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
」 胡宇威 親愛的亞當 曾沛慈 基因編輯世界首例!71歲肝癌男「移植豬肝」 術後7天能下床了
器官移植現代醫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挽救許多生命並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近日中國大陸也完成世界首例豬肝移植活體人手術,且病人也在術後七天順利下地活動。根據陸媒《極目新聞》的報導,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活體人異種肝移植手術,該手術將610克轉基因豬肝移植到一位71歲的重症肝癌患者體內,且目前這名患者已經能夠自由活動,肝功能等多項指標恢復正常。據了解,此次手術由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倍成教授團隊和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團隊聯合完成。醫療團隊於5月17日正式進行手術,而術後七天內,患者未出現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應,凝血系統正常,移植肝臟每日分泌約200ml的金黃色膽汁。報導中指出,接受移植的患者患有右葉巨大肝癌,介入治療無效且病情危急。手術基於同情及無傷害緊急原則,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充分知情同意,並通過了多項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該手術不僅開創了轉基因豬異種肝移植的先河,還制定了豬全肝植入、免疫抑制劑使用及圍手術期管理的全球標準。報導中也說明,此次手術使用的「肝」來自雲南農業大學的基因編輯豬,能有效避免超急性及急性排斥反應和凝血功能障礙。而中國科學院竇科峰院士和陶開山主任帶領的團隊此前在腦死亡患者體內成功實施了基因編輯豬肝輔助移植,未見超急性排斥反應。從2013年亞洲首例轉基因豬-藏酋猴異種肝移植成功,到2023年多基因編輯豬-猴異種肝移植的突破,竇科峰院士團隊在長達11年的動物實驗基礎上,推動了此次臨床異種肝移植的實現,而這一成功也為異種肝移植走向臨床應用奠定基礎。
全球首例!美患者接受基改豬腎移植 術後近7週身亡
世界首位移植基因改造豬腎至體內的美國62歲男子史萊曼(Richard Slayman),於3月16日進行移植手術。然而,美國波士頓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發聲明證實,史萊曼近日已經過世,在手術後約7周身亡。綜合美媒報導,史萊曼長年罹患2型糖尿病與高血壓,2018年曾接受腎臟移植,後來腎功能再次衰竭,必須洗腎,且因併發症反覆住院,醫師建議他接受豬腎移植手術。今年3月16日他接受4小時手術,並於4月初出院,返家療養。麻省總醫院發表聲明:「麻省總醫院對史萊曼先生突然去世深感悲痛。沒有跡象顯示最近接受的移植手術導致他的死亡。」、「史萊曼將永遠被視為全球無數移植患者的希望燈塔,我們對他的信任與推進異種移植領域的意願深表感謝。」史萊曼的家人也發表聲明向醫生表達感謝,讓他們一家人能與史萊曼多相處了7週,回憶將永遠留在心中。家屬並表示,史萊曼當初接受手術的部分原因,是為了給數千名需要移植手術才能存活的人帶來希望,強調他已完成使命,他樂觀的精神將永遠存在。美曾進行2例豬心移植 存活期僅2個月異種移植是指使用動物細胞、組織或器官,來為人類進行治療。不過由於人類免疫系統會排斥外來動物組織,因此相關手術長期以來都以失敗告終。目前全美有超過10萬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以腎病患者為大宗,每年有數以千計的患者等不到移植便離世。過去美國曾進行2例豬心移植人體手術,都是在腦死患者身上嘗試,2名患者的存活時間都未超過2個月。在其中1個案例,有跡象顯示患者的免疫系統已經排斥該器官,這是移植的常見風險。為史萊曼執刀的醫師威廉斯(Winfred Williams)表示,史萊曼是世界首位接受基因改造豬腎移植的案例,原本預估移植的豬腎至少能維持2年的功能。這次手術使用的豬腎,是由麻州一家名為eGenesis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經過基因編輯去除豬隻的有害基因,並添加了某些人類基因。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去年10月發表的研究顯示[i],eGenesis提供的基改豬腎移植至猴子體內,這些猴子平均存活了176天,其中1例活了2年多。台灣洗腎王國 洗腎人口破9萬大關 台灣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推估洗腎人口數逾9萬大關[ii],腎臟移植的需求也相當龐大。建佑醫院執行長朱文祥表示,早年許多台灣患者赴大陸換腎,但大陸器官來源多為良心犯,受到外界譴責,我國衛福部已禁止器官移植商業化行為。現在台灣各地洗腎標準化,無論在醫學中心或社區醫院洗腎的品質差異不大,民眾不需捨近求遠,就近治療最有益。洗腎又稱為「腎臟替代治療」,分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可由患者自行換藥水,行動上較方便自由;血液透析則需要到醫院,一個禮拜3次,一次4個小時。雖然洗腎會造成生活不便,但健保會全部給付,若有規律接受洗腎,不易因尿毒症而死亡。[i] https://reurl.cc/ezdN2Q
