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癌
」 皮膚癌 基底細胞癌 大陸女子1年染2次髮!頭皮胎記突爆痛 一查竟是癌症嚇傻
大陸浙江一名女子已經持續染髮10多年,每年都要染大約2次。而她在半年前的一次染髮中,突然感覺到頭皮刺痛,後來發現是頭皮上的胎記有小傷口。但後續她擦藥2個月,頭皮該部位還是會感到刺痛,於是便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居然罹患了癌症。根據《紅星新聞》報導,大陸浙江一名65歲胡姓女子,在10多年前開始出現白頭髮,因此她每年都需要染髮2次,但從未感到不適。直到半年多前她在染髮時,突然感覺到頭皮刺刺的,經過設計師查看後,發現她頭皮上有個凸起像是痣的胎記,上面還有小小的傷口。起初胡女並不以為意,僅在染完頭髮後,到藥局買了藥膏塗抹。但經過2個月後,那個傷口卻遲遲沒有癒合,讓胡女感到相當奇怪,於是立刻到當地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發現,胡女竟罹患基底細胞癌。醫師解釋,胡女頭上的胎記,是先天性的皮脂腺痣,但由於胡女長期染髮,皮脂腺痣在反覆的刺激下出現了癌變,所幸最終經過手術,順利將這個惡性腫瘤根治性的切除。事後醫師透露,基底細胞癌是來自皮膚基底細胞的一種癌症,往往好發於老年人,頭部面部、頸部、手背部位較為多見。但因為胡女長期染髮,染髮劑中含有對苯二胺、氨、過氧化氫、芳香烴、合成色素等可能致癌的物質,才會造成她頭皮先天性皮脂腺痣的局部癌症病變。
爽挖耳朵10年突「耳痛流膿」 檢查竟罹癌了
大陸一名50多歲周姓男子喜歡隨手拿起挖耳勺掏耳朵,習慣持續了將近10年,直到最近,左耳痛、耳流膿讓他不得不就醫,這才發現罹患癌症,所幸經過手術切除,並輔以放化療,恢復良好。醫師說明,長期掏耳朵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膚滲出,惡性循環使得耳道裡長出新生物,誘發外耳道癌。根據陸媒《中國新聞網》報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張宏徵表示,外耳道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約佔頭頸部腫瘤的0.2%,整體發生率約1/100萬人,屬於罕見疾病,容易漏診,確診時往往已屬於局部晚期。他提到,外耳道癌臨床表現不典型,初期易誤診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耳流膿、耳痛、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眩暈等症狀;晚期腫瘤因侵犯範圍擴大,可出現相應顏面神經及後組顱神經麻痺症狀,如顏面神經麻痺、聲音沙啞、飲水嗆咳、吞嚥困難等,侵犯顳顎關節可出現張口受限。張宏徵指出,外耳道癌的確診要靠病理,同時還需要進行聽力學、顳骨CT、顳骨頸部增強MRI、肺部CT等相關檢查,腫瘤累及大血管時還需做MRA、MRV,PET-CT可以幫助判斷是否出現遠處轉移。張宏徵進一步指出,外耳道癌多見於40歲至60歲的成人,和多種高危險因子相關,其中包括反覆的上皮刺激,例如習慣性挖耳、長期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均有誘發外耳道癌的風險;另外,在亞洲人群中,頭頸部放射治療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重要的誘發因素,經過放射治療後的鼻咽癌患者,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率約0.15%,較健康者高出1000倍。張宏徵稱,外耳道癌主要分為鱗狀細胞癌、腺樣囊性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最常見,佔40%至60%,侵襲性較強且預後最差;腺樣囊性癌約佔40%,雖生長緩慢,但容易復發及遠端轉移;基底細胞癌佔5 %至10%,手術後效果優於其它病理類型。張宏徵解釋,外耳道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同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也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而外耳道癌的預後一般與分期、病理類型相關,早期外耳道癌手術切除後預後較好,5年存活率可達到90%-100%,晚期僅35.8%-72.5%,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外耳道癌的危險因子,有相關症狀時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期診斷、早治療。
