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皿
」 細菌 寶林茶室 食物中毒 新冠肺炎睡前別再滑手機又放床上! 研究曝:恐接觸「蟑螂糞便細菌」
現代生活時常離不開3C產品,許多人更習慣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然而有研究人員警告,手機上可能帶有大量細菌,這種細菌普遍在蟑螂糞便中被發現,一旦接觸這類細菌,可能讓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引起感染、痘痘、紅疹、肺炎甚至是敗血症。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據估計,每個人平均1天觸摸手機的次數多達2617次,手機也會因此變得極度不衛生。此前,更有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的細菌含量是馬桶的10倍,且科學家曾示警,「床上溫暖潮濕的環境是病原體生長和傳播的完美培養皿」。英國寢具品牌「MattressNextDay」就贊助了一項研究,試圖了解手機上究竟藏有哪些細菌。研究人員從10支智慧型手機及10支智慧型手錶上採取樣本,並將樣本放入實驗室生長,以便觀察有哪些病菌存在。結果發現,「智慧型手機是最骯髒的科技產品」,其細菌數量比先前在電視遙控器等物上發現的細菌還要多。報導指出,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上最常見的細菌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這是種常見於蟑螂糞便中的細菌,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但它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併發症,若是免疫力較差者,接觸細菌過後,可能造成眼部感染、疹子、膿皰、腹瀉、頭痛,甚至誘發肺炎、泌尿道感染、敗血症。「MattressNextDay」也針對575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74%的受訪者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頭邊或這頭下,而睡眠專家、「MattressNextDay」執行長馬丁(Martin Seeley)就直言,「記住,你的床應該是讓你休息的避難所,而不是潛在有害細菌的培養皿」。對此,專家建議,可以定期使用含酒精的濕紙巾或紫外線消毒劑來清潔手機,這能幫助消除手機上可能存在的任何細菌,並且應減少讓手機與臉部直接接觸。
砧板比馬桶還髒!小心成細菌大本營 譚敦慈曝出現「2變化」快丟掉
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真相有待釐清,一度傳出寶林茶室的廚師手部及廚房的刀具、砧板等疑似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雖然台大法醫研究所證實,僅有廚師手部有米酵菌酸,但大眾對於廚房用具該如何清潔也更加重視了。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正確清潔砧板的步驟。砧板正確清潔步驟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傑爾巴(CHUCK GERBA)研究發現,馬桶座每平方英寸有50個細菌,但廚房砧板上的糞便性細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量,平均竟是馬桶座的200倍,因此若是沒落實清潔,則很可能成為細菌培養皿。長庚醫院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如果砧板出現2變化快丟掉,包括已經裂開、上方又有黑點。她補充,無論是使用木頭、塑膠材質的砧板,只要用力剁就容易將塑膠粒、木屑刮進去,建議民眾可以使用食物調理機,不僅省力又能顧及衛生。且砧板只要接觸到如魚、肉類等蛋白質食物,一定要先用冷水沖洗,再刷洗。她解釋,蛋白質遇熱容易凝固,會附著在砧板上,建議每次用完木頭砧板,快點用冷水沖洗,之後再用清潔劑刷洗,接著立起來晾乾,千萬別直接掛在牆壁上,以免接觸牆壁的那一面沒有通風,容易長霉。刀具保養祕訣譚敦慈曾分享,她會挑選一體成形的刀具,避免接縫處孳生細菌,清洗時不只洗刀刃,記住要連同刀柄一起洗,用烘碗機烘乾再取出倒立晾乾。另外,農委會提供的木砧板保養小祕訣為:1使用完馬上清潔並放在通風陰乾處保持乾燥。2可使用食用油塗裝砧板,保護木材,減少發霉和乾裂。3洗淨後,可使用鹽、醋或小蘇打粉在砧板上消毒,順著木理紋、刀痕刷洗,殘渣都去除後再用熱水沖乾淨,洗完後吊掛起讓其自然通風乾燥。4熟食及生食材料物要分開使用。5定期保養,如每月用開水燙一遍,然後放入濃鹽水中浸泡幾小時,取出陰乾,或可使用紫外燈光殺菌。6木砧板如有刀痕或污物,可使用砂磨或鉋刀清除平整。7如砧板出現裂痕、發霉或呈現黑點時,應該要更新木砧板。8避免浸水發霉,避免直接曬太陽或避免快速乾燥造成木材乾裂。