方舟旗艦基金今年大漲70% 木頭姐預測:2024將通貨緊縮
華爾街知名投資人、方舟投資ARK Invest首席執行長「木頭姐」伍德(Cathie Wood)日前受訪時預計,2024年將出現通貨緊縮。在談及ARK Innovation ETF(ARKK)年內回報高達70%,伍德這一成功歸因於在市場低迷期間的集中投資策略。伍德並補充稱,隨著市場逐漸穩定,ARK開始多元化其投資組合,更關注IPO市場。由於前景更明晰,ARK還增持了一部分此前賣出的股票。她在周五(22日)接受媒體訪談時分享了她對2024年市場前景的洞見和投資策略。她的主要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點,通貨緊縮將成爲2024年的關鍵主題,預計將促使聯準會大幅降息。技術進步與這樣的經濟環境相結合,為那些適應通縮、專注於創新的公司創造了未來幾年的大幅擴張的條件。第二點,多元化策略。過去一年中,伍德管理的ARK Innovation ETF回報高達70%。她將這一成功歸因於在市場低迷期間,對少量被「精心挑選」股票的集中投資策略。如今,隨著市場逐漸穩定,ARK開始多元化其投資組合,更關注IPO市場。由於前景更明晰,ARK還增持了一部分此前賣出的股票。第三點,伍德今年的策略中一個顯著的轉變,是更加關注處於「AI」和技術前沿的公司。她提到了Meta,表示雖然之前對其元宇宙策略持懷疑態度,並減持了股份,但由於看好其CEO祖克伯利用開源AI的策略,正重新對Meta燃起興趣。第四點,伍德強調了基因編輯技術的變革性潛力,特別提到了CRISPR 療法。最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首個使用CRISPR CAS 9技術治療鐮狀細胞病基因治療方案,這被認為是領域內的一項突破性進展。伍德認為,由於這個領域還處於早期階段,加上行業十分「燒錢」的問題,該行業的定價效率低下,存在吸引人的投資機會。最後一點,ARK的核心持股。伍德透露,今年漲幅超400%的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超越特斯拉,成為ARK的最大持持倉標的。此外,ARK還重點投資了軟體公司UI Path、線上視訊軟體Zoom、美國網路電視機上盒Roku、支付服務提供商Block、線上遊戲平台Roblox和CRISPR Therapeutics AG等公司。
大腸直腸癌「三多」特色 AI「三段五級」精準防治
大腸直腸癌具有「三多」特色,包括慢性病多階段歷程「多相病程」、不同原因導致各階段疾病的「多因精準」,以及個人客製化治療的「多元介入」。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探討大腸直腸癌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並藉由動態效益評估進行滾動式調整與監視,再結合大數據和數位資料應用於「三段五級」防治工程,達成智慧精準健康防治。▲大腸直腸癌具有「多相病程」、「多因精準」,「多元介入」之三多特色。(圖/台大公衛學團隊提供)5旬老煙槍又肥胖 差點大腸癌中標一位55歲中年男子每天抽菸,菸齡長達20年,且長期喝酒又肥胖,有代謝症候群、糞便潛血濃度100ng/ml,中度基因變異,醫師判斷罹患大腸癌危險分數達42分,5年內罹癌危險性12%!經由科學檢測與評估,改變生活型態、戒菸戒酒、減重降血脂,糞便潛血濃度降至100ng/ml,危險分數下降至32分,5年內罹癌危險性僅剩3%。▲大腸直腸癌與多項影響因子相關,且具有多階段疾病進展。(圖/台大公衛學團隊提供)個人化「三段五級」預防架構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嚴明芳表示,大腸直腸癌從正常轉變為癌症,病程中會出現「腺瘤」階段,腺瘤階段時間很長,故能藉此介入;每一階段有許多原因影響疾病進展,每一種原因都能以不同措施預防,因此藉由不同階段滾動式調整,可達到最精準、最有效的介入。利用大數據與數位化方法,與「三段五級」預防策略結合,提供精準預防措施。▲AI結合「三段五級」預防策略,提供大腸直腸癌精準預防措施。(圖/台大公衛學團隊提供)初段預防:健康階段可透過改變生活型態、或使用化學藥物預防,甚至基因編輯等方法達到初段預防目的。次段篩檢:在大腸直腸癌出現前的亞健康階段,也就是已有疾病發生,但尚無症狀,這個階段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進行次段預防,檢測是否有腺腫或早期癌症。末段預防:在最後疾病期目標要遏止疾病惡化,針對侵襲癌或是遠端轉移,透過手術、達文西微創手術、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進行末段預防。