愛妻3個月前才病逝!「御用老外」河國榮爆輕生亡 曾出演逾300部港劇
曾出演超過300部港劇的澳洲籍男星河國榮,昨(2日)被發現在香港的一處民宅內燒炭輕生,享年58歲。噩耗曝光後,不少粉絲紛紛湧入河國榮的IG悼念,「好難接受這是真的,一路好走」、「RIP,永遠懷念。」據《香港01》報導,香港警方昨(2日)晚間10時許接獲報案,指一名男子陳屍在西貢半島大環頭路的一處民宅內,沒想到員警趕抵現場才發現,死者竟是外籍男星河國榮,現場還起獲疑似輕生用的炭火餘燼,但並未發現遺書,不過確切死因仍待驗屍後釐清。令人感慨的是,河國榮的妻子3個月前才剛病逝,而他近年來也飽受多病折磨,包括右耳基底細胞癌、憂鬱症、及胃食道逆流等。事實上,河國榮也是一名愛狗人士,曾在1年內一口氣收養9隻狗狗,2020年他與愛犬相繼生病,為了籌措大筆醫療費,他還欠下高達80萬港元(約新台幣321萬元)的卡債,龐大經濟壓力加上喪妻之痛,最終導致河國榮走上絕路。死訊一出,大批粉絲湧入河國榮的IG留言哀悼,「一路好走,同太太在天堂相遇」、「願你再沒任何痛苦與不快」、「RIP,小時候經常在電視劇看見你出現,感覺像一個認識很久的人走了一樣⋯」、「多謝你,你辛苦了,願安息。」◎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臉部黑點拖10年…變10cm腫塊飄腐臭味 醫驚見「蛆蟲蠕動」嚇壞
大陸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近日接收一名女性患者,對方左頜面部、額頰部、眼瞼皮下長了一大塊團片狀不規則軟組織,大小約10X10cm,組織伴有少量出血,觸診時可以明顯聞到腐敗性、壞死性氣味,腫物上還能看見大量蠕動的蛆蟲寄生其中,因為疼痛難忍,患者不時還發出聲聲哀嚎。《極目新聞》報導,患者今年76歲,她的左面部約10年前出現一處「指甲蓋」大小的黑點,偶爾感到疼痛,但家人以為不嚴重,僅斷斷續續塗抹藥物或以硼酸溶液清洗,無奈狀況遲未好轉,腫物也逐漸變大,並於5個月前迅速變大且伴有疼痛,在其他醫院進行了清洗,仍未有好轉跡象,只好轉院求診。經過影像學檢查後,口腔頜面外科王衛紅教授團隊以疑似「面部惡性腫瘤」診斷結果將患者收治入院,並先進行面部清創處理。考慮患者年紀較大,基礎疾病較多,醫生進行全身情況評估,邀請多科室會診後擬定了治療計劃,並擇期手術。在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後,醫療團隊於10月30日為患者進行左面部惡行腫瘤擴大切除術、面神經解剖術、遊離皮片切取移植術,以及帶蒂皮瓣遷徙術。術後患者癒合良好,未出現感染、皮片壞死等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恢復效果,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不禁感嘆10多年來的疼痛和煎熬終於過去了。醫生表示,頜面部腫瘤早期主要多見為局部腫塊,其中良性腫瘤生長速度較慢,大部分質地較均勻,邊界較為清晰;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則較快,有可能引發皮膚部位破潰及感染出血和疼痛。該患者之所以發展成蛆蟲寄生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拖延太久,皮膚感染破潰後出現組織腐化,蠅類幼蟲孵化導致的。醫生提醒,面部惡性腫瘤以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多見;基底細胞癌患者的皮膚上通常會出現小結節,一般為蠟樣、半透明狀結節,有高起捲曲邊緣;而鱗狀細胞癌在早期為紅色硬結,會逐漸發展為呈菜花狀的疣狀損害。若發現面部腫瘤,建議盡早就診治療,盡量減少腫瘤擴散的風險及面部畸形。
金鋼狼鼻頭貼膠帶「疑似癌症復發」 自述25年前種下惡果