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3關鍵原因曝」 廚房1用品恐是產毒源:以前就被懷疑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延燒,截至目前已累計29人受害,其中2死、5重症,相關單位3月24日前往信義A13分店稽查,採集環境生物跡證,昨(1日)驗出含米酵菌酸毒素,而且確定是由廚師的手驗出,至於可能原因為何?專業醫師也做出解釋了。負責幫忙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說明,3月24日的4個檢體,包括廚師的手部檢體、1個砧板、1把菜刀、1把水果刀做採檢,結果只有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毒素,猜測是用手摸了某個食材,但目前還不清楚,「但至少知道那家店,當時真的有米酵菌酸毒素的存在」。醫師解釋廚師的手驗出米酵菌酸毒素的可能原因。(圖/林冠吟攝)消息一出,外界便好奇,為何廚師的手還會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難道廚師都不洗手的嗎?對此蘇一峰醫師說明,主要可能原因有3個:1.米酵菌酸是一個很穩定的化合物,可以在環境保存很久,而且又是高脂溶性,在油脂的廚房中適合存在很久。2.因為環境中還有米酵菌酸,廚師丟掉舊的料理還有米酵菌酸,手都還有碰到米酵菌酸的關係,洗手不容易完全清除乾淨。3.檢測用的工具是質譜儀,手的表面只要有,就算是極微量都能驗出來。另外,姜冠宇醫師也指出,產毒源還是砧板上可能性較大,刀具都會頻繁清洗,專業廚師也應該都會洗手,唯獨砧板可以長時間在廚房溫度、有氧、有發酵澱粉、有油、有各種食材存留為培養皿,清洗頻率不夠放在環境下,的確是有彈藥的「地圖砲」。姜冠宇坦言,砧板不是現在才被懷疑,過往在歐美每一個細菌食物中毒全部都有提醒,未來也難說還會不會有偶然中毒事件,他認為要從改善系統下手,台灣的餐廳,通常是人員少、薪水偏低,「或許最直接的,規定增加廚房清潔人力,增加清潔量能,會是比較好的吧!」
保存剩菜「4大行為超NG」! 放電鍋保溫恐成「細菌培養皿」
北市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越演越烈。衛福部疾管署30日上午公佈新增4人,目前共計25名個案,而死者及住院病患共8人的體內都驗出「米酵菌酸」,目前定調此次中毒原因是米酵菌酸所引起,仍持續追查來源。而此風波也讓「如何正確的保存食物」成為熱門話題,對此食安專家「韋恩的食農生活」也整理出國人保存剩菜的4大NG行為。臉書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於30日發文指出,以現代環保的立場,丟棄剩食是件對環境造成壓力的事,而且台灣老一輩也是有捨不得的心情,剩菜總是想要一留再留,但是剩菜保存則特別需要注意一些食安重點,食物若保存不當,可能會有食物中毒致死的風險。對此,他整理出國人保存剩菜的4大雷區,呼籲民眾保存剩菜時不要犯了這樣的毛病,以保衛生健康。1. 飯菜放電鍋保溫就不會壞:X大同電鍋切保溫,大概只會保持在40-50度左右,40-50度左右,這樣的溫度並不夠殺菌,其實對細菌來說挺舒服的,剛好像是在培養細菌,這樣放到隔餐,可能就細菌超標啦。只有超過65度以上保存,細菌才難以存活。正確方法:食物保存還是放冰箱比較好。2. 剩菜沒吃完熱好幾次:X食物反覆加熱不但營養價值會被大量破壞,而且過程中因為不斷高溫,使得食物成分產生一些氧化或是聚合等的化學反應,導致生成丙烯醯胺、氧化膽固醇等不良物質的機會,而微生物也會趁隙孳生。正確方法:只取吃得完的量出來加熱,其餘保持冷藏或冷凍。3. 飯菜不能熱的放冰箱,會容易壞:X急速冷卻當然對食物比較好,只是對冰箱裡其他東西不太好,因為熱熱的東西,會把冰箱整個平均溫度向上拉,反倒造成其他東西的保存受到影響。正確方法:如果冰箱空間足夠、壓縮機冷藏能力夠,當然熱的東西放進去沒問題;不然也是食物在覆蓋情況下稍微放涼後儘速放入冰箱,不要拖太久。4. 冷藏既然比較安全,冰箱就用剩菜塞滿滿:X冰箱東西太滿,影響裡面的空氣對流,也會造成壓縮機製冷不足,造成冰箱不夠冷,東西可能就一起壞掉了。正確方法:不要製造太多剩菜,也不要一次全部都放冰箱。
體育大亂鬥!運動委員會淪「政治工具」 體育總會無奈澄清:勿過度揣測
體育選手培育是一條長途跋涉的路程,為站上賽事舞台往往需耗費無盡精力及金錢,而新北市體育舞蹈委員會前總幹事謝淑華近日則出面泣訴「30年心血遭抹」,指控體育總會只因政治利益而無預警的汰換主委,認為不該將運動項目當成「選票培養皿」。對此,體育總會稍早也出面回應不適任原因,並強調一切依據人民團體法進行,絕無政治操弄之嫌,呼籲勿過度揣測,引發慌亂。新北市體育總會表示,謝淑華擔任體育運動舞蹈委員會前總幹事期間,舉辦全民運代表隊選拔賽時曾向選手收取報名費。甚至還在全民運動會比賽當下,以新北市名義逕自在大會發表不當言論,並與裁判發生爭執,有損代表隊形象,經會內再三討論才替換成適任人選,而非所謂的政治考量。同時也強調,體育總會依「人民團體法」設立,依據核定章程其體育運動舞蹈委員會為內部行政組織,因此其主任委員應由體育總會理事長聘任,呼籲外界勿過度揣測,引發慌亂。
體育大亂鬥1/培訓近千選手卻無預警遭拔 舞蹈會前主委淚崩:選手非選票
新北市體育總會體育運動舞蹈委員會,長年來為彌補地方政府補助款不足問題,前主任委員謝淑華努力拉贊助照顧選手,在擔任總幹事30年間培訓近千名選手,但謝淑華才上任一個多月,正在籌備全民運動會比賽事宜時卻無預警遭拔除主委一職,讓她大呼委屈,懷疑自己成為政治犧牲品,希望體育不要成為政治角力的籌碼。「培訓期間,選手一天餐費新北市政府僅補助100元,最高也只補到30天。」謝淑華憤慨表示,新北市政府一直以來對體育都十分漠視,而舞蹈又屬於冷門運動,選手們得到的關注又比能進入奧運的球類運動等更為稀少,她無奈之下只好主動挑起重擔。具有選手、金牌教練背景的謝淑華(63歲),發現新北市對體育活動的草率,會造成大批在地選手外流,因此在1994年時毅然創辦體育舞蹈單項委員會,並以拉贊助的方式取得資金,全力協助新北的選手,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投入賽事,減少選手外移的可能。「如果要靠補助,那選手們可能連衣服都沒得穿。」謝淑華提到,一位舞蹈選手站到舞台上看似風光,背後開銷所費不貲,以2022年的全運會為例,將近60名選手的花費,在不含食宿、交通和舞服的前提下,光教練費就必須先花上50萬元。