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調所
」 地震 斷層台灣有高達36條斷層「住哪裡安全」 專家點名這3個區域:堅如磐石
0403及0423地震過後,花蓮縣截至目前為止已拆除的危險建築物或圍牆、建築裝飾等共計10件,另有3件拆除中及2件待拆,面對災情不斷,網友就好奇,台灣有高達36條斷層,「哪裡才安全啊」,對此,台灣3大地質專家陳文山、郭鎧紋和李錫堤教授分析出最安全的3個區域,引起關注。近日民視的《新聞觀測站》節目就邀來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和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3 位專家指出,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林口、桃園的台地因有堅實地盤,傷害會比較小,反觀台北盆地的震動則會比周邊大。除此之外,3位專家也表示,彰化到雲林的海邊,如彰濱工業區一帶,因為「活動斷層較少」被歸類為無震帶,近30年僅發生200次左右的地震,相對其他以萬起跳的地區安全。另外《ETtoday新聞雲》先前也引述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顏宏元說法,桃園因為「斷層活動平穩」、「台地地形」這兩大原因,是台灣最不受地震影響的縣市。所謂的「斷層活動平穩」,是指自發性的地震機率很低(震央);「台地地形」則受場址效應影響小,也就是若地震發生,會淡化地震能量的強度,所以4月3日桃園震度達5弱卻沒有傳出什麼災情。包括從經濟部地調所調查顯示,台灣本島19縣市只有桃園未發現活動斷層;統計資料也顯示,1972年至2018年,這46年間震央在桃園且規模超過4的地震只有2起,還是在同一天,地質研究則指出,桃園屬台地又沒有土壤液化,加上無斷層活動,相較比其他縣市安全。
地熱發電國家隊成果首發 台電宜蘭仁澤地熱啟用 年發近500萬度綠電
2018年台電與中油、 工研院及地調所(現地礦中心前身)等產官學研單位合組「地熱發電國家隊」,其中台電、中油進一步簽署宜蘭地熱開發合作意向書,結合中油鑽井與台電發電專業,聯手投入仁澤地熱開發,24日正式啟用。台電表示,地熱發電零碳排,更可24小時穩定出力,幾乎不受天候影響,且仁澤採用雙循環系統「取熱不取水」的概念,可避免管線結垢鏽蝕問題,延長發電機組壽命並維持地層水資源,啟用後年發約470萬度綠電,等同近1200個家戶年用電量。台電24日上午於宜蘭仁澤地熱發電廠舉行啟用典禮,現場由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宜蘭縣長林姿妙、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及立法委員陳歐珀等各界貴賓齊聚,見證地熱發電國家隊具體實踐成果首發。台電24日上午於宜蘭仁澤地熱發電廠舉行啟用典禮,現場由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宜蘭縣長林姿妙、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及立法委員陳歐珀等各界貴賓齊聚,見證地熱發電國家隊具體實踐成果首發(圖/台電提供)。台電指出,因應國際能源轉型趨勢及全球產業供應鏈碳中和需求,持續發展綠能邁向電力淨零,地熱發電即為關鍵戰略之一。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全國北中南東地區皆具地熱潛能,其中宜蘭仁澤(又名「鳩之澤」)現以溫泉馳名,即因於70年代曾進行地熱探勘並開採兩口地熱井(仁澤1、2號),確認當地地熱及溫泉資源,惟因應當時技術發展與需求,未進一步設置電廠。而2018年地熱發電國家隊誕生,再度鑽鑿3、4號新井,重啟地熱發電計畫。台電說明,仁澤地熱採淺層開發,深度約1500公尺,井底溫度可達180至200度,發電機組採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裝置容量840瓩,透過中油鑽鑿新井導出地熱水,利用熱交換推動渦輪機發電。因地熱水全程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可避免發電設備及管線結垢問題,降低停機清修時程,提高設備可用率。此外,發電尾水95%以上均回注地層,可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此「取熱不取水」的概念方式有助提高電廠壽齡,且可循環發電利用。