以飾演金鋼狼而聞名、被粉絲暱稱為「狼叔」的澳洲影星休傑克曼(Hugh Jackman)近日自述自己可能正面臨皮膚癌復發的情況,呼籲粉絲夏天依定要做好防曬,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同時也表示,這可能是自己25年前種下的惡果所導致。休傑克曼於4日在IG上傳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到休傑克曼的鼻頭貼著醫療膠帶,他在影片中表示醫師懷疑他「有一些可能是基底細胞癌的東西」,懷疑是皮膚癌復發。而他剛做完病理檢查,必須要等待2至3天才有結果。休傑克曼也在影片中希望藉由自身經驗,呼籲粉絲夏天出門享受陽光的時候,必須要做好防曬措施,更表示自己就是在25年前不擦防曬所種下的惡果。根據《CNN》報導指出,休傑克曼曾於2015年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從小到大並沒有擦過防曬乳,而他也曾在2013年罹患皮膚癌。對澳洲人而言,不擦防曬乳似乎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澳洲每年有許多人正在治療了不同種類的皮膚癌。而根據彰化醫院衛教資料顯示,皮膚癌大部分都發生在臉部、頸部、耳朵、前臂和手背等暴露於陽光的部位。所以長期過度陽光照射被認為是造成皮膚癌最基本因素。尤其是農夫、室外工作者、酷愛運動者,或是一些必須暴露於陽光下工作數小時的人,都比較容易使皮膚變成皮革樣的外觀和形成日光性角化症,而後轉變成皮膚癌。目前皮膚癌共有三種種類,分別是「基底細胞癌」、「上皮細胞癌」與「黑色素細胞癌」,而休傑克曼本人被醫師懷疑的就是其中的「基底細胞癌」。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Hugh Jackman (@thehughjackman)
拜登罹「皮膚癌」切病灶!醫曝「冒5異狀」小心了 做好1事可預防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確診皮膚癌中之一的「基底細胞癌」,目前已透過手術切除患部。對此,醫師表示,罹患率最高的「基底細胞癌」好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防曬,且留意皮膚是否出現黑灰、粉色,或是破皮流血等病徵。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表示,最常見的皮膚癌是基底細胞癌,發生率約占70%,且癌細胞不易擴散,只要切除患部一般並無大礙,但仍須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鍾佩宜指出,皮膚顏色若是呈現黑灰、粉色、肉色,且合併血管增生隆起,要小心可能罹患基底細胞癌,少部分則會出現凹陷、萎縮、破皮出血等病徵容易被忽略,病灶多好發於鼻頭、耳朵、眼皮或唇部,嚴重恐影響外觀。此外,鍾佩宜提醒,可透過「ABCDE」檢查法,自我辨識皮膚癌:A、Asymmetry(形狀不對稱):痣的外觀是否出現不對稱性。B、Border(邊緣不規則):邊緣是否呈現不規則或模糊不清的現象。C、Color(顏色不均勻):色調上是否呈現不均勻或深淺不一。D、Diameter(病灶大小):大小是否超過六公釐以上或有變大的情形。E、Eelevation(病灶不平):表面是否有不規則的隆起現象。另外,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旻憲也表示,基底細胞癌外觀像是一般良性痣,不過皮膚表面會破皮或流血,仔細看可見突起物圓潤光亮,還有細小的微血管,而預防皮膚癌的最好方法就是「勤加防曬」。
傳拜登罹患皮膚癌 白宮駐醫:目前已經切除
美國總統拜登自上任以來,多次傳出身體不適或身體出現問題的消息,讓外界十分擔憂這位美國最為年長的總統身體情況。而目前有消息指出,拜登被確診罹患皮膚癌,而白宮的駐醫歐康納(Kevin O'Connor )表示,目前已經幫拜登完成癌細胞切除手術,目前不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治療。根據《BBC》報導指出,白宮駐醫歐康納周五發布公開信,表示美國總統拜登罹患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在2月中時已經為拜登切除所有癌細胞,之後也持續監控身體狀況,就目前為止而言,歐康納認為已經移除拜登身上所有的病灶,癌細胞也沒有擴散的跡象。歐康納也表示,通常基底細胞癌不會擴散或轉移。報導中也指出,由於拜登的兒子於2015年死於腦癌,因此拜登全家人長年以來都在大力提倡打擊、治癒癌症。而先前拜登在就任美國總統之前,就曾切除過幾處非黑色素瘤皮膚癌。而無巧不巧的是,美國第一夫人吉兒也在1月十進行病灶切除,當時總共切除3個病灶,其中有2個在檢驗後對基底細胞癌呈現陽性反應。
