指數自歷史高位回落,台股10日一開盤就下跌44.99點,以23228.26點開盤,9點半前最低曾到23180.34點,電子權值股相對低調,後續跌勢稍緩、一度回到平盤之上。分析師表示,中國官方訂下經濟刺激目標,卻針對美國晶片祭出反壟斷調查,導致美股高檔回跌,儘管多空交戰,讓市場投資情緒轉偏保守,台股短線恐持續震盪整理,但有電子股傳統旺季行情,大戶歸隊後,未來1個半月仍有上漲機會。台股9日受到光電、食品、營建等傳產類股走跌拖累,終場僅漲79.98點,收在23273.25點,成交量3532億元。10日則以小跌開場,主要是電子股疲軟,傳產類反而抗跌,跌幅最大的是資訊服務類股、逾2%,電子通路類股則跌逾1%。然而這幾日,多家電子廠發布的財報都表現亮眼,像是廣達(2382)受惠於AI伺服器業務動能強勁,11月合併營收1413.54億元,連續七個月站穩千億大關,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今年業績將超越2022年創下的1.27兆元紀錄。電子權值股方面跌多漲少,9點半左右,台積電(2330)力拼平盤的1075元;鴻海(2317)跌1元、在194元;台達電(2308)跌3元、在402元;廣達撐平盤296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跌5元、在1320元,大立光(3008)漲15元、在2455元。外媒報導,輝達遭中國大陸立案調查,可能與違反收購邁絡思(Mellanox)科技條件有關,但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主要是威嚇,用來反制美國近來的晶片禁令。不過分析師認為,現階段大陸廠商仍需要輝達的晶片,要看有沒有替代品可補,勢必會墊高企業的採購成本。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近來則與聯準會主席鮑爾的關係緩和,川普表示,他重返白宮後沒有更換鮑爾的計畫,鮑爾的任期將於2026年5月屆滿。敘利亞總統阿塞德 (Bashar al-Assad) 垮台,中東局勢緊張,油價攀升。美股9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40.59點,或0.54%,收在44401.93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23.08點,或0.62%,收在19736.69 點。S&P 500指數下跌37.42點,或0.61%,收在6052.8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42.46點,或0.84%,收在5018.84點。
中國指控輝達涉違反「反壟斷法」 美國智庫:這就是一種「報復」
目前中國政府以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對人工智慧晶片業者輝達(NVIDIA)展開調查。而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則認為,中國政府此舉,就是一種「報復」。根據《BBC》報導指出,輝達曾於2019年宣布以7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中國的邁倫科技,這是當時輝達歷史上最大一筆的併購案。而當時中國監管機構之所以同意併購,是因為同意向中國供給繪圖處理器,輝達也不會歧視中國消費者,所以才順利通過中國監管機構的審查。但如今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輝達收購邁倫科技一事涉嫌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但中國並未針對輝達的行為提出錯誤或違反承諾的說明。而輝達也表示,當時的併購協議,可以在6年後撤銷。報導中也提到,由於中國這次的指控,剛好正值美國加強對中國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時候。美國日前針對包括Piotech、SiCarrier在內的140家中國晶片企業實施嚴格銷售限制,要求相關企業需取得特別許可才能進行交易。後續中國也迅速反擊,宣布限制向美國出口包括銻、鎵和鍺等關鍵礦物。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這一舉措明確針對美國,標誌著雙方對峙進一步升級。而輝達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AI)晶片製造商,一直以來都是競爭監管機構的關注焦點。目前輝達市值超過3兆美元,其產品不僅在圖形處理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也成為AI技術發展的核心。中國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CCTV)於9日報導指出,中國已依法啟動對輝達的調查,並指出該公司可能違反反壟斷相關規定。而輝達則回應願意配合監管機構的任何問題。面對中國的指控,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研究員劉易斯(James Lewis)則認為,中國針對輝達的調查時間並非巧合,認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報復」。劉易斯也認為,中國政府此舉,其實也代表著中國不願再被動接受美國的制裁。他甚至用「恩怨對決」來形容此事。