謝淑華說,選手一件舞服2萬元起跳,且舞蹈選手要保持身材、維持體力,對於營養也有要求,但新北市政府每件衣服只補助600元,每天的餐費更僅補助可笑的100元,她為了讓選手圓夢,四處拉贊助分攤費用,30年來培育近千名選手,竭盡心力只希望讓新北的體育大環境能有所改善。轉眼間30年過去,謝淑華也在去年12月在體育局局長洪玉玲及眾人的見證與祝福之下,接任第9屆主任委員,不料,今年1月卻又突然風向大變,毫無預警地直接拔除其主委職務,讓她滿頭問號。諷刺的是,謝淑華還是透過臉書推播,才知道自己的主委職務被拔除,氣的急忙聯繫體育局了解狀況,但局處也只是不斷要求她交付印鑑,對整起事件的疑問避而不談,讓她既氣憤又委屈,痛批體育局做法有失公允,質疑是否有「政治操作」介入,直批體育界不是「選票培養皿」,不該讓認真付出愛體育的人平白遭遇不公。謝淑華泣訴自己30年心血遭抹滅,多次試圖向上陳情,卻慘遭體育總會無視,讓她十分氣餒。(圖/周志龍攝)一位選手的母親得知謝淑華被拔職也感到相當錯愕與不捨,她說過去都是透過委員會的協助,以及謝淑華自掏腰包,讓選手免費參賽與培訓,也讓她們很感謝,而這屆比賽因選拔還沒開始,相關配套還不清楚,不知道會不會再改變,讓家長和選手都很茫然。每場比賽體育運動舞蹈委員會都自掏腰包,特別請教練專業培訓,讓選手得以在賽事中拔得頭籌。(圖/讀者提供)對此,本刊詢問新北市體育局為何謝淑華才上任一個月就遭撤換,體育局表示是「體育總會在管」,本刊再向體育總會查詢,體總強調,章程有規定,主委是由體總指派,因此會汰除不適任人選,選擇合適者出任,至於「不適任」的原因是什麼,體總則不願說明。
「4飲品」別裝保溫瓶!細菌恐暴增30倍 專家曝正確用法
近日寒流來襲氣溫轉涼,民眾除了開始換上冬衣,也紛紛拿出保溫瓶盛裝熱飲暖暖身,不過有專家表示,盡量不要用保溫瓶裝含有糖分及蛋白質的飲品,這會導致細菌快速滋長,對身體產生影響。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和營養師宋明樺在節目《明欣醫聊事》中指出,因為溫度驟降,許多人開始會習慣使用保溫瓶裝熱飲,但卻沒留意其中的小細節,對此,宋明樺強調,保溫瓶其實不是完全無菌的,尤其是已經喝過之後的杯子,除了會殘留口水中的細菌,也因為杯裡的飲品具有一定的溫度,導致這時的保溫瓶容易成為「細菌培養皿」。譚敦慈補充,根據德國杜夫萊茵實驗室曾做的研究,將豆漿裝進保溫瓶裡,在營養價值及溫度皆高的情況下,僅需半小時的時間,細菌就能迅速增長30倍,因此不建議民眾將拿鐵、豆漿、牛奶或含糖飲料等富有糖分及蛋白質的飲品裝入保溫瓶內,因為它們都相對容易在溫度高的環境下滋生細菌,倘若真的將這些飲品裝入保溫瓶內,也必須儘快飲用完畢,並且用水清洗乾淨後才安全。譚敦慈提到,除了保溫瓶內的飲品種類需注意外,清洗方式也是一大學問,許多人很常用清水隨便甩兩下就認為已經清洗乾淨,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刷子徹底清洗乾淨,並且將杯蓋所有的矽膠條拆下來洗,最後再瀝乾,才不會將細菌喝下肚。另外,她也分享,當察覺杯中有殘留的茶垢或飲品的氣味時,可以浸泡過碳酸鈉消除異味,一星期只需泡一次保溫瓶就會非常乾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與營養師宋明樺曾在節目《明欣醫聊事》中提到使用保溫瓶需注意的細節。(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
便當盒淪培養皿!苦主一打開「全是活蛆」崩潰了 網瘋猜:醬油的問題
桃園有便當業者遭民眾控訴,便當買回家一打開竟「爬滿蛆」,讓她瞬間食慾全無,怒將影片PO上網爆料。畫面曝光後,網友紛紛猜測,經過高溫烹煮後蛆蟲一定活不了,懷疑是淋在荷包蛋上的「醬油」被汙染。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曬出影片,並發文直呼「噁爆,還沒吃,一打開全都是蛆」,只見便當蓋上布滿大量蛆蟲,且不停蠕動狂爬,直擊震撼視覺的一幕,讓現場所有人超崩潰。影片一出,網友紛紛喊噁,「夭壽啊,好噁心」、「好噁,看了就想吐」、「這根本就是培養皿」、「食安問題趕快重罰」、「可見平時蒼蠅有多猖獗,才能下好下滿!」不過也有人爭相討論,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應該是果蠅剛好要死噴出來的,不然高溫炒過什麼蟲都別想活」、「懷疑是醬油的問題,因為蛆在荷包蛋上(荷包蛋有淋醬油)」、「應該是醬料已經生蟲了」、「醬油膏的容器比較有可能!或者餐盒!」、「不是便當盒子有問題,不然就是外送員的包包⋯⋯長時間在用沒定期清潔。」
國外研究發現防藍光眼鏡恐無效 睡前避免看螢幕即可維持睡眠品質
許多廠商宣傳「防藍光眼鏡」可有效減低眼睛損害,甚至改善睡眠。但國際醫學期刊《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發表一項研究指出,防藍光眼鏡可能無法減輕螢幕造成的眼睛疲勞,對於改善睡眠也沒有明確作用。光線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藍光是波長介於380至500 nm的一種可見光,主要來源為太陽,但電腦、電視、智能手機等螢幕也會發出藍光。研究人員表示,防藍光眼鏡只能過濾來自螢幕設備10-25%的藍光,而這些藍光量只是人們從自然光中吸收藍光的千分之一。此項研究分析了6個國家的17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數據,包括619名受試者。研究結果顯示,防藍光眼鏡阻隔度愈高,眼睛疲勞度就愈低,但功效微乎其微;與一般鏡片相比,防藍光眼睛保護視網膜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毫無影響;另外,防藍光眼鏡對於睡眠質量的潛在影響,亦沒法確定,需要再作更大型、更長時間的臨床研究。研究作者、澳洲墨爾本大學驗光和視覺科學副教授勞拉唐尼(Laura Downie)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表示:「如果你是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我們不支持使用防藍光鏡片來減輕看電腦時的眼睛疲勞。」