本案2022年7月正式動工,不到一年就於今年6月併聯發電,今日啟用,預計年底正式商轉,將可年發470萬度綠電,提供1200戶全年用電(等同所在地大同鄉三分之二用電),換算一年可減逾2300公噸碳排,相當於6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台電指出,地熱發電雖前期開發風險較高,然其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可24小時穩定輸出電力,幾乎不受天候影響,且啟停反應快速(以仁澤為例,從冷機啟動至發電併網只須半小時),發電效率可達60%~70%等優勢,顯示地熱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綠能來源。而仁澤地熱發電結合中油與台電專業,過程中亦有工研院協助地熱井產能測試,加上國產發電機組設備,聯手打造「MIT地熱產業鏈」。台電指出,地熱發電雖前期開發風險較高,然其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可24小時穩定輸出電力,幾乎不受天候影響,且啟停反應快速(以仁澤為例,從冷機啟動至發電併網只須半小時),發電效率可達60%~70%等優勢,顯示地熱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綠能來源(圖/台電提供)。經濟部能源署表示,我國目前地熱開發量體達61.75MW(百萬瓦),其中包含台電仁澤地熱等7.29MW已併入電網,中油宜蘭土場4MW案場預計明年加入,目標2025年累計設置達20MW。政府現已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增訂地熱專章,於法制面完備發展條件,並成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輔導地熱發電業者申設流程,將持續提高投資誘因,加速推動地熱發電與產業成長,逐步達成我國能源轉型目標。台電說明,仁澤地熱採淺層開發,深度約1500公尺,井底溫度可達180至200度,發電機組採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裝置容量840瓩,透過中油鑽鑿新井導出地熱水,利用熱交換推動渦輪機發電(圖/台電提供)。因地熱水全程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可避免發電設備及管線結垢問題,降低停機清修時程,提高設備可用率。此外,發電尾水95%以上均回注地層,可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此「取熱不取水」的概念方式有助提高電廠壽齡,且可循環發電利用(圖/台電提供)。※小辭典: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仁澤地熱發電機組採用「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透過生產井抽取地熱流體,透過熱交換器將工作流體(冷媒)加熱汽化,推動渦輪機發電。地熱流體全程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發電尾水回注地層,減少地熱礦物質致管線結垢風險,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也實現永續循環利用。工作流體汽化後則可冷凝再利用,達成地熱流體與工作流體的雙循環。台電廣告
地熱國家隊啟動! 宜蘭仁澤地熱發電量可供1200個家戶使用
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地震雖多,但伴隨而來的溫泉資源也很豐富,其實還有地熱可用來發電,台電與中油、 工研院及地調所(現地礦中心前身)等產官學研單位在2018年合組「地熱發電國家隊」,24日宣布宜蘭仁澤地熱正式啟用,一年可發約470萬度綠電,相當於近1200個家戶年用電量。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地熱發電跟其他再生能源相比,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像是仁澤地熱只使用0.2公頃土地,卻能擺放0.84MW(百萬瓦)裝置容量的發電機,發出來的電可滿足在地大同鄉2/3的用電量,且發電效率可達60%到70%,跟其他綠電比起來相對穩定。