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脈動
」BBC《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登場 鄭崇華:氣候變遷生物也受害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聯合數位文創共同主辦之《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周六(10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演出,希望藉由《地球脈動II》音樂會的視聽饗宴,喚起社會大眾對生物多樣性銳減的關注。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指出,人類與許多生命物種共享自然環境,但氣候變遷帶來的諸多衝擊,正威脅地球上所有物種的生存,光是2022年上半年,世界各地便接連遭逢森林野火、極端熱浪、豪雨致災及乾旱等環境災難,不只讓人類受苦,許多生物的族群都遭受極大衝擊。延續台達50周年舉辦《藍色星球II》影像音樂會,廣受好評迴響,今年音樂會播映《地球脈動II》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最受歡迎的經典紀錄片之一,不但是BBC首部超高畫質(UHD)影集,更運用了無人機、空中與遠端攝影等多項前瞻技術,帶領觀眾穿越島嶼、高山、雨林、沙漠、草原及城市等多重地景,累計穿越40個國家,捕捉到許多以前從未被拍攝過的野生動物,如花費四個月才在喜瑪拉雅山拍到雪豹母女、或在非洲草原上記錄下將獅群踢散的長頸鹿群,奠定生態紀錄片拍攝的全新里程碑。透過台達超高畫質、亮度高達37,000流明的8K DLP雷射投影機,搭配800吋超大銀幕播映,並結合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現場演繹由國際知名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及其團隊譜寫的動人樂曲,提供視覺及聽覺上的雙重震撼,讓觀眾感受到如臨實境的生態美景與壯闊自然影像。民眾也目賭許多難得一見的物種奇景與壯闊畫面,包括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山脈的雪豹、巴拿馬群島上會游泳的樹懶。製作人麥可・岡頓表示:「《地球脈動》是以近乎「上帝般」的視角讓我們俯視地球。」拍攝手法採用特殊穩定技術,使攝影機脫離三角架,直接跟隨動物足跡,與牠們一起旅行,感覺狐猴就像是跳過觀眾肩膀,從動物角度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在地球上和我們共同生活的豐富生命樣態。延續台達50周年以「節用.厚生」倡議回應氣候挑戰,今年迎向51年更揭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永續策略新篇章,將「生物多樣性」列入台達永續策略,呼應聯合國將在年底於加拿大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會中預計發表未來十年的保育目標及搶救計畫,台達以實際行動及企業核心能力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達除了舉辦音樂會推動生態教育,亦採取具體行動實踐生物多樣性。自50周年啟動珊瑚復育計畫,攜手海科館與民間保育團隊投入東北角珊瑚復育,號召台達員工擔任海洋志工,協助復育基地的例行維護及水下作業;經過一年努力,已完成第一階段育苗並於今年8月將部份珊瑚種苗移植至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台達基金會也與專家合作,嘗試運用台達LED與自動化技術及設備,協助耐熱珊瑚種苗的培育與挑選;另與海生館合作訓練企業志工,成為由美國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發展的國際珊瑚監測網絡CoralNet合格成員。此外,台達也暨去年透過採取相關節能措施並使用再生能源憑證,連兩年以打造成「零碳音樂會」為目標,持續力減舉辦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也盡到減緩氣候變遷的責任。
海洋世界充滿奧秘!世界最大鯊魚秘密曝光 眼球佈滿「牙齒」
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英語:whale shark),又名豆腐鯊、大憨鯊,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屬於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生物學家實際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為12.65公尺長,21.5公噸重,研究人員還發現,牠們的眼球上全是細小的牙齒,除此之外,牠們還具有能夠將眼球縮進眼窩內的能力,讓人感到海洋世界真的充滿奧秘!從網路畫面上看到,近看鯨鯊的的眼球上,真的有「細小的牙齒」。(圖/Youtube)從畫面上看到,近看鯨鯊的的眼球上,真的有「細小的牙齒」,根據《新聞周刊》(Newsweek)和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這些「細小的牙齒」被科學家稱為「眼齒」(eye denticle),主要是防止外來傷害,不過這些眼齒和覆蓋全身的皮齒(dermal denticles)形態不同。鯨鯊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圖/Pixabay)另外,沖繩美島綜合研究中心(Okinawa Churashima ResearchCenter)動物研究室在國際知名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中發表的研究顯示,鯨鯊眼球所佈滿的「眼齒」(eye denticle),和一般皮齒的功能不同,這些細小眼齒會形成一層透明的「護甲」,能夠提供額外保護。由於鯨鯊的游動的速度並不像其他鯊魚那麼快,這些覆蓋在眼睛上的細小眼齒就可以防止牠們遭受攻擊,還可以承受與其他海洋生物的碰撞。鯨鯊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中,壽命可達70到100年。鯨鯊具有非常寬大的嘴巴,是一種濾食動物,主要捕食小型動植物,包括浮游生物,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曾拍攝到一條鯨鯊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魚類。目前國內行政院海洋委員會將鯨鯊、雙吻前口蝠鱝、阿氏前口蝠鱝等海洋魚類,列為海洋保育類。隨著獵捕壓力與日俱增,同時棲地破碎範圍增加,保育類名錄越來越長,越來越多野生動物被列入保育類,這表示物種生存壓力攀升中。