個人化篩檢 可減少臨床負擔及過度診斷嚴明芳表示,大腸癌不同疾病階段有不同原因,關於多相病程疾病,首先最重要的是開發評估模式,藉由過往文獻、資料、實證資料,建構整體疾病生態系,在這個生態系中,針對每一個不同個體進行危險分層,設計不同介入方式,進行結果評估與成本效益分析。以大腸直腸癌為例,從正常到腺瘤至發生癌症,不同病程面相都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各種風險因數,如生活習慣、基因變異等資料,可利用這些資料建立風險分層分數,像是性別、生化指標及糞便潛血濃度等,提供個案風險指數。計算風險分數後,便能設計個人化介入措施,如改變生活型態、控制飲食等,評估介入措施後的風險分數是否改變,以評估介入措施效益。接著,透過個人風險分數進行風險分層,進而提供不同篩檢間隔;如此一來,可降低臨床負擔以及過度診斷問題。舉例來說,大腸直腸癌篩檢具成本效益,若以百萬人規模來評估,每年進行1次化學法糞便潛血篩檢,比起不提供任何介入措施,約可拯救30000壽命年。特別要注意個人化精準介入措施,與每年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相比,可拯救壽命年相近,但成本更低,如上述提到個人化精準介入,可降低臨床負擔。 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智慧精準健康三段五級防治工程-登革熱及大腸癌應用
坂本龍一癌逝 醫曝腸癌第四期「僅2成活超過5年」
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證實3月28日在東京一家醫院病逝,享壽71歲,根據《日本體育報》報導,坂本龍一於2020年6月就對外公佈被醫師診斷為罹患直腸癌,後來癌細胞轉移到肺部等器官。根據醫師表示,腸癌第四期,癌細胞會伴隨肝 、肺轉移,主要治療方式以化療加標靶治療,但5年存活率僅有20%。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表示,大腸癌可分為前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大腸癌在早期和晚期的治癒率差很大,前期只要提早切除腸瘜肉即可根治。第一期僅需將腸壁黏膜層的腫瘤切除,5年存活率可達90%。第二期代表腫瘤已侵入腸壁肌肉層,5年存活率僅有50%至60%。第三期代表有淋巴轉移,得合併手術與化療,第二、三期5年存活率僅有50%至60%。第四期患者還會伴隨肝 、肺轉移,主要治療方式為化療加標靶治療,但5年存活率將驟降至20%。王文倫表示,對於化療反應不佳者,國際間陸續有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等新療法,但目前仍在臨床試驗階段。所謂的免疫療法,是以打針方式來活化本身的免疫細胞,至於CAR-T細胞治療,過去主要應用於血癌、淋巴癌等非實體癌,不過近年來有研究應用於肝癌或大腸癌。若要做樹突免疫細胞治療或是CAR-T細胞治療,也得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先將相關細胞冷凍,譬如30至40歲時身體狀態良好,就可將細胞取出,若是在50到60歲時發病,就可透過基因編輯的細胞打入體內來治療。目前國健署目前有補助50到75歲的大腸癌篩檢,近年來國健署的報告也指出,透過腸癌篩檢能有效篩出早期大腸癌,但若有家族史或是抽菸習慣、肥胖、代謝症候群者,則都是腸癌高危險群,建議提早於40 歲即自費進行大腸鏡檢查,同時少吃紅肉多吃蔬果,作息維持正常,藉此避免大腸癌發生機率。
以色列基因技術成熟 控制雞蛋只生「母雞」
雞蛋是人類飲食來源大宗,許多人卻不知道全球每年約有70億隻雄性小雞因無法下蛋而遭被宰殺。動物權利意識抬頭,歐洲若干國家陸續禁止這種殘忍行徑。與此同時,以色列科學家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利用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讓母雞產下的蛋只會孵出雌性小雞,這項研究獲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IWF)支持。以色列農業研究組織沃卡尼中心(Volcani Center)一個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讓母雞產下的蛋只在含有雌性胚胎時才會孵化;若產下的蛋具雄性胚胎,則在孵化前就會停止生長。沃卡尼中心歷經7年研究才發展出這項技術。團隊領導人、胚胎學家辛納蒙(Yuval Cinnamon)強調,雌性胚胎在未修改基因下將正常生長、孵化。「對於很可能是當今世界最嚴肅的動物福利問題,這將提供一個真正的解答。我認為,它可以真正徹底改變這個產業。」辛納蒙解釋,若想利用辨識出一顆雞蛋內的胚胎會孵化成公雞或母雞來解決問題,相關技術並不可靠。與沃卡尼中心合作的美國以色列企業休敏(Huminn)指出,基因受編輯的母雞「與養雞業目前使用、會產下可食用雞蛋的母雞品種完全一模一樣」。