左臉黑色凸起狂破皮…切片一驗竟是癌 醫揭「ABCDE」自我檢查法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皮膚科醫師鍾佩宜透露,一名退休司機過去幾乎每天暴露在艷陽下,退休後唯一休閒就是種田,沒事就往田裡跑,前陣子左眼下方長了一顆黑色凸起物,本來不以為意,後來在親友建議就醫,竟檢查出基底細胞癌。鍾佩宜醫師在臉書粉專發文,「王先生是一個退休司機,退休前幾乎每天暴露在艷陽下,退休後唯一休閒就是種田,沒事就往田裡跑,前陣子左眼下方長了一顆黑色凸起,本來不以為意,後來聽了身邊親友建議,被帶來就診。在告知腫瘤可能性及手術風險後,他希望直接安排手術切除」。退休司機被檢查出基底細胞癌。(圖/翻攝自跟著皮皮醫生愛漂亮臉書)醫師提到,「手術當天,我們在病灶下方發現了另一塊更可疑的皮膚病灶,一問之下,這塊皮膚萎縮已經兩三個月了,磨擦到就會破皮、出血,因此建議一起切片化驗,檢查結果為『基底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為皮膚癌當中最常見的癌症,發生比率約佔70%、鱗狀細胞癌約佔30%,最惡性的黑色素細胞癌其實不到1%」。鍾佩宜表示,「基底細胞癌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部位,一般只要切除即可,雖然較不易轉移,但如果不治療,逐漸擴大侵蝕周邊組織,會造成日後手術困難。像《金鋼狼》休傑克曼長在鼻頭或者耳朵、眼皮、唇部等部位,一旦切除面積過大,是會嚴重影響外觀的,因此建議一發現就趁早切除,才能降低外觀影響」。另外,醫師也分享「ABCDE」自我檢查法:A(Asymmetry)痣的外觀是否出現不對稱性、B(Border)邊緣是否呈現不規則或模糊不清的現象、C(Color)色調上是否呈現不均勻或深淺不一、D(Diameter)大小是否超過六公釐以上或有變大的情形、E(Elevation)表面是否有不規則的隆起現象。退休司機被檢查出基底細胞癌。(圖/翻攝自跟著皮皮醫生愛漂亮臉書)
5旬婦鼻子長「黑頭」沒在意 醫一看搖頭:是癌症
中國南京有一名50歲朱姓婦人,日前陪朋友看病,醫師發現她鼻子上的「黑痣」不對勁,建議她動手術切除,結果檢查後證實,該黑頭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是基底細胞癌。根據《荔枝新聞》報導,朱婦陪朋友到醫院看整形美容的項目,醫師發現她的鼻頭上有幾個黑點,她以為是一般的黑頭或黑痣,還去過美容院擠黑頭,這個症狀有好幾年,但是去了美容院擠黑頭後,黑點反而變大了,「本來就像一個小米粒一樣大,搞完以後變得比紅豆還大還黑的」,但因為不痛不癢,一直沒有在意。不過,醫師建議立刻替朱婦做手術切除,結果發現該黑頭正是基底細胞癌,而且已經侵犯到鼻部組織,於是採取擴大切除,包括一大半的鼻頭和一部分的鼻背,所幸最後完整把病灶切除,事後則是鼻子外觀的重建。朱婦以為是黑頭,因此沒有太在意。(圖/翻攝自微博)醫師解釋,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較多見的一種,好發於臉部,與長期日光曝曬等因素有關,老年人發病率相對更高,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很少發生遠處轉移,但需要及早診斷和治療。由於基底細胞癌很多呈黑色或褐色,容易被誤認為色素痣或其他皮膚疾病,需要警惕。醫師提醒,若中老年人臉部出現疑似黑痣,近期有增大、發癢、破爛出血的情況,一定要到正規機構進行診療,防止狀況惡化,延誤病情。
大媽陪閨密看皮膚科…結果「自己查出癌症」嚇壞 醫曝:一眼就看出來了