結果令人驚訝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臨床眼科教授兼眼科主任凱文·M·米勒(Dr. Kevin M. Miller)表示:「預料中的結果」。睡前避免看螢幕即可維持睡眠品質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人們在使用電腦時會出現眼睛疲勞的症狀,例如眼睛疲勞、發熱、痠痛以及視力模糊,因為當人們專注於盯螢幕時,眨眼的次數會比平時少,而且眼睛會乾澀。此外,當眼睛聚焦看近距離物體時,眼睛肌肉需要收縮,使水晶體彎曲,從而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短期內眼睛容易疲勞,長期下來就會導致近視。根據美國眼科醫學會(AAO)表示,防藍光眼鏡的理念來自於實驗室培養皿和動物研究,這些研究顯示藍光會損害眼球。然而,這些研究並沒有模仿人類在盯著電腦螢幕時所暴露的藍光,也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暴露於藍光與視網膜受損或眼部疾病有關。研究顯示,晚上暴露在藍光下會打亂人們的睡眠-覺醒週期,但不需要配戴特殊眼鏡,AAO建議只需在晚上將設備設置為深色模式,並在睡前1到2小時內避免看螢幕即可。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眼科研究所眼科醫生兼角膜專家Craig See表示,除了增加製造眼鏡相關成本,「防藍光眼鏡可能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有效。」眼睛疲勞並非藍光所致,而是與長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有關。 原文出處:Cochrane Review: Blue-light filtering glasses show inconclusive outcomesDo blue light-blocking glasses reduce eyestrain? Review suggests no
想吃白醋漢堡、純情蔥蛋燒? 嘉義「有事青年節」集結名店推期間限定美味
雖然很多活動已經趁著連假期間舉辦完了,但10/21、22連續兩天還有嘉義市政府攜手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推出的「2023 有事青年節」將盛大登場!「有事」為英文「Youth」的諧音,象徵嘉義青年的實驗熱忱,以及對完成一件事不畏他人眼光的執著與堅持。今年「有事青年節」除了傳承前兩屆的青年交流理念,也攜手多組在地團隊共創,以「實驗新嘉義 Chiayi, the City Undefined」為題,將帶來兩大音樂演出舞台「中央實驗場」、「文化廟口」、匯聚在地青年創業能量的「嘉城市集」,並於四大衛星場館中開啟重磅講師雲集的「靈感沙龍」,同時串聯市府相關響應活動等精彩內容,號召眾人一起回「嘉」。蔡振南(左起)與洪佩瑜將在中央實驗場舞台演出,鄭宜農則將在文化廟口舞台開唱。今年活動集結14組音樂卡司與在地團體,其中位於中央廣場的「中央實驗場」舞台由金獎主持人陳明珠挑大樑,邀請金曲獎最佳新人洪佩瑜、台灣土產搖滾樂隊「拍謝少年」、金音獎最佳新人雷擎等團隊接連上陣,更有嘉義出身的傳奇三金得主「南哥」蔡振南、「DJ 狗 & Beatboy K你」(美秀集團成員狗柏、鍾錡)與世界DJ大賽台灣區冠軍DJ QuestionMark 以「嘉義同學會」概念跨世代共演;另外首次推出的全新舞台「文化廟口」,則在百年嘉義城隍廟廟埕精彩開唱,呼應嘉義作為台語推廣重鎮的城市特質,文化廟口將以土地議題、台語創作為核心,邀請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鄭宜農、創作樂團淺堤、創作歌手廖士賢以台語為號召,打造別開生面的舞台。嘉義在地人氣店家「木商珈琲 Moku shō」(左)、「靛製所甜點工作室」都將參與市集出攤。同樣於中央廣場登場的還有人氣店家齊聚的「嘉城市集」,邀集林聰明沙鍋魚頭、土然巧克力專門店、WHOSMiNG、Haritts等20組排隊名店、知名插畫家出攤,並邀請超過20組在地青年組成的「有事青年行動團隊」分享精彩成果,搭配即興發生的肥皂箱演講及相關演出,加乘青年對於城市議題的多元想像。「靈感沙龍」則串聯代表城市意象的四大衛星場館: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義舊監獄、桃城豆花-光華店展開強強聯手的精彩講座,以「城市美學再設計」、「表演藝術培養皿」、「創新創業的假設與驗證」、「體驗設計實驗室」為題,分別邀請「志祺七七X 圖文不符」張志祺、「IF OFFICE」創意總監馮宇、「迷走工作坊」創辦人張少濂、出身嘉義的知名舞蹈家黃翊、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awoo 阿物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林思吾、「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蔡嘉豪,以及深耕在地的「台灣田野學校」工頭葉哲岳、總策劃尤姍姍等人帶來靈感衝擊。四大衛星場館更有走讀、展覽、影像作品播映等多元展演活動展開。樂檸漢堡THEFREEN BURGER推出「白醋辣花醬有事大俠堡」。另外今年有事青年節還加碼推出「嘉城店家」限定企畫,聯手林聰明沙鍋魚頭新品牌「聰明吧Tshong Bing BAR」、聖保羅烘焙花園、樂檸漢堡THEFREEN BURGER、BAR SKITZ、Hermit、Supiido スピード、星耀辰咖啡車計劃DALAH COFFEE VAN PROJECT、桃城豆花、純情專売所、菓桔、鼻孔先生手作早午餐、德洋、里響咖啡、蘭桂坊花園酒店共14家嘉義起家的人氣名店,推出期間限定餐飲、住房。