研究人員表示,要讓世界各地大規模宰殺雄性小雞的行為銳減,這是唯一選擇。歐洲國家對於基改食品有嚴格法規,但基因編輯藉由移除DNA來控制基因,不同於基因改造(genetic modification)包含增添DNA的過程,有時甚至來自不同物種。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底報導,英國議會正在立法,允許在商業農業中進行有限的基因編輯;一旦法案在今年初獲得通過,相關法規將逐步放寬。CIWF首席顧問史蒂芬生(Peter Stephenson)告訴BBC:「通常我對在農場動物使用基因編輯非常謹慎,但這是例外,我和我的同事都支持。」他說:「因為這些母雞是為了人類消費而下蛋。」歐盟尚未有修法討論,但不少成員國對大規模宰殺雄性小雞表達擔憂。其中德國已在去年頒布相關禁令,法國雞農符合新規的寬限期也在去年底截止。
新研究!基因編輯突破「壽命限制」 實驗小鼠延命30%抗衰老有成
健康長壽一直是人們想要追求的目標,而最近醫界在健康長壽的研究上有了突破性進展!這是由基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所發表的研究成果,將小鼠造血幹細胞裡的一個造血轉錄因子KLF1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進行基因改造建立了一個Klf1K74R/K74R小鼠模型。深入研究後發現KLF1基因改造小鼠成功的突破了壽命的限制,與普通小鼠相比其平均壽命增加了10%,最長壽小鼠的壽命差異更是高達30%。同時也發現在這隻Klf1K74R/K74R小鼠身上許多老化生理變化指標與老化相關的疾病都有明顯的改善。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利用這些基因改造小鼠的免疫細胞輸入血液中可以治療癌症,並且透過多次輸入基因改造小鼠的造血幹細胞也能夠延長壽命且延緩各種衰老的症狀。這項研究證實了KLF1基因改造小鼠除了可以突破壽命的限制外,還可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並且利用細胞輸入的方式可以達到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老化相關的疾病與治療癌症。此傑出成果已於今年9月榮獲國際頂尖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刊載,主題為「Genetic Disruption of KLF1 K74 SUMOylation in Hematopoietic System Promotes Healthy Longevity in Mice」(影響因子17.521)。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目前此一Klf1K74R/K74R健康長壽小鼠動物模型與KLF1(K74R)基因改造造血幹細胞的應用,均已在長庚產學合作中心與中央研究院智財技轉處努力之下,完成相關專利的全球部署,有望成為未來開發抗衰老治療策略上不可或缺的關鍵資源。基隆長庚醫院社區醫學科研究中心徐于喬研究員表示,自有歷史以來,人類對於長生不老與實現永生的追求從沒停過,根據聯合國公布2019年全球平均壽命約73歲,由於全球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的趨勢,「健康長壽」的研究也成為先進國家積極挹注的重要研究項目。在台灣也有許多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長壽與逆轉老化的研究,其中基隆長庚醫院更是積極的研究與實踐者。在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國科會計畫與中央研究院長期支持下,基隆長庚醫院社區科研中心徐于喬研究員、外科部黃挺碩部長、腎臟科潘恆之醫師及林口長庚心臟內科程文俊教授等不同專科醫師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協同院外李棟樑博士(博嵙生物科技)與沈哲鯤院士(台北醫學大學),進行長達十年的長壽研究,終於將這個在抗老化領域中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公開發表,成果斐然。徐于喬研究員指出,此篇研究論文中作為研究的Klf1K74R/K74R小鼠模型,為單一點基因工程改造長壽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了小鼠造血幹細胞裡紅血球生成調控因子KLF1的第74個氨基酸離氨酸,改造成精氨酸(KLF1K74R)。KLF1基因改造小鼠除了變得更為長壽且比普通小鼠有更低的癌症發生率,透過分析健康長壽小鼠中特定免疫細胞的數量組成發現,CD8+ T細胞和自然殺手T細胞的腫瘤浸潤效應有顯著的提升,因此他們輸注健康長壽小鼠的淋巴細胞來對罹癌小鼠做細胞治療,結果證明使用健康長壽小鼠的淋巴細胞做輸注,對於小鼠的抗癌能力的提升與延長存活壽命的都有顯著的功效。