大陸一名李姓婦人中秋節回老家,期間和胡姓閨密聊天,對方提到最近自己臉上的老年斑越來越多,接著越說越害怕,便相約節後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找「網紅醫生」鐘劍波看病。沒想到,胡女就醫後被告知「是正常生理現象」,反而是李女被檢查出罹患皮膚癌,醫生甚至說「幸好你來得早,我一眼就看出來了」。綜合陸媒報導,今年54歲的的李阿姨(化名)是浙江杭州桐廬人,中秋節回老家時,30多年的閨密胡阿姨來家裡探望她,聊到最近自己臉上的老年斑越來越多,越說越害怕,拉著李阿姨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找看病。節後趁著休息日,2人相偕前往市一醫院皮膚科,但檢查結果卻讓她們同時大跌眼鏡。據了解,鐘劍波當時先是讓胡阿姨放寬心,「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沒啥大礙」,接著望向李女說「你臉上的痣…」。李阿姨聽完先是一楞,隨即回應「我臉上的痣很多年了呀,有一些還是做飯的時候油燙的。」為了進一步看清細微結構,醫生使用皮膚鏡檢查,進一步證實了疑惑,高度懷疑是基底細胞癌。經過與家屬溝通,鐘劍波盡快為患者安排了手術,術後病理證實這顆「痣」確實是基底細胞癌,所幸患者術後癒合良好,不影響外形。對此,李阿姨心有餘悸地說,「我想想都害怕,幸虧鐘醫生經驗豐富,一眼就看出來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鐘劍波表示,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多見於中年以上膚色較淺的成人,尤其是日曬較多的戶外工作者。由於與日曬有關,所以基底細胞癌好發於曝光部位,如面部、耳部、手背和前臂等。他提醒,當面部、鼻部出現小疙瘩,且短時間內快速變大、形狀不規則等,要更為當心,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
從小頭上腫一包…長大「黃豆漲成鴕鳥蛋」2寶媽崩潰 驚悚畫面曝光
「一個頭兩個大」是用來形容遇上麻煩事的窘境,如果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頭真的有兩個大,恐怕就得趕快看醫生。大陸海南省一名李姓婦人從小就發現頭上有個包,原本只有約黃豆大小,所以她也不以為意,孰料隨著年齡增長,頭上的腫塊也越來越大,最後甚至變成「鴕鳥蛋」大小,讓她困擾不已。《遼寧日報》報導,家住海南省海口市的李女年約50多歲,育有一雙子女,家庭生活幸福美滿,然而有個問題卻從小一直困擾著她,原來婦人的頭上長了個「包」,小時候只有黃豆大小,因此她也沒太當一回事,隨著年紀的增長,頭上的包也不斷長大,最後已變得像鴕鳥蛋般大,嚴重影響生活,這才決定就醫。婦人頭部長出巨型囊腫。經過相關檢查,海南省人民醫院整形美容外科醫師林遐發現,患者的情形是典型的頭部囊腫,必須透過手術切除,因突起物較大,又與頭皮、顱骨緊密相連,加上頭皮供血豐富,術中可能出現大量出血、囊腫破裂,以及術後局部禿髮等風險。幸運的是,經過2個小時手術,李女頭上的囊腫被完整取下,頭皮、毛囊無明顯損傷醫生說明,囊腫屬於一種良性腫瘤,任何年齡均可能發生,可以長在人體表面和內臟裡,青年時期以頭面、臂、背部最為常見,外觀為柔軟或堅實的球狀物,直徑在1~3公分不等。雖然囊腫對人體無害,但仍有可能破裂引發感染,甚至病變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等,建議民眾還是盡快就醫,評估是否進行相關處置。
以為是痘痘「1個月不消」擠也擠不出 醫一看:趕快開刀!
高雄市一名女子臉上長了一顆痘痘,而且整整1個月都沒有消掉,甚至還感覺有變大的跡象,就算想擠也擠不出東西。女子最後到大醫院皮膚科看診,醫生瞄一眼就秒診斷出這根本不是青春痘,而是癌症!據《ETtoday》報導,這名女子臉上的痘痘長了整整1個月,她覺得摸起來硬硬的,也不像一般的痘痘會擠出分泌物,最後終於還是到是高雄榮總掛了皮膚科。醫生洪千惠說:「我一看就知道是皮膚癌了!」洪千惠表示,女子臉部的痘痘根本不是青春痘,而是僅次於基底細胞癌第二常見的皮膚癌,她表示這種病變主要的成因是因為皮膚照射到陽光、曝曬於紫外線之中,大多發生在臉部和肩膀,多為中、老年人罹患此病。這名病變發生在臉部的女子,屬於原位細胞癌。這名女子接受手術治療,將病變部位切除,之後癌症細胞並沒有擴散,目前恢復良好。我國癌症排名中,男、女皮膚癌都列於前10名,而且罹癌人數逐年增加。馬偕醫院指出,最常見的皮膚癌前3名分別是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和黑色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