經濟部也將地熱發電列為接下來要發展的重要新興再生能源,地熱發電的技術不斷成熟,會陸續引進好的技術及廠商,還會簡化行政程序、注重地方溝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通過後,現在正在制定相關子法,地熱會有專章來審查執行。其實宜蘭的清水地熱早在1970年代就做過發電測試,運轉10多年後停止,問題就是「管線結垢」,因水中有各種物質,會結塊造成流量愈來愈小,發電能力就下降,加上發電後沒有把水回注,地下水大量流失,枯水期跟豐水期的井流量跟壓力差異很大,導致停擺了近30年,經過重新斥資修整後,才在2021年恢復運轉,是由台汽電與結元能源共同開發,每年發電量2500萬度,可供1萬多戶使用。台電表示,這次仁澤地熱採淺層開發,深度約1500公尺,井底溫度可達180至200度,發電機組採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透過中油鑽鑿新井導出地熱水,利用熱交換推動渦輪機發電,因地熱水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所以可避免管線結垢問題,而發電尾水95%以上均回注地層,可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這種「取熱不取水」的概念方式有助提高電廠的壽命。經濟部能源署表示,台灣目前地熱開發為61.75MW,其中包含台電仁澤地熱等7.29MW已併入電網,中油宜蘭土場4MW案場預計明年加入,目標2025年累計設置達20MW。
嘉義規模5.5地震…天花板輕鋼架掉落 6天狂震恐是「梅山斷層能量釋放」
嘉義今(5日)傍晚5點半發生規模5.5地震,震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地震深度僅8.5公里,上下搖晃讓民眾嚇壞,不少地區還傳出停水災情,甚至天花板的輕鋼架掉落,場面十分嚇人。外界認為地震和梅山斷層有關,對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官員也解答了。根據中央氣象局,今天下午5點半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隨後5點45分再度地牛翻身,發生芮氏規模3.2地震,地震深度10.1公里。劇烈搖晃讓民眾超有感,紛紛回報各地情況:「台南新營超有感」、「高雄有感」、「雲林剛剛晃一下超大力」、「南投超級有感,整個人都在震動」、「鹿草搖一下超大,嚇到」。嘉義新港傍晚連2次地震。(圖/氣象局)事實上,嘉義縣民雄鄉8月31日發生芮氏規模4.5地震,2分鐘內新港又發生規模3.7和3.4地震,而且在這之前,嘉義新港8月16日曾發生規模4.0地震,8月26日又發生規模3.8地震。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專任教授温怡瑛指出,8月31日到現在,仍測到多次小餘震,原本從監測資料就預估,嘉義、新港近期會有5級以上地震,但沒想到今天就發生,來得太快,研究室嚴重受損,天花板輕鋼架掉落。另外,多個地區也傳出停水,自來水公司解釋,因4、5級以上地震常造成輸水管線瞬間流速減低,區域管網水壓遽降,是正常現象,須待數十分鐘觀察流量及水壓,才能確認是否為地震造成管線損毀,而嘉義2水庫地震儀顯示震度4級,嘉義給水廠已立即自主檢查,目前尚無災損情形。地調所認為,梅山斷層長約16公里,屬於橫移斷層,最近一次發生大規模地震是在1906年,當時資料顯示規模為7.1;由於斷層地表破裂長度和搖晃程度、致災性有關,斷層破裂長度若達20公里,就可能造成規模6.5的地震。地調所表示,梅山斷層範圍位於雲林縣與嘉義縣境內,東起雲林縣古坑鄉與嘉義縣梅山鄉,以西南西走向延伸至嘉義縣民雄鄉。不過,經濟部官員提到,中正大學當初興建時發現在梅山斷層上,經仔細計算和模擬,將宿舍和操場位置對調。至於地震是否和梅山斷層有關?因為地震附近主要以梅山斷層為主,不排除是梅山斷層能量釋放,但仍須視震央的確切位置才能判定。
危險!北市有11處路段 列土壤液化高風險區