基因改造小鼠的許多老化的生理變化指標,並未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明顯變化,其中像是老化相關的外表、毛色、脫毛狀況、體重變化,以及肌力退化導致的運動能力下降與行動遲緩,都與普通小鼠有著相當顯著的差異。譬如在莫里斯水迷宮試驗中,年老的基因改造小鼠的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也都比年老的普通小鼠維持更好。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基因改造小鼠中,老化相關的疾病的發生率也是明顯低於正常小鼠,其中像是老化常見的心臟和血管、腎臟與肝臟等組織的纖維化與其功能的衰退都有相當顯著的改善,研究團隊將其稱之為「健康長壽小鼠」。 此外,他們將健康長壽小鼠的造血幹細胞來對年老普通小鼠進行造血幹細胞輸入治療,在接受了健康長壽小鼠的造血幹細胞輸注後,明顯提升年老普通小鼠的抗癌能力以及延長壽命與改善健康狀態,這對於目前幹細胞的研究以及臨床應用將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基隆長庚醫院賴旗俊院長表示,近年來有多個應用基因編輯技術之人類基因療法已被美國FDA核准通過,並應用於臨床治療基因缺陷遺傳疾病。基隆長庚醫院這樣一個創新的健康長壽小鼠動物模型,除了可以用來進一步了解老化的分子與細胞基礎外,在轉譯醫學之應用上也能作為開發抗衰老治療的極佳實驗動物平台,進一步實現將KLF1基因改造造血幹細胞應用於治療各種老化疾病,對許多進入高齡化社會國家所致力發展的健康老化政策提供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胡宇威淋雨崩哭...狼狽躺泥水中 曝當下真實心情「想罵髒話」
《親愛的亞當》昨(22日)晚播出第二集,胡宇威、曾沛慈、吳岳擎現身「百分百娛樂+」直播分享觀後心得。胡宇威回想第二集在雨中淚水潰堤的那場重頭戲,因為拍攝當天溫差大,胡宇威差點冷到想罵髒話,再加上要背負劇中滿滿的情緒,甚至躺在地上和雨水、泥水攪和在一起,真的印象深刻。第二集映後,胡宇威、曾沛慈、吳岳擎直播分享心得。(圖/八大)吳岳擎在《親愛的亞當》是與曾沛慈一起打擊財團掌握「基因編輯」技術的好夥伴,為了竊取重要資料,冒險當臥底潛入胡宇威的家族企業,讓曾沛慈笑虧:「根本是雙面人!請問私下也是這樣嗎?」引出風趣的吳岳擎搞笑回應:「本色演出!」瞬間笑翻眾人!吳岳擎也透露演間諜的心情其實蠻過癮!此外,曾沛慈也大方在現場清唱《親愛的亞當》插曲〈我需要一些孤獨〉,優美的歌聲讓胡宇威和吳岳擎當場秒變粉絲,隨著旋律打拍子搖擺。角色吃藕片定心,卻被誤會是在吃SIM卡。(圖/八大)另外,胡宇威在劇中只要情緒激動,就會吃藕片穩定心情,沒想到戲裡這個安神冷靜的小習慣,在首集播出後意外引發粉絲熱烈討論,甚至誤會他在吃「SIM卡」,讓胡宇威哭笑不得。八大原創戲劇《親愛的亞當》每週日晚間八點在八大戲劇台全台首播。
胡宇威《亞當》萌生好感 曾沛慈使出美人計
胡宇威、曾沛慈主演八大《親愛的亞當》,上週首集中,胡宇威偶然看到曾沛慈熱心幫助流浪狗,對她留下好印象,之後巧遇,更進一步萌生好感,本週第二集中,曾沛慈一心想證明「基因編輯人」的存在,卻苦無證據,打算祭出「美人計」,藉由邀胡宇威喝酒,希望趁機獲得他的血液來佐證她的猜測。曾沛慈在劇中性格直率,很有正義感。(圖/八大)被問到是否有被暗戀的經驗?曾沛慈認真回想:「好像都在小學的時候!」她透露已經忘了那位同學是否有告白,但記得對方穿跆拳道服的樣子,蠻帥的!「其實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怎麼面對被暗戀這種事,只是路過他家的時候,都會抬頭挺胸,走得特別端莊有氣質。」曾沛慈幽默笑說:「形象的部分不能被幻滅啊!」回憶起當年情景,也讓曾沛慈不禁自嘲當時的這些舉動很有趣!她透露曾經想透過節目找這位同學,這才發現因為時光久遠,竟然連對方的名字都忘啦!此外,本週日《親愛的亞當》播出第二集結束後,晚上九點半胡宇威、曾沛慈、吳岳擎將合體現身在八大戲劇台《百分百娛樂+》的直播節目,分享《親愛的亞當》第二集的拍攝點滴、幕後花絮大公開以及第三集精彩看點預告,屆時「八大原創戲劇」及「娛樂百分百」官方粉絲團將同步直播。
《親愛的亞當》曾沛慈爆氣揍人 她認私下有極端一面
曾沛慈在《親愛的亞當》為罕病孩童的母親伸張正義,首集演出就爆打賣假藥的廠商,她私下個性溫和有禮,沒打過人,但她坦承生氣起來也是會爆炸的,「平常我很少生氣,但真的戳到我的點,我就會變成一個不像平常的我的樣子,很極端!」例如不尊重人、超沒禮貌等都是容易讓曾沛慈一秒動怒的原因,她直言:「我會一秒冷臉並且拿掉我對他的親切跟客氣。」胡宇威、曾沛慈、孫可芳在IG直播宣傳《親愛的亞當》。(圖/八大)八大《親愛的亞當》昨(15日)首播,收視表現亮眼。主演胡宇威、曾沛慈、孫可芳也特地於八大電視官方IG隔空齊聚,為新戲宣傳衝刺。孫可芳透露拍戲期間,胡宇威常會加點一些好吃的菜,分享給大家吃,引來曾沛慈連喊:「對對對!」胡宇威也直呼拍《親愛的亞當》和劇組演員相處愉快,很歡樂。而「基因編輯」的創新題材、曾沛慈首次詮釋媽媽角色,首播即獲得網友反應很新鮮的好評。曾沛慈說演媽媽比想像順利。(圖/八大)才剛步入婚姻的曾沛慈表示,沒有小孩卻要演媽媽,很容易流於「哇!這個小孩真的好可愛喔!」的親切說話方式。但她從身邊親友觀察到,真正有孩子的父母,講話方式絕對不只是這樣,「尤其『教養』這件事本來就不簡單,所以我一直在提醒我自己,不要只演出一個觀眾覺得『妳是多麼對小孩有愛』、『妳好喜歡孩子喔!』的那種母親」,曾沛慈希望自己能演繹出一位很愛孩子,但仍需兼顧工作和家庭的職場媽媽,她笑說:「因為和初次演戲就當我女兒的戴雅芝之間越演越有默契和感情,所以這次詮釋媽媽角色,比我想像的還要順利一些。」《親愛的亞當》每週日晚間八點在八大戲劇台全台首播。