其中速食品牌「樂檸漢堡 THEFREEN BURGER」以嘉義特色「白醋」(美乃滋)搭配台灣在地花生做出的花生醬及香酥脆椒,帶來「白醋辣花醬有事大俠堡」,口味看似衝突組合起來卻十分協調;「林聰明沙鍋魚頭」新品牌「聰明吧」則以聰明啤酒為載體,將精釀的啤酒花融入提拉米蘇中,製成「聰明微醺提拉米蘇」;「聖保羅烘焙花園」將經典商品「Q 餅」縮小至60%,帶來輕巧討喜的「有事 MiniQ」聯名禮盒。Hermit的霜淇淋實驗計畫(左)以及BAR SKITZ帶來期間限定酒飲「夏夜的霓虹」。蘭桂坊花園酒店推出「有事限定房型」。近年備受矚目的嘉義酒吧BAR SKITZ則以琴酒為基底,加入水蜜桃、朝鮮薊、薰衣草風味,帶來期間限定酒飲「夏夜的霓虹」;擅長以新鮮水果結合手搖茶飲的「菓桔」,則帶來六零年代懷舊飲品「柳檸年代」,以酸甜滋味俘虜人心;人氣咖啡廳「木更 Mugeneration」新開幕姐妹店「Hermit」發起「霜淇淋實驗計畫」,邀請大家透過自行添加不同配料、淋醬在霜淇淋上,產生意料之外的實驗風味。嘉義排隊名攤「純情專売所」也帶來創新古早味,以雞蛋糕夾入嘉義「白雪牌白醋」、「真味珍豬肉酥」,創意復刻古早味「純情蔥仔胖」,還有在雞蛋糕中包進整顆紅仁蛋、撒入滿滿手切青蔥的「純情蔥蛋燒」;深耕嘉義的「蘭桂坊花園酒店」則在雙人和室房中規劃「有事限定房型」,不只呈現復古又前衛的空間氛圍,旅人還可帶著隨房附贈的「有事驚喜包」,前往嘉義小城冒險。※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5層樓別墅驚見手術室「滿滿藥品器械」 一查竟是非法代孕…6男1女慘了
中國深圳有一棟5層樓別墅,裡頭竟暗藏「手術室」,有大量藥品、器械、儀器等,調查發現犯罪集團進行非法代孕,執法人員逮捕了7人,已依法對負責人及涉案的其他醫護人員做出處罰。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深圳市龍華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進行暗訪,發現轄區一處住宅內,有涉嫌取卵、胚胎移植等非法代運活動,那是一棟從地下室到頂樓的5層別墅,倉庫中有一些液氮和氣罐,2樓房間掛著清洗好的手術服,桌上放著陰道擴張器、手術托盤、鑷子等,3樓有實驗室和手術室,2個房間有窗戶相連,用於取卵和胚胎傳遞。負責人謊稱自己是清潔人員。(圖/翻攝自南方都市報)實驗室內有2台處於通電狀態的台式培養箱,裡面標記4~5個不同姓名的培養皿,實驗室外有1個液氮罐,取出標記著不同姓名的10幾支不鏽鋼管,手術室還發現沾有液體的卵母細胞採集器、注射器等醫療廢物。不過,現場6名女子都指認是另一名叫「老劉」的男性在安排工作,老劉面對詢問,謊稱自己是清潔人員,對於發現的醫療設備、藥品等,一律裝聾作啞,或者回答「我不知道」帶過。經過後續調查,執法人員確認6名女子的身分,分別是代理孕母、供卵者、準備做胚胎植入的客戶、實驗室操作人員和2名護理師。而老劉其實陳男,是該場所的營運管理人員,他承租別墅用來進行代運活動,此外還有一名司機,負責開車接送。最後,陳男在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場所,擅自進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職業活動,衛生監督部門沒收其違法所得及相關藥品器械,並進行罰款,同時也對涉案的醫務人員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洗了等於白洗!實驗曝烘手機將細菌全吹到手上
肥皂洗手後再弄乾水分能更有效預防細菌沾染,而為了響應環保,減少垃圾製造,許多公司、營業場所、公家機關等也紛紛在廁所裝上烘手機。但近期一實驗顯示,烘手機反而會透過強風將空氣中的細菌吹到手上,甚至比起自然風乾還要髒。3月25日,TikTok帳號the_lab_life1上傳了一部實驗影片,她分別於商場、電影院以及工作地點採集了烘手機強風的樣本,欲與自然風乾做比較,而經過封箱培養後發現,自然風乾的培養皿中未看見細菌產生,而其餘三者均有不少黏稠的細菌泡沫。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公廁中曾發現能透過皮膚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例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A型肝炎病毒、諾羅病毒等等,而沖馬桶這個舉動則會使得病原微生物以氣溶膠的形式飄散到空氣中,再加上烘手機的強風,促使細菌在空氣流動中停留更久時間。機器本身沒有問題,但烘手機會把帶有細菌的強風吹到人的手上,進而增加感染的風險。這部影片在TikTok上已達到2330萬播放量,並獲得220萬點讚和1.2萬則留言,網友驚嘆道,「這就是我為什麼從不使用烘手機」、「我都只是甩乾水自然風乾」。也有人提到自己都將水直接擦在褲子上,但實際上衣物褲子因長時間接觸空氣也都會沾染上細菌,若將濕濕的手在褲子上抹乾,也等於白洗了手,最好還是以手紙擦乾,再不濟則選擇自然風乾,以真正達到洗手消毒的效果。
用吸管喝水從不清洗 長髮女一看「裡面全細菌」崩潰:我反覆生病3年