輝達公司涉違反大陸「反壟斷法」 市場監管總局:已立案展開調查
大陸近日指控輝達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輝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公告(2020)第16號)。對此,大陸市場監管總局已依法對輝達公司開展立案調查。綜合陸媒報導,輝達收購邁絡思股權案,成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0年反壟斷執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2019年3月10日,交易各方簽署協議,輝達擬收購邁絡思全部股份。集中完成後,邁絡思成為輝達的全資子公司。輝達收購邁絡思股權案,具體包括圖形處理器加速器、專用網路互聯設備等5個相關商品市場。2019年4月2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收到上述收購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申報。2020年4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文稱,經審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決定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此項經營者集中。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為,上述事項集中對全球和中國GPU加速器、專用網路互聯設備、高速以太網適配器市場,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2020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上述事項。據了解,邁絡思於1999年在以色列設立,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從事網路互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輝達則於1998年在美國設立,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從事圖形處理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0名外送員「反壟斷」!抗議外送平台合併案 Uber Eats回應了
Uber Eats與foodpanda2大外送平台的合併案近日爭議不斷,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昨日號召約200名外送員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抗議,要求正視合併後可能造成的壟斷問題。他們強調,在外送產業尚無明確法規前,公平會應該拒絕合併,否則恐導致外送員、店家及消費者3輸局面。對此,Uber Eats回應,已準備向公平會提出具有拘束力的承諾與附帶條件,也會積極與工會溝通,提升彈性工作者的權益。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表示,Uber Eats與foodpanda進入台灣近10年,政府至今未明確指定任何主管機關管理外送產業,但公平交易委員會卻針對2大平台的併購案召開閉門會議,排除工會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引發外送員強烈不滿。陳昱安指出,若此併購案通過,市占率將高達8至9成,恐影響全台1500萬至1700萬人。平台壟斷後,將可能單方面壓低外送員薪資、提高店家抽成,甚至向消費者收取額外費用,造成消費者、外送員及店家3方利益皆輸。陳昱安呼籲公平會審慎評估此案,避免壟斷帶來的負面效應。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提出4點訴求,包含「不接受寬鬆對待、要求公平會從嚴審查合併」、「不附帶條件通過合併」與「拒絕資料集中,確保全民數據不被濫用」以及「盡速立定產業專法」,要求公平會從嚴審查。Uber Eats台灣總經理李佳穎則回應,已準備向公平會提出具有拘束力的承諾與附帶條件,確保此交易能帶來正面效益。公司將持續與工會及多方利害關係者溝通,提升彈性工作者的權益。
企圖阻止OpenAI轉型營利公司 馬斯克遞交訴狀要求實施禁制令