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60巷日前因鄰近建案,發生道路坍塌下陷,市議員林延鳳指出,北市經調研評估有11處主要幹道路段為「高度風險」,她要求市府須提高土壤液化高潛勢區、高風險道路周邊工地查核強度和密度,並納入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北市工務局對此回應,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為5年計畫,目前已完成1年研究,將持續調查及研擬應對方式。工務局今年提出追加預算,當中「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計畫」為508萬元,林延鳳調閱期末報告資料表示,北市有11路段被列為高度風險道路,包括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2處、中山北路五段4處,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處、民權東路三段1處、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處及中正區中山南路1處。林延鳳指出,雖然報告有提出11處高度風險道路,但她從市府「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卻無從查閱,且除了11處路段有安全疑慮外,依照目前查詢系統匡列的高潛勢區,還有南京東路一至三段、忠孝東路一段、延平北路五至九段、復興南路一至二段、南京西路、艋舺大道都在內,無論是周邊居住人口或每天經過的車輛都不少,一旦發生類似「天坑」狀況,後果不堪設想。她呼籲,天坑不僅是工程施作不慎,更顯示土壤液化高度潛勢區的危機,土壤液化道路風險分級圖資應納入查詢系統並敘明路段,要求市府對土壤液化潛勢區與高度風險路段,必須加強周邊工程稽查強度與密度,高度風險路段也要有長期地質改良計畫,從中、高風險降為零風險。對此,工務局回覆,道路液化潛勢評估為市府參與中央地調所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的5年計畫,對北市緊急救援道路於土壤液化發生時的風險評估,目前完成第1年研究,後續將持續調查評估及研擬應對方式。工務局說,土壤液化現象發生在地層為砂質土壤,在高地下水位時遭遇強烈地震力搖晃,導致地下水壓突然上升,造成土壤承載能力暫時消失,可能造成房屋傾斜,地震結束後土地承載力就會恢復,情況與崇德街在沒有地震的狀態下,疑似施工問題造成的路基流失不同。
918花蓮強震最新調查 玉里斷層「地表破裂增3公里」
918強震引發外界關切東部斷層分布,根據地調所調查,918地震造成玉里斷層中,約有11公里的斷層發生錯動,地表破裂長度增加3公里,至14公里,目前尚在搜集資料中,未來在範圍確切釐清後,將會納入地質敏感區,相關報告會在11月中出爐。地調所表示,外界關心引918強震原因,地調所也積極進行相關調查,其中台東池上斷層原本就被劃定為活動斷層,長達67公里。玉里斷層新增3公里,地調所:資料搜集明確後將劃入地質敏感區。(圖/翻攝自經濟部地調所官網)至於玉里斷層,依地調所資料顯示,在1951年11月25日地震時有地表破裂的現象,不過這些地表破裂均位於花東縱谷的西側,中央山脈板岩層與花東縱谷沉積物交界,目前暫列第一類活動斷層。惟地調所表示,玉里斷層之前沒有劃入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主因上面覆蓋層很厚,不確定整個分布範圍,但若這次調查新增較多資料,可確切釐清分布範圍後,將會劃入敏感區,目前相關資料尚在整理中,可以確定的是調查發現918地震時,玉里斷層帶有11公里發生錯動,並發現斷層增加了3公里。對於池上、玉里斷層合計規模與引發921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相近,未來恐有大地震說法,地調所表示,目前所做的是斷層調查,無法判定兩個不同斷層,合計長度與車籠埔斷層相近,未來即會發生大地震。
918強震發現玉里斷層可能 地調所:優先改列調查首位
花東918強震調查後發現可能有新斷層,地質調查所指出,玉里斷層的部分,破裂北起秀姑巒溪南岸的玉里高中附近,南至長富大橋,因此23日向經濟部長王美花報告原訂明年調查的利吉斷層計畫,現在換由玉里斷層優先調查。地調所公告指出,一條活動斷層在地質圖上的長度大於5公里,則政府機關會將其列在活動斷層目錄上。長度大於5公里的斷層,有可能會誘發規模6.0以上的地震。而玉里的斷層由玉里高中至長富大橋距離已超過10公里以上,加列斷層調查的必要性也提高。玉里、池上兩處強震被認為可能不是來自同一條斷層,因此地調所認為,玉里斷層新事證明確,將加快腳步,原訂明年調查的利吉斷層,現在改換玉里斷層優先調查。
東部連續震/6.8強震來源找到了? 中央地質調查所這樣說