金鐘女配意外「口條變好」 自嘲拍戲比當學生還認真
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肯定的孫可芳,這次在新劇《親愛的亞當》,飾演強勢幹練的財團執行長「蘇荷」。她透露拍攝本劇最大的收獲,就是口條變得很好。孫可芳說:「我的都是『基因編輯』等專有名詞,很多平常完全不會講到的詞,很容易打結。」因此特別花了很長時間做準備,「我花很多心力在背劇本,才能在拍攝現場看起來很輕鬆。」胡宇威飾演的完美富二代「任少凡」,堪稱人生勝利組。因為要融入劇情,孫可芳特地去查與基因相關的英文資料,讓她學了不少專有名詞,自嘲比當學生考試時還認真,「還好英文有基礎,查了資料,理解吸收後,感覺自己變聰明了。」身為演員,她覺得對劇中角色「蘇荷」來說,這些內容一定要是積極推動「基因編輯」技術的人士,可以很自然流暢講出來的話,所以卯足全力鑽研和背誦。而孫可芳為戲努力之餘,也不忘幽默虧同劇好友吳岳擎,笑說:「我也想演『魏傑』。」笑稱相對於自己,吳岳擎在戲裡的台詞雖不少,但簡單多啦。《親愛的亞當》從「基因編輯」探討人性、剖析親情、愛情、友情,將自15日起每周日晚間8點在八大戲劇台首播。
演出悶騷角色 曾沛慈自招話很多
胡宇威、曾沛慈主演的八大《親愛的亞當》,定檔5月15日播出。曾沛慈的角色是擁有生技博士和醫生雙重身分的學霸,她形容飾演的宋品葳有著「隱性的溫暖」,笑說和劇中角色最不同的地方,就是曾沛慈工作時話很多,「宋品葳」話很少,她也說角色平常沒什麼表情,這種人最悶騷。《親愛的亞當》主視覺。(圖/八大電視)拍攝主視覺和宣傳照時,胡宇威再次穿上劇中天生完美、與眾不同的基因編輯人「任少凡」的服裝,他笑說,其實這些衣服跟他本人的穿衣風格蠻類似的,而主視覺裡英挺帥氣的西裝造型,除了是胡宇威出席正式場合必備的服裝外,也是他參加婚禮唯一選擇。胡宇威在劇中經過基因編輯,天生完美。(圖/八大電視)而曾沛慈拍照時採取「睡得好,自然就會漂亮」的策略,希望能拍出好看的照片。照片拍攝時正逢疫情嚴峻的警戒時期,八大電視嚴格管控人員進出,更刻意錯開胡宇威和曾沛慈的拍攝時間和休息室,高規格防疫滴水不漏,也因而出現胡宇威和曾沛慈僅能在拍攝結束後,保持著社交距離互道安好,關心彼此打疫苗情形的有趣畫面。《親愛的亞當》5月15日起,每週日晚間八點在八大戲劇台全台首播;中華電信MOD、HamiVideo、LINE TV、Netflix以及CATCHPLAY+ (新加坡)則於同日晚間九點半上線。
人類克服心臟病有望? DNA編輯技術成功降低猴子體內壞膽固醇
以心臟病為主的心血管疾病,一直長年居在國人十大死因之中。一般認為,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原因,主要與人體血液中的壞膽固醇過高所導致。而近日傳出,有科學家開發一種一次性的基因療法,透過基因編輯,在短短一周內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目前在猴子身上實驗,可以成功降低猴子60%的壞膽固醇。根據《Interest Ingengineering》報導指出,透過前人的研究,研究人員知道基因「PCSK9」會讓身體產生過多同名蛋白質,進而干擾人體循環系統清除有害膽固醇LDL的能力,LDL會導致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也被稱之為壞膽固醇。而現在有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關閉了猴子體內產生「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基因「PCSK9」,實驗結果發現,猴子肝臟中的PCSK9蛋白幾乎都維持在最低標準量,血液中的PCKS9蛋白也降低了90%、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降低了60%,而這情況也維持了8個月之久。研究人員表示,儘管這項實驗要在人體上使用仍然有很常的一段路要走,但現在推論在與人類血緣接近的猴子上實現,研究人員是非常有希望的。而研究人員也同時用相同的技術,針對肝臟與其他器官,進行標靶基因治療的實驗。
曾沛慈接吻心跳加速 親完看到是胡宇威...反應超妙