衛生清潔很重要!澳洲有一名32歲女子凱拉(Kayla Houlihan)最近發現,她使用的不鏽鋼吸管藏有大量黴菌,而且自己斷斷續續生病將近3年,懷疑和吸管有關,驚呼:「這很糟糕!」凱拉是知名美容品牌的創始人,她在TikTok平台PO影片指出,自己習慣用可重複使用的水瓶喝水,近日卻驚恐發現,不鏽鋼吸管內有大量黴菌,由於這3年來常常生病,病情反反覆覆,原本以為問題出在瓶子,直到姊姊問她有沒有清潔吸管,這才恍然大悟裡面可能有細菌,「我對這一切感到非常震驚,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凱拉使用3年的不鏽鋼吸管從沒清洗過。(圖/翻攝自tribeskincare TikTok)「我知道這100%是我的錯!」凱拉指出,水瓶製造商有在網站建議要定期清洗瓶子和吸管,但她忽略了這點,坦承自己從沒想過要清潔吸管,「因為我只喝白開水,從不覺得裡面會有黴菌」。根據《Waterfilterguru.com》的一項研究,可重複使用的瓶子,所含的細菌是一般馬桶座圈的4萬倍,可以和細菌培養皿相比,專家建議每天至少要用熱的肥皂水清洗一次。雖然水瓶會累積大量細菌,但專家表示這不一定是危險的,「我從沒聽說過有人因為喝了這些水而生病」,因此不需要太多擔心。
「跟媽媽和阿嬤做一樣的事」 原生家庭的觀念影響下一代
阿嬤冷凍庫裡的食物都是長生不老、永生不壞的。冷凍裡有多年的年糕、芋頭糕、過年拜拜的全雞、水煮五花肉、煎魚,還有鹹魚……冷凍庫裡翻出什麼都不意外,只要冰到冷凍就永遠都能吃,沒有過期問題。每次打開冷凍庫都有一種奇特的味道,是把所有東西混在一起再加上冰凍很久的冰味,那個味道到現在成年很久都還忘不了。打開冷凍庫必須要很小心,因為裡面一袋袋的塑膠袋塞得很結實、很滿,阿嬤每次拿一樣東西都要把一袋袋食物統統翻出來,找到要的再一袋袋堆放回去。我們不能隨意開冰箱,阿嬤說那是浪費電的行為,所以都是阿嬤打開後,我們幫忙頂著掉出來的東西。冷凍庫有空的時候嗎?有,我上了國中回臺北之後,終於知道阿嬤的冷凍庫也有清空的時候,每當我們回阿嬤家要回臺北時,阿嬤會把冷凍庫所有的袋狀食物統統翻出來打包,讓我們帶回臺北。不帶走阿嬤會說浪費,有得吃為什麼不節儉一點吃掉?帶走我們也覺得很恐怖,那些拜過的雞鴨魚肉都已經凍了半年以上,再加熱也不好吃。我媽後來也學聰明了,阿嬤翻出什麼她全都接受,放在後車廂四小時後回到臺北,正好可以過濾一下把真的冰太久有味道的食物丟掉,至少不是在阿嬤眼前處理掉,接受了阿嬤的心意,也順道幫忙清空她的冰箱。媽媽的冰箱也很精采,小時候我常看她神祕的從冷凍庫拿出一瓶乳黃色的廣口瓶,每次都用湯匙舀一勺放到嘴裡,然後她講話嘴裡就會發出超級臭的腥味,我問她怎麼可以吞得下去那麼臭的東西?她說那是蜂王漿,吃了可以永保青春皮膚會好。我媽的確到了六十五歲皮膚都還很緊繃,但我實在不確定功勞是否真來自於那一瓶凍了好多年的蜂王漿,反正保存期限對我媽來說只是參考,過期也沒關係的。上了年紀後,她的冰箱更精采得和阿嬤的冰箱不相上下,過期很久的辣椒醬、飲料,冰了幾個月的麵包、蛋糕,冷凍庫一袋袋堆得結實的塑膠袋包著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每次打開冷凍門總是會掉出來幾袋。說也奇怪,每一個塑膠袋冷凍起來都一樣,媽媽跟阿嬤都有同樣的特長,不用開袋子就可以知道裡面冰了什麼、誰送的,這種神乎奇技的特異功能實在令我佩服。阿嬤家的冰箱不能隨意開,要請示過阿嬤才能打開。我家的冰箱也不能隨便開,必須跟我媽拿了鑰匙才能打開。我家有五個孩子,我媽非常討厭我們輪流開冰箱,但是小孩就是愛把開冰箱當樂趣,時不時就把冰箱打開當冷氣吹,後來她氣到去買了一條很粗的鐵鍊和大鎖,直接把冰箱鏈起來上鎖。冰箱一天只開兩次,中午、晚上各一次,只有媽媽有開冰箱的權力,如果她外出也會把冰箱鑰匙帶出去,一直到我十歲左右她才開放冰箱權力,但我們也回阿嬤家進入另一個冰箱監控的環境了。對於冰箱擁有讓食物長生不老功能的觀念,我也完全複製了。我的觀念裡也是覺得所有東西冰到冷凍庫和冰箱裡都不會壞掉,冰箱常常塞滿各式各樣的保鮮盒。最多的是一週的剩飯、用剩的薑、辣椒、外食打包的食物……因為保鮮盒不透明,所以我就越堆越多,通常都是冰箱冰不下才會甘願把每一盒打開檢查。開盒的瞬間也是驚喜不斷,有發霉長毛的薑,也有變成綠色的黴菌飯,我的冰箱根本是大型細菌培養皿,冰箱深處可以翻出新鮮檸檬變成的檸檬乾,還有很多切塊的紅蘿蔔、薑、蒜頭、辣椒等等,散落在冰箱各處都已經縮成很小塊,也不知道冰了多久。小梨曾經在整理冰箱時找出過期四年的辣椒,放了六年的饅頭,從她幼兒園放到小學高年級,她也很疑惑我怎麼可以把這些過期的東西一直放在冰箱。「我捨不得丟,要是阿嬤在,一定說這還可以吃。」阿嬤剛結婚的時候常常吃不飽,三個孩子輪流喝米湯,她老是說自己吃飽,但根本連剛生完孩子都沒有奶水可以給孩子喝,跟電視劇裡演的刻苦媽媽一樣,所以阿嬤非常節儉,發霉的菜可以挑掉黴菌炒熟就可以吃,在樹上爛一半的楊桃、芭樂,切掉爛掉的地方就能吃,被小鳥啃過的更是不能丟,阿嬤說小鳥是天生的美食家,專門挑甜的果子吃,被鳥啃過的水果都會特別甜。我從小就是先吃爛掉的果子,反正好的能放。阿嬤這樣、媽媽這樣,我看著她們的行為模式長大,我也這樣。結婚後老公對我這樣的行徑感到困惑。「妳為什麼要先吃爛掉的水果?」「因為它快壞掉了,要趕緊吃掉。」「妳先吃掉爛的,好的水果就又放到爛,那不就永遠都在吃爛水果。」真是當頭棒喝,我怎麼從來沒有想過從好的水果先吃,永遠都是在吃快爛掉的水果呢?原生家庭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框架,我們就是在這框架裡遵守著長大,又沿襲這樣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老公家裡經濟比較好,從小家裡就沒什麼爛果子,但我們是務農子弟,菜爛了要自己消化、水果爛了自己吃,完整的要賣人或是送人,能吃得上一顆完整的楊桃、芭樂,都是件多麼奢侈的事。女兒都是看著媽媽的背影長大,兒子又何嘗不是,很多我們不想要的框架卻在無形中也幫自己的下一代畫了一個無形的框框。有個朋友為了青春期的孩子拒絕溝通而傷心,他不要求孩子成績好但是起碼要對學業負責。「你小時候爸媽最常跟你說什麼?」「好好讀書。」「你喜歡爸媽這樣跟你說嗎?」「很討厭,每次他們說我就想要反抗。」「但你卻對孩子也有這樣的要求是嗎?」他想了想,「我好像明白為什麼孩子會拒絕溝通了。」我們常把自己小時候被爸媽期望卻抗拒或是做不到的事,默默的也投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有時候對我們說的話都不是嘴裡和行為上的事,而是更深層的問題,如果我們只看到表面問題就急著想要解決問題,老是在提供解決方案,孩子久了自然懶得溝通,因為我們沒有「同理」他。我也還在學習當媽媽,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煩惱,我也還在練習不要解決問題,試著多聆聽,彼此關係會更加融洽。至少我從未教孩子們從爛果子先吃,我想我進步了,從阿嬤和媽媽的框架中跳脫了。本文摘選自《心中住著野孩子》,圓神出版。