針對台東池上規模6.8強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今表示,勘查部分地表破裂發生在池上斷層沿線,並有裂隙與噴沙現象,因此初判地震與該斷層有關。至於有專家認為是前一天關山地震牽動池上地震,地調所說這個「關係還不清楚」。調查工作會先進行一周,有進一步確定消息會再對外說明。台東接連發生關山、池上兩次大地震、無數次餘震,外界劍指中央山脈斷層,地調所18日當天就派遣專家同仁前往做地質調查,由震源機制解與餘震資料分布顯示,本次地震由北北東走向、朝西高角度傾斜的走向滑移斷層所致。地調所官員說,震央位於池上斷層西側約3公里,部分地表破裂確實都發生在池上斷層沿線上,因此初判地震與該斷層有關。至於是否這就是引發主因,或是另有其他原因,仍待更多調查結果及數據分析,後續將以科學證據再行說明。地調所表示,花東縱谷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區域,原就有米崙、瑞穗、池上、鹿野、奇美等6條活動斷層,也是地質敏感區。鄰近活動斷層的建物,本就要先做好地質調查與評估,加強建物設施的耐震結構與抗震力。該所表示,同仁已於花東地區持續調查地震地表破裂分佈與位態,但因為區域很大,需要時間釐清,會先進行一個禮拜。(圖/中央地調所提供)
中央地調所公告3條新活動斷層 學者:要注意相關防震與基礎工程強化
近日地牛翻身,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昨公告位於南投、台南與高雄3條新活動斷層,分別是初鄉、口宵里及車瓜林,將國內活動斷層數往上拉升至36條。且這3條新斷層鄰近有高鐵、橋頭科學園區、南化聯通管等重要工業與民生設施,學者表示,雖斷層本身尚未劃設為地質敏感區,但仍要注意相關防震與基礎工程強化。活動斷層依據活動年代證據,可分為第一類與第二類,前者是指1萬年內有活動紀錄,後者則是10萬內活動過。兩者雖稱一、二類,但無危險度高低分別,差別只在活動時間頻率。鄰近橋科及南化聯通管等地調所指出,車瓜林最近一次活動小於7500年前,因此被劃歸為第一類活動斷層,口宵里與初鄉則是1萬多年,為第二類斷層,但與車瓜林年代相差不大。不過車瓜林、口宵里、初鄉,鄰近不少重大產業聚落或民生重大設施,像車瓜林斷層附近有高鐵路線、中鋼構燕巢工業區、橋頭科學園區,口宵里則鄰近曾文大壩、南化聯通管,初鄉旁邊有集集隧道、集集攔河堰等。除了高鐵攸關行車安全,像是南化聯通管也很重要,不僅是曾文與南化兩水庫彼此互通管線,還可串連支援高雄,對南部地區供水至關重要,而橋科是半導體、電動車產業的聚落重鎮尚未被劃為地質敏感地區中央地調所代理所長王詠絢表示,這3條新斷層並未被劃為地質敏感區,只是先公告,讓國土規劃時參考,或是民間附近有大規模建設需注意,以強化防震係數與基礎工程。在此之前,地調所說,活動斷層的上盤處,破壞性大,錯動就可能造成房屋破裂的重大災害,相關單位在做新開發建設時應參考避開。另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李錫堤則直言,台灣活動斷層不只地調所公布的36條,雖然學界推估數量有多種版本,但至少在1976年就有50條,迄今仍維持在這個數量上下,「斷層永遠在那裡,就看有沒有發現!」學者促公布未來活動情況台灣位處地震帶上,此時地調所公布斷層數量增加,不免讓人擔心未來地震是否再度發生。為此,李錫堤呼籲地調所,應比照日本與美國,公布未來20到30年的全國斷層活動情況,甚至過去幾百年來錯動了幾次,並以此預估,未來一定時間範圍內,斷層錯動機會有多大,讓民眾掌握相關資訊。至於3日晚間發生東部外海規模6.0地震,李錫堤說,這起地震屬隱沒板塊界面型地震,因富含低頻震波,台北盆地相對於周邊地區會搖晃得較激烈,因和平海盆及南澳海盆一帶此類型地震久未發生,應密切注意後續更大的海溝型巨震,提早做好準備。
黃士修指核四下非活斷層 民進黨:你負責核災的風險?
昨(14)日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意見發表會,首場為「重啟核四」公投案,提案領銜人黃士修方指核四廠下的S型斷層不是「活的」,民進黨發言人劉康彥反駁表示,提案方拿的是舊資料,且核四的外海有一條93.9公里的斷層,他質問提案方,「為什麼要逼迫台灣人民選擇一座核能電廠,蓋在斷層的正上方?」劉康彥指出,根據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最新的報告,無法完全排除核四廠下的S斷層是活動斷層的可能性;另外,2019年經濟部的地調所也證實,核四的外海還有一條93.9公里的斷層,如果這條斷層動作,去引發斷層正下方機組的做動,「請問提案方可以負責整個北台灣陷入核災的風險?」