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向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提交申請,要求對OpenAI及其聯合創辦人、合作夥伴微軟(Microsoft)實施初步禁制令,希望能以此阻止OpenAI進行他所認為的「反競爭行為」。根據《Tech Crunch》報導指出,馬斯克的訟指控包括OpenAI的CEO阿特曼(Sam Altman)、總裁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微軟、LinkedIn聯合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及前OpenAI董事會成員坦普爾頓(Dee Templeton)在內的多位被告,訴狀中指控這些人涉及多項不法行為,請求法院下達禁制令停止違法行為。馬斯克的律師指出,OpenAI正在將原本「非營利組織」的性質轉變為「營利結構」,同時將知識產權在內的重要資產轉移給OpenAI的附屬公司或合作夥伴,這完全違背了該組織成立之初的公益承諾。訴狀中也提到,為保護OpenAI的非營利性質,法院應該批准禁制令,否則等到案件有結果時,OpenAI原本對公眾的承諾可能早已蕩然無存。除此之外,馬斯克也指出,自己捐贈給OpenAI的4400萬美元資金被濫用,並且OpenAI利用了馬斯克本人擔憂「對AI存在的威脅」一事進行欺騙。馬斯克的律師也提出指控,表示OpenAI透過與微軟的合作不正當地獲取競爭敏感訊息,並利用這些資訊壓制競爭對手,包括馬斯克自己的AI公司xAI。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OpenAI在最新一輪融資中要求投資者不得同時支持其競爭對手,包括xAI,這導致至少一位主要投資者拒絕向xAI提供資金。然而,xAI最近仍成功完成了一筆50億美元的融資,吸引了Andreessen Horowitz和富達(Fidelity)等知名投資者。訴狀中還提到,OpenAI和微軟非法共享專有訊息,同時指控包括阿特曼在內的多位被告從事「自我交易」,損害市場公平。例如,OpenAI選擇Stripe作為其支付平台,而阿特曼對Stripe有實質的財務利益。除此之外,微軟自2019年初開始支持OpenAI,並逐步加強合作,總計投資約130億美元,以換取公司收益的49%股份,並允許OpenAI廣泛使用其雲端硬體資源,幫助訓練和運行AI模型。而LinkedIn聯合創辦人霍夫曼同時擔任微軟和OpenAI的董事會成員,並且是投資公司Greylock的合夥人,這使得他在公司交易中擁有特殊視角。前OpenAI董事會成員坦普爾頓則在微軟短暫任命其為OpenAI非投票董事觀察員期間,據稱促成一些違反反壟斷規則的協議。報導中提到,馬斯克其實先前就提出類似的訴狀,但在今年夏天時撤回,如今又捲土重來,控訴對象也新增了微軟、霍夫曼以及坦普爾頓等人。根據馬斯克的主張,OpenAI並未遵守原本的公益使命,而是逐步轉向以盈利為目標。馬斯克與OpenAI的矛盾始於2018年,當時他因理念分歧退出了這家公司。據了解,OpenAI於2015年成立之時是一家非營利組織,並於2019年轉型為「封頂盈利」模式,即「非營利部分」成為「營利子公司」的管理實體。如今,OpenAI計畫進一步轉型為完全營利的企業,儘管仍希望保持非營利的地位。馬斯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OpenAI未能履行最初的公益承諾。對於這些指控,OpenAI發言人表示,這是馬斯克「第四次嘗試」,依然是重複相同的毫無根據的指控,並強調這些訴訟毫無意義。此前,OpenAI已試圖駁回馬斯克的訴訟,稱之為「誇張且毫無根據的指控」。
蘋果、谷歌手機瀏覽器阻礙市場創新? 外媒:英國將進行反壟斷調查
根據外媒報導,英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在一項臨時決定中表示,蘋果(AAPL)和谷歌(GOOGL)將因其在手機瀏覽器領域的主導地位而面臨正式調查。該決定旨在遏止這兩家科技巨頭對行動設備系統的壟斷。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在一項臨時調查中表示,行動瀏覽器市場對英國的企業和數百萬手機用戶來說營運不佳。歐盟新規將賦予 CMA 把公司列為具有策略市場地位的權力。該機構表示,必須進行正式調查,以指定公司。該機構建議,根據將於明年生效的數位市場競爭規定優先調查蘋果和谷歌的活動。CMA研究發現,蘋果和谷歌形成了實際上的「雙頭壟斷」,蘋果的Safari 和谷歌的Chrome,包括手機裡操作系統、應用程式商店和網路瀏覽器。CMA表示,蘋果的政策阻礙了移動瀏覽器的創新。將在當地時間12月13日前邀請公衆就上述臨時調查結果發表評論,預計將在明年3月做出最終決定。對於上述 CMA 調查結果,蘋果表示不同意並稱這些干預「將損害用戶隱私和安全,且阻礙開發使蘋果與眾不同的那種技術的能力。」 而Google 的發言人則沒有立即回覆置評請求。
美司法部反壟斷官員「要求Google母公司強制出售Chrome」