八大《親愛的亞當》今(6日)舉行卡司發布會,曾沛慈跟胡宇威有完美唯美吻戲,曾沛慈說原本她在現場一陣害羞,胡宇威要她「不要笑!親下去就好」,熟悉的兩人沒特別清潔口腔,她笑說有聞到「口水味」,吻的當下一直憋氣怕會出現水蒸氣,但她吻得心跳感滿點,「越吻心跳越快,親完看到他是胡宇威就沒事了。」笑說胡宇威完全不是她的菜。胡宇威則是要面臨深潛拍攝,他大學時跟同學去泛舟翻船差點溺水過,也對深潛有不好的經驗陰影,還是鼓起勇氣面對挑戰,但目前僅練習了穿潛水服。透露劇組給的潛水衣緊到很難穿脫,款式是兩件式,上半身從屁襠有塊布從後黏到前,造成他胯下卡卡的,感覺就如同穿丁字褲,脫下來也很折騰,可能會需要他人幫忙。《親愛的亞當》以「基因編輯工程」為主題,聊到若可以重新改變基因,孫可芳想有超能力、吳岳擎想變瘦子體質、胡宇威想長出翅膀,曾沛慈的願望就非常另類:「我想要變矮。」身高174公分的她,一直渴望當小女人被照顧,但因為身高關係,總被歸類為堅強女性,大學時跟同學出去玩,每個女生行李都有男生幫忙提,只有她的沒人幫拿,讓她很受傷,還曾經認真搜尋變矮的方法,大嘆要長高容易,要變矮根本不可能。吳岳擎、曾沛慈、導演廖士涵、胡宇威及孫可芳出席《親愛的亞當》卡司發布會。(攝影/彭子桓)
諾貝爾化學獎2名女學者研究基因編輯 共享殊榮分得3205萬獎金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7日揭曉,由夏彭提耶(EmmanuelleCharpentier)和道納(Jennifer A. Doudna)因研究基因編輯獲獎。諾貝爾化學獎線上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6日晚間5時45分正式登場,評委會宣布,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研發基因組(genome)編輯方法的法國學者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學者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A. Doudna),共同享有此項殊榮,預計共可分得總額高達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05萬元)的獎金。2人因共同開發CRISPR技術聞名,並因此在2016年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8日將公布文學獎得主,9日公布和平獎得主,經濟學獎得主則將於12日揭曉,為2020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
就像驗孕棒!新冠肺炎最新篩檢方式出爐 只需1小時、不到200元
印度新冠疫情急速增加。確證人數已經突破668萬人,即將突破700萬人大關。死亡人數截至6日也已經突破10萬人。不過,為應對疫情,印度科學家也傳出發明了新冠檢測試紙「費魯達」(Feluda),一小時內就可以驗出結果,而且費用不到7美元(台幣200元)。印度跨國大企業塔塔集團表示,他們已經研發出了檢驗新冠病毒的類似驗孕試紙的快速檢測工具。可以提供快速檢測結果。這項測試以印度一位著名的虛構偵探「費魯達」的名字命名,使用的是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們估計,費魯達的檢測試紙能在一小時內就得到檢測結果,花費僅為500盧布(約合6.75美元)。研發出新冠肺炎快速試紙的團隊。(圖/翻攝自United News Bangladesh)BBC報導指出,印度德里的基因組學和綜合生物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Genomics and Integrative Biology)的研究員開發了這種檢測方法,他們與一些私人實驗室在約2000名患者中試驗了這種檢測方法,其中包括那些已經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患者。印度塔塔集團宣稱,費魯達可能是全球首個上市的紙質新冠病毒檢測工具。印度目前每天檢測約10萬份樣本,使用PCR拭子測試和快速抗原測試兩種方法。PCR測試比較可靠,但成本達到2400盧比(約合34美元),其假陽性比率和假陰性比率都很低。抗原測試價格更低廉,在檢測陽性感染方面更精確,但比PCR測試顯現更多假陰性結果。他們發現新的檢測方法「費魯達」靈敏度為96%,特異度為98%。一種高度敏感的測試可以檢測出幾乎所有的患者,而一個高特異度的測試可以正確排除幾乎所有沒有患病的人。目前印度醫藥監管機構已經批准這種測試進行商業使用。在傳統的PCR檢測中,樣本要被送到實驗室耗時甚久。而費魯達馬上就可以在紙上顯示結果,兩條藍色的線就是陽性,一條藍色的線就是陰性。
英專家聲稱中國正在基因改造士兵 計畫成立「超級部隊」