黃士修指出,中央地調所的報告已說明「S斷層非活動斷層」,且就算有斷層,一般建築抗震0.33g,七級地震大約0.4g,核四廠蓋在岩盤上,耐震實際值,地表0.66g,反應器廠房1.32g,比台北市建築都要穩固。他表示,核廢料其實有很多種方法,例如乾式貯存、地質掩埋、或回收再製新燃料,但反核團體都先擋下,再說核廢料不能處理,核廢料其實不影響民眾生活,反之,廢核燒火力,空污每天都在危害民眾。黃士修強調,「以核養綠」公投已經通過,政府稱要為護國神山穩定供電,因此要蓋三接,但三接不蓋,每年少137億度電,核四重啟,每年多200億度電。劉康彥也舉例,黃士修在2018年曾公布一則影片,稱「核廢料對於蘭嶼的人民最重要的一個生活改變,就是讓蘭嶼居民有機會有能力跟本島人民一樣享受現代化的電力」,這就像黃拿已故李應元前署長、福島核災出來消遣一樣,不僅讓人感到憤怒,更是對蘭嶼族人等當事人最大的扭曲,更可以看出核四重啟的訴求並無法說服民眾核四的安全問題已被解決。
全台11條斷層有風險!未來恐爆發6.5強震 「這縣市」機率高達53.4%
花蓮縣壽豐鄉18日晚間10點多接連發生2次地震,分別為規模5.8及6.2,讓許多民眾憶起921時的恐懼。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全台共有33條斷層,有11條斷層在未來50年內發生規模6.5強震的機率超過2成,其中又以花蓮玉里斷層最高,提醒民眾做好防災準備。台灣地震頻繁,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全台有11處斷層在50年內,有超過2成機率發生規模6.5強震,機會最高的是玉里斷層53.4%,其次是池上斷層45%、米崙斷層42.4%、瑞穗斷層32.2%、彰化斷層30.2%、大甲(鐵砧山)24%、新化斷層23.1%、九芎坑斷層21.4%、車籠埔大尖山(北段)斷層20.9%、恆春斷層20.8%、觸口、大尖山(南段)斷層20.2%。全台有33條斷層。(圖/翻攝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未來發生規模6.5強震的機率。(圖/翻攝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據了解,台灣產業命脈的科學園區,被高風險斷層圍繞,南部科學園區一旁有新化斷層,中部科學園區被大甲、彰化和車籠埔大尖山3大斷層包夾,未來50年發生強震的機率高達2、3成。 地調所所長曹恕中接受《東森新聞》訪問,他指出斷層到處都是,但什麼時候會動、地震什麼時候來,「我們都不知道,但是如果我們能獲得預先知道更多資訊的話,我們能夠把建築耐震的標準給先做好」,因此事先做好防災準備是當務之急。
人員24小時輪班搶修!台鐵猴硐段明將恢復單線雙向通車
台鐵瑞芳-猴硐路段邊坡大面積坍塌,東部路線中斷,現場近百名維修人員24小時駐守輪班搶修,直到昨日才將預定的8500立方公尺落石清完,交通部長林佳龍昨晚赴現場慰問維修人員,也宣布所有工程會在今天完成,明天正式通車。台鐵表示,今天完成工程後,順便讓列車試行,明天東正線單線雙向通車。岩盤剝落必須打樁加固昨入夜後,整個工地除了照明及小山貓等機具亮著燈光,四周陷入一片漆黑,林佳龍抵達時,先繞行工地視察,確認修復狀況後進入帳篷聽取簡報。隨後林佳龍也與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台鐵局長張政源前往鄰近的土地公廟祈福,林佳龍說,他不是工程專業人員,不能隨意猜測工程完成時間,但經過各單位仔細評估後,仍以今天搶通東正線為目標,盡快解決民眾困擾。台鐵瑞芳-猴硐站間邊坡12月4日走山,東西路線中斷2個周末,搶修現場已清出超過8500立方公尺的土方,但台鐵局昨日上午挖到鐵軌時才發現,原以為單純是上方土石滑落,結果是整個岩盤剝落。西正線要再等1至2個月台鐵局工務處處長陳仲俊表示,邊坡滑到蓋住西正線,原本評估東正線處理完,西正線也能很快搶通,但越往下挖,土石的形狀越不一樣,知道是岩盤剝落後,工程人員不可能再去挖坡腳,必須要先打樁做加固工程,東正線估今日能完工,但西正線搶通可能要花上1、2個月時間。陳仲俊指出,邊坡滑動5、6公尺,東西線之間有4公尺的距離,東正線儘管通車,但離土石還是很近,列車經過該路段時得要慢行。台鐵局宜蘭工務段段長李建勳表示,岩盤與土石的穩定性不同,搶修作法不一樣,接下來會依據水保局和地調所作擬定的結果,檢討如何改變工法,水保局、大地工程公司技師、地質調查所與台鐵局內專業單位已著手研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