根據《彭博社》美東時間18日的報導,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官員決定在20日建議地方法院法官梅塔(Amit Mehta)強制Google母公司Alphabet Inc.出售Chrome網頁瀏覽器,此外,反壟斷官員也在尋求數據許可、人工智慧等措施阻止谷歌的壟斷。《彭博社》報導指出,美國司法部計劃請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梅塔(Amit Mehta)做出裁決,梅塔今年稍早裁定谷歌在搜尋引擎市場非法壟斷。報告顯示,司法部官員還計劃要求梅塔對Alphabet Inc.施加數據許可要求,並解決其人工智慧和Android作業系統計劃。目前反壟斷執法人員已放棄了1項更嚴厲的懲罰,也就是強迫谷歌出售Android作業系統。如果梅塔接受這項提議,有可能重新塑造線上搜尋市場和人工智慧產業。這標誌著20年前未能成功拆分微軟後,美國政府對科技公司進行的最激烈打壓。Chrome是目前反壟斷官員的關注重點,因為它是許多人使用谷歌搜尋的主要方式。該網頁瀏覽器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瀏覽器。根據網站流量分析工具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Chrome的市佔率為66.65%。擁有Chrome對谷歌的廣告業務至關重要,因為谷歌能夠查看已登入用戶的活動,並利用這些數據更有效地定向推播廣告,這些廣告正是Google大部分收入的來源。並且,Google也利用Chrome瀏覽器將用戶引導到其旗艦AI產品Gemini。對此,Google的監管事務副總裁穆荷蘭(Lee-Anne Mulholland)表示:「司法部繼續推動1項激進的議程,遠遠超出了本案的法律問題。政府以此種方式施加壓力,將會損害消費者、開發者和美國的科技領導地位,而這1點正是此時最為需要的。」在《彭博社》發布相關報導後,Alphabet Inc.股價在盤中下挫1.8%,不過截至美東時間18日18:28止,Alphabet Inc.收復了大部分的跌幅,僅跌了0.5%。
「捷藍航空」併購失敗 美國廉航「精神航空」申請破產
由於市場競爭加劇、不斷增加的虧損,以及與另一家廉航「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合併失敗,美國廉價航空公司「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已別無選擇,正式在美東時間18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根據法庭文件,該航空公司在紐約申請第11章破產保護,其資產和負債總額在1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之間。精神航空表示,公司已就全面資產負債表重組的條款達成協議,公司將能夠在明年初重組,減少債務,提高財務靈活性。此外,精神航空還宣布,由於申請破產,預計近期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摘牌。根據重整協議,精神航空已獲得現有債券持有人3.5億美元股權投資的支持承諾,以資助其在破產程序中的運作。並將完成一項去槓桿化交易,將7.95億美元的融資債務股份化。在重整債務期間,精神航空將繼續運作。乘客可以繼續預訂和飛行,相關服務不受影響,且可以正常使用所有機票。精神航空是美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總部位於佛州米拉馬爾(Miramar),成立於1980年,主要經營加勒比海地區、拉丁美洲等定期國際航線。在美國,航空公司經常申請破產。在過去的25年裡,包括美國航空、聯合航空和達美航空這3大航空公司在內的大多數美國主要航空公司,都曾申請過破產。近年來,精神航空曾嘗試過2次合併,一次是與廉航「邊疆航空」(Frontier Airlines)合併,另一次則是最近的捷藍航空。自從聯邦法官阻止了捷藍航空以38億美元收購精神航空的交易後,精神航空一直在與債權人進行談判,法官裁定,該合併將推高整個行業的機票價格,損害注重成本的旅客的利益,因此聯邦政府以反壟斷為由,對這項合併提出質疑。新冠疫情爆發後,精神航空陷入困境。美國大型航空公司越來越多地使用基礎經濟艙票價來吸引旅客放棄購買精神航空。該公司自2020年以來一直虧損,截至今年11月15日,其股價已暴跌93%。航空分析公司Cirium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精神航空國內往返經濟艙的平均票價不含稅費為136美元(約合新台幣4400元)。這比美國航空業的平均的水平低61%,也比美國航空、聯合航空、達美航空和美國西南航空等全美4大航空公司的平均值低69%。
百萬雞蛋過剩「蛋價卻上漲」? 農業部長:若有異常將啟動稽查
消基會質疑國內雞蛋定價缺乏監督機制,沒有反映出市場供過於求的現況,雖然雞蛋產量2個月來過剩逾百萬顆,但蛋價卻連續2周調漲。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今(18日)表示,公會報價是根據產銷供需發布產地跟盤商的價格,並非統一價格,只是參考價,同時承諾若蛋價有不正常異動,農業部會啟動稽查。陳駿季今赴立院經濟委員會,參與審查農業部及所屬單位預算的質詢。他在會前接受媒體聯訪,針對消基會近期質疑蛋價決定機制缺乏監督時表示,農業部每周都會公布蛋雞投產數量和雞蛋生產數量,蛋農、蛋商都會根據相關數字決定蛋價,不過公會發布的蛋價是產地和盤商之間的價格,不見得反映到每個盤商的個別價格,因此蛋價只是參考價,並非統一價格。至於媒體追問,由公協會負責定價是否有聯合壟斷之虞?陳駿季承諾,若雞蛋有不正常異動情形,農業部會啟動相關人員稽查,包括透過公平會調查,至於是否有壟斷情況,還需要提供比較詳細的證據。陳駿季強調,農業部一向尊重市場機制,並聲稱蛋價在冷熱季節交替本來就比較容易波動,尤其冬天在火鍋、麻油雞等料理帶動下,雞蛋消費力較旺盛,再加上蛋農持續自主調節管理,因此蛋價才會上漲,相信會慢慢持平,農業部也會觀察產業動態安排後續行銷措施。