無懼新冠!陸景區爆滿 「清明上河園」湧上萬人
近日,中國大陸疫情失控,多地醫院急診都被民眾擠爆,但有不少首批染疫後已康復者開始恢復日常生活作息。日前,河南開封一女子帶全家到「清明上河園」遊玩,原以為疫情期間應該沒什麼人,不料到了才發現大錯特錯,現場不僅有很多攤販在賣小吃,甚至有人連口罩都沒戴,不少網友看完影片後傻眼直言,這根本是「大型培養皿」。據悉當時該景區的某些時段能免門票遊玩所以才這麼多人,工作人員稱這幾天遊客數將近十幾萬人,比「十一假期」還多。
你家床單比黑猩猩巢穴還髒 4週不洗嚴重後果讓人嚇壞
你多久換一次床單呢?英國針對225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近半數的單身男子都是近4個月才會換一次床單,甚至有許多人都是想起來或感覺到真的髒才換,研究也發現床單使用超過兩週就可滋生細菌,甚至可能會有皮膚炎、肺病、淋病等病毒與症狀出現。許多人喜歡在床上吃飯、做事,甚至把髒衣服放床上,這些都會加速製造床單細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英媒《鏡報》報導,睡眠專家認為,應該每週一次或兩週一次來更換新床單,而這也要看天氣的潮濕程度以及使用習慣來應變,但床單若只用兩週以上就可能孳生細菌,甚至皮膚油脂、汗液也會產生氣味,如果把髒衣服也丟床上,這樣就更容易造成細菌滋生,甚至可能會有肺炎、淋病等疾病發生。英國床品零售商Time4Sleep就做過一項實驗,讓受試者在同一張床單上一個月,每週他們採樣檢查,發現連續七天不換床單就會滋生細菌,一個月以上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身體的各種排泄物以及死皮組織,都會在床單上成為細菌的培養皿,加速病毒與菌種的產生。專家建議應該更頻繁換床單與枕頭套。(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另一項研究則表示,人類床上的細菌比黑猩猩巢穴的細菌種類還要多,因此建議應該更頻繁地更換床單,不只衛生也能遠離病菌。
忘記洗電鍋 男打開驚見「長滿整鍋白毛」嚇傻:不敢用鼻子呼吸
大陸上海一名男子日前打開電鍋準備做飯,沒想到一打開,竟發現裡面長滿了白色長毛,嚇得不敢用鼻子呼吸,因為擔心會有臭味飄出,全程都是用嘴巴呼吸,影片曝光引起熱議。綜合陸媒報導,上海一名任先生17日打開電鍋準備做飯時,發現鍋裡長滿白色長毛,瞬間嚇得屏住呼吸,任先生表示,通常在家都是他負責做飯,老婆負責洗碗,但因為老婆懷孕了,自己就承擔起了做飯洗碗這些家務。任先生表示,而半個月前他做了紅薯燜飯,結果卻忘了洗碗,最近又常常加班,沒有在家做飯,沒想到到要做飯時,一打開電鍋看到這一幕都懵了,後來他花了2小時洗鍋,過程中因為怕味道太臭,都不敢用鼻子呼吸,全程都是用嘴巴呼吸,洗完鍋後再繼續做飯。影片曝光後立刻引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這是電飯煲嗎,不它不是,它是培養皿」、「我也幹過這事」、「應該帶著口罩洗」、「太嚇人了」、「這也太噁了」。
以色列公司推出「3D打印牛肉塊」 肥瘦比例由電腦參數「客製化」調控
總部位於以色列、主打植物肉食品的尖端科技公司SteakholderFoods(舊稱為MeaTech 3D)在最近推出一項名為「無菜單料理牛肉塊」(Omakase Beef Morsels)的3D打印牛肉產品,該產品從牛的身上提取幹細胞,並在人造的環境,也就是培養皿中快速生長,接著再透過多種成分調控的多層肌肉和脂肪組織以工業級3D食品打印技術打印出各種質地、紋理的肌肉和脂肪層。因此無論是形狀還是肥瘦比例,都可以預先在程式上調整相應參數,實現客製化設定。據Steakholder Foods官網、科技網站Bleeping Computer的報導,在陣陣規律的「打印聲」中,機器上的托盤在裝有紅色和白色生物墨水的列印噴頭間來回移動,牛肉的纖維和肌肉雛形便這樣誕生,過程只需要經過開機、檢查設備、在電腦上設定相應參數、列印、關機,便可以在10分鐘內打印出一塊約手掌般大小的牛肉,而且看上去肥瘦相間、色澤鮮美,擁有與普通牛肉差不多的紋理。這種「細胞培養肉」,是以動物幹細胞為基礎人工培育而成。而列印所需的生物墨水中,紅色墨水為肌肉細胞,白色墨水則為脂肪細胞,它們正是由牛的幹細胞分化而成。不過10分鐘的打印程序並非代表食物就大功告成,被新鮮列印出的牛肉還需浸潤在營養培養基中幾周的時間,讓幹細胞在受控的環境中增長。該公司的執行長表示,「正如肉牛需要發育和養殖一年左右才能出欄一樣,被3D列印出來的肉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熟,只不過這個過程在培養基中被大大縮短了。」執行長續稱,由於目前3D打印的「細胞培養肉」成本較高,而且在口感和味道上與普通牛肉有較大的不同,因此為了節省成本、提高口感,他的團隊目前也計畫將植物蛋白作為基底的「素肉」與3D列印的「培養肉」相結合。例如早在2020年,以色列初創科技公司Redefine Meat就宣布要推出3D打印技術製作的素食牛排「Alt-Steak」,該款創新的產品以大豆、豌豆蛋白、椰子脂肪、葵花籽油、天然色素及香料製成,標榜能作為天然及可持續使用的植物性替代肉。
49歲女婦患4期乳癌 「使用大麻二酚+迷幻蘑菇」腫瘤神奇消失