1日英國《太陽報》引述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Rusi)國防智囊消息警告,中國正計劃對解放軍進行基因改造,計畫打造一支如「魔鬼終結者」一般的超級部隊。專家表示基因改造後的士兵會比戰場上的敵人行動更快速、強壯、判斷力更強,甚至可能不會感覺到疼痛。報導中指出,經基因改造後的士兵,在戰場上比對手速度更快,能讓身上的傷口更快復原,或是擁有更強的聽力、夜間視力,力量更強、更聰明,甚至沒有痛覺。皇家聯合研究所教授盧斯( John Louth )表示,「中國所帶來的威脅非常明顯、真實,中國當局可能正悄悄砸錢試圖超越西方軍隊,這確實令人擔憂。」而同時身為中國科學家和「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先前表示,自己能透過基因編輯創造對愛滋免疫的基改寶寶。盧斯認為「基因編輯技術已在植物界得到證實,肯定也可以應用於人類身上,我們可以合理推測,中國正試圖在所有的陣線提升自身戰場士兵的能力。」雖然賀建奎因為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遺傳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罰款人民幣300萬元。但《太陽報》調查結果卻顯示中國軍方正暗中進行基改實驗。盧斯在報告中指出「美國也在軍事生物技術、人類能力增強上投入大量資金,英國在這方面已經落後。因此呼籲英國國防部跟上腳步,承擔投資小型生物技術的風險。」
諾貝爾獎得主指新冠病毒為人造 同事打臉:有初學者錯誤
法國諾貝爾獎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耶教授(Luc Montagnier)16日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人工製造,根據研究應來自武漢實驗室,並帶有愛滋病基因。但此一說法卻遭到其同事哈伯森(Simon Wain Hobson)駁斥「毫無根據」,哈伯森並強調,呂克蒙塔尼耶的結論建立在另一名同事數學家派瑞茲的研究上,但派瑞茲的研究有個「初學者錯誤」。呂克蒙塔尼耶接受法國一間醫學專業媒體採訪時表示,「這病毒被人操控,不是自然病毒」,並指出這些病毒中的基因組中有部分與愛滋病毒相同,是來自武漢的分子實驗室,但目前不知道病毒製造者的目的與身分,若有人不贊同此番言論他也予以尊重。對此,曾經與呂克蒙塔尼耶一同參與愛滋病毒基因編輯的哈伯森就提出駁斥,表示「這番言論毫無根據」。哈伯森進一步提到,呂克蒙塔尼耶的言論基礎來自於數學家派瑞茲的研究,這份研究中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基因組中,由許多種碱基(base)組成,因為其中包含許多U與A組碱基,而愛滋病毒基因組剛好也有A組碱基,所以就質疑新冠病毒是由其改造而來,但若以同樣方式來研究,還可能會發現除了愛滋病毒外,新冠病毒還有相同於其他病毒的基因片段。哈伯森認為,根據目前已知的其他實驗結果,都能歸納出「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的結論,由蝙蝠將病毒傳給人類,雖然目前還沒找出中間宿主,不過他也相信不久後將會找出答案,對於呂克蒙塔尼耶的言論,他則認為是基於背後研究錯誤的謬論,「許多人都會犯下這樣的錯。」
【基改換命1】挨轟操弄生命 學者認罪判處三年徒刑
2018年底,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香港一場大型學術會議上公布一對愛滋病病毒帶原者的雙胞胎女嬰「露露」和「娜娜」已經出生,並稱這對嬰兒在胚胎階段經過他和研究團隊編輯基因,採用了CRISPR技術來編輯胚胎內的CCR5基因,使嬰兒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愛滋病的能力,屬全球首例,接連引發全球科學界的普遍譴責,英國《自然醫學》月刊(Nature Medicine)於2019年6月發表研究質疑,這對雙胞胎女孩可能發生基因變異,導致壽命縮短,中國醫療與科研監管部門馬上立案調查。廣東省當局組建的專責調查組其後認定這起事件為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而組織的違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主導研究的生物學家賀建奎被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法院以非法行醫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罰款300萬元人民幣。事實上,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人類愈來愈能從基因中了解更多健康訊息,或是阻止某些家族遺傳疾病的發生,以前家族性遺傳疾病猶如詛咒一般,只能一代傳一代,舉例來說,若家族有僵直性脊椎炎遺傳因子如藝人周杰倫,未來下一代就可能遺傳相同疾病,但現在可以避開基因缺陷位點來扭轉命運,這個胚胎著床前的基因檢測(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簡稱為PGD),首先要進行人工試管療程,在胚胎發育第5天時進行切片檢查,然後再把健康胚胎放入母體受孕,包括地中海型貧血、僵直性脊椎炎、A型血友病等234種遺傳疾病都可以篩檢出來。而這和賀建奎的作為有何不同?最大的差異就是賀建奎改變了基因,而上述的基因篩檢只是避開變異的基因,並沒有去改變基因,賀建奎編輯基因的舉動非常危險,後果仍不得而知,但如果不阻止這樣的舉動,未來恐怕會造成基因的突變,可能會導致人類基因的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