臉書母公司Meta違反歐盟壟斷法 遭罰款273億「將提上訴」
Meta(臉書母公司)因在其社交平台中嵌入Facebook Marketplace違反競爭法,被歐盟委員會處以7.98億歐元(約273億台幣)的罰款。歐盟委員會指出,Meta非法將分類廣告服務「Marketplace」與其旗艦社交平台綁定,並對其他線上分類廣告服務提供商施加不公平交易條款,歐盟要求Meta立即停止這類行為。根據外媒《BBC》的報導,歐盟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Facebook利用其市場優勢,妨礙了其他線上分類廣告服務提供者的競爭機會,讓自家的Facebook Marketplace獲得了不合理的優勢。她強調,Meta必須停止這類行為,並警告不得再犯。此外,Meta也被指控單方面對在其社群媒體平台(特別是熱門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上投放廣告的其他廣告服務商施加不公平交易條件,藉此獲取這些廣告商的相關數據,以便為其「臉書市場」(Facebook Marketplace)謀取利益。除了罰款,歐盟還命令Meta停止對其他服務施加這類不公平條件。而Meta已表示不接受該裁決,並將提起上訴。Meta回應稱,歐盟委員會的決定缺乏證據,無法證明對競爭對手或消費者造成損害,並批評該決定無視市場現實,旨在保護現有競爭者免受挑戰。據悉,這項罰款是歐盟於2021年對Meta展開調查後的結果,當時Meta的競爭對手抱怨Facebook Marketplace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這也是Meta首次因違反競爭規則而在歐盟被罰。不過先前Meta在2017年收購WhatsApp時,也因提供不正確資訊被罰1.1億歐元。事實上,Meta近年來在隱私和數據傳輸問題上也面臨多項罰款。今年愛爾蘭資料保護專員就對Meta處理歐洲與美國之間的數據傳輸問題不當,處以超過 10億歐元的罰款。
黃珊珊投稿反「憲法訴訟法」 林思銘:藍白會繼續溝通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反對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提案修正憲法訴訟法,黃珊珊表示,若藍委翁曉玲提案通過,將導致憲法法庭實際運作困難,因此她不支持此項修正內容。對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林思銘說,藍白會繼續溝通,取得共識,發揮最大能量。黃珊珊以「維護人民基本權茲事體大,憲法訴訟法不應倉促修正」為題投搞法律刊物「當代法律」。該文指出,翁曉玲的憲法訴訟法修法版本可能造成很多問題,其修法理由實務上也很少發生。進一步講,憲法法庭應如何運作,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司法權,不宜以立法院修法予以限定司法權行使方式。她個人不支持修正。林思銘表示,對於憲法訴訟法修法,國民黨堅持做對的事情,為了防止少數大法官就決定憲政裁判,重要憲法解釋由少數意見壟斷,對國家法治發展不妥。黃珊珊有其意見,但藍白會繼續溝通,取得共識,發揮最大能量。
蘋果恐成歐盟數位法首家被開鍘科技巨頭 罰金高達400億美元
路透5日報導,蘋果可能成為首家因違反歐盟「數位市場法」(DMA)而遭到開罰的大型科技公司。最快將11月內被開鍘。按照DMA規定,蘋果最高可能被重罰近400億美元天價罰金。據知情者透露,歐盟可能在本月內被開罰,但就目前事態發展來看,這個時間點仍有可能出現變化。蘋果拒絕評論相關報導。歐盟執委會未即使回應路透的提問。依照法規,違反DMA的科技公司,最高罰款為其全球一年營收額10%。以蘋果2023會計年度營收將近3,833億美元來看,若被歐盟開鍘最高罰款,罰金即高達約383億美元,這絕對會給蘋果造成嚴重影響。歐盟執委會6月指控蘋果,已經違反其旨在阻止科技業壟斷的DMA法規,讓蘋果成為首家遭執委會指控違反DMA的科技巨頭。歐盟針對科技巨頭壟斷行為不斷出手,目的是讓較小型科技公司能在市場有生存空間。早在3月期間,歐盟就以蘋果透過其App Store各種限制,壓制其他音樂串流對手的競爭力為由,對蘋果重罰18.4億歐元(逾20億美元)。若歐盟再以違反DMA來對蘋果開罰,只會令蘋果面對反壟斷的壓力不斷大增。DMA在2022年11月1日生效。歐盟執委會根據該法,指定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母公司Meta、和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等6家科技巨頭,從2024年3月7日起必須完全遵守DMA規定。其中,蘋果必須讓用戶在其iPad上,可根據自己選擇來設定預設網頁瀏覽器、蘋果在作業系統上允許其他替代性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讓其他廠牌耳機和智慧筆能應用iPad作業系統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