大麻在台灣為列管的二級毒品,不過大麻其實含有具醫療效果的成分,尤其是大麻中的大麻二酚(CBD),可幫助舒緩焦慮、癲癇等身體不適;近期甚至有科學家發現,一名49歲、罹患4期乳腺癌的婦女,在使用大麻二酚與微量的迷幻蘑菇後,腫瘤神奇消失。這起案例被刊載在期刊《藥物科學、政策和法律》(Drug Science, Policy and Law)上,一名49歲婦女於2018年9月被診斷患有4期乳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頭、肝臟與淋巴,醫護人員坦言她的生存機率很低,只能繼續化療試圖延長壽命。不過這名女子決定於同年11月,開始將大麻二酚與迷幻蘑菇納入他的日常治療計畫,沒想到5個月的治療期結束後,婦女的電腦斷層掃描結果顯示,她的腫瘤竟神奇消失。婦女的化療計畫因此被停止,而她繼續使用大麻二酚與迷幻蘑菇,2019年9月她再到醫院檢查,也沒有癌症、腫瘤復發跡象。49歲婦女罹患乳癌,從X光片結果可見,女子左乳房有腫瘤。(圖/翻攝自《藥物科學、政策和法律》)經幾個月的治療後,女子左乳房腫瘤消失。(圖/翻攝自《藥物科學、政策和法律》)此時該名婦女選擇將服用的大麻二酚減量一半,並且完全停用迷幻蘑菇,卻在2020年6月發現,她的癌症竟然復發;為此她趕緊再次開始接受化療,並且同時使用大麻二酚與迷幻蘑菇,最終到了2021年10月,她的病情再次穩定。報告指出,這一起案例表明大麻素和迷幻藥「可能」在抗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且在過去15年內有許多證據支持,大麻素和迷幻藥可能具有抗腫瘤特性,如《波斯尼亞基礎醫學科學雜誌》刊登一篇報告也指出,四氫大麻酚(THC)和其他大麻素,會減緩實驗室培養皿內,某些類型的癌細胞生長。
性早熟世代2/薰衣草精油釀禍?3歲女童竟有分泌物 男童也出現女乳症
調劑身心靈的精油產品,竟然會引發性早熟?中國一名3歲女童不僅胸部隆起,甚至出現分泌物,讓女童媽媽嚇壞了,醫師問診後,發現可能是過於頻繁接觸薰衣草精油所導致,醫師表示,目前無直接證據顯示精油會導致性早熟,但如果孩子已經確診性早熟,建議不要接觸相關產品較好。根據中國媒體報導,3歲女童近一年來時常跟著媽媽一起到美容院,每周一次,每次大約2~3小時,每次女童都會偷抹薰衣草精油,後來洗澡時,媽媽發現女童胸部隆起,而且內褲上有分泌物,和成熟女性生理期之前的狀況相似。醫師檢查女童後,認為是環境荷爾蒙長期刺激所導致的假性發育,建議媽媽讓女童遠離薰衣草精油,一個月後女童的性早熟症狀就消失了。薰衣草精油會誘發性早熟?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表示,國外許多研究都顯示,薰衣草「可能」會引發性早熟,但並沒有證據顯示因果關係。2007年,美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布洛赫(Dr. Clifford A. Bloch)發現許多男孩出現女乳症,這些男孩之中,有人用了髮膠,有人用了乳液,有人用了香氛肥皂。這些清潔保養用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含有薰衣草或茶樹精油的成份。布洛赫醫生整理出3個案例,並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亨利(Derek V. Henley)討論,亨利於是進行實驗,將人類細胞培養在充滿薰衣草或茶樹精油的培養皿中,結果發現竟會自行啟動一些人體中女性荷爾蒙才能驅動的基因,換句話說,薰衣草與茶樹精油有著女性荷爾蒙的作用,該研究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019年,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泰勒拉姆西一項研究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上,發現4名兒童暴露在含有薰衣草精油的香水、沐浴乳、室內擴香器等產品後,胸部逐漸隆起,在停止使用這些產品後,乳房在3~6個月內便消退回原來的模樣。這些研究一出,也讓精油愛好者相當不滿,認為這些研究並未經過嚴謹設計,既沒有標示研究精油的成分、品牌,也沒有排除定香劑、塑膠包裝等其他物質的干擾因子,另外,必須使用濃度極高的精油,人體細胞才會有反應,但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使用如此大量的精油,所以不能證明精油與性早熟之間的關聯性。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曾針對人類細胞與薰衣草、茶樹精油進行實驗,結果發現驅動女性荷爾蒙基因,但此實驗也被批評精油濃度過於大量,與現實生活不符。(示意圖/Niehs提供)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在粉絲頁上撰文表示,當初布洛赫醫生是因為案例都有接觸薰衣草、茶樹精油,因此才進一步針對這2種精油進行研究,其他精油或花香並沒有相關疑慮。黃世綱認為,這些以精油與性早熟為主題的醫學文獻所作出的結論,都只是依據極少數案例產生的「推測」,或是依據細胞實驗結果而作出的「推論」。精油與性早熟之間,缺乏有系統的大型實驗,既有的文獻則難以推導出精油與胸部發育之間明確的因果關係,所以黃世綱自己認為「精油不會導致性早熟」。那到底可不可以使用精油?黃世綱認為,如果本來就有使用精油、或考慮使用精油的家庭,雖然不必過度恐懼會導致性早熟,但黃世綱建議選擇大廠牌且標示清楚的產品,安全性較有保障。如果有孩子已被確診性早熟,黃世綱則建議先評估再考慮使用精油。「雖然沒有明確證據指出精油會導致性早熟,但是『沒有證據』和『保證不會』之間,還是有一段不小的落差。加上精油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容器與化合物,其安全性如何?是否有會影響人類發育的環境荷爾蒙?這也無從查證。」所以,除非有非使用